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壳组件以及具有机壳组件的电脑机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574215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机壳组件以及具有机壳组件的电脑机壳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壳组件以及具有此机壳组件的电脑机壳,特别是涉 及一种可折叠的机壳组件及其电脑机壳。
背景技术
图1A绘示为现有折叠式电脑机壳在組装前的示意图,而图1B绘示为 图1A的折叠式电脑机壳在組装后的示意图。在此现有技术中,电脑机壳 100的部分机壳板件110、 120、 130、 140以及150在组装之前可相互叠合, 因此具有携带方便以及运送成本较为低廉的优点。但此折叠式机壳结构虽 然较目前常用的非折叠式机壳更扁平,然而其实际所占的平面面积却相对 更大,因此需另外设计包材进行运送。同时,此现有结构在組装过程中需要多个特殊元件相互配合,才能进 一步固定机壳结构。如图2A所示,第一机壳板件IIO上需另设置一第一枢 轴102,且于第二机壳板件120以及第三机壳板件130上,分别设置第一滑 槽104,而第一枢轴102是枢设于第一滑槽104中。因此,組装时需将第一 枢轴102于第一滑槽104内滑动至一定位,才能调整机壳板件120以及130 与机壳板件110间的相对位置,进而使得机壳板件120以及130能转动至 预定位置,以与机壳板件IIO相互垂直。此外,如图2B所示,上述现有技术需要额外将第四机壳板件140上的 第一卡扣件170与第二卡扣件180分别锁固于两相邻的机壳板件上(如图2B 所示,相邻的机壳板件分别为第二机壳板件120与第四机壳板件140),以 利用第一卡扣件170以及第二卡扣件180间的卡扣关系来固定二相邻机壳 板件间的相对位置。如上所述,在机壳板件上额外设置的卡扣件将增加电脑机壳的产品成 本。此外,由于现有技术须将第一卡扣件170以及第二卡扣件180分别锁 固于两相邻的机壳板件,以使两相邻的机壳板件间有稳固的连接关系,因组装时间,造成电脑机壳100(请参考图1A)的组装效率 不佳。另 一方面,由于现有技术是利用滑槽以及枢轴间的枢接关系来使电脑机壳IOO(如图1A所示)具有折叠的功能。然而,在机壳板件120以及130 翻转至预定位置之后,使用者不易有效地将机壳板件120以及130固定于 预定位置,导致机壳板件120以及130容易受到重力影响而沿着位移路径L 滑动。如此,使用者在将机壳板件140转动至其预定位置时,机壳板件140 的转动即容易受到机壳板件120以及130的影响而无法顺畅地翻转至预定 位置来使第一卡扣件170以及第二卡扣件180相互卡扣。亦即,现有的具 有折叠功能的电脑机壳100其组装流畅度不佳,导致电脑机壳100的組装 效率不佳。发明内容本发明的 一 较佳实施例提供 一 种机壳組件,其具有较佳的組装流畅度。 本发明的另 一较佳实施例提供一种电脑机壳,其具有较低的产品成本 以及较佳的組装效率。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机壳组件,其包括一第一板件、 一第二板件以 及一第三板件。其中,第一板件具有一第一側以及一第二側,第一側设有 至少一第一卡合部,第二侧设有至少一第二卡合部。此外,第二板件具有 一第三侧以及一第四侧,第三侧沿着一第一轴线枢接于第一侧,且第三侧 设有一第三卡合部,当第四侧沿着第一轴线朝向第二侧转动时,第二板件 适于与第一板件相叠合,当第四侧沿着第一轴线远离第二側转动时,第三卡合部适于与第一卡合部卡合,以使第二板件垂直固定于第一板件。另外, 第三板件具有 一 第五侧以及一 第六侧,第五侧沿着 一 第二轴线枢接于第二 侧,且第五側设有一第四卡合部,当第六侧沿着第二轴线朝向第一侧转动 时,第三板件适于与第一板件相叠合,当第六侧沿着第二轴线远离第一侧 转动时,第四卡合部适于与第二卡合部卡合,以使第三板件垂直固定于第 一板件。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机壳組件更包括一第一转轴以及一第二转 轴,其中第二板件通过第一转轴枢接于第一板件,第三板件通过第二转轴 枢接于第一板件。上述第一转轴以及第二转轴可为拉钉。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第一侧更包括一第一挡止部,当第四侧沿着 第 一轴线远离第二侧转动至一预定位置时,第三侧的转动会受到第 一挡止 部的限制,以使第二板件不再相对第一板件转动。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第二侧更包括一第二挡止部,当第六侧沿着 第二轴线远离第 一侧转动至 一预定位置时,第五侧的转动会受到第二挡止 部的限制,以使第三板件不再相对第一板件转动。
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电脑机壳,其包括上述的机壳組件、 一与第 一板件相对应的第四板件、 一第五板件以及一第六板件。其中,第四板件 适于与第二板件以及第三板件卡合,第五板件适于卡合于第一板件、第二 板件、第三板件以及第四板件,而第六板件是与第五板件相对应,且适于 卡合于第一板件、第二板件、第三板件以及第四板件。
上述机壳組件主要是由一第一板件、 一沿第一轴线枢接于第一板件的 第 一侧的第二板件以及一 沿第二轴线枢接于第 一板件的第二侧的第三板件 所组成。本发明是将第二板件以及第三板件枢设于第一板件之两侧,并于 第二板件以及第三板件与第 一 板件枢接的 一侧设置卡合部,因此当第二板 件以及第三板件朝向远离第一板件的方向转动至一预定位置(与第一板件相 互垂直)时,设置于第二板件以及第三板件上的卡合部会与设置于第一板件 两側的卡合部相互卡合,进而产生结构上的干涉。如此一来,第二板件即 能稳固地固定于第 一板件的 一侧,而第三板件能稳固地固定于第 一板件的 另一側。接着,再将电脑机壳的其他板件卡合于机壳組件上即可完成电脑 机壳的组装。
相比较于现有技术,由于本发明是在两相邻的板件上制作结构简易的 卡合部,以通过板件间的结构干涉来固定第二板件以及第三板件与第 一板 件间的相对位置,因此本发明的电脑机壳有较低的产品成本以及较佳的组 装效率。此外,在电脑机壳的組装过程中,由于第二板件以及第三板件能 稳固地固定于第 一板件的两侧,因此使用者能顺畅地将电脑机壳的其他板 件卡合至机壳组件。换言之,本发明的电脑机壳有较佳的组装流畅性。
为让本发明的上迷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 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兌明如下。


图1A为现有折叠式电脑机壳在組装前的示意图IB为图1A的折叠式电脑机壳在組装后的示意图2A与图2B绘示为图IB的折叠式电脑机壳的组装过程示意图3A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一种电脑机壳的分解图3B为图3A的电脑机壳的組合图4A至图4C绘示为机壳組件300的組装流程图5为图4C的机壳组件300的分解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30:电脑机壳 100:电脑机壳 102:第一枢轴 104:第一滑槽 106:第二枢轴 108:第二滑槽
110、 120、 130、 140、 150、 160:机壳板件
170:第一卡扣件
180:第二卡扣件
300:机壳组件
310:第一板件
310a:第一側
310b:第二側
312:第一卡合部
314:第二卡合部
316:第一挡止部
318:第二挡止部
320:第二板件
320a:第三侧
320b:第四側
322:第三卡合部
330:第三板件
330a:第五侧330b:第六側332第四卡合部
340第四板件
350第五板件
360第六板件
370第一转轴
380第二转轴
L:位移路径XI:第一轴线
X2:第二轴线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3A绘示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一种电脑机壳的分解图,图3B绘示 为图3A的电脑机壳的組合图。请同时参考图3A与图3B,本实施例的电脑 机壳30包括一机壳組件300、 一第四板件340、 一第五板件350以及一第 六板件360。其中,机壳組件300主要是由一第一板件310、 一第二板件320 以及一第三板件330所組成的具有折叠功能的构件,因此本实施例的电脑 机壳30在经过折叠作业之后具有携带方便的优点。
图4A至图4C绘示为机壳組件300的組装流程图。图4A所示的机壳 组件300是呈折叠的状态,即第一板件310、第二板件320以及第三板件 330是相互叠合,而使用者在转动第二板件320以及第三板件330(如图4B 所示)之后,即可完成机壳組件300的組装(如图4C所示)。请再同时参考图 5,图5绘示为图4C的机壳組件300的分解图。由图4A可知,在本实施例 中,第一板件310具有一第一侧310a以及一第二側310b,而第二板件320 藉由一第一转轴370枢接于第一板件310的第一倒310a,第三板件330则 是通过一第二转轴380枢接于第一板件310的第二倒310b。其中,第一转 轴370以及第二转轴380可例如是拉钉或是其他适当的枢转元件。使用者 可以分别通过第一转轴370以及第二转轴380来转动第二板件320以及第 三板件330。
此外,第二板件320具有一第三侧320a以及一第四侧320b,其中第三 側320a是沿着第一轴线Xl枢接于第一板件310的第一側310a,以使第二板件320与第一板件310可相互枢接,并可作相对旋转叠合。另外,第三 板件330具有一第五侧330a以及一第六侧330b,第五側330a是沿着第二 轴线X2枢接于第一板件310的第二侧310b,使第三板件330与第一板件 310可相互枢接,并可作相对旋转叠合。
请参见图4B与图4C,本实施例于第一板件310的第一側310a以及第 二侧310b分别设有至少一第一卡合部312以及至少一第二卡合部314,而 于第二板件320之第三侧320a设有相对于第 一卡合部312的至少 一第三卡 合部322,且于第三板件330的第五侧330a设有相对于第二卡合部的 至少一第四卡合部332。因此,当使用者转动第二板件320,以使第二板件 320的第四側320b沿着第 一轴线XI远离第 一板件310的第二侧310b ,而 转动至预定位置(即第二板件320与第 一板件310相互垂直)时,配设于第二 板件320上第三卡合部322会与配设于第一板件310上的第一卡合部312 卡合,进而使得第二板件320固定于第一板件310的第一侧310a。同样地, 当使用者转动第三板件330,以使第三板件330的第六侧330b沿着第二轴 线X2远离第一板件310的第一側310a转动至预定位置(即第三板件330与 第一板件310相互垂直)时,配设于第三板件330上第四卡合部332会与配 设于第一板件310上的第二卡合部314卡合,进而使得第三板件330固定 于第一板件310的第二側310b。
上述设置于第一板件310上的第一卡合部312与第二卡合部314可以 为具有弹性的扣钩,而设置于第二板件320上的第三卡合部322以及设置 于第三板件330上的第四卡合部332可以是扣孔。因此,当第二板件320 以及第三板件330朝向远离第 一板件310的方向转动时,第三卡合部322(本 例中为 一扣孔)会与第 一卡合部312(本例中为 一弹性卡钩)相扣合,而第四卡 合部332(本例中为一扣孔)会与第二卡合部314(本例中为一弹性卡钩)相扣 合,进而使得第二板件320以及第三板件330与第一板件310之间有稳固 的连接关系。其中,上述的扣孔或是扣钩例如是在对板件进行冲压制作工 艺时所形成的。
此外,为能让第二板件320以及第三板件330能顺利地转动至一定位 以分别固定于第一板件310的两侧,本实施例分别于第一板件310的第一 侧310a以及第二侧310b设置一第一挡止部316以及一第二挡止部318,因 此当第二板件320的第四側320b沿着第一轴线X1朝向远离第二側310b的方向转动至预定位置(即第二板件320与第一板件310相互垂直)时,第二板 件320其第三側320a的转动会受到第一挡止部316的限制。亦即,第二板 件320不再相对第一板件310转动,且第二板件320能通过上述第一卡合 部312与第三卡合部322的扣合关系,稳固地固接于第一板件310的一侧。 上述的第一挡止部316在本例中,是对板件进行沖压制作工艺时所形成的 具有限位功能的凸起结构。
同样地,当第三板件330的第六侧330b沿着第二轴线X2朝向远离第 一侧310a的方向转动至预定位置(例如是第三板件330与第 一板件310相互 垂直)时,第三板件330其第五侧330a的转动会受到第二挡止部318的限制。 亦即,第三板件330不再相对第一板件310转动,且第二板件330能通过 上述第二卡合部314与第四卡合部332的扣合关系稳固地固接于第一板件 310的另一侧。其中,本实施例是在第五側330a上冲出一凹槽,而当第三 板件330沿着第二轴线X2转动至预定位置时,上述的凹槽会与第二挡止部 318相抵合,进而限制了第三板件330的转动。
承上所述,在完成机壳組件300的組装后(如图4A至图4C所示),使 用者可将如图3A所示与第 一板件310相对应的第四板件340、第五板件350 以及与第五板件350相对应的第六板件360卡合至机壳組件300上,以完 成电脑机壳30的组装(如图3B所示)。详细地说,第四板件340是与第二板 件320以及第三板件330卡合,第五板件350以及第六板件360是与第一 板件310、第二板件320、第三板件330以及第四板件340相互卡合。其中, 本实施例的第一板件310以及第四板件340例如是电脑机壳30的底板或是 顶板,第二板件320以及第三板件330例如是电脑机壳30的前板或是背板, 而第五板件350以及第六板件360例如是电脑机壳30的侧板。
在 一 较佳实施例中,冲孔制作工艺所产生的余料可用以制作电脑机壳 上的配件,以节省电脑机壳的制作成本。
综上所述,本发明是利用一具有折叠功能的机壳組件来与其他板件结 合,以完成电脑机壳的組装。
相比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电脑机壳有下列优点
(一)本发明的电脑机壳是利用一具有折叠功能的机壳組件来与其他板
件结合。在机壳组件的设计中,由于本发明是在两相邻的板件上制作结构 简单的卡合部,以相互干涉,进而使得邻接板件能稳固地組合。换言之,
10本发明的机壳组件无需额外再利用螺丝或其他卡扣件来固定板件间之相对 位置,本发明的电脑机壳即有较低的产品成本。
(二) 由于本发明无需额外在两相邻的板件上锁固卡扣件以固定板件间 的相对位置,因此本发明的电脑机壳有较佳的組装效率。
(三) 在本发明的机壳組件中,第二板件以及第三板件仅通过转轴来相对 第一板件转动,以进行組装或是折叠作业。相比较于现有技术利用枢轴与 滑槽间的枢接关系来組装或是折叠机壳,本发明的机壳组件有较简单的组 装方式,而使用者能较轻易地完成电脑机壳的組装,且具有较佳的組装流 畅性。
(四) 由于本发明的机壳组件有较简单的组装方式,因此使用者在组装或
之,本发明的电脑机壳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虽然结合以上较佳实施例揭露了本发明,然而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 任何熟悉此技术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 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为准。
权利要求
1. 一种机壳组件,包括一第一板件,具有一第一侧以及一第二侧,其中该第一侧设有至少一第一卡合部,该第二侧设有至少一第二卡合部;一第二板件,具有一第三侧以及一第四侧,该第三侧沿着一第一轴线枢接于该第一侧,且该第三侧设有一第三卡合部,当该第四侧沿着该第一轴线朝向该第二侧转动时,该第二板件适于与该第一板件相叠合,当该第四侧沿着该第一轴线远离该第二侧转动时,该第三卡合部适于与该第一卡合部卡合,以使该第二板件垂直固定于该第一板件;以及一第三板件,具有一第五侧以及一第六侧,该第五侧沿着一第二轴线枢接于该第二侧,且该第五侧设有一第四卡合部,当该第六侧沿着该第二轴线朝向该第一侧转动时,该第三板件适于与该第一板件相叠合,当该第六侧沿着该第二轴线远离该第一侧转动时,该第四卡合部适于与该第二卡合部卡合,以使该第三板件垂直固定于该第一板件。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壳组件,更包括一第一转轴以及一第二转轴, 其中该第二板件通过该第一转轴枢接于该第一板件,该第三板件通过该第二转轴枢接于该第 一 板件。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壳组件,其中该第 一转轴以及该第二转轴为拉钉。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壳組件,其中该第一侧更包括一第一挡止部, 当该第四側沿着该第一轴线远离该第二侧转动至一预定位置时,该第三侧 的转动会受到该第 一挡止部的限制,以使该第二板件不再相对该第 一板件转动。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壳组件,其中该第二侧更包括一第二挡止部, 当该第六侧沿着该第二轴线远离该第一侧转动至一预定位置时,该第五侧 的转动会受到该第二挡止部的限制,以使该第三板件不再相对该第 一板件转动。
6. —种电脑机壳,包括 一机壳组件,包括;一第一板件,具有一第一侧以及一第二側,其中该第一侧设有至少一第一卡合部,该第二侧设有至少一第二卡合部;一第二板件,具有一第三侧以及一第四侧,该第三侧沿着一第一轴线 枢接于该第一侧,且该第三侧设有一第三卡合部,当该第四侧沿着该第一 轴线朝向该第二側转动时,该第二板件适于与该第一板件相叠合,当该第 四側沿着该第一轴线远离该第二侧转动时,该第三卡合部适于与该第一卡 合部卡合,以使该第二板件垂直固定于该第一板件;一第三板件,具有一第五侧以及一第六側,该第五側沿着一第二轴线 枢接于该第二侧,且该第五侧设有 一 第四卡合部,当该第六侧沿着该第二 轴线朝向该第一側转动时,该第三板件适于与该第一板件相叠合,当该第 六側沿着该第二轴线远离该第一侧转动时,该第四卡合部适于与该第二卡 合部卡合,以使该第三板件垂直固定于该第一板件;一第四板件,与该第一板件相对应,且适于与该第二板件以及该第三 板件卡合;一第五板件,卡合于该第一板件、该第二板件、该第三板件以及该第 四板件;以及一第六板件,与该第五板件相对应,且卡合于该第一板件、该第二板 件、该第三板件以及该第四板件。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脑机壳,更包括一第一转轴以及一第二转轴, 其中该第二板件通过该第一转轴枢接于该第一板件,该第三板件通过该第 二转轴枢接于该第 一 板件。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脑机壳,其中该第一转轴以及该第二转轴为拉钉。
9.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脑机壳,其中该第 一侧更包括一第 一挡止部, 当该第四倒沿着该第一轴线远离该第二侧转动至一预定位置时,该第三侧 的转动会受到该第 一挡止部的限制,以使该第二板件不再相对该第 一板件 转动。
10.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脑机壳,其中该笫二侧更包括一第二挡止部, 当该第六侧沿着该第二轴线远离该第 一侧转动至 一预定位置时,该第五侧 的转动会受到该第二挡止部的限制,以使该第三板件不再相对该第 一板件转动。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电脑机壳,其包括一由一第一板件、一第二板件与一第三板件组成的机壳组件、一第四板件、一第五板件以及一第六板件。其中,第二板件及第三板件枢设于第一板件的两侧以相对第一板件转动,且第二板件及第三板件与第一板件枢接的一侧分别设有至少一第三卡合部与一第四卡合部,第三卡合部与第四卡合部适于与设置于第一板件两侧的第一卡合部与第二卡合部相互卡合,以使第二板件及第三板件稳固地固定于第一板件的两侧。此外,更包括第四板件、第五板件及第六板件,适于卡合于机壳组件,以形成一电脑机壳。
文档编号G06F1/18GK101261531SQ20071007967
公开日2008年9月10日 申请日期2007年3月5日 优先权日2007年3月5日
发明者李如依, 陈孟伟, 黄信吉 申请人: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