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涌入请求信息的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29191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大量涌入请求信息的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信息的处理系统,特别是涉及一种大量涌入请求信息的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信息的处理系统架构通常使用三层式体系结构(3-tier architecture),三层式体系结构包括了展现层(presentation tier,例如浏览器)、商业逻辑层(Business logic tier,例如Web/AP Server)、以及数据层(data tier,例如数据库)。三层式体系结构的优点在于将商业逻辑单独自服务器端分离出来,以减轻传统两层式架构(Client/Server tier)中客户端或服务器端的计算机的负载,因此广泛地使用于电子商务系统中。

然而,当超过系统所能负载人数上限的用户联机于现有的网络系统架构时(例如热门演唱会门票订购、重要节日的车票订购、或者是路跑活动报名时),便可能会发生诸多问题。以订位的例子来说,某一个剩余位置可能会有众多的使用者进行预订,然而只会有一个人成功订到,其他人则会接收到订位失败的信息,而后必须继续对其他剩余的位置进行预订。如此,为了对于所有成功订位与失败订位的用户响应其指令或请求,系统服务器被过度存取而承载了超出预期的流量,进而造成整体系统效能低落、响应时间过长、甚至无法进行运算而使请求或指令失效等问题。

尽管企业主可选择架设更多服务器(包含供电、冷却等系统)以满足用户数量突然大量涌进的需求,但此类承载流量过大的情况常因活动等因素产生,而活动后便会回归正常且并非经常发生,因而用以处理过量承载流量而添购的服务器便会因此闲置而造成浪费。如此不仅企业主必须付出架设机房的成本,还必须承担庞大的维护成本,从而使得整体网络系统架构的营运成本过高。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即是提供一种大量涌入请求信息的处理系统,用以在用户激增的情况下减轻对于服务器的存取流量,进而以较低的营运成本提供质量良好的服务。

本发明为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手段提供一种大量涌入请求信息的处理系 统,用以将用户所输入的大量涌入请求信息予以批处理再写入至一前端数据库,并于后续写入至一后端数据库,该大量涌入请求信息处理系统包含:一请求信息取得机构,用以取得该多数个使用者所输入的大量涌入请求信息;一请求信息批处理机构,连接于该请求信息取得机构,用以将自该请求信息取得机构所取得的该大量涌入请求信息予以收集形成为一第一批请求信息;该前端数据库,连接于该请求信息批处理机构,用以接收来自该请求信息批处理机构所收集形成的该第一批请求信息而予以批储存;一数据分段隔离机构,连接于该前端数据库以及一写入判断机构之间,从而分隔该前端数据库以及该写入判断机构,该数据分段隔离机构用以自该前端数据库接收该经批储存的该第一批请求信息以产生一第二批请求信息,该第二批请求信息是由将该写入前端数据库所批储存的该第一批请求信息所形成;该写入判断机构,连接于该数据分段隔离机构,用以自该数据分段隔离机构批取得该第二批请求信息,以此判断该第二批请求信息是否写入至该后端数据库;以及该后端数据库,连接于该写入判断机构并接收来自该写入判断机构的该第二批请求信息,该后端数据库用以储存经该写入判断机构所判断应写入至该后端数据库中的该第二批请求信息。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大量涌入请求信息的处理系统,其中该写入判断机构系通过该数据分段隔离机构将一请求响应信息写回至该前端数据库。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大量涌入请求信息的处理系统,其中该请求信息取得机构在送出该请求信息后通过该请求信息批处理机构向该前端数据库取得该请求响应信息。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大量涌入请求信息的处理系统,其中该前端数据库还具有一前端判断机构,用以判断该前端数据库和/或该后端数据库是否接收来自该请求信息批处理机构所传送的该第一批请求信息。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大量涌入请求信息的处理系统,其中该写入判断机构通过该数据分段隔离机构改变该前端判断机构的判断标准,该判断标准用以判断该前端数据库是否接收来自该请求信息批处理机构所传送的该第一批请求信息。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大量涌入请求信息的处理系统,其中该请求信息取得机构被设置于一销售点、一行动装置和/或一网络装置。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大量涌入请求信息的处理系统,其中该后端数据库的处理容量大于该前端数据库的处理容量。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大量涌入请求信息的处理系统,其中该大量涌入请求信息为一订票请求信息、一付款请求信息、一取消请求信息或一取票请求信息。

本发明的大量涌入请求信息的处理系统能够将大量涌入请求信息以批处理的作业方式先 在前端处理消化,以保证后端不受大量涌入的请求信息影响。如此一来,当使用者激增而超过现有处理系统所能负载人数上限的情况下,本发明的处理系统能够有效降低对于数据存取端的存取流量,进而减轻系统负担,并因无须大量的设备增设而可降低设备成本而以较低的营运成本提供质量良好的服务。

本发明所采用的具体实施例,将通过以下的实施例及附图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大量涌入请求信息的处理系统的架构图;

图2为显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大量涌入请求信息的处理系统的系统方块图。

符号说明:

100 大量涌入请求信息的处理系统

1、1a、1b、1c 请求信息取得机构

2 请求信息批处理机构

3 前端数据库

31 前端判断机构

4 数据分段隔离机构

5 写入判断机构

6 后端数据库

a 大量涌入请求信息

b 第一批请求信息

c、c` 第二批请求信息

d、d` 请求响应信息

N 网络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图1及图2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说明并非为限制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而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种。

如图1及图2所示,依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大量涌入请求信息的处理系统100为应用于一网络N。该大量涌入请求信息的处理系统100包括一请求信息取得机构1、一请求信息批处理机构2、一前端数据库3、一数据分段隔离机构4、一写入判断机构5、以及一后端 数据库6。在本实施例中,该大量涌入请求信息的处理系统100被提供作为一网络订票系统,但并不限定于此,视实际应用所需,该大量涌入请求信息的处理系统100也可作为一交互式查询系统或是一活动报名系统。

如图1及图2所示,该请求信息取得机构1通过网络N连接于该请求信息批处理机构2。详细而言,该请求信息取得机构1用以取得多数个使用者所输入的一大量涌入请求信息a,并以文字的方式写入该请求信息批处理机构2。较佳地,该请求信息取得机构1可为一在便利商店所设置的端点上网销售点装置1a,该请求信息取得机构1也可为一个人计算机1b或一智能型手机1c,视实际应用所需。此外,该网络N可根据需求而为有线网络或无线网络。

如图2所示,该请求信息批处理机构2经由网络N接收来自该请求信息取得机构1的该大量涌入请求信息a。此时,该请求信息批处理机构2会予以收集并将该大量涌入请求信息a批处理为一第一批请求信息b,以供该前端数据库3储存。详细而言,批处理作业可使用UNIX操作系统上的cron或at命令的机制或者Windows操作系统上的批处理文件命令描述语言,但并不以此为限。较佳地,该请求信息批处理机构2可为一应用商业逻辑服务器,而用以处理上述逻辑运算的程序,但并不限定于此。

如图2所示,该前端数据库3连接于该请求信息批处理机构2,而批储存该第一批请求信息b。该前端数据库3中所储存的该第一批请求信息b已经过该请求信息批处理机构2以批处理的方式处理过而不会超出预期的负载。除批储存之外,该前端数据库3可用于维护该第一批请求信息b数据,即被动地接受查看该第一批请求信息b详细数据的作业或变更该第一批请求信息b的详细数据的作业。较佳地,该前端数据库3更配置有一前端判断机构31,用以判断该前端数据库3和/或该后端数据库6是否接收来自该请求信息批处理机构2所传送的该第一批请求信息b,即该前端判断机构31会接收来自该写入判断机构5的控管指令,而据以作出响应判断。在本实施例中,该前端数据库3为一数据库服务器。

如图2所示,该数据分段隔离机构4连接于该前端数据库3与该写入判断机构5之间,作为一网桥功能而分隔该前端数据库3与该写入判断机构5,使该写入判断机构5与该前端数据库3之间所有的数据库处理作业都要透过该数据分段隔离机构4。该数据分段隔离机构4用以自该前端数据库3接收经批储存的该第一批请求信息b以产生一第二批请求信息c,该第二批请求信息c是由将写入该前端数据库3所批储存的该第一批请求信息b所形成。在本实施例中,该数据分段隔离机构4可为一应用商业逻辑服务器。

如图2所示,该写入判断机构5用以自该数据分段隔离机构4批取得该第二批请求信息c,以判断该第二批请求信息c是否写入至该后端数据库6。在本实施例中,该写入判断机构 5为一应用商业逻辑服务器。

如图2所示,该后端数据库6连接于该写入判断机构5并接收来自该写入判断机构的该第二批请求信息c`。该后端数据库6中所储存的该第二批请求信息c`经过该请求信息批处理机构2以批处理的方式处理过而不会超出预期的负载。此处,该第二批请求信息c`为经过该写入判断机构5判断该第二批请求信息c中应写入至该后端数据库6的部分或全部的信息。在本实施例中,该后端数据库6为一数据库服务器。

如图2所示,依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大量涌入请求信息的处理系统100,其中写入判断机构5尚具有在写入判断作业处理完成后根据作业处理结果产生一请求响应信息d,再将该请求响应信息d通过该数据分段隔离机构4写回至该前端数据库3以供用户存取的功能。

如图2所示,依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大量涌入请求信息的处理系统100,其中请求信息取得机构1尚具有在送出该大量涌入请求信息a后通过该请求信息批处理机构2向该前端数据库3取得该请求响应信息d`的功能。藉此,当用户询问请求信息结果时便可以正确响应。

如图2所示,依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大量涌入请求信息的处理系统100,其中写入判断机构5尚具有通过该数据分段隔离机构4而改变该前端判断机构31的判断标准的功能,此判断标准用以判断该前端数据库3是否接收来自该请求信息批处理机构2所传送的第一批请求信息b。藉此,该写入判断机构5不仅可以维护管理该后端数据库6,更可以维护管理该前端数据库3,而达到控管整个系统的目的。

依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大量涌入请求信息的处理系统100,其中前端数据库3的处理容量小于该后端数据库6的处理容量。也就是说,该前端数据库3为一前置处理数据库用以储存经过前置处理的暂存数据,其处理容量需求并不如该后端数据库6。在本实施例中,该前端数据库3为一一般性的数据库服务器。

依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大量涌入请求信息的处理系统100,其中该大量涌入请求信息a为一订票请求信息、一付款请求信息、一取消请求信息或一取票请求信息。而相对地,该请求响应信息d为一订票请求响应信息、一付款请求响应信息(例如:刷卡回传信息)、一取消请求响应信息或一取票请求响应信息。藉此,用户询问请求信息结果时便可以正确响应。

较佳地,该数据分段隔离机构4与该写入判断机构5可合而为一成为一后端程序处理机构,以减少请求信息在硬件服务器间传递的次数。而该后端程序处理机构为一商业逻辑服务器,藉此,能更提高综效。

更进一步地,该请求信息批处理机构2与该前端数据库3可合而为一成为一前端处理机 构,而该数据分段隔离机构4、该写入判断机构5与该后端数据库6也可合而为一成为一后端处理机构。藉此,其请求信息处理流程将更为简洁,且将请求信息在硬件服务器间传递的次数减到最少。较佳地,该前端处理机构与该后端处理机构为一商业逻辑与数据库综合应用的服务器,两者的最主要差别在于:该前端处理机构具有将大量涌入的请求信息以批处理的方式前置处理为不超过系统所能负载的上限能力,而该后端处理机构为一更大型的综合应用服务器,不但可用于主动地控制管理整个系统,并有一大型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以供储存所有请求信息数据。藉此,更提高整个系统的综效。

以上的叙述以及说明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的说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依据所界定的申请专利范围以及上述的说明而作其他的修改,仅此些修改仍应是为本发明的发明精神而在本发明的权利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