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系统及其备份方法

文档序号:6369635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计算机系统及其备份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系统及其备份方法,例如,特别地涉及一种适于对保存了写数据的卷(*' 'J工-A)进行备份的计算机系统。
背景技术
过去,例如,快照功能和日志(^ \ 一少 > )功能是公知的存储系统具有的功能。所谓的快照功能就是保持某一时刻(例如,从主计算机中收到快照获取请求的时亥IJ)的某一逻辑卷的映像的功能。在存储系统中,通过定期执行快照功能,能够间断地预先获得逻辑卷内的数据的副本(备份)。另外,在存储系统中,当使用快照功能时,有可能会恢复快照获得时的逻辑卷。所谓的日志功能是指,当把写数据写入由来自主计算机的写命令所指定逻辑卷中时、生成该写数据和包含关于此次写入的控制信息的数据(日志数据)并且将所生成的日志数据保存到日志卷中的功能。专利文献I中公开了一种通过在用快照功能获得的快照中写入日志卷内的日志数据、在除了生成快照的地方的其他地方中执行的还原处理。另外,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在快照与日志之间进行切换。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快照的恢复卷的运用。[专利文献I]特开2005-18738号公报[专利文献2]特开2007-80131号公报[专利文献3]特开2007-13347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此,一般说来,备份服务器无法将保存日志数据的日志卷识别成目标逻辑卷。备份服务器能够识别的是一般的逻辑卷和复制卷。保存日志数据的日志卷将成为用于在存储系统中存取的单独格式数据。另外,现有的磁带装置通常以文件单位或逻辑卷单位来保存数据。 像这样,由于保存日志数据的日志卷无法被备份服务器识别、也不能保存于磁带装置中,因此,在需要确保大量的日志数据的情况下,就存在存储系统内的物理存储设备的容量不足的可能性。本发明正是考虑到以上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使物理存储设备的使用效率获得很大提高的计算机系统及其备份方法。为了解决相关问题,在本发明中,计算机系统中具备第一计算机、第二计算机、存 储装置和存储系统,所述存储系统具备第一卷,用于写入从所述第一计算机中被读写的写数据;第二卷,用于在每个规定时刻对所述第一卷的日志数据进行划分并保存;作为虚拟卷的第三卷;虚拟卷生成部,当收到由所述第一计算机发送的规定时刻的所述第一卷的备份指示时,生成使所述第二计算机能够读写所述日志数据的所述第三卷;映射部,将所述日志数据映射到所述虚拟卷生成部所生成的所述第三卷;以及备份部,经由所述第二计算机将所述写数据传送到所述存储装置中,或者通过由所述映射部所映射的所述第三卷将所述日志数据经由所述第二计算机传送到所述存储装置中、以备份所述写数据和所述日志数据。另外,在本发明中,计算机系统中具备第一计算机、第二计算机、存储装置和存储系统,所述存储系统具备第一卷,用于保持在该存储系统内单独地形成的、无法由第一计算机和第二计算机读写的第一数据;作为虚 拟卷的第二卷;虚拟卷生成部,用于生成使所述第二计算机能够读写第一数据的所述第二卷;映射部,将所述第一数据映射到所述第二卷;以及备份部,经由所述第二计算机把所述第一数据备份到所述存储装置中。此外,在本发明中,在具备第一计算机、第二计算机、存储装置和存储系统的计算机系统的备份方法中,所述存储系统具有第一卷,其由所述第一计算机读写、写入写数据,第二卷、用于在每个规定时刻对所述第一卷的日志数据进行划分并保存,以及作为虚拟卷的第三卷;所述方法具备第一步骤、当收到由所述第一计算机发送的规定时刻的所述第一卷的备份指示时、所述存储系统生成所述第二计算机可读写所述日志数据的所述第三卷,第二步骤、所述将所述日志数据映射到所述第一步骤中所生成的所述第三卷,以及第三步骤、所述计算机系统经由所述第二计算机将所述写数据传送到所述存储装置中、或者经由所述第二计算机将所述日志数据通过由所述映射部所映射的所述第三卷传送到所述存储装置中来备份所述写数据和所述日志数据。因此,即使存储装置采用与现有技术相同的结构,第二计算机也能够识别用于保存日志数据的第二卷,并经由第二计算机将日志数据写入到存储装置中。因此,在确保了大量的日志数据的情况下,还能够有效地防止了存储系统内物理存储设备的容量不足。通过本发明,实现了能够使物理存储设备的使用效率得到很大提高的计算机系统及其备份方法。


图I是本发明的计算机系统的结构图。图2是存储系统的程序的结构图。图3是设备结构管理表的结构图。图4是LU管理表的结构图。图5是P-VOL结构管理表、JNL信息表、V-VOL映射表、JNL控制信息表的结构图。图6是JNL管理表的结构图。图I是V-VOL头信息表的结构图。图8是管理服务器的程序的结构图。图9是分类管理信息的结构图。图10是备份日程表的一个例子。图11是计算机系统的JNL数据保存的概述图。图12是JNL获取处理的流程图。
图13是JNL获取处理的流程图。图14是备份处理的概述图。图15是整卷备份处理的流程图。图16是JNL数据备份处理的流程图。图17是JNL数据备份处理的流程图。图18是JNL数据备份处理的流程图。图19是指定世代的备份处理的流程图。图20是V-VOL的结构图。 图21是恢复处理的结构图。图22是JNL恢复处理的流程图。图23是合并处理的流程图。图24是合并处理的概述图。符号说明I……计算机系统,2……主计算机,3……管理服务器,4……存储系统,5……备份服务器,6……磁带装置,38……控制处理器,51……R/W程序,52……CoW程序,53……JNL备份程序,54……V-VOL生成程序,55……V-VOL-JNL映射管理程序,56……JNL恢复程序,57……JNL合并程序,58……设备结构管理程序,59……LU管理表,60……P-VOL结构管理表,61……JNL信息表,62……V-VOL映射表,63……JNL管理程序,64……V-VOL头信息表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考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此外,不是用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限定。( I)计算机系统的结构图I显示了与本实施方式有关的计算机系统I的结构。计算机系统I被构成为经由第I网络7-第3网络9连接了主计算机2、管理服务器3、存储系统4、备份服务器5以及磁带装置6。第I网络6中连接了 I个以上的主计算机2以及I个以上的存储系统4。第2网络8中连接了 I个以上的备份服务器5及I个以上的磁带装置6。磁带装置6即便为具备VTL (虚拟磁带库,Virtual Tape Library)和廉价的 HDD (Hard Disk Driver,硬盘驱动器)的存储装置、远程复制目的地存储系统等、存储系统4外部的存储装置,任何种类均可。第3网络9中连接了 I个以上的主计算机2、I个以上的管理服务器3以及I个以上的存储系统4。第I网络7-第3网络9可分别采用任何种类的网络。例如,第I网络7及第2网络8是SAN (Storage Area Network,存储区域网络),第3网络9是LAN (LocalArea Network,局域网)。主计算机2是用于访问由存储系统4所提供的逻辑卷的计算机。主计算机2具备CPU (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11、内存12、辅助存储设备13、输入装置(例如,键盘和指示设备)14、输出装置(例如,显示装置)15、连接于第I网络7的存储器适配器(例如,主总线适配器)16、以及连接于第3网络9的网络适配器17。CPU 11经由存储器适配器16来发送用于指定地址的1/0命令(写命令或读命令)。管理服务器3是用于管理连接于第3网络9的主计算机2、存储系统4、备份服务器5以及磁带装置6的计算机。管理服务器3具备CPU (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21、内存22、辅助存储设备23、输入装置(例如,键盘和指示设备)24、输出装置(例如,显示装置)25、以及连接于第3网络9的网络适配器26。CPU 21经由网络适配器26向计算机2、存储系统4、备份服务器5或磁带装置6发送规定的命令。内存22是用于存储图3所示计算机程序及信息的内存。存储系统4具有控制器31和存储设备组32。控制器31例如具备多个前端接口33、多个后端接口 34、第I内部网络35、I个以上的缓存36、I个以上的控制存储器37、I个以上的控制处理器38。存储设备组32由多个物理存储设备(以下称为“TOEV”)39构成。前端接口 33是用于与存储系统4外部的主计算机2、备份服务器5以及磁带装置6相通信的接口电路。因此,作为前端接口 33,具有与第I网络7相连接的接口和与第2网络8相连接的接口。前端接口 33例如具有连接到第I网络7或第2网络8的端口 41、内存42、和本地路由器(Local Router)(以下简称“LR”)43。LR 43上连接了端口 41及内存42。LR 43进行分配处理,由任意的控制处理器38处理经由端口 41收到的数据。具体地说,例如,控制处理器38通过由该控制处理器38执行用于指定某一地址的I/O命令来对LR 43进行设定。并且,LR 43根据该设定来分配I/0命令和数据。后端接口 34是用于与TOEV 39相通信的接口电路。后端接口 34例如具有与PDEV39相连接的盘接口 44、内存45以及LR 46。LR 46上连接了盘接口 44及内存45。第I内部网络35例如由开关(一个例子是纵横开关)或总线构成。第I内部网络35中连接了多个前端接口 33、多个后端接口 34、I个以上的缓存36、I个以上的控制存储器37以及I个以上的控制处理器38。这些元件间的通信经由第I内部网络35来进行。缓存36是用于暂时性存储要根据来自主计算机2的I/O命令而读出或写入的数据。控制存储器37是用于存储各种计算机程序和/或信息(例如,图2所示的计算机程序及信息)的存储器。例如,控制存储器37中存储了用于表示哪一个P-VOL (与主计算机2联机使用的逻辑卷)是哪个主计算机2存取的逻辑卷的信息。控制处理器38能够从该信息中指定哪个P-VOL是与哪个主计算机2相关的逻辑卷。如下所述,在存储系统4收到了对某个主计算机2的主机写尺寸的情况下,控制处理器38能够参考控制存储器37中所保存的信息来指定与该主计算机2相关的P-V0L,以及对所指定的P-VOL 81设定主机写尺寸。另外,控制处理器38可通过执行控制存储器37中所保存的各种计算机程序来进行下述处理。PDEV 39是非易失性存储设备,例如,是一种硬盘驱动器或者闪存设备。用2个以上的F1DEV 39构成RAID组,所述RAID组是符合RAID(独立磁盘冗余阵列,Redundant Arrayof Independent Disks)规则的F1DEV组。RAID组上设定了 I个或多个逻辑卷(LU :LogicalUnit,逻辑单元)。在用于构成控制器31的各个组成元件的前端接口 33、后端接口 34、缓存36、控制存储器37以及控制处理器38中,连接了第2内部网络(例如,LAN) 47,该第2内部网络47、上连接了保护管理终端48。保护管理终端48是连接了第3网络9、且用于保护或管理存储系统4的计算机。存储系统4的保管员能够例如通过操作保护管理终端48 (或可与该保护管理终端48相通信的管理服务器3)来定义控制存储器37中所保存的各种信息。磁带装置6从备份服务器5中接收并备份数据,还读出数据以发送到备份服务器5中。在以下说明中,将逻辑卷简记为“V0L”。另外,将“写”简记成“WR”。图2显示了控制存储器37中所保存的计算机程序及信息。在以下说明中,以程序为主语的处理实际上是由用于执行该程序的控制处理器38来进行的处理。
控制存储器37 中存储了 R/W 程序 51、Coff (Copy I Write)程序 52、JNL (“JNL是日志的缩略语”)备份程序53、V-VOL (稍后描述)生成程序54、V-VOL-JNL映射管理程序55、JNL恢复程序56、JNL合并程序57。另外,控制存储器37中存储了设备结构管理表58、LU管理表59、P-VOL结构管理表60、JNL信息表61、V-VOL映射表62、JNL管理表63、V-VOL头信息表64。另外,控制存储器37中具有系统区(未图示)。R/W程序51根据来自主计算机2的I/O命令来控制I/O。JNL备份程序53是构造用于将JNL数据备份到磁带装置6中的环境的程序。JNL恢复程序56是用于将磁带装置6中所备份的JNL数据恢复成存储系统4内所指定世代的逻辑卷。JNL合并程序57是用于合并多个世代的世代间差分数据(稍后描述)的程序。稍后将说明控制存储器37中所保存的各种程序及信息的详细情况。图3显示了图2所示的设备结构管理表58的例子。设备管理表58是准备每个P-VOL 81 (稍后描述)的表。设备结构管理表58记录了各个P-VOL 81的设备#、状态、有无通路(〃 ^ )、连接主机信息、容量以及属性。“设备#”是用于指定逻辑卷的编号。“状态”是逻辑卷的状态(例如不可R/W、只能R)这样的存取限制状态的信息。“有无通路”是是否定义了与主计算机间的存取通路的信息。“连接主机信息”是主计算机种类的信息,例如,Windows (注册商标)和AIX及主机写尺寸等。“容量”是逻辑卷的容量信息。“属性”是一般逻辑卷是否是虚拟卷的信息。图4显示了图2所示的管理表59的例子。LU管理表59是准备用于主计算机2进行输入输出的LU的表。LU管理表59中存储了针对各个LU的端口 #、设备#以及LUN。“端口 #”是分配给与逻辑卷相对应的目的地设备的端口编号。“设备#”是用于指定PDEV 39的编号。“LUN”是逻辑单元的编号(LUN :逻辑单元数,Logical Unit Number),是用于识别LU的识别符。图5显示了图2所示的P-VOL结构管理表60、JNL信息表61以及V-V0L映射表62的例子。此外,虽然图5中显示了图2所示的JNL控制信息表65、和由JNL控制信息表65所管理的JNL数据,但是JNL控制信息65以及JNL数据都不存储在控制存储器37中,而是存储在存储设备组32 (在稍后描述的例子中是存储器池)。P-VOL结构管理表60是用于准备在设备结构管理表58中、属性为一般逻辑卷的逻辑卷的表。P-VOL结构管理表60中存储了设备#、JNLG#以及JNL信息表起始地址。“设备#”是用于特指TOEV 39的编号。“JNLG#”是日志组的编号。拥有相同JNLG的JNL数据(或者逻辑卷),其切换世代的时刻相同。“ JNL信息表起始地址”是JNL信息表61的起始地址。JNL信息表61是用于管理与所准备的P-VOL相对应的每个P-VOL的世代间差分数据的表。对于世代间差分数据来说,在每个世代中存储起始地址、长度、生成时刻。“起始地址”是JNL控制信息表65的起始地址。“长度”是世代间差分数据的该世代的数据尺寸和元素数。“生成时刻”是存储该世代的差分的时刻(例如,变为最新世代确定原因的标记接收时刻)。同样地,对于合并差分数据(稍后描述),也在每个世代中存储起始地址、长度以及生成时刻。此外,此处的“世代”是指与合并差分数据相对应的多个世代中的某个世代(例如,最新或最旧的世代),“生成时刻”是将对应的合并差分数据保存在JNL数据保存区中的时亥IJ。存储系统4可参考与JNL数据相对应的“起始地址”,以及参考与该JNL数据对应的JNL 控制信息65。JNL控制信息表65将世代间差分数据和合并差分数据的每一个保存于每个世代中。JNL控制信息表65是用于管理与世代相对应的差分BM (位图,Bitmap)和数据元素的所在之处的表。具体地说,例如,JNL控制信息表65中存储了设备#、长度、差分BM及数据保存地址。“设备#,,是对应的P-VOL的编号。“长度”是对应的JNL数据(世代间差分数据或合并差分数据)的长度。“差分BM”是与世代对应的差分BM。“数据保存地址”是与用于构成对应JNL数据的各个JNL数据元素相对应的地址。V-VOL映射表62是每个V-VOL (P-VOL的备份卷)的表、为了备份JNL数据,用于管理在V-VOL中备份了哪个世代的信息。V-VOL映射表62中记录了 V_V0L#、JNL世代头地址。“V-V0L#”是用于指定V-VOL的编号。“JNL世代保存头地址”是保存了作为备份对象的世代信息的地址。图6显示了图2所示JNL管理表63的例子。JNL管理表63是用于管理备份数据的表,所述备份数据是在每个P-VOL中被准备的且与P-VOL相关。JNL管理表63中例如记录了 P-V0L#、快照获得时刻、备份获得时刻。“P-V0L#”是用于指定P-VOL的编号。“快照获得时刻”是生成与P-V0L成对的S-VOL的时刻。“备份获得时刻”是获得备份的日期时间(换句话说,即成为该世代确定原因的标记接收日期时刻)。此外,虽然图6中未记载,但是还记录了获得世代数、合并世代数等,所述获得世代数是针对P-VOL的备份世代个数,所述合并世代数是在备份期间及经过了多少世代种类的世代间差分数据时要执行合并处理。图7显示了图2所示的V-VOL头信息表64的例子。在将JNL数据备份到磁带装置6中时,V-VOL头信息表64是为了从备份服务器5中读出JNL数据而生成的逻辑卷信息。V-VOL是虚拟卷,不是实体,当需要存取时,存储系统4对与V-VOL头信息表64中所登录的信息相对应的JNL数据进行映射以实现对V-VOL的存取。将此时的V-VOL头信息预先生成并登录到预定V-VOL头信息表64中。V-VOL头信息表64将V-VOL头信息登录到每个备份服务器5的主OS (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中。V-VOL头信息表64中记录了主OS以及OS依存的头区域信息。“主OS”是用于显示备份服务器5的OS类型的识别符。“OS依存的头区域信息”就是V-VOL头信息。此外,V-VOL头信息可以位于控制存储器37中、也可以位于TOEV 39中。图8显示了管理服务器3的内存22中所存储的计算机程序及信息。内存22中存储了目录管理程序71、备份调度程序72、目录管理信息73以及调度
管理信息74。
备份调度程序72是用户制定预定备份调度并登录到管理服务器3的调度管理信息74中、管理服务器3如调度所示将备份指示发送给备份服务器5。以备份服务器5从存储系统4向磁带装置6中进行备份或者从磁带装置6向存储系统4中进行存储为契机,来更新目录管理信息73。图9显示了图8所示的目录管理信息73的例子。目录管理信息73是用于管理将哪个数据保存到哪个装置中的信息。另外,目录管理信息73用于管理磁带装置6中所保存的备份世代编号与存储系统4内的世代编号。世代编号不限于在存储系统4及磁带装置6之间必须一致。为此,在复原世代卷时,所述世代卷用于把JNL数据从磁带装置6中复原到存储系统4中,管理服务器3在存储系统4内与世代编号一致处进行复原。另外,管理服务器3从存储系统4向磁带装置6中备份时,对作为存储系统4内的对象的P-V0L#进行保存。另外,目录管理信息73保存了从哪个备份服务器5保存到哪个磁带装置6中。目录管理信息73中记录了 P-V0L#、存储系统编号、存储系统内的世代编号、磁带装置内的世代编号、备份服务器编号、磁带装置编号及备份获得时刻。“P-V0L#”是用于指定P-VOL的编号,所述P-V0L是进行备份的源逻辑卷。“存储系统编号”是备份源装置的产品编号等识别符。“存储系统内的世代编号”是用于在存储系统内管理作为备份对象的JNL数据的世代编号。“磁带装置内的世代编号”是作为备份对象的数据的磁带装置内的世代编号。“备份服务器编号”是进行备份处理的备份服务器5的产品编号等识别符。“磁带装置编号”是对JNL数据进行备份的目的装置的产品编号等识别符。“备份获得时刻”是开始备份处理的时刻。图10显示了备份调度的例子。该调度中,每星期日磁带装置6获得卷备份(P-V0L的全部数据的备份),从星期一到星期六以I天为单位将日志数据备份(JNL数据备份)到磁带装置6中,所述日志数据是与前一天之间的差分数据。另外,存储系统4监视该存储系统4内的日志量、并判定是否移动日志数据,在移动日志数据的情况下、对要将哪个日志数据移动到哪里编制调度。主计算机2在执行全部(7 卷备份时发送“快照指示(整卷备份指示)”,以及在执行JNL数据备份时发送“标记指示(JNL数据备份指示)”。存储系统4收到这些指示时,就切换世代。图10的调度中,取得星期日的快照,使用该快照来备份到磁带装置6中。另外,图10的调度中,除星期日以外,仅将JNL数据备份到磁带装置6中。所谓的星期日的快照,是除了获取星期日的JNL数据之外、同时当获得了下一个星期日的新快照时还要删除上一个快照。(2) JNL数据的保存概述图11显示了 JNL数据的保存概述。存储系统4具有P-VOL 81及JNL-V0L 82。P-VOL 81是初始逻辑卷(联机逻辑卷)。存储系统4写入由主计算机2所发送的写数据(WR数据)以更新P-VOL 81。JNL-VOL 82是写入JNL的逻辑卷。存储系统4写入JNL数据、以更新JNL-VOL 82JNL关联区83是主计算机2中不提供的存储区。该JNL关联区83存在于存储器池中(图中未示出)。存储器池由多个池区构成,由于写入了 JNL数据、所以存储器池中划分了区域,写入对象的数据被写入到该区 域中。JNL关联区83由JNL控制信息保存区84及JNL数据保存区85构成。JNL控制信息保存区84中,如图11所示保存了与所确定的每个世代相对应的差分BM (BM即“位图(Bit Map)”的缩略语)86。JNL数据保存区85中保存了与所确定的每个世代相对应的世代间差分数据87。在此,所谓的“世代”指的是对于P-VOL 81来说的某个时刻。例如,世代(N)就是指世代(N-I)之后对于P-VOL 81来说发生规定的世代确定事件的时刻(在本实施方式中,指收到来自主计算机2的JNL数据备份指示时)。此外,在图11的例子中,由于所确定的最新世代是世代(N),所以未确定的世代就是世代(N+1)。当收到JNL数据备份指示时,世代(N)就切换为世代(N+1)。当切换世代时,存储系统4追加JNL信息表61的世代间差分数据87的世代记录项。“差分BM”是表示逻辑卷的世代间的差分的位图。具体地说,例如,在图11的例子中,与世代(N)对应的差分86是表示世代(N)的P-VOL 81与世代(N-1)的P-V0L81的差分的位图。当在比世代(N-I)晚的某个时刻时开始向P-VOL 81内的某个块中写入写数据元素时,存储系统4使与该块相对应的位(与世代(N)对应的差分86内的位)为I (即更新为表示写发生的值(例如1)),将与该写数据元素对应的差分数据元素保存于JNL数据保存区85中。此外,构成差分BM 86的各个位与P-VOL 81的各个块相对应。所谓的“主机写尺寸”是由主计算机写入数据的单位尺寸(写数据元素的尺寸)。此例中,各个世代对应于“星期一的日志”、“星期二的日志”。所谓的“世代间差分数据”是世代间差分数据元素的集合。由于在P-VOL 81中写入了数据元素,所以所谓的“世代间差分数据元素”就是从P-VOL 81中所保存(日文“退避”)的数据元素。具体地说,例如,未确定世代是世代(N)的情况下,当存储系统4从主计算机2中收到标记指示(特定的电子数据)时,确定世代(N)、未确定世代变为(N+1)。这时,JNL数据保存区85中所储存的世代间差分数据87 (即,相当于世代(N)的P-VOL 81与世代(N-I)的P-VOL 81间的差分的数据)为前一个世代,存储系统4将该世代间差分数据87作为世代间差分数据元素保存到JNL数据保存区85中。像这样,存储系统4将与世代(N-I)相对应的世代间差分数据87 (S卩,相当于世代(N-I)和世代(N-2)之间的差分的数据)储存在JNL数据保存区85中。(3) JNL数据获得方法获得JNL数据的方法有2种方法,通常描述成当在P-VOL 81中进行更新、收到标记指示时,将更新数据作为JNL数据保存于JNL-VOL 82中的方法(图12);以及将更新前的数据作为JNL数据保存于JNL-VOL 82中的方法(图13)。图12显示了在P-VOL 81中写入写数据元素的写处理(After JNL,JNL之后)的概述。以下,把由写命令指定的P-VOL 81分别叫做图12的描述中的“对象P-VOL 81”。另夕卜,在以下的描述中,为了防止描述过于冗长,将与世代(K)对应的对象用在其对象名称后加(K)来表示。具体地说,例如,与世代(j )对应的JNL控制信息用“ JNL控制信息(j )”来表不。首先,当前端接口 33从主计算机2中收到写命令时(SI),将写命令传送到控制处理器38中。接下来,R/W程序51 (参考图2)响应于写命令的接收、确保缓存36中的存储槽(7 口 〃卜)(S2)。此外,“存储槽”就是缓存36的单位管理区。例如,存储槽尺寸比主机写尺寸更大。接下来,R/W程序51向写命令发送源、即主计算机2报告写命令结束(S3)。当响应于该报告而从主计算机中发送写数据元素时,R/W程序51在前端接口 33内的内存42中进行存储(S4)。接下来,R/W程序51将前端接口 33内的内存42中所存储的写数据元素分别写入到缓存36的存储槽中(S5)。接下来,R/W程序51将缓存36的存储槽中的写数据元素不同步地写入到对象P-VOL 81内的写目的地块中(S6)。接下来,R/W程序51将对象P-VOL 81 的差分BM位中的、与发生更新之处相对应的位变更为I (导通)(S7)。另一方面,主计算机2在另一个时序中将标记指示发送给对象P-VOL 81。R/W程序51在收到标记指示时(S8),生成JNL-VOL 81,并更新JNL控制信息表65 (S9)。也就是说,R/W程序51将对象P-VOL 81的差分位变为I的位置处的写数据(JNL数据)复制到JNL数据保存区85内。这时,R/W程序51在向JNL数据保存区85内进行复制之前,要确保JNL数据保存区85中的区域并管理该区域的地址。并且,R/W程序51在完成了 JNL-VOL 82的生成时,向主计算机2发送JNL-VOL 82生成结束报告(S10)。此外,R/W程序51在未设定主机写尺寸的情况下,例如,按存储槽尺寸生成写数据元素作为初始值。图13显示了本实施方式中向对象P-VOL 81中写入写数据元素的写处理(BeforeJNL,在JNL之前)的概述。首先,当R/W程序51从主计算机2中收到写命令时(S11),在缓存36中确保用于保存写数据元素的存储槽(S12)。然后,R/W程序51参考与更新前数据元素(P-V0L81当前所保存的写数据)相对应的差分BM 86内的、与写命令所指定的写目的地块相对应的位(S13)。并且,R/W程序51在S13的结果是参考源是为I的位的情况下,将更新前数据元素写入到JNL-VOL 82中,并执行S18以后的步骤(S14)。也就是说,R/W程序51将写目的地块中所存储的数据元素作为更新前数据元素保存到JNL-VOL 82。另一方面,R/W程序51在S13的结果是参考前是为0 (才7)的位的情况下,参考与对象P-VOL (写命令所指定的P-V0L) 81相对应的JNL控制信息表65,指定与针对对象P-VOL 81的更新前数据元素相对应的JNL关联区83内的空段(S15)。此外,如果JNL数据保存区85内没有空段,则R/W程序51可确保新的JNL数据保存区85。S15之后,R/W程序51将写目的地中所存储的更新前数据元素保存到以上所指定的空段中(S16)。并且,R/W程序51更新与联机更新差分数据相对应的JNL控制信息表65
(Sl)0具体地说,R/W程序51将与写目的地块相对应的位(差分BM内的上述参考目的地的为I的位)变更为I (才 >),将用于表示上述空段的地址追加为与该写目的地块相对应的数据保存地址。
然后,R/W程序51将前端接口 33内的内存42中所存储的写数据元素写入到S12所确保的缓存36的存储槽中(S18)。R/W程序51将写入到该存储槽的写数据元素写入到对象P-VOL 81内的写目的地块中(S19)。下面,本申请基本描述了将更新前数据作为JNL数据进行保存的方法。此外,对于将更新数据作为JNL数据进行保存的方法也可进行同样的处理。(4)备份处理图14显示了备份处理的概述。首先,管理服务器3向备份服务器5发送备份指示(S21)。然后,备份服务器向主计算机2发送备份请求(S22 )。接下来,主计算机停止应用程序(图中未示出),将备份指示发送给存储系统4 (S23)。此外,主计算机2在整卷备份的情况下发送快照指示,在JNL数据备份的情况下发送标记指示。 接下来,管理服务器3识别主计算机2的应用程序正在占用的P-VOL位于何处(S24)。存储系统4在从计算机2中收到了整卷备份指示时,分割作为备份对象的P-V0L81,生成快照,并分离(切D離+ )备份世代(S25)。另外,存储系统4在收到了 JNL数据备份指示时,生成磁带装置6可识别形式的V-VOL 88,为每个世代的V-VOL 88分配JNL数据,以进行JNL数据的备份(S26)。图15显示了整卷备份处理的流程图。首先,管理服务器3在被输入了来自用户的备份指示和要备份的世代编号或要备份的逻辑卷的时间时,向主计算机2的存储系统代理程序发送备份指示(S31)。接下来,主计算机2将整卷备份指示发送给存储系统4 (S32)。接下来,存储系统4启动整卷备份程序(图中未示出)(S33)。接下来,存储系统分割(Split)作为备份对象的逻辑卷(P-V0L 81),以生成快照(或副本)(S34)。此外,存储系统4在获得了快照时,可以采用V-VOL 88作为虚拟卷来获得快照,也可以采用不同于V-V0L88的其它虚拟卷来获得快照。接下来,存储系统4在快照生成结束的时刻(S35),切换世代,更新JNL信息表61(S36)。接下来,存储系统4向主计算机2通知所获得的快照的、主计算机2可识别的逻辑卷编号(S37)。接下来,主计算机2向备份服务器5通知所收到的快照目的地的逻辑卷编号,并发送备份指示(S38)。接下来,备份服务器5,向存储系统4,发布与所收到的快照的逻辑卷编号对应的快照卷的读取请求(S39)。接下来,存储系统4从快照卷中读出数据,并传送给备份服务器
5(S40)。接下来,备份服务器5将从存储系统4中读取的数据传送给磁带装置6 (S41)。接下来,磁带装置6保存所收到的数据(S42 )。接下来,备份服务器5在向磁带装置传送完数据的时刻向管理服务器3报告备份结束(S43)。并且,管理服务器3针对进行了备份的信息生成目录管理信息73并进行管理(S44)。图16显示了 JNL数据备份处理的流程图。首先,管理服务器3在被输入了来自用户的备份指示和待备份的世代编号或待备份的逻辑卷的时间时,向主计算机2的存储系统代理程序发送备份指示(S51)。此外,管理服务器的备份调度程序72可以判断对日志数据进行移动,进而也可以决定向何处移动哪个日志数据(哪个世代的数据),并发出指示。接下来,主计算机2向存储系统4发送JNL数据备份指示(S52)。接下来,存储系统4启动JNL备份程序53 (S53)。接下来,存储系统4在系统内检索用于进行JNL备份的V-VOL 88是否已经被生成(S54)。并且,如果已经生成了 V-VOL 88 (S54 :是),则存储系统4进行至Ij S55。由此,如果没有生成V-VOL 88 (S54 :否),则存储系统4进行到S58。接下来,存储系统4检索已生成的V-VOL 88中未被使用的部分(S55)。并且,如果在已生成的V-VOL 88中存在未被使用的部分(S55 :是),则存储系统4进行到S59。由此,在不存在空V-VOL 88的情况下(S55 :否),则存储系统4进一步判断是否追加并生成V-VOL
88(S56)。并且,在进一步追加并生成V-VOL 88的情况下(S56 :是),存储系统4进行到步骤S58。由此,在不追加并生成V-VOL 88的情况下(S56 :否),就等待V-VOL 88中出现空闲(S57)。此外,存储系统4定期地检验V-VOL 88中是否出现了空闲,若经过了规定的时间,则执行返回到S55的处理以循环步骤S55 S57。接下来,存储系统4在要生成V-VOL 88的情况下,启动V-VOL生成程序54(S58)。此外,详细情况稍后描述。接下来,在V-VOL 88被生成时,存储系统4对作为备份对象的JNL数据进行映射(S59),更新V-VOL映射表62。接下来,存储系统4向主计算机2通知所备份的JNL数据被映射的V-VOL编号(S60)。接下来,主计算机2向备份服务器5通知所收到的V-VOL编号,发送备份指示(S61)。接下来,备份服务器5向存储系统4发布与所收到的V-VOL编号相对应的V-VOL88的读取请求。也就是说,备份服务器5对以LU管理表59的设备#作为V-VOL编号的LUN进行存取(S62)。接下来,存储系统4从V-VOL 88 (JNL-VOL 82)中读出数据,并传送给备份服务器5(S63)。接下来,备份服务器5将从存储系统4中所读取的数据传送给磁带装置
6(S64)。接下来,磁带装置6对所收到的数据进行保存(S65)。日志数据以V-VOL 88为单位保存于磁带装置6中,还保存在生成V-VOL 88时所附加的头信息。进而,在向该磁带装置6中进行保存时,磁带装置6还写入日志数据的世代编号、保存时刻、日志组编号(同时变更多个JNL-VOL 82的世代的组标识符)、日志数据的顺序等信息。此外,也可以与管理服务器3 —起二者共同保存这些信息。接下来,备份服务器5在向磁带装置6传送完数据时,向管理服务器3报告备份结束(S66)。并且,管理服务器3针对所实施的备份信息,生成目录管理信息73以进行管理(S67)。上述图16的处理包括管理服务器3进行目录管理、且保持目录信息73。此外,在本发明中,存储系统4保持目录管理信息73的情况(图17),与备份服务器5保持目录管理信息73的情况(图18)都能够进行同样的处理。图17显示了存储系统4保持目录管理信息73的情况下的JNL数据备份处理的流程图。首先,存储系统4监测自己的存储系统4内的日志数据量,判断是否进行P-VOL 81的备份(S71)。判断的时机可以是在每次预定的单位时间、及增加日志数据量时。另外,判断的基准可以是日志数据量是否超过预定阈值量,以及分配了与可保存全部数据的容量相对应的日志数据量。判断为要备份的情况下,存储系统4确定将哪个日志数据备份到哪里(S71)。S72 S78 与 S53 S59 相同。接下来,存储系统4向主计算机2发送备份指示(向磁带装置6中移动日志数据)。这时,主计算机2发送分配给作为备份对象的JNL数据的V-VOL编号和进行备份的磁带装置6的编号(S80)。S81 S84 与 S62 S65 相同。接下来,在向磁带装置6传送完数据时,备份服务器5向主计算机2报告备份结束(S85)。接下来,主计算机2通知存储系统4备份结束(S86)。并且,主计算机2针对所实施的备份信息而生成目录管理信息73以进行管理(S87)。图18显示了备份服务器保持目录管理信息73的情况下的处理流程图。首先,备份服务器5监测日志数据量,判断是否要进行P-VOL 81的备份。判断的方法可与存储系统4管理目录管理信息73的情况下相同。由于在备份服务器5中进行目录管理信息73的管理,所以日志数据量的监测可由备份服务器5根据目录管理信息73进行判断,管理服务器3和存储系统4定期地发送日志数据量,根据所发送的日志数据量进行判断。在判断要进行备份时,备份服务器5确定将哪个日志数据备份到哪里。(S91)。S92 S105 与 S52 S65 相同。接下来,备份服务器5更新目录管理信息73 (S106),并通知主计算机2备份结束(S107)。图19显示了在任意时间对指定时刻或世代进行备份的处理流程图。在由用户输入要进行备份的数据的时刻或世代时,管理服务器3向主计算机2的存储系统代理程序发送备份指示(S111)。接下来,主计算机2向存储系统4发送整卷备份指示(S112)。接下来,存储系统4进行图15所示的整卷备份处理。也就是说,存储系统4获得当前作业所使用的P-VOL 81的快照。并且,备份服务器5读出该快照卷的数据并传送给磁带装置6。接下来,由于获得了要备份的世代的JNL数据,所以存储系统4进行图16所示的JNL数据备份处理。也就是说,存储系统4生成V-VOL 88,将要备份的世代的JNL数据保存区83的地址映射到V-VOL 88上。并且,备份服务器5从JNL数据保存区83中读出数据并传送给磁带装置6。如上所述,用计算机系统I进行备份运用、及进行JNL数据的备份。图20显示了 V-VOL 88的结构及映射到V-VOL 88的映像。V-VOL 88的卷起始所具备的头信息被保存在V-VOL头部信息表64的存储区中。V-VOL生成程序54链接到备份服务器5的OS (Operating System,操作系统)存取的V-VOL 88的头部区域信息。备份服务器5在收到对V-VOL 88的存取请求时,存储系统4侧自动地映射与V-V0L88的卷起始区相对应的OS的头部区域信息以执行对V-VOL 88的存取。在V-VOL 88的JNL信息保存区域的一部分中,JNL数据被映射到备份请求的世代的JNL控制信息,但是,实体数据被保存的地方是JNL数据保存区85。由此,存储系统4在存取时,检索V-VOL映射表62中所登录的地址,读出对应的JNL数据,并传送给备份服务器、5。V-VOL 88被对应到有备份请求的每个世代以被映射。存储系统4可在备份指示时机进行生成、并预先生成预定的V-VOL 88。另外,存储系统4虽然在V-VOL 88的JNL信息保存区域的一部分中映射了 JNL控制信息与JNL数据,但是在收到备份指示时,还对相应的世代进行固定(7々 > 卜),以便能在I个V-VOL 88中映射多个世代。为此,存储系统4通常处于不可存取状态,进行管理以便当在V-VOL映射表62中映射备份源的P-V0L#、备份获得世代#及世代差分数据保存起始地址时、才可进行存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以管理服务器3所输入的处理来表示备份指示,但在不存在管理服务器3的结构中,可以是用户向备份服务器5中输入备份请求,开始备份处理(备 份处理相同)。这种情况下,用户可指定想获得的备份世代或时间。通过变更主计算机2的模式,I个V-VOL 88变更为该V-VOL 88与OS依存的头区域信息的映射,也可以是对多个OS的对应。例如,某一时刻,可能是从称为“A”的OS所存取的V-VOL 88,此外在另一个时刻也可能是从称为“B”的OS所存取的V-V0L88。这样,由于作为更新之处的差分信息和数据的日志数据都是存储系统4内部独立生成的数据,通常的备份服务器5无法识别日志数据。因此,在计算机系统I中,备份服务器5在存储系统4处提供了可识别并读取日志数据的功能,使用频率低、较旧世代的日志数据被移动到外部的低成本存储装置中,进行分级管理,对用户指定的逻辑卷进行备份。(5)恢复处理图21显示了恢复处理的概述。首先,当从管理服务器3中发送了恢复指示时(S121),备份服务器5向主计算机2发送恢复请求。接下来,主计算机2停止应用程序,向存储系统4发送恢复指示(S123)。接下来,管理服务器3识别主计算机2的应用程序正在使用的V-V0L99位于何处等(S124)。接下来,当从主计算机2中收到恢复指示时,存储系统4确保恢复用卷(恢复卷)
89(S125)。接下来,存储系统4确保JNL数据恢复用V-VOL 88和JNL数据保存区域85(S126)。接下来,当收到存储系统4的准备已经完成的消息时,备份服务器5开始将磁带装置6的整卷和JNL数据向存储系统4传送(S127)。存储系统4从所收到的整卷的数据和JNL数据中恢复用户指定世代的逻辑卷(S128 )。图22以流程图的形式显示了用于恢复JNL数据的恢复处理。首先,当被输入了来自用户的恢复指示和要恢复的世代编号或者要恢复的内容的时间时,管理服务器3向主计算机2的存储系统代理程序发送恢复指示(S131)。接下来,主计算机2向存储系统4发送恢复指示(S132)。接下来,存储系统4启动JNL恢复程序56(S133)。接下来,存储系统4确保恢复卷89是空卷,所述恢复卷89用于从磁带装置6中恢复以整卷备份处理方式所备份的逻辑卷(S134)。接下来,存储系统4检索是否已经生成了用于恢复JNL数据的V-VOL 88 (S135)。并且,如果已经生成了 V-V0L 88 (S135:是),则存储系统4进行到S139。由此,如果没有生成V-VOL 88 (S135 :否),则存储系统4进行到S136。
接下来,存储系统4在已经生成的V-VOL 88中检索未使用的部分(S136)。并且,如果已经生成的V-VOL 88中有未使用的部分(S136 :是),则存储系统4进行到S139。由此,如果没有空V-VOL 88时(S136 :否),则存储系统4判断是否要进一步追加并生成V-VOL 88(S137)。并且,当要进一步追加并生成V-VOL 88时(S137 :是),存储系统4进行到S130。由此,在不追加并生成V-VOL 88时(S137 :否),存储系统4等待V-VOL 88出现空闲(S138)。此外,由于要定期地检验V-VOL 88中是否出现空闲,所以存储系统4经过规定的时间就执行返回到S136的处理,以循环S136 S138。接下来,在要生成V-VOL 88的情况下,存储系统4启动V-VOL生成程序54(S139)。接下来,当生成了 V-VOL 88时,存储系统准备并映射用于保存所恢复的JNL数据的JNL数据保存区域85 (S140),并更新V-VOL映射表62 (S140)。接下来,在从存储系统4中收到恢复准备完成的消息报告时,管理服务器3确认来自用户的恢复指示请求要保存在 哪个磁带装置6中,并向备份服务器5发送恢复指示(S141)。接下来,备份服务器5向作为恢复源的磁带装置6发送传送指示(S142)。接下来,磁带装置6向备份服务器5传送对象数据(S143)。接下来,为了将从磁带装置6中读出的数据保存在存储系统4中,备份服务器5向存储系统4发送写请求(S146)。这里,备份服务器5被存储系统4通知所确保的写目的地(最好是经由主计算机2)。接下来,存储系统4接收自身存储系统4中所发送的数据,并将数据保存到所确保的场所(S145)。这时,存储系统4将在向磁带装置6中写入JNL数据的同时所附加的信息(日志世代、获得时刻等)与写数据一起保存到存储系统4中的控制内存37中。接下来,当写数据接收完时,存储系统4向管理服务器3发送结束报告。接下来,管理服务器3向存储系统4发送恢复卷89的复原指示(S146)。接下来,存储系统4识别从S145所保存的信息以及管理服务器3所管理的目录管理信息73中所恢复的日志数据是哪个卷(恢复卷89)的日志数据(从整卷的哪一个中更新日志数据较好),在整卷(恢复卷89)中,写上所恢复的V-VOL 88的数据,使JNL数据被反映,将恢复卷89复原成用户指示要复原的世代内容(S147)。并且,管理服务器3针对所实施的恢复信息、生成并管理目录管理信息73 (S148)。这样,在计算机系统I中,存储系统4之外移动的日志数据被再次移回存储系统中,恢复成用户指定的逻辑卷。(6)差分合并(7 -夕)如以下参考图23和图24来说明的那样,多个世代种类的世代间差分数据87及差分BM 86可以合并。由此,计算机系统I中,可减少所消耗的存储容量。下面将合并后的世代间差分数据87称为“合并差分数据”。图23显示了对世代间差分数据87进行合并的处理的流程图。图24显示了与该合并处理有关的数据元素的移动。以下,参考图23和图24来对合并处理进行说明。JNL合并程序57 (参考图2)在检索到保存了某一世代数种类(例如,(m+1)世代(世代(N) 世代(N+m)))的世代间差分数据87时,就开始将(m+1)世代种的世代间差分数据变换成合并差分数据87的合并处理(稍后描述)。此外,合并处理开始的时机为检测出保存了(m+1)世代种的世代间差分数据87时,但也不限于这一个例子,其他的时机例如也可以是从前一次合并处理开始经过预定期间的时刻。首先,JNL合并程序57将JNL信息表61中的合并对象的世代(N) 世代(N+m)的“状态”(图中未示出)变成“合并中”。并且,JNL合并程序57选择合并对象中当然较旧的世代(N)的世代间差分数据87作为对象(S151)。接下来,JNL合并程序57将与对象世代间差分数据87相对应的差分BM 86 (N)的起始位确定为参考位置(S152)。接下来,JNL合并程序57针对差分BM 86 (N)检索当作参考位置的位(S153)。并且,若该位是I (S153 :是),则JNL合并程序57进行到S154,若该位为0 (S153 :否),则进行到S159。以下,在图23及图24的说明中,把作为该参考位置的位叫作“对象位”,若该位 为I则叫作“对象为I的位”,若该位为0则叫做“对象为0的位”。接下来,JNL合并程序57,针对与当前生成的合并差分数据87相对应的差分BM 86(以下,在图23和图24的说明中被叫作“合并差分BM”),检索与上述对象位相同位置处所具有的位(S154)。并且,若该对象位为0(S154 :是),则JNL合并程序57进行到S155,或该对象位为I (S154 :否),则进行到S159。接下来,JNL合并程序57在差分BM 86 (N)中检索与对象为I的位相对应的世代间差分数据87的JNL数据保存区85的数据保存地址(S155),指定该地址(S156)。并且,JNL合并程序57将该地址所表示的段中所存储的世代间差分数据87从该段中复制(写)到与当前生成的合并差分数据87相对应的JNL数据保存区85内的段中(前一个复制目的地段的下一个段)(S157)。并且,JNL合并程序57在合并差分BM 86中将与对象位相同位置处具有的位变为“I”(S158)。接下来,JNL合并程序57在差分BM 86 (N)中检索到此参考位置的下一个位置的未参照位(S154)。并且,若存在该位(S159 :是),则JNL合并程序57将下一个位变更为参考位置(S160)并进行到S153。由此,若下一个位置没有未参照位(S159 :否),则JNL合并程序57对该世代(N)的处理结束(S161)、并检索是否存在下一个世代(S162)。并且,若存在下一个世代(S162 :是),则JNL合并程序57进行到S151,选择下一个世代(N+1)的世代间差分数据作为对象。由此,若不存在下一个世代(也已是说,若上一次所处理的世代是(N+m))(S162 :否),则JNL合并程序57结束合并处理。根据上述流程,如图24所示,存储系统4从与合并对象的世代(N) (N+m)中较旧的世代相对应的世代间差分数据87开始首先进行处理。另外,若在与世代间差分数据87相对应的差分BM 86中是为I的位、而在合并差分BM 86中与该为I的位相对应的位为0,则存储系统4将与该为I的位相对应的世代间差分数据87复制到与合并差分数据87相对应的JNL数据保存区85中。另一方面,若与世代间差分数据87相对应的差分BM中是为I的位、而在合并差分BM中与该为I的位相对应的位也为1,则存储系统4不复制与世代间差分数据87相对应的差分BM 86内的为I的位相对应的数据元素。必要时,存储系统4还将与较旧世代相对应的世代间差分数据87等优先地复制到与合并差分数据87相对应的JNL数据保存区85中。具体地说,例如,如图24所示,对于世代(N)和世代(N+m)这2个世代来说,存在着与P-VOL 81的起始块相对应的世代间差分数据87的元素“A”和“G”。这时,如上所述,与较旧世代对应的世代间差分数据元素被优先,所以存储系统4将世代(N)的元素“A”复制到与合并差分数据87相对应的JNL数据保存区85中,但是不会将与该世代(N)相比较新的世代的元素“G”复制到该JNL数据保存区85中。此外,合并处理虽然是从较旧的世代开始处理,但是也可以从较新的世代开始处理。这种情况下,若在与世代间差分数据相对应的差分BM 86中是为I的位、而在合并差分BM 86中与该为I的位相对应的位也为1,则存储系统4将与世代间差分数据87相对应的差分BM 86内的为I的位所对应的数据存储到与合并差分数据87相对应的JNL数据保存区85中,也可以在与为I的位相对应的合并差分数据87上写。另外,在生成合并差分数据87的情况下,存储系统4也可以在合并差分数据87生成完之后或响应来自计算机(例如主计算机2或管理服务器3)的指示而删除将作为该合并差分数据87的基础的多个世代种类的世代间差分数据87。另外,存储系统4也可以从较旧的世代开始删除世代间差分数据87和合并差分数据87。这时,存储系统4例如通过图中未示出的JNL删除程序来释放与删除对象的世代相对应的JNL控制信息表64及JNL数据,并将所释放的区域作为空区域进行管理。另外,JNL删除程序还从P-VOL结构管理表60和JNL信息表61中删除与删除对象的世代相对应的记录项。此外,如上所述,存储系统4还可以在对差分进行合并之后备份到磁带装置6中。 这样一来,在计算机系统I中,存储系统4还提供了备份服务器5可识别JNL数据的功能。也就是说,存储系统4生成与JNL数据的容量对应的虚拟卷(V-V0L 88)。接下来,存储系统4为了使备份服务器5识别V-VOL 88,就在V-VOL 88的起始处设置V-V0L88单独的头信息。此外,头信息还根据备份服务器5的OS的种类而不同。接下来,使存储系统4在所生成的V — VOL 88中与对应的JNL数据相对应。具体地说,存储系统4由用户指定要备份的世代(或者时间)、检索与该世代相对应的JNL数据被保存的位置、映射到V-VOL 88上。并且,备份服务器5从存储系统4的V-V0L88中读出JNL数据、以便将所读出的JNL数据保存在磁带装置6中、并备份JNL数据。另外,在计算机系统I中,存储系统4提供将所备份的数据复原的功能。也就是说,存储系统4通过来自管理服务器3的恢复指示,使用V-VOL 88将磁带装置6中所保存的JNL数据返回到存储系统4中,以基于恢复指示来进行逻辑卷复原。因此,备份服务器5可直接读出JNL数据本身,并在磁带装置6中保存JNL数据。另外,可将磁带装置6中所保存的JNL数据发送到存储系统中,变为JNL数据本身,以便存储系统4能够进行访问。因此,在计算机系统I中,备份服务器6将可从存储系统4中读出技术一般化,并在存储系统4之外的周边装置(磁带装置6等)中备份JNL数据本身。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用于保存日志数据的JNL-VOL 82记载为备份服务器5不能识别的卷,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对用于保存日志数据的JNL-VOL 82之外的存储系统4内的独立形式的信息来说也适用。例如,如上所述的独立形式的信息,例如快照的差分数据和扩展动态存储区卷(口 m - 二 >,简单接合)的保存数据等。由于必须在存储系统4生成、且必须被写入到该存储池中,所以这些数据可以是存储系统4内的独立形式信息、及不能从备份服务器5等外部存储装置中识别的数据。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用于移动JNL数据的对象的选择方法可以选择为从使用频率(存取频率)低的数据开始进行移动、从JNL数据的生成时刻较旧的数据开始移动、和移动用户指定的数据。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移动JNL数据的时机可以是在存储系统4内的使用TOEV39的总容量大于预定值时、出现存取频率比预定频率低的JNL数据时、用户指定时来移动JNL数据。
工业实用性本发明能够广泛地适用于对用于保存数据的逻辑卷实施备份的装置中。
权利要求
1.一种存储系统,其与第一计算机和第二计算机连接,在与所述第二计算机连接的存储装置中备份数据,其特征在于,具有 第一逻辑卷,其按照从所述第一计算机接收到的写入请求,写入写入数据; 第二逻辑卷,其按照每个预定时刻划分存储所述第一逻辑卷的日志数据,所述第二计算机对于所述第二逻辑卷即无法读出存储的日志数据也无法写入写入数据; 第二卷,其是虚拟卷; 虚拟卷生成部,其为了预定时刻的所述第一逻辑卷的备份,生成所述第二计算机至少为了读出所述日志数据能够访问的所述第三卷; 映射部,其把所述第二逻辑卷的存储所述日志数据的地址映射到通过所述虚拟卷生成部生成的所述第三卷;以及 备份部,其根据来自所述第二计算机的针对所述第三卷的读出请求,按照映射到所述第三卷的地址,从所述第二逻辑卷中读出所述日志数据,为了将该日志数据存储在所述存储装置中而将其传输给所述第二计算机。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存储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虚拟卷生成部根据所述第二计算机的操作系统的种类,生成所述第三卷。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存储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存储系统还与第三计算机连接,该第三计算机管理存储有所述第二逻辑卷的所述日志数据的所述存储装置的存储装置号码。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存储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存储系统具备保存管理信息的存储器,该管理信息管理存储所述第二逻辑卷的日志数据的所述存储装置的存储装置号码。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存储系统,其特征在于, 由所述第二计算机保存管理信息,该管理信息管理存储所述第二逻辑卷的日志数据的所述存储装置的存储装置号码。
6.一种存储系统,其与第一计算机和第二计算机连接,在与所述第二计算机连接的存储装置中备份数据,其特征在于,具有 第一逻辑卷,其按照从所述第一计算机接收到的写入请求,写入写入数据; 第二逻辑卷,其按照每个预定时刻划分存储所述第一逻辑卷的日志数据,所述第二计算机对于所述第二逻辑卷即无法读出存储的日志数据也无法写入写入数据; I个以上的第三卷,其是虚拟卷; 映射部,其针对所述一个以上的第三卷,映射所述第二逻辑卷的存储所述日志数据的地址;以及 备份部,其根据来自所述第二计算机的针对所述一个以上的第三卷中的一个第三卷的读出请求,按照映射到所述一个以上的第三卷中的一个第三卷的地址,从所述第二逻辑卷中读出所述日志数据,为了将该日志数据存储在所述存储装置中将其传输给所述第二计算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存储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映射部当从所述第二计算机接收到针对所述一个以上的第三卷中的一个第三卷的读出请求时,把与所述第二计算机的操作系统的种类对应的头区域信息映射到所述一个以上的第三卷中的一个第三卷中。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存储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映射部把与多个操作系统的种类对应的头区域信息映射到所述一个以上的第三 卷。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存储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映射部把映射到所述一个以上的第三卷中的一个第三卷中的头区域信息变更为与其他的操作系统的种类对应的其他的头区域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存储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映射部把所述第二逻辑卷的存储所述日志数据的地址映射到所述一个以上的第三卷中的映射了与所述第二计算机的操作系统的种类对应的头区域信息的第三卷。
11.一种存储系统的备份方法,所述存储系统与第一计算机和第二计算机连接,在与所述第二计算机连接的存储装置中备份数据,所述备份方法的特征在于, 所述存储系统具有 第一逻辑卷,其按照从所述第一计算机接收到的写入请求,写入写入数据; 第二逻辑卷,其按照每个预定时刻划分存储所述第一逻辑卷的日志数据,所述第二计算机无法读出所述日志数据; 所述备份方法具有以下步骤 为了预定时刻的所述第一逻辑卷的备份,判定是否存在所述第二计算机至少为了读出所述日志数据而能够访问的虚拟卷; 在判定没有所述虚拟卷时,生成所述虚拟卷; 在判定有所述虚拟卷时,或者在生成了所述虚拟卷时,在所述虚拟卷中映射所述第二逻辑卷的存储所述日志数据的地址; 根据来自所述第二计算机的针对所述虚拟卷的读出请求,按照在所述虚拟卷中映射的地址,从所述第二逻辑卷读出所述日志数据;以及 为了把所述读出的所述日志数据存储在所述存储装置中将其传输到所述第二计算机。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备份方法,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第一计算机接收到备份指示后,执行判断是否存在所述虚拟卷的步骤。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备份方法,其特征在于, 判断是否需要所述第一逻辑卷的备份, 判断需要所述第一逻辑卷的备份后,执行判定是否存在所述虚拟卷的步骤。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备份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判定具有所述虚拟卷时,进一步判定是否已经使用了所述虚拟卷, 在已经使用了所述虚拟卷的情况下,生成别的虚拟卷, 对生成的别的虚拟卷映射所述第二逻辑卷中的存储所述日志数据的地址, 如果没有使用所述虚拟卷,对所述虚拟卷映射所述第二逻辑卷中的存储所述日志数据的地址。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备份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已经使用了所述虚拟卷的情况下,进一步判定生成所述别的虚拟卷还是等待所述虚拟卷空闲。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备份方法,其特征在于, 经由所述第一计算机向所述第二计算机通知映射了所述第二逻辑卷的存储所述日志数据的地址的虚拟卷的识别信息, 从所述第二计算机接收包含所述识别信息的所述读出请求。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备份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把所述日志数据传输给所述第二计算机后,生成并保存管理信息,该管理信息管理存储所述日志数据的所述存储装置的存储装置号码。
18.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备份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从所述第二计算机接收到所述读出请求时,把与所述第二计算机的操作系统的种类对应的头区域信息映射到所述虚拟卷。
19.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备份方法,其特征在于, 把与所述第二计算机的操作系统的种类对应的头区域信息映射到所述虚拟卷中,在任意的时刻,把映射到所述虚拟卷的所述头区域信息变更为与其他的操作系统的种类对应的其他的头区域信息。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不断地提高并获得物理存储设备的使用效率的计算机系统。其具备第一卷,用于写入从所述第一计算机中被读写的写数据;第二卷,用于在每个规定时刻对所述第一卷的日志数据进行划分并保存;作为虚拟卷的第三卷;虚拟卷生成部,当收到由所述第一计算机发送的规定时刻的所述第一卷的备份指示时,生成使所述第二计算机能够读写所述日志数据的所述第三卷;映射部,将所述日志数据映射到所述虚拟卷生成部所生成的所述第三卷;以及备份部,经由所述第二计算机将所述写数据传送到所述存储装置中,或者通过由所述映射部所映射的所述第三卷将所述日志数据经由所述第二计算机传送到所述存储装置中、以备份所述写数据和所述日志数据。
文档编号G06F11/14GK102750201SQ20121014907
公开日2012年10月24日 申请日期2009年1月24日 优先权日2008年8月27日
发明者江口贤哲, 里山爱 申请人: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