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板及应用该触控板的液晶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646498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触控板及应用该触控板的液晶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触控板及应用该触控板的液晶显示模组,所述触控板包括依次叠加设置的第一导电薄膜、偏光基体及第二导电薄膜。具有上述触控板的液晶显示模组相对常规显示模组,既减小了液晶显示模组的厚度,令其更加轻薄,又可有效保护偏光基体,防止其发生形变。具有该触控板的液晶显示模组还减少了从背光组件发出的光线在多层膜之间传播的损耗,提高了应用该触控板的液晶显示模组的亮度。此外,将偏光基体设置于第一导电薄膜及第二导电薄膜之间还减少了生产应用该触控板的液晶显示模组多层膜的贴合次数,简化生产工序,提高了生产效率。
【专利说明】触控板及应用该触控板的液晶显示模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触控板及应用该触控板的液晶显示模组。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手机日趋智能化,并得到广泛普及,用户对手机的性能要求也逐渐提高。大屏幕、超薄厚度、高清晰度成为手机发展的必然趋势。
[0003]目前,触控屏的结构主要有 GFF (Glass Film Film)、OGS (One Glass Solut1n)、Oncell.1ncell等几种。其中,具有GFF结构的触控屏以其成熟的技术,良好的制程良率和低成本的优势,具有较大的市场占有率。然而,GFF结构的触控屏结构复杂,很难进一步薄化。
实用新型内容
[0004]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相对较薄、亮度较大、生产效率较高的触控板以及应用该触控板的液晶显示模组。
[0005]一种触控板,所述触控板包括依次叠加设置的第一导电薄膜、偏光基体及第二导电薄膜。
[0006]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薄膜印刷有第一电极,所述第二导电薄膜印刷有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及所述第二电极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导电薄膜及所述第二导电薄膜与所述偏光基体相背的侧面上。
[0007]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触控板还包括盖板玻璃,所述盖板玻璃叠加设置于所述第一导电薄膜上,且所述盖板玻璃尺寸大于所述第一导电薄膜的尺寸。
[0008]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触控板还包括光学胶,所述盖板玻璃通过所述光学胶设置于所述第一导电薄膜上。
[0009]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偏光基体为聚乙烯醇偏光基体。
[0010]一种液晶显示模组,包括依次叠加设置的上述任意一个所述触控板、第一玻璃基板、第二玻璃基板、偏光片及背光组件。
[0011]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液晶显示模组还包括外壳,所述触控板、所述第一玻璃基板、所述第二玻璃基板、所述偏光片及所述背光组件均容置于所述外壳内,且所述触控板的所述盖板玻璃的周缘抵接于所述外壳。
[0012]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触控板通过光学胶设置于所述第一玻璃基板上。
[0013]上述触控板将偏光基体设置于第一导电薄膜及第二导电薄膜之间,形成具有偏振功能的触控板,并利用第一导电薄膜及第二导电薄膜代替设置于常规偏光片两侧的保护层保护偏光基体。这样,触控板将常规偏光片的功能层及常规触控板的功能层结合,即偏光基体、第一导电薄膜及第二道县薄膜相结合,既减小了具有触控板的液晶显示模组的厚度,令其更加轻薄,又可有效保护偏光基体,防止其发生形变。具有触控板的液晶显示模组还减少了从背光组件发出的光线在多层膜之间传播的损耗,提高了应用该触控板的液晶显示模组的亮度。此外,将偏光基体设置于第一导电薄膜及第二导电薄膜之间还减少了生产应用该触控板的液晶显示模组多层膜的贴合次数,简化生产工序,提高了生产效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触控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其为应用图1所示的触控板的液晶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0017]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元件被称为位于另外两个元件“之间”,它可以直接位于另外两个元件之间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0018]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19]如图1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触控板10的结构示意图。
[0020]触控板10包括:光学胶500,以及依次叠加设置的盖板玻璃100、第一导电薄膜200、偏光基体300及第二导电薄膜400。偏光基体300为聚乙烯醇(PVA)制成。
[0021]盖板玻璃100覆盖第一导电薄膜200,且其尺寸大于第一导电薄膜200的尺寸,以使盖板玻璃100的周缘可与显示模组的外壳相粘贴,支撑触控板10。
[0022]第一导电薄膜200印刷有第一电极210,第二导电薄膜400印刷有第二电极410,且第一电极210及第二电极410分别位于第一导电薄膜200及第二导电薄膜400上与偏光基体300相背的侧面。
[0023]盖板玻璃100、第一导电薄膜200、偏光基体300以及第二导电薄膜400均通过光学胶500彼此相连接。其中,第一导电薄膜200、偏光基体300以及第二导电薄膜400之间的光学胶500图中未显示。涂覆于第一导电薄膜200上用于连接盖板玻璃100的光学胶500的尺寸与第一导电薄膜200相同,并覆盖第一导电薄膜200。
[0024]请一并参阅图2,其为应用图1所示的触控板10的液晶显示模组20的结构示意图。
[0025]液晶显示模组20包括:外壳250,以及依次叠加设置的触控板10、第一玻璃基板210、第二玻璃基板220、偏光片230及背光组件240。触控板10、第一玻璃基板210、第二玻璃基板220、偏光片230及背光组件240均容置于外壳250内。
[0026]将触控板10设置于外壳250内,且触控板10的盖板玻璃100的周缘与外壳250抵接。触控板10通过光学胶500设置于第一玻璃基板210上。具体的光学胶500位于触控板10的第二导电薄膜400及第一玻璃基板210之间,且尺寸与第二导电薄膜400相同,
并覆盖第二导电薄膜400。
[0027]生产上述触控板10时,先将第一导电薄膜200、偏光基体300、第二导电薄膜400通过光学胶500粘贴复合,并裁切成适合后续印刷电极的尺寸。采用曝光显影制程,于第一导电薄膜200及第二导电薄膜400上与偏光基体300相背的侧面分别印刷第一电极210与第二电极410。然后将光学胶500涂覆于第一导电薄膜200、第二导电薄膜400上印刷有第一电极210与第二电极410的侧面。再将复合的第一导电薄膜200、偏光基体300、第二导电薄膜400冲切,以使其尺寸与待装配外壳的尺寸相匹配。之后,绑定柔性电路板(FPC),检测其电性能,并将盖板玻璃100与第一导电薄膜200贴合。生产应用上述触控板10的液晶显示模组20时,只需再将触控板10通过光学胶500与第一玻璃基板210贴合便可。
[0028]上述触控板10将偏光基体300设置于第一导电薄膜200及第二导电薄膜400之间,形成具有偏振功能的触控板10,并利用第一导电薄膜200及第二导电薄膜400代替设置于常规偏光片两侧的保护层保护偏光基体300。这样,触控板10将常规偏光片的功能层及常规触控板的功能层结合,即将偏光基体300、第一导电薄膜200及第二导电薄膜400相结合,并代替常规触控板及与常规触控板抵接的偏光片,既减小了具有触控板10的液晶显示模组20的厚度,令其更加轻薄,又可有效保护偏光基体300,防止其发生形变。具有触控板10的液晶显示模组20还减少了从背光组件240发出的光线在多层膜之间传播的损耗,提高了应用该触控板10的液晶显示模组20的亮度。此外,将偏光基体300设置于第一导电薄膜200及第二导电薄膜400之间还减少了生产应用该触控板10的液晶显示模组20多层膜的贴合次数,简化生产工序,提高了生产效率。
[0029]用于连接第一导电薄膜200与盖板玻璃100以及第一玻璃基板210与触控板10的光学胶500的尺寸分别与第一导电薄膜200及第二导电薄膜400相同,防止贴合盖板玻璃100及第一玻璃基板210后第一导电薄膜200及第二导电薄膜400的边缘产生气泡。
[0030]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触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板包括依次叠加设置的第一导电薄膜、偏光基体及第二导电薄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薄膜印刷有第一电极,所述第二导电薄膜印刷有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及所述第二电极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导电薄膜及所述第二导电薄膜与所述偏光基体相背的侧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板还包括盖板玻璃,所述盖板玻璃叠加设置于所述第一导电薄膜上,且所述盖板玻璃尺寸大于所述第一导电薄膜的尺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板还包括光学胶,所述盖板玻璃通过所述光学胶设置于所述第一导电薄膜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光基体为聚乙烯醇偏光基体。
6.一种液晶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叠加设置的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触控板、第一玻璃基板、第二玻璃基板、偏光片及背光组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晶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显示模组还包括外壳,所述触控板、所述第一玻璃基板、所述第二玻璃基板、所述偏光片及所述背光组件均容置于所述外壳内,且所述触控板的所述盖板玻璃的周缘抵接所述外壳。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晶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板通过光学胶设置于所述第一玻璃基板上。
【文档编号】G06F3/041GK204087156SQ201420491228
【公开日】2015年1月7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28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28日
【发明者】李峰林 申请人:Tcl显示科技(惠州)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