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写操作的控制方法、装置及设备与流程

文档序号:12178136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一种写操作的控制方法、装置及设备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写操作的控制方法、装置及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移动支付产业的发展已经步入了一个至关重要的时期,而基于近距离无线通信(NFC)技术的移动支付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随着智能手机和其他智能终端产品的普及,目前NFC技术的应用范围也不再局限于移动支付范畴,市场上支持NFC技术的终端设备越来越多,以及在运营商对支持NFC的通讯设备的需求的推动下,NFC技术的大规模推广和应用必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目前,市场上的NFC终端多数以标签的形式加以应用,然而这些终端只是提供给主设备一个读的功能,随着NFC技术的不断应用和推广,后续将会出现更多的带有读写功能的终端产品。在多次调查和实验中发现,写NFC的应用(APP)频繁快速去写另一个从设备时,会出现写NFC失败的情景,而此时去读取从设备的NFC中的内容,也就是说,不能够恢复读写操作,这对产品来说,是一个很严重的缺陷。

对于从设备端来说是读写都是被动的,而主设备端是发起者又往往是局端设备,因此很难要求主设备端去修改其现行的标准做法,目前也没有相应的标准对射频(RF)的写操作被中断后的具体操作进行规范。因此,对于从设备厂商来说,急需设计出一种通过自身的检测机制,来判断被NFC主设备写操作失败,并能够自我修复的从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写操作的控制方法、装置及设备,其目的是为了解决目前从设备被主设备通过射频快速写操作时,常会出现写操作失败的异常情况, 而现有的从设备无法判断被NFC主设备写操作失败并自我修复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写操作的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

获取从设备的通用输出引脚GPO的状态;

在GPO的状态为第一状态时,采用中断控制流程对从设备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NFC的写操作失败时的写操作控制;

在GPO的状态为第二状态时,采用定时器控制流程对从设备进行NFC的写操作失败时的写操作控制;第二状态与第一状态不同。

进一步地,第一状态为GPO与从设备的CPU连接;第二状态为GPO没有与从设备的CPU连接。

进一步地,对从设备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NFC的写操作失败时的写操作控制的步骤包括:

对从设备进行写操作失败时的检测和自我修复。

进一步地,对从设备进行写操作失败时的检测和自我修复的步骤包括:

获取从设备的NFC芯片的用户区数据长度值L,并判断L是否合法;

若L不合法,则判定NFC的写操作失败并对用户区数据进行修复;

若L合法,读取L字节长度的用户区数据;

若读取成功,则判定NFC的写操作成功,并对读取的用户区数据进行保存;

若读取不成功,则判定NFC的写操作失败并对用户区数据进行修复。

进一步地,判断L是否合法的步骤,具体包括:

若L大于零且小于该NFC芯片的数据区的最大数据长度值,则判定L合法;否则,判定L不合法。

进一步地,对用户区数据进行修复的步骤包括:

获取上一次写操作所保存的用户区的数据,将内容保存至用户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写操作的控制装置,该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从设备的通用输出引脚GPO的状态;

第一操作模块,用于在GPO的状态为第一状态时,采用中断控制流程对从设备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NFC的写操作失败时的写操作控制;

第二操作模块,用于在GPO的状态为第二状态时,采用定时器控制流程对从设备进行NFC的写操作失败时的写操作控制;第二状态与第一状态不同。

进一步地,第一状态为GPO与从设备的CPU连接;第二状态为GPO没有与从设备的CPU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操作模块和第二操作模块均包括:

写操作控制模块,用于对从设备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NFC的写操作失败时的写操作控制;

对从设备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NFC的写操作失败时的写操作控制具体包括:

对从设备进行写操作失败时的检测和自我修复。

进一步地,写操作控制模块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从设备的NFC芯片的用户区数据长度值L,并判断L是否合法;

第一判定单元,用于L不合法时,判定NFC的写操作失败并对用户区数据进行修复;

读取单元,用于L合法时,读取L字节长度的用户区数据;

第二判定单元,用于读取成功时,判定NFC的写操作成功,并对读取的用户区数据进行保存;

第三判定单元,用于读取不成功时,判定NFC的写操作失败并对用户区数据进行修复。

进一步地,第一判定单元和读取单元均包括:

判断子模块,用于L大于零且小于该NFC芯片的数据区的最大数据长度值时,则判定L合法;否则,判定L不合法。

进一步地,第一判定单元和第三判定单元均包括:

修复子单元,用于对用户区数据进行修复,具体操作包括:获取上一次写操作所保存的用户区的数据,将内容保存至用户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设备,包括NFC芯片,还包括上述写操作的控制装置。

本发明的上述方案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写操作的控制方法、装置及设备,为从设备提供了一种能够实现实时监测被NFC主设备RF写操作失败,并实现对自身实现自我修复的处理机制,解决了目前从设备被主设备通过RF快速写操作时,常会出现写操作失败的异常情况,而现有的从设备无法判断被NFC主设备写操作失败并自我修复的问题;且本发明针对GPO是否与从设备的CPU相连的不同情况采取两种控制流程:定时器控制流程和中断控制流程,在无需更改系统硬件的情况下,实现从设备的实时监测和自我修复。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的写操作的控制方法的实施例一的基本步骤流程图;

图2表示本发明的写操作的控制方法的实施例二的基本步骤流程图;

图3表示图1中步骤102、步骤103以及图2中步骤202、步骤203中对从设备进行写操作失败时的检测和自我修复的步骤的基本步骤流程图;

图4表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写操作的控制装置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本发明针对目前从设备被NFC主设备通过射频快速写操作时,常会出现写操作失败的异常情况,而现有的从设备无法判断被NFC主设备写操作失败并自我修复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写操作的控制方法、装置及设备,使从设备实现实时监测被NFC主设备RF写操作失败,并自我修复。

通常情况下,NFC设备都有一个通用输出引脚GPO,然而有的设备的GPO已经与系统的CPU相连,有的则没有相连,针对这种情况,本发明采用两种控制流程对从设备进行NFC的写操作失败时的写操作控制。

参见图1,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写操作的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

步骤101,获取从设备的通用输出引脚GPO的状态;

步骤102,在GPO的状态为第一状态时,采用中断控制流程对从设备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NFC的写操作失败时的写操作控制;

步骤103,在GPO的状态为第二状态时,采用定时器控制流程对从设备进行NFC的写操作失败时的写操作控制;第二状态与第一状态不同。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首先判断本系统的NFC芯片的GPO引脚是否已经使用,这个判断可以通过编译宏控制,或者直接根据真实使用情况在软件中直接固定,让其选择一种方案即可。判断GPO引脚的连接情况之后,再根据连接情况选择相应的控制流程,为从设备提供了一种能够实现实时监测被NFC主设备RF写操作失败,并实现对自身实现自我修复的处理机制,解决了现有的从设备无法判断被NFC主设备写操作失败并自我修复的问题。

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步骤102和步骤103中,对从设备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NFC的写操作失败时的写操作控制的步骤包括:

对从设备进行写操作失败时的检测和自我修复。

参见图2,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了一种写操作的控制方法,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一中的第一状态为GPO与从设备的CPU连接,第二状态为GPO没有与从设备的CPU连接时,该方法包括:

步骤201,获取从设备的通用输出引脚GPO的状态;

步骤202,在GPO与从设备的CPU连接时,采用中断控制流程,对从设备进行写操作失败时的检测和自我修复。

步骤203,在GPO与从设备的CPU连接时,采用定时器控制流程,对从设备进行写操作失败时的检测和自我修复。

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步骤202中采用中断控制流程,需在系统初始化的过程中,设置GPO引脚为中断信号输入引脚,并设置中断触发的条件为上升沿触发;为GPO引脚注册一个新中断号,并为该中断号注册一个中断处理函数,在该中断处理函数中实现监测被NFC主设备写操作失败,并完成自我修复功能。

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步骤203中采用定时器控制流程,需在系统初始化的过程中,创建并初始化一个定时器以及该定时器的间隔时间参数(即超时时间),该参数用于定时器扫描,例如设定为1s,那么每隔1s定时器就会定时扫描一次,并为该定时器注册一个定时器处理函数。启动定时器以后,根据上述间隔时间参数循环扫描监测NFC的写操作是否失败,并在定时器处理函数 中实现NFC的检测和自我修复功能。

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步骤202和步骤203中,对从设备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NFC的写操作失败时的写操作控制的步骤包括:

对从设备进行写操作失败时的检测和自我修复。

如图3所示,步骤102和步骤202中,对从设备进行写操作失败时的检测和自我修复的步骤包括:

在中断处理函数中,为了防止检测和修复过程中被外界的NFC主设备所中断,需要先关闭从设备的RF功能。一旦关闭RF功能,外部的主设备就不能通过RF来读写从设备了。此外,还需要屏蔽系统的NFC中断位,这样系统就不再响应外部中断信号。

步骤301,获取从设备的NFC芯片的用户区数据长度值L,并判断L是否合法;具体的,若L大于零且小于该NFC芯片的数据区的最大数据长度值,则判定L合法;否则,判定L不合法;

步骤302,若L不合法,则判定NFC的写操作失败并对用户区数据进行修复;

步骤303,若L合法,读取L字节长度的用户区数据;

步骤304,若读取成功,则判定NFC的写操作成功,并对读取的用户区数据进行保存;

其中,对读取的用户区数据进行保存,是为了用于后面出现读写失败时回写使用。

步骤305,若读取不成功,则判定NFC的写操作失败并对用户区数据进行修复。

进一步的,步骤405中对用户区数据进行修复具体包括:

将上次保存的从NFC用户区读取的L字节数据回写到NFC的用户区中。

其中,步骤305之后,还可以包括:打开RF功能,让系统响应外部NFC主设备的RF读写操作,并且打开NFC中断屏蔽位,让系统响应外部NFC主设备的读写中断信号,等待下一次的读写操作。

其中,在回写的过程中,除了需要写保存的用户内容之外,还需要将回写内容的长度写到相应的用户区长度字段中,如果长度字段不正确,那么主设备 在读取的过程也会因为读取的长度字段为非法值而导致操作失败。

如图3所示,步骤103和步骤203中,对从设备进行写操作失败时的检测和自我修复的步骤包括:

在定时器处理函数中,为了防止检测和修复过程中被外界的NFC主设备所中断,需要先关闭,从设备的RF功能。一旦关闭RF功能,外部的主设备就不能通过RF来读写从设备了。

步骤301,获取从设备的NFC芯片的用户区数据长度值L,并判断L是否合法;具体的,若L大于零且小于该NFC芯片的数据区的最大数据长度值,则判定L合法;否则,判定L不合法;

步骤302,若L不合法,则判定NFC的写操作失败并对用户区数据进行修复;

步骤303,若L合法,读取L字节长度的用户区数据;

步骤304,若读取成功,则判定NFC的写操作成功,并对读取的用户区数据进行保存;

其中,对读取的用户区数据进行保存,是为了用于后面出现读写失败时回写使用。

步骤305,若读取不成功,则判定NFC的写操作失败并对用户区数据进行修复。

进一步的,步骤305中对用户区数据进行修复具体包括:

将上次保存的从NFC用户区读取的L字节数据回写到NFC的用户区中。

其中,步骤305之后,还可以包括:打开RF功能,让系统响应外部主设备的RF读写操作,并且重新启动定时器,让系统开始计时等待下一次的扫描周期到来。

其中,在回写的过程中,除了需要写保存的用户内容之外,还需要将回写内容的长度写到相应的用户区长度字段中,如果长度字段不正确,那么主设备在读取的过程也会因为读取的长度字段为非法值而导致操作失败。

通常情况下,NFC主设备通过RF写从设备的过程中,如果发生写失败,主设备都会将从设备的NFC中的用户区的数据长度(数据长度为2个字节,这个两个字节在放在用户区的最前面)改写为0,或者FEFE(十六进制),因 此,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判断L是否合法的步骤,具体包括:

若L大于零且小于该NFC芯片的数据区的最大数据长度值,则判定L合法;否则,判定L不合法。

因此,当有NFC的写操作失败发生时,获取上一次写操作所保存的用户区的数据,将内容保存至用户区,从而实现自我修复的功能。

参见图4,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写操作的控制装置,该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111,用于获取从设备的通用输出引脚GPO的状态;

第一操作模块112,用于在GPO的状态为第一状态时,采用中断控制流程对从设备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NFC的写操作失败时的写操作控制;

第二操作模块113,用于在GPO的状态为第二状态时,采用定时器控制流程对从设备进行NFC的写操作失败时的写操作控制;第二状态与第一状态不同。

进一步地,第一状态为GPO与从设备的CPU连接;第二状态为GPO没有与从设备的CPU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操作模块112和第二操作模块113均包括:

写操作控制模块,用于对从设备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NFC的写操作失败时的写操作控制;

对从设备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NFC的写操作失败时的写操作控制具体包括:

对从设备进行写操作失败时的检测和自我修复。

进一步地,写操作控制模块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从设备的NFC芯片的用户区数据长度值L,并判断L是否合法;

第一判定单元,用于L不合法时,判定NFC的写操作失败并对用户区数据进行修复;

读取单元,用于L合法时,读取L字节长度的用户区数据;

第二判定单元,用于读取成功时,判定NFC的写操作成功,并对读取的用户区数据进行保存;

第三判定单元,用于读取不成功时,判定NFC的写操作失败并对用户区 数据进行修复。

进一步地,第一判定单元和读取单元均包括:

判断子模块,用于L大于零且小于该NFC芯片的数据区的最大数据长度值时,则判定L合法;否则,判定L不合法。

进一步地,第一判定单元和第三判定单元均包括:

修复子单元,用于对用户区数据进行修复,具体操作包括:获取上一次写操作所保存的用户区的数据,将内容保存至用户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设备,包括NFC芯片,还包括上述写操作的控制装置。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写操作的控制装置是应用上述方法的装置,即上述方法的所有实施例均适用于该装置,且均能达到相同或相似的有益效果。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