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扇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339063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风扇模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脑硬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为电脑机箱进行散热的风扇模组。
背景技术
现有的机箱通常需要风扇为机箱内的发热元件进行散热,对于发热功率较大的服务器机箱甚至还需要风扇模组来进行散热。对于不同的发热元件,风扇模组中会安装不同数量的风扇,例如,主板为四核CPU时通常需要安装六个风扇,而主板为双核CPU通常需要安装四个风扇。所以,在风扇模组中未设置风扇的空置位通常需要装入一个填充件 (filler)来挡住空置位上的通风口,以防止机箱内的风从空置位中流出,降低系统散热效率,影响散热系统的整体布局。普通的填充件一般为可拆卸的散件,若填充件遗失则很难保证机箱的散热效率。并且,普通的填充件不能自动堵塞空置位上的通风口,这不利于风扇模组中风扇的设置,有可能影响风扇模组对机箱内的散热效率。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自动堵塞空置位上通风口的风扇模组。

发明内容
以下将以实施例说明一种自动堵塞空置位上通风口的风扇模组。本发明提供一种包括至少一个风扇单元的风扇模组,该风扇单元包括具有盒状结构的风扇支架、具有板状结构的填充件、及扭簧。该风扇支架具有一个底板及两个相对设置且与该底板垂直的侧壁,该侧壁上设置有通风口。该填充件具有一个可相对于该风扇支架的底板转动的第一端部。该扭簧具有包括第一扭臂、第二扭臂、以及连接该第一扭臂与第二扭臂的弹簧,该第一扭臂与该第二扭臂在该弹簧的扭力作用下分别抵靠在该底板与该填充件上,使该填充件贴在该风扇支架侧壁的内侧以挡住所述通风口。在风扇单元内未收容风扇时,填充件在扭簧弹力的作用下自动贴在风扇支架侧壁的内侧挡住通风口,从而尽量减少设置有风从未装有风扇的风扇单元中流出,提高了整个风扇模组的散热效率。同时,填充件安装在风扇支架的内部,不占用风扇单元外部空间的同时也不需要为其额外配设填充件,提高了风扇模组的实用性。


图1为本发明风扇模组设置于主机内的立体组装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风扇模组与主机的拆解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风扇模组的一个风扇单元的正面拆解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风扇模组的一个风扇单元的背面拆解示意图。图5为图1所示风扇模组的一个风扇单元内的填充件具有一预定倾斜角度的状态示意图。图6为图1所示风扇模组的一个风扇单元中风扇被固持在其风扇支架内的状态参考图。图7为图1所示风扇模组的一个风扇单元处于未使用状态的参考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风扇模组10主机101风扇单元20风扇支架21隔板22填充件23扭簧24提手25底板211侧壁212凹槽2111定位孔2112通风口2121导向槽2122第一"^槽2123第一"^孔2124第二卡孔2125侧边220第一"^扣221第一弹性臂 222第一凸起2221第一通孔2222调整件223按压部2231卡扣部2232第二凸起2233定位点2 表面2301风扇201固定块2303连接杆231容置槽232限位块233凹陷234第一扭臂241第二扭臂242
弹簧243凸耳251固定杆252手柄253第二卡扣2M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阅图1与图2,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风扇模组10,其设置在一个主机 101内,并用于为主机101内的其他元件进行散热。根据实际需要,风扇模组10可包括不同数量的风扇单元20以对不同的发热源进行散热。当发热源的发热量较大时,风扇模组10 包括多个风扇单元20,例如两个、四个、六个;当发热源的发热量较小时,风扇模组10也可包括一个风扇单元20。主机101可为个人主机机箱或服务器机箱。请参阅图3与图4,风扇单元20包括风扇支架21,隔板22,填充件23,扭簧24,以及提手25。风扇支架21为一盒状结构,其具有一个底板211及两个相对设置且与底板211垂直的侧壁212。在本实施例中,底板211为中空结构,其上设置有凹槽2111及定位孔2112。 侧壁212上设置有通风口 2121,位于通风口 2121上方且基本沿垂直于底板211方向延伸的导向槽2122,位于通风口 2121上方且与导向槽2122相邻的第一卡槽2123及第一卡孔 2124,以及位于底板211与导向槽2122之间的第二卡孔2125。隔板22相对的两侧边220上分别设置有一个相对远离底板211的第一卡扣221 以及一个与底板211相邻的第一弹性臂222。第一卡扣221与风扇支架21侧壁212上的第一卡槽2123相配合,第一弹性臂222的顶端具有一个第一凸起2221,第一弹性臂222的末端具有第一通孔2222。隔板22的第一卡扣221沿垂直于底板211方向延伸设置在侧壁 212的第一卡槽2123中,第一弹性臂222的第一凸起2221卡扣在侧壁212的第二卡孔2125 中,以使隔板22固定在风扇支架21中。可以理解的是,隔板22也可只有一个侧边220上设置有第一卡扣221与第一弹性臂222,只要能够将隔板22固持在风扇支架21中。另外, 隔板22的位于两侧边220之间的底部上还设置有定位点224,定位点2 与底板211上的定位孔2112配合以使插入支架21内的隔板22的底部固定。隔板22的两侧边220之间设置有一调整件223,调整件223包括一按压部2231及一与按压部2231相连且沿垂直于底板211方向延伸的卡扣部2232,按压部2231在受力的情况下可与卡扣部2232联动向隔板22内部凹陷。卡扣部2232上设置有多个相对底板211 倾斜角度渐变的第二凸起2233。填充件23为一板状结构,其背离底板211的表面2301用以与一装设在该风扇支架21内的风扇201相接触,而其靠近底板211的表面2302上设置有固定块2303。填充件 23的一端设置有细长圆柱状连接杆231、位于连接杆231的中间位置的容置槽232、以及位于连接杆231两端的限位块233。连接杆231的相对的两端穿入设置在隔板22上的第一通孔2222中,使得填充件23的设置有凹陷234的端部(以下称为自由端)可以以连接杆231 为轴进行转动。另外,填充件23装设在风扇支架21上时,填充件23的自由端设置的凹陷234所在位置与调整件223的按压部2231相匹配,即填充件23的自由端以连接杆231为轴转动时,填充件23的自由端可以避开调整件223的按压部2231,防止隔板22阻碍填充件 23自由端的正常转动。扭簧M包括第一扭臂Ml,第二扭臂M2,以及连接第一扭臂241与第二扭臂M2 的弹簧M3。弹簧243套设在连接杆231上并同时位于容置槽232及底板211的凹槽2111 内。扭簧M可提供一个持续向外的弹力,即第一扭臂241在弹簧243的扭力作用下抵靠在底板211上,第二扭臂242在弹簧243的扭力作用下抵靠在填充件23上同时被固定块2303 锁固,使填充件23的自由端贴在一个侧壁212的内侧挡住通风口 2121,此时填充件23位于初始位置。可以理解的是,填充件23可以以其他方式设置在风扇支架21上,只要能够保证扭簧M在填充件23与风扇支架21底板211之间保持一个持续向外的弹力。在风扇单元20内未收容风扇201时,填充件23在扭簧对弹力的作用下贴在一个侧壁212的内侧挡住通风口 2121,同时连接杆231两端的限位块233会直接抵靠在侧壁212 上,而填充件23的自由端与侧壁212之间具有一个间隙。可见,填充件23在风扇单元20闲置状态下会自动堵塞该风扇单元20上的通风口 2121,从而尽量减少设置有该风扇模组10 的主机101内的风从未装有风扇的风扇单元中流出,提高了整个主机101的散热效率;填充件23的端部与侧壁212之间的间隙有利于使用者用手指或工具拨动填充件23。在本实施例中,填充件23安装在风扇支架21的内部,不占用风扇单元20外部空间的同时也不需要为其额外配设填充件,提高了风扇模组10的实用性。同时,由于位于初始位置的填充件23在扭簧M提供的持续弹力下紧靠在侧壁212上,所以,填充件23在风扇单元20被倒置时同样可以紧靠在侧壁212上,不会影响填充件23的阻挡效果。进一步地,调整件223的卡扣部2232用于对填充件23进行限位,即填充件23的自由端卡扣在相应的第二凸起2233上,使填充件23倾斜预定角度、填充件23的自由端与侧壁212之间具有一个预定大小的间隙,以实现调节通风量的目的,在此,填充件23具有一预定倾斜角度的状态示意图请参见图5。由此可见,闲置的风扇单元20需要部分导通来调节整个散热布局时,调整件223可以使风扇单元20实现这一功能。提手25具有一方形轮廓,其用于夹持风扇201并使其固定在风扇支架21中。提手25的底部设置有伸向风扇支架21的凸耳251,与凸耳251配合的固定杆252,以及位于中部的手柄253。凸耳251上开设有通孔,固定杆252可为螺杆,而手柄253具有可伸缩的第二卡扣254。固定杆252的一端穿过凸耳251上的通孔插入风扇201中以使风扇201固定在提手25上,固定杆252的另一端可卡扣在侧壁212的导向槽2122中。手柄253的第二卡扣2M可伸入侧壁212的第一卡孔21M中,以使锁固在提手25上的风扇201固定在风扇支架21中。可以理解的是,风扇可以通过凸耳251配合固定杆252之外的其他方式被固定在提手25上,例如在提手25上直接装设弹性卡扣以夹设风扇201。风扇201安装在风扇单元20中的过程,简述如下通过固定杆252将风扇201固定在提手25上;对填充件23的自由端施加外力使其卡扣在一个第二凸起2233上;沿导向槽2122的延伸方向将风扇201放入风扇支架21中,此时按压部2231在风扇201侧壁的挤压下内部凹陷,使得填充件23的自由端脱离第二凸起2233并在扭簧M的弹力作用下抵靠在风扇201的底部;
持续对填充件23的自由端施加外力直至手柄253的第二卡扣2M伸入侧壁212 的第一卡孔21M中,此时风扇201被固持在风扇支架21中。风扇201被固持在风扇支架 21内的状态参考图请参见图6。风扇201从风扇单元20中拆卸的过程,简述如下向中央拉手柄253使第二卡扣2M从侧壁212的第一卡孔21M中抽出,连接有风扇201的提手25被扭簧M的弹力弹出风扇支架21,当风扇201被完全取出后,填充件23 在扭簧M的作用下贴在一个侧壁212的内侧挡住通风口。在此,风扇单元20处于未使用状态的参考图请参见图7。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方式仅是用来说明本发明, 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只要在本发明的实质精神范围之内,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适当改变和变化都落在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风扇模组,包括至少一个风扇单元,该风扇单元包括具有盒状结构的风扇支架,该风扇支架具有一个底板及两个相对设置且与该底板垂直的侧壁,该侧壁上设置有通风口 ;具有板状结构的填充件,该填充件具有一个可相对于该风扇支架的底板转动的第一端部;扭簧,该扭簧具有包括第一扭臂、第二扭臂、以及连接该第一扭臂与第二扭臂的弹簧, 该第一扭臂与该第二扭臂在该弹簧的扭力作用下分别抵靠在该底板与该填充件上,使该填充件贴在该风扇支架侧壁的内侧以挡住所述通风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模组,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用于插入该风扇支架的隔板,该隔板的底部设置有第一通孔,该填充件的与其第一端部相对的第二端部上设置有连接杆,该连接杆的相对的两端穿设在该隔板底部的第一通孔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扇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填充件的第二端部上设置有位于该连接杆端部的限位块,该限位块用于直接抵靠在该风扇支架的侧壁上使该填充件的第一端部与该侧壁之间具有一个间隙。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扇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底板上设置有凹槽,该填充件的位于该连接杆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容置槽,该弹簧套设在该连接杆上并同时位于该容置槽及底板的凹槽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模组,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用于插入该风扇支架的隔板,该隔板的侧边上设置有与该底板相邻的第一弹性臂,该第一弹性臂的顶端具有第一凸起,该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卡孔,该第一凸起卡扣在该侧壁的第二卡孔中。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扇模组,其特征在于该隔板的位于两侧边之间的底部上设置有定位点,该风扇支架的底板上设置有定位孔,该定位点设置在该定位孔内。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模组,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用于插入该风扇支架的隔板,该隔板的侧边上设置有一个相对远离该风扇支架底板的第一卡扣,该侧壁上设置有位于通风口上方的第一卡槽,该隔板的第一卡扣沿垂直于该底板方向延伸设置在该侧壁的第一卡槽中。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模组,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用于插入该风扇支架的隔板,该隔板的两侧边之间设置有一调整件,该调整件包括按压部及与该按压部相连且沿垂直于该底板方向延伸的卡扣部,该按压部在受力的情况下与该卡扣部联动向该隔板的内部凹陷,该卡扣部用于对该填充件进行限位以设定该填充件第一端部的转动角度。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风扇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卡扣部上设置有多个相对该底板倾斜角度渐变的第二凸起。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风扇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填充件的第一端部设置有凹陷,该凹陷所在位置与该调整件的按压部相匹配。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填充件具有背离该风扇支架底板的第一表面及靠近该底板的第二表面,该第二表面上设置有固定块,该扭簧的第二扭臂在弹簧的扭力作用下抵靠在该填充件上同时被该固定块锁固。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模组,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用于夹持一风扇并使该风扇固定在该风扇支架中的提手,该提手上设置有位于其中部的手柄,该手柄具有可伸缩的第二卡扣,该风扇支架的侧壁上设置有位于通风口上方的第一卡孔,该手柄的第二卡扣可伸入该侧壁的第一卡孔中以使固定在该提手上的风扇固定在该风扇支架中。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风扇模组,其特征在于该提手的底部设置有伸向该风扇支架的凸耳以及与该凸耳配合的固定杆,该风扇支架的侧壁上设置有位于通风口上方且沿垂直于该底板方向延伸的导向槽,该固定杆的一端穿过该凸耳插入所述风扇中以使风扇固定在该提手上,该固定杆的另一端卡扣在该侧壁的导向槽中。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包括至少一个风扇单元的风扇模组,该风扇单元包括具有盒状结构的风扇支架、具有板状结构的填充件、及扭簧。该风扇支架具有一个底板及两个相对设置且与该底板垂直的侧壁,该侧壁上设置有通风口。该填充件具有一个可相对于该风扇支架的底板转动的第一端部。该扭簧具有包括第一扭臂、第二扭臂、以及连接该第一扭臂与第二扭臂的弹簧,该第一扭臂与该第二扭臂在该弹簧的扭力作用下分别抵靠在该底板与该填充件上,使该填充件贴在该风扇支架侧壁的内侧以挡住所述通风口。在风扇单元内未收容风扇时,填充件在扭簧弹力的作用下自动贴在风扇支架侧壁的内侧挡住通风口。
文档编号G06F1/20GK102566716SQ20101059393
公开日2012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17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17日
发明者夏高亮, 龚心虎 申请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