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像生物识别技术的人像生物识别手持机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344952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基于人像生物识别技术的人像生物识别手持机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人像生物识别技术的人像生物识别手持机设备。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身份管理识别以及其他需要对人员进行身份识别的场合,现有的技术大 多采用工作人员手持移动设备对被识别者身上所携带的二代证或IC卡、ID等其他卡识别。 实际上这种身份识别的手持式设备采用的其实是对被识别者身上所携带的IC,ID卡或者 现在二代证进行信息读取,简单的说该手持式设备就是一个可以移动的读卡器。这样的一 个手持式身份设备存在的许多的漏洞,一旦被识别者所携带的是他人的或者是伪造的卡, 那么目前的手持身份识别设备同样也无法认出是否跟被识别者本人匹配。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人像生物识别技术的人像生物识别手持机 设备,该装置不仅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而且通过该装置可以实现任何地方任何时候对被识 别者进行人像识别。本实用新型基于人像生物识别技术的人像生物识别手持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 述装置由微处理器、摄像头、IXD液晶显示、3G通信模块、SD卡介质存储器、按键/触摸屏输 入组成;微处理器的输入端与摄像头、按键/触摸屏输入相连接,微处理器的输出端与IXD 液晶显示、3G通信模块相连接,微处理器的数据端与SD卡介质存储器相连接。本实用新型就是要实现将被识别者身上唯一的特征即人脸识别出来,然后通过本 地进行比对或者通过3G等无线网络实时和数据库进行通讯,并且得出比对的结果。通过 手持式设备上的摄像头采集人像;人像数据送入手持式设备中的微处理器;微处理器与数 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比对;输出比对结果;所述的比对方法是与预先存储的人像数据进行比 对;通过有线的、3G以及其他的无线的通讯方式将该数据传送到其他机器的数据库进行比 对,比对结束后结果回传到本机;通过读取身份证或代表身份的IC卡或代表身份的ID卡的 数据与预先存储的相应数据进行比对;通过读取指纹、掌纹、虹膜的数据与预先存储的相应 数据进行比对。本实用新型彻底改变了现有的手持式身份识别设备手段单一、且二代证,IC/ID卡 等传统的识别手段容易被复制、盗用等安全隐患。同时可以采取在本地机器设备上进行比 对判断和通过有线或者无线方式送到其他机器设备的数据库进行匹配判断的方式,实现了 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对被识别者进行人像识别。

图1为本实用新型在门禁系统中应用的流程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手持式设备的结构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基于人像生物识别技术的人像生物识别手持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 述装置由微处理器、摄像头、IXD液晶显示、3G通信模块、SD卡介质存储器、按键/触摸屏输 入组成;微处理器的输入端与摄像头、按键/触摸屏输入相连接,微处理器的输出端与IXD 液晶显示、3G通信模块相连接,微处理器的数据端与SD卡介质存储器相连接。人像识别技术与其他识别技术的比较。A、常用密码识别,常用密码识别速度快,技术简单,使用方便。但常用的密码识别风险高唯一性不强,易破解,理论上没有不能破解的密码。且密 码简单时易破解,不安全;而密码复杂时又易忘记。人像识别技术采用人的人像作为识别标准,唯一性高,不会出现密码识别技术的 因忘记密码而影响正常通行的现象,而且不易被窃取。B、虹膜识别与视网膜识别,虹膜识别与视网膜技术虽然已经出现了很长时间,但 均没有经过现实世界的唯一性认证测试,所做的测试也只是用统计学原理做的小规模测
试οC、步态、签名和声音识别,步态、签名和声音识别易模仿,易受干扰。D、指纹识别,某些人或某些群体的指纹特征少,难成像;易受干扰,每一次使用指 纹时都会在指纹采集头上留下用户的指纹印痕,而这些指纹痕迹易影响下一次使用时采集 的指纹,同时也存在被用来复制指纹的可能性;采集头易磨损,使用寿命低。以上的识别技术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就是不能在识别记录里保存照片,不易查看用 户是否伪造识别特征,只能完全依赖于识别技术,不能人为判断识别结果的好坏。E、人像识别,又叫人脸识别,特指利用分析比较人脸视觉特征信息进行身份鉴别 的计算机技术。人像识别是非接触的,用户不需要和设备直接的接触,易采集,不易受干扰, 采集工具使用寿命长;可直接从识别记录里查看提交的现场特征,可进行人为的视觉再次 验证,可人为判断识别效果并根据识别效果来调整参数提高识别效果。参看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通过手持式设备上的摄像头采集人像;人像数据送入手持式设备中的微处理器; 微处理器与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比对;输出比对结果;所述的比对方法是与预先存储的人 像数据进行比对;通过有线的、3G以及其他的无线的通讯方式将该数据传送到其他机器的 数据库进行比对,比对结束后结果回传到本机;通过读取身份证或代表身份的IC卡或代表 身份的ID卡的数据与预先存储的相应数据进行比对;通过读取指纹、掌纹、虹膜的数据与 预先存储的相应数据进行比对。所述的手持式设备是由微处理器、摄像头、IXD液晶显示、3G通信模块、SD卡介质 存储器、按键/触摸屏输入组成;微处理器的输入端与摄像头、按键/触摸屏输入相连接,微 处理器的输出端与IXD液晶显示、3G通信模块相连接,微处理器的数据端与SD卡介质存储 器相连接。将人像识别用+其他辅助识别手段运用在手持身份识别设备上的优势。A、可移动优势通常情况下被识别者经常所处的位置是不固定的,无法实现要求 被识别者走到设备前去进行身份认证。那么手持式设备即可实现随处移动,对被识别者进 行摄像,然后通过无线通讯和数据库通讯。[0024]B、人像识别优势如以上所述,传统的识别手段是对被识别者所携带的二代证, IC、ID卡等进行信息读取,而非对本人进行识别。那么人像识别手段就是对被识别者本人 进行识别的一种有效手段。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 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权利要求一种基于人像生物识别技术的人像生物识别手持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由微处理器、摄像头、LCD液晶显示、3G通信模块、SD卡介质存储器、按键/触摸屏输入组成;微处理器的输入端与摄像头、按键/触摸屏输入相连接,微处理器的输出端与LCD液晶显示、3G通信模块相连接,微处理器的数据端与SD卡介质存储器相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人像生物识别技术的人像生物识别手持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由微处理器、摄像头、LCD液晶显示、3G通信模块、SD卡介质存储器、按键/触摸屏输入组成;微处理器的输入端与摄像头、按键/触摸屏输入相连接,微处理器的输出端与LCD液晶显示、3G通信模块相连接,微处理器的数据端与SD卡介质存储器相连接;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随处移动,对被识别者进行摄像,然后通过无线通讯和数据库通讯,可以对被识别者本人进行识别。
文档编号G06K9/00GK201725354SQ201020297688
公开日2011年1月26日 申请日期2010年8月19日 优先权日2010年8月19日
发明者王小勇 申请人:福州海景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