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usb转rs-485有源隔离转换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6646817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一种usb转rs-485有源隔离转换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USB转RS-485有源隔离转换器,包括隔离前端、隔离后端和驱动电路,隔离前端和隔离后端之间通过光耦连接,所述隔离前端包括信号转换芯片,所述隔离后端包括信号收发状态控制芯片、RS-485收发器和电源,所述光耦通过信号收发状态控制芯片分别连接RS-485收发器和电源,所述RS-485收发器连接RS-485总线。本实用新型弥补了有些台式电脑和笔记本没有串口的不足,提供一种方便快捷的USB和RS-485通信转换,不但兼容win2000/xp系统,而且支持最新的win7系统,本实用新型可以将任意口的USB信号转换成平衡的RS-485半双工差分信号,且本实用新型支持热插拔功能,即插即用,可以组成点对点,点对多点的RS-485通信网络,将通信距离拉长到1.2km。
【专利说明】—种USB转RS-485有源隔离转换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通讯转换装置,具体是一种USB转RS-485有源隔离转换器。

【背景技术】
[0002]串口通信是指外部设备、智能仪器和计算机间,通过数据信号线、地线、控制线等,按位进行传输数据的一种通讯方式,这种通信方式使用的数据线少,在远距离通信中可以节约通信成本,但其传输速度比并行传输低;串口通信的概念非常简单,串口按位发送和接收字节,尽管比按字节的并行通信慢,但是串口可以在使用一根线发送数据的同时用另一根线接收数据,串口用于ASCII码字符的传输,通信使用3根线完成,分别是地线、发送、接收,由于串口通信是异步的,端口能够在一根线上发送数据同时在另一根线上接收数据。串口通信最重要的参数是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和奇偶校验,对于两个进行通信的端口,这些参数必须匹配。
[0003]串口是计算机上一种比较通用的设备通信协议,串口同时也是仪器仪表设备通用的通信协议,串口通信协议也可以用于获取远程采集设备的数据。随着目前仪器仪表智能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和计算机上并没有设置串口,为了在没有串口只有USB 口的计算机、外部设备、智能仪器之间通信,我们必须先将通信信号作转换。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支持USB转RS-485半双工通讯模式的USB转RS-485有源隔离转换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USB转RS-485有源隔离转换器,包括隔离前端、隔离后端和驱动电路,隔离前端和隔离后端之间通过光耦连接,光耦包括TX光电隔离芯片和RX光电隔离芯片,所述隔离前端包括信号转换芯片,信号转换芯片通过USB数据线连接PC机的USB接口,所述隔离后端包括信号收发状态控制芯片、RS-485收发器和电源,所述光耦通过信号收发状态控制芯片分别连接RS-485收发器和电源,所述RS-485收发器连接RS-485总线。
[0007]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驱动电路中USB接口 J3的VCC_5端口连接电压信号VCCl,USB接口 J3的GND端口接地,USB接口 J3的D-端口通过电阻R18连接信号转换芯片Ull的16脚,USB接口 J3的D+端口通过电阻R19连接信号转换芯片Ull的15脚,信号转换芯片Ull的17脚分别连接并补电容C19和并补电容C20,并补电容C19另一端分别连接并补电容C20另一端、信号转换芯片Ull的18脚、信号转换芯片Ull的21脚、信号转换芯片Ull的22脚、信号转换芯片Ull的23脚、信号转换芯片Ull的24脚、并补电容C17和并补电容C18,并补电容C17另一端分别连接振荡器Yl —端和信号转换芯片Ull的28脚,并补电容C18另一端分别连接振荡器Yl另一端和信号转换芯片Ull的27脚,信号转换芯片Ull的20脚分别连接信号转换芯片Ull的4脚、电阻R23、电阻R21和电阻R22,电阻R23连接信号转换芯片Ull的6脚,电阻R21连接信号转换芯片Ull的13脚,电阻R22连接信号转换芯片Ull的14脚;
[0008]信号转换芯片Ull的I脚分别连接电阻Rl和电阻R2,电阻Rl另一端连接电压信号VCCl,电阻R2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5的I脚,三极管Q5的3脚接地,三极管Q5的2脚连接TX光电隔离芯片U6的3脚,TX光电隔离芯片U6的2脚通过电阻R4连接电压信号VCCI,TX光电隔离芯片U6的5脚接地,TX光电隔离芯片U6的8脚分别连接电阻R7和电压信号VCC2,电阻R7另一端分别连接TX光电隔离芯片U6的6脚、非门控制芯片U4的9脚和非门控制芯片U4的13脚,信号转换芯片Ull的6脚分别连接RX光电隔离芯片U5的6脚和电阻R3,电阻R3另一端分别连接RX光电隔离芯片U5的8脚和电压信号VCCl,RX光电隔离芯片U5的3脚接地,RX光电隔离芯片U5的2脚通过电阻R6连接非门控制芯片U4的10脚;
[0009]非门控制芯片U4的I脚分别连接二极管Dl、电阻R5和并补电容C9,二极管Dl负极分别连接电阻R5另一端和非门控制芯片U4的4脚,非门控制芯片U4的3脚连接非门控制芯片U4的6脚,非门控制芯片U4的13脚连接非门控制芯片U4的8脚,非门控制芯片U4的11脚分别连接电阻R15、电阻R17和信号收发状态控制芯片U2的I脚,电阻R15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7的I脚,三极管Q7的3脚连接电压信号VCC2,三极管Q7的2脚依次通过发光二极管RXD和电阻R13接地,非门控制芯片U4的12脚分别连接电阻R14和信号收发状态控制芯片U2的4脚,电阻R14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6的I脚,三极管Q6的3脚连接电压信号VCC2,三极管Q6的2脚依次通过发光二极管TXD和电阻R12接地;
[0010]非门控制芯片U4的2脚分别连接信号收发状态控制芯片U2的2脚和信号收发状态控制芯片U2的3脚,电阻R17另一端和信号收发状态控制芯片U2的8脚均连接电压信号VCC2,信号收发状态控制芯片U2的5脚接地,信号收发状态控制芯片U2的6脚分别连接稳压二极管ZD3、电阻Rll和排线JP3的I脚,电阻Rll另一端连接电压信号VCC2,信号收发状态控制芯片U2的7脚分别连接稳压二极管ZD2、电阻RlO和排线JP3的2脚,稳压二极管ZD2正极、稳压二极管ZD3正极和电阻RlO另一端均接地,电压信号VCC2分别连接并补电容C10、并补电容C12和并补电容C14。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2]本实用新型弥补了有些台式电脑和笔记本没有串口的不足,提供一种方便快捷的USB和RS-485通信转换,不但兼容win2000、xp系统,而且支持最新的win7系统,本实用新型可以将任意口的USB信号转换成平衡的RS-485半双工差分信号,且本实用新型支持热插拔功能,即插即用,可以组成点对点,点对多点的RS-485通信网络,将通信距离拉长到1.2km。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驱动电路连接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0016]请参阅图1-2,一种USB转RS-485有源隔离转换器,包括隔离前端、隔离后端和驱动电路,隔离前端和隔离后端之间通过光耦连接,光耦包括TX光电隔离芯片和RX光电隔离芯片,所述隔离前端包括信号转换芯片,信号转换芯片通过USB数据线连接PC机的USB接口,隔离前端不需要外加电源,直接从USB端口取电,所述隔离后端包括信号收发状态控制芯片、RS-485收发器和电源,所述光耦通过信号收发状态控制芯片分别连接RS-485收发器和电源,所述RS-485收发器连接RS-485总线。
[0017]隔离前端通过信号转换芯片Ull实现USB信号的转换、数据格式处理和USB信号收发,隔离后端通过信号收发状态控制芯片U2来实现485数据的收发功能,通过非门控制芯片U4控制收发状态时序。
[0018]驱动电路中USB接口 J3的VCC_5端口连接电压信号VCCl,USB接口 J3的GND端口接地,USB接口 J3的D-端口通过电阻R18连接信号转换芯片Ull的16脚,USB接口 J3的D+端口通过电阻R19连接信号转换芯片Ull的15脚,信号转换芯片Ull的17脚分别连接并补电容C19和并补电容C20,并补电容C19另一端分别连接并补电容C20另一端、信号转换芯片Ull的18脚、信号转换芯片Ull的21脚、信号转换芯片Ull的22脚、信号转换芯片Ull的23脚、信号转换芯片Ull的24脚、并补电容C17和并补电容C18,并补电容C17另一端分别连接振荡器Yl —端和信号转换芯片Ull的28脚,并补电容C18另一端分别连接振荡器Yl另一端和信号转换芯片Ull的27脚,信号转换芯片Ull的20脚分别连接信号转换芯片Ull的4脚、电阻R23、电阻R21和电阻R22,电阻R23连接信号转换芯片Ull的6脚,电阻R21连接信号转换芯片Ull的13脚,电阻R22连接信号转换芯片Ull的14脚。
[0019]信号转换芯片Ull的I脚分别连接电阻Rl和电阻R2,电阻Rl另一端连接电压信号VCCl,电阻R2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5的I脚,三极管Q5的3脚接地,三极管Q5的2脚连接TX光电隔离芯片U6的3脚,TX光电隔离芯片U6的2脚通过电阻R4连接电压信号VCCl,TX光电隔离芯片U6的5脚接地,TX光电隔离芯片U6的8脚分别连接电阻R7和电压信号VCC2,电阻R7另一端分别连接TX光电隔离芯片U6的6脚、非门控制芯片U4的9脚和非门控制芯片U4的13脚,信号转换芯片Ull的6脚分别连接RX光电隔离芯片U5的6脚和电阻R3,电阻R3另一端分别连接RX光电隔离芯片U5的8脚和电压信号VCCl,RX光电隔离芯片U5的3脚接地,RX光电隔离芯片U5的2脚通过电阻R6连接非门控制芯片U4的10脚。
[0020]非门控制芯片U4的I脚分别连接二极管Dl、电阻R5和并补电容C9,二极管Dl负极分别连接电阻R5另一端和非门控制芯片U4的4脚,非门控制芯片U4的3脚连接非门控制芯片U4的6脚,非门控制芯片U4的13脚连接非门控制芯片U4的8脚,非门控制芯片U4的11脚分别连接电阻R15、电阻R17和信号收发状态控制芯片U2的I脚,电阻R15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7的I脚,三极管Q7的3脚连接电压信号VCC2,三极管Q7的2脚依次通过发光二极管RXD和电阻R13接地,非门控制芯片U4的12脚分别连接电阻R14和信号收发状态控制芯片U2的4脚,电阻R14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6的I脚,三极管Q6的3脚连接电压信号VCC2,三极管Q6的2脚依次通过发光二极管TXD和电阻R12接地。
[0021]非门控制芯片U4的2脚分别连接信号收发状态控制芯片U2的2脚和信号收发状态控制芯片U2的3脚,电阻R17另一端和信号收发状态控制芯片U2的8脚均连接电压信号VCC2,信号收发状态控制芯片U2的5脚接地,信号收发状态控制芯片U2的6脚分别连接稳压二极管ZD3、电阻Rll和排线JP3的I脚,电阻Rll另一端连接电压信号VCC2,信号收发状态控制芯片U2的7脚分别连接稳压二极管ZD2、电阻RlO和排线JP3的2脚,稳压二极管ZD2正极、稳压二极管ZD3正极和电阻RlO另一端均接地,电压信号VCC2分别连接并补电容C1、并补电容C12和并补电容C14。
[0022]数据发送时,当数据从USB端口发出后,前端USB信号转换电路把USB的信号处理成RS-485需要的数据规范,通过隔离部分传输到非门控制芯片U4,非门控制芯片U4将状态改为发送状态,通过信号收发状态控制芯片U2的发送功能,使USB发送的信号发送到RS-485总线上。
[0023]数据接收时,默认状态通过电阻R17上来置高,调节成接收状态,当RS-485总线上有信号时,自动接收信号,同时接收状态指示灯RXD点亮,数据通过转换电路从RS-485总线端传输到USB端口。
[0024]本实用新型适用于中控机之间,主控机和外部设备之间的通信,可广泛应用于工业化自动控制系统、一卡通、门禁系统、停车系统、自助银行系统,考勤管理系统和公路收费系统。
[0025]本实用新型弥补了有些台式电脑和笔记本没有串口的不足,提供一种方便快捷的USB和RS-485通信转换,不但兼容win2000、xp系统,而且支持最新的win7系统,本实用新型可以将任意口的USB信号转换成平衡的RS-485半双工差分信号,且本实用新型支持热插拔功能,即插即用,可以组成点对点,点对多点的RS-485通信网络,将通信距离拉长到1.2km。
[0026]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权利要求】
1.一种USB转RS-485有源隔离转换器,包括隔离前端、隔离后端和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隔离前端和隔离后端之间通过光耦连接,光耦包括TX光电隔离芯片和RX光电隔离芯片,所述隔离前端包括信号转换芯片,信号转换芯片通过USB数据线连接PC机的USB接口,所述隔离后端包括信号收发状态控制芯片、RS-485收发器和电源,所述光耦通过信号收发状态控制芯片分别连接RS-485收发器和电源,所述RS-485收发器连接RS-485总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USB转RS-485有源隔离转换器,其特征在于,驱动电路中USB接口 J3的VCC_5端口连接电压信号VCCl,USB接口 J3的GND端口接地,USB接口 J3的D-端口通过电阻R18连接信号转换芯片Ull的16脚,USB接口 J3的D+端口通过电阻R19连接信号转换芯片Ull的15脚,信号转换芯片Ull的17脚分别连接并补电容C19和并补电容C20,并补电容C19另一端分别连接并补电容C20另一端、信号转换芯片Ull的18脚、信号转换芯片Ull的21脚、信号转换芯片Ull的22脚、信号转换芯片Ull的23脚、信号转换芯片Ull的24脚、并补电容C17和并补电容C18,并补电容C17另一端分别连接振荡器Yl —端和信号转换芯片Ull的28脚,并补电容C18另一端分别连接振荡器Yl另一端和信号转换芯片Ull的27脚,信号转换芯片Ull的20脚分别连接信号转换芯片Ull的4脚、电阻R23、电阻R21和电阻R22,电阻R23连接信号转换芯片Ull的6脚,电阻R21连接信号转换芯片Ull的13脚,电阻R22连接信号转换芯片Ull的14脚; 信号转换芯片Ull的I脚分别连接电阻Rl和电阻R2,电阻Rl另一端连接电压信号VCCl,电阻R2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5的I脚,三极管Q5的3脚接地,三极管Q5的2脚连接TX光电隔离芯片U6的3脚,TX光电隔离芯片U6的2脚通过电阻R4连接电压信号VCCl,TX光电隔离芯片U6的5脚接地,TX光电隔离芯片U6的8脚分别连接电阻R7和电压信号VCC2,电阻R7另一端分别连接TX光电隔离芯片U6的6脚、非门控制芯片U4的9脚和非门控制芯片U4的13脚,信号转换芯片Ull的6脚分别连接RX光电隔离芯片U5的6脚和电阻R3,电阻R3另一端分别连接RX光电隔离芯片U5的8脚和电压信号VCCl,RX光电隔离芯片U5的3脚接地,RX光电隔离芯片U5的2脚通过电阻R6连接非门控制芯片U4的10脚; 非门控制芯片U4的I脚分别连接二极管D1、电阻R5和并补电容C9,二极管Dl负极分别连接电阻R5另一端和非门控制芯片U4的4脚,非门控制芯片U4的3脚连接非门控制芯片U4的6脚,非门控制芯片U4的13脚连接非门控制芯片U4的8脚,非门控制芯片U4的11脚分别连接电阻R15、电阻R17和信号收发状态控制芯片U2的I脚,电阻R15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7的I脚,三极管Q7的3脚连接电压信号VCC2,三极管Q7的2脚依次通过发光二极管RXD和电阻R13接地,非门控制芯片U4的12脚分别连接电阻R14和信号收发状态控制芯片U2的4脚,电阻R14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6的I脚,三极管Q6的3脚连接电压信号VCC2,三极管Q6的2脚依次通过发光二极管TXD和电阻R12接地; 非门控制芯片U4的2脚分别连接信号收发状态控制芯片U2的2脚和信号收发状态控制芯片U2的3脚,电阻R17另一端和信号收发状态控制芯片U2的8脚均连接电压信号VCC2,信号收发状态控制芯片U2的5脚接地,信号收发状态控制芯片U2的6脚分别连接稳压二极管ZD3、电阻Rll和排线JP3的I脚,电阻Rll另一端连接电压信号VCC2,信号收发状态控制芯片U2的7脚分别连接稳压二极管ZD2、电阻RlO和排线JP3的2脚,稳压二极管ZD2正极、稳压二极管ZD3正极和电阻RlO另一端均接地,电压信号VCC2分别连接并补电容C10、并补电容C12和并补电容C14。
【文档编号】G06F13/40GK204066107SQ201420533866
【公开日】2014年12月31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17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17日
【发明者】潘呈省 申请人:山东广达锂电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