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对智能存储器的操作方法及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369632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对智能存储器的操作方法及系统的制作方法
ー种对智能存储器的操作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访问技木,特别涉及ー种对智能存储器的操作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木智能存储器是ー种基于半导体快闪记忆器的新一代记忆设备,它被广泛地应用于便携式装置上,如数码相机、个人数码助理(PDA)、智能手机和多媒体播放器等。智能存储器包括主控、存储単元、智能卡单元,智能存储器即在普通存储器内挂接智能卡单元,智能存储器除了提供传统的存储功能外,还提供智能卡服务,典型代表为智能SD卡。 传统的智能存储器中的主控用于识别外部设备对文件系统的操作,若是对文件系统中的智能卡单元接ロ文件的操作,则访问智能卡单元,否则访问存储单元。应用程序将智能卡单元操作命令写入接ロ文件,主控向智能卡单元转发该命令,应用程序读接ロ文件,通过主控接收智能卡单元返回的响应数据。应用程序读写智能卡单元接ロ文件时,主控是通过固定的地址范围去判断应用程序读写的地址是否属于接ロ文件,故接ロ文件是静态的,地址是固定不能改变的。若接ロ文件被删除后再重建,因接ロ文件在文件系统中的地址已发生变化,应用程序去读写接ロ文件时会被误认为是访问存储器,而应用程序写文件或数据时,如写到接ロ文件的地址,会造成主控认为此时写入的文件或数据是对智能卡单元単元的操作,从而导致此时写入的文件或数据失败。因对接ロ文件进行删除或格式化会导致错误,因此不方便用户使用。为避免格式化智能存储器时重建接ロ文件及导致接ロ文件地址发生变化等问题,通过保护智能存储器中与接ロ文件相关的文件系统的关键区域,从绑定了接ロ地址与接ロ文件。这些区域包括MBR、BPB、接ロ文件所在的FAT、接ロ文件所在的FDT,即对这些区域的写视为无效,以达到保护的目的。当用户进行格式化、删除接ロ文件等操作时,由于采用了保护MBR、BPB、接ロ文件所在的FAT、接ロ文件所在的FDT的机制,所以格式化或删除操作将不被执行。在下次上电后文件系统依然为出厂时的文件系统,并且接ロ文件与接ロ地址一一对应,接ロ文件、接ロ文件地址均有效得到保护。但此方式将导致用户不能格式化出厂时内置文件系统以外的其他文件系统。

发明内容基于此,有必要提供ー种方便用户使用的ー种对智能存储器的操作方法,—种对智能存储器的操作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进入初始状态;智能存储器接收主机发送的第一组操作命令,并判断第一组操作命令中是否包含第一特征;若包含,则主机对存储单元进行操作,智能存储器记录第一组操作命令包含的地址为动态接ロ地址,智能存储器接收主机发送的下ー组操作命令;若不包含,则主机对存储单元进行操作,返回初始状态;
智能存储器判断下ー组操作命令包含的地址是否与所述动态接ロ地址相同;若相同,则智能存储器判断下ー组操作命令是否包含第二特征;若不相同,则主机对存储单元进行操作,之后返回主机向智能存储器发送下ー组操作命令的步骤;若下ー组操作命令包含第二特征,则将动态接ロ地址记录为接ロ地址,对智能卡单元进行操作;若下ー组操作命令中不包含第二特征,则主机对存储单元进行操作,返回初始状态;主机读取根据智能卡单元操作命令返回的响应数据,获取智能卡单元的响应,返回初始状态。本发明同时还提供ー种方便用户使用的对智能存储器的操作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智能存储器接收主机发送的操作命令;第一判断模块,用于接收模块接收主机发送的第一组操作命令后,判断第一组操作命令中是否包含第一特征;第一记录模块,用于当第一判断模块判断第一组操作命令中包含第一特征时,记录第一组操作命令包含的地址为动态接ロ地址;第二判断模块,用于接收模块接收主机发送的下ー组操作命令后,判断下ー组操作命令包含的地址是否与所述动态接ロ地址相同;第三判断模块,用于当第二判断模块判断下ー组操作命令包含的地址与所述动态接ロ地址相同时,判断下ー组操作命令是否包含第二特征;第二记录模块,用于当第三判断模块判断下ー组操作命令包含第二特征时,将动态接ロ地址记录为接ロ地址;第一操作模块,用于接收模块接收主机发送的第一组操作命令后,对存储单元进行操作;第二操作模块,用于当第二判断模块判断下ー组操作命令包含的地址与所述动态接ロ地址不相同时对存储单元进行操作;第三操作模块,用于当第三判断模块判断下ー组操作命令不包含第二特征时对存储单元进行操作;第四操作模块,用于当第三判断模块判断下ー组操作命令包含第二特征,第二记录模块将动态接ロ地址记录为接ロ地址时,对智能卡单元进行操作;响应获取模块,用于当第四操作模块对智能卡单元进行操作后,读取根据智能卡単元操作命令返回的响应数据;返回初始状态模块,用于当第一操作模块、第三操作模块对存储单元进行操作后,以及响应获取模块读取根据智能卡单元操作命令返回的响应数据后返回到初始状态。上述对智能存储器的操作方法及系统,采用将发送给智能存储器相同地址内两组连续的操作命令分别包含有第一特征、第二特征作为对智能存储器内智能卡单元的操作命令,当智能存储器识别到两组连续的操作命令分别包含有第一特征、第二特征时,则将对智能存储器的操作命令传输给智能卡单元,从而读取根据智能卡单元操作命令返回的响应数据,实现了对智能卡单元的访问、操作,且可以对智能存储器执行任意文件的删除或格式化操作,方便用户使用。因此智能存储器内接ロ地址与接ロ文件不再固定绑定,使得智能存储器不需要在编译时就决定接ロ地址,从而避免了文件系统或接ロ文件被改变后,用户写数据到接ロ地址时文件被破坏;也不需要对智能存储器内关键区域进行保护,使得用户可以随意格式化智能存储器。

图I为ー个实施例中对智能存储器的操作方法的流程图;图2为ー个实施例中对智能存储器的操作系统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及附图对智能存储器的操作方法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使其更加清楚。如图I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ー种对智能存储器的操作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I进入初始状态;S2智能存储器接收主机发送的第一组操作命令,并判断第一组操作命令中是否包含第一特征;在步骤S2中,智能存储器默认主机发送第一组操作命令中包含有第一特征作为对智能存储器内智能卡单元操作的前提条件,当主机向智能存储器发送的第一组操作命令时,判断第一组操作命令中是否包含第一特征。S3若包含,则主机对存储单元进行操作,智能存储器记录第一组操作命令包含的地址为动态接ロ地址,之后进入S4步骤,即智能存储器接收主机发送的下ー组操作命令;在步骤S3中,若判断发送到智能存储器的第一组操作命令包含第一特征,则记录第一组操作命令所在的地址为动态接ロ地址,此时开始创建动态接ロ地址,即只有第一组操作命令包含第一特征,才创建动态接ロ地址。S4智能存储器接收主机发送的下ー组操作命令;在步骤S4中,当第一组操作命令包含第一特征,主机对存储单元进行操作,智能存储器记录第一组操作命令包含的地址为动态接ロ地址之后,主机向智能存储器发送下一组操作命令。这样设置可以避免将不符合条件的操作命令对智能卡单元进行操作,其中,智能卡单元操作命令定义了智能卡单元的操作类型,外部设备,如主机根据智能卡单元操作命令访问智能卡单元。S9若不包含,则主机对存储单元进行操作,返回初始状态;在S2步骤之后,若判断第一组操作命令中不包含第一特征,则进行S9步骤,即主机对存储单元进行操作,之后返回Si步骤所述的初始状态,即第一组操作命令执行终结。此时,智能存储器等待主机向其发送另ー个第一组操作命令,智能存储器将再次判断另ー个第一组操作命令中是否包含第一特征,从而进入循环判断另ー个第一组操作命令的过程。在步骤S2、S3、S9中,若第一组操作命令不包含第一特征,则不创建动态接ロ地址,从而可以避免接ロ地址与接ロ文件固定绑定,使得智能存储器不需要在编译时就决定接ロ地址,从而不需要事先固定接ロ文件地址。即当第一组操作命令包含第一特征时才创建动态接ロ地址,避免了文件系统或文件被改变后,用户写数据到接ロ地址时文件被破坏。不管第一组操作命令是否包含第一特征,第一组操作命令均将执行,即主机均对智能存储器内的存储单元进行操作。所述操作包括对智能存储器的读或写,以及其它类型的操作。S5智能存储器判断下ー组操作命令包含的地址是否与所述动态接ロ地址相同;在步骤S5中,以主机向智能存储器发送下ー组操作命令所包含的地址是否与步骤S3中所述的动态接ロ地址相同为又ー个判断依据。S6若相同,则智能存储器判断下ー组操作命令是否包含第二特征;在步骤S6中,若下ー组操作命令包含的地址与所述动态接ロ地址相同,则智能存储器判断所述下ー组操作命令是否包含第二特征作为又ー个判断依据。SlO若不相同,则主机对存储单元进行操作,之后返回主机向智能存储器发送下一组操作命令的步骤;
在S5步骤之后,若智能存储器判断下ー组操作命令包含的地址与步骤S3所述动态接ロ地址不相同,那么下ー组操作命令不符合对智能卡单元操作的条件,则进入步骤S10,即主机对存储单元进行操作,之后返回步骤S4,等待主机向智能存储器发送另ー个下ー组操作命令。此时,智能存储器等待主机向其发送另ー个下ー组操作命令,智能存储器将再次判断另ー个下ー组操作命令包含的地址是否与所述动态接ロ地相同,从而进入循环判断另ー个下ー组操作命令包含的地址是否与所述动态接ロ地相同的过程。S7若下ー组操作命令包含第二特征,则将动态接ロ地址记录为接ロ地址,对智能卡单元进行操作;在步骤S7中,若判断下ー组操作命令中包含第二特征,那么将动态接ロ地址记录为接ロ地址,对智能存储器中的智能卡单元进行操作,即当主机与智能存储器内的智能卡単元通信时,须要通过对同一个动态接ロ地址发送不少于两次特征数据来确定所述操作命令是否满足对智能卡单元的操作条件,即对同一个动态接ロ地址发送两组连续操作命令须分别包含有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当然也可以采用向同一个动态接ロ地址发送两组以上连续操作命令须分别包含有两个以上的特征数据作为判断依据。智能存储器默认主机发送两组或以上连续的操作命令中包含有第一特征、第二特征作或其它特征作为对智能存储器内智能卡单元的操作命令。这样设置可以避免将不符合条件的数据写入智能卡单元内,或者读取智能卡单元内的数据,以及不符合条件的操作命令对智能卡单元进行误操作。其中,智能卡单元操作命令定义了智能卡单元的操作类型,夕卜部设备,如主机根据智能卡单元操作命令访问智能卡单元。S9若下ー组操作命令中不包含第二特征,则主机对存储单元进行操作,返回初始状态;在S6步骤之后,若智能存储器判断下ー组操作命令中不包含第二特征,则主机对存储单元进行操作,返回初始状态。即下ー组操作命令不符合对智能卡单元的操作条件,则进入S9步骤,只对智能存储器内的存储单元进行操作,之后返回SI步骤所述的初始状态。此时,前述第一组操作命令、下ー组操作命令执行终结,智能存储器等待主机向其发送另一个第一组操作命令,智能存储器将再次判断另ー个第一组操作命令中是否包含第一特征,从而进入循环判断另ー个第一组操作命令的过程。S8主机读取根据智能卡单元操作命令返回的响应数据,获取智能卡单元的响应,返回初始状态。在S8步骤之中,当第一组操作命令、下ー组操作命令包含相同的动态接ロ地址,且分别包含有第一特征、第二特征,那么第一组操作命令、下ー组操作命令符合对智能存储器内智能卡单元的操作的条件, 则将对智能存储器的操作命令传输给智能卡单元,从而获取根据智能卡单元操作命令返回的响应数据,实现了对智能卡单元的操作,之后返回初始状态。此时,前述第一组操作命令、下ー组操作命令执行终结,智能存储器等待主机向其发送另ー个第一组操作命令,智能存储器将再次判断另ー个第一组操作命令中是否包含第一特征,从而进入循环判断另ー个第一组操作命令的过程。在另ー个实施例中,ー种对智能存储器的操作方法,所述第一特征、第二特征为32字节或32字节以上的特征数。操作命令中的第一特征、第二特征作为判断该操作命令是否符合对智能卡单元操作的判断标识数据,从而将包含第一特征、第二特征的操作命令作为连接到智能卡单元的操作命令,方便识别。因此操作命令中的第一特征、第二特征数据必须足够复杂,以免在正常的读写数据的时候出现雷同的标识数据,被误认为是执行对智能卡单元的操作命令,故第一特征、第二特征为32字节或32字节以上的特征数,如32字节、64字节、128字节或256字节等等。在另ー个实施例中,ー种对智能存储器的操作方法,所述第一特征、第二特征位于所述操作命令的包头部分。为了更准确判断每组操作命令所包含的特征,以每组操作命令的包头所包含的部分特征为判断依据,从而降低误操作的概率。在另ー个实施例中,ー种对智能存储器的操作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对主机读取根据智能卡单元操作命令返回的响应数据设置预定时间。在动态接ロ地址记录为接ロ地址,对智能卡单元进行操作之后,预定时间内根据智能卡单元操作命令返回的响应数据,获取智能卡单元的响应。在S8步骤之后,设定预定时间,在该预定时间内应用程序读取根据智能卡单元操作命令返回的响应数据,获取智能卡单元的响应。在另ー个实施例中,ー种对智能存储器的操作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主机超过所述预定时间未读取或在读取根据智能卡单元操作命令返回的响应数据前对接ロ地址进行非约定操作,则接ロ地址失效,返回初始状态。应用程序超过预定时间未获取或在获取前向接ロ地址写入非约定数据,则接ロ地址失效。设置预定时间读取根据智能卡单元操作命令返回的响应数据,获取智能卡单元的响应是为了进一歩方便主机对智能存储器的操作。超过预定时间未获取智能卡单元的响应或在预定时间内再次对智能存储器接ロ地址写入非约定数据后接ロ地址失效,即接ロ地址在一次读写通信后预定时间经过后失效,从而使在超时未获取或写入非法数据后接ロ地址失效。从而使得接ロ地址并非长期存在,主机写下ー组数据不会直接写到智能卡单元内,可以进一歩减少异常情况的发生。由于接ロ地址并非静态存在,而是根据主机写入的不同组数据动态设定,所以存储器整个逻辑存储区域均可以使用,且预设获取时间,可以提高操作准确性。当接ロ地址失效后,主机再次向其它地址发送操作命令,则可用动态接ロ地址范围较宽。本发明还提供ー种对智能存储器的操作系统,如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ー种对智能存储器的操作系统,包括接收模块201,用于智能存储器接收主机发送的操作命令;第一判断模块202,用于当接收模块201接收主机发送的第一组操作命令后,判断第一组操作命令中是否包含第一特征;第一记录模块204,用于当第一判断模块202判断第一组操作命令中包含第一特征时,记录第一组操作命令包含的地址为动态接ロ地址;第二判断模块206,用于接收模块201接收主机发送的下ー组操作命令后,判断下ー组操作命令包含的地址是否与所述动态接ロ地址相同;第三判断模块207,用于当第二判断模块206判断下ー组操作命令包含的地址与所述动态接ロ地址相同时,判断下ー组操作命令是否包含第二特征;
第二记录模块208,用于当第三判断模块207判断下ー组操作命令包含第二特征时,将动态接ロ地址记录为接ロ地址;第一操作模块203,用于接收模块201接收主机发送的第一组操作命令后,对存储单元进行操作;第二操作模块214,用于当第二判断模块206判断下ー组操作命令包含的地址与所述动态接ロ地址不相同时对存储单元进行操作;第三操作模块213,用于当第三判断模块207判断下ー组操作命令不包含第二特征时对存储单元进行操作;第四操作模块209,用于当第三判断模块207判断下ー组操作命令包含第二特征,第二记录模块208将动态接ロ地址记录为接ロ地址时,对智能卡单元进行操作;响应获取模块210,用于当第四操作模块209对智能卡单元进行操作后,获取根据智能卡单元操作命令返回的响应数据。返回初始状态模块215,用于当第一操作模块203、第三操作模块213对存储単元进行操作后,以及响应获取模块210读取根据智能卡单元操作命令返回的响应数据后返回到初始状态。当接收模块201接收主机发送的第一组操作命令吋,第一判断模块202判断第一组操作命令中是否包含第一特征,同时第一操作模块203对存储单元进行操作;当第一判断模块202判断第一组操作命令中包含第一特征时,第一记录模块204记录第一组操作命令包含的地址为动态接ロ地址。之后接收模块201接收主机发送下ー组操作命令,第二判断模块206判断下ー组操作命令包含的地址是否与所述动态接ロ地址相同,若相同,则第三判断模块207判断下ー组操作命令是否包含第二特征;当第三判断模块207判断下ー组操作命令包含第二特征时,第二记录模块208将动态接ロ地址记录为接ロ地址,第四操作模块209对智能卡单元进行操作,响应获取模块210获取根据智能卡单元操作命令返回的响应数据,之后返回初始状态模块215返回到初始状态。当第一判断模块202判断第一组操作命令中不包含第一特征时,第一操作模块203对存储单元进行操作,之后返回初始状态模块215返回初始状态。此时,前述第一组操作命令执行终结,接收模块201等待主机向其发送另ー个第一组操作命令,第一判断模块202将再次判断另ー个第一组操作命令中是否包含第一特征,从而进入第一判断模块202循环判断另ー个第一组操作命令是否包含第一特征的过程。
当第二判断模块206判断下ー组操作命令包含的地址与所述动态接ロ地址不相同时,第二操作模块214对存储单元进行操作。此时,前述下ー组操作命令执行终结,之后等待接收模块201接收主机发送另ー个下ー组操作命令,第二判断模块206将再次判断另ー个下ー组操作命令中包含的地址与所述动态接ロ地址是否相同,从而进入第二判断模块206循环判断另ー个下ー组操作命令包含的地址是否与所述动态接ロ地址相同的过程。当第三判断模块207判断下ー组操作命令不包含第二特征时,第三操作模块213对存储单元进行操作,之后返回初始状态模块215返回初始状态。此时,前述第一组操作命令、下ー组操作命令执行终结,接收模块201等待主机向其发送另ー个第一组操作命令,第一判断模块202将再次判断另ー个第一组操作命令中是否包含第一特征,从而进入第一判断模块202循环判断另ー个第一组操作命令是否包含第一特征的过程。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对智能存储器的操作系统中,所述第一特征、第二特征为32字节或32字节以上的特征数。操作命令中的第一特征、第二特征作为判断该操作命令是否 符合对智能卡单元操作的判断标识数据,从而将包含第一特征、第二特征的操作命令作为连接到智能卡单元的操作命令,方便识别。因此操作命令中的第一特征、第二特征数据必须足够复杂,以免在正常的读写数据的时候出现雷同的标识数据,被误认为是执行对智能卡単元的操作命令,故第一特征、第二特征为32字节或32字节以上的特征数,如32字节、64字节、128字节或256字节等等。特定数据采用32字节或32字节以上的字节时,増加了数据头的复杂性,降低出现错误的概率。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对智能存储器的操作系统中,所述第一特征、第二特征位于所述操作命令的包头部分。所述第一特征、第二特征位于所述操作命令的包头部分,是为了更准确判断每组操作命令所包含的特征,以每组操作命令的包头所包含的部分特征为判断依据,从而降低误操作的概率。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对智能存储器的操作系统中,还包括响应获取时间设定模块,所述响应获取时间设定模块用于当第二记录模块208将动态接ロ地址记录为接ロ地址,第四操作模块209对智能卡单元进行操作时,设定预定的时间读取根据智能卡单元操作命令返回的响应数据,从而在预定的时间内获取智能卡单元的响应。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对智能存储器的操作系统中,还包接ロ地址失效模块,所述接ロ地址失效模块用于当响应获取模块210超过响应获取时间设定模块设定的时间未读取或在读取根据智能卡单元操作命令返回的响应数据前对接ロ地址进行非约定操作时,使接ロ地址失效。应用程序超过预定时间未获取或在获取前向接ロ地址写入非约定数据,则接ロ地址失效。设置预定时间获取根据智能卡单元操作命令返回的响应数据,获取智能卡单元的响应是为了进一歩方便主机对智能存储器的操作。超时未获取智能卡单元的响应或在预定获取时间内再次对智能存储器接ロ地址写入非约定数据后接ロ地址失效,即接ロ地址在一次读写通信后预定时间经过后失效,从而使在超时未获取或写入非法数据后接ロ地址失效。从而使得接ロ地址并非长期存在,主机写下ー组数据不会直接写到智能卡单元内,可以进ー步减少异常情况的发生。由于接ロ地址并非静态存在,而是根据主机写入的不同组数据动态设定,所以存储器整个逻辑存储区域均可以使用,且预设读取时间,可以提高读写准确性。当接ロ地址失效后,主机再次向其它地址写入数据,则可用动态接ロ地址范围较宽。上述对智能存储器的操作方法及系统,采用将操作命令中包含第一特征、第二特征作为连接到智能卡单元的操作命令,当识别到该特征时,则将智能存储器的操作命令传输给智能卡单元,从而获取根据智能卡单元操作命令返回的响应数据,实现了对智能卡单元的访问、操作。该操作方法将接ロ地址动态创建,与文件不再固定绑定,使得智能存储器不需要在编译时就决定接ロ地址,也不须要对智能存储器关键区域进行保护,避免了文件系统或文件被改变后,用户写数据到接ロ地址时文件被破坏,使得用户可以对智能存储器执行任意文件的删除或格式化操作,方便用户使用,且简化应用程序与智能存储器交互的机制,以使对智能存储器内智能卡单元的操作误差更小。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 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权利要求
1.ー种对智能存储器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进入初始状态; 智能存储器接收主机发送的第一组操作命令,并判断第一组操作命令中是否包含第一特征; 若包含,则主机对存储单元进行操作,智能存储器记录第一组操作命令包含的地址为动态接ロ地址,智能存储器接收主机发送的下ー组操作命令;若不包含,则主机对存储単元进行操作,返回初始状态; 智能存储器判断下ー组操作命令包含的地址是否与所述动态接ロ地址相同; 若相同,则智能存储器判断下ー组操作命令是否包含第二特征;若不相同,则主机对存储单元进行操作,之后返回主机向智能存储器发送下ー组操作命令的步骤; 若下ー组操作命令包含第二特征,则将动态接ロ地址记录为接ロ地址,对智能卡单元进行操作;若下ー组操作命令中不包含第二特征,则主机对存储单元进行操作,返回初始状态; 主机读取根据智能卡单元操作命令返回的响应数据,获取智能卡单元的响应,返回初始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对智能存储器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特征、第二特征为32字节或32字节以上的特征数。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对智能存储器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特征、第二特征位于所述操作命令的包头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对智能存储器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对主机读取根据智能卡单元操作命令返回的响应数据设置预定时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对智能存储器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主机超过所述预定时间未读取或在读取根据智能卡单元操作命令返回的响应数据前对接ロ地址进行非约定操作,则接ロ地址失效,返回初始状态。
6.ー种对智能存储器的操作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智能存储器接收主机发送的操作命令;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接收模块接收主机发送的第一组操作命令后,判断第一组操作命令中是否包含第一特征; 第一记录模块,用于当第一判断模块判断第一组操作命令中包含第一特征时,记录第ー组操作命令包含的地址为动态接ロ地址; 第二判断模块,用于接收模块接收主机发送的下ー组操作命令后,判断下ー组操作命令包含的地址是否与所述动态接ロ地址相同; 第三判断模块,用于当第二判断模块判断下ー组操作命令包含的地址与所述动态接ロ地址相同时,判断下ー组操作命令是否包含第二特征; 第二记录模块,用于当第三判断模块判断下ー组操作命令包含第二特征时,将动态接ロ地址记录为接ロ地址; 第一操作模块,用于接收模块接收主机发送的第一组操作命令后,对存储单元进行操作; 第二操作模块,用于当第二判断模块判断下ー组操作命令包含的地址与所述动态接ロ地址不相同时对存储单元进行操作; 第三操作模块,用于当第三判断模块判断下ー组操作命令不包含第二特征时对存储单元进行操作; 第四操作模块,用于当第三判断模块判断下ー组操作命令包含第二特征,第二记录模块将动态接ロ地址记录为接ロ地址时,对智能卡单元进行操作; 响应获取模块,用于当第四操作模块对智能卡单元进行操作后,读取根据智能卡单元操作命令返回的响应数据; 返回初始状态模块,用于当第一操作模块、第三操作模块对存储单元进行操作后,以及响应获取模块读取根据智能卡单元操作命令返回的响应数据后返回到初始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对智能存储器的操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特征、第二特征为32字节或32字节以上的特征数。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对智能存储器的操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特征、第二特征位于所述操作命令的包头部分。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对智能存储器的操作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响应获取时间设定模块,用于对主机读取根据智能卡单元操作命令返回的响应数据设置预定时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对智能存储器的操作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接ロ地址失效模块,用于主机超过所述预定时间未读取或在读取根据智能卡单元操作命令返回的响应数据前对接ロ地址进行非约定操作吋,使接ロ地址失效。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智能存储器的操作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步骤智能存储器接收主机发送的第一组操作命令,并判断第一组操作命令中是否包含第一特征;若包含,主机对存储单元进行操作,智能存储器记录第一组操作命令包含的地址为动态接口地址,之后向智能存储器发送下一组操作命令;判断下一组操作命令的地址是否与动态接口地址相同;若相同,则判断下一组操作命令是否包含第二特征;若包含,则将动态接口地址记录为接口地址,对智能卡单元进行操作;获取响应数据。上述对智能存储器的操作方法,创建动态接口地址,与接口文件不再固定绑定,也不须要对智能存储器关键区域进行保护,使得用户可以对智能存储器执行任意文件的删除或格式化操作。
文档编号G06F3/06GK102707903SQ20121014905
公开日2012年10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15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15日
发明者钟衍徽 申请人:深圳市江波龙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