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适应性的地球系统空间格网的构建方法

文档序号:6444624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可适应性的地球系统空间格网的构建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球系统空间框架与坐标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可适应性格网分辨率的地球系统空间格网系统的构建方法。
背景技术
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需要一种统一的地球系统空间框架,以支撑多学科相互协作、多领域数据建模与互操作。地球系统是一个多圈层(地核、地幔、地壳、海洋、大气层、电离层等)结构的、多物理场(物质场、温度场、应力场、地磁场、重力场等)耦合的复杂巨系统。全球离散格网(Discrete GlobalGrid, DGG)仅对球面进行格网剖分,只能处理近地表问题,不能解决地下或地上问题,无法成为地球系统的统一空间框架。面向地球系统整体空间剖分的球体全球空间格网(GlcAal Spatial Grid, GSG)能有效处理地表、地上及地下问题,可成为地球系统的统一空间框架。现有的球体GSG主要有球体经纬格网、Cube-sphere格网、Yin-Yang格网、自适应格网、Ballard格网、Baumgardner格网等。这些球体GSG均源自地球物理领域,在格网非收敛、地理一致、非重叠、一致划分等方面存在不足,不仅难以在地球物理领域通用,更无法满足全球海洋、大气、重磁、航空、航天、空间环境等领域的应用需求。球体退化八叉树格网 (Spheroid Degenerated OctreeGrid, SD0G)虽然具有格网非收敛、地理一致、非重叠、一致划分等优点,但在适应性格网分辨率及明确的球体大小与定位方面仍有不足。可适应性格网分辨率指在球面维度(a、b)与半径(c)上同时具有同步变化的多分辨率与非同步变化的多分辨率特征,以便适应不同领域数据集的空间粒度特点及非均勻的空间建模需要。例如,格网粒度2_、Χ2-、Χ2_、为球面与半径维度上具有同步变化的多分辨率,而格网粒度 2-^X2^X2^(1 > j或i < j)为球面与半径维度上具有非同步变化的多分辨率。可适应性格网分辨率及明确的球体大小与定位是构建地球系统空间框架的基本要求。空间编码利用1维线性码标识球体GSG格网,可隐含地表达格网的空间位置信息、 分辨率信息及层次信息,是球体GSG的坐标系统。空间编码是球体GSG成为地球系统空间框架不可缺少的要素。按地理第一定律,格网编码应使相邻格网的编码应尽可能连续、成簇, 且连续的编码所对应的格网应尽可能相邻。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满足格网非收敛、地理一致、非重叠、适应性分辨率、球体定位明确及具备空间编码等基本要求的地球系统空间格网(EarthSystem Spatial Grid, ESSG),为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提供一种新的、统一的全球空间框架,以满足地球系统空间建模、地球系统数据互操作、数据组织与搜索服务等需要。

发明内容
(一 )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格网非收敛、地理一致、非重叠的球体退化八叉树格网 (SDOG)的可适应性的地球系统空间格网层次剖分及编码方法。
在SDOG剖分中,任一给定的三维空间分辨率(也即格网粒度)均可近似地对应该层次性空间格网的某一剖分次数(以下简称“剖次”)。设所要求的球面分辨率与径向分辨率分别对应剖次Ns及Nr,两者较小者N = Min (Ns, Nr),差值的绝对值Δ N = | Ns-Nr |,则可适应性的地球系统空间格网的剖分方法如下1)选择半径Rs = 24Re (Re为地球半径,取为6,400km)的球体为基础球体,将基础球体的球心置于地心,并采用与地球赤道面及经过格林威治天文台的子午面相重叠的两个大圆面,以及与这两个大圆面正交的大圆面,分别剖分上述基础球体,得到8个等同的八分体,如图1 ;2)采用退化八叉树方法对各八分体进行N次递归剖分,步骤如下a)首先,以过径线中点的球面二分八分体;然后,以过经线中点的等纬面二分外层格网;最后,以过纬线中点的等经面二分外层格网的下部格网。八分体1次剖分将产生3 种基本格网,分别称为球面退化格网(SG),纬线退化格网(LG)及正常格网(NG),如图2所示;b) SG采用与八分体相同的方法进行下一层次的剖分;NG采用正常八叉树方法进行下一层次的剖分,即以连接径向中点所构成的球面,连接经线的中点所构成的等纬面,以及连接纬线的中点所构成的等经面,来共同剖分NG ;LG采用先以过径线中点的球面二分格网,再以过经线中点的等纬面二分内外层格网,最后以过纬线中点的等经面二分内外层格网的下部格网,如图3所示。SG、LG及NG的下一层次剖分将产生同样的3种基本格网;C)采用步骤b的方法依次对SG、LG及NG进行N_2次递归剖分;3)若Nr > Ns,则以过格网径线中点的球面对步骤2所得的格网依次进行ΔΝ次递归剖分,如图4所示;4)若Nr = Ns,则不做进一步处理;5)若Ns >Nr,则以退化四叉树的方法对步骤2所得的格网依次进行ΔΝ次递归剖分(图5),具体如下a)对于NG,以连接经线及纬线中点所得的等纬面及等经面划分该格网。NG经1次退化四叉树剖分后,产生8个小NG ;b)对于SG和LG,则先以连接经线中点所得的等纬面划分该格网,然后以连接纬线中点所得的等经面划分下部格网;SG和LG经退化四叉树剖分同样将产生上述3种基本格网:NG, SG 及 LG ;c)根据格网类型不同,分别选择步骤a或b的方法进行剩下的ΔΝ-1次递归剖分;根据球面分辨率与径向分辨率所对应剖次Ns、Nr剖分各八分体,可得到适应不同分辨率要求的地球系统空间格网。若Nr = Ns,该格网为SDOG ;若Nr > Ns,该格网为SDOG-R ; 若Ns > Nr,该格网为SDOG-S。为给上述地球系统空间格网提供一套顾及空间邻近性的空间编码方案,本发明设计了一种基于退化Z曲线填充、耦合退化Z曲线填充的空间编码方法,按SDOG,SD0G-R, SDOG-S分述如下1)基于退化Z曲线填充的SDOG空间编码方法SDOG格网可由球体八叉树格网(即基础球体经正常八叉树剖分后所得的格网,简称S0G,如图6左1所示)经局部格网(图6左1图A和B所指示的格网)合并而得。SOG可由Z曲线进行填充编码(图6左2图)。当SOG的A或B处格网发生合并时,Z曲线相应的节点也随之合并,合并后的Z曲线(图6左3图)即为SDOG用于空间编码的填充曲线,称为退化Z曲线。退化Z曲线的节点编码即SDOG的格网编码,取合并前的节点码的最小值。2)基于耦合退化Z曲线填充的SDOG-R空间编码方法a)通过先径向二分、后整体八叉树剖分八分体,构建一个逆序径向细分的S0G(图 7b)。逆序径向细分的SOG与通过先整体八叉树剖分、后径向二分八分体所构建的正序径向细分的S0G(图7a)完全一致。正序径向细分的SOG与SD0G_R(图几)的关系等同于SOG 与SDOG的关系(即SDOG由SOG经局部格网合并而得);b)先以1维Z曲线填充经径向二分所产生的粗粒度格网(图7c中间部分),再以 3维Z曲线分别填充各粗格网经八叉树剖分所产生的细粒度格网(图7c两侧部分),然后将3维Z曲线按1维Z曲线的遍历顺序依次连接(按灰色箭头所指方向首尾相连)可得适合逆序径向细分的S0G(即适合正序径向细分的S0G)格网编码的填充曲线(图7e);c)随正序径向细分的SOG格网的合并(产生SD0G-R),正常Z曲线的节点也随之合并,即用1维退化Z曲线代替1维Z曲线,及用3维退化Z曲线代替3维Z曲线(图7f)。 然后,将3维退化Z曲线按1维退化Z曲线的遍历顺序进行连接,即得适合SDOG-R网格编码的耦合退化Z曲线(图7g);d)将3维退化Z曲线填充码追加至1维退化Z曲线填充码,即得SDOG-R的空间编码,如图7g的数字。带下划线的数字表示3维退化Z曲线的填充码,而未带下划线数字表示1维退化Z曲线的填充码。3)基于耦合退化Z曲线填充的SDOG-S空间编码方法a)通过先球面四叉树细分、后整体八叉树剖分八分体,构建一个逆序球面细分的 SOG(图8b)。逆序球面细分的SOG与通过先整体八叉树剖分、后球面四叉树细分所构建的正序球面细分的SOG (图8a)完全一致。正序球面细分的SOG与SDOG-S (图他)的关系等同于SOG与SDOG的关系(即SDOG由SOG经局部格网合并而得);b)先以2维Z曲线填充经球面四叉树剖分所产生的粗粒度格网(图8c中间部分),再以3维Z曲线分别填充各粗粒度格网经整体八叉树剖分所产生的细粒度格网(图 8c两侧部分);将3维Z曲线按2维Z曲线的遍历顺序依次连接(按灰色箭头所指方向首尾相连)可得适合逆序球面细分的SOG(即适合正序球面细分的S0G)空间编码的填充曲线 (图 8e);c)随正序球面细分的SOG格网的合并(产生SD0G-S),正常Z曲线的节点也随之合并,即用1维退化Z曲线代替1维Z曲线,用3维退化Z曲线代替3维Z曲线(图8f)。 然后,对3维退化Z曲线按1维退化Z曲线遍历顺序进行连接,即可得适合SDOG-S空间编码的退化Z曲线(图Sg)。d)将3维退化Z曲线填充码追加至2维退化Z曲线填充码,即得SDOG-S的空间编码,如图8g的数字。带下划线的数字表示3维退化Z曲线的填充码,未带下划线的数字表示2维退化Z曲线的填充码。图9显示了经多次剖分的SDOG,SDOG-R及SD0G-S及其空间编码的填充曲线。 SDOG、SDOG-R、SDOG-S采用“成员码+八分体码+曲线填充码”的方式进行形式上的统一空间编码。其中,成员码为SDOG、SDOG-R及SDOG-S的代号,依次为0、1和2 ;八分体码为八分体的顺序编号(0 7),如图10所示;曲线填充码为SDOG的退化Z曲线填充码,或 SDOG-R(SDOG-S)的耦合退化Z曲线填充码。SD0G、SD0G-R、SDOG-S及其统一空间编码,共同构成了可适应性的地球系统空间格网系统。( 二)有益效果1、利用本发明,通过选择基础球体半径Rs = 24Re(Re为地球半径,取为6,400km), 基本涵盖了地球系统的主要圈层及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空间范畴,能确保该地球系统空间格网成为地球系统的统一空间框架。2、利用本发明,通过将基础球体的球心置于地心,及采用与地球赤道面、格林威治子午面重叠的两个大圆面及与该两大圆面垂直的大圆面的剖分方法,可保证该格网体系有明确的球体定位与定向,使得研究者可在统一的空间基准下实现地球系统空间建模与数据互操作。3、利用本发明,通过对SDOG径向独立递归二分或球面独立递归退化四叉树剖分的方法,可为不同应用需求提供一个高适应能力的地球系统空间格网。4、利用本发明,通过耦合退化Z曲线填充编码方法,实现了顾及空间邻近性(即地理学第一定律)的地球系统空间格网唯一格网编码,可为地球系统空间建模、数据组织、索引及搜索服务提供基础。5)由SDOG、SDOG-R、SDOG-S及其统一空间编码所构成的可适应性ESSG,可为地球
系统数据的统一组织与空间编码、集成管理与互操作、多层次建模与整体可视化等提供统一的空间框架与方法。


图1为基础球体的半径选择、球体定位与定向及初次剖分的示意图,A为格林威治子午面,B为地心,C为赤道面;图2为八分体的退化八叉树剖分,结果由SG、LG、NG 3种基本格网构成;图3为3种基本格网的退化八叉树剖分,结果同样由SG、LG、NG 3种基本格网构成;图4为SDOG的径向二分方法;图5为SDOG的球面退化四叉树剖分方法;图6为SDOG的空间编码原理示意图;图7为SDOG-R的空间编码原理示意图;图8为SDOG-S的空间编码原理示意图;图9为经多次剖分的SDOG、SDOG-R、SDOG-S及其空间编码的填充曲线;图10为八分体的空间编码方式;图11为剖次为3的SDOG ;图12为对3剖次SDOG沿径向3次二分所得的SD0G-R ;图13为对3剖次SDOG沿球面方向3次退化四叉树剖分所得的SDOG-S ;
具体实施例方式若退化八叉树的剖次为P,径向二分或球面退化四叉树的剖次为f,则记SDOG(f)为第f剖次的SDOG ;SDOG-R(p,f)为径向剖次为p+f,球面剖次为ρ的SDOG-R ;SDOG-S(ρ, f)为径向剖次为P、球面剖次为P+f的SD0G-S。下面以SD0G(3)、SDOG-R(3, 3)、SDOG-S (3, 3)为例,阐述各格网的剖分过程1)以半径Rs = 24Re (Re为地球半径,取为6,400km)的球体为基础球体,将基础球体的球心置于地心,并采用与地球赤道面及经过格林威治天文台的子午面相重叠的两个大圆面,以及与这两个大圆面正交的大圆面,分别剖分上述基础球体得到8个等同的八分体, 如图1 ;2)对于任意1个八分体,沿径向以过径线中点的球面进行二分八分体;然后,以过经线中点的等纬面二分外层格网;最后,以过纬线中点的等经面二分外层格网的下部格网。 上述剖分后的格网由1个SG、1个LG及2个NG构成,如图2所示;3)在步骤2的基础上,对于NG,以连接径向中点、经线中点及纬线中点依次所构成的球面、等纬面、等经面分别剖分NG;对于LG,先以过径线中点的球面二分格网,再以过经线中点的等纬面二分内外层格网,最后以过纬线中点的等经面二分内外层格网的下部格网;对于SG,采用步骤2的方法进行细分,如图3所示。上述剖分同样产生了 SG、LG及NG 3 种基本格网;4)再次重复步骤3,即可得图11所示的SDOG(3);5)在步骤4的基础上,以过格网径线中点的球面分别对SG、LG及NG进行二分,如图4所示,所得格网同样由SG、LG及NG组成;6)在步骤5的基础上,重复步骤5的方法2次,即可得图12所示的SDOG-R(3,3);7)在步骤4的基础上,对于NG,以连接经线及纬线中点所得的等纬面及等经面剖分该格网;对于SG和LG,先以连接经线中点所得的等纬面剖分该格网,然后以连接纬线中点所得的等经面剖分下部格网,如图5所示。所得格网同样由SG、LG及NG组成;8)在步骤7的基础上,重复步骤7的方法2次,即可得图13所示的SDOG-S (3,3);下面以SDOG(I)为例,阐述SDOG的空间编码实现过程采用3维Z曲线(图6左2图)填充八分体经1次正常八叉树剖分后所得的SOG⑴ (图6左1图),并沿3维Z曲线前进的路线,将0 7依次赋于各节点。SOG(I)经格网合并(图6左1图的A或B处所指格网)可得SDOG(I)。随SOG(I) 格网的合并对对应的曲线结点也进行合并,所得的合并曲线即为SDOG(I)的填充曲线,合并后的曲线节点码取合并前节点码的最小值,如,A处格网最小码为“2”,其对应SDOG(I)的格网编码为“2”,同理与B处对应的SDOG⑴的格网编码为“4”;除上述“2”、“4”格网码外, 其余SDOG(I)格网码均与SOG(I)的格网码对应相同,如图6左3图所示。下面以SD0G_R(1,1)为例,阐述SDOG-R的格网编码过程对八分体采用先沿径向1次二分、后整体上1次八叉树细分的方法构建一个逆序径向细分S0G(1,1)(图7b),用1维Z曲线(即直线)填充逆序径向细分S0G(1,1)经第1 次细分(即径向二分,如图7c中间部分)所产生的粗粒度格网,并按由外及内的顺序将0 和1赋予各格网节点,如图7d所示。分别采用3维Z曲线填充各粗粒度格网经八叉树剖分后所得的细粒度格网(图7c两侧部分),并按照经、纬、径的优先顺序遍历该曲线,将0 7 依次赋予各格网节点,如图7d所示的两侧曲线与编码。逆序径向细分S0G(1,1)经局部格网合并可得SD0G-R(1,1)(图讣)。随SOG(1,1)格网的合并对应的曲线结点也随之进行合并,所得的合并曲线即为SDOG-R(I)的填充曲线。逆序径向细分S0G(1,1)发生合并的格网为图7c中“1”、“2”、“3”和“4”指示的格网。 当图7d的3维Z曲线随“1”、“2”、“3”、“4”处的格网合并时,对应的曲线节点也随之进行合并,可得图7f两侧部分所示的3维退化Z曲线。3维退化Z曲线的合并节点编码取合并前节点编码的最小码,其余节点的编码同正常Z曲线的节点编码。将图7f两侧的3维退化Z曲线按箭头所指的顺序依次连接,即可得用于 SDOG-R(Ll)填充的耦合退化Z曲线,如图7g所示。耦合退化Z曲线的节点编码方式为1 维退化Z曲线节点码(即图7f中间曲线的编码)+3维退化Z曲线节点码(即图7f两侧间曲线的编码)。下面以SDOG-S(1,1)为例,阐述SD0G-S的格网编码过程对八分体采用先沿球面1次四叉树剖分、后整体上1次八叉树细分的方法构建一个逆序球面细分的S0G(1,1)(图8b)。逆序面细S0G(1,1)的第1次细分(即球面四叉树剖分,如图8c中间部分)产生了 4个粗粒度格网,而第2次剖分各粗粒度的格网分别产生了 8个细粒度的格网。采用2 维Z曲线进行填充粗粒度格网(图8d中间部分),而采用3维Z曲线(图8d四周部分)填充各粗粒度格网进一步剖分所产生的细粒度格网(图8c四周部分)。利用2、3维退化Z曲线分别替代图8d的2、3维正常曲线,并采用退化Z曲线节点编码方法分别对2、3维退化Z曲线的节点进行编码。按2维退化Z曲线的遍历顺序将3维退化Z曲线首尾相连(图8f箭头所指方向), 即可得用于SD0G-S(1,1)填充编码的耦合退化Z曲线,如图8g所示。耦合退化Z曲线的节点编码方式为2维退化Z曲线节点码(图8f中间曲线的编码)+3维退化Z曲线节点码 (图8f两侧间曲线的编码)。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可适应性的地球系统空间格网(Earth System Spatial Grid,ESSG)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格网系统由球体退化八叉树格网(SDOG)、径向细分SDOG (SDOG-R)、球面细分 SDOG (SDOG-S)及其统一编码组成。
2.一种可适应性的地球系统空间格网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5个主要步骤1)基础球体的选择、定位与定向;2)球体退化八叉树格网(SDOG)的剖分;3)SDOG径向细分(SDOG-R)及SDOG球面细分(SD0G-S);4)SDOG、SDOG-R 及 SDOG-S 的空间编码;5)SDOG, SDOG-R及SDOG-S的统一空间编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础球体的选择、定位与定向方法,其特征在于选择半径民=24Re (Re为地球半径,取为6,400km)的球体为基础球体,将基础球体的球心置于地心,并采用与地球赤道面及经过格林威治天文台的子午面相重叠的两个大圆面, 以及与这两个大圆面正交的大圆面,分别剖分上述基础球体,得到8个八分体。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球体退化八叉树格网(SDOG)的剖分,其特征在于采用退化八叉树方法对各八分体进行递归剖分,具体步骤如下1)首先,以过径线中点的球面二分八分体;然后,以过经线中点的等纬面二分外层格网;最后,以过纬线中点的等经面二分外层格网的下部格网。八分体1次剖分将产生3种基本格网,分别称为球面退化格网(SG),纬线退化格网(LG)及正常格网(NG);2)SG采用与八分体相同的方法进行下一层次的剖分;NG采用正常八叉树方法进行下一层次的剖分,即以连接径向中点所构成的球面,连接经线的中点所构成的等纬面,以及连接纬线的中点所构成的等经面,来共同剖分NG ;LG采用先以过径线中点的球面二分格网, 再以过经线中点的等纬面二分内外层格网,最后以过纬线中点的等经面二分内外层格网的下部格网,如图3所示。SG、LG及NG的下一层次剖分将产生同样的3种基本格网;c)采用步骤b的方法依次对SG、LG及NG进行递归剖分,直至满足格网粒度要求为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SDOG-R剖分方法,其特征在于以过格网径线中点的球面对SDOG的3种基本格网(球面退化格网,SG ;纬线退化格网, LG ;正常格网,NG)进行二分递归剖分,直至满足格网粒度要求为止。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SDOG-S剖分方法,其特征在于以退化四叉树的方法对SDOG的3种基本格网进行递归剖分,具体如下1)对于NG,以连接经线及纬线中点所得的等纬面及等经面划分该格网。NG经1次退化四叉树剖分后,产生8个小NG ;2)对于SG和LG,则先以连接经线中点所得的等纬面划分该格网,然后以连接纬线中点所得的等经面划分下部格网;SG和LG经退化四叉树剖分同样将产生上述3种基本格网 (NG,SG 及 LG);3)根据格网类型不同,分别选择步骤a或b的方法不断递归剖分,直至满足要求格网粒度要求为止。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SDOG格网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采用采用退化Z曲线进行填充编码,具体如下.1)通过正常八叉树剖分八分体,构建球体八叉树(SOG),并采用正常Z曲线填充编码;.2)SOG经局部格网合并可产生SD0G。随SOG的局部格网合并,相应的Z曲线节点也随之合并,即产生了用于SDOG填充的退化Z曲线。合并节点的编码取合并前节点的最小码, 其余节点编码同正常Z曲线的节点编码。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SDOG-R的格网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采用耦合退化 Z曲线填充编码,具体包括.1)通过两步剖分(即先径向二分、后整体八叉树剖分)八分体,构建逆序径向细分的SOG ;.2)先以1维Z曲线填充经径向二分所产生的粗粒度格网,再以3维Z曲线分别填充各粗格网经八叉树剖分所产生的细粒度格网,然后以1维及3维退化Z曲线分别代替1维及 3维Z曲线;.3)将3维退化Z曲线依1维退化Z曲线的遍历顺序进行连接,得到由多条退化Z曲线耦合的耦合退化Z曲线;.4)将3维退化Z曲线的填充码追加至1维退化Z曲线的填充码,得到耦合退化Z曲线的填充码,即SDOG-R的空间编码。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SDOG-S的格网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采用耦合退化 Z曲线填充编码,具体包括.1)通过两步剖分(即先球面四叉树剖分、后整体八叉树剖分)八分体,构建逆序球面细分的S0G;.2)先以2维Z曲线填充经球面四叉树剖分所产生的粗粒度格网,再以3维Z曲线分别填充各粗粒度格网经整体八叉树剖分所产生的细粒度格网,然后以2维及3维退化Z曲线分别替换2维和3维Z曲线;.3)将3维退化Z曲线依2维退化Z曲线的遍历顺序进行连接,得到由多条退化Z曲线耦合的耦合退化Z曲线;.4)将3维退化Z曲线的填充码追加至2维DZ曲线的填充码,得到耦合退化Z曲线的填充码,即SDOG-S的空间编码。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SDOG、SDOG-R及SDOG-S的统一空间编码,其特征在于 采用“成员码+八分体码+曲线填充码”的方式,对三者的空间编码进行组装,形成统一的空间编码。其中,成员码为SDOG、SDOG-R及SDOG-S的代号,八分体码为八分体的顺序编号,曲线填充码为SDOG的退化Z曲线的填充码,或SDOG-R(SDOG-S)的耦合退化Z曲线的填充码。
全文摘要
本专利公开了一种可适应性的地球系统空间格网(Earth System Spatial Grid,ESSG)的构建方法,步骤包括1)基础球体的选择、定位与定向;2)球体退化八叉树格网(SDOG)的剖分;3)SDOG径向细分(SDOG-R)及SDOG的面向细分(SDOG-S);4)SDOG、SDOG-R及SDOG-S的编码;5)SDOG、SDOG-R及SDOG-S的统一空间编码。SDOG、SDOG-R、SDOG-S及其统一空间编码共同构成了可适应性的地球系统空间格网。本发明所设计的可适应性地球系统空间格网可为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提供一种新的、统一的全球空间框架,以满足地球系统空间建模、地球系统数据互操作、数据组织与搜索服务等需要。
文档编号G06T17/05GK102568035SQ20111045667
公开日2012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31日
发明者余接情, 吴立新 申请人:余接情, 吴立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