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本电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335874阅读:27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笔记本电脑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笔记本电脑,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可有效降低制作成本的笔记本电脑。
背景技术
机壳强度对于笔记本电脑的机构设计而言是一大课题。图1为已知一种强度测试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对笔记本电脑的机壳进行强度测试时,会施以一外力于上盖,且上盖的变形需在一个标准范围之内,且在上盖受力且未按压触控按键时,机壳内不得有异音、 按键开关被触动或是影响电路板正常运作等问题。图2为已知一种笔记本电脑的内部组装示意图。请参考图2,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现阶段一般的作法为在笔记本电脑100的第一机壳110设计凸肋112来支撑电路板 120(或第二机壳130)。但有时因为机构空间及模具限制,并无法长出凸肋112以支撑电路板120 (或第二机壳130),或者在螺丝140穿过触控按键150的组装部152以锁入第一机壳110的凸肋112中时,螺丝140会凸出于触控按键150的组装部152,并接触电路板120。 此时,螺丝140便有可能接触电路板120上的线路,进而影响电路板的正常运作。因此,就会在电路板120上对应凸肋112处贴附缓冲件160。此缓冲件160可以达到支撑第二机壳130或电路板120,以及隔绝螺丝140与电路板120的接触的目的。然而, 这种作法会浪费缓冲件160的材料成本,还会需要贴附的工时成本。若是人工组装不小心, 不但容易发生缓冲件160的贴附位置错误影响电路板120的正常运作,更容易影响其他的测试或是会有机壳的外观突起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有效降低制作成本的笔记本电脑。本发明提出一种笔记本电脑,包括一主机、一触控按键以及一电路板。主机包括一第一机壳以及一第二机壳,其中第一机壳与第二机壳组装在一起,且第一机壳具有一开口。 触控按键位于第一机壳与第二机壳之间并紧邻第一机壳设置,此触控按键具有一按键本体以及与按键本体相连的一弹性部,其中第一机壳的开口暴露出触控按键的按键本体,而弹性部环绕开口并抵靠第一机壳,且弹性部具有一第一表面以及突出于第一表面的一限位支撑端。电路板设置于触控按键及第二机壳之间,其中电路板抵靠限位支撑部。在本发明的笔记本电脑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限位支撑端具有一锁孔以及突出于锁孔的一突出部,且电路板接触并抵靠突出部。笔记本电脑更包括穿过锁孔并锁入第一机壳的一螺丝,其中限位支撑端的突出部突出于锁孔的高度大于锁入于锁孔的螺丝的螺帽的厚度。另外,第一机壳具有一第二表面以及一凸肋,其中凸肋设置于第二表面上,且第二表面及凸肋朝向第二机壳,而螺丝穿过锁孔对应锁入凸肋中。在本发明的笔记本电脑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电路板更包括一开关,而按键本体朝向第二机壳的一第三表面更具有一触点,且按键本体受力相对第一机壳向电路板移动,触点触发开关。在本发明的笔记本电脑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触控按键更具有设置于弹性部的邻近限位支撑端处的一定位孔。在本发明的笔记本电脑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触控按键为非导电体。基于上述,本发明的笔记本电脑的触控按键的弹性部具有可供电路板抵靠的限位支撑端,其中因为触控按键是由非导电体制作而成的,所以触控按键与电路板的接触不会影响电路板的正常功能。再者,触控按键的弹性部具有一体成型的限位支撑端,可以节省已知需要另外设置缓冲件以绝缘螺丝与电路板的人工组装工时及材料成本。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详细说明,其中图1为已知一种强度测试的示意图。图2为已知一种笔记本电脑的内部组装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笔记本电脑的示意图。图4为沿着图3的A-A剖面线的笔记本电脑的剖面示意图。图5为图3的触控按键的立体示意图。图6为将触控按键组装至第一壳体的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00、200 笔记本电脑110、212:第一机壳112、212c:凸肋120、230:电路板130,214 第二机壳140、240 螺丝150,220 触控按键152 组装部160 缓冲件210 主机212a:开口212b 第二表面212d:凸柱222 按键本体222a 第三表面222b 触点224 弹性部224a 第一表面224b:限位支撑端224c 锁孔
突出部226:定位孔232 开关242 螺帽244 螺柱Wl 突出部突出于锁孔的高度W2 螺丝的螺帽的厚度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笔记本电脑的示意图、图4为沿着图3的A-A剖面线的笔记本电脑的剖面示意图,而图5为图3的触控按键的立体示意图。请同时参考图3、图4 及图5,笔记本电脑200包括一主机210、一触控按键220以及一电路板230。主机210包括一第一机壳212以及一第二机壳214,其中第一机壳212与第二机壳214组装在一起,且第一机壳212具有一开口 212a。触控按键220位于第一机壳212与第二机壳214之间并紧邻第一机壳212设置,此触控按键220具有一按键本体222以及与按键本体222相连的弹性部224,其中第一机壳212的开口 21 暴露出触控按键220的按键本体222,而弹性部224 环绕开口 21 并抵靠第一机壳212。弹性部2 具有一第一表面22 以及突出于第一表面22 的一限位支撑端224b。电路板230设置于触控按键220及第二机壳230之间,其中电路板230抵靠限位支撑部224b。承上述,本实施例的触控按键220是由非导电的材质制作而成,且按键本体222组装于设置有弹性部224的按键框架,或者也可以是使按键本体222与弹性部2M —体成型, 依照需求选用。此外,图5所示的两个弹性部2M是以简支梁的方式呈现,且两个弹性部 224位于按键本体222的相对两侧,并且是以弹性部2M的长度方向与按键本体222的长度方向互相平行而设置。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弹性部2M也可以是以其长度方向垂直于按键本体222的长度方向而设置,依照需求选用。当然,弹性部224的形状更并非仅局限于本实施例的图示中呈现的长条形,而也可以依照需求改变为其他形状,如不规则形。图6为将触控按键组装至第一壳体的示意图。请同时参考图4、图5及图6,触控按键220的弹性部224的限位支撑端224b具有一锁孔22 以及突出于锁孔22 的一突出部2Md,且限位支撑端224b的剖面形状大致为H形,而笔记本电脑200(标示于图3)更包括穿过锁孔22 并锁入第一机壳212的螺丝M0,其中第一机壳212还具有一第二表面 212b以及设置于第二表面212b上的一凸肋212c,且第二表面212b及凸肋212c皆以朝向第二机壳214的方向设置,而凸肋212c对应位于限位支撑端224b中,所以限位支撑端224b 还可以限位凸肋212c。上述的螺丝MO即是穿过锁孔22 以将螺丝MO的螺柱244锁入相对应位于限位支撑端224b中的凸肋212c中,且在主体210、触控按键220及电路板230 组装完毕之后,电路板230接触并抵靠突出部224d。附带一提,为了让触控按键220良好地对位以组装至第一壳体212,触控按键220 更具有设置于弹性部224的邻近限位支撑端224b处的一定位孔226,而可在第一壳体212 的第二表面212b上相对应地设置凸柱212d。详细而言,当组装本实施例的笔记本电脑200时,是先将触控按键220的按键本体222对应位于第一机壳212的开口 21 内,同时使位于弹性部224b的定位孔2 套设于设置在第一机壳212的第二表面212b的凸柱212d,以将触控按键220初步定位在第一机壳 212。然后,将螺丝240对应穿过锁孔22 并锁入对应的凸肋212c中,以将触控按键220 相对第一机壳212牢固地固定。之后,将电路板230抵靠于触控按键220的弹性部224的限位支撑端224b的突出部224d。然后,将第一机壳212与第二机壳214组装在一起。特别的是,在组装完毕之后,由于本实施例的限位支撑端224b的突出部224d突出于锁孔22 的高度Wl大于锁入于锁孔22 的螺丝240的螺帽242的厚度W2,所以当电路板230抵靠突出部224d时,为非导电体的触控按键220,其弹性部224的限位支撑端224b 的突出部224d可以提供支撑电路板230的功效,且突出部224d与电路板230之间并不会有电信号的传递,电路板230可以维持其良好的运作。相较于已知的笔记本电脑100是额外在第一机壳110长出凸肋112以支撑电路板120,本实施例的笔记本电脑200中,是将用以支撑电路板230的支撑结构(限位支撑端 224b)设置在触控按键220,所以不需要在第一机壳212上长出用以支撑电路板230的凸肋 112,此举不但可以防止第一机壳212无空间可以长出凸肋112的问题,更可以简化第一机壳212的成型复杂度。再者,相较于已知的笔记本电脑100,弹性部224的形状可以依照使用需求设计, 且限位支撑端224b的位置可以随触控按键220的使用需求改变,具有设计应变弹性化的优点。甚至,限位支撑端224b的设置使得本实施例的笔记本电脑200中也不需使用缓冲件 160,可以节省缓冲件160的材料使用成本、组装人力及工时,以及缓冲件160贴附位置错误而需要重工的风险。此外,电路板230更包括一开关232,而按键本体222朝向第二机壳214的一第三表面22 更具有一触点222b。当使用者按压笔记本电脑200的触控按键220时,按键本体 222受力借由弹性部224的弹性而相对第一机壳212向电路板230移动,且触点222b接触并触发开关232。综上所述,本发明的笔记本电脑的触控按键的弹性部因具有限位支撑端,此限位支撑端可用以支撑电路板,因此本发明的笔记本电脑至少具有下列优点—、可以不用在第一机壳上长用以支撑电路板的凸肋,降低第一机壳的制作复杂度。二、限位支撑端的设计具有设计需求弹性、结构简单易于制作、尺寸稳定度控制较容易及共用性高等优点。三、无须使用缓冲件,可以节省缓冲件的材料成本、人力贴附成本及工时,进而提高组装便利性。四、限位支撑端并非是用贴附定位,所以可以避免错位而需要重工的可能性。五、触控按键为非导电体,所以即使限位支撑端直接接触以支撑电路板时,不会有短路的情形发生。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修改和完善,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以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笔记本电脑,包括一主机,包括一第一机壳以及一第二机壳,其中该第一机壳与该第二机壳组装在一起, 且该第一机壳具有一开口;一触控按键,位于该第一机壳与该第二机壳之间并紧邻该第一机壳设置,该触控按键具有一按键本体以及与该按键本体相连的一弹性部,其中该第一机壳的该开口暴露出该触控按键的该按键本体,而该弹性部环绕该开口并抵靠该第一机壳,且该弹性部具有一第一表面以及突出于该第一表面的一限位支撑端;以及一电路板,设置于该触控按键及该第二机壳之间,其中该电路板抵靠该限位支撑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笔记本电脑,其特征在于,该限位支撑端具有一锁孔以及突出于该锁孔的一突出部,且该电路板接触并抵靠该突出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笔记本电脑,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螺丝,穿过该锁孔并锁入该第一机壳,其中该限位支撑端的该突出部突出于该锁孔的高度大于锁入于该锁孔的该螺丝的螺帽的厚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笔记本电脑,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机壳具有一第二表面以及一凸肋,其中该凸肋设置于该第二表面上,且该第二表面及该凸肋朝向该第二机壳,而该螺丝穿过该锁孔对应锁入该凸肋中。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笔记本电脑,其特征在于,该电路板更包括一开关,而该按键本体朝向该第二机壳的一第三表面更具有一触点,且该按键本体受力相对该第一机壳向该电路板移动,该触点触发该开关。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笔记本电脑,其特征在于,该触控按键更具有一定位孔,设置于该弹性部的邻近该限位支撑端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笔记本电脑,其特征在于,该触控按键为非导电体。
全文摘要
一种笔记本电脑,包括一主机、一触控按键以及一电路板。主机包括一第一机壳以及一第二机壳,其中第一机壳与第二机壳组装在一起,且第一机壳具有一开口。触控按键位于第一机壳与第二机壳之间并紧邻第一机壳设置,此触控按键具有一按键本体以及与按键本体相连的一弹性部,其中第一机壳的开口暴露出触控按键的按键本体,而弹性部环绕开口并抵靠第一机壳,且弹性部具有一第一表面以及突出于第一表面的一限位支撑端。电路板设置于触控按键及第二机壳之间,其中电路板抵靠限位支撑部。在本发明的本笔记本电脑中,借由触控按键的弹性部所具有的限位支撑端,可以节省人工组装工时及材料成本。
文档编号G06F1/16GK102467162SQ20101054449
公开日2012年5月23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3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3日
发明者赖昆辉 申请人: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