卡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554191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卡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卡连接器(card connector)。特别涉及适用于连接用户识别模块(SIM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在移动电话终端的制造销售商和通讯公司不同的情况下,为了识别通讯公司的用户,使用卡片型的用户识别模块(下面,表示为SIM卡)。
例如,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那样,在移动电话终端主体背面设有连接器。该连接器具有与SIM卡的电极接触的触点元件,在SIM卡被插入到连接器时,触点元件与SIM卡的电极接触,能够读取存储在SIM卡中的用户识别编码(code)。
另外,通常,在SIM卡被插入连接器的状态下,一般兼作电池的后盖被关闭。在这种状态下使用时,由于要求移动电话终端设备小型化、薄型化,因此必然也要求上述卡连接器薄型化。并且,插入卡连接器的卡的尺寸公差为±0.1mm左右。因此,在插入连接器的状态下,SIM卡在连接器中有可能产生晃动。
这种SIM卡的晃动,因接触不良而产生电源供给的瞬间中断,使电压降低,对系统的通话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
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发明中,公开了作为SIM卡用连接器的具体的一个结构例。图1为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SIM卡用连接器的立体图。SIM卡用连接器由以下部分构成在两侧部保持SIM卡的盖17;接触支承部14,其具有配置在面板部18上的有弹性的触点元件35。
在盖17的一端侧具有臂55,其末端的铰链单元56与接触支承部14的支承座24的开口26卡合。另外,在盖17的另一端侧具有锁定翼片(locking tab)48。
接触支承部14在上述支承座24的相反侧具有切槽(slot)30。
在保持SIM卡1而盖17关闭的时候,使盖17克服触点元件35的弹性,利用铰链单元56的转动轴60旋转并向上述接触支承部14侧放倒。接着,使盖17向切槽30侧滑动,把盖前端部的锁定翼片48插入接触支承部14的切槽30中。
根据这种结构,能够在SIM卡的触点和触点元件35接触的状态下保持SIM卡。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228694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0-260537号公报在此,在上述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发明中,盖17和接触支承部14是通过如下所述那样保持卡合的在将盖前端部的锁定翼片48插入接触支承部14的切槽30中的状态下,通过触点元件35的弹性对盖的移动施加阻力;使铰链单元56抵接在设于开口26中的凸轮260上,对其水平方向(前后方向)的移动施加阻力。
因此,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发明的结构是,主要仅通过盖17的前后方向的动作,来保持盖的开闭。从而,相对于前后方向的冲击或振动,盖17容易滑动移动,盖17和接触支承部14的卡合可能松脱。在这种情况下,会损害SIM卡的电极和触点元件35电连接的可靠性,从而因信号中断、电压降低等,给系统带来影响。
另外,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实施例中,具有如下结构盖17以铰链单元56为轴转动,该铰链单元56设置在从盖17的端部延伸的臂55的末端上。并且,支承座24的开口26的上下宽度必须具有使上述铰链单元56能够滑动的大小。
从而,在考虑使卡连接器整体高度降低,而需降低支承座24的高度的情况下,由于开口26的上下宽度的大小,而不得不使包围开口26的壁厚变薄。在这种情况下,结合臂55的使用,强度减小则不能避免。因此,限制了卡连接器高度的降低。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如下的卡连接器能够消除上述问题,维持较低的高度,并且相对于冲击或振动,能够确保所插入的卡的电极和触点元件的电接触的可靠性。
为了达到上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所涉及的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具有主体部和托架;上述主体部具有面板部,而且在两侧具有立起部,上述面板部具有有弹性的触点元件;在上述立起部前部具有切口部和与其相连的钩部;在上述立起部的后部具有大致呈L字形的透视孔部;上述托架在两侧具有插入卡的卡保持部、前部的翼片和后部的翼片;在上述托架被关闭的时候,前部的翼片位于与上述钩部卡合的位置,上述后部的翼片位于上述大致呈L字形的透视孔部的水平部的前端部,上述托架向前后方向的移动受到限制。
为了达到上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第二方面所涉及的卡连接器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基础上,具有如下特征上述托架用薄板形成,上述前部的翼片和后部的翼片作为上述托架的一部分而具有上述薄板的厚度。
为了达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第三方面所涉及的卡连接器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基础上,具有如下特征上述主体部由成形树脂形成,在上述主体部的两侧,利用金属板对立起部的外侧、上述钩部以及上述大致呈L字形的透视孔进行加强。
为了达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第四方面所涉及的卡连接器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基础上,具有如下特征在上述大致呈L字形的透视孔部的水平部的上部边缘具有凸部,在上述托架关闭时,上述凸部与上述后部的翼片卡合,限制上述托架向水平方向的移动。
为了达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第五方面所涉及的卡连接器在本发明第一~第四方面的基础上,具有如下特征在上述卡保持部具有从面对上述面板部的面延伸的弹性部件,上述托架从关闭状态过渡到打开状态的过程如下上述托架的上面克服上述弹性部件的弹性而被按下,在上述被按下的状态下,上述前部的翼片向后方滑动直到与上述切口部对应的位置,从而上述托架成为浮起的状态,在上述前部的翼片从上述切口部释放并向上方被提起时,上述后部的翼片在上述大致呈L字形的透视孔部的水平部和垂直部的角部附近转动。
为了达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第六方面所涉及的卡连接器在本发明第五方面的基础上,具有如下特征在卡插入上述托架中的情况下,上述托架的上面克服上述弹性部件的弹性以及通过上述所插入的卡施加的上述触点元件的弹性而被按下。
通过以下根据附图进行说明的实施例,本发明的特征会变得更加清楚。
本发明所涉及的卡连接器,相对于冲击或振动,能够确保所插入的卡的电极和触点元件的电连接的可靠性,同时能够维持较低的高度。


图1为在专利文献2中所记载的SIM卡用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所涉及的卡连接器的一个结构例的立体图。
图3为表示从内侧看到的托架2的形状的图。
图4为对托架2相对于主体部1从关闭状态过渡到打开状态的过程进行说明的图。
图5为与图4对应来表示托架2后部的翼片19的状态的图。
标号说明1主体部;2托架;10面板部;11触点元件;12立起部;13切口部;14钩部;15金属壳;16透视孔部;17卡保持部;18前部的翼片;19后部的翼片;20从卡保持部伸出的弹性部件;100卡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

本发明的实施例。另外,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并不限定于此。并且,在以下说明中,附图的参照标号与在图1中所使用的标号不同。
图2为本发明所涉及的卡连接器的一个结构例的立体图。由主体部1和托架(tray)(盖)2构成,上述托架(盖)2插入SIM卡等具有存储器及功能部的卡。
主体部1通过成形树脂而成形。这时,主体部1一体地成形为,在面板部10上具有有弹性的多个触点元件11。连接在多个触点元件11上的对应的多个导线被引出到主体部外侧,在把卡连接器搭载在设备上时,上述导线成为电连接在设备侧的电路基板上的连接端子。
主体部1的两侧具有立起部12,在立起部12的前方部具有切口部13和与切口部13相连的钩部14。另外,两侧立起部12的后部具有大致呈L字形的透视孔部16。大致呈L字形的透视孔部16具有沿着立起部12的长度方向的水平部和垂直部。
该立起部12优选用金属壳15来加强外侧、钩部14以及上述透视孔部16。
另一方面,作为实施例,托架2是不锈钢或用成形树脂成形的薄板。图3为表示从内侧看到的托架2的形状的图。如图3所示,在托架2的两侧具有截面呈コ字形的卡保持部17。另外,在两侧的卡保持部17的前部和后部具有朝向外侧的薄板状的翼片18、19。并且,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特征,卡保持部17具有弹性部件20,其从与上述主体部1的面板部10对置的面伸出。
后部的翼片19插入形成于主体部1的两侧立起部12上的大致呈L字形的透视孔部16中,将主体部1和托架2结合起来。从而,托架2在透视孔部16的水平部和垂直部交叉的角部附近,能够以后部的翼片19为轴转动。
本发明的特征之一是,这种后部的翼片19和形成于主体部1的立起部12上的大致呈L字形的透视孔部16的关系。
图4为对托架2相对于主体部1从关闭状态过渡到打开状态的过程进行说明的图,表示中央部横截面。
图4A表示托架2相对于1关闭的状态。借助于从上述卡保持部17伸出的弹性部件20的弹力,托架2处于向上方被顶压的状态。并且,在SIM卡100插入到托架2的情况下,托架2也通过SIM卡100,借助于触点元件11的弹性被向上方按压。这时,托架2前部的翼片18处于卡合在主体部1的立起部12的钩部14上的状态。另一方面,对应于图4,在图5中表示托架2后部的翼片19的状态。
在图5中,图5A表示对应于图4A在立起部12形成的大致呈L字形的透视孔部16和翼片19的状态的图。如图5A所示,在关闭托架2的进行卡的安装时,翼片19位于大致呈L字形的透视孔部16的水平部前端附近。并且,在大致呈L字形的透视孔部16的水平部上面形成有小的凸部16a。
借助于弹性部件20的弹力,进而在SIM卡100插入到托架2中的情况下,通过SIM卡还加上触点元件11的弹性,从下方按压托架2。从而,分别通过钩部14和大致呈L字形的透视孔部16的水平部,能够牢固地限制托架2前部的翼片18和后部的翼片19向上方的动作。同时,分别通过钩部14和在大致呈L字形的透视孔部16的水平部上面形成的小的凸部16a,限制前部的翼片18和后部的翼片19向后方的动作。
从而,在本发明的结构中,SIM卡的电极与触点元件11的接触牢固,同时处于不能滑动的状态。由此,能够避免相对于前后方向的冲击或振动,以及托架2容易滑动而导致触点元件11和SIM卡的电极接触不良的问题。
并且,作为实施例,具有弹性部件21(参照图2、图3),弹性部件21从卡保持部17的与立起部12对置的面向内侧伸出。通过该弹性部件21,对插入托架2中的卡的两端部进行按压,能够使卡保持在托架2内。因此,能够防止因卡的尺寸公差而引起的卡在托架2内的位置偏移。
然后,在使托架2相对于主体部1从关闭状态变成打开状态的情况下,如图4A、图4B所示,克服触点元件11的弹力向下方按压托架2的上面。作为实施例,按压量的大小约为0.15mm。
从而,解除托架2前部的翼片18和钩部14的卡合,进而,托架2后部的翼片19处于在透视孔部16的水平部上面形成的凸部16a的高度以下。因此,如图4B所示,能够使托架2向后方滑动。
作为实施例,使滑动距离大约为2mm,则如图5B所示,翼片19抵靠在大致呈L字形的透视孔部16的后壁上,托架2向后方的移动受到限制。这时,托架2前部的翼片18位于主体部1两侧的立起部12的切口部13。即,翼片18和翼片19位于能够向上方移动的位置,如图4C和图5C所示,借助于弹性部件20的弹力,托架2成为浮起的状态。
这时,如图5C所示,翼片19位于大致呈L字形的透视孔部16的水平部与垂直部交叉的角部附近,翼片19具有能够旋转的空间。从而,通过提起托架2的前方,托架2以翼片19为中心转动,托架2的打开角度变大。图5D是将托架2打开45度角的状态,图5E表示将托架2打开90度的状态。
关闭托架2的情况,通过与上述说明相反的过程来进行。
这里,对形成于本发明的立起部12上的大致呈L字形的透视孔部16在上下方向上的开口宽度进行研究。
如在图5中放大表示的那样,翼片19是与形成托架2的薄板一体形成的相同的薄板形状。从而,透视孔部16的翼片19移动的横向部分的高度只要满足凸部16a的高度与翼片19的薄板厚度大小之和即可。从而,立起部12的高度也能够减小,特别是与引用文献2所记载的实施例结构相比,能够降低连接器整体的高度。
另外,在上述说明中,作为插入卡保持部17中的卡,以SIM卡为例。但是,本发明结构的适用范围并不限定于这样的SIM卡。根据目的,在RAM存储卡、安装CPU的功能卡等中也可以使用。
权利要求
1.一种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具有主体部和托架;上述主体部具有面板部,而且在两侧具有立起部,上述面板部具有有弹性的触点元件;在上述立起部的前部具有切口部和与其相连的钩部;在上述立起部的后部具有大致呈L字形的透视孔部;上述托架在两侧具有插入卡的卡保持部、前部的翼片和后部的翼片;在上述托架关闭时,前部的翼片位于与上述钩部卡合的位置,上述后部的翼片位于上述大致呈L字形的透视孔部的水平部的前端部,上述托架向前后方向上的移动受到限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托架用薄板形成,上述前部的翼片和后部的翼片作为上述托架的一部分具有上述薄板的厚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上述主体部由成形树脂形成,在上述主体部的两侧,利用金属板对立起部的外侧、上述钩部以及上述大致呈L字形的透视孔部进行加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大致呈L字形的透视孔部的水平部的上部边缘具有凸部,在上述托架关闭时,上述凸部与上述后部的翼片卡合,限制上述托架向水平方向的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卡保持部具有从面对上述面板部的面延伸的弹性部件,上述托架从关闭的状态过渡到打开的状态的过程如下上述托架的上面克服上述弹性部件的弹性而被按下,在上述被按下的状态下,上述前部的翼片向后方滑动,直到与上述切口部对应的位置,从而上述托架成为浮起的状态,在上述前部的翼片从上述切口部释放并向上部被提起时,上述后部的翼片在上述大致呈L字形的透视孔部的水平部和垂直部的角部附近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卡插入上述托架中的情况下,上述托架的上面克服上述弹性部件的弹性以及通过上述所插入的卡施加的上述触点元件的弹性而被按下。
全文摘要
在本发明的卡连接器中,维持较低的高度,而且相对于冲击或振动,确保所插入的卡的电极和触点元件的电接触的可靠性。上述卡连接器具有主体部和托架;上述主体部具有面板部,而且在两侧具有立起部,上述面板部具有有弹性的触点元件;在上述立起部前部具有切口部和与其相连的钩部;在上述立起部的后部具有大致呈L字形的透视孔部;上述托架在两侧具有插入卡的卡保持部、前部的翼片和后部的翼片;在上述托架关闭时,前部的翼片位于与上述钩部卡合的位置,上述后部的翼片位于上述大致呈L字形的透视孔部的水平部的前端部,上述托架向前后方向的移动受到限制。
文档编号G06K17/00GK1812197SQ20061000225
公开日2006年8月2日 申请日期2006年1月27日 优先权日2005年1月27日
发明者内田真司, 宫尾泰一朗 申请人: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