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可卸除电池模块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427303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可卸除电池模块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可卸除电池模块的可携式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可携式电子产品逐渐成为人手一台广受欢迎的产品。由于其可随身携带的特性,故电子产品是否具有大容量、长时间的供电能力,以及简易方便的电池更换设计,即为消费者选购可携式电子产品所考量的原因之一。传统的可携式电子产品在电池设计上可分为两类,其一是电池无法更换,于电池电量不足时,使用者可使用充电器进行充电;其二是可更换电池设计,使用者可准备数个备用电池,通过更换电池以延长可携式电子产品的操作时间,因此如何设计出可快速拆装,且具有防水防震功能的电池装卸机构即为现今可携式电子产品产业亟需努力发展的目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可卸除电池模块的可携式电子装置,以解决上述的问题。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揭露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包含有一机台本体与一第一电池模块,以可卸除方式设置于该机台本体的一侧,用以传输电力至该机台本体。该机台本体包含有一基板,二第一卡合部,分别设置于该基板的一侧的两端边,一机壳,安装于该基板上,该机壳用以容置一电子元件,以及一第一连接端子,设置于该机壳邻近该基板该侧的表面且电连接该电子元件。该第一电池模块包含有一第一壳体,该第一壳体形成有至少一第一凹孔,二第一限位部,设置于该第一壳体上,该二第一限位部分别用来卡合于该相对应第一卡合部,用于限制该第一壳体沿着一第一轴向与相异该第一轴向的一第二轴向相对该基板移动,以及一第一传输端子,设置于该第一壳体的表面,该第一传输端子用来接触该第一连接端子。该可携式电子装置另包含有一第一卡固结构,以可滑动方式设置于该机壳邻近该第一连接端子的一侧。该第一卡固结构包含有至少一第一卡勾,该多个第一卡勾分别用来卡合于该第一壳体的该多个第一凹孔,用以限制该第一电池模块沿着相异该第一轴向与该第二轴向的一第三轴向相对该机壳移动。本发明另揭露该第一轴向、该第二轴向与该第三轴向相互两两垂直。本发明另揭露该可携式电子装置另包含有一第一弹性元件,设置于该第一卡固结构与该机台本体的该机壳之间,该第一弹性元件用来于该第一卡固结构沿着一第一方向相对该机壳滑动时产生弹性变形。本发明另揭露该机台本体另包含有至少一第一止挡部,该至少一第一止挡部设置于该基板上且抵接该第一卡固结构。本发明另揭露该第一电池模块另包含有一第一防水垫片,贴附于该第一传输端子四周。
本发明另揭露该第一电池模块另包含有多个第一斜面结构,该多个第一斜面结构用来引导该第一卡固结构的该多个第一卡勾分别卡合于该相对应多个第一凹孔。本发明另揭露该可携式电子装置另包含有一第一插销件,设置于该第一卡固结构上且以可弹性伸出方式凸出该机壳的一破孔,该第一插销件用来止抵于该机壳,用于限制该第 ^固结构相对该机壳滑动。本发明另揭露该机台本体另包含有多个第一挡板,该多个第一挡板形成于该机壳上,该第一电池模块另包含有多个第一挡块,且该多个第一挡块用来止抵于该多个第一挡板,用于限制该第一电池模块沿着该第二轴向相对该机壳移动。本发明另揭露该机台本体另包含有多个第一挡板,该多个第一挡板设置于该基板的该侧,该第一电池模块另包含有多个第一挡块,且该多个第一挡块用来止抵于该多个第一挡板,用于限制该第一电池模块沿着该第二轴向相对该基板移动。本发明另揭露该机台本体另包含有一第一接触面与一第二接触面,该第一卡合部 设置于该第一接触面,该第一连接端子设置于该第二接触面,且该第一接触面垂直该第二接触面。本发明另揭露该第一电池模块另包含有至少一第一防撞部,且该机台本体另包含有至少一第二防撞部。本发明另揭露该可携式电子装置的该机台本体另包含有二第二卡合部,分别设置于该基板的另一侧的两端边,以及一第二连接端子,设置于该机壳邻近该基板另一侧的表面且电连接该电子元件。该可携式电子装置另包含有一第二卡固结构,以可滑动方式设置于该机壳邻近该第二连接端子的一侧,且该第二卡固结构包含有多个第二卡勾。本发明另揭露该至少二第二卡合部分别用来卡合于该第一电池模块的该相对应第一限位部,且该多个第二卡勾分别用来卡合于该第一电池模块的该多个第一凹孔,以使该第一电池模块的该第一传输端子电连接于该第二连接端子。本发明另揭露该可携式电子装置另包含有一第二电池模块,以可卸除方式设置于该机台本体的另一侧,用以传输电力至该机台本体。该第二电池模块包含有一第二壳体,该第二壳体形成有多个第二凹孔,二第二限位部,设置于该第二壳体上,该二第二限位部分别用来卡合于该相对应第二卡合部,用于限制该第二壳体沿着该第一轴向与该第二轴向相对该基板移动,以及一第二传输端子,设置于该第二壳体的表面,该第二传输端子用来接触该第二连接端子。其中该第二卡固结构的该多个第二卡勾分别用来卡合于该第二壳体的该多个第二凹孔,用以限制该第二电池模块沿着该第三轴向相对该机壳移动。本发明利用卡固结构限制电池模块沿着第三轴向相对机台本体的移动、利用卡合部限制电池模块沿着第一轴向与第二轴向相对机台本体的移动、以及利用挡板限制电池模块沿着第二轴向相对机台本体的移动,通过三轴向的固定机制,可确保电池模块稳定地安装于机台本体上而不易因受到外力撞击而脱离。此外,本发明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可包含有两个结构与功能皆相同的电池模块(第一电池模块与第二电池模块),且于机台本体的两侧设置有相同的结构(例如卡合部、挡板、连接端子、卡固结构与止挡部),因此使用者可选择性的将电池模块安装于机台本体的一侧,或是将两个电池模块同时安装于机台本体的两侦U,用于延长可携式电子装置的使用时间。电池模块的外结构可设计成符合人体工学的握把,当两个电池模块分别安装于机台本体的两侧时,使用者的双手可分别握持于两电池模块上,以便于操作可携式电子装置以及观赏面板模块所显示的资讯。


图I与图2分别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可携式电子装置于不同视角的外观示意图;图3与图4分别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可携式电子装置于不同操作状态的剖视图;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组立图;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可携式电子装置于另一侧视角的外观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0 可携式电子装置 12 机台本体121 第一接触面123 第二接触面125 第二防撞部14 基板16 第 ^合部18 机壳181 破孔20 第一连接端子22 面板模块24 第一电池模块241 第一防撞部26 第一壳体261 第一凹孔28 第一限位部30 第一传输端子 32 第固结构321 第一卡勾34 第一弹性元件36 第一止挡部38 第一防水垫片40 第一斜面结构 42 第一挡板44 第一挡块46 第一插销件60 第二卡合部62 第二连接端子64 第二卡固结构 641 第二卡勾66 第二止挡部68 第二弹性元件70 第二电池模块 72 第二壳体721 第二凹孔74 第二限位部76 第二传输端子 78 第二防水垫片80 第二斜面结构 82 第二挡板84 第二挡块Dl 第一方向
具体实施例方式请参阅图I至图5,图I与图2分别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可携式电子装置10于不同视角的外观示意图,图3与图4分别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可携式电子装置10于不同操作状态的剖视图,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可携式电子装置10的组立图。可携式电子装置10可为一笔记型电脑或一平板电脑等电子装置。可携式电子装置10包含有一机台本体12,机台本体12可包含有一第一接触面121与一第二接触面123,分别用来安装各式结构组件,且第一接触面121垂直第二接触面123。机台本体12另包含有一基板14,两个第一^^合部16,一机壳18,以及一第一连接端子20。两个第一卡合部16分别设置于第一接触面121上且位于基板14的一侧的两端边。机壳18安装于基板14的一侧,用以容置电子元件,例如处理器、硬盘、主机板等等,且基板14的一侧设置一面板模块22,面板模块22用来接收电子元件所产生的信号以显示相对应资讯。第一连接端子20设置于第二接触面123上位于机壳18邻近基板14的该侧,且电连接该电子元件。可携式电子装置10另包含有一第一电池模块24,第一电池模块24以可卸除方式设置于机台本体12的一侧,用来传输电力至机台本体12以供应面板模块22所需的电力。第一电池模块24通过贴附于第一接触面121与第二接触面123,以与机台本体12结合。第一电池模块24可包含二个第一防撞部241,机台本体12另可包含于基板14四周呈突出状的四个第二防撞部125,当第一电池模块24安装于机台本体12上时,第一防撞部241以及第二防撞部125可用来吸收可携式电子装置10遭撞击时所产生的振动,以防止内部电子元件的损伤。第一电池模块24包含有一第一壳体26,第一壳体26上形成有多个第一凹孔261,且第一防撞部241为形成于第一壳体26外侧的突出部。第一电池模块24另包含有两个第一限位部28,设置于第一壳体26上。当第一电池模块24安装于机台本体12时,两个第一限位部28分别用来卡合于相对应第一卡合部16,用于限制第一壳体26沿着一第一轴向(X轴)以及相异第一轴向的一第二轴向(Z轴)相对基板14移动。第一电池模块24另 模块24安装于机台本体12时接触第一连接端子20以电性导通。可携式电子装置10另包含有一第一卡固结构32,以可滑动方式设置于机壳18上邻近第一连接端子20的一侧。第固结构32用来将第一电池模块24固定于机台本体12。第固结构32包含有多个第 ^勾321,多个第 ^勾321分别用来卡合于第一壳体26的多个第一凹孔261,用于限制第一电池模块24沿着相异第一轴向与第二轴向的一第三轴向(Y轴)相对机壳18移动。因此综合第一卡固结构32与第一卡合部16的功能,第一电池模块24即可受到三个方向拘束(两两相互垂直的X轴向、Y轴向与Z轴向)而固定于机台本体12上。此外,如图3所示,可携式电子装置10可另包含有一第一弹性元件34,设置于第固结构32与机台本体12的机壳18之间。当第固结构32沿着一第一方向Dl相对机壳18滑动时,第一弹性元件34可用来产生弹性变形以储存弹性恢复力,并于施加在第一卡固结构32的拘束解除后释放该弹性恢复力,用于推动第一卡固结构32沿着相反于第一方向Dl的一方向滑动而回复至一初始位置。为了避免第一卡固结构32受到第一电池模块24的拉扯而脱离壳体18,机台本体12另可包含有至少一第一止挡部36,设置于基板14上且抵接第一卡固结构32 (或抵接于第一卡勾321)。本发明可通过增加第一止挡部36的设置数量以提升第一卡固结构32相对壳体18的稳定度,意即第一止挡部36的数量越多,越可确保第一卡固结构32于操作时不会被第一电池模块24的重力拉扯而损坏。再者,第一电池模块24另可包含有一第一防水垫片38,贴附于第一传输端子30的四周。当第一电池模块24安装于机台本体12时,第一防水垫片38可用来防止液体渗透至导电兀件(第一连接端子20与第一传输端子30)之间而造成产品短路。第一电池模块24另可包含有多个第一斜面结构40。各第一斜面结构40可用来引导第一卡固结构32的相对应第一卡勾321卡合于相对应第一凹孔261内,用于提高可携式电子装置10的组装便利性。为了提高第一电池模块24安装于机台本体12时的结构稳定性,机台本体12可另包含有多个第一挡板42,分别形成于机壳18上或设置于基板14的该侧,且第一电池模块24可另包含有多个第一挡块44。当第一电池模块24安装于机台本体12时,多个第一挡块44可分别用来止抵于多个第一挡板42,用于限制第一电池模块24沿着第二轴向(Z轴)相对机壳18与基板14移动。除此之外,本发明的可携式电子装置10另可包含有一第一插销件46,设置于第一卡固结构32上且以可弹性伸出方式凸出机壳18的一破孔181,如图3所示。第一插销件46可用来止抵于机壳18,用于限制第一卡固结构32相对机壳18滑动,因此本发明利用第一插销件46来锁住第一卡固结构32的作动,以确保第一电池模块24不会自机台本体12脱落。反之来说,如图4所示,当第一插销件46被按压而缩入破孔181内,使用者即可推动第一卡固结构32以将第一电池模块24自机台本体12卸除。请参阅图I与图6,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可携式电子装置10于另一侧视角的外观示意图。本发明的可携式电子装置10可为一左右对称的结构,故可携式电子装置10的机台本体12另可包含有两个第二卡合部60,分别设置于基板14的另一侧的两端边,以及一第二连接端子62,设置于机壳18邻近基板14另一侧的表面且与第一连接端子20电连接至相同的电子元件。可携式电子装置10另可包含有一第二卡固结构64,以可滑动方式设置于机壳18邻近第二连接端子62的一侧,且第二卡固结构64可包含有多个第二卡勾641。由·于可携式电子装置10两端具有相同的结构与相对应功能,故第一电池模块24可选择性地安装于机台本体12的左右两侧(第一电池模块24可任意与第一卡合部16或第二卡合部60结合),意即机台本体12的两个第二卡合部60可分别用来卡合于第一电池模块24的相对应第一限位部28,且多个第二卡勾641可分别用来卡合于第一电池模块24的多个第一凹孔261内,以使第一电池模块24可受到三方向拘束(X轴向、Y轴向与Z轴向)而固定于机台本体12的另一侧,且此时第一电池模块24的第一传输端子30电连接于可携式电子装置10的第二连接端子62以电性导通。此外,可携式电子装置10的机台本体12另可包含有至少一第二止挡部66。第二止挡部66可设置于基板14上且抵接第二卡固结构64,用以防止第二卡固结构64受到外力拉扯(例如第一电池模块24的重力)而脱离壳体18。可携式电子装置10可另包含有一第二弹性元件68,设置于第二卡固结构64与机台本体12的机壳18之间。第二弹性元件68可用来于第二卡固结构64沿着相反第一方向Dl的一方向相对机壳18滑动时产生弹性变形。第二弹性元件68的功能如第一弹性元件34所述,故于此不再详述。值得一提的是,本发明的可携式电子装置10另可包含有一第二电池模块70,其以可卸除方式设置于机台本体12的另一侧,意即第二电池模块70与第一电池模块24可分别同时安装于机台本体12的两侧,用以轮流供电至面板模块22。第二电池模块70可包含有一第二壳体72,且第二壳体72上形成有多个第二凹孔721。当第二电池模块70安装于机台本体12的另一侧时,第二卡固结构64的多个第二卡勾641可分别用来卡合于第二壳体72的多个第二凹孔721,用以限制第二电池模块70沿着第三轴向(Y轴)相对机壳18移动。第二电池模块70另可包含有两个第二限位部74,设置于第二壳体72上。若第一电池模块24已安装于机台本体12的该侧时,第二电池模块70的两个第二限位部74可分别用来卡合于相对应第二卡合部60,用于限制第二壳体72沿着第一轴向(X轴)与第二轴向(Z轴)相对基板14移动,以使第二电池模块70可同时安装于机台本体12的另一侧。第二电池模块70另可包含有一第二传输端子76,设置于第二壳体72的表面。第二传输端子76用来接触第二连接端子62 (或第一连接端子20)。由于机台本体12的两侧的结构对称,且第二电池模块70的结构与功能如同第一电池模块24的结构与功能,故第二电池模块70也可选择性地任意安装于机台本体12的两侧。第二电池模块70另可包含有一第二防水垫片78,贴附于第二电池模块70的第二传输端子62的周围,用来于第二电池模块70安装于机台本体12时防止液体渗透至导电元件(第二传输端子62以及第二连接端子62或第一传输端子30)间而造成短路。第二电池模块70另可包含有多个第二斜面结构80,用来引导第二卡固结构64的多个第二卡勾641 (或第一卡固结构32的多个第一卡勾321)分别卡合于相对应多个第二凹孔721内,用于提高可携式电子装置10的组装便利性。机台本体12另可包含有多个第二挡板82。多个第二挡板82可形成于机壳18上或基板14的该侧。第二电池模块70另可包含有多个第二挡块84,且多个第二挡块84用来止抵于多个第二挡板82,用于限制第二电池模块70沿着第二轴向(Z轴)相对机壳18与基板14移动,故可提高安装于机台本体12的结构稳定性。可携式电子装置10另可包含有一第二插销件(未示于图中),设置于第二卡固结构64上且以可弹性伸出方式凸出机壳18 的一相对应破孔。第二插销件用来止抵于机壳18,用于限制第二卡固结构64相对机壳18滑动。第二插销件的作动方式如第一插销件46的作动原理,故于此不再详述。相较于背景技术,本发明利用卡固结构限制电池模块沿着Y轴向相对机台本体的移动、利用卡合部限制电池模块沿着X轴向与Z轴向相对机台本体的移动、以及利用挡板限制电池模块沿着Z轴向相对机台本体的移动,通过三轴向的固定机制,可确保电池模块稳定地安装于机台本体上而不易因受到外力撞击而脱离。此外,本发明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可包含有两个结构与功能皆相同的电池模块(第一电池模块与第二电池模块),且于机台本体的两侧设置有相同的结构(例如卡合部、挡板、连接端子、卡固结构与止挡部),因此使用者可选择性的将电池模块安装于机台本体的一侧,或是将两个电池模块同时安装于机台本体的两侧,用于延长可携式电子装置的使用时间。电池模块的外结构可设计成符合人体工学的握把,当两个电池模块分别安装于机台本体的两侧时,使用者的双手可分别握持于两电池模块上,以便于操作可携式电子装置以及观赏面板模块所显示的资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具有可卸除电池模块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包含有 机台本体,该机台本体包含有 基板; 两个第一卡合部,分别设置于该基板的一侧的两端边; 机壳,安装于该基板上,该机壳用以容置一电子元件;以及 一第一连接端子,设置于该机壳邻近该基板该侧的表面且电连接该电子元件; 第一电池模块,以可卸除方式设置于该机台本体的一侧,用以传输电力至该机台本体,该第一电池模块包含有 一第一壳体,该第一壳体形成有至少一第一凹孔; 两个第一限位部,设置于该第一壳体上,该两个第一限位部分别用来卡合于该相对应第一^^合部,用于限制该第一壳体沿着一第一轴向与相异该第一轴向的一第二轴向相对该基板移动;以及 一第一传输端子,设置于该第一壳体的表面,该第一传输端子用来接触该第一连接端子;以及 第一卡固结构,以可滑动方式设置于该机壳邻近该第一连接端子的一侧,该第一卡固结构包含有至少一第—^勾,该至少一第—^勾分别用来卡合于该第一壳体的该至少一第一凹孔,用以限制该第一电池模块沿着相异该第一轴向与该第二轴向的一第三轴向相对该机壳移动。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中该第一轴向、该第二轴向与该第三轴向相互两两垂直。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另包含有 一第一弹性元件,设置于该第一卡固结构与该机台本体的该机壳之间,该第一弹性元件用来于该第一卡固结构沿着一第一方向相对该机壳滑动时产生弹性变形。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中该机台本体另包含有至少一第一止挡部,该至少一第一止挡部设置于该基板上且抵接该第一卡固结构。
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中该第一电池模块另包含有 一第一防水垫片,贴附于该第一传输端子四周。
6.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中该第一电池模块另包含有 多个第一斜面结构,该多个第一斜面结构用来引导该第一卡固结构的该多个第一卡勾分别卡合于该相对应多个第一凹孔。
7.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另包含有 一第一插销件,设置于该第一卡固结构上且以可弹性伸出方式凸出该机壳的一破孔,该第一插销件用来止抵于该机壳,用于限制该第 ^固结构相对该机壳滑动。
8.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中该机台本体另包含有多个第一挡板,该多个第一挡板形成于该机壳上,该第一电池模块另包含有多个第一挡块,且该多个第一挡块用来止抵于该多个第一挡板,用于限制该第一电池模块沿着该第二轴向相对该机壳移动。
9.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中该机台本体另包含有多个第一挡板,该多个第一挡板设置于该基板的该侧,该第一电池模块另包含有多个第一挡块,且该多个第一挡块用来止抵于该多个第一挡板,用于限制该第一电池模块沿着该第二轴向相对该基板移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中该机台本体另包含有一第一接触面与一第二接触面,该第一卡合部设置于该第一接触面,该第一连接端子设置于该第二接触面,且该第一接触面垂直该第二接触面。
11.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中该第一电池模块另包含有至少一第一防撞部,且该机台本体另包含有至少一第二防撞部。
1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中该可携式电子装置的该机台本体另包含有 两个第二卡合部,分别设置于该基板的另一侧的两端边;以及 一第二连接端子,设置于该机壳邻近该基板另一侧的表面且电连接该电子元件; 该可携式电子装置另包含有 第二卡固结构,以可滑动方式设置于该机壳邻近该第二连接端子的一侧,且该第二卡固结构包含有多个第二卡勾。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中该至少两个第二卡合部分别用来卡合于该第一电池模块的该相对应第一限位部,且该多个第二卡勾分别用来卡合于该第一电池模块的该多个第一凹孔,以使该第一电池模块的该第一传输端子电连接于该第二连接端子。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中该可携式电子装置另包含有 第二电池模块,以可卸除方式设置于该机台本体的另一侧,用以传输电力至该机台本体,该第二电池模块包含有 一第二壳体,该第二壳体形成有多个第二凹孔; 两个第二限位部,设置于该第二壳体上,该两个第二限位部分别用来卡合于该相对应第二卡合部,用于限制该第二壳体沿着该第一轴向与该第二轴向相对该基板移动;以及一第二传输端子,设置于该第二壳体的表面,该第二传输端子用来接触该第二连接端子; 其中该第二卡固结构的该多个第二卡勾分别用来卡合于该第二壳体的该多个第二凹孔,用以限制该第二电池模块沿着该第三轴向相对该机壳移动。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另包含有 一第二弹性元件,设置于该第二卡固结构与该机台本体的该机壳之间,该第二弹性元件用来于该第二卡固结构沿着相反该第一方向的一方向相对该机壳滑动时产生弹性变形。
16.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中该机台本体另包含有至少一第二止挡部,该至少一第二止挡部设置于该基板上且抵接该第二卡固结构。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中该第二电池模块另包含有 多个第二斜面结构,该多个第二斜面结构用来引导该第二卡固结构的该多个第二卡勾分别卡合于该相对应多个第二凹孔。
18.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另包含有 一第二插销件,设置于该第二卡固结构上且以可弹性伸出方式凸出该机壳的一破孔,该第二插销件用来止抵于该机壳,用于限制该第二卡固结构相对该机壳滑动。
19.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中该机台本体另包含有多个第二挡板,该多个第二挡板形成于该机壳上,该第二电池模块另包含有多个第二挡块,且该多个第二挡块用来止抵于该多个第二挡板,用于限制该第二电池模块沿着该第二轴向相对该机壳移动。
20.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中该机台本体另包含有多个第二挡板,该多个第二挡板设置于该基板的该侧,该第二电池模块另包含有多个第二挡块,且该多个第二挡块用来止抵于该多个第二挡板,用于限制该第二电池模块沿着该第二轴向相对该基板移动。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具有可卸除电池模块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包含有机台本体与第一电池模块。机台本体包含有基板、两个第一卡合部,分别设置于基板一侧的两端边、机壳,安装于基板上,以及第一连接端子,设置于机壳邻近基板该侧的表面且电连接电子元件。第一电池模块包含有第一壳体,其形成有多个第一凹孔,两个第一限位部,其分别用来卡合于相对应第一卡合部,以及第一传输端子,其用来接触第一连接端子。可携式电子装置另包含有第一卡固结构。第一卡固结构包含有多个第一卡勾,多个第一卡勾分别用来卡合于第一壳体的多个第一凹孔。
文档编号G06F1/16GK102830753SQ20111017597
公开日2012年12月19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28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15日
发明者蒋晋维, 苏家正, 陈宗贤 申请人: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