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板与触控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529054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装饰板与触控板的制作方法【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装饰板与触控板,装饰板包括一第一基板、一装饰图案层以及至少一颜色装饰层。装饰图案层设置于第一基板上,且装饰图案层在垂直基板的一投影方向上定义出至少一图案。颜色装饰层覆盖于装饰图案层上,并延伸至第一基板上。【专利说明】装饰板与触控板【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装饰板与触控板,特别是涉及一种装饰图案层设置于基板与颜色装饰层之间的装饰板与触控板。【
背景技术
】[0002]触控板由于具有人机互动的特性,已被广泛应用于与显示装置结合而形成的触控显示装置,例如:移动电话(mobilephone)、卫星导航系统(GPSnavigatorsystem)、平板计算器(tabletPC)、个人数码助理(PDA)以及笔记本计算器(laptopPC)等。[0003]由于触控板黏贴于显示装置的显示面,因此使用者会直接观看到触控板。为了让触控显示装置呈现出所欲呈现的外框颜色以及图案,例如商标,并遮蔽触控板的线路或其它不欲显露的外观,现有触控板设置有颜色装饰层以及装饰材料层。在现有触控板的工艺中,颜色装饰层形成于基板上以提供颜色外框并定义触控显示装置的非显示区。并且,颜色装饰层具有图案化孔洞,暴露出基板并呈现出所需的图案。然后进行显影工艺,在基板上形成触控感测组件。随后,在颜色装饰层上形成装饰材料层,且装饰材料层可填入图案化孔洞内,使得在基板的外表面所显示出的图案可具有装饰材料层的颜色。然而,由于当颜色外框为白色或彩色时是利用多层堆叠而形成颜色装饰层,因此会因为每层颜色装饰层的印刷公差而在图案化孔洞处产生边缘厚度不一的问题,使得装饰材料层填入图案化孔洞后会在图案边缘产生穿透度不一的问题而造成外观不美观。[0004]因此,改善触控板的外观,以避免非显示区的图案因颜色装饰层的堆叠造成外观不美观,实为业界努力的目标。
实用新型内容[0005]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饰板与触控板,以改善装饰板与触控板的外观,且避免非显示区的图案因颜色装饰层的堆叠造成外观不美观。[0006]为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装饰板,包括一第一基板、一装饰图案层以及至少一颜色装饰层。装饰图案层设置于第一基板上,且装饰图案层在垂直第一基板的一投影方向上定义出至少一图案。颜色装饰层覆盖于装饰图案层上,并延伸至第一基板上。[0007]为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触控板,具有一透光区以及一位于透光区的至少一侧的遮光区。触控板包括一第一基板、一装饰图案层、至少一颜色装饰层以及一触控感测组件。装饰图案层设置于遮光区的第一基板上,且装饰图案层在垂直第一基板的一投影方向上定义出至少一图案。颜色装饰层覆盖于装饰图案层上,并延伸至第一基板上。触控感测组件设置于透光区。[0008]本实用新型的装饰图案层是先形成于第一基板的内表面上,然后才将颜色装饰层形成于装饰图案层与第一基板的内表面上。借此,装饰图案层的图案可直接从第一基板的外表面观看到,且颜色装饰层可作为装饰图案层的保护层,因此可改善装饰板与触控板上图案的外观视觉效果问题。【专利附图】【附图说明】[0009]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装饰板的部分仰视图。[0010]图2所示为图1的装饰板沿着剖视线A-A’的剖视图。[0011]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装饰板的剖视图。[0012]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装饰板的部分仰视图。[0013]图5所示为图4的装饰板沿着剖视线B-B’的部分剖视图。[0014]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触控板的仰视图。[0015]图7所示为图6的触控板沿着剖视线C-C’的剖视图。[0016]图8与图9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第五与第六实施例的触控板的仰视图。[0017]图10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的触控板的剖视图。[0018]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0019]100、200、300、401装饰板[0020]102第一基板[0021]102a内表面[0022]102b外表面`[0023]104装饰图案层[0024]104a图案[0025]106、302颜色装饰层[0026]106a、304第一颜色装饰层[0027]106b,306第二颜色装饰层[0028]106c第三颜色装饰层[0029]202第一遮光层[0030]204缓冲层[0031]206外框装饰层[0032]206a第一外框装饰层[0033]206b第二外框装饰层[0034]208第二遮光层[0035]304a图案化孔洞[0036]308、402第三遮光层[0037]400、500、600、700触控板[0038]400a透光区[0039]400b遮光区[0040]402a开口[0041]404、502、602触控感测组件[0042]406第一导电图案层[0043]406a连接电极[0044]408图案化绝缘层[0045]408a缓冲部[0046]408b绝缘部[0047]410第二导电图案层[0048]410a第一电极[0049]410b第二电极[0050]412导线[0051]414底部绝缘层[0052]416第一保护层[0053]418第二保护层[0054]420第三保护层[0055]422异方性导电胶[0056]424印刷电路板[0057]504,604第一电极[0058]506、606第二电极[0059]508,608第一导线·[0060]510、610第二导线[0061]612电极对[0062]702第二基板[0063]702a下表面[0064]704保护层[0065]X水平方向[0066]Y垂直方向[0067]Z投影方向【具体实施方式】[0068]为使熟悉本实用新型所属【
技术领域
】的技术人员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下文特列举本实用新型的多个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构成内容。[0069]请参考图1与图2,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装饰板的部分仰视图,图2所示为图1的装饰板沿着剖视线A-A’的剖视图。为使附图能简单呈现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技术特征,图1仅绘示出装饰板的一部分。如图1与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装饰板100包括一第一基板102、一装饰图案层104、至少一颜色装饰层106。第一基板102具有一内表面102a,且第一基板102可为玻璃基板、塑料基板或软性膜片,软性膜片的材料举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PET)膜,但不限于此。装饰图案层104设置于第一基板102的内表面102a上,且装饰图案层104在垂直第一基板102的一投影方向Z上定义出至少一图案104a,例如:产品商标或功能符号,使得使用者可从第一基板102相对于内表面102a的外表面102b通过第一基板102观看到图案104a。在本实施例中,装饰图案层104可包括油墨,例如:镜面银油墨或其它类型油墨,并可利用已图案化的网版通过网版印刷工艺将装饰图案层104形成于第一基板102上。优选地,装饰图案层104可包括金属颜料,以呈现出具有质感的图案。在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中,装饰图案层也可包括光阻,并通过光刻工艺将装饰图案层形成于第一基板上。或者,装饰图案层也可通过平板印刷、喷墨或涂布方式形成。[0070]此外,颜色装饰层106设置并覆盖于装饰图案层104上,使得颜色装饰层106作为装饰图案层104的保护层,且颜色装饰层106延伸至第一基板102的内表面102a上,借此定义出装饰板100的遮光区。因此颜色装饰层106还可在图案104a之外呈现出所欲呈现的颜色,使得使用者可从第一基板102的外表面102b观看到颜色装饰层106的颜色围绕图案104a。为了使图案104a可清楚的显示出,颜色装饰层106的颜色不同于装饰图案层104的颜色,且优选能以肉眼区分出两者颜色的差异。再者,颜色装饰层106可包括油墨,例如:黑色油墨、白色油墨或彩色油墨,并通过网版印刷工艺将颜色装饰层106形成于装饰图案层104与第一基板102上。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达到良好的遮蔽效果与光学密度(opticaldensity,0D)值,颜色装饰层106可包括一第一颜色装饰层106a、一第二颜色装饰层106b以及一第三颜色装饰层106c,依序堆叠于装饰图案层104与第一基板102上,且第一颜色装饰层106a、第二颜色装饰层106b与第三颜色装饰层106c优选具有相同的颜色或具有相同色系的颜色,例如三者皆由相同的白色油墨所构成,但不限于此。并且,第二颜色装饰层106b的面积小于第一颜色装饰层106a的面积,且第三颜色装饰层106c的面积大于第二颜色装饰层106b的面积并小于第一颜色装饰层106a的面积,使得第一颜色装饰层106a、第二颜色装饰层106b与第三颜色装饰层106c可堆叠出均匀的颜色。在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中,颜色装饰层不限为三层结构,而可为单层或多层结构。并且,颜色装饰层也可包括光阻,并通过光刻工艺将颜色装饰层形成于第一基板上。或者,颜色装饰层也可通过平板印刷、喷墨或涂布方式形成。[0071]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的装饰图案层104是先形成于第一基板102的内表面102a上,然后才将颜色装饰层106形成于装饰图案层104与第一基板102的内表面102a上。借此,装饰图案层104的图案104a可直接从第一基板102的外表面102b观看到,且颜色装饰层106可作为装饰图案层104的保护层。[0072]本实用新型的装饰板并不以上述实施例为限。下文将继续介绍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且为了简化说明并突显各实施例之间的差异,下文中使用相同标号标注相同组件,并不再对重复部分作赘述。[0073]请参考图3,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装饰板的剖视图。如图3所示,相较于第一实施例,本实施例的装饰板200还包括一第一遮光层202,设置于颜色装饰层106上,用以遮蔽穿透颜色装饰层106的光线。举例来说,当颜色装饰层106的颜色为非黑色,例如:白色或彩色时,颜色装饰层106的光阻隔效果与光学密度值并不佳,因此本实施例的第一遮光层202设置于颜色装饰层106上,以获得良好的遮蔽效果与光学密度。本实施例的第一遮光层202可包括例如黑色或灰色光阻、黑色或灰色油墨或金属材料,但不限于此。此外,本实施例的装饰板200可选择性还包括一缓冲层204,设置于颜色装饰层106与第一遮光层202之间,用以避免因第一遮光层202的材料污染颜色装饰层106的颜色所造成的装饰板200的外观不良。缓冲层204可包括绝缘材料,例如:二氧化硅,但不限于此。[0074]在本实施例中,装饰板200可选择性还包括至少一外框装饰层206以及一第二遮光层208。外框装饰层206可包括一第一外框装饰层206a与一第二外框装饰层206b,依序堆叠于颜色装饰层106的一侧壁上,并延伸至第一基板102的一侧壁上,使得外框装饰层206a可用于避免因颜色装饰层106与第一基板102的侧壁之间有部分第一基板102被暴露出而影响装饰板200的外观。并且,为了让装饰板200的外观一致,外框装饰层206可与颜色装饰层106具有相同颜色。举例来说,外框装饰层206可与颜色装饰层106包括相同材料,例如:油墨或光阻,但不限于此,也可包括不同材料。在其它实施例中,外框装饰层不限为两层结构,而可为单层或多层结构。此外,第二遮光层208设置于外框装饰层206上,用以避免边缘漏光的现象产生。本实施例的第二遮光层208可包括例如黑色或灰色光阻、黑色或灰色油墨或金属材料,但不限于此。[0075]请参考图4与图5,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装饰板的部分仰视图,图5所示为图4的装饰板沿着剖视线B-B’的部分剖视图。如图4与图5所示,相较于第二实施例,本实施例的装饰板300的颜色装饰层302包括一第一颜色装饰层304与一第二颜色装饰层306,依序堆叠于第一基板102的内表面102a上,且第一颜色装饰层304的颜色不同于第二颜色装饰层306的颜色。举例而言,本实施例的第一颜色装饰层304可由珍珠白油墨所构成,而第二颜色装饰层306由白色油墨所构成,但不以此为限,在不同实施例中,第一颜色装饰层304与第二颜色装饰层306可以包括不同色系的颜色(例如蓝色和黄色属不同色系)或是同色系的颜色(例如红色和粉红色属同色系,白色和珍珠白色属同色系),但优选能以肉眼区分出两者颜色的差异,以与另一者的颜色有更明显的区别并呈现立体感。为了使第二颜色装饰层306的颜色可被呈现出,第一颜色装饰层304具有多个图案化孔洞304a,暴露出第一基板102的内表面102a,因此设置于第一颜色装饰层304上的第二颜色装饰层306可填入图案化孔洞304a内,并可被使用者从第一基板102的外表面102b观看到。如此一来,从装饰板300的外表面102b可同时观看到第一颜色装饰层304与位于图案化孔洞304a内的第二颜色装饰层306,使装饰板300的图案色彩更加丰富并呈现立体感。并且,本实施例的第一外框装饰层206a的颜色可与第一颜色装饰层304的颜色相同。第二外框装饰层206b的颜色则可与第二颜色装饰层306的颜色相同。举例而言,本实施例的第一颜色装饰层304与第一外框装饰层206a可由珍珠白油墨所构成,而第二颜色装饰层306与第二外框装饰层206b可由珍珠粉红色油墨所构成,但不以此为限。并且,本实用新型的第一颜色装饰层、第一外框装饰层、第二颜色装饰层与第二外框装饰层并不限为单层结构,而可为多层结构。图案化孔洞可以为各种几何图形、不规则图形或经设计的图案。[0076]此外,本实施例的装饰板300可选择性地还包括一第三遮光层308,设置于第一基板102的内表面102a与颜色装饰层302之间,且在垂直第一基板102的投影方向Z上,第三遮光层308位于颜色装饰层302与未与颜色装饰层302重叠的第一基板102的交界处。也就是说,第三遮光层308与颜色装饰层302在垂直第一基板102的投影方向Z部分重叠,使得第三遮光层308可用于遮蔽颜色装饰层302的不平整侧边,进而提升装饰板300的外观整齐度。举例来说,当颜色装饰层302可由多层结构所构成时,由于形成各层颜色装饰层302的步骤会有工艺上的对位误差,因此所形成的颜色装饰层302的侧边会有不平整的问题。所以,本实施例的第三遮光层308形成于颜色装饰层302的侧边与未与颜色装饰层302重叠的第一基板102的交界处可有效遮蔽颜色装饰层302的不平整侧边。并且,第三遮光层308于形成颜色装饰层302之前先形成于第一基板102的内表面102a上,且其宽度大于对位误差,使得第三遮光层308可达到遮蔽不平整侧边的效果。[0077]本实用新型的装饰板可应用至触控板,但并不仅限于应用至触控板。请参考图6。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触控板的仰视图,图7所示为图6的触控板沿着剖视线C-C’的剖视图。如图6与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触控板400具有一透光区400a与一遮光区400b。遮光区400b位于透光区400a的至少一侧。本实施例的遮光区400b围绕透光区400a的四周,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而可视需要使遮光区仅与透光区的部分边缘相邻设置。本实施例的触控板400的装饰板401以上述第二实施例的装饰板为例来做说明,因此相同的部分不再赘述。并且,本实用新型的触控板并不限于使用第二实施例的装饰板,也可使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装饰板或上述任二实施例的装饰板的组合。相较于第二实施例的装饰板,本实施例的装饰板401可还包括一第三遮光层402。并且,第三遮光层402设置于遮光区400b的第一基板102的内表面102a与颜色装饰层106之间,且第三遮光层402与颜色装饰层106在垂直第一基板102的投影方向Z部分重叠。由于第三遮光层402与颜色装饰层106具相同颜色,使得第三遮光层402可用于遮蔽颜色装饰层106的不平整侧边。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三遮光层402与颜色装饰层106为不同颜色,以提供不同视觉效果的装饰边框。此外,第三遮光层402与颜色装饰层106可为相同材料或不同材料,例如:油墨或光阻。在本实施例中,第三遮光层402为光阻而颜色装饰层106为油墨,而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三遮光层402为油墨而颜色装饰层106为光阻。再者,第三遮光层402具有一开口402a,可定义出透光区400a。也就是说,位于第三遮光层402的侧壁与第一基板102的侧壁之间的第一遮光层202、第二遮光层208与第三遮光层402覆盖整个遮光区400a,使得光线无法穿透遮光区400a的触控板400。[0078]此外,触控板400除了包括装饰板401之外,还包括至少一触控感测组件404,设置于透光区400a内,以用于感应触碰物触摸或接近触控板400的位置。在本实施例中,触控感测组件404设置于透光区400a的第一基板102的内表面102a上,且触控感测组件404的一部分延伸至遮光区400b的第三遮光层402与颜色装饰层106上。具体来说,触控感测组件404可包括一第一导电图案层406、一图案化绝缘层408与一第二导电图案层410。第一导电图案层406设置于透光区400b的第一基板102的内表面102a上,且第一导电图案层406可包括透明导电材料或金属材料等导电材料,但不以此为限。第二导电图案层410设置于第一导电图案层406上,且至少部份的第二导电图案层410可从透光区400b延伸至遮光区400a。第二导电图案层410可包括一透明导电材料,例如:氧化铟锡、氧化铟锌、纳米银丝、纳米碳管、石墨烯或导电高分子,或网状金属(metalmesh)。其中,网状金属可包括不透光的金属材料或厚度薄到可透光的金属材料,但不限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导电图案层并不限设置于第一导电图案层上,而也可设置于第一导电图案层与第一基板之间。另外,图案化绝缘层408包括一绝缘部408b,设置于透光区400a内的第一导电图案层406与第二导电图案层410之间,用以电性绝缘两者。图案化绝缘层408可包括有机绝缘材料或无机绝缘材料,如氧化硅,但不限于此。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例的图案化绝缘层408可选择性还包括一缓冲部408a,设置于遮光区400b内的第二导电图案层410与第一遮光层202、颜色装饰层106以及第三遮光层402之间,并从第一遮光层202上沿着颜色装饰层106与第三遮光层402的侧壁延伸至第一基板102上。借此,缓冲部408a可降低第二导电图案层410从第一基板102的内表面102a上延伸至第一遮光层202上的弯折角度,进而避免设置于第一遮光层202、颜色装饰层106以及第三遮光层402的侧壁上的第二导电图案层410产生断线。在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中,缓冲部也可不与绝缘部同时形成,而是与绝缘部分别在不同工艺中所形成或由不同的绝缘材料所构成。[0079]再者,第一导电图案层406可包括多个连接电极406a,且第二导电图案层410可包括多个第一电极410a与多个第二电极410b。在本实施例中,位于同一列的第一电极410a沿着第一方向彼此电性连接而形成一第一电极串行。各连接电极406a设置于位于同一行的任两相邻的第二电极410b之间,且位于同一行的第二电极410b延伸至连接电极406a上以通过连接电极406a沿着第二方向彼此电性连接而形成一第二电极串行,其中第一电极串行与第二电极串行相互交错,且图案化绝缘层408设置于第一电极串行与连接电极406a之间,用以电性绝缘第一电极串行与第二电极串行。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方向为水平方向X,且第二方向为垂直方向Y,但不限于此。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也可分别为垂直方向与水平方向。此外,本实施例的触控板400可还包括一导线412,设置于第一遮光层202上,并与延伸至遮光区400b的第二导电图案层410相接触,使得导线412可用于将触控感测组件404电性连接至外界的控制组件或驱动组件。导线412可由导电材料所构成,例如导电性较佳的金属材料,但不限于此。另外,触控板400可选择性地还包括一底部绝缘层414,设置于第一导电图案层406与第一基板102之间,用以帮助第一导电图案层406与第二导电图案层410形成于第一基板102的内表面102a上。在本实施例中,底部绝缘层414覆盖第一基板102的内表面102a,且可包括例如氧化硅,但不限于此。[0080]在本实施例中,触控板400可选择性地还包括一第一保护层416、一第二保护层418以及一第三保护层420,依序堆叠于触控感测组件404与导线412上,以提供保护与增加平整度的功效。第一保护层416与第二保护层418除了保护的效果之外,还可作为光学匹配之用。第一保护层416可包括二氧化硅,第二保护层418可包括氮化硅,且第三保护层420可包括有机绝缘材料,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在其它实施例中,触控板也可仅包括第一保护层、第二保护层与第三保护层的其中至少一者,且其材料可包括二氧化硅、氮化硅、有机绝缘材料或上述至少两者的组合。此外,触控板400可包括异方性导电胶422与印刷电路板424,电连接于导线412,以进行触控感应讯号的传输。[0081]另外,本实施例的外框装饰层206以及第二遮光层208设置于遮光区400b的第三保护层420上,且在垂直第一基板102的投影方向Z上与第一遮光层202至少部分重叠。并且,外框装饰层206的颜色可与颜色装饰层106的颜色相同,但不以此为限。值得注意的是,在制作触控板400时,由于多个装饰图案层104、多个第三遮光层402、多个颜色装饰层106、多个第一遮光层202以及多个触控感测组件404等膜层组件是先依序形成于一大片基板上,然后才通过切割将各触控板的膜层组件区分开而形成具有触控板尺寸的基板,因此外框装饰层206与第二遮光层208形成于第三保护层420与第一基板102的侧壁上。在其它实施例中,若触控板的各膜层组件是直接制作在切割后的基板表面时,也可以省略外框装饰层以及第二遮光层的制作。[0082]本实用新型的触控板并不以上述实施例为限。下文将继续介绍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且为了简化说明并突显各实施例之间的差异,下文中使用相同标号标注相同组件,并不再对重复部分作赘述。[0083]本实用新型的触控感测组件并不限于由两层导电图案层所构成,也可由单一导电图案层所构成。请参考图8与图9,图8与图9所示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第五与第六实施例的触控板的仰视图。如图8所示,相较于第四实施例的触控板,本实施例的触控板500的触控感测组件502是由单一导电图案层所构成,且利用导电图案层的配置与接线设计即可达到触控感测位置的功能。也就是说,本实施例的触控感测组件502包括多个第一电极504、多个第二电极506、多条第一导线508以及多条第二导线510。其中,第一电极504以一矩阵方式排列。各第二电极506分别位于同一行的第一电极504的一侧,而与同一行的第一电极504相对设置,且各第二电极506延伸至位于同一行的任两相邻的第一电极504之间,即排列于第二方向Y上且相邻的第一电极504之间,使得各第二电极506为栅状,但不限于此。并且,第一电极504设置于透光区400a内,且各第一电极504通过各第一导线508电性连接至印刷电路板424。第二电极506设置于透光区400a内,且各第二电极506通过各第二导线510电性连接至印刷电路板424。在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中,各第二电极可分别位于同一列的第一电极的一侧,并延伸至位于同一列的任两相邻的第一电极之间。并且,第一导线与第二导线也可与第一电极以及第二电极由不同导电材料所形成。[0084]如图9所示,相较于第四实施例的触控板,本实施例的触控板600的触控感测组件602由单一导电图案层所构成。本实施例的触控感测组件602包括多个第一电极604、多个第二电极606、多条第一导线608以及多条第二导线610。其中,各第一电极604与各第二电极606彼此相对而构成一电极对612,且电极对612以一矩阵方式排列。各第一电极604电性连接各第一导线608,并通过第一导线608电性连接至印刷电路板424,且各第二电极606电性连接各第二导线610,并通过第二导线610电性连接至印刷电路板424。本实施例的第一电极604与第二电极606优选为三角形电极,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而可视需要使用不同形状的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均匀排列分布于透光区内,用以达到所需的触控感应侦测效果。在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中,第一导线与第二导线也可与第一电极以及第二电极由不同导电材料所形成。[0085]请参考图10,图10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的触控板的剖视图。如图10所示,相较于第四实施例的触控板,本实施例的触控板700的触控感测组件与装饰图案层等装饰板的膜层设置于不同的基板上。也就是说,本实施例的触控板700除了包括装饰板401与触控感测组件404之外,还包括一第二基板702,设置于第一基板102的内表面102a上,且第二基板702的下表面702a面对第一基板102。并且,触控感测组件404、导线412与保护层704依序形成于第二基板702的下表面702a上,但不限于此,这些组件也可形成于第二基板的上表面上。第二基板可为玻璃基板、塑料基板或软性膜片,软性膜片的材料举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PET)膜,但不限于此。本实施例的保护层704可为第一保护层416、第二保护层418以及第三保护层420的其中至少一者,但不限于此。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二基板也可为显示面板的外侧基板。此外,本实施例的触控感测组件404的形状与配置方式可参考第四、第五与第六实施例,不在此赘述。再者,本实施例的装饰板可使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装饰板,因此也不再赘述。[0086]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装饰图案层是先形成于第一基板的内表面上,然后才将颜色装饰层形成于装饰图案层与第一基板的内表面上。借此,装饰图案层的图案可直接从第一基板的外表面观看到,且颜色装饰层可作为装饰图案层的保护层,因此可改善装饰板与触控板上图案的外观视觉效果问题。[008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装饰板,具有一遮光区,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板包括:一第一基板;一装饰图案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上,且位于所述遮光区,所述装饰图案层在垂直所述第一基板的一投影方向上定义出至少一图案;以及至少一颜色装饰层,覆盖于所述装饰图案层上,并延伸至所述第一基板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颜色装饰层的颜色为黑色。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颜色装饰层的颜色为非黑色。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颜色装饰层包括一第一颜色装饰层与一第二颜色装饰层,依序堆叠于所述第一基板上,且所述第一颜色装饰层的颜色不同于所述第二颜色装饰层的颜色,所述第一颜色装饰层具有多个图案化孔洞,暴露出所述第一基板,且所述第二颜色装饰层填入所述图案化孔洞内。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饰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第一遮光层,设置于所述颜色装饰层上。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饰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缓冲层,设置于所述颜色装饰层与所述第一遮光层之间。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饰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外框装饰层,设置于所述颜色装饰层的一侧壁上,并延伸至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壁上,且所述外框装饰层与所述颜色装饰层具有相同颜色。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饰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第二遮光层,设置于所述外框装饰层上。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饰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第三遮光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颜色装饰层之间,且所述第三遮光层与所述颜色装饰层在垂直所述第一基板的一投影方向部分重叠。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图案层包括油墨或光阻。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颜色装饰层包括油墨或光阻。12.一种触控板,具有一透光区以及一位于所述透光区的至少一侧的遮光区,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板包括:一第一基板;一装饰图案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上,且位于所述遮光区,所述装饰图案层在垂直所述第一基板的一投影方向上定义出至少一图案;至少一颜色装饰层,覆盖于所述装饰图案层上,并延伸至所述第一基板上;以及一触控感测组件,设置于所述透光区。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感测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上,且所述触控感测组件的一部分延伸至所述遮光区的所述颜色装饰层上。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第二基板,平行所述第一基板配置,且所述触控感测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板上。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颜色装饰层的颜色为黑色。16.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颜色装饰层的颜色为非黑色。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颜色装饰层包括一第一颜色装饰层与一第二颜色装饰层,依序堆叠于所述第一基板上,且所述第一颜色装饰层的颜色不同于所述第二颜色装饰层的颜色,所述第一颜色装饰层具有多个图案化孔洞,暴露出所述第一基板,且所述第二颜色装饰层填入所述图案化孔洞内。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第一遮光层,设置于所述颜色装饰层上。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缓冲层,设置于所述颜色装饰层与所述第一遮光层之间。20.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外框装饰层,设置于所述颜色装饰层的一侧壁上,并延伸至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壁上,且所述外框装饰层与所述颜色装饰层具有相同颜色。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第二遮光层,设置于所述外框装饰层上。22.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感测组件包括一第一导电图案层、一图案化绝缘层与一第二导电图案层。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图案化绝缘层包括一缓冲部,设置于所述遮光区内的所述第二导电图案层以及所述至少一颜色装饰层之间。24.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图案化绝缘层包括一绝缘部,设置于所述透光区内的所述第一导电图案层以及所述第二导电图案层之间。2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图案层包括油墨或光阻。26.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颜色装饰层包括油墨或光阻。27.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第三遮光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颜色装饰层之间,且所述第三遮光层与所述颜色装饰层在垂直所述第一基板的一投影方向部分重叠。【文档编号】G06F3/041GK203465692SQ201320550725【公开日】2014年3月5日申请日期:2013年9月5日优先权日:2013年7月26日【发明者】黄俊铭,周仁伟,刘政修,叶大维申请人: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