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元件和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353423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传感器元件和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用于电容型触摸面板的传感器元件,并且涉及设置有该传感器元 件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例如,通过层压在显示面板上,触摸面板被用作信息处理终端的输入装 置。作为电容型触摸面板,例如,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第2008-152640号(第00 段,图2) 公开了具有上侧透明膜、下侧透明膜以及透明粘合剂的触摸面板。上侧透明膜具有在纵向 上形成的透明导电膜图案。下侧透明膜具有在横向上形成的透明导电膜图案。透明粘合剂 使上侧透明膜和下侧透明膜互相粘结。触摸面板进一步包括用于将透明导电膜图案电连接 至外部控制器的柔性配线板。将柔性配线板连接至透明导电膜图案从而将其夹置在上侧透 明膜和下侧透明膜之间。

发明内容
近年来,信息处理终端的薄型化和轻量化得到了促进。伴随这种削减,需要触摸面 板的薄型化。然而,现有技术中的触摸面板具有如上所述的、使(具有在其上形成有透明导 电膜图案的)两片透明膜互相粘结的结构,这使得薄型化很困难。另外,需要以高对齐精度 来执行粘结透明膜的任务,这妨碍了生产率的改善。同时,为了使触摸面板薄型化,可想到使各透明膜薄型化。然而,当透明膜变薄时, 其可操作性降低,这使得在粘结时难以确保期望的对齐精度。此外,在透明膜之间夹置用于 外部连接的配线板的结构可能导致触摸面板的表面的局部弯曲或者变形,结果,可能降低 显示图像的可见性。鉴于上述情况,期望提供一种能够实现薄型化并且改善生产率的传感器元件,以 及设置有该传感器元件的显示装置。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包括柔性透明基材、第一导电图案以及第二 导电图案的传感器元件。透明基材具有第一表面和与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第一导电图案用于静电地检测输入操作器在第一方向上的操作位置,并且形成在
第一表面上。第二导电图案用于静电地检测输入操作器在与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上的操 作位置,并且形成在第二表面上。与两块基材(在两块基材中的每块上形成导电图案)互相粘结的结构相比,传感 器元件具有通过共用透明基材来支撑第一导电图案和第二导电图案的结构,并且因此,使 元件的厚度减小。因此,可以实现传感器元件的薄型化。此外,根据上述传感器元件,粘结 两块基材的步骤变得没有必要,结果,可以减少生产工时数并且改善生产率。另外,根据上 述传感器元件,可以消除在基材之间夹置用于将透明导电图案电连接至外部的配线基板的结构。因此,可以防止由配线基板的夹置所导致的透明基材的局部弯曲或者变形。第一导电图案可以包括在第二方向上延伸并且设置在第一方向上的多个第一透 明电极部。在这种情况下,第二导电图案包括在第一方向上延伸并且设置在第二方向上的 多个第二透明电极部。通过这种结构,可以基于在输入操作器与(在输入操作器的操作位置处的)第一 和第二透明电极部之间的电容变化,或者(在输入操作器的操作位置处的)第一和第二透 明电极部之间的电容变化,来检测操作位置。传感器元件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一配线基板和第二配线基板。第一配线基板附接至第一表面并且包括电连接至第一导电图案的第一端子组。将二配线基板附接至第二表面并且包括电连接至第二导电图案的第二端子组。通过这种结构,可以在透明基材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上不发生局部弯曲或者变 形的同时连接配线基板。可以将第一配线基板和第二配线基板附接至透明基材,以便当从 与第一表面垂直的方向(第二表面)观看时互相重叠,或者可以将其附接为不互相重叠。传感器元件可以进一步包括导体部、层间连接部以及配线基板。在第一表面上形成导体部。层间连接部贯穿基材以连接导体部和第二导电图案。 配线基板附接至第一表面并且包括电连接至第一导电图案的第一端子组和电连接至导体 部的第二端子组。通过这种结构,将第一导电图案和第二导电图案连接至共用配线基板,结果,可以 减少组件数量并且进一步减小元件的厚度。此外,同样通过上述结构,可以在透明基材的第 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上不发生局部弯曲或者变形的同时连接配线基板。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包括显示面板和传感器元件的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图像的显示面。传感器元件包括柔性透明基材、第一导电图案以及第二导电图案。透明基材具有 第一表面和与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第一导电图案用于静电地检测输入操作器在第一 方向上的操作位置,并且形成在第一表面上。第二导电图案用于静电地检测输入操作器在 与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上的操作位置,并且形成在第二表面上。在显示面板上层压传 感器元件以使第二表面和显示面互相相对。根据该显示装置,可以减小传感器元件的厚度,并且因此,可以实现显示装置的薄 型化。此外,可以消除在基材之间夹置用于将传感器元件电连接至外部的配线基板的结构。 因此,可以防止由配线的基板的夹置所导致的传感器元件的局部弯曲或者变形。因此,可以 避免显示图像可见性的降低。该显示装置可以进一步包括透明基板。在传感器元件的第一表面上层压透明基 板,并且形成用输入操作器在其上进行输入操作的操作面。通过透明基板,可以保护传感器元件,并且可以维持传感器元件的平坦性并且同 时可以防止可操作性的降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以实现传感器元件和包括该传感器元件的显示装置的 薄型化。此外,可以改善传感器元件的生产率。如附图所示,根据其最佳实施方式的以下详细描述,本发明的这些和其他目的、特性以及优点将更加明显。


图1为示意性地示出包括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的 结构的部分截面图;图2为示出触摸面板的结构的分解透视图;图3为示意性地示出包括根据比较例的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的部分截面 图;图4为示意性地示出包括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的结 构的部分截面图;图5为示出包括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的层结构的部分截面图;图6A和图6B为用于比较均包括图5中所示的光学调整层的两种类型的触摸面板 样本的结构的示意图;图7为示出示出图6所示的两种类型的样本的透过率特性的实验结果的示图;图8A和图8B为用于比较均包括图5所示的光学调整层的另外两种类型的触摸面 板样本的结构的示意图;图9为示出示出图8中所示的两种类型的样本的透过率特性的实验结果的示图;图10为示意性地示出图1所示的触摸面板的变形例的部分截面图;图11为示意性地示出图1所示的触摸面板的变形例的部分截面图;以及图12为示意性地示出图1所示的触摸面板的变形例的部分截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第一实施方式〉(显示装置的结构)图1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示意性截面图。该实施方式的 显示装置1设置有显示面板50、层压在显示面板50上的触摸面板10、层压在触摸面板10 上的顶板60、控制单元70、容纳这些组件的壳体(未示出)等。在图1中,X轴方向和Y轴 方向表示互相垂直的水平方向,并且Z轴方向表示与X轴方向和Y轴方向中的每个垂直的 显示装置1的厚度方向。该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形成诸如便携式游戏机、(诸如移动电话的)移动信息 终端以及笔记本个人计算机的电子装置的显示单元。另外,可以将该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 1应用于诸如安装型个人计算机(installation typepersonal computer)、金融机构的自 动柜员机以及交通机构的自动售票机的电子装置的显示单元。(显示面板)显示面板50具有由液晶显示器、有机EL(电致发光)显示器等所形成的显示面 50a。通过控制单元70来控制在显示面板50上的图像的显示。(触摸面板)图2为示出触摸面板10的结构的分解透视图。触摸面板10形成用于静电地检测(用于被操作以对顶板60的上表面进行输入的)输入操作器(operator)的操作位置的传 感器元件。也就是说,触摸面板10包括透明基材11、形成在透明基材11的正面Ila(第一 表面)上的第一透明电极部21以及形成在透明基材11的背面lib (第二表面)上的第二 透明电极部22。例如,透明基材11由诸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 (PEN)、聚碳酸酯(PC)以及聚酰亚胺(PI)的光学透明的并且具有柔性和电绝缘特性的单层 塑料膜形成。透明基材不限于为无色的和透明的,而是可以用适当颜色着色。透明基材11的厚度没有具体限制,但是从实现触摸面板10的薄型化的观点来看, 可以将该厚度设置为100 μ m以下,例如,50 μ m以下。在该实施方式中,将具有25 μ m厚度 的PET膜用作透明基材11。第一和第二透明电极部21和22由ITO (氧化铟锡)形成,但是除此之外,第一和 第二透明电极部21和22可以由诸如Sn0、ai0、IZ0(氧化铟锌)以及AZO(氧化铝锌)的其 他透明导电氧化物材料形成。第一和第二透明电极部21和22的厚度没有具体限制,并且 例如为40nm以下。通过由蚀刻处理、激光处理等将预先形成在透明基材11的两个表面上 的ITO膜图案化为预定形状,形成第一和第二透明电极部21和22。应该注意,除以上方法 以外,例如,可以通过由丝网印刷在透明基材11上形成导电浆料来形成上述透明电极部。第一透明电极部21均具有在Y轴方向上延伸的条形形状,并且沿着X轴方向以预 定间距在透明基材11的正面Ila上形成。第二透明电极部22均具有在X轴方向上延伸的 条形形状,并且沿着Y轴以预定间隔在透明基材11的背面lib上形成。第一和第二透明电 极部21和22的形状不限于条形形状,并且例如,可以通过在延伸方向上连接菱形形状来形 成。这些第一和第二透明电极部21和22在XY平面上的透明基材11的预定区域中形成。 例如,预定区域包括显示面板50上的图像的显示区域。接下来,在透明基材11的正面Ila上,形成电连接至第一透明电极部21的第一配 线组21a。从每个第一透明电极部21朝向透明基材11的外围部Ilc引出第一配线组21a, 并且沿着外围部Ilc在正面Ila上对齐各条配线的端部。类似地,在透明基材11的背面 lib上,形成电连接至第二透明电极部22的第二配线组22a。从每个第二透明电极部22朝 着透明基材11的外围部Ilc引出第二配线组22a,并且沿着外围部Ilc在背面lib上对齐 各条配线的端部。第一和第二配线组21a和2 均由诸如Ag(银)浆的导电浆的印刷来形 成。如上所述,在透明基材11的正面Ila和背面lib上形成均具有预定形状的导电图 案。这里,第一透明电极部21和第一配线组21a对应于“第一导电图案”,并且第二透明电 极部22和第二配线组2 对应于“第二导电图案”。触摸面板10进一步包括用于将上述第一导电图案和第二导电图案电连接至触摸 面板10外部的第一和第二配线基板31和32 (配线构件)。在该实施方式中,经由第一和第 二配线基板31和32将触摸面板10连接至显示装置1的控制单元70。第一和第二配线基板31和32均由柔性配线板形成。第一配线基板31包括电连 接至第一配线组21a的端部的第一端子组31a,并且连接至透明基材11的正面Ila侧上的 外围部11c。第二配线基板32包括电连接至第二配线组22a的端部的第二端子组32a,并 且连接至透明基材11的背面lib侧上的外围部11c。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二配线基板32由两块配线基板构成,但是第二配线基板不限于此,而是可以(与第一配线基板31情况一样) 由一块配线基板构成。透明基材11与第一和第二配线基板31和32的连接形式没有具体限制。例如, 经由各向异性导电膜(ACF)将透明基材11与第一和第二配线基板31和32互相连接。此 外,可以同时将第一和第二配线基板31和32分别连接至透明基材11的正面和背面Ila和 11b,或者单独地连接至其。另外,可以将第一和第二配线基板31和32附接至透明基材11 从而当在厚度方向(Z轴方向)上观看时互相重叠,或者可以附接为互相不重叠。将如上所述地形成的触摸面板10配置在顶板60和显示面板50之间。经由透明 压敏粘合剂42在显示面板50上层压触摸面板10以使透明基材11的背面lib面对显示面 50a。另外,经由透明压敏粘合剂41在触摸面板10(透明基材)的正面Ila上层压顶板60。透明压敏粘合剂41和42均由光学透明粘合剂(OCA)形成。作为透明压敏粘合剂 41和42,通常使用压敏粘合剂片。除此之外,作为透明压敏粘合剂41和42,可以使用紫外 线固化树脂等。尽管透明压敏粘合剂41和42的厚度没有具体限制,但是将该厚度设置为 IOOym以下,例如,在该实施方式中为50μπι。在该实施方式中具体地,将透明压敏粘合剂 41的厚度制造为大于第一配线基板31的厚度。因此,可以避免在顶板60和第一配线基板 31之间的干涉。(顶板)顶板60 (透明基板)覆盖触摸面板10,并且其表面形成接收由输入操作器所进行 的输入操作的平坦输入操作面60a。除用户的手指或者手以外,输入操作器的实例包括各种 尖笔(stylus)。顶板60具有保护触摸面板10的功能,并且还具有维持触摸面板10的平坦 性并且避免输入操作性降低的功能。例如,顶板60由诸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 聚碳酸酯(PC)、聚酰亚胺(PI)以及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的光学透明的并且具有柔性 的塑料膜、塑料片、或者塑料板形成。顶板不限于无色透明的,并且可以用合适的颜色来着 色。另外,可以对输入操作面60a进行(诸如润滑层或者硬涂层的形成的)用于改善输入 操作器的可操作性的处理。尽管没有具体限制,但是可以将顶板60的厚度设置为获得能够维持触摸面板10 的平坦性的足够刚度的厚度,并且例如厚度为100 μ m以上1. 5mm以下。在该实施方式中, 顶板60由具有厚度为Imm的聚碳酸酯树脂形成。(控制单元)控制单元70执行关于显示面板50的图像显示控制,和关于触摸面板10的操作器 的检测控制。控制单元70可以由包括显示装置1的电子装置的控制部的一部分构成。控制单元70将图像信号提供给显示面板50以便在显示面50a上显示图像。例如, 与触摸面板10相关联地,控制单元70向显示面板50提供用于提示用户对触摸面板10进 行输入操作的图像信号,以及基于对触摸面板10进行的输入操作而产生的图像信号。通过控制单元70的输入操作器检测方法没有具体限制。换句话说,可以基于在输 入操作器与第一和第二透明电极部21和22之间的电容变化来检测输入操作器的操作位 置,或者基于在第一和第二透明电极部21和22之间的电容变化来检测输入操作器的操作 位置。在前者的情况下,用于将输入信号(脉冲信号等)提供给第一和第二透明电极部21和22的信号生成部是必要的,并且在后者的情况下,用于将输入信号(脉冲信号等)提供 给第一透明电极部21或者第二透明电极部22的信号生成部是必要的。信号生成部可以包 括在控制单元70中或者与控制单元70分离地设置。(显示装置的作用)在如上所述形成的该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中,由于触摸面板10具有由共用透明 基材11来支撑第一和第二透明电极部21和22的结构,所以与其上形成有透明电极部的两 块基材互相粘结的现有技术的结构相比,可以减小触摸面板的厚度。因此,可以实现触摸面 板10的薄型化。因此,根据该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可以通过触摸面板10的薄型化来使整个显 示装置1薄型化。因此,可以实现包括显示装置1的电子装置的薄型化和轻量化。作为比较例,在图3中示出了包括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结构的触摸面板和包括该触 摸面板的显示装置的结构实例。在图3中,通过相同的参考标号来表示与图1相对应的部 分,并且将省略其描述。图3中所示的显示装置100包括触摸面板110。触摸面板110包括 其上形成有第一导电图案121a的上侧透明基材111,其上形成有第二导电图案12 的下侧 透明基材112,以及使两块透明基材111和112互相粘结在一起的透明压敏粘合剂113。具 有这种结构的触摸面板110需要上侧透明基材111和下侧透明基材112 二者以及粘结这些 透明基材111和112的透明压敏粘合剂113,这难以减小厚度。根据该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10,与现有技术的触摸面板110相比,一块透明基材 的厚度和透明压敏粘合剂113的厚度可以削减掉,结果,可以实现有效的薄型化,并且同时 由于层数的减少可以改善诸如透过率的光学特性。此外,可以省略粘结基材的步骤,结果, 由于生产工时数的减少可以改善生产率。另外,可以省略粘结步骤,结果,可以确保两个导 电图案之间的对齐精度,并且可以稳定地制造具有期望元件特性的触摸面板10。另一方面,现有技术中的触摸面板110具有在两块透明基材111和112之间夹置 配线基板32的结构。因此,恐怕透明压敏粘合剂113和配线基板32的厚度变化导致透明 基材111和112的局部弯曲或者变形,这降低了显示图像的可见度。另外,可以通过经由在 上侧透明基材111的外围部处形成的切口将配线基板32附接至下侧透明基材112来避免 上述问题。然而,形成切口的步骤是另外必要的,并且此外,恐怕由于在切口形成的位置处 容易发生断裂,所以降低了触摸面板的耐用性。另一方面,在该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10中,分别将第一和第二配线基板31和32 附接至透明基材11的正面Ila和背面lib。因此,可以消除在透明基材之间夹置配线基板 的结构,结果,可以根本地消除上述问题。此外,在该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10中,将第一和 第二配线基板31和32附接至透明基材11以便各端子组31a和3 互相相对。因此,将由 导体层形成的屏蔽层设置在(与其上形成有端子组31a和32a的表面不同的)第一和第二 配线基板31和32的表面上,结果,可以防止电磁噪声的混入并且可以形成具有优良检测精 度的触摸面板。(制造触摸面板的方法)接下来,将描述制造该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10的方法。制造该实施方式的触摸面 板10的方法包括在透明基材11的正面Ila上形成第一导电图案(第一透明电极部21和 第一配线组21a)的步骤,以及在透明基材11的背面lib上形成第二导电图案(第二透明电极部22和第二配线组22a)的步骤。在形成各导电图案以前,对透明基材11进行退火处理。透明基材11的退火处理 的实例包括连续放出(pay out)并且向退火炉输送以卷(roll)形式卷绕的带状基材的方 法,并且除此之外,还包括将带状基材切割为预定尺寸并且然后将各基材装填入炉中的方 法。执行退火处理的主要目的是去除透明基材11的残余应力。这时,可以对透明基材11 进行用导电膜来增强粘性的表面处理。接下来,在透明基材11的正面上,形成包括第一透明电极部21和第一配线组21a 的第一导电图案。第一透明电极部21可以通过在透明基材11的正面上形成ITO膜并且然 后将ITO膜图案化(蚀刻)为预定形状来获得,或者可以通过形成ITO膜来获得。对于第 一配线组21a的形成,可以使用诸如丝网印刷的各种印刷法。在第一导电图案形成时,将保 护片附接至透明基材11的背面11b,结果,可以保护背面lib。在第一导电图案形成以后,将压敏粘合剂片附接至透明基材11的正面11a。压敏 粘合剂片对应于参照图1描述的透明压敏粘合剂41,并且将被层压在(当在随后的步骤中 剥离层压在其表面上的隔离物(保护膜)时)顶板60上。接下来,从透明基材11的背面lib剥离保护片,并且在背面lib上形成包括第二 透明电极部22和第二配线组2 的第二导电图案。以与上述第一导电图案相同的方式形成 第二导电图案。在形成第二导电图案以后,将压敏粘合剂片附接至透明基材11的背面lib。 该压敏粘合剂片对应于参照图1描述的透明压敏粘合剂42,并且将被层压在(当在随后步 骤中剥离层压在其表面上的隔离物(保护膜)时)显示面板50的显示面50a上。根据如上所述的该实施方式,不再需要对制造现有技术的触摸面板110必不可少 的、使透明基材互相粘结的步骤,结果,可以改善触摸面板的生产率。<第二实施方式>图4为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截面图。在图4中, 通过相同的参考标号来表示与图1相对应的部分,并且将省略其详细描述。该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2在触摸面板的结构方面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不同。该实 施方式的触摸面板20包括透明基材11的外围部Ilc侧上的多个导体部22b和层间连接部 22c。导体部22b均形成在透明基材11的正面Ila上。层间连接部22c均贯穿透明基材 11,并且电连接第二配线组2 和与第二配线组2 的配线相对应的导体部22b。配线基板 33包括电连接至第一配线组21a的端子组和在同一平面上电连接至导体部22b的端子组。根据该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20,可以通过一块配线基板33将在透明基材11的两 个表面上的导电图案引出至外部。通过这种结构,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比,可以减小包括 配线基板的触摸面板的总厚度。此外,可以进一步使包括触摸面板20的显示装置2的厚度 和包括显示装置2的电子装置薄型化。另外,触摸面板20可以用一块配线基板33构成,结 果,可以减少在附接配线基板的步骤中的操作数量,并且可以达到生产率的改善和制造成 本的降低。<第三实施方式>接下来,将参照图5描述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图5为示意性地示出根据该实 施方式的触摸面板的截面图。该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30包括第一光学调整层210和第二 光学调整层220。在透明基材11和第一透明电极部21之间形成第一光学调整层210。在透镜基材11和第二透明电极部22之间形成第二光学调整层220。第一和第二光学调整层210和220均具有高折射率膜211和221与低折射率膜 212和222的层压结构。高折射率膜211和221和低折射率膜212和222均由光学透明金 属氧化物形成。在该实施方式中,将具有IOnm厚度的氧化铌(Nb2O5)膜(相对折射率2. 2 2. 4)用作高折射率膜211和221,并且将具有75nm的厚度的氧化硅(SiO2)膜(相对折射 率1. 4 1. 6)用作低折射率膜212和222,但是层压层的材料和数量不限于上述实例。将 高折射率膜211和221均设置在透明基材11侧,并且将低折射率膜212和222均设置在第 一和第二透明电极部21和22侧。应该注意,可以在透明基材11与第一和第二光学调整层210和220之间形成由透 明树脂构成的硬涂层。形成硬涂层的目的在于,改善透明基材11以及第一和第二光学调整 层210和220的粘性,并且维持透明基材11的平坦性等。硬涂层可以在透明基材11的两 个表面上形成,或者可以在任何一个表面上形成。第一和第二光学调整层210和220具有 改善触摸面板的可见光区域中的透过率的功能。因此,可以改善从顶板60视觉地识别的显 示图像的图像质量。具体地,根据该实施方式,由于通过在一块透明基材11的两个表面上 形成透明电极部来构成触摸面板,所以与通过粘结两块透明基材而构成的现有技术的触摸 面板(图幻相比,可以进一步改善透过率。本发明的发明人将如图6A所示的两块透明基材互相粘结(图3)的触摸面板(样 本1)的透过率特性与如图6B所示的在一块透明基材的两个表面上形成透明电极部(图1) 的触摸面板(样本幻的透过率特性进行比较。各层的折射率条件如图6A和图6B所示。结 果,如图7所示,确认在整个可见光区域上样本2具有比样本1更高的透过率特性。作为样本3和样本4,本发明的发明人通过使用从样本1和样本2中的每个中去除 用作最上层和最下层的透明压敏粘合剂41和42的结构作为样本3和样本4来评估与以上 类似的透过率特性。图8A和图8B和图9示出了样本3和样本4中的每个的层压结构和透 过率特性。如图9所示,确认在整个可见光区域上样本4具有比样本3更高的透过率特性。 此外,考虑低于图7的测量结果的透过率源自于在ITO层21和22与空气层(折射率1)之 间的光反射损耗。因此,当将具有足以缓和触摸面板与层压在其上的层(显示面板50、顶板 60等)的折射率之间的差的大小的折射率的层用作透明压敏粘合剂41和42时,可以提供 具有高透过率特性的触摸面板。<变形例>上文中,已经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并且可以基于本发 明的技术思想进行各种变形。例如,如图10所示,可以将显示面板50构造为使当从厚度方向观看时触摸面板10 的第一和第二配线基板31和32与显示面板50互相重叠。因此,可以大量地形成显示面板 50的图像显示区域。此外,如图11所示,可以使在触摸面板10和顶板60之间所形成的透明压敏粘合 剂41的厚度小于附接至触摸面板10的透明基材11的正面Ila的配线基板31的厚度。在 这种情况下,为了避免顶板60和配线基板31之间的干涉,可以如图11所示地在顶板60的 背面上形成凹部60b。此外,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触摸面板的透明基材11由单层塑料膜形成,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图12所示的触摸面板40包括具有(通过透明压敏粘合剂413来 粘结第一透明基材411和第二透明基材412的)层压结构的透明基材410。在这种情况下, 在第一透明基材411的正面上形成第一导电图案21a,并且在第二透明基材412的背面上形 成第二导电图案22a。在层压透明基材411以后,形成这些导电图案21a和22a。通过这种 结构,没有必要在粘结基材时确保导电图案21a和2 之间的对齐精度。结果,可以使用粘 结时足以确保可操作性的薄膜作为透明基材411和412。 本申请包含涉及于2010年1月沈日向日本专利局提交的日本优先专利申请JP 2010-014116中所公开的主题,其全部内容结合于此作为参考。
权利要求
1.一种传感器元件,包括柔性透明基材,具有第一表面和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 第一导电图案,被配置为静电地检测输入操作器在第一方向上的操作位置,所述第一 导电图案形成在所述第一表面上;以及第二导电图案,被配置为静电地检测所述输入操作器在与所述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 向上的操作位置,所述第二导电图案形成在所述第二表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感器元件,其中,所述第一导电图案包括,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延伸并且设置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多个第 一透明电极部,以及所述第二导电图案包括,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延伸并且设置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多个第 二透明电极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感器元件,进一步包括第一配线基板,附接至所述第一表面并且包括电连接至所述第一导电图案的第一端子 组;以及第二配线基板,附接至所述第二表面并且包括电连接至所述第二导电图案的第二端子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感器元件,进一步包括 导体部,形成在所述第一表面上;层间连接部,被配置为贯穿所述基材以连接所述导体部和所述第二导电图案;以及 配线基板,附接至所述第一表面,并且包括电连接至所述第一导电图案的第一端子组 和电连接至所述导体部的第二端子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感器元件,进一步包括光学调整层,在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一导电图案之间,具有均具有不同折射率的多 种金属氧化物的层压结构。
6.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图像的显示面;以及 传感器元件,包括柔性透明基材,具有第一表面和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 第一导电图案,被配置为静电地检测输入操作器在第一方向上的操作位置,所述第一 导电图案形成在所述第一表面上,以及第二导电图案,被配置为静电地检测所述输入操作器在与所述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 向上的操作位置,所述第二导电图案形成在所述第二表面上,在所述显示面板上层压所述 传感器元件以使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显示面互相相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进一步包括透明基板,层压在所述传感器元件的所述第一表面上,并且形成用所述输入操作器在 其上进行输入操作的操作面。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传感器元件和显示装置。传感器元件包括柔性透明基材、第一导电图案以及第二导电图案。柔性透明基材具有第一表面和与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将第一导电图案配置为,静电地检测输入操作器在第一方向上的操作位置,在第一表面上形成第一导电图案。将第二导电图案配置为,静电地检测输入操作器在与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上的操作位置,在第二表面上形成第二导电图案。
文档编号G06F3/044GK102135845SQ20111002207
公开日2011年7月27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19日 优先权日2010年1月26日
发明者佐藤克则, 本多秀利, 照井聪, 石垣正人, 高桥直广 申请人:索尼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