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位置感测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453445阅读: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触摸位置感测面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传感器,且更特定来说涉及一种位置感测面板。
背景技术
位置传感器可在所述位置传感器的外部接口的区域内检测由手指或由例如手写笔等物件所做的触摸的存在及位置。在触敏显示器应用中,于一些情形下,位置传感器使得能够与显示在屏幕上的信息直接交互而非经由鼠标或触摸垫间接交互。位置传感器可附接到具有显示器的装置或经提供作为所述装置的一部分。具有显示器的装置的实例包含(但不限于)计算机、个人数字助理、卫星导航装置、移动电话、便携式媒体播放器、便携式游戏控制台、公共信息亭及销售点系统。位置传感器也已用作各种器具上的控制面板。存在若干种不同类型的位置传感器及触摸屏。实例包含(但不限于)电阻性触 摸屏、表面声波触摸屏、电容性触摸屏等。举例来说,电容性触摸屏可包含涂覆有呈特定图案的透明导体的绝缘体。当例如手指或手写笔等物件触摸屏幕的表面时,可存在电容的改变。可由控制器测量此电容改变以确定所述触摸是在触摸屏上的何处发生的。举例来说,在互电容配置中,可使用形成于绝缘体的一个表面上的导电驱动电极或线及形成于绝缘体的相对表面上的导电感测电极或线的阵列来形成具有电容性节点的触摸屏。可在驱动电极与感测电极重叠的地方形成节点。所述电极可通过绝缘体分离以避免电接触。感测电极可在节点处与驱动电极电容性耦合。因此,在驱动电极上施加的脉冲或交变电压可在与所述驱动电极重叠的感测电极上感应出电荷。所感应电荷的量可易受例如来自附近手指的接近的外部影响。当物件触摸屏幕的表面时,可测量栅格上的每一节点处的电容改变以确定所述触摸的位置。在如图I中所示的常规触摸屏中,驱动电极104(X)及感测电极105(Y)可由固体ITO部分形成。由虚线表示的位置感测面板101的感测区域110囊括在驱动电极104(Χ)与感测电极105(γ)重叠的地方形成的若干个节点111。在所述实例中,可使邻近X电极条之间的间隙为窄的。此可增强电极104(Χ)屏蔽由下伏显示器2(例如图3中所示的显示器)引起的噪声的能力。在一些实例中,感测区域110的90%或90%以上可由ITO覆盖。在例如图I中所示的实例的实例中,邻近驱动电极104(X)之间的间隙可为200微米或小于200微米。在图I的实例中,位置感测面板101的感测区域110与如图3中所示的显示器2的可经由位置感测面板101看见的区可覆盖类似区域。如此,显示器2的可见区可由图I中的区域110的虚线表示。在一个实例中,每一驱动电极104 (X)与邻近平面上的若干个感测电极105 (Y)形成节点。如先前所提及,可存在在驱动电极104(X)与感测电极105(Υ)重叠的地方形成的节点111。若干个驱动电极连接线112可与若干个驱动电极104(Χ)通信。若干个感测电极连接线113可与若干个感测电极105 (Y)通信。连接线112及113的图案仅以实例方式展示。在图I中所示的实例中,驱动电极连接线112及感测电极连接线113可连接到控制单元 120。当物件触摸面板101的表面时,可发生电容改变。在一些实例中,节点111处的电容改变可由控制单元120感测。控制单元120经由驱动电极连接线112向驱动电极104 (X)施加脉冲或交变电压。控制单元120经由感测电极连接线113测量在感测电极105 (Y)上感应的电荷量。控制单元120确定可能已发生触摸且基于在节点111中的一者或一者以上处所感测的电容改变而计算所述触摸的位置。在图I的实例中,驱动电极连接线112及感测电极连接线113可布置于位置感测面板101的单独不重叠区中。图2更详细地图解说明图I的实例中的驱动电极连接线112及感测电极连接线113的布置。在此实例中,感测电极连接线113及驱动电极连接线112可提供于衬底103的相对面103a及103b上。感测电极连接线113及驱动电极连接线112可布置于衬底的不同·区中使得驱动电极连接线112与感测电极连接线113可不彼此重叠且可不彼此紧密接近。如上文所解释,在一些实例中,控制单元120经由驱动电极连接线112向驱动电极104 (X)施加脉冲或交变电压、经由感测电极连接线113测量在感测电极105 (Y)上感应的电荷量且确定可能已发生触摸并基于所感测的电容改变而确定所述触摸的位置。假如将在驱动电极连接线112与感测电极连接线113之间发生电容性耦合,那么此可导致施加到驱动电极连接线112的脉冲或交变电压在感测电极连接线113中感应电荷,此可引起可能已发生触摸的错误确定或触摸的位置的误计算。在一些实例中,感测电极连接线113与驱动电极连接线112可间隔开以防止感测电极连接线113与驱动电极连接线112之间的电容性耦

口 ο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触摸位置感测面板。可在显示器上覆盖所述触摸位置感测面板以实施触敏显示器装置,且从显示器发射的光可能能够以最低吸收或阻碍穿过触摸位置感测面板。本实用新型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触摸位置感测面板,其包括衬底,其具有第一面及第二面;多个第一电极,其布置于所述衬底的所述第一面上;多个第一电极连接线,其连接到所述多个第一电极,所述多个第一电极连接线由导电材料形成且间隔开地布置于所述衬底的所述第一面上;多个第二电极,其布置于所述衬底的所述第二面上;多个第二电极连接线,其连接到所述多个第二电极,所述多个第二电极连接线由导电材料形成且间隔开地布置于所述衬底的所述第二面上;其中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二面在所述衬底的相对侧上;且所述第一电极连接线与所述第二电极连接线重叠,且经布置使得第一电极连接线的侧边缘与邻近第一电极连接线的中心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电极连接线与最近第二电极连接线之间的距离;且所述第二电极连接线的侧边缘与邻近第二电极连接线的中心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电极连接线与所述第一电极连接线之间的距离。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电极连接线沿垂直于所述衬底的平面的方向与所述第二电极连接线中间的间隔对准。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触摸位置感测面板进一步包括位于所述多个第一电极连接线的至少一侧上的至少一个接地线。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触摸位置感测面板进一步包括位于所述多个第二电极连接线的至少一侧上的至少一个接地线。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电极连接线沿垂直于所述衬底的平面的方向与所述第二电极连接线对准。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触摸位置感测面板进一步包括位于所述多个第一电极连接线的至少一侧上的至少一个接地线。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触摸位置感测面板进一步包括位于所述多个第二电极连接线的至少一侧上的至少一个接地线。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电极连接线为驱动电极连接线且所述第二电极连接线为感测电极连接线。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触摸位置感测面板,其包括第一衬底;多个第一电极,其布置于所述第一衬底上;多个第一电极连接线,其连接到所述多个第一电极,所述多个第一电极连接线由导电材料形成且间隔开地布置于所述第一衬底的一面上;第二衬底;多个第二电极,其布置于所述第二衬底上;多个第二电极连接线,其连接到所述多个第二电极,所述多个第二电极连接线由导电材料形成且间隔开地布置于所述第二衬底上;其中所述第一电极连接线与所述第二电极连接线重叠,且经布置使得所述第一电极连接线与所述第二电极连接线经布置使得第一电极连接线的侧边缘与邻近第一电极连接线的中心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电极连接线与最近第二电极连接线之间的距离;且所述第二电极连接线的边缘与邻近第二电极连接线的中心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电极连接线与所述第一电极连接线之间的距离。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电极连接线沿垂直于所述衬底的平面的方向与所述第二电极连接线中间的间隔对准。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触摸位置感测面板进一步包括位于所述多个第一电极连接线的至少一侧上的至少一个接地线。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触摸位置感测面板进一步包括位于所述多个第二电极连接线的至少一侧上的至少一个接地线。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电极连接线沿垂直于所述衬底的平面的方向与所述第二电极连接线对准。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触摸位置感测面板进一步包括位于所述多个第一电极连接线的至少一侧上的至少一个接地线。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触摸位置感测面板进一步包括位于所述多个第二电极连接线的至少一侧上的至少一个接地线。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电极连接线为驱动电极连接线且所述第二电极连接线为感测电极连接线。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具有所述多个第一电极连接线的所述第一衬底面向具有所述多个第二电极连接线的所述第二衬底。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实施方案可提供以下一个以上优点。在一些实例中,感测电极连接线与驱动电极连接线可间隔开以防止感测电极连接线与驱动电极连接线之间的电容性耦合,避免由此可引起的可能已发生触摸的错误确定或触摸的位置的误计算。在一些实例中,可将感测电极图案化成窄线以允许从显示器发射并入射于感测电极层上的大部分光穿过窄金属线之间的电极层,位置感测面板可经形成使得有源区的不大于约10%被电极的金属线覆盖,这种有源区的较小覆盖率可允许位置感测面板的较大透明度、减小电极对于人眼的可见性并减小可觉察暗化或其它显示器质量损失。

各图仅以实例方式而非限制方式描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一个以上实施方案。在各图中,相似的参考编号指代相同或类似的元件。图I示意性地图解说明具有连接触敏面板的电极与控制器的电极连接线的示范性触敏位置感测面板的平面图;图2示意性地图解说明图I的触敏位置感测面板的常规电极连接线布置的横截面 图;图3示意性地图解说明供与示范性电极连接线布置一起使用的触敏位置感测面板及显示器的横截面图;图4图解说明触敏位置感测面板的示范性电极连接线布置连同触敏位置感测面板的电极及控制器的平面图;图5图解说明触敏位置感测面板的另一示范性电极连接线布置连同触敏位置感测面板的电极及控制器的平面图;图6示意性地图解说明图4的示范性电极连接线的布置的横截面图;图7示意性地图解说明图5的示范性电极连接线的布置的横截面图;图8示意性地图解说明供与示范性电极连接线布置一起使用的另一触敏位置感测面板及显示器的横截面图;图9示意性地图解说明供与另一触敏位置感测面板一起使用的示范性电极连接线布置的横截面图;图10示意性地图解说明供与另一触敏位置感测面板一起使用的另一示范性电极连接线布置的横截面图;图11示意性地图解说明供与示范性电极连接线布置一起使用的另一触敏位置感测面板及显示器的横截面图;且图12示意性地图解说明供与示范性电极连接线布置一起使用的另一触敏位置感测面板及显示器的横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以下详细说明中,以实例方式阐述众多特定细节。为了避免不必要地使本实用新型的实例模糊,已在相对高的层面上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众所周知的那些方法、程序、组件及/或电路。现在详细参考附图中所图解说明且下文所论述的实例。可在显示器上覆盖触摸位置感测面板以实施触敏显示器装置。示范性显示器包含液晶显示器、有源矩阵液晶显示器、电致发光显示器、电泳显示器、等离子显示器、阴极射线显示器、OLED显示器等。将了解,从显示器发射的光可能能够以最低吸收或阻碍穿过触摸位置感测面板。图3图解说明上覆在显示器2上的示范性触摸位置感测面板I。在所图解说明的实例中,面板I包含具有两个相对面的绝缘衬底3。虽然触摸传感器可实施其它类型的触摸感测,但出于论述目的,图式展示可用来实施互电容型触敏面板的结构的实例。面板I包含提供于衬底3的相对面3a及3b上的若干个电极4(X)及若干个电极5 (Y)。可在面3b上的电极4 (X)可沿一个方向布置,且可在面3a上的电极5 (Y)可沿不同于 电极4 (X)的方向的方向布置。还可在衬底3的相对面3a及3b上提供其它导电轨道。这些其它导电轨道提供用于电极4(X)及5(Y)的驱动及感测连接线。图3中未展示所述连接线,而在稍后的图式中展示实例。还可在衬底3的相对面3a及3b中的一者或两者上提供进一步的导电轨道以用于其它目的。衬底3可邻近于显示器2而提供使得电极4(X)布置于显示器2与衬底3之间。光学透明粘合剂的粘合剂层6可在电极4(X)与邻近所述显示器的透明覆盖板7之间,如以实例方式所示。可在显示器2与透明覆盖板7之间形成间隙。光学透明粘合剂的另一粘合剂层8可在电极5 (Y)与透明覆盖板9之间。透明覆盖板7及光学透明粘合剂的粘合剂层6可囊封电极4 (X)及形成于衬底3的面3b上的其它导电轨道。透明覆盖板9及光学透明粘合剂的粘合剂层8可囊封电极5 (Y)及形成于衬底3的面3a上的其它导电轨道。电极4(X)及5(Y)以及其它导电轨道的囊封可提供保护以免受物理及环境损坏。在一些实例中,所述导电轨道的若干部分可经暴露以为到外部驱动电路的连接提供连接点。 在互电容实例中,电极4⑴可为提供于衬底3的面3b上的驱动电极,且电极5 (Y)可为提供于衬底3的相对面3a上的感测电极。电容性感测节点可由电极4 (X)与5 (Y)彼此交越且通过衬底3分离的地方处及周围的局部区中的电容性耦合节点形成。电极4(X)及5(Y)的集合中的一者或两者可由例如金属的导电材料形成。适合金属包含铜、银、金、铝、锡及在导电布线中使用的其它金属。在一些实例中,可将感测电极图案化成窄线以允许从显示器发射并入射于感测电极层上的大部分光穿过窄金属线之间的电极层。窄线可不大于20微米宽。示范性范围可为I微米到5微米。较窄线已减小对于肉眼的可见性。通过由窄导电线形成电极4 (X)或5 (Y),位置感测面板可经形成使得有源区的不大于约10%被电极的金属线覆盖。有源区的较小覆盖率可允许位置感测面板的较大透明度、减小电极对于人眼的可见性并减小可觉察暗化或其它显示器质量损失。示范性覆盖率可小于5%。在一些实例中,电极4 (X)可由透明导电材料形成,且电极5 (Y)可由窄导电金属线形成。在其它实例中,电极4(Χ)可由窄导电金属线形成,且电极5(Υ)可由透明导电材料形成。在其它实例中,电极4(Χ)及5(Υ)的集合两者可由透明导电材料形成。氧化铟锡(ITO)为可用来形成图3的实例中的电极4(Χ)及5 (Y)的任一个或两个集合的透明导电材料的实例。在一些实例中,可使用任何其它透明导电材料,例如其它无机及有机导电材料,例如,氧化锑锡(ΑΤ0)、氧化锡、聚(乙烯二氧噻吩)(PEDOT)或其它导电聚合物、碳纳米管或金属纳米线浸溃材料等。此外,可使用不透明金属导体,例如可为铜、银或其它导电材料的导电网格。除电极4(Χ)及5(Υ)以外还可在衬底3上提供的其它导电轨道(例如驱动及感测连接线)也可以类似于电极层4 (X)及5 (Y)的方式由透明导电材料或窄导电金属线形成于相应表面上,举例来说,其中所述其它导电轨道中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显示器上方的面板的可见区内部。在其它导电轨道或其它导电轨道的若干部分位于显示器2的可见区外部的实例中,位于显示器2的可见区外部的其它导电轨道或其它导电轨道的所述部分的透光率可不影响面板的透光性质。在一些实例中,位于显示器2的可见区外部的其它导电轨道或其它导电轨道的若干部分可由导电材料(例如金属)的连续区形成。图4展示具有示范性连接线布置的触摸屏。如图所示,驱动电极204(X)及感测电极205 (Y)可由固体ITO部分形成。驱动电极204 (X)及感测电极205 (Y)中的每一者可具有将所述电极连接到控制器220的电极连接线。驱动电极连接线23及感测电极连接线22可在衬底21的相对侧上。与图I中所描绘的常规布置形成对比,驱动电极连接线23可与感测电极连接线22中间的间隔重叠,且感测电极连接线22可与驱动电极连接线23中间的间隔重叠。图5展示另一示范性电极连接线布置。如图所示,驱动电极304(X)及感测电极 305 (Y)可具有将所述电极连接到控制器320的电极连接线。驱动电极连接线28与感测电极连接线27可在衬底26的相对侧上。感测电极连接线27可与驱动电极连接线28重叠。由于此重叠,在所述图中其中驱动电极连接线28与感测电极连接线27重叠的部分中未展示驱动电极连接线28。图6图解说明图4的示范性电极连接线布置的横截面图。如所图解说明,两种不同电极的连接线布置重叠。衬底21可具有在衬底上的面21a及与面21a相对的面21b。举例来说,衬底21可用作图3的面板中的衬底2。可在面21a上提供感测电极连接线22。可在面21b上提供驱动电极连接线23。在图6的实例中,导电驱动电极连接线23可具有实质上相同的宽度且可在面21b上布置为平行驱动电极连接线23阵列,其中邻近驱动电极连接线23分离实质上相等的距离。因此,对于驱动电极连接线23中的每一者,距离A (每一驱动电极连接线23的边缘与邻近驱动电极连接线23的中心之间的距离)可实质上相同。在图6的实例中,导电感测电极连接线22可具有实质上相同的宽度且可在面21a上布置为平行感测电极连接线22阵列,其中邻近感测电极连接线22分离实质上相等的距离。因此,对于感测电极连接线22中的每一者,距离B (每一感测电极连接线22的边缘与邻近感测电极连接线22的中心之间的距离)可实质上相同。在一些实例中,距离A与距离B可实质上相同。在其它实例中,距离A与距离B可不同。在图6的实例中,感测电极连接线22与驱动电极连接线23可布置于衬底21的实质上相同的区中。感测电极连接线22与驱动电极连接线23可彼此平行地布置且位于交错位置处,其中感测电极连接线22在衬底21的面21a上,且驱动电极连接线23在面21b上。在此实例中,感测电极连接线22可沿垂直于衬底21的平面的方向与分离驱动电极连接线23的间隔对准。驱动电极连接线23可沿垂直于衬底21的平面的方向与分离感测电极连接线22的间隔对准。因此,虽然驱动电极连接线23与感测电极连接线22可位于衬底21的实质上相同的区中,但驱动电极连接线23与感测电极连接线22并不彼此重叠。在图6中所示的实例中,衬底21的厚度C可大于距离A及距离B。如此,由于厚度C为任何单个驱动电极连接线23与任何单个感测电极连接线22之间的最小距离,因此面21b上的驱动电极连接线23与面21a上的最近感测电极连接线22之间的距离C可大于距离A。类似地,面21a上的感测电极连接线22与面21b上的最近驱动电极连接线23之间的距离C可大于距离B。驱动电极连接线23与感测电极连接线22之间的相对距离的此关系可减少或防止驱动电极连接线23与感测电极连接线22之间的电容性耦合。在图6的实例中,邻近驱动电极连接线23之间的间隔可大于感测电极连接线22的宽度且邻近感测电极连接线22之间的间隔可大于驱动电极连接线23的宽度。感测电极连接线22可与驱动电极连接线23之间的间隔对准,且驱动电极连接线23可与感测电极连接线22中的每一者之间的间隔对准。此布置使驱动电极连接线23与感测电极连接线22之间的分离最大化。在图6的实例中,在面21b上可定位有两个导电接地线24,其中在驱动电极连接线23阵列的每一侧上定位有一个接地线24。接地线24可具有与驱动电极连接线23实质上相同的宽度且可与邻近驱动电极连接线23分离与驱动电极连接线23中的每一者之间的距·离实质上相同的距离。因此,邻近接地线24的驱动电极连接线23的边缘与邻近接地线24的中心之间的距离可为距离A。在图6的实例中,在面21a上可定位有两个导电接地线25,其中在感测电极连接线22阵列的每一侧上定位有一个接地线。接地线25可具有与感测电极连接线22实质上相同的宽度且可与邻近感测电极连接线22分离与感测电极连接线22中的每一者之间的距离实质上相同的距离。因此,邻近接地线25的感测电极连接线22的边缘与邻近接地线25的中心之间的距离可为距离B。通过在每一电极连接线阵列的边缘处布置接地线24及25,可防止或减少驱动电极连接线23阵列的边缘处的驱动电极连接线23与感测电极连接线22之间或感测电极连接线22阵列的边缘处的感测电极连接线22与驱动电极连接线23之间的电容性耦合。图7是图5的示范性电极连接线布置的横截面图。如所图解说明,来自两种不同电极的连接线重叠。衬底26可具有在衬底26上的面26a及在所述衬底上的与面26a相对的另一面26b。举例来说,衬底26可用作图3的面板中的衬底2。可在衬底26的面26a上提供导电感测电极连接线27。可在衬底26的面26b上提供导电驱动电极连接线28。在图7的实例中,驱动电极连接线28可具有实质上相同的宽度且可在面26b上布置为平行驱动电极连接线28阵列,其中邻近驱动电极连接线28分离实质上相等的距离。因此,对于驱动电极连接线28中的每一者,距离D (驱动电极连接线28的边缘与邻近驱动电极连接线28的中心之间的距离)可实质上相同。还如图7中所示,感测电极连接线27可具有实质上相同的宽度且可在面26a上布置为平行感测电极连接线27阵列,其中邻近感测电极连接线27分离实质上相等的距离。因此,对于邻近感测电极连接线27中的每一者,距离E (感测电极连接线27的边缘与邻近感测电极连接线27的中心之间的距离)可实质上相同。在一些实例中,距离D与距离E可实质上相同。在其它实例中,距离D与距离E可不同。在图7的实例中,感测电极连接线27可与驱动电极连接线28对准。在图7的实例中,衬底26的厚度(所述厚度对应于其上可形成有感测电极连接线27及驱动电极连接线28的面26a与26之间的距离F)可大于距离D及E。因此,面26b上的驱动电极连接线28与面26a上的最近感测电极连接线27之间的距离可大于距离D,且面26a上的感测电极连接线27与面26b上的最近驱动电极连接线28之间的距离可大于距离E。驱动电极连接线28与感测电极连接线27之间的相对距离的此关系可减少或防止驱动电极连接线28与感测电极连接线27之间的电容性耦合。在图7的实例中,在衬底26的面26b上可定位有两个导电接地线30,其中在驱动电极连接线28阵列的每一侧上定位有一个接地线30。接地线30可具有与驱动电极连接线28实质上相同的宽度且可与邻近驱动电极连接线28分离与驱动电极连接线28之间的距离实质上相同的距离。因此,邻近接地线30的驱动电极连接线28的边缘与邻近接地线30的中心之间的距离可为距离D。还如图7中所示,在面26a上可定位有两个导电接地线31,其中在感测电极连接线27阵列的每一侧上且在所述阵列外部可定位有一个导电接地线31。接地线31具有与感测电极连接线27实质上相同的宽度且可与邻近感测电极连接线27分离与感测电极连接线27之间的距离实质上相同的距离。因此,邻近接地线31的感测电极连接线27的边缘与邻近接地线31的中心之间的距离可为距离E。·如同在图6的较早实例中一样,通过如图7中所示在每一电极连接线阵列的边缘处定位接地线30及31,可防止或减少驱动电极连接线28阵列的边缘处的驱动电极连接线28与感测电极连接线27之间或感测电极连接线27阵列的边缘处的感测电极连接线27与驱动电极连接线28之间的电容性耦合。在图7中所图解说明的实例中,驱动电极连接线28及感测电极连接线27可沿垂直于衬底21的平面的方向彼此对准。在其它实例中,驱动电极连接线28与感测电极连接线27可具有其它相对定向。举例来说,感测电极连接线27与驱动电极连接线28可以可变距离彼此部分地对准使得一个电极连接线的一部分与其对应物重叠,且剩余部分与邻近对应物中间的间隔重叠。在其它实例中,驱动电极连接线与感测电极连接线可形成于两个不同衬底的相对面上。图8展示上覆在显示器20上的示范性触摸位置感测面板11。面板11包含两个绝缘衬底19a及19b。若干个感测电极15⑴可布置于衬底19a上。若干个驱动电极14⑴可布置于衬底19b上。在一些实例中,感测电极15(Y)可面向驱动电极14(Χ)而布置。在驱动电极14(Χ)与感测电极15(Υ)中间,可存在粘合剂绝缘层16。所述面板还可包含透明覆盖板17。光学透明粘合剂层18可在透明覆盖板17与衬底19a之间。在其它实例中,触摸位置感测面板可具有不同电极布置。举例来说,图11展示上覆在显示器120上的示范性触摸位置感测面板111。面板111包含两个绝缘衬底119a及119b。若干个感测电极115(Y)可布置于衬底119a的上部表面上。若干个驱动电极114(X)可布置于衬底19b的上部表面上。所述面板还可包含透明覆盖板117。光学透明粘合剂层118可在透明覆盖板117与衬底119a之间。另一光学透明粘合剂层116可在衬底119a与衬底119b之间。在图12中所示的另一实例中,触摸位置感测面板211上覆在显示器220上。面板211包含两个绝缘衬底219a及219b。若干个感测电极215 (Y)可布置于衬底219a的底部表面上。若干个驱动电极214(X)可布置于衬底219b的底部表面上。所述面板还可包含在面板211的顶部处的透明覆盖板217。光学透明粘合剂层218可布置于透明覆盖板217与衬底219a之间。另一光学透明粘合剂层216可布置于衬底219a与衬底219b之间。面板211还可具有布置于衬底219b与显示器220之间的底部覆盖板222。另一光学透明粘合剂层221可布置于底部覆盖板222与衬底219b之间。图9展示具有布置于两个衬底上的电极连接线的触摸位置感测面板的示范性连接线布置。图9中所示的布置可具有类似于图6中所示或如图4中的平面图中所示的电极连接线间隔的电极连接线间隔,在于感测电极连接线34可与驱动电极连接线36中间的间隔对准,且驱动电极连接线36可与感测电极连接线34中间的间隔对准。驱动电极连接线36具有实质上相同的宽度且可在衬底33上布置为平行驱动电极连接线36阵列,其中邻近驱动电极连接线36分离实质上相等的距离。因此,对于驱动电极连接线36中的每一者,驱动电极连接线36的边缘与邻近驱动电极连接线36的中心之间的距离G可实质上相同。还如图9中所示,感测电极连接线34可各自具有实质上相同的宽度且可在衬底32上布置为平行感测电极连接线34阵列,其中邻近感测电极连接线34分离实质上相等的距离。因此,对于邻近感测电极连接线34中的每一者,感测电极连接线34的边缘与邻近感测电极连接线34的中心之间的距离H可实质上相同。在图9中所示的实例中,衬底32上的感测电极连接线34与衬底33上的驱动电极连接线36之间的距离K可大于距离G及距离H。与图5及图6中的实例一样,图9中的驱动电极连接线36与感测电极连接线34之间的相对距离的此关系可减少或防止驱动电极连接线36与感测电极连接线34之间的电容性耦合。在图9的实例中,在衬底33的面33a上可定位有两个导电接地线37,其中在驱动电极连接线36阵列的每一侧上定位有一个接地线37。接地线37可具有与驱动电极连接线36实质上相同的宽度且可与邻近驱动电极连接线36分离与驱动电极连接线36中的每一者之间的距离实质上相同的距离。因此,邻近接地线37的驱动电极连接线36的边缘与邻近接地线37的中心之间的距离为距离G。在图9的实例中,在衬底32的面32a上可定位有两个导电接地线35,其中在感测电极连接线34阵列的每一侧上定位有一个导电接地线。接地线35可具有与感测电极连接线34实质上相同的宽度且可与邻近感测电极连接线34分离与感测电极连接线34中的每一者之间的距离实质上相同的距离。因此,邻近接地线35的感测电极连接线34的边缘与邻近接地线35的中心之间的距离为距离H。在其它实例中,所述电极连接线可沿垂直于衬底的平面的方向彼此对准。举例来说,图10展示具有布置于两个衬底42及43上的电极连接线的触摸位置感测面板的示范性连接线布置。图10中所示的布置可具有类似于图7中所示或如图5的平面图中所示的电极连接线间隔的电极连接线间隔,在于感测电极连接线44可与驱动电极连接线46对准。驱动电极连接线46具有实质上相同的宽度且可在衬底43上布置为平行驱动电极连接线46阵列,其中邻近驱动电极连接线46分离实质上相等的距离。因此,对于驱动电极连接线46中的每一者,驱动电极连接线46的边缘与邻近驱动电极连接线46的中心之间的距离L可实质上相同。还如图10中所示,感测电极连接线44可具有实质上相同的宽度且可在衬底42上布置为平行感测电极连接线44阵列,其中邻近感测电极连接线44分离实质上相等的距离。因此,对于邻近感测电极连接线44中的每一者,感测电极连接线44的边缘与邻近感测电极连接线44的中心之间的距离M可实质上相同。在图10中所示的实例中,衬底42上的感测电极连接线44与衬底43上的驱动电极连接线46之间的距离N可大于距离L及距离M。在此实例中,在衬底43的面43a上可定位有两个导电接地线47,其中在驱动电极连接线46阵列的每一侧上定位有一个接地线47。接地线47可具有与驱动电极连接线46实质上相同的宽度且可与邻近驱动电极连接线46分离与驱动电极连接线46中的每一者之间的距离实质上相同的距离。因此,邻近接地线47的驱动电极连接线46的边缘与邻近接地线46的中心之间的距离为距离L。在图10的实例中,在衬底42的面42a上可定位有两个导电接地线45,其中在感测 电极连接线44阵列的每一侧上定位有一个导电接地线45。接地线45可具有与感测电极连接线44实质上相同的宽度且可与邻近感测电极连接线44分离与感测电极连接线44中的每一者之间的距离实质上相同的距离。因此,邻近接地线45的感测电极连接线44的边缘与邻近接地线44的中心之间的距离为距离M。在图6、7、9及10中所图解说明的实例中,驱动电极连接线与感测电极连接线可为平行的。在一些实例中,驱动电极连接线与感测电极连接线可以不同方式布置。举例来说,驱动电极连接线与感测电极连接线可彼此交越。在此情况下,如图7及图10的图将展示交越处的布置/关系。在图6、7、9及10中所图解说明的实例中,邻近驱动电极连接线之间的分离可为恒定的,且感测电极连接线之间的分离可为实质上相等的宽度。在一些实例中,不同邻近驱动电极连接线之间的分离及/或不同邻近感测电极连接线之间的分离可变化。在图6、7、9及10中所图解说明的实例中,驱动及感测电极连接线中的每一者的宽度可实质上相等。在其它实例中,驱动电极连接线中的每一者的宽度可实质上相等,且感测电极连接线中的每一者的宽度可实质上相等,但驱动电极的宽度可不实质上等于感测电极的宽度。在一些实例中,不同驱动电极连接线的宽度及/或不同感测电极连接线的宽度可变化。在一些实例中,驱动电极连接线、感测电极连接线及/或接地线可由导电金属形成。在一个实例中,导电线可由铜形成。在另一实例中,导电线可由银形成。在一些实例中,导电线可由与驱动或感测电极相同或类似的材料形成。在其它实例中,导电线可通过将金属沉积到衬底上并随后蚀刻所述金属来形成。可使用用作导电线的任何适合材料。在一些实例中,导电线可由导电油墨形成。在一个实例中,导电线可由载银导电油墨形成。在一些实例中,导电线可通过印刷到衬底上来形成。可使用用于形成导电线的任何适合方法。在一些实例中,衬底可由玻璃形成。在一些实例中,衬底可由绝缘聚合物形成。在其它实例中,衬底可由绝缘聚合物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形成。可使用能够用作衬底的任何适合材料。在一个实例中,衬底可由具有大约500 μ m的厚度的玻璃形成,且导电线可由具有大约30 μ m的宽度的铜或银形成,其中邻近迹线分离大约30 μ m的间隙。在一些实例中,导电线可具有介于从约10 μ m到约50 μ m的范围中的宽度。在一个实例中,衬底可由具有大约50 μ m的厚度的PET形成,且导电线可由具有介于大约10 μ m与大约50 μ m之间的范围中的宽度的铜形成,其中邻近迹线分离介于大约10 μ m与大约50 μ m之间的范围中的间隙。在一些实例中,可省略一些或所有接地线。在所图解说明的实例中展示的驱动电极的数目及感测电极的数目是仅以实例方式展示的。在一些实例中,可使用不同数目个驱动电极及/或感测电极。在所图解说明的实例中,驱动连接线的数目可等于驱动电极的数目,且感测连接线的数目可等于感测电极的数目。在其它实例中,连接线的数目可不同于相关联电极的数目。在一个实例中,一些电极可链接到两个连接线。在图3及图8的所图解说明实例中,电极及连接线可由透明覆盖板及粘合剂层囊 封。在一些实例中,可省略一些或所有透明覆盖板及粘合剂层。尽管以上论述可与互电容驱动方法有关,但可通过应用以上实例中所论述的技术来类似地改进自电容驱动方法。可对前文中所描述的实例做出各种修改,且可在众多应用中应用任何相关实例,本文中已描述所述应用中的一些应用。以上权利要求书打算主张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真实范围内的任何及所有应用、修改及变化。
权利要求1.一种触摸位置感测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衬底,其具有第一面及第二面; 多个第一电极,其布置于所述衬底的所述第一面上; 多个第一电极连接线,其连接到所述多个第一电极,所述多个第一电极连接线由导电材料形成且间隔开地布置于所述衬底的所述第一面上; 多个第二电极,其布置于所述衬底的所述第二面上; 多个第二电极连接线,其连接到所述多个第二电极,所述多个第二电极连接线由导电材料形成且间隔开地布置于所述衬底的所述第二面上;其中 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二面在所述衬底的相对侧上;且 所述第一电极连接线与所述第二电极连接线重叠,且经布置使得 第一电极连接线的侧边缘与邻近第一电极连接线的中心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电极连接线与最近第二电极连接线之间的距离;且 所述第二电极连接线的侧边缘与邻近第二电极连接线的中心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电极连接线与所述第一电极连接线之间的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触摸位置感测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连接线沿垂直于所述衬底的平面的方向与所述第二电极连接线中间的间隔对准。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触摸位置感测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连接线沿垂直于所述衬底的平面的方向与所述第二电极连接线对准。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摸位置感测面板,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位于所述多个第一电极连接线的至少一侧上的至少一个接地线。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摸位置感测面板,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位于所述多个第二电极连接线的至少一侧上的至少一个接地线。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摸位置感测面板,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位于所述多个第一电极连接线的至少一侧上的至少一个接地线。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摸位置感测面板,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位于所述多个第二电极连接线的至少一侧上的至少一个接地线。
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触摸位置感测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极连接线为驱动电极连接线;且 所述第二电极连接线为感测电极连接线。
9.一种触摸位置感测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衬底; 多个第一电极,其布置于所述第一衬底上; 多个第一电极连接线,其连接到所述多个第一电极,所述多个第一电极连接线由导电材料形成且间隔开地布置于所述第一衬底的一面上; 第二衬底; 多个第二电极,其布置于所述第二衬底上; 多个第二电极连接线,其连接到所述多个第二电极,所述多个第二电极连接线由导电材料形成且间隔开地布置于所述第二衬底上;其中 所述第一电极连接线与所述第二电极连接线重叠,且经布置使得所述第一电极连接线与所述第二电极连接线经布置使得第一电极连接线的侧边缘与邻近第一电极连接线的中心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电极连接线与最近第二电极连接线之间的距离;且 所述第二电极连接线的边缘与邻近第二电极连接线的中心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电极连接线与所述第一电极连接线之间的距离。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触摸位置感测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连接线沿垂直于所述衬底的平面的方向与所述第二电极连接线中间的间隔对准。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触摸位置感测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连接线沿垂直于所述衬底的平面的方向与所述第二电极连接线对准。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触摸位置感测面板,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位于所述多个第一电极连接线的至少一侧上的至少一个接地线。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触摸位置感测面板,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位于所述多个第二电极连接线的至少一侧上的至少一个接地线。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触摸位置感测面板,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位于所述多个第一电极连接线的至少一侧上的至少一个接地线。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触摸位置感测面板,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位于所述多个第二电极连接线的至少一侧上的至少一个接地线。
16.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触摸位置感测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极连接线为驱动电极连接线;且 所述第二电极连接线为感测电极连接线。
17.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触摸位置感测面板,其特征在于具有所述多个第一电极连接线的所述第一衬底面向具有所述多个第二电极连接线的所述第二衬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揭示一种触摸位置感测面板。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触摸位置感测面板包括衬底,其具有第一面及第二面;多个第一电极,其布置于所述衬底的所述第一面上;多个第一电极连接线,其连接到所述多个第一电极,所述多个第一电极连接线由导电材料形成且间隔开地布置于所述衬底的所述第一面上;多个第二电极,其布置于所述衬底的所述第二面上;多个第二电极连接线,其连接到所述多个第二电极,所述多个第二电极连接线由导电材料形成且间隔开地布置于所述衬底的所述第二面上;其中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二面在所述衬底的相对侧上且所述第一电极连接线与所述第二电极连接线重叠。
文档编号G06F3/041GK202748751SQ201120538479
公开日2013年2月20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16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22日
发明者加雷思·迈克尔·琼斯, 埃萨特·伊尔马兹 申请人:爱特梅尔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