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卡误插入防止机构及具备其的ic卡用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564244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Ic卡误插入防止机构及具备其的ic卡用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IC卡误插入防止机构及将其包括在复合的卡收容部内的IC卡用连接器。
背景技术
在电子设备中,一般通过把MMC(multi media card)卡(商标)、SD(secure digital)卡、miniSD卡(商标)等IC卡借助于IC卡连接器安装到各个设备上,进行各种功能扩展。
另外,为了把相互间形状不同的多个IC卡安装至一个电子设备中进行使用,关于IC卡连接器,例如如特开2004-311416号公报和特开2004-193111号公报中所记述的那样,提出有这样的IC卡连接器设置有具有各IC卡通用的卡槽(card slot)且各IC卡能够一个个地选择性地进行装卸的复合的卡收容部。
在具有这样的复合的卡收容部的IC卡连接器中,各卡收容部以相互重复一部分的方式沿着IC卡的装卸方向阶梯状地形成。各卡收容部中分别单独地设置有与各IC卡的接触垫(焊盘,pad)对应的接触端子组。
在这样的结构中,需要避免使用者向与规定的IC卡的正规的卡收容部不同的其它卡收容部进行的误插入操作,或者避免在进行插入操作时损伤不由该IC卡利用的接触端子组,从而能够进行顺畅的IC卡的装卸。
作为其必要对策,例如如特开2004-311416号公报和特开2004-193111号公报中所记述的那样,提出有这样的IC卡连接器在共用的卡槽附近的内部具备包含误插入限制构件的误插入防止机构,该误插入限制构件限制规定的IC卡向错误的卡收容部的插入操作。
误插入防止机构例如构成为包括误插入限制构件,限制与第1IC卡相比宽度比较小的第2IC卡向所述第1IC卡用的卡收容部的误插入操作;锁定/解锁机构,其使误插入限制构件取限制第2IC卡的插入的第1状态(锁定状态)和使宽度比较宽的第1IC卡能够插入的第2状态(解锁状态);加力(施力)构件,对误插入限制构件向与卡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进行加力。
该误插入限制构件相对各IC卡的装卸方向大致垂直并且以横跨在IC卡收容部内的卡槽侧的端部的方式延伸。在误插入限制构件的下方形成有能够通过第1IC卡的狭窄的开口。误插入限制构件的两端部分别可移动地被卡收容部的周边支持,并且具有能够与上述的锁定/解锁机构的锁定用构件的接合部选择性地接合(结合)的结构。锁定用构件的接合部能够弹性变位。
在这样的结构中,误插入限制构件在其两端部分别与锁定用构件的接合部接合的情况下,成为锁定状态即上述的第1状态。即通过成为锁定状态的误插入限制构件,限制第2IC卡向第1IC卡用的卡收容部的误插入操作。第2IC卡通过误插入限制构件的下方的狭窄的开口插入规定的卡收容部。
另一方面,当第1IC卡被安装时,在该IC卡的顶端刚刚通过卡槽之后,插入的IC卡的两侧部分别按压锁定构件。由此,误插入限制构件的两端部分别相对锁定用构件的接合部成为非接合状态。
由此,误插入限制构件从锁定状态到解锁状态,通过进一步抵抗着所述的加力构件的作用力按压IC卡,例如该误插入限制构件从IC卡的通路移开并待用,并且第1IC卡通过误插入限制构件的上方被装入到第1IC卡用的卡收容部中。
在具有上述的误插入防止机构的IC卡连接器中,有这样的情况由于使用者,各IC卡的未设置有接触垫的端部侧向着前进方向从该端部误插入到卡收容部中,即所谓的IC卡的倒插。
此时,关于第1IC卡的倒插,即使由于锁定/解锁机构误插入限制构件从锁定状态到解锁状态,也由于第1IC卡的端部不能够安装到设置于卡收容部内的弹出机构中,所以可以阻止向卡收容部的进一步的插入操作。
但是,关于第2IC卡的倒插,有这样的情况通过由第2IC卡的一方的侧部按压一方的锁定用构件,误插入限制构件的一端部相对锁定用构件的接合部成为非接合状态,在误插入限制构件被第2IC卡的端部进一步按压而移动时,上述的加力构件的作用力与锁定用构件的恢复力相平衡,误插入限制构件的一端保持解锁状态。
此时,接着通过由第2IC卡的另一方的侧部按照相同方法按压另一方的锁定用构件,在误插入限制构件被第2IC卡的端部进一步按压而移动的情况下,误插入限制构件的两端部分别成为解锁状态,出现第1IC卡以倒插的状态被误插入,损伤接触端子的问题。

发明内容
考虑到以上的问题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IC卡误插入防止机构及将其具备在复合的卡收容部内的IC卡用连接器,尤其是能够切实地避免多个IC卡的误倒插的IC卡误插入防止机构及具备其的IC卡用连接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IC卡误插入防止机构,其特征在于,具备误插入限制构件,在IC卡收容部中在与IC卡的装卸方向横切的方向延伸并被可转动地支持,在第1IC卡被安装进IC卡收容部时,取第1位置的状态,在该第1状态下以使第1IC卡的前进方向的端部朝向一方向的方式诱导IC卡的前进方向的端部,在所述第2IC卡被安装进IC卡收容部时,取第2位置的状态,在该第2状态下以使第2IC卡的前进方向的端部朝向另一方向的方式进行诱导;加力构件,把所述误插入限制构件向所述第1IC卡的排出方向加力;和一对锁定构件,分别具有能够进行弹性变位的可动片,该可动片具有能够与形成在所述误插入限制构件的两端的接合部接合的开口部,在所述第2IC卡被安装进IC卡收容部时,选择性地维持该误插入限制构件的第2位置;其中,在所述误插入限制构件取所述第2位置,转动规定角度时,误插入限制构件的接合部具有分别能够接合于所述锁定构件的开口部的周缘的缺口部。
另外,本发明的IC卡误插入防止机构,其特征在于,具备误插入防止用可动构件,其以沿着IC卡的装卸方向可滑动并且可升降移动的方式设置在IC卡收容部内,在第1IC卡被安装进IC卡收容部时,取第1位置的状态,在该第1状态下以使第1IC卡的前进方向的端部朝向一方向的方式诱导第1IC卡的前进方向的端部,在第2IC卡被安装进IC卡收容部时,取第2位置的状态,在该第2状态下以使该第2IC卡的前进方向的端部朝向另一方向的方式进行诱导;位置控制机构部,使所述误插入防止用可动构件取所述第1位置或第2位置;锁定/解锁机构,包括连结于所述误插入防止用可动构件的可动板驱动构件;根据所述第1和第2的IC卡的装卸选择性地限制该可动板驱动构件的移动的锁定构件;其中,所述可动板驱动构件和所述锁定构件中的至少一方,设置有在所述误插入防止用可动构件取所述第2位置的情况下,在该可动板驱动构件被移动时,相互选择性地接合的钩状的突起部。
进一步,本发明的IC卡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构成为具备IC卡收容部,其具有能够选择性地通过形状相互不同的第1和第2IC卡中的一个IC卡的卡槽,并且具有电连接该第1和第2IC卡的电极部的多个种类的接触端子组,并收容该第1或第2IC卡;和上述的任意一种IC卡误插入防止机构。
由以上的说明可以得知,本发明的IC卡用误插入防止机构及具备其的IC卡用连接器,在误插入限制构件取第2位置,转动规定角度时,误插入限制构件的接合部分别具有接合在锁定构件的开口部的周缘的缺口部,使得误插入限制构件的接合部相对于锁定构件的开口部不成为解锁状态,所以能够切实地避免多个IC卡的错误的倒插。


图1是部分放大表示本发明的IC卡用连接器的第1实施例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IC卡用连接器的第1实施例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3是图2所示例的俯视图。
图4是图2所示例的正面图。
图5是把图4所示部分和IC卡一起进行放大表示的正面图。
图6是把图2所示例中的外罩构件移开的状态下表示的基座构件的俯视图。
图7是把图2所示例的外罩构件移开的状态下表示的基座构件的立体图。
图8A是表示误插入限制构件的立体图,图8B是图8A所示误插入限制构件的正面图。
图9是放大图7的主要部分并部分地进行表示的立体图。
图10是用于进行误插入限制构件的动作说明的图。
图11A、11B、11C是分别用于进行IC卡插入时的卡误插入防止机构的动作说明的图。
图12是用于进行IC卡插入时的卡误插入防止机构的动作说明的图。
图13A至13E是分别用于进行IC卡误插入时的卡误插入防止机构的动作说明的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IC卡用连接器的第2实施例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15是把图14所示例的外罩构件移开的状态下表示的基座构件的俯视图。
图16是部分放大表示图15所示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
图17是部分放大表示图15所示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18是图17所示部分的俯视图。
图19是部分放大表示图15所示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20A至20B是分别用于进行图14所示例使用的可动板驱动部构件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IC卡用连接器的第1实施例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2所示的IC卡用连接器配置在规定的电子设备,例如移动电话机、PDA、照相机等的内部。
图2所示的IC卡用连接器例如将作为可装卸地收容在该卡收容部中的IC卡的存储卡,例如作为第1IC卡的SD卡(secure digital card)(商标)MC、或者作为第2IC卡的miniSD卡(商标)SMC(参照图11A、图12)中的任意一个的电极部与配置在规定的电子设备的内部的用于信号输入输出等的基板的连接端子部电连接。另外,IC卡不限于上述的SD卡、miniSD卡,也可以从相互之间宽度不同的两种MMC(multi media card)卡(商标)、内置了闪存或者超小型的硬盘的存储卡、SIM(subscriberidentity module)卡等的任意一个中进行选择。
SD卡MC设定为例如厚约2.1mm,长宽尺寸分别为约32mm、约24mm。另外,miniSD卡SMC设定为例如厚约1.4mm,长宽尺寸分别为约21.5mm、约20mm。
IC卡用连接器构成为包括排列着对所收容的SD卡MC或者miniSD卡SMC进行电连接的多个接触端子等的基座构件12,和与基座构件12协同形成各卡的复合的收容部的外罩构件10。
具有门状剖面形状的外罩构件10由薄板金属材料形成。在外罩构件10的一方的侧面部,如图2所示,与下述的基座构件12的爪部对应地分别形成有能够与该爪部接合的接合孔10a、10b、10c和10d。在外罩构件10另一方侧面部形成有分别与下述的基座构件12的爪部接合的多个接合孔(未图示)。
因此,外罩构件10通过其各接合孔10a~10d等与基座构件12的各爪部分别接合可相对基座构件12被固定。
而且,如图2所示,在连接外罩构件10的两侧面部的上面部的一方的侧面部侧设置有可移动地支持下述弹出机构24的凸轮杆24L的压簧片10f。有弹性的压簧片10f的基端部与外罩构件10一体形成。压簧片10f例如是将外罩构件10的一部分利用冲压加工向其内侧冲孔而形成。因此,外罩构件10的与压簧片10f对应的部分的周围,形成有开口。
基座构件12上的卡收容部14,如图6和图7所示,其上方以及与后述接触端子固定部侧为相反侧的端部均开口。卡收容部14是这样的复合的卡收容部其上方侧部分收容SD卡MC,其下方侧部分重复其一部分收容miniSD卡SMC。
因此,通过以上述外罩构件10覆盖基座构件12,可在卡收容部14的一个端部形成1个卡槽,该共同的卡槽可选择性地通过SD卡MC和miniSD卡SMC之中的一个。
作为该共同的卡槽的开口端部,如图4所示,具有与插入的SD卡MC和miniSD卡SMC的形状对应的台阶形状的横截面。
该开口端部如图5放大所示,由具有大致长方形的横截面、可通过miniSD卡SMC的第1引导部12Sa,具有形状相似大小不同的横截面、可通过SD卡MC的第2引导部12Sb,和连结第1引导部12Sa的上端和第2引导部12Sb的下端的一对斜面部12Sd形成。
第2引导部12Sb的宽度设定为比形成为于其下方的第1引导部12Sa的宽度大,并相对插入的SD卡MC的两侧部形成规定的间隙。另外,第1引导部12Sa的宽度设定为使得相对插入的miniSD卡SMC的两侧部形成规定的间隙。
一对斜面部12Sd形成为相对第1引导部12Sa的上端和第2引导部12Sb的下端具有规定的坡度。
由此,MMC卡MC和miniSD卡SMC的前进方向侧的端部分别被第2引导部12Sb和第1引导部12Sa引导向上方侧或者下方侧通过。
此时,如图5放大所示那样,在miniSD卡SMC的顶端部被误插入到第2引导部12Sb的情况下,当miniSD卡SMC的侧部干涉第2引导部12Sb的下部和斜面部12Sd被放置时,miniSD卡SMC的顶端部由斜面部12Sd沿着图5所示的箭头所示方向被引导到第1引导部12Sa。
基座构件12例如由成形树脂材料一体形成。基座构件12如图6所示构成为包括分别形成可装卸地收容SD卡MC和miniSD卡SMC的卡收容部14的两侧部的侧壁12RW、12LW;和配置有miniSD卡SMC用的接触端子18ai(i=1~10),SD卡MC用的接触端子16ai(i=1~9)的接触端子固定壁部12FW。
侧壁12LW的外表面,如图7所示,分别与上述的外罩构件10的接合孔10a、10b、10c和10d相对应地形成有爪部12a、12b、12c和12d。侧壁12RW的外表面虽未图示,也与上述的外罩构件10的接合孔相对应地在多个部位形成有同样的爪部。
例如多个接触端子16ai如图6所示以规定的相互间隔相对侧壁12RW、12LW大致平行地排列在与卡收容部14的接触端子固定壁部12FW靠近的部分。另外,多个接触端子18ai以规定的相互间隔相对侧壁12RW、12LW大致平行地排列在与卡收容部14的卡槽靠近的部分。
接触端子16ai构成为包括有弹性并与SD卡MC的接触垫接触并电连接的接点部,焊接固定到布线基板(未图示)的电极部并电连接的焊接端子部,和使该接点部与焊接端子部相互连结并固定到基座构件12的固定部。用薄板金属材料例如弹簧用磷青铜制作的接触端子16ai的固定部,通过压入未图示的形成于接触端子固定壁部12FW的槽,固定在基座构件12上,该固定部通过形成在接触端子固定壁部12FW上的通孔,从与SD卡MC的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侧压入槽中。
接触端子18ai构成为包括有弹性且与miniSD卡SMC的接触垫接触并电连接的接点部,焊接固定到上述的布线基板的电极部并电连接的焊接端子部,和使该接点部与焊接端子部相互连结并固定到基座构件12的固定部。接触端子18ai的固定部,通过从miniSD卡SMC的插入方向侧压入未图示的形成在卡收容部14的底部的槽,固定在基座构件12上。在比配置有接触端子18ai的位置更靠近卡槽侧,相互平行地设置有把插入的miniSD卡SMC向上方加力的多个弹性片26。
在接触端子18ai的上方,设置有把插入的SD卡MC向接触端子16ai引导的隔板30。
另外,接触端子16ai和18ai的焊接端子部如图7所示,分别通过接触端子固定壁部12FW的孔向外部突出。
侧壁12RW的内侧部分如图6所示,设置有把SD卡MC保持在卡收容部14,并且从卡收容部14选择性地排出SD卡MC的弹出机构24。
弹出机构构成为包括弹出构件24J,其以可相对基座构件12移动的方式被支持,可选择性地保持SD卡MC;螺旋弹簧24S,其被安装在基座构件12的与接触端子固定壁部12FW相邻的壁与弹出构件24J之间,向排出SD卡MC方向对弹出构件24J施加作用力;弹出构件控制部,其根据SD卡MC等的装卸操作而选择性地进行将弹出构件24J相对基座构件12保持或释放的控制。
弹出构件控制部如特开2004-311416号公报所示,构成为包括形成在弹出构件24J的侧壁12RW侧大致呈心形的凸轮件(心形凸轮);由形成在心形凸轮周围的多个阶梯部构成的杆引导槽;一端与侧壁12RW的孔相连结,另一端可沿着杆引导槽滑动,大致呈门形的凸轮杆24L;上述外罩构件10的按压弹簧10f(参照图2)。
按压弹簧10f进行加力使凸轮杆24L的弯曲的前端相对杆引导槽的引导面滑动接触。由此,凸轮杆24L的一端部随着弹出构件24J的动作顺次经由构成杆引导槽的各引导槽而被引导,通过暂时被保持在形成于心形凸轮的凸轮面上,把伴有SD卡MC的弹出构件24J保持在卡收容部14内。于是,通过SD卡MC的进一步的按压操作,在该凸轮杆24L的一端部从凸轮面离开时,伴有SD卡MC的弹出构件24J基于螺旋弹簧24S的作用力向卡排出方向移动。
另外,在弹出构件24J中如图7所示,一体形成有选择性地保持插入的miniSD卡SMC的弹出构件24JS。弹出构件24JS与弹出构件24J大致平行地配置在离开弹出构件24J规定距离的靠近卡槽的位置。另外,弹出构件24JS配置在比弹出构件24J的位置低一些的位置上。由此,miniSD卡SMC也基于上述的弹出机构24以同样的动作向卡排出方向移动。
在侧壁12LW的与弹出机构24相向的部分,设置有检测SD卡MC的有无和SD卡MC的写保护按钮的位置的检测开关组38。
而且,在卡收容部14的形成卡槽的一部分的侧壁12RW、12LW的内侧设置有卡误插入防止机构。卡误插入防止机构如图6和图7所示,构成为包括误插入限制构件22,其通过抵接miniSD卡SMC的前进方向的端部,限制miniSD卡SMC向接触端子16ai的误侵入;一对锁定构件28R、28L,其使误插入限制构件22处于锁定或者解锁状态;受扭螺旋弹簧32,把误插入限制构件22向一个方向加力。
形成为曲柄状的误插入限制构件22如图8A和8B放大所示,在两端具有轴部22SL、22SR,并且在中央部具有连结轴部22SL、22SR的连结部22T。
圆柱状的轴部22SL、22SR分别被可转动地支持在形成于基座构件12的卡收容部14内的轴承部上。另外,轴部22SL、22SR的半径方向的移动如图1放大所示,分别被后述的锁定构件28R、28L的可动片28Rm和28Lm的圆弧部限制。在轴部22SL、22SR的外周部上分别缠绕安装有受扭螺旋弹簧32(参照图6和图10)。受扭螺旋弹簧32的一端卡定在误插入限制构件22的端部,受扭螺旋弹簧32的另一端,卡定在基座构件12的侧壁部。由此,误插入限制构件22向图10所示的箭头F指示的方向,即以轴部22SL、22SR作为中心成为SD卡MC的排出方向的顺时针方向,进行加力。
连结部22T在长度方向的一方的端部具有抵接插入的SD卡MC或者miniSD卡SMC的端部的抵接面22t。在图8A和8B中,抵接面22t的左端的一部分沿其长度方向形成有规定长度的具有规定深度和坡度的凹坑22K。
在分别连结轴部22SL、22SR的连结部22T的两端形成有能够分别卡定在后述的锁定构件28R、28L的可动片28Rm和28Lm的开口部28H的周缘部上的缺口部22N。缺口部22N形成在与上述的连结部22T的抵接面22t相对的端面上。
于是,能够与可动片28Rm和28Lm的开口部28H的周缘部接合的钩状的接合部22ER和22EL形成在连结部22T的两端上。
一对锁定构件28R、28L相互间具有相同的结构,因此对锁定构件28R进行说明,而省略锁定构件28L的说明。
锁定构件28R构成为包括压入到直线状地形成在基座构件12的侧壁12RW上的沟12g中的固定片28Rf,一体形成在固定片28Rf的一端上的可动片28Rm。
在可动片28Rm的与固定片28Rf的一端相连的部分上,以向SD卡MC的侧部通过的部分伸出的方式形成有弯曲部。由此,锁定构件28R的弯曲部与相向的锁定构件28L的弯曲部的相互间距离是比SD卡MC的宽度尺寸小一些的尺寸,且比miniSD卡SMC的宽度尺寸大的尺寸。
可动片28Rm的一端如图9所示,形成有可插入上述的误插入限制构件22的接合部22ER的矩形的开口部28H。开口部28H的周缘和接合部22ER的外周部之间,形成有规定的间隙使得可动片28Rm的一端能够移动。另外,与可动片28Rm弯曲部邻接设置有限制可动片28Rm的初始位置的阻挡片20。
由此,在SD卡MC的侧部通过锁定构件28R的弯曲部和相向的锁定构件28L的弯曲部之间时,由于各弯曲部被SD卡MC的两侧部分别按压,所以可动片28Rm的开口部28H与误插入限制构件22的接合部22ER分离。于是,锁定构件28R、28L使误插入限制构件22成为解锁状态。
另一方面,锁定构件28R的弯曲部和相向的锁定构件28L的弯曲部从按压状态到非按压状态时,例如SD卡MC从卡收容部14排出时,可动片28Rm基于该弯曲部的恢复力,返回到上述的初始位置,基于受扭螺旋弹簧32的作用力被加力而转动的误插入限制构件22的接合部22ER插入到开口部28H。于是,锁定构件28R、28L使误插入限制构件22再次成为初始状态的锁定状态。
在这样的结构中,当SD卡MC被安装进卡收容部14时,如图11A和11B所示,基于通过卡槽的SD卡MC的顶端部,锁定构件28R的弯曲部和相向的锁定构件28L的弯曲部向相互离开的方向被按压。由此,锁定构件28R和锁定构件28L的可动片28Rm和可动片28Lm的开口部28H分别离开误插入限制构件22的接合部22ER和接合部22EL。于是,误插入限制构件22成为解锁状态。
然后,SD卡MC的顶端部进一步沿着前进方向插入,使得在SD卡MC的顶端部抵接在误插入限制构件22的抵接面22t上的状态下误插入限制构件22抵抗受扭螺旋弹簧32的作用力而转动,如图11B所示,其从误插入限制构件22的正上方通过,由弹出构件24J保持在规定位置上。
另外,如图11C所示,即使在SD卡MC的顶端部以规定的角度α以内的角度倾斜的状态下插入时,例如SD卡MC的顶端部的角的斜面的一部分抵接于锁定构件28R的弯曲部,对边的一部分抵接于相向的锁定构件28L的弯曲部时,基于该两个抵接部Ca、抵接部Cb,锁定构件28R的弯曲部和相向的锁定构件28L的弯曲部被容易地按压向相互离开的方向。该角度α指的是SD卡MC的中心轴线CL与和侧壁12RW平行的直线所成的角度。
此时,通过在SD卡MC的顶端部的端面和误插入限制构件22的抵接面22t上的凹坑22K之间形成规定的间隙Ga使得SD卡MC的顶端部的端面与误插入限制构件22的抵接面22t不接触,误插入限制构件22不会像上述那样成为锁定状态,SD卡MC的顶端部可以从误插入限制构件22的正上方通过。于是,即使在SD卡MC的顶端部向一个方向略微倾斜的状态下进行插入的情况下,卡误插入防止机构也不进行使得误插入限制构件22成为上述的锁定状态的动作,能够进行SD卡MC的顺畅的安装。
另一方面,在从卡收容部14取出SD卡MC时,通过进一步稍微按压SD卡MC,利用弹出机构的螺旋弹簧24S的作用力,SD卡MC与弹出构件24J一起向排出方向移动。此时,误插入限制构件22基于受扭螺旋弹簧32的作用力,向卡槽侧转动,锁定构件28R的可动片28Rm的开口部28H和相向的锁定构件28L的可动片28Lm的开口部28H基于该恢复力,返回到与接合部22ER和22EL对向的位置,并被插入。由此误插入限制构件22再次返回到初始的锁定状态。
在miniSD卡SMC被安装进卡收容部14的正规位置时,如图12所示,插入的miniSD卡SMC的顶端部从卡槽的引导部12Sa及锁定构件28R的弯曲部和相向的锁定构件28L的弯曲部之间通过,从误插入限制构件22的抵接面22t的正下方通过被导入到正规的下方的卡收容部的部位上。此时,由上述的弹出构件24JS被保持在规定位置上。
另一方面,在从卡收容部14取出miniSD卡SMC时,通过进一步稍微按压miniSD卡SMC,利用弹出机构的螺旋弹簧24S的作用力,miniSD卡SMC与弹出构件24JS一起向排出方向移动。
在误将miniSD卡SMC的未形成有接触垫的端部向着前进方向插入时,例如如图13A所示,首先,其前进方向的端部与误插入限制构件22的抵接面22t抵接,其前进方向的端部的左侧侧部按压锁定构件28L的弯曲部时,如上所述,可动片28Lm从阻止片20和误插入限制构件22的接合部22EL离开,误插入限制构件22成为解锁状态。
然后,如图13B所示,成为解锁状态的误插入限制构件22的抵接面22t,被miniSD卡SMC的前进方向的端部抵抗着受扭螺旋弹簧32的作用力进一步按压时,如图1放大所示那样,受扭螺旋弹簧32的作用力和可动片28Lm的恢复力相平衡,在误插入限制构件22的接合部22EL的端面与可动片28Lm抵接的状态下被保持。此时误插入限制构件22的接合部22ER以其缺口部22N的一部分嵌入到开口部28H的周缘的方式从在图10中以2点划线表示的状态转动到以1点划线表示的状态。于是,因为接合部22ER不成为解锁状态,误插入限制构件22阻止miniSD卡SMC的误插入操作。
然后,如图13C所示,在miniSD卡SMC的前进方向的端部与误插入限制构件22的抵接面22t抵接的状态下,其前进方向的端部的右侧侧部按压锁定构件28R的弯曲部时,如上所述,误插入限制构件22的接合部22ER以其缺口部22N的一部分嵌入到开口部28H的周缘的方式从在图10中以2点划线表示的状态转动到以1点划线表示的状态,所以误插入限制构件22的接合部22ER相对锁定构件28R的开口部28H维持锁定状态,不成为解锁状态。这样,误插入限制构件22阻止miniSD卡SMC的插入操作。
而且,如图13D、图13E所示,miniSD卡SMC的前进方向的端部相对误插入限制构件22的抵接面22t向卡排出方向离开时,误插入限制构件22的接合部22EL,基于螺旋弹簧32的作用力返回到初始位置,其接合部22L,相对锁定构件28L的开口部28H返回到锁定状态。
图14表示本发明的IC卡用连接器的第2实施例。
在图2所示的例中,卡误插入防止机构的误插入限制构件22被可转动地支持在基座构件12上,来阻止miniSD卡SMC的误插入操作。另一方面,在图14所示的例中,是以卡误插入防止机构的卡误插入防止用可动板44相对基座构件42被可升降地支持的结构,来阻止miniSD卡SMC的误插入操作。而且,在后述的图15中,对于作为与图2所示例相同的构成要素的要素赋予相同符号进行表示,并省略其重复说明。
涉及的IC卡用连接器也配置在规定的电子设备,例如移动电话机、PDA、照相机等的内部。
图14所示的IC卡用连接器也与上述例相同,例如将作为第1IC卡的SD卡MC、或者作为第2IC卡的miniSD卡(商标)SMC中的任意一个的电极部与配置在规定的电子设备的内部的用于信号输入输出等的基板的连接端子部电连接。
IC卡用连接器构成为包括排列着对所收容的SD卡MC或者miniSD卡SMC进行电连接的多个接触端子等的基座构件42,和与基座构件42协同形成各卡的复合的收容部的外罩构件40。
具有门状剖面形状的外罩构件40由薄板金属材料形成。
外罩构件40通过形成在其侧面部的各接合孔等(未图示)与基座构件42的各爪部分别接合,相对基座构件42被固定。
另外,如图14所示,在连接外罩构件40的两侧面部的上面部的中央部形成有开口部40a。在开口部40a的周缘连结有把后述的卡误插入防止用可动板向下方加力的板状的弹性片40D的一端。弹性片40D的另一端向开口部40a内突出。另外,与开口部40a相邻隔着规定的间隔形成有多个开口部40b。
在其上面部的一方的侧面部侧设置有可移动地支持后述弹出机构60的凸轮杆的压簧片40E。有弹性的压簧片40E的基端部与外罩构件40一体形成。压簧片40E例如是将外罩构件40的一部分利用冲压加工而向其内侧冲孔而形成。因此,外罩构件40的与压簧片40E对应的部分的周围,形成有开口。
基座构件42上的卡收容部,其上方以及与后述的接触端子固定部侧为相反侧的端部均开口。卡收容部是这样的复合的卡收容部其上方侧部分收容SD卡MC,其下方侧部分重复其一部分收容miniSD卡SMC。
其开口端部,省略了图示,具有与插入的SD卡MC和miniSD卡SMC的形状对应的台阶形状的横截面。由此,SD卡MC和miniSD卡SMC的前进方向的端部分别分别被阶梯形状的两方的内壁面引导向着上方侧或者下方侧通过。
于是,通过以上述外罩构件40覆盖基座构件42,可在卡收容部的一个端部形成共用的卡槽,该卡槽可选择性地通过SD卡MC和miniSD卡SMC之中的一个。
基座构件42例如由成形树脂材料一体形成。基座构件42如图15所示构成为包括分别形成可装卸地收容SD卡MC和miniSD卡SMC的卡收容部的两侧部的侧壁42RW、42LW,和配置有miniSD卡SMC用的接触端子46ai(i=1~10),SD卡MC用的接触端子48ai(i=1~9)的接触端子固定壁部42FW。
侧壁42LW的外表面,形成有爪部。侧壁42RW的外表面也在多个部位形成有同样的爪部。
例如多个接触端子48ai如图15所示以规定的相互间隔相对侧壁42RW、42LW大致平行地排列在与卡收容部的接触端子固定壁部42FW靠近的部分。另外,多个接触端子46ai以规定的相互间隔相对侧壁42RW、42LW大致平行地排列在与卡收容部的卡槽靠近的部分。
接触端子48ai构成为包括有弹性并与SD卡MC的接触垫接触并电连接的接点部,焊接固定到布线基板(未图示)的电极部并电连接的焊接端子部,和使该接点部与焊接端子部相互连结并固定到基座构件42的固定部。接触端子46ai构成为包括有弹性且与miniSD卡SMC的接触垫接触并电连接的接点部,焊接固定到上述的布线基板的电极部并电连接的焊接端子部,和使该接点部与焊接端子部相互连结并固定到基座构件42的固定部。另外,接触端子48ai和46ai的焊接端子部分别通过接触端子固定壁部42FW的孔向外部突出。
接触端子固定壁部42FW的上端的大致中央部,以规定的宽度形成有可插入并接合外罩构件40的弯曲部的槽。外罩构件40的弯曲部的切口40F中,可移动地插入并突出有后述的卡误插入防止用可动板44的导引部44G。
在侧壁42RW的内侧部分设置有把SD卡MC保持在卡收容部并且从卡收容部选择性地排出SD卡MC的弹出机构60。弹出机构60因为与上述例中的弹出机构24结构相同因此省略对其结构的说明。
另外,卡收容部的外罩构件40和上述的接触端子48ai与接触端子46ai之间,设置有卡误插入防止机构。
卡误插入防止机构固定在外罩构件40的正下方,构成为包括以下主要要素具有锁定构件52B的锁定构件支持体52;一对可动板驱动构件66R、66L,分别沿着卡的装卸方向可移动地配置在锁定构件支持体52的两侧面部的内侧,一端与后述的卡误插入防止用可动板44连结;卡误插入防止用可动板44,防止miniSD卡SMC向上方空间的侵入;进行加力使得可动板驱动构件66R、66L向初始位置返回的返回弹簧(未图示)。
锁定构件支持体52在大致中央部具有开口部52a。开口部52a的周缘的侧壁42LW侧,分别形成有锁定构件52B。锁定构件52B的一端可弹性变位地与锁定构件支持体52结合。锁定构件52B的另一端如图16放大所示,具有钩状的卡定部52be。卡定部52be选择性地接合在可动板驱动构件66L的凹坑66b的周缘或者形成在凹坑66b的周缘上的钩状的突起片66a(参照图20B)上。突起片66a的顶端向可动板驱动构件66L的前进方向突出。由此,卡定部52be接合在凹坑66b的周缘上时,能够限制可动板驱动构件66L沿卡的装卸方向的移动,即处于锁定状态。
另外,卡定部52be在被插入的SD卡MC的端部向上方顶起时,由于卡定部52be相对可动板驱动构件66L的凹坑66b成为非接合状态,所以可动板驱动构件66L被释放,成为解锁状态。
板状的可动板驱动构件66L如图20B所示,与后述的可动板驱动构件66R(参照图20A)具有相同的结构,具有在形成在其一方侧面的边缘上的凹坑66b的周围上以大致垂直于锁定构件52B的卡定部52be的方式突出的突起片66a;和形成在其另一方的侧面边缘的突起部66E;在其一端侧弯曲的弹簧支持架66SR;其另一端侧的长孔66h。
可动板驱动构件66L配置为使得突起部66E与基座构件42的表面滑动接触。
长孔66h插入连结有后述的卡误插入防止用可动板44的连结端。弹簧支持架66SR经由形成在锁定构件支持体52的侧面的长孔突出。弹簧支持架66SR上接合有返回弹簧(未图示)的一端。返回弹簧的另一端接合在侧壁42LW的阶梯部上。
通过可动板驱动构件66L被SD卡MC的端部按压着抵抗着返回弹簧(未图示)的作用力而移动,卡误插入防止用可动板44沿着卡插入方向移动。另一方面,在排出SD卡MC时,可动板驱动构件66L和卡误插入防止用可动板44一起基于返回弹簧的作用力返回到初始的位置。
锁定构件支持体52和侧壁42RW之间,如图17放大所示那样,设置有使可动板驱动构件66R选择性地成为锁定状态的锁定构件70。
锁定构件70构成为包括固定于侧壁42RW的固定片部;具有选择性地接合在可动板驱动构件66R的突起部66E的钩状的卡定端70E的可动片部。该可动片部在卡定端70E连接具有在SD卡MC通过时能够被SD卡MC的侧部按压的弯曲部。在该弯曲部被SD卡MC的侧部按压时,卡定端70E从图18所示的状态从可动板驱动构件66R的突起部66E的侧方通过朝向侧壁42RW离开。由此,可动板驱动构件66R成为解锁状态。而且,图17和图18表示可动板驱动构件66R的锁定状态。
卡误插入防止用可动板44如图15所示,被可移动地配置在锁定构件支持体52正下方的位置上。
大致T字状的卡误插入防止用可动板44构成为包括在可动板驱动构件66为锁定状态时,把miniSD卡SMC的前进方向向下方导引的卡诱导部;以与卡诱导部的一端大致垂直相交的方式连结,引导卡误插入防止用可动板44的引导部44G。
在卡诱导部的两侧面部,以规定的间隔形成有分别接合在锁定构件支持体52的各引导槽(未图示)和可动板驱动构件66R、66L的长孔66h中的突起片。
平板状的引导部44G连结在从卡诱导部的大致中央部沿着长度方向偏向一侧的位置上。引导部44G在其中央部具有长孔44g。引导部44G的一端可移动地插入到外罩构件40的矩形的切口40F中。由此,由于卡误插入防止用可动板44可以一边被切口40F引导一边移动,所以不会在移动中处于不期望的倾斜状态。
在这样的结构中,在SD卡MC被安装进卡收容部的情况下,在基于从卡槽通过的SD卡MC的顶端部,锁定构件70的弯曲部和锁定构件52B的弯曲部被按压,各可动板驱动构件66R、66L分别如上所述成为解锁状态时,各可动板驱动构件66R、66L向着卡收容部内抵抗着返回弹簧的作用力移动。
由此,卡误插入防止用可动板44通过其突起片分别接合在各引导槽内滑动后上升,抵接到外罩构件40的内面,另外,SD卡MC从卡误插入防止用可动板44的正下方通过并且由上述的弹出构件保持在规定位置上。
另一方面,在从卡收容部取出SD卡MC时,通过进一步稍微按压SD卡MC,利用弹出机构的螺旋弹簧的作用力,SD卡MC与弹出构件一起向排出方向移动,并且卡误插入防止用可动板44开始下降,基于返回弹簧的作用力与可动板驱动构件66R、66L一起返回到初始位置。
在miniSD卡SMC被安装进卡收容部的正规位置时,由于可动板驱动构件66R、66L成为锁定状态,所以插入的miniSD卡SMC的顶端被卡误插入防止用可动板44的诱导部的端部向其正下方限制,导入到正规的下方的部位。
在miniSD卡SMC误插入卡收容部的上部侧,锁定构件70的弯曲部被miniSD卡SMC的端部按压,且可动板驱动构件66R成为解锁状态的情况下,当miniSD卡SMC的前进方向的端部进一步按压卡误插入防止用可动板44的诱导部时,伴随着卡误插入防止用可动板44的若干移动,如图19放大所示那样,可动板驱动构件66L向着图20B所示的箭头所指示的方向移动。由此,可动板驱动构件66L的突起片66a与锁定构件52B的卡定部52be接合。于是,由于可动板驱动构件66L成为锁定状态,所以可避免miniSD卡SMC误插入卡收容部。
而且,即使在利用miniSD卡SMC侧部按压,且锁定构件52B使可动板驱动构件66L成为解锁状态时,同样可动板驱动构件66R沿着图20A所示的箭头所指示的方向移动。由此,锁定构件70卡定端70E与可动板驱动构件66R的突起部66E接合。于是,由于可动板驱动构件66R成为锁定状态,所以能够确切地避免miniSD卡SMC误插入卡收容部。
权利要求
1.一种IC卡误插入防止机构,其特征在于,具备误插入限制构件,在IC卡收容部中在与IC卡的装卸方向横切的方向延伸并被可转动地支持,在第1IC卡被安装进该IC卡收容部时,取第1位置的状态,在该第1状态下以使该第1IC卡的前进方向的端部朝向一方向的方式诱导该IC卡的前进方向的端部,在所述第2IC卡被安装进该IC卡收容部时,取第2位置的状态,在该第2状态下以使该第2IC卡的前进方向的端部朝向另一方向的方式进行诱导;加力构件,把所述误插入限制构件向所述第1IC卡的排出方向加力;和一对锁定构件,分别具有能够进行弹性变位的可动片,该可动片具有能够与形成在所述误插入限制构件的两端的接合部接合的开口部,在所述第2IC卡被安装进该IC卡收容部时,选择性地维持该误插入限制构件的第2位置;其中,在所述误插入限制构件取所述第2位置,转动规定角度时,所述误插入限制构件的接合部具有分别能够接合于所述锁定构件的开口部的周缘的缺口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IC卡误插入防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误插入限制构件具有能够与所述第1IC卡或者第2IC卡的顶端部以相对所述第1IC卡或者第2IC卡的装卸方向垂直的方式抵接的抵接面,并且在该抵接面的一端侧具有凹坑,使得在该第1IC卡相对所述第1IC卡的装卸方向以规定的角度以内的倾斜角度斜着插入所述一对锁定构件之间时,该第1IC卡的前进方向的端面和该抵接面之间形成间隙。
3.一种IC卡误插入防止机构,其特征在于,具备误插入防止用可动构件,其以沿着IC卡的装卸方向可滑动并且可升降移动的方式设置在IC卡收容部内,在第1IC卡被安装进该IC卡收容部时,取第1位置的状态,在该第1状态下以使该第1IC卡的前进方向的端部朝向一方向的方式诱导该第1IC卡的前进方向的端部,在第2IC卡被安装进该IC卡收容部时,取第2位置的状态,在该第2状态下以使该第2IC卡的前进方向的端部朝向另一方向的方式进行诱导;位置控制机构部,使所述误插入防止用可动构件取所述第1位置或第2位置;锁定/解锁机构,包括连结于所述误插入防止用可动构件的可动板驱动构件;根据所述第1和第2的IC卡的装卸选择性地限制该可动板驱动构件的移动的锁定构件;其中,所述可动板驱动构件和所述锁定构件中的至少一方,设置有在所述误插入防止用可动构件取所述第2位置的情况下,在该可动板驱动构件被移动时,相互选择性地接合的钩状的突起部。
4.一种IC卡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构成为具备IC卡收容部,其具有能够选择性地通过形状相互不同的第1和第2IC卡中的一个IC卡的卡槽,并且具有电连接该第1和第2IC卡的电极部的多个种类的接触端子组,并收容该第1或第2IC卡;和权利要求1所述的IC卡误插入防止机构。
5.一种IC卡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构成为具备IC卡收容部,其具有能够选择性地通过形状相互不同的第1和第2IC卡中的一个IC卡的卡槽,并且具有电连接该第1和第2IC卡的电极部的多个种类的接触端子组,并收容该第1或第2IC卡;和权利要求3所述的IC卡误插入防止机构。
全文摘要
限制miniSD卡的误插入的误插入限制构件(22)的接合部(22ER)、(22EL),分别具有嵌合在锁定构件(28R)、(28L)的开口部(28h)的周缘部上的缺口部(22N)。
文档编号G06K17/00GK1979958SQ20061016566
公开日2007年6月13日 申请日期2006年12月11日 优先权日2005年12月9日
发明者高居阳介, 清水修, 边见精孝 申请人:山一电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