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发送系统、图像发送装置和图像发送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597802阅读:264来源:国知局
图像发送系统、图像发送装置和图像发送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在图像发送装置与多个终端装置之间进行图像数据的发送的图像发送系统、图像发送装置和图像发送方法。



背景技术:

任意一者一般,个人计算机(PC)、数字摄像机、平板终端、智能手机等多种信息终端装置由一人的用户所有、或在家庭拥有的情况变多,若是能与LAN(Local Area Network,局域网)、WAN(Wide Area Network,广域网)、公共电话网等网络连接的环境,就能通过选择其任意的信息终端装置与服务器装置连接来利用各种服务。已知如下技术:在这样的网络环境中,例如从在服务器装置(图像发送装置)侧存储管理的各种动态图像数据中将多个动态图像数据(教材)同时发送到学生侧的信息终端装置(客户端终端),由此在各终端装置侧的显示器上同步重放。

任意一者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09-222847号公报

任意一者但上述的专利文献的技术将在学生侧设置1台信息终端装置(客户端终端)作为前提,对各学生的信息终端装置单方地发送动态图像数据,而不是一人的用户持有多种信息终端装置的情况,控制不到对客户端侧的哪个终端发送怎样的动态图像数据的程度。

任意一者然而,相比于PC、电视机等设置型的终端装置,智能手机、电子游戏等便携终端装置的画面小,但反过来,由于有易于移动、能便捷地使用这样的特征,因此在使用多个终端装置重放各种图像数据来进行比对这样的情况下,用于需要一边考察要使哪个终端装置重放怎样的动态图像才能有效果地进行比对,一边选择各终端装置,或选择进行重放的各图像数据。



技术实现要素:

任意一者本发明的课题在于,能合适地控制对多个终端装置的图像数据的发送,以使得能在用户侧活用多个终端装置来使多个图像数据重放的情况下进行与用户的需求相符的重放。

本发明的1个方式是控制向多个终端装置的图像数据的发送的图像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包含通信电路的通信部、和包含处理器以及存储器的控制部,所述控制部在经由所述通信部从第1终端装置接收到给定的识别信息的情况下,将第1图像数据通过所述通信部发送给所述第1终端装置,在经由所述通信部从不同于所述第1终端装置的第2终端装置接收到给定的识别信息的情况下,判别该识别信息是否与从所述第1终端装置接收到的识别信息相同,在判别为是相同的识别信息的情况下,将与所述第1图像数据关联的第2图像数据通过所述通信部发送给所述第2终端装置。

另外,本发明的其他方式是在图像发送装置与多个终端装置之间进行图像数据的发送的图像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发送装置在从第1终端装置接收到给定的识别信息的情况下,将第1图像数据发送给所述第1终端装置,在从不同于所述第1终端装置的第2终端装置接收到给定的识别信息的情况下,判别该识别信息是否与从所述第1终端装置接收到的识别信息相同,在判别为是相同的识别信息的情况下,将与所述第1图像数据关联的第2图像数据发送给所述第2终端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以管理服务器装置(图像发送装置)1为核心的通信网络系统(图像发送系统)的框图。

图2是表示管理服务器装置(图像发送装置)1的基本的构成要素的框图。

图3是表示终端装置(数字视频摄像机)3的基本的构成要素的框图。

图4(A)是用于说明用户数据库UB的图,(B)是用于说明图像数据库IB的图,(C)是用于说明图像文件群IF的图。

图5是表示管理服务器装置(图像发送装置)1的整体动作当中本实施方式的特征部分的动作概要的流程图。

图6是紧接图5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7是紧接图5以及图6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8是用于说明多个终端装置(终端A以及终端B)3按照终端A、终端B的顺序登录的情况下的动态图像发送(重放)处理的时序图。

图9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时序图。

图10是为了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其他变形例而示出图像数据库IB的内容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任意一者以下参考图1~图8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以管理服务器装置(图像发送装置)1为核心的通信网络系统(图像发送系统)的框图。

在图像发送系统中,能在控制该系统整体的管理服务器装置1经由广域通信网(例如包括无线LAN、移动通信网、互联网等在内的通信网)2而连接用户侧的各种终端装置(客户端终端)3,例如示出经由互联网提供面向会员用户的服务(图像发送服务)的云计算系统,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在公司内或家庭内等构建的内部通信系统等的服务器/客户端系统。

任意一者管理服务器装置1设置在提供图像发送服务的运营商侧,具备:用户认证用的用户数据库UB、动态图像管理用的图像数据库IB、动态图像记录用的图像文件群IF。管理服务器装置1在从用户侧的终端装置3请求动态图像数据的记录保存时,检索用户数据库UB,以该请求源是合法的用户为条件,接收请求的动态图像数据并记录保存在图像文件群IF。另外,若从用户侧的终端装置3请求动态图像数据的发送,则以该请求源是合法的用户为条件,通过参考图像数据库IB来从图像文件群IF读出所请求的动态图像数据,作为重放用而流分发到该请求源的终端装置3。

任意一者用户侧的终端装置3是一人的用户或家庭所拥有的笔记本型PC、数字摄像机、智能手机、平板终端等,具备能经由广域通信网2与管理服务器装置1连接的通信功能,此外还具备重放动态图像数据的重放功能。图示的示例表示将在终端装置(数字视频摄像机)3摄影的动态图像数据直接或经由终端装置(笔记本型PC)3发送给管理服务器装置1并记录保存的情况,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将在带摄像机的终端装置(智能手机)3摄影的动态图像数据直接或经由终端装置(笔记本型PC)3发送给管理服务器装置1并记录保存。

任意一者管理服务器装置1在从第1终端装置3接收到给定的识别信息的情况下,将第1图像数据发送给第1终端装置3,在从不同于第1终端装置3的第2终端装置3接收到给定的识别信息的情况下,若与从第1终端装置3接收到的识别信息相同,则将与第1图像数据关联的第2图像数据发送给第2终端装置3。

任意一者图示的示例表示将多个动态图像数据分开发送给多个终端装置3、即终端装置(智能手机)3和终端装置(笔记本型PC)3的情况。在此,若将终端装置(笔记本型PC)3设为最初登录的终端装置3(第1终端装置3),另外,将终端装置(智能手机)3设为不同于第1终端装置3的其他终端装置3(第2终端装置3),则对最初登录的第1终端装置(笔记本型PC)3流分发所请求的第1图像数据(主图像),对第2终端装置(智能手机)3流分发与主图像关联的图像数据(第2图像数据),管理服务器装置1在发送第1图像数据(主图像)、和与其关联的第2图像数据时,使各图像数据的发送定时同步来使它们的摄影时刻一致,从而进行发送。

任意一者图2是表示管理服务器装置(图像发送装置)1的基本的构成要素的框图。

控制部11通过来自电源部12的电力提供而动作,具有对应于存储部13内的各种程序来控制该管理服务器装置1的整体动作的处理器(CPU)、存储器等。存储部13例如是具有ROM、闪速存储器等的构成,具有容纳用于对应于后述的图5~图7所示的动作次序来实现本实施方式的程序、各种应用等的程序存储器13a等。另外,存储部13例如可以是包括SD卡、IC卡等拆装自由的可移动型存储器(记录介质)在内的构成,虽未图示,但在经由通信功能与网络连接的状态下可以包含其他服务器装置侧的存储区域。

任意一者在控制部11,作为其输入输出器件,连结包括向互联网的通信连接用的通信电路在内的广域通信部14、具备各种键的操作部15、高精细液晶显示器等的显示部16,控制部11控制这些输入输出动作。在控制部11连接用户数据库UB、图像数据库IB、图像文件群IF,控制部11在用户认证时访问用户数据库UB,另外,在动态图像数据的保存时、动态图像数据的发送时访问图像数据库IB、图像文件群IF。

任意一者图3是表示终端装置(数字视频摄像机)3的基本的构成要素的框图。

图示的终端装置3是能进行高精细的摄影的数字视频摄像机,其控制部31包含处理器(CPU),通过来自电源部32的电力提供而动作,对应于由ROM、闪速存储器等构成的存储部33内的各种程序来控制该视频摄像机的整体动作。在该控制部31,作为其输入输出器件,连结具备各种键的操作部34、液晶显示器等的显示部35、摄像部36、无线LAN通信部37、姿态检测部38、定位部39,控制部31控制它们的输入输出动作。

任意一者摄像部36包含摄像元件和摄像控制电路,对被摄体高精细地进行动态图像摄影,摄影的动态图像数据和摄影日期时间、摄影位置等属性信息一起被记录保存在存储部33内的SD卡。无线LAN通信部37包含无线通信用的通信电路,例如在与路由器等其他装置之间构成WI-Fi(无线宽带、Wireless Fidelity),经由广域通信网2在与管理服务器装置1之间进行动态图像数据的收发。姿态检测部38作为检测摄像机的姿态的传感器,例如由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方位传感器等其中1个或多个传感器的组合构成,检测摄影方向(光轴方向)的方位、仰角、俯角,由该姿态检测部38检测到的摄影方向作为摄影的动态图像数据的属性信息而与该动态图像数据建立对应来记录保存。定位部39包含利用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来对该摄像机的位置进行定位的GPS电路,由该定位部39检测到的位置信息(经纬度信息)作为摄影的动态图像数据的属性信息而与该动态图像数据建立对应来记录保存。

任意一者图4(A)是用于说明用户数据库UB的图。

用户数据库UB是用户认证用的数据库,具有「用户名」、「用户识别信息」、「邮件地址」等项目。「用户识别信息」是识别用户个人的信息,具有「用户ID」、「密码」的项目。另外,各项目的内容并不限于对每个用户1对1对应的情况,例如可以是能对每个用户存储多个用户ID、密码等。即,可以并不限于用户本人,经过特别许可的家族等也能进行对管理服务器装置1的访问。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例示了运用在用户识别信息中的情况,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将多个用户作为分组来进行识别的用户分组识别信息、将多个终端装置3作为分组来进行识别的终端分组识别信息。

任意一者图4(B)是用于说明图像数据库IB的图。

图像数据库IB是动态图像数据保存用的数据库,具有「图像ID」、「用户ID」、「第1属性信息」、「第2属性信息」的项目。「图像ID」是图像识别信息(例如连续编号),控制部11每当从终端装置3接收到记录对象的动态图像数据就生成「图像ID」,并生成将从终端装置3接收到的动态图像数据进行过压缩处理的图像文件,对该图像文件附加「图像ID」并记录保存在图像文件群IF中。

「第1属性信息」、「第2属性信息」表示动态图像数据的属性,「第1属性信息」被划分为表示摄影条件的「摄影日期时间」和「摄影位置」的项目,「第2属性信息」示出表示摄影条件的「摄影方向(视角)」。「摄影日期时间」是年月日期时间分秒的数据,「摄影位置」是由GPS定位的经纬度信息。「摄影方向(视角)」作为摄影方向,是表示摄像机光轴的方位、仰角、俯角的视角信息。

任意一者接下来,参考图5~图7所示的流程图来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管理服务器装置(图像发送装置)1的动作概念。在此,这些流程图所记述的各功能以可读的程序代码的形态容纳,遵循该程序代码的动作被逐次执行。另外,还能逐次执行遵循经由网络等传输介质而传输来的上述的程序代码的动作。即,除了记录介质以外,还能利用经由传输介质而外部提供的程序/数据来执行本实施方式特有的动作。

任意一者图5~图7是表示管理服务器装置(图像发送装置)1的整体动作当中本实施方式的特征部分的动作概要的流程图。以下参考图8的具体例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特征性动作。图8是用于说明通过多个终端装置(终端A以及终端B)3按照终端A、终端B的顺序登录而开始的动态图像发送(重放)处理的时序图。

任意一者首先,控制部11若在等待从终端装置3输入用户识别信息的输入等待状态(登录等待状态)下(图5的步骤S1),从任意的终端装置3被输入用户识别信息(用户ID、密码)(步骤S1“是”),则通过参考用户数据库UB来执行认证处理(步骤S2),基于相符的用户识别信息是否存储在用户数据库UB中来进行是否是来自合法的用户的登录的判别。

任意一者由于若当前输入的用户识别信息未存储在用户数据库UB中,即,若不是合法的用户(步骤S1“否”),则使其登录为无效,因而返回步骤S1,但若登录的用户识别信息存储在用户数据库UB中,即认证0K(来自合法的用户的登录)(步骤S3“是”),则许可来自该终端装置3的登录,因此发送处理菜单(步骤S4)。该处理菜单具有选择“动态图像记录处理”的项目和选择“动态图像发送(重放)处理”的项目,控制部11若接收到在该终端装置3侧任意选择的菜单项目,就判别作为该选择项目的类别,是请求“动态图像记录处理”,还是请求“动态图像发送(重放)处理”(步骤S5)。

任意一者若当前在终端装置3侧选择了“动态图像记录的项目”而接收到其菜单项目,控制部11选择上载处理(动态图像记录处理)(步骤S6),对该终端装置3指示动态图像数据的上载开始(步骤S7)。若对应于该开始指示而接收到从该终端装置3发送来的记录对象的动态图像数据(步骤S8),进行将该接收到的动态图像数据记录保存在图像文件群IF中的处理(步骤S9)。

任意一者即,控制部11若从终端装置3接收到动态图像数据,则生成图像ID(连续编号),并且生成附加了该图像ID的图像文件,并使其记录保存在图像文件群IF中。进而,取得接收到的动态图像数据中所附加的各种属性信息,生成由「图像ID」、「用户ID」、「第1属性信息(摄影日期时间、摄影位置)」、「第2属性信息(摄影方向(视角))」各项目构成的档案,并作为管理信息存储在图像数据库IB。之后移转到步骤S10,调查是否从终端装置3接收到指示动态图像记录的结束的信号,若没有记录结束的指示(步骤S10“否”),则返回上述的步骤S8,重复接收下一动态图像数据并记录保存的处理,在指示了记录结束时(步骤S10“是”),返回最初的步骤S1而成为登录等待状态。以下每当从终端装置3请求动态图像记录,就重复上述的动作。

任意一者另一方面,若在终端装置3侧选择“动态图像发送(重放)的项目”而接收到其菜单项目(步骤S5),则控制部11选择动态图像发送(重放)处理(图6的步骤S11),对该终端装置3发送动态图像菜单(步骤S12)。该动态图像菜单表示过去记录的动态图像的一览,若接收到从该动态图像一览中在终端装置3侧作为重放对象而任意选择的动态图像(步骤S13),则对该终端装置3发送发送菜单(步骤S14)。该发送菜单具有选择“通常发送”的项目、和选择“同步发送”的项目,控制部11若接收到在该终端装置3侧任意选择的菜单项目,则判别作为该选择项目的类别,是否是请求“同步发送”(步骤S15)。

任意一者“同步发送”表示上述那样管理服务器装置(图像发送装置)1将多个关联的动态图像数据分给多个终端装置3来进行同步发送的处理,与此相对,“通常发送”是指例如对动态图像数据的请求源的终端装置3个别发送所请求的动态图像数据等“同步发送”以外的发送方式。若当前在终端装置3侧选择“通常发送”而接收到其菜单项目(步骤S15“否”),则与通常同样地从图像文件群IF读出在终端装置3侧作为重放对象而选择的动态图像数据(选择动态图像),并开始流分发给请求源的终端装置3的动作(步骤S22)。另外,在终端装置3侧,若从管理服务器装置1开始接收动态图像数据,则在自身的显示画面开始重放该动态图像数据的动作(以下同样)。

任意一者接下来移转到图7的步骤S27,调查是否发送选择动态图像直到其末尾而结束(数据结束)、或是否从重放动作中的终端装置3接收到指示其重放动作的结束的信号(结束指示)。若当前数据未结束,或未接受到结束指示(步骤S27“否”),则调查同步发送标记(图示省略)是否为有效(步骤S28)。另外,该同步发送标记是表示将主图像和另外视角动态图像同步发送给多个终端装置3的状态的标记。该同步发送标记由于在选择“通常发送”的情况下为无效(步骤S28“否”),因此调查是否从该重放动作中的终端装置3接受到指示快进、倒回、暂时停止的任意一者的重放控制指示(步骤S29)。

任意一者在此,若未接受到重放控制指示(步骤S29“否”),则返回上述的步骤S27,在接受到该重放控制指示时(步骤S29“是”),则进行处理,控制发送中(重放中)的动态图像数据的发送定时(重放定时),使得成为指示的快进、倒回、暂时停止的重放状态(步骤S30),之后移转到上述的步骤S27。在这样的动态图像发送中,在该动态图像数据结束时,或在接受到结束指示时(步骤S27“否”),返回图5的步骤S1,成为登录等待状态。

任意一者另一方面,在选择“同步发送”的项目的情况下(图6的步骤S15“是”),从不同于最初登录的终端装置3的其他终端装置3接收用户识别信息(步骤S16)。例如如图8所示那样,若在最初登录的终端装置(终端A)3之后从其他终端装置(终端B)3接收到用户识别信息,即,从多个终端装置3依次登录的情况下,调查来自该多个终端装置3的用户识别信息是否相同,或即使不同但视作相同的用户识别信息(预先许可的正规的用户识别信息)(步骤S17)。在当前不相同的情况下,或不视作相同的情况下(步骤S17“否”),执行上述的通常的动态图像发送(重放)处理(步骤S22),之后移转到图7的步骤S27。另外,也可以基于从其他终端装置(终端B)3接收到的用户识别信息来进行检索用户数据库UB的认证处理,之后进行是否相同或视作相同的判别。

任意一者另外,在来自多个终端装置3的用户识别信息相同的情况下、或视作相同的情况下(步骤S17“是”),参考图像数据库IB(步骤S18),基于从最初登录的终端装置(终端A)3请求的图像数据(主图像)的「图像ID」来读出与该「图像ID」建立对应的「第1属性信息」、「第2属性信息」,将该「第1属性信息」共享、并且「第2属性信息」不同的图像数据检索为与主图像关联的图像数据(步骤S19)。即,将作为「第1属性信息」的摄影条件「摄影日期时间」以及「摄影位置」共通、并且作为「第2属性信息」的摄影条件「摄影方向」不同的图像数据,检索为与主图像关联的图像数据(另外视角动态图像)。

任意一者例如,在图4(2)的图像数据库IB的示例中,若将「图像ID」“0001”的图像数据设为主动态图像,则作为与该主图像关联的图像数据(另外视角动态图像),检索「图像ID」“0002”以及“0100”的图像数据。即,作为主动态图像的「图像ID」“0001”的「摄影日期时间」是“2015年6月20日13时00分00秒~13时20分00秒”,由于在该范围内包含「图像ID」“0002”以及“0100”的「摄影日期时间」,因此判断为这些「摄影日期时间」共通。

任意一者另外,「图像ID」“0001”、“0002”、“0100”的「摄影位置」在“经纬度○○”共通,但在该情况下并不意味着严格的一致,即使有给定的容许范围(例如半径10米以内)的误差也判断为共通。因此,在图示的示例中,「图像ID」“0001”、“0002”、“0100”的「第1属性信息」成为共通。另一方面,另外,「图像ID」“0001”、“0002”、“0100”的「摄影方向」由于是“视角○○”、“视角△△”、“视角○△”而相异,因此「第2属性信息」不同。另外,「摄影方向」也不意味着严格的一致,若相差给定的容许范围(例如±5°)以上,就判断为「摄影方向」不同。由此,针对「图像ID」“0001”的主图像,将「图像ID」“0002”、“0100”的图像数据检索为与主图像关联的图像数据(另外视角动态图像)。

任意一者其结果,调查是否检索到了与主图像关联的图像数据(另外视角动态图像)(步骤S20),若没有相符的另外视角动态图像(步骤S20“否”),则在执行上述的通常的动态图像发送(重放)处理(步骤S22)后移转到图7的步骤S27,若有相符的另外视角动态图像(步骤S20“是”),则开始对最初登录的终端装置(终端A)3发送(重放)选择图像(主动态图像)的动作(步骤S21)。接下来移转到图7的步骤S23,从另外视角动态图像中取得与主图像同步的部分,作为发送对象(重放对象)。

任意一者即,将在主图像的「摄影日期时间」的范围内包含另外视角动态图像的「摄影日期时间」的部分,作为与主图像同步的动态图像部分取得。例如如图4(A)所示那样,由于在图像ID“0001”中示出的主图像的「摄影日期时间」是“2015年6月20日13时00分00秒~13时20分00秒”,另外,在图像ID“0002”中示出的主图像的「摄影日期时间」是“2015年6月20日12时55分00秒~13时05分00秒”,因此,作为这两方的「摄影日期时间」重叠的动态图像部分(与主图像同步的另外视角动态图像的部分),取得以“13时00分00秒~13时05分00秒”示出的范围内的动态图像部分(参考图8“X”)。

任意一者然后,为了使主动态图像的发送和另外视角动态图像的发送同步,调查是否是另外视角动态图像的发送开始定时(步骤S24)。例如,在如上述那样从另外视角动态图像中取得以“13时00分00秒~13时05分00秒”示出范围内的动态图像部分作为与主图像同步的动态图像部分的情况下,“13时00分00秒”成为另外视角动态图像的发送开始定时,但由于该“13时00分00秒”与主动态图像的发送开始定时一致,因此主动态图像的发送开始时成为另外视角动态图像的发送开始定时。在该情况下,如图8所示那样,在开始将主图像流分发给终端装置(终端A)3的动作的开始时,开始对终端装置(终端B)3流分发另外视角动态图像的动作(步骤S25)。由此,主图像和另外视角动态图像,以后配合摄影时刻并在相同定时同步发送。

任意一者若如此开始同步发送,则使同步发送标记有效(步骤S26)。然后移转到步骤S27,在开始选择动态图像(主动态图像)数据的发送后,调查是否发送该选择动态图像(主动态图像)直到其末尾而结束(数据结束)、或从重放动作中的终端装置3接受到其重放结束的指示。若当前数据未结束,或未接受到结束指示(步骤S27“否”),则调查上述的同步发送标记是否有效(步骤S28),但将主动态图像和另外视角动态图像同步发送的情况下,由于同步发送标记为有效(步骤S28“是”),因此移转到步骤S31,调查是否发送发送中的另外视角动态图像直到其末尾而结束(数据结束)、或者从另外视角动态图像的发送中(重放中)的终端装置3接受到其重放结束的指示。

任意一者在此,若不是另外视角动态图像的数据结束,或未接受到重放结束指示(步骤S31“否”),则与上述的步骤S29的情况同样地,调查是否接受到指示快进、倒回、暂时停止的任意一者的重放控制指示(步骤S35)。若当前未接受到重放控制指示(步骤S35“否”),则移转到上述的步骤S24,在接受到重放控制指示时(步骤S35“是”),进行处理,控制同步发送中(同步重放中)的动态图像数据的发送定时,使得成为所指示的快进、倒回、暂时停止的重放状态(步骤S36)。在该情况下,控制向各多个终端装置3的发送定时,使得多个终端装置(例如终端A、终端B)3的重放状态成为相同。之后移转到上述的步骤S24。

任意一者若当前如图8所示那样,将发送中(重放中)的另外视角动态图像(「图像ID」“0002”的图像数据)直到其末尾发送结束(步骤S31“是”),则使上述的同步发送标记无效(步骤S32),但在同步发送中的终端装置3为3台以上的情况下,在即使该1台的数据发送结束但其他多个终端装置3所进行的同步发送继续时,保持上述的同步发送标记为有效不变。接下来移转到步骤S33,调查是否存在未发送的其他的另外视角动态图像,即,调查是否还剩下在上述的图6的步骤S19检索为与主图像关联的图像数据(另外视角动态图像)的多个另外视角动态图像当中未发送(未重放)的另外视角动态图像。

任意一者在当前将全部的另外视角动态图像发送结束时(步骤S33“否”),移转到上述的步骤S35,但如图8所示那样,在另外视角动态图像(「图像ID」“0002”的图像数据)的数据结束时,在剩余其他的另外视角动态图像(「图像ID」为“0100”的图像数据)的情况下(步骤S33“是”),将该剩下的另外视角动态图像指定为新的发送对象(步骤S34)。然后移转到上述的步骤S23,从该指定的另外视角动态图像中取得与主图像同步的动态图像部分(参考图8“Y”)。

任意一者然后调查是否到达该另外视角动态图像的部分的发送定时(步骤S24),该另外视角动态图像(「图像ID」“0100”的图像数据)中,“13时10分00秒”是其发送开始时刻,发送结束的另外视角动态图像(「图像ID」为“0002”的图像数据)中,“13时05分00秒”是其发送结束时刻,因此在该发送结束时间点,由于未到达指定的另外视角动态图像的发送开始时刻(步骤S24“否”),因此移转到上述的步骤S27。

任意一者之后,若到达指定的另外视角动态图像的发送开始定时(步骤S24“是”),则开始该动态图像数据的发送(步骤S25)。即,如图8所示那样,开始将另外视角动态图像(「图像ID」为“0100”的图像数据)流分发给终端装置(终端B)3的动作。然后,在使上述的同步发送标记为有效(步骤S26)后,移转到上述的步骤S27。以下重复上述的动作。在此,在主动态图像的数据结束时,或在接受到其重放结束的指示时(步骤S27“是”),返回图5的最初的步骤S1,成为登录等待状态。

任意一者如以上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管理服务器装置(图像发送装置)1,由于在从第1终端装置3接收到给定的识别信息的情况下,将第1图像数据发送给第1终端装置3,在从不同于第1终端装置3的第2终端装置3接收到给定的识别信息的情况下,若与从第1终端装置3接收到的识别信息相同,则将与第1图像数据关联的第2图像数据发送给第2终端装置3,因此能合适地控制向多个终端装置3的图像数据的发送,使得在用户侧活用多个终端装置3来使多个图像数据重放的情况下,能进行与用户的需求相符的重放。例如能在第1终端装置(笔记本型PC)3的大型画面使第1图像数据(主动态图像)重放,在第2终端装置(智能手机)3使第2图像数据(另外视角动态图像)重放等,通过多个终端装置3的组合,能适宜变更在哪个终端装置3使怎样的动态图像数据重放。

任意一者管理服务器装置(图像发送装置)1在从终端装置3与图像数据(第1图像数据)的指定一并被请求该图像数据的发送的情况下,基于从该终端装置3接收到的给定的识别信息,若是合法的请求源,则将所指定的图像数据发送给与该请求源对应的第1终端装置3,在从第2终端装置3接收到的给定的识别信息与从第1终端装置3接收到的识别信息相同的情况下,判别为第2终端装置3是相同请求源的不同的终端装置,发送与所指定的图像数据(第1图像数据)关联的其他图像数据(第2图像数据),因此能重放用户任意指定的图像、和与其关联的图像。

任意一者给定的识别信息并不限于识别用户个人的用户识别信息,可以是将多个用户识别为分组的用户分组识别信息、将多个终端装置识别为分组的终端分组识别信息的任意一者,若是用户分组识别信息、终端分组识别信息,则能以请求源属于同一分组为条件来使第2终端装置3重放与第1图像数据关联的第2图像数据。

任意一者另外,管理服务器装置(图像发送装置)1的控制部11也可以在从不同于第1终端装置(终端A)3的第2终端装置(终端B)3接收到识别个人的用户识别信息的情况下,即使不同于来自终端装置(终端A)3的用户识别信息,只要来自第2终端装置(终端B)3的用户识别信息是与属于预先许可的分组的个人对应的用户识别信息,就判别为是属于同一分组的给定的识别信息。在该情况下,例如即使是其他用户,但只要是属于相同分组的用户,就能重放关联的图像数据。

任意一者第2图像数据(另外视角动态图像)由于相比于第1图像数据是第1属性信息共通、第2属性信息不同的图像数据,因此仅将第1以及第2属性信息与各图像数据建立对应,就能容易地确认关联的图像数据。

任意一者第1属性信息以及第2属性信息由于是表示对图像数据摄影时的条件的第1摄影条件以及第2摄影条件,因此能对应于摄影时的条件来确定关联的图像数据。

任意一者第1属性信息由于至少是表示摄影日期时间的信息、表示摄影位置的信息,因此能将在相同位置、相同日期时间摄影的图像确定为关联的图像数据。

任意一者第2属性信息由于至少是表示摄影方向的信息,因此能将在另外视角摄影的图像确定为关联的图像数据。

任意一者控制部11由于若从第1终端装置3和第2终端装置3接收到的识别信息相同,就开始将多个图像数据分给多个终端装置3来进行发送的动作,即,由于在从多个终端装置3接收到识别信息后才开始将多个图像数据分给多个终端装置3来进行发送的动作,因此能同时开始对多个终端装置3发送图像数据的动作。

任意一者控制部11由于在发送中的第2图像数据(另外视角动态图像)结束的情况下将其他的第2图像数据(另外视角动态图像)发送给终端装置(终端B)3,因此在终端装置(终端B)3侧,切换重放关联的多个图像数据。

任意一者若从终端装置3侧指示了关联的图像数据(另外视角动态图像)的切换,则控制部11切换到接下来关联的图像数据的发送,因此在用户看来,能对应于用户的需求随时自由地使图像重放。

任意一者控制部11由于从终端装置3接收图像数据并使其存储在图像文件群IF,并且在与该图像数据建立对应而使其属性信息存储在图像数据库IB的状态下,从图像文件群IF读出并发送所请求的第1图像数据,并且参考图像数据库IB从图像文件群IF读出并发送第2图像数据,因此能对应于来自终端装置3的请求来发送从终端装置3收集的图像数据。

任意一者控制部11由于与发送给第1终端装置(终端A)3的动态图像数据(第1图像数据)同步地将与其关联的动态图像数据(第2图像数据)发送给第2终端装置(终端B)3,因此能使多个终端装置3同步重放动态图像数据,例如能进行多方面的动态图像重放。

任意一者控制部11由于与流分发给第1终端装置(终端A)3的动态图像数据(第1图像数据)同步地将与其关联的动态图像数据(第2图像数据)流分发给第2终端装置(终端B)3,因此,即使对第1终端装置(终端A)3流分发动态图像数据,在第2终端装置(终端B)3侧也能进行与其同步的动态图像重放。

任意一者控制部11在动态图像数据的流分发中,从任意的终端装置3接收到控制重放动作的指示信号时,将动态图像数据的发送定时控制为同时,以使在多个终端装置3的重放状态成为相同,因此即使在重放动作中从任意的终端装置3接受到指示快进、倒回、暂时停止的重放控制指示,也能实现在各终端装置3侧的动态图像重放的同步维持。

任意一者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在从多个终端装置(终端A以及终端B)3登录后,开始向该多个终端装置3发送动态图像数据的动作,但也可以例如,在对最初登录的终端装置(终端A)3开始主动态图像的发送后,在该发送中从其他终端装置(终端B)3进行登录的情况下,将与主动态图像关联的另外视角动态图像与主动态图像同步地发送给其他终端装置(终端B)3。

任意一者图9是用于说明在主动态图像的发送中从其他终端装置3进行登录的情况下将与主动态图像关联的另外视角动态图像与主动态图像同步进行发送的情况的时序图。

图中,在将「图像ID」以“0001”示出的主图像向终端装置(第1终端装置:终端A)3的发送中从其他终端装置(第2终端装置:终端B)3进行登录的情况下,将「图像ID」以“0100”示出的图像数据(第1图像数据)检索为主图像,并且检索为与其关联的另外视角动态图像(第2图像数据),从该另外视角动态图像中取得从第2终端装置(终端B)3登录的以后的动态图像部分,作为与主图像同步的动态图像部分。另外,例如若相比于另外视角动态图像的摄影开始时登录的定时滞后,则与该主图像同步的动态图像部分成为图9的“Y1”的部分,另外若相比于视角动态图像的摄影开始时登录的定时提前,则与该主图像同步的动态图像部分成为图9的“Y2”的部分。

任意一者通过如此地在将主图像向第1终端装置(终端A)的发送中也能接受来自第2终端装置(终端B)3的登录,用户能确认主图像的重放状态,若有需要,能指示另外视角动态图像的同步发送。

任意一者虽然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同时登录来接受动态图像数据的提供的用户,被说明为仅是具有相同识别信息的用户(一人或分组内的多个用户),但在以多个不同的用户同时利用的图像共享服务为前提的情况下,只要对每个用户(每个识别信息)并行执行图5~7的流程所示的处理即可。在该情况下,在新登录的用户具有不同于已经登录完毕的用户的识别信息的情况下,也可以对应于新的用户而另外起动并执行图5~7的流程所示的处理。

在这样的图像共享服务中检索与主动态图像关联的动态图像时,也可以不仅检索与相同的用户ID建立对应的动态图像,还从与不同的用户ID建立对应的动态图像中广泛检索关联动态图像。

任意一者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在从终端装置3接收动态图像数据并进行记录保持的情况下,该动态图像数据的「摄影日期时间」也保持不变地建立对应而记录,但也可以在从终端装置(数字视频摄像机)3实时接收动态图像数据并进行记录保存时,从终端装置(数字视频摄像机)3的内置时钟取得计时信息并与自己的计时信息进行比较,若有误差,则基于该误差来补正动态图像数据的「摄影日期时间」,将该补正后的「摄影日期时间」记录在图像数据库IB。

任意一者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第1属性信息」而例示了「摄影日期时间」以及「摄影位置」,作为「第2属性信息」而例示了「摄影方向」,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将「摄影日期时间」、「摄影位置」、「摄影方向」的任意的组合作为「第1属性信息」或「第2属性信息」,进而,并不限于「摄影日期时间」、「摄影位置」、「摄影方向」,也可以是与被摄体相关的信息(例如被摄体的类别、被摄体(人物)的人数等)。另外,被摄体的类别例如是人物、宠物、建筑物等。

任意一者图10是将「第1属性信息」设为「被摄体的类别(人物)」、「摄影场所」、将「第2属性信息」设为「摄影日期时间」的情况下的图像数据库IB的内容的图。「被摄体的类别(人物)」例如表示对谁进行摄影的人物名、脸图像等,图示的示例是设为“长女”的情况。「摄影场所」表示通过GPS信息以及地图信息得到的地名、住所、设施名等,图示的示例是设为“○○公园广场”的情况。通过使用这样的图像数据库IB,若选择对长女在○○公园广场进行摄影的动态图像数据作为主动态图像,则由于对长女在○○公园广场在不同的日期时间摄影的动态图像数据成为与主动态图像关联的动态图像,因此还能比对在相同场所摄影的新旧的动态图像来确认长女的成长的程度等。如此地,能根据使「第1属性信息」或「第2属性信息」成为怎样的信息来考虑各种活用。

任意一者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作为图像发送装置运用在管理服务器装置中的情况,但并不限于此,图像发送装置、终端装置也可以是个人计算机、PDA(面向个人便携型信息通信设备)、平板终端装置、智能手机等便携电话机、电子游戏、音乐播放器等。

任意一者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运用在服务器/客户端系统中的情况,但也可以遵循对等网络方式,将具备服务器功能以及客户端功能的终端彼此相互直接连接来进行通信。

任意一者另外,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所示的“装置”、“部”也可以按功能区分而分为多个筐体,并不限于单一的筐体。另外,上述的流程图中所记述的各步骤并不限于时间序列上的处理,也可以并行处理多个步骤,或者分开独立进行处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