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物流配送网络生成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2035440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一种物流配送网络生成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互联网信息技术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物流配送网络生成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补货网络中,生产基地与仓库间的物流配送网络是已知的,仓库间的补货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模式一:仓库之间彼此独立,生产基地直接发货到末端仓库;这种模式操作简单,根据需求直接补货即可。

模式二:仓库之间有级别,进行多级补货,基地先补货到上级仓库,再逐级下沉到末端仓库;这种模式充分考虑了成本和效率,对于上级仓库,可以使用干线运输,对于末端仓库,可以采用普通物流;同时不同级的仓库补货频次可以自由调配,更加兼顾成本。

模式三:仓库之间有级别,并且基地补货可以补货到任何一级仓库;相对于模式二来说,优势是更加灵活,对于需求更加紧急、时效要求更高的可以采用直补,对于其它可以利用已有的仓库网络分级补货。

考虑到仓库是归属于物流商的,上述三种物流模式均仅能在物流商内部的仓库间运行,每个物流商也仅能对所拥有的物流资源信息进行控制,也就是说现有技术存在无法对各个物流商的物流资源信息进行统一控制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出了一种物流配送网络生成方法,用于解决目前存在的无法对各个物流商的物流资源信息进行统一控制的问题。

一种物流配送网络生成方法,包括:

供应链协同服务器确定业务对象的期望销售范围;

根据从各个物流商服务器获得的仓库的标识与配送服务的覆盖范围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所对应的配送服务的覆盖范围能共同覆盖所述期望销售范围的各个可选仓库的标识;

根据各个所述可选仓库的标识及其对应的配送服务的覆盖范围,生成所述业务对象的物流配送网络,所述物流配送网络以所述可选仓库为结点,以所述可选仓库间的配送路径为线路。

一种物流配送网络生成方法,包括:

物流商服务器确定存储的物流商的仓库的标识与配送服务的覆盖范围之间的对应关系;

将确定的仓库的标识与配送服务的覆盖范围之间的对应关系发送给供应链协同服务器,所述对应关系用于供应链协同服务器生成业务对象的物流配送网络。

一种供应链协同服务器,包括:

期望销售范围确定单元,用于确定业务对象的期望销售范围;

仓库确定单元,用于根据从各个物流商服务器获得的仓库的标识与配送服务的覆盖范围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所对应的配送服务的覆盖范围能共同覆盖所述期望销售范围的各个可选仓库的标识;

网络生成单元,用于根据各个所述可选仓库的标识及其对应的配送服务的覆盖范围,生成所述业务对象的物流配送网络,所述物流配送网络以所述可选仓库为结点,以所述可选仓库间的配送路径为线路。

一种物流商服务器,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确定存储的物流商的仓库的标识与配送服务的覆盖范围之间的对应关系;

发送单元,用于将确定的仓库的标识与配送服务的覆盖范围之间的对应关系发送给供应链协同服务器,所述对应关系用于供应链协同服务器生成业务对 象的物流配送网络。

本申请有益效果如下: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中,引入了供应链协同服务器,该供应链协同服务器可以与各个物流商服务器进行通信,从各个物流商服务器中获得仓库的标识与该仓库的配送服务的覆盖范围之间的对应关系,并根据业务对象的期望销售范围,为每一业务对象个性化生成对应的物流配送网络,后续可以基于生成的物流配送网络进行业务对象的物流信息的处理以及物流实操,实现了基于业务对象的期望销售范围对各物流商的物流资源信息进行整合及统一控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物流配送网络生成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物流配送网络生成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一;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仓库的上级仓库和下级仓库间的关系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业务对象的物流配送网络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仓库的补货比例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仓库的补货需求数量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仓库的备货需求数量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物流配送网络生成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二;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供应链协同服务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物流商服务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实现本申请的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物流配送网络生成方及装置,该方法中,通过供应链协同服务器将各个物流商服务器联系起来,进而获得各个物流商的物流资源信息,这里的物流资源信息主要为仓库的标识与仓库的配送服务覆盖范围之间的对应关系,其它资源信息供应链协同服务器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从物流商服务器中获取。此后,在获知了业务对象的期望销售范围时,利用获得的物流资源信息确定所对应的配送服务的覆盖范围能共同覆盖所述期望销售范围的各个可选仓库,并生成业务对象的物流配送网络,后续可以基于生成的物流配送网络进行业务对象的物流信息的处理以及物流实操,实现了对各个物流商的物流资源的统一控制及整合,使得物流服务并不局限于某一物流商,节约了业务对象的物流费用。

为了清楚地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下面首先对可实施本申请实施例的物流配送网络生成系统进行描述:

如图1所示,其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物流配送网络生成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包括:至少两个物流商服务器11和供应链协同服务器12;

其中,每一物流商服务器11,用于存储物流商的物流资源信息,所述物流资源信息包括:仓库的标识与配送服务的覆盖范围之间的对应关系;向供应链协同服务器发送所述物流资源信息;

供应链协同服务器12,用于从各物流商服务器获得物流商的物流资源信息,确定业务对象的期望销售范围;根据获得的物流资源信息,确定所对应的配送服务的覆盖范围能共同覆盖所述期望销售范围的各个可选仓库的标识;根据各个所述可选仓库的标识及其对应的配送服务的覆盖范围,生成所述业务对象的物流配送网络,所述物流配送网络以所述可选仓库为结点,以所述可选仓库间的配送路径为线路。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 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如图2所示,其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物流配送网络生成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供应链协同服务器确定业务对象的期望销售范围;

业务对象的期望销售范围可以依据供货商、经销商或者代理商的销售需求来事先设定。例如,业务对象的期望销售范围可以为华中地区、全国、亚洲等等。

具体的,可通过以下方式确定业务对象的期望销售范围:

供应链协同服务器接收供货商终端发送的业务对象的期望销售范围;

将接收到的期望销售范围确定为业务对象的期望销售范围。

步骤202:根据从各个物流商服务器获得的仓库的标识与配送服务的覆盖范围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所对应的配送服务的覆盖范围能共同覆盖所述期望销售范围的各个可选仓库的标识;

物流商服务器存储了物流资源信息,物流资源信息包括上述仓库的标识与配送服务的覆盖范围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及各个仓库的物理位置和库容量信息。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需要保证配送服务的覆盖范围能共同覆盖所述期望销售范围,因此,确定出的各个可选仓库的标识所表示的可选仓库能够保证将业务对象从供货商到末端仓库的直接下沉或逐级下沉。

所述配送服务包括发货服务和集货中转服务;在获得了各个仓库的配送服务的覆盖范围后,可以以满足业务对象的期望覆盖范围为条件,选择出多个仓库,该多个仓库的覆盖范围合起来能完全覆盖期望的销售范围。当然也可以有重复覆盖的期望的销售范围中的部分区域。

每一仓库具有一定的配送功能,有的仓库仅具有集货中转功能,可以将业务对象集中在该仓库,并从该仓库中转至一定区域内的其它仓库;有的仓库仅 具有发货功能,可以将业务对象从该仓库投递给一定范围内的用户;有的仓库既具有集货中转功能,又具有发货功能,这里用配送服务覆盖范围来表述仓库的这些功能,对于仅具有集货中转功能的仓库,其对应的配送服务覆盖范围为集货中转服务的覆盖范围;对于仅具有发货功能的仓库,其对应的配送服务覆盖范围为发货服务的覆盖范围;对于既具有集货中转功能,又具有发货功能的仓库,其对应的配送服务覆盖范围为发货服务的覆盖范围和集货中转服务的覆盖范围。

具体的,本步骤202具体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实现:

第一步:根据从各个物流商服务器获得的仓库的标识与配送服务的覆盖范围之间的对应关系,选择对应的发货服务的覆盖范围能共同覆盖所述期望销售范围的各个第一可选仓库的标识;

由于是期望销售范围,业务对象最终要通过仓库送达到用户指定的收货地址,因此,这里需要选择出对应的发货服务的覆盖范围能共同覆盖所述期望销售范围的各个第一可选仓库的标识。

由于选择出的第一可选仓库要求具有发货服务功能,因此,也即这里的第一可选仓库也可以是既具有发货服务功能又具有集货中转服务功能的仓库,此时,该第一可选仓库既对应有发货服务的覆盖范围又对应有集货中转服务的覆盖范围。

假设上述步骤201中,业务对象为空调,期望的销售范围为全中国,获得的仓库a至仓库i与配送服务的覆盖范围如表一所示:

表一:

基于表一,确定出的第一可选仓库的标识为c、e、f、g、h和i。这里仓库c和仓库e既对应有发货服务的覆盖范围又对应有集货中转服务的覆盖范围。

第二步:确定对应的集货中转服务的覆盖范围能共同覆盖各个所述第一可选仓库的标识所表示的仓库所在物理地址的第二可选仓库的标识;

通过上述第一步,顺利实现可以将业务对象送达到用户指定的收货地址,但业务对象的如何流入或者逐级流入该第一可选仓库,还需要具有集货中转服务功能的仓库来完成,因此,这里的第二步需要选择具有集货中转服务功能的仓库,并且需要选择出的具有集货中转服务功能的仓库的覆盖范围能够覆盖上述第一可选仓库所在的物理地址,实现将业务对象从具有集货中转功能的仓库流入到第一可选仓库。

由于有的仓库既具有发货功能,又具有集货中转功能,因此,上述第一步中选择出的第一可选仓库和第二步中选择出的第二可选仓库可能有重合的。

上述第一可选仓库的标识和第二可选仓库的标识可以是来自不同物流商服务器,也即上述第一可选仓库和第二可选仓库可以是归属于不同的物流商。

沿用上例,基于上述表一,确定出的第二可选仓库的标识为a、b、c、d和e。这里第二可选仓库的标识中的c和e与第一可选仓库的标识中的c和e重合。

第三步:将确定的第一可选仓库的标识和第二可选仓库的标识作为所对应的配送服务的覆盖范围能共同覆盖所述期望销售范围的各个可选仓库的标识。

沿用上例,此时,确定出的可选仓库的标识为a、b、c、d、e、f、g、 h和i。

步骤203:根据各个所述可选仓库的标识及其对应的配送服务的覆盖范围,生成所述业务对象的物流配送网络,所述物流配送网络以所述可选仓库为结点,以所述可选仓库间的配送路径为线路。

由于获得了各个可选仓库的标识,并且各个可选仓库的配送服务的覆盖范围能够共同覆盖业务对象的期望销售范围,因此,可以结合覆盖范围来确定可选仓库间的运输路径,进而利用可选仓库和仓库间的运输路径为业务对象生成物流配送网络。

具体的,上述步骤203可以通过以下步骤1)至步骤4)实现:

步骤1):将第一可选仓库的标识中,除去对应有集货中转服务的覆盖范围的第一可选仓库的标识之外的第一可选仓库的标识作为末端仓库的标识,其中,所述末端仓库与购买业务对象的用户对接;

这里的对接是指可将末端仓库的业务对象直接配送给用户,中间不再经过其它仓库。

沿用表一的例子,将c和e除去后得到f、g、h和i作为末端仓库的标识。

步骤2):根据业务对象的生产地址,从第二可选仓库的标识中选择预设数量个第二可选仓库的标识作为基地仓库的标识,其中,所述基地仓库与业务对象的生产基地对接;

为了便于业务对象从生产地址运输至基地仓库,这里以业务对象的生成地址为参照标准,可以选择距离业务对象的生产基地、运输成本件及运输时长满足一定约束条件的第二可选仓库的标识作为基地仓库的标识。

沿用表一的例子,这里假设仓库a和仓库b满足一定约束条件,则可以选择a和b作为基地仓库的标识。

步骤3):针对可选仓库中,除所述末端仓库和基地仓库外的每一可选仓库,根据该可选仓库的地理位置,确定该可选仓库的上级仓库和下级仓库,其中, 业务对象在物流运输中依次流经该可选仓库的上级仓库、该可选仓库和该可选仓库的下级仓库;

沿用表一的例子,这里仓库c、仓库d和仓库e为可选仓库,假设确定仓库c的上级仓库为仓库a、下级仓库为仓库f、仓库g和仓库h,确定仓库d的上级仓库为仓库b、下级仓库为仓库h,确定仓库e的上级仓库为仓库b、下级仓库为仓库i。图3中示出了仓库c与上级仓库和下级仓库间的层级关系。

步骤4)将每一可选仓库与该可选仓库的上级仓库和下级仓库进行连接,构成所述业务对象的物流配送网络,其中,所述物流配送网络为有向无环网络。

经过上述过程,生成的空调的物流配送网络如图4所示。

生成了物流配送网络之后,即可利用该物流配送网络进行物流信息的处理,具体的处理过程可以包括如下步骤a至步骤d:

步骤a:针对具有多个上级仓库的每一可选仓库,根据该可选仓库的多个上级仓库的物流运输能力,确定该多个上级仓库补货至该可选仓库的补货比例;

其中,上级仓库的物流运输能力越强,确定该多个上级仓库补货至该可选仓库的补货比例越高。此外,还可以结合仓库的库容量信息共同确定该多个上级仓库补货至该可选仓库的补货比例。经过上述步骤a中确定的补货比例可以如图5所示。

步骤b:根据各个仓库的补货需求数量和所述补货比例,确定各个仓库的备货需求数量,所述备货需求数量中包含该仓库的补货需求数量和需要为该仓库的下级仓库补货的数量;

具体的,这里的步骤b可以包括以下步骤b1至步骤b5:

步骤b1:从末端仓库的上一级仓库开始,逐级向上,针对每一级仓库中的每一个仓库,执行以下步骤b2至步骤b5,直至基地仓库:

步骤b2:确定该仓库的补货需求数量;

步骤b3:确定该仓库的下级仓库的备货需求数量以及该仓库需要补货至 所述下级仓库的补货比例,其中,末端仓库的备货需求数量为末端仓库的补货需求数量;

步骤b4:利用确定的下级仓库的备货需求数量以及该仓库需要补货至下级仓库的补货比例,确定该仓库需要为下级仓库备货的数量;

步骤b5:将该仓库的补货需求数量和该仓库需要为下级仓库备货的数量之和作为该仓库的备货需求数量。

上述步骤b1至b5的过程可以利用图6所示的补货需求数量和图7所示的备货需求数量示意图来表示。

图6中图中实现框表示仓库自身需求,也即补货需求数量,比如仓库f、c自身有发货能力,预计能售卖掉100件,而仓库a、d则不需要为自己仓备货,仅仅用于做中转、集货功能;虚线框表示汇总到的下级仓需求,如仓库i没有下级仓,则汇总到下级需求为0,仓库e下级仓需求为100,则展示100;在图7中,虚线框表示汇总到的下级需求,比如e仓,下级仓只有i仓并且i仓的需求是100,故e仓下级需求汇总是100,自身需求是100,因此对唯一的上级仓b需求是200件;而对于仓库b作为供应来说,需求的另一个来源是仓库d,而仓库d自身需求为0,仓库d的下级仓汇总为100,得出仓库d总需求100,而仓库d的100件货需要仓库b供货40%也就是40件,因此仓库b需要最终备货240件。

步骤c:利用确定的各个仓库的备货需求数量和所述物流配送网络,生成各个仓库的物流任务消息,所述物流任务消息包括:仓库的标识、该仓库的补货需求数量、该仓库的备货需求数量、该仓库的上级仓库的信息和下级仓库的信息;

步骤d:将确定的物流任务消息下发给相应的物流商服务器。

上述描述从供应链协同服务器的角度描述了本申请实施例的物流配送网络生成方法,进一步的,本申请实施例还从物流商服务器的角度提供了一种物流配送网络生成方法,其方法流程图如图8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801:物流商服务器确定存储的物流商的仓库的标识与配送服务的覆盖范围之间的对应关系;

步骤802:物流商服务器将确定的仓库的标识与配送服务的覆盖范围之间的对应关系发送给供应链协同服务器,所述对应关系用于供应链协同服务器生成业务对象的物流配送网络。

此外,物流商服务器还可以接收供应链协同服务器下发的物流任务消息,所述物流任务消息包括:仓库的标识、该仓库的补货需求数量、该仓库的备货需求数量、该仓库的上级仓库的信息和下级仓库的信息。

从物流商服务器的角度提供了一种物流配送网络生成方法与从供应链协同服务器的角度描述了本申请实施例的物流配送网络生成方法的本质是相同的,仅是描述角度的不同,相关细节详见上文的描述,这里不再赘述。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供应链协同服务器和一种物流商服务器,具体如下: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供应链协同服务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包括:

期望销售范围确定单元91,用于确定业务对象的期望销售范围;

仓库确定单元92,用于根据从各个物流商服务器获得的仓库的标识与配送服务的覆盖范围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所对应的配送服务的覆盖范围能共同覆盖所述期望销售范围的各个可选仓库的标识;

网络生成单元93,用于根据各个所述可选仓库的标识及其对应的配送服务的覆盖范围,生成所述业务对象的物流配送网络,所述物流配送网络以所述可选仓库为结点,以所述可选仓库间的配送路径为线路。

较佳的,所述期望销售范围确定单元91,具体用于接收供货商终端发送的业务对象的期望销售范围;将接收到的期望销售范围确定为业务对象的期望销售范围。

较佳的,所述配送服务的覆盖范围包括:发货服务的覆盖范围和集货中转服务的覆盖范围;

所述仓库确定单元92,具体用于根据从各个物流商服务器获得的仓库的标识与配送服务的覆盖范围之间的对应关系,选择对应的发货服务的覆盖范围能共同覆盖所述期望销售范围的各个第一可选仓库的标识;确定对应的集货中转服务的覆盖范围能共同覆盖各个所述第一可选仓库的标识所表示的仓库所在物理地址的第二可选仓库的标识;将确定的第一可选仓库的标识和第二可选仓库的标识作为所对应的配送服务的覆盖范围能共同覆盖所述期望销售范围的各个可选仓库的标识。

较佳的,所述网络生成单元93,具体用于将第一可选仓库的标识中,除去对应有集货中转服务的覆盖范围的第一可选仓库的标识之外的第一可选仓库的标识作为末端仓库的标识,其中,所述末端仓库与购买业务对象的用户对接;根据业务对象的生产地址,从第二可选仓库的标识中选择预设数量个第二可选仓库的标识作为基地仓库的标识,其中,所述基地仓库与业务对象的生产基地对接;针对可选仓库中,除所述末端仓库和基地仓库外的每一可选仓库,根据该可选仓库的地理位置,确定该可选仓库的上级仓库和下级仓库,其中,业务对象在物流运输中依次流经该可选仓库的上级仓库、该可选仓库和该可选仓库的下级仓库;将每一可选仓库与该可选仓库的上级仓库和下级仓库进行连接,构成所述业务对象的物流配送网络,其中,所述物流配送网络为有向无环网络。

较佳的,所述供应链协同服务器还包括:

补货比例确定单元94,用于针对具有多个上级仓库的每一可选仓库,根据该可选仓库的多个上级仓库的物流运输能力,确定该多个上级仓库补货至该可选仓库的补货比例;

仓库的备货需求数量确定单元95,用于根据各个仓库的补货需求数量和所述补货比例,确定各个仓库的备货需求数量,所述备货需求数量中包含该仓库的补货需求数量和需要为该仓库的下级仓库补货的数量;

物流任务消息生成单元96,用于利用确定的各个仓库的备货需求数量和所述物流配送网络,生成各个仓库的物流任务消息,所述物流任务消息包括:仓 库的标识、该仓库的补货需求数量、该仓库的备货需求数量、该仓库的上级仓库的信息和下级仓库的信息;

发送单元97,用于将确定的物流任务消息下发给相应的物流商服务器。

较佳的,仓库的备货需求数量确定单元95,具体用于从末端仓库的上一级仓库开始,逐级向上,针对每一级仓库中的每一个仓库,执行以下操作,直至基地仓库:确定该仓库的补货需求数量;确定该仓库的下级仓库的备货需求数量以及该仓库需要补货至所述下级仓库的补货比例,其中,末端仓库的备货需求数量为末端仓库的补货需求数量;利用确定的下级仓库的备货需求数量以及该仓库需要补货至下级仓库的补货比例,确定该仓库需要为下级仓库备货的数量;将该仓库的补货需求数量和该仓库需要为下级仓库备货的数量之和作为该仓库的备货需求数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物流商服务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包括:

确定单元1001,用于确定存储的物流商的仓库的标识与配送服务的覆盖范围之间的对应关系;

发送单元1002,用于将确定的仓库的标识与配送服务的覆盖范围之间的对应关系发送给供应链协同服务器,所述对应关系用于供应链协同服务器生成业务对象的物流配送网络。

较佳的,还包括:

接收单元1003,用于接收供应链协同服务器下发的物流任务消息,所述物流任务消息包括:仓库的标识、该仓库的补货需求数量、该仓库的备货需求数量、该仓库的上级仓库的信息和下级仓库的信息。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装置(设备)、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