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项目结构化信息的三维可视化与交互方法

文档序号:6438496阅读:6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项目结构化信息的三维可视化与交互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种项目结构化信息的三维可视化与交互方法,涉及计算机软件领域、计算机信息可视化领域、项目管理领域,具体是一种数据与信息的立体可视化显示及交互方法,可以用于项目相关信息的显示、查询与分析。
背景技术
项目信息可视化是项目管理的重要环节,良好的项目信息可视化手段可以辅助管理者对项目运行情况做出快速准确地分析与判断,并及时做出决策。二维图表是目前项目信息可视化的主流载体。甘特(Gantt)图是此类信息可视化方法的典型代表,它以图示的方式通过活动列表和时间刻度形象地表示出任何特定项目的活动顺序与持续时间。其明显标志为使用了图形化表格形式,将其中一个方向定义为时间流逝方向(时间维方向),另一个方向定义为 WBS分解序列(层次序列维方向)。活动在上述两个方向上均有其定义域。将两个方向上的定义域作为约束可以表达一个图形区域,如果将该图形区域视为活动的代表,就可以清晰地表达出活动之间的关系及其在时间上的序列。进一步地,将当前真实时间与时间维进行关联显示后可以核对实际活动是否按原定计划进行,为项目管理者与执行者提供了明确有效的项目状态显示功能。PERT (Program/Project Evaluation and Review Technique,计划评审技术)图是此类信息可视化方法的另一个典型代表。它能协调整个计划的各道工序,合理安排人力、 物力、时间、资金,加速计划的完成。在现代计划的编制和分析手段上,PERT被广泛的使用, 是现代项目管理的重要手段和方法。PERT网络是一种类似流程图的箭线图。它描绘出项目包含的各种活动的先后次序,标明每项活动的时间或相关的成本。PERT图由事件(Events, 表示主要活动结束的那一点)、活动(Activities,表示从一个事件到另一个事件之间的过程)、关键路线(Critical Path,是PERT网络中花费时间最长的事件和活动的序列)等要素组成,其关键特征为使用图形化方法表示了节点间关系。与甘特图不同,它没有使用视觉上方向统一的维度方向作为信息表达工具。现有的其他二维图表表示方式的特点与甘特图和PERT图相同可以使用某种维度及维度方向赋予图形化对象序列、范围、程度等含义;可以使用图形化方式表达图形所代表的信息之间的关系。该类方法仍然存在缺陷1.信息表达效率低。每种图表同时能展示的信息视角很少。2.空间利用效率低。信息的表达只是在平面上进行扩展。3.用户思维负担大。如果用户需要观看其他维度的信息,需要打开另外的图表并在脑海中组织多张表中信息之间的关系。4.创建效率低。很多时候根据需求人工构造图表,不能自动按需生成。在三维信息可视化领域,已有人提出使用三维立体显示技术和设备实现项目信息在三维空间中的显示,但没有提出具体有效的可视化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项目结构化信息的三维可视化与交互方法,是一种在三维空间中显示项目信息可视化交互方法,对现有技术的改善目标有1.对显示区域(二维参数面或三维空间)的实际信息可表达能力进行高效利用, 提高信息表达密度,同时保证用户对数据信息的认知接收能力与之相符。2.对项目结构化信息进行预处理,使之符合三维信息可视化的需求。3.将项目信息在空间中进行展示,在三维空间中同时呈现信息在多个观察视角上的情况,便于信息用户理解信息间关系。4.用户可以自行选择显示内容和维度,控制显示效果与方式,在不同视角间进行快速切换。本发明为一种项目结构化信息的三维可视化方法,其实施可视化的基本步骤(如图1所示)如下步骤一载入项目结构化信息,识别其中的信息主体,为每个信息主体设定唯一的用于区分彼此的标示。所谓信息主体(见图2),指可以显示为图形表示(二维或三维)的信息集合,项目信息中典型的信息主体有活动和资源两大类。其中活动和资源都有多种类型,信息主体之间具有包含或关联等关系。步骤二整理信息主体所包含的属性。每一个信息主体具有一种或多种属性。每种属性代表主体的一种特征。属性有如下几种类型1.对信息主体的时间性描述,典型的有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工作时间制度;2.对信息主体的所属关系描述,典型的有活动间父子关系、前置任务、后置任务、活动编制者、活动管理者、活动负责者、资源所有者;3.对信息主体的状态描述,典型的有活动完成程度、活动执行健康度、资源消耗程度、资源工作饱和度;4.对信息主体的标示描述,典型的有活动名称、资源名称、活动类型、资源类型。 属性本身具有若干子属性,可以包括如下几项1.属性名称;2.属性类型,值为离散量或连续量;3.属性的功能描述;4.属性值域;5.属性对其他属性的依赖关系描述。步骤三分析信息主体所共有的属性特征,将其视为一个一维空间(见图2),并定义1.该一维空间的取值有效域;2.值在该维度上的排序规则;3.无定义时的缺省值。维度的概念可以被映射到空间坐标、颜色等可视化手段中。步骤四根据用户请求,决定显示的维度和使用方法。
维度的使用方法有如下几种1.与坐标系匹配,提供坐标参数2.与信息主体的可视化映射特征匹配,提供特征参数3.与其它属性配合,与坐标系匹配,提供坐标参数4.与其它属性配合,与信息主体的可视化映射特征匹配,提供特征参数同一个维度可以选择同时实施几种方法。确定每种使用方法实施需要的参数,其中第一种方式,即与坐标匹配,需同时实施如下坐标参数1.维度坐标矢量的基函数形式;2.该维度值域显示范围;3.值域为连续空间时的步长函数,或值域为离散空间时的步长函数;4.信息体在与该维度相关的二维或三维环境下的显示方法。第二种方式,即与信息主体的可视化映射特征匹配,需实施如下特征参数1.显示的位置;2.可视化形式(符号、文字、图像)及其具体参数;第三种方式,即与其它属性配合,与坐标系匹配,需同时实施如下坐标参数1.维度坐标矢量的基函数形式;2.该维度值域显示范围;3.域为连续空间时的步长函数,或值域为离散空间时的步长函数;4.信息体在与该维度相关的二维或三维环境下的显示方法;5.相配合的目标属性6.坐标轴之间的映射关系第四种方式,即与其它属性配合,与信息主体的可视化映射特征匹配,需同时实施如下特征参数1.显示的位置;2.可视化形式(符号、文字、图像)及其具体参数;3.相配合的目标属性;4.与配合相关的参数。步骤五根据用户对信息维度的选取切分显示空间,显示空间的基本显示样式如图3所示。用户可以选择观看三维形式的信息呈现或三维形式在二维面上的投影(二维呈现)所述的显示空间的基本显示样式由两个或三个维度组成,包含如下元素1.用于表示维度正方向的坐标轴。需要确定该坐标轴的方向和维度在原点处的值。2.原点。所有坐标轴的起始位置都与原点重合。3.每两个维度组成一个显示平面(二维空间)。4.三个维度组成一个显示立体空间(三维空间)。5.信息主体在上述第4点所述的显示立体空间中的显示(可视化映射)。每个信息主体在同一个三维空间中的显示只能出现一次。
6.信息主体在上述第3点所述显示平面上的显示(可视化映射)。每个信息主体在同一个二维空间中的显示只能出现一次。多个维度的显示结果可以组合在用户显示空间中,如图4所示。当用户决定进行组合时,需要遵守如下规则1.每一个组合中的维度均使用同一个原点;2.不同的显示立体空间边界可以重合,但不允许不同显示立体空间相交。步骤六根据各维度在显示空间中的值域进行筛选,将可见的、符合显示类型需求的信息主体按照步骤三和步骤四的可视化参数定义进行显示。步骤七补充显示有用户需求的没有包括在上述项目信息主体属性内的信息,可以包括如下几种类型1.时间性描述,典型的有项目开始时间、项目结束时间;2.所属关系描述,典型的有项目编制者、项目管理者、项目负责者;3.状态描述,典型的有项目完成程度、项目执行健康度;4.标示描述,典型的有项目名称、项目类型。为了将信息表达内容与方式的决定权完全交给可视化结果的使用者,必须为本方法可视化方案定义一组与之对应的交互行为。按本发明方法进行实施后,可实施的特有交互方法类型有增加维度、减少维度、改变维度坐标轴组合位置或顺序、拾取信息主体。增加维度、减少维度、改变维度坐标轴组合位置或顺序是指用户选取代表维度的坐标轴,对坐标轴进行添加、删除和更换操作。在操作过程中会改变用于显示项目信息主体的显示空间/平面。上述三种交互涉及对本发明可视化方法步骤的引用。拾取信息主体为本发明方法实施后对项目信息主体特有的拾取方法。一种项目结构化信息的交互方法具体步骤为1.增加维度(图7)。步骤1 用户选择可用维度。步骤2 用户指定应用维度的方式(空间坐标、颜色等)。步骤3 执行可视化方法中的步骤一至步骤五,为新维度的可视化做好准备。步骤4 刷新显示空间,显示出新维度的可视化效果(即执行可视化方法步骤六)。2.减少维度(图9)。步骤1 用户指定已有维度。步骤2 剔除与该维度相关的可视化信息。步骤3 刷新可视化效果(即执行可视化方法步骤六)。3.改变维度坐标轴组合位置或顺序(图10)。由用户指定维度的组合显示方式。步骤1 用户选择需要调整的维度的坐标轴。步骤2 用户选择希望坐标轴移至的位置。步骤3 使用串行的“增加维度”和“减少维度”的交互类型操作组合实现调整目标。步骤4 刷新可视化效果(即执行可视化方法步骤六)。4.拾取信息主体。本方法中,如果用户实施了多个显示空间(二维或三维),可视化结果会将一个信息主体表达为多个可视化映射(二维/三维)。所以,对一个可视化映射的拾取在本发明中视为对所有与相同信息主体对应的可视化映射的拾取。将触发拾取操作 的可视化映射认定为“焦点”可视化映射,以区别于其他同样被拾取的可视化映射。其中,本方法需要利用2D或3D的显示设备,可视化方法实施中的要求为经过步 骤四、五、六、七中所述的參数设定后,可以完整并正确地显示可视化实现的結果,且可以被 用户正确地接受,具体表现为1.用户可以从显示设备中清晰辨认步骤五中所划分的显示空间和坐标轴2.用户可以从显示设备中清晰辨认用于表示信息主体的图形3.用户可以从显示设备中清晰辨认步骤四中所设置的可视化參数的显示效果4.用户可以从显示设备中清晰辨认步骤七中补充显示的内容在本发明的交互方法实施中,需要2D或3D显示设备和操作设备对交互活动进行 支持,该种支持应表现为1.操作设备支持用户对图形进行创建、移动、旋转、縮放、镜像、删除操作,且显示 设备有即时反馈告知用户选择的結果,该反馈能被用户清晰辨认。2.操作设备支持用户对显示设备显示内容中的ー个或多个图形目标进行选择,且 显示设备有即时反馈告知用户选择的結果,该反馈能被用户清晰辨认。3.显示设备和操作设备支持文字的输入与显示功能。优点及有益效果1.按三维可视化需求对项目结构化信息进行有效组织与抽象。2.扩展了项目信息的显示空间和自由度,对显示区域(ニ维參数面或三维空间) 的实际信息可表达能力进行高效利用,提高了信息表达密度。3.有利于用户快速查询和理解与特定信息相关的所有信息,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快 速定制自己的个性化信息视图。4.该方法的实例使用可以启发用户发现信息之间新的内在联系。5.该方法可以支持更加多样的项目分析与測量方法。


图1 本发明可视化方法步骤流程框图。图2 信息主体、属性、维度的概念示意图。图3 基本的可视化空间示意图。图4 :6个基本可视化空间组合后的多可视化空间示意图。图5 样例信息主体及其关系示意图。图6 对样例实施可视化方法后效果示意图。图7 “增加维度”操作的执行流程框图。图8 对样例执行“增加维度”操作后的效果示意图。图9 “减少维度”操作的执行流程框图。图10 “改变维度坐标轴组合位置或順序”操作的执行流程框图。图11 对样例执行“改变维度坐标轴组合位置或順序”操作后的效果示意图。图12 对样例执行“拾取”操作后的效果示意图。表1 样例中的活动及其属性表。
表2 样例中的资源及其属性表。表3 样例中的维度及其属性表。附图中符号说明图3 0为可视化空间原点,Dl、D2、D3为坐标轴,A为信息主体在三维空间中的可视化映射,Al为A在Dl、D2定义的平面上的投影(映射),A2为A在D3、D2定义的平面上的投影(映射),A3为A在D1、D3定义的平面上的投影(映射)。图4 :D0、D1、D2、D3、D4、D5、D6分别为坐标轴,A为信息主体在由D0、D1、D2定义
的空间中的可视化映射,Al为信息主体在由D0、D1定义的平面上的可视化映射,Al为信息主体在由D0、D1定义的平面上的可视化映射,A2为信息主体在由D0、D2定义的平面上的可视化映射,A3为信息主体在由DO、D6定义的平面上的可视化映射,A4为信息主体在由DO、 D3定义的平面上的可视化映射。图6 0为可视化空间原点,Dl为活动时间轴,D2为活动序号轴,D3为活动所有者轴,Bl为活动1在由Dl、D2、D3定义的可视化空间中的可视化映射,B2为活动2在由D1、 D2、D3定义的可视化空间中的可视化映射,B3为活动3在由Dl、D2、D3定义的可视化空间中的可视化映射,B4为活动4在由Dl、D2、D3定义的可视化空间中的可视化映射,Fl为活动在由D1、D2定义的平面上的可视化映射,F2为活动在由D3、D2定义的平面上的可视化映射(图中仅部分可见),F3为活动在由D1、D3定义的平面上的可视化映射(图中仅部分可见)。图8 0为可视化空间坐标原点,Dl为活动时间轴,D2为活动序号轴,D3为活动所有者轴,D4为活动类型轴,Bl为活动1在由D1、D2、D4定义的可视化空间中的可视化映射, B2为活动2在由Dl、D2、D4定义的可视化空间中的可视化映射,B3为活动3在由Dl、D2、 D4定义的可视化空间中的可视化映射,B4为活动4在由D1、D2、D4定义的可视化空间中的可视化映射,F3为活动在由D2、D4定义的平面上的可视化映射(图中仅部分可见),F4为活动在由D1、D4定义的平面上的可视化映射。图11 0为可视化空间坐标原点,Dl为活动时间轴,D2为活动类型轴,D3为活动所
有者轴,D4为活动序号轴。图12 0为可视化空间坐标原点,Dl为活动时间轴,D2为活动类型轴,D3为活动所有者轴,D4为活动序号轴,B1、B2、F1、F2为处于选中状态的活动1在可视化空间中的可视化映射,B2为焦点可视化映射。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为一种在三维空间中显示项目结构化信息的可视化方法,其方法流程图如图1所示。实施样例如图5、表1、表2所示。步骤一1)载入项目结构化信息,识别其中的信息主体,本例中应为活动1、活动2、活动 3、活动4、资源1、资源2。2)为每个信息主体设定唯一的用于区分彼此的标示,本例中为活动l(al)、活动 2 (a2)、活动 3 (a3)、活动 4 (a4)、资源 1 (rl)、资源 2 (r2)。步骤二
1)整理信息主体所包含的属性。每一个信息主体具有一种或多种属性。每种属性代表主体的一种特征。本例中的属性整理如下1.对信息主体的时间性描述(1)活动开始时间名称活动开始时间类型时间型描述活动的开始时间值域日期和时间(2)活动结束时间名称活动结束时间类型时间型描述活动的结束时间值域日期和时间2.对信息主体的所属关系描述(1)活动所有者名称活动所有者类型字符离散型描述活动的执行者或管理人值域字符串(2)活动父任务名称活动父任务类型活动引用描述活动的父活动值域所有任务标示(3)活动前置任务名称活动前置任务类型活动引用描述活动的前置任务值域所有任务标示(4)活动后置任务名称活动后置任务类型活动引用描述活动的后置任务值域所有任务标示3.对信息主体的状态描述无4.对信息主体的标示描述(1)活动名称名称活动名称类型字符离散型描述活动的名称值域字符串(2)活动序号名称活动序号类型字符离散型描述活动的WBS分解序号值域以“.”分割的数字字符串(3)活动类型名称活动类型类型枚举型描述活动的类型,本例中有如下三种类型活动类型1、活动类型2、活动类型3值域所有规定的枚举值(4)资源名称名称资源名称类型字符离散型描述资源的名称值域字符串
(5)资源类型名称资源类型类型枚举型描述资源的类型,本例中有一种资源类型1值域所有规定的枚举值步骤三分析信息主体所共有的属性特征,将其视为一个一维属性空间,并定义1.该一维空间的取值有效域2.值在该维度上的排序规则3.定义时的缺省值。维度的概念可以被映射到空间坐标、颜色等可视化手段中。样例中选择活动名称、活动序号、活动类型、活动所有者活动开始时间、活动结束时间作为步骤三的示例(表3)(1)活动名称有效域字符串排序规则按字母顺序缺省值不允许不定义(2)活动序号有效域以“.”分割的数字字符串排序规则按项目管理中的WBS分解排序规则缺省值不允许不定义(3)活动类型有效域规定的活动类型(活动类型1、活动类型2、活动类型3)排序规则活动类型1,活动类型2,活动类型3缺省值活动类型1(4)活动所有者有效域字符串排序规则字母顺序缺省值不允许不定义(5)活动开始时间有效域系统可读的时间范围排序规则按时间顺序缺省值不允许不定义(6)活动结束时间有效域系统可读的时间范围排序规则按时间顺序缺省值不允许不定义步骤四根据用户请求,决定显示的维度和使用方法。维度的使用方法有如下几种1.与坐标系匹配,提供坐标参数2.与信息主体的可视化特征匹配,提供特征参数3.与其它属性配合,与坐标系匹配,提供坐标参数4.与其它属性配合,与信息主体的可视化特征匹配,提供特征参数同一个维度可以选择同时实施几种方法。确定每种使用方法实施需要的参数,其中
第一种方式,即与坐标匹配,需同时实施如下坐标参数1.维度坐标矢量的基函数形式;2.该维度值域显示范围;3.值域为连续空间时的步长函数,或值域为离散空间时的步长函数;4.信息体在与该维度相关的二维或三维环境下的显示方法。第二种方式,即与信息主体的可视化映射特征匹配,需实施如下特征参数1.显示的位置;2.可视化形式(符号、文字、图像)及其具体参数;第三种方式,即与其它属性配合,与坐标系匹配,需实施如下坐标参数1.维度坐标矢量的基函数形式;2.该维度值域显示范围;3.域为连续空间时的步长函数,或值域为离散空间时的步长函数;4.信息体在与该维度相关的二维或三维环境下的显示方法;5.相配合的目标属性6.坐标轴之间的映射关系第四种方式,即与其它属性配合,与信息主体的可视化映射特征匹配,需实施如下特征参数1.显示的位置;2.可视化形式(符号、文字、图像)及其具体参数;3.相配合的目标属性;4.与配合相关的参数。样例中选择活动名称、活动序号、活动类型、活动所有者活动开始时间、活动结束时间作为步骤四的示例。(1)活动名称、活动类型选用第四种使用方式。以文字的形式将值显示在信息主体或主体投影附近。相关参数为A.字体根据活动类型决定,详见G ;B.字号28,以显示清晰为宜;C.字形(粗体、倾斜、加粗)粗体,以显示清晰为宜;D.颜色黑色;E.位置信息主体的可视化形状中心F.属性间对应关系一个活动名称对应一个活动类型G.由类型决定的字体类型1 宋体;类型2 黑体;类型3 华文彩云(2)活动序号选用第一种使用方式。相关参数为A.维度坐标矢量的基函数F(D) (D为属性值,total为活动数,serial为序号)F (Dn) =I^tOal Step(Di) - Σ"=ο Step(Di)
B.属性值域由最低序号到最高序号,离散型C.步长(St印)Jtep(D) = 1D. 二维显示方法属性值处填充沿该维坐标轴方向0. 5X Step (D)宽的色带。纹理随机选择。三维显示方法属性值处填充沿该维坐标轴方向0. 5X Step (D)宽的色域。颜色 RGB (255,255,255)(3)活动所有者选用第一种和第二种使用方式。第一种方式参数A.维度坐标矢量的基函数F(Dn) (D为属性值)F(Dn) = S^0Step(Di)B.属性值域所有活动所有者,离散型C.步长(St印)=Step (D) = 1D. 二维显示方法属性值处填充沿该维坐标轴方向0. 5X Step (D)宽的色带。纹理随机选择。如果涉及活动类型,忽略类型3的相关信息主体映射显示。三维显示方法属性值处填充沿该维坐标轴方向0. 5X Step (D)宽的色域。颜色 RGB (255,255,255)第二种方式参数A.字体宋体;B.字号20,以显示清晰为宜;C.字形(粗体、倾斜、加粗)粗体,以显示清晰为宜;D.颜色黑色;E.位置信息主体的可视化形状中心(4)活动开始时间、活动结束时间选用第三种方式,两个属性使用同一个维度坐标A.维度坐标矢量的基函数F(D) (D为属性值)F(Dn)=/onStep(d)B.属性值域从项目开始时间至项目结束时间C.步长(St印)Step (D) = 1D. 二维显示方法从开始时间到结束时间段填充沿该维坐标轴方向的色带。纹理随机选择。三维显示方法从开始时间到结束时间段填充沿该维坐标轴方向色域。颜色 RGB (255,255,255)Ε.属性间对应关系一个开始时间对应一个结束时间步骤五根据用户对信息维度的选取切分显示空间。多个这样的显示空间可以进行组合。 用户可以选择观看三维形式的信息呈现或三维形式在二维面上的投影(二维呈现)。多个维度的显示结果可以组合在用户显示空间中。本样例中,首先定义一个笛卡尔坐标系,将其原点定义在可视范围内。然后,将定义好的活动序号、活动所有者、活动开始时间、活动结束时间三个可视化维度进行组装,在可视空间中建立笛卡尔坐标系。其中长度方向与笛卡尔坐标系的X轴方向平行,宽度方向与笛卡尔坐标系的y轴方向平行,高度方向与笛卡尔坐标系的ζ轴方向平行。χ正方向定义为活动时间方向,y正方向定义为活动序号方向,ζ正方向定义为活动所有者方向。本样例将生成的信息主体可视化映射包括1.在由活动时间、活动序号、活动所有者三个维度定义的三维空间中的信息主体;2.在由活动时间、活动序号两个维度定义的二维平面上的信息主体映射;3.在由活动时间、活动所有者两个维度定义的二维平面上的信息主体映射;4.在由活动序号、活动所有者两个维度定义的二维平面上的信息主体映射。步骤六根据各维度在显示空间中的值域进行筛选,将可见的、符合显示类型需求的信息主体按照步骤三和步骤四的可视化参数定义进行显示。本例中进行可视化示例的信息主体有活动1、活动2、活动3、活动4。将其按前面步骤定义的参数在步骤五所声明的可视化位置处进行渲染。步骤七补充显示有用户需求的没有包括在上述项目信息主体属性内的信息,可以包括如下几种类型,具体显示方法与本发明方法无关,不作具体规定1.时间性描述,显示出项目开始时间为:2010/3/14 ;项目结束时间为:2011/3/142.所属关系描述,显示出项目编制者为所有者13.状态描述。显示出项目完成程度为未开始4.标示描述。显示出项目名称为“项目样例”本样例可视化方法实施的最终效果如图6所示。
权利要求
1. 一种项目结构化信息的三维可视化方法,特征在于其实施可视化的基本步骤如下步骤一载入项目结构化信息,识别其中的信息主体,为每个信息主体设定唯一的用于区分彼此的标示;步骤二 整理信息主体所包含的属性每一个信息主体具有一种或多种属性,每种属性代表主体的一种特征,属性有如下几种类型(1)对信息主体的时间性描述,典型的有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工作时间制度;(2)对信息主体的所属关系描述,典型的有活动间父子关系、前置任务、后置任务、活动编制者、活动管理者、活动负责者、资源所有者;(3)对信息主体的状态描述,典型的有活动完成程度、活动执行健康度、资源消耗程度、资源工作饱和度;(4)对信息主体的标示描述,典型的有活动名称、资源名称、活动类型、资源类型; 步骤三分析信息主体所共有的属性特征,将其视为一个一维空间,并定义(1)该一维空间的取值有效域;(2)值在该维度上的排序规则;(3)无定义时的缺省值;步骤四根据用户请求,决定显示的维度和使用方法 首先,维度的使用方法有如下几种(1)与坐标系匹配,提供坐标参数;(2)与信息主体的可视化映射特征匹配,提供特征参数;(3)与其它属性配合,与坐标系匹配,提供坐标参数;(4)与其它属性配合,与信息主体的可视化映射特征匹配,提供特征参数; 同一个维度可以选择同时实施几种方法;其次,确定每种使用方法实施需要的参数,其中 第一种方式,即与坐标匹配,需同时实施如下坐标参数(1)维度坐标矢量的基函数形式;(2)该维度值域显示范围;(3)值域为连续空间时的步长函数,或值域为离散空间时的步长函数;(4)信息体在与该维度相关的二维或三维环境下的显示方法;第二种方式,即与信息主体的可视化映射特征匹配,需实施如下特征参数(1)显示的位置;(2)可视化形式及其具体参数;第三种方式,即与其它属性配合,与坐标系匹配,需同时实施如下坐标参数(1)维度坐标矢量的基函数形式;(2)该维度值域显示范围;(3)域为连续空间时的步长函数,或值域为离散空间时的步长函数;(4)信息体在与该维度相关的二维或三维环境下的显示方法;(5)相配合的目标属性;(6)坐标轴之间的映射关系;第四种方式,即与其它属性配合,与信息主体的可视化映射特征匹配,需同时实施如下特征参数(1)显示的位置;(2)可视化形式及其具体参数;(3)相配合的目标属性;(4)与配合相关的参数;步骤五根据用户对信息维度的选取切分显示空间,显示空间的基本显示样式;用户可以选择观看三维形式的信息呈现或三维形式在二维面上的投影;所述的显示空间的基本显示样式由两个或三个维度组成,包含如下元素(1)用于表示维度正方向的坐标轴,需要确定该坐标轴的方向和维度在原点处的值;(2)原点,所有坐标轴的起始位置都与原点重合;(3)每两个维度组成一个显示平面;(4)三个维度组成一个显示立体空间;(5)信息主体在上述第点所述的显示立体空间中的显示,每个信息主体在同一个三维空间中的显示只能出现一次;(6)信息主体在上述第(3)点所述显示平面上的显示,每个信息主体在同一个二维空间中的显示只能出现一次;多个维度的显示结果可以组合在用户显示空间中,当用户决定进行组合时,需要遵守如下规则(1)每一个组合中的维度均使用同一个原点;(2)不同的显示立体空间边界可以重合,但不允许不同显示立体空间相交;步骤六根据各维度在显示空间中的值域进行筛选,将可见的、符合显示类型需求的信息主体按照步骤三和步骤四的可视化参数定义进行显示;步骤七补充显示有用户需求的没有包括在上述项目信息主体属性内的信息,可以包括如下几种类型(1)时间性描述,典型的有项目开始时间、项目结束时间;(2)所属关系描述,典型的有项目编制者、项目管理者、项目负责者;(3)状态描述,典型的有项目完成程度、项目执行健康度;(4)标示描述,典型的有项目名称、项目类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项目结构化信息的三维可视化方法,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信息主体所包含的属性本身具有若干子属性,包括如下几项(1)属性名称;(2)属性类型,值为离散量或连续量;(3)属性的功能描述;(4)属性值域;(5)属性对其他属性的依赖关系描述。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项目结构化信息的三维可视化方法步骤一载入项目结构化信息,识别其中的信息主体,为每个信息主体设定唯一的用于区分彼此的标示;步骤二整理信息主体所包含的属性每一个信息主体具有一种或多种属性,每种属性代表主体的一种特征;步骤三分析信息主体所共有的属性特征,将其视为一个一维空间,并定义;步骤四根据用户请求,决定显示的维度和使用方法;步骤五根据用户对信息维度的选取切分显示空间,显示空间的基本显示样式;步骤六根据各维度在显示空间中的值域进行筛选,将可见的、符合显示类型需求的信息主体进行显示;步骤七补充显示有用户需求的没有包括在上述项目信息主体属性内的信息。
文档编号G06Q10/06GK102496081SQ20111036233
公开日2012年6月13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15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15日
发明者赵罡, 闫光荣, 陈畅宇 申请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