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健康科普平台的动作捕捉方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64951阅读:29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动作捕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健康科普平台的动作捕捉方式。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运动捕捉技术已经在动画,运动教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运动捕捉技术是一种用于准确测量运动物体在三维空间运动状况的技术,它通过运动捕捉设备把运动物体的运动状况以数字的形式记录下来,然后使用计算机对运动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不同时间计量单位上物体的空间坐标。当前的运动捕捉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式:机械式运动捕捉、电磁式运动捕捉、声学式运动捕捉、光学式运动捕捉等。当前,通过运动捕捉技术可以进行人体姿态的监控,以和正常姿态与标准姿态对比进行健康监测等。但是,目前对于运动捕捉技术中获取到的运动捕捉图像,仅能在本地终端处进行展现,难以在远程多个终端处实时的进行展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为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出的一种不仅能在本地终端处进行展现,还能在远程多个终端处实时的进行展现运动捕捉图像的用于健康科普平台的动作捕捉方式。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健康科普平台的动作捕捉方式,包括以下步骤:S1.运动捕捉系统对运动中的动作进行捕捉;S2.远程健康科普平台终端的抓取模块实时获取运动捕捉系统发送的运动捕捉数据;S3.远程健康科普平台终端中的存储模块对数据进行存储;S4.将存储的数据在健康科普平台进行展示;所述动作捕捉方式是:(1)将3D摄像机与计算机连接,使用3D摄像机拍摄人物静态图像并存储于计算机中;(2)将红外感应器连接于计算机上,将红外感应器固定于人物的关节和躯干处;(3)反复重复上述两个步骤并形成数据库;(4)将场景中的人物动作用3D摄像机拍摄下来,通过计算机计算出人物动作的时长与幅度,并逐帧分析保持与计算机中;(5)结合计算机实时记录的关节和躯干信息与存储于健康科普平台终端中的数据进行对比,确定实时记录的动作轨迹,并给出差异报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将所述的两种运动数据传送到计算机的网络端口,并通过网络端口发送到一个或多个平台终端。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根据所述远程终端设备的网络地址以及预先设置的权限信息,判断该远程终端设备是否有发送操作命令的权限;若判断到远程终端设备有发送操作命令的权限,将所述操作命令转发给所述运动捕捉系统。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红外感应器为贴片式红外感应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计算机将3D摄像机获取的动作转化成2D。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计算机与平台的存储模块连接,分享动作数据库的共享。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接收用户通过所述的远程终端设备反馈的反馈信息,根据所述的反馈信息进行处理,生成处理结果信息。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将所述运动捕捉数据实时发送给远程终端设备之前,将所述运动捕捉数据进行文件格式转换。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计算机包括权限管理模块,用于用户登录权限的审核。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计算机具有防火墙。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运动捕捉数据的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通过获取运动捕捉系统发送的运动捕捉数据,将所述运动捕捉数据实时发送给健康平台终端设备,并提供后续的一系列分析服务,不仅能在本地终端处进行展现,还能在远程多个终端处实时的进行展现运动捕捉图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一种用于健康科普平台的动作捕捉方式,包括以下步骤:S1.运动捕捉系统对运动中的动作进行捕捉;S2.远程健康科普平台终端的抓取模块实时获取运动捕捉系统发送的运动捕捉数据;S3.远程健康科普平台终端中的存储模块对数据进行存储;S4.将存储的数据在健康科普平台进行展示;所述动作捕捉方式是:(1)将3D摄像机与计算机连接,使用3D摄像机拍摄人物静态图像并存储于计算机中;(2)将红外感应器连接于计算机上,将红外感应器固定于人物的关节和躯干处;(3)反复重复上述两个步骤并形成数据库;(4)将场景中的人物动作用3D摄像机拍摄下来,通过计算机计算出人物动作的时长与幅度,并逐帧分析保持与计算机中;(5)结合计算机实时记录的关节和躯干信息与存储于健康科普平台终端中的数据进行对比,确定实时记录的动作轨迹,并给出差异报表。

实施例2:

一种用于健康科普平台的动作捕捉方式,包括以下步骤:S1.运动捕捉系统对运动中的动作进行捕捉;S2.远程健康科普平台终端的抓取模块实时获取运动捕捉系统发送的运动捕捉数据;S3.远程健康科普平台终端中的存储模块对数据进行存储;S4.将存储的数据在健康科普平台进行展示;所述动作捕捉方式是:(1)将3D摄像机与计算机连接,使用3D摄像机拍摄人物静态图像并存储于计算机中;(2)将红外感应器连接于计算机上,将红外感应器固定于人物的关节和躯干处;(3)反复重复上述两个步骤并形成数据库;(4)将场景中的人物动作用3D摄像机拍摄下来,通过计算机计算出人物动作的时长与幅度,并逐帧分析保持与计算机中;(5)结合计算机实时记录的关节和躯干信息与存储于健康科普平台终端中的数据进行对比,确定实时记录的动作轨迹,并给出差异报表。将所述的两种运动数据传送到计算机的网络端口,并通过网络端口发送到一个或多个平台终端。

实施例3:

一种用于健康科普平台的动作捕捉方式,包括以下步骤:S1.运动捕捉系统对运动中的动作进行捕捉;S2.远程健康科普平台终端的抓取模块实时获取运动捕捉系统发送的运动捕捉数据;S3.远程健康科普平台终端中的存储模块对数据进行存储;S4.将存储的数据在健康科普平台进行展示;所述动作捕捉方式是:(1)将3D摄像机与计算机连接,使用3D摄像机拍摄人物静态图像并存储于计算机中;(2)将红外感应器连接于计算机上,将红外感应器固定于人物的关节和躯干处;(3)反复重复上述两个步骤并形成数据库;(4)将场景中的人物动作用3D摄像机拍摄下来,通过计算机计算出人物动作的时长与幅度,并逐帧分析保持与计算机中;(5)结合计算机实时记录的关节和躯干信息与存储于健康科普平台终端中的数据进行对比,确定实时记录的动作轨迹,并给出差异报表。根据所述远程终端设备的网络地址以及预先设置的权限信息,判断该远程终端设备是否有发送操作命令的权限;若判断到远程终端设备有发送操作命令的权限,将所述操作命令转发给所述运动捕捉系统。

实施例4:

一种用于健康科普平台的动作捕捉方式,包括以下步骤:S1.运动捕捉系统对运动中的动作进行捕捉;S2.远程健康科普平台终端的抓取模块实时获取运动捕捉系统发送的运动捕捉数据;S3.远程健康科普平台终端中的存储模块对数据进行存储;S4.将存储的数据在健康科普平台进行展示;所述动作捕捉方式是:(1)将3D摄像机与计算机连接,使用3D摄像机拍摄人物静态图像并存储于计算机中;(2)将红外感应器连接于计算机上,将红外感应器固定于人物的关节和躯干处;(3)反复重复上述两个步骤并形成数据库;(4)将场景中的人物动作用3D摄像机拍摄下来,通过计算机计算出人物动作的时长与幅度,并逐帧分析保持与计算机中;(5)结合计算机实时记录的关节和躯干信息与存储于健康科普平台终端中的数据进行对比,确定实时记录的动作轨迹,并给出差异报表。所述红外感应器为贴片式红外感应器。

实施例5:

一种用于健康科普平台的动作捕捉方式,包括以下步骤:S1.运动捕捉系统对运动中的动作进行捕捉;S2.远程健康科普平台终端的抓取模块实时获取运动捕捉系统发送的运动捕捉数据;S3.远程健康科普平台终端中的存储模块对数据进行存储;S4.将存储的数据在健康科普平台进行展示;所述动作捕捉方式是:(1)将3D摄像机与计算机连接,使用3D摄像机拍摄人物静态图像并存储于计算机中;(2)将红外感应器连接于计算机上,将红外感应器固定于人物的关节和躯干处;(3)反复重复上述两个步骤并形成数据库;(4)将场景中的人物动作用3D摄像机拍摄下来,通过计算机计算出人物动作的时长与幅度,并逐帧分析保持与计算机中;(5)结合计算机实时记录的关节和躯干信息与存储于健康科普平台终端中的数据进行对比,确定实时记录的动作轨迹,并给出差异报表。所述的计算机将3D摄像机获取的动作转化成2D。

实施例6:

一种用于健康科普平台的动作捕捉方式,包括以下步骤:S1.运动捕捉系统对运动中的动作进行捕捉;S2.远程健康科普平台终端的抓取模块实时获取运动捕捉系统发送的运动捕捉数据;S3.远程健康科普平台终端中的存储模块对数据进行存储;S4.将存储的数据在健康科普平台进行展示;所述动作捕捉方式是:(1)将3D摄像机与计算机连接,使用3D摄像机拍摄人物静态图像并存储于计算机中;(2)将红外感应器连接于计算机上,将红外感应器固定于人物的关节和躯干处;(3)反复重复上述两个步骤并形成数据库;(4)将场景中的人物动作用3D摄像机拍摄下来,通过计算机计算出人物动作的时长与幅度,并逐帧分析保持与计算机中;(5)结合计算机实时记录的关节和躯干信息与存储于健康科普平台终端中的数据进行对比,确定实时记录的动作轨迹,并给出差异报表。所述计算机与平台的存储模块连接,分享动作数据库的共享。

实施例7:

一种用于健康科普平台的动作捕捉方式,包括以下步骤:S1.运动捕捉系统对运动中的动作进行捕捉;S2.远程健康科普平台终端的抓取模块实时获取运动捕捉系统发送的运动捕捉数据;S3.远程健康科普平台终端中的存储模块对数据进行存储;S4.将存储的数据在健康科普平台进行展示;所述动作捕捉方式是:(1)将3D摄像机与计算机连接,使用3D摄像机拍摄人物静态图像并存储于计算机中;(2)将红外感应器连接于计算机上,将红外感应器固定于人物的关节和躯干处;(3)反复重复上述两个步骤并形成数据库;(4)将场景中的人物动作用3D摄像机拍摄下来,通过计算机计算出人物动作的时长与幅度,并逐帧分析保持与计算机中;(5)结合计算机实时记录的关节和躯干信息与存储于健康科普平台终端中的数据进行对比,确定实时记录的动作轨迹,并给出差异报表。接收用户通过所述的远程终端设备反馈的反馈信息,根据所述的反馈信息进行处理,生成处理结果信息。

实施例8:

一种用于健康科普平台的动作捕捉方式,包括以下步骤:S1.运动捕捉系统对运动中的动作进行捕捉;S2.远程健康科普平台终端的抓取模块实时获取运动捕捉系统发送的运动捕捉数据;S3.远程健康科普平台终端中的存储模块对数据进行存储;S4.将存储的数据在健康科普平台进行展示;所述动作捕捉方式是:(1)将3D摄像机与计算机连接,使用3D摄像机拍摄人物静态图像并存储于计算机中;(2)将红外感应器连接于计算机上,将红外感应器固定于人物的关节和躯干处;(3)反复重复上述两个步骤并形成数据库;(4)将场景中的人物动作用3D摄像机拍摄下来,通过计算机计算出人物动作的时长与幅度,并逐帧分析保持与计算机中;(5)结合计算机实时记录的关节和躯干信息与存储于健康科普平台终端中的数据进行对比,确定实时记录的动作轨迹,并给出差异报表。在将所述运动捕捉数据实时发送给远程终端设备之前,将所述运动捕捉数据进行文件格式转换。

实施例9:

一种用于健康科普平台的动作捕捉方式,包括以下步骤:S1.运动捕捉系统对运动中的动作进行捕捉;S2.远程健康科普平台终端的抓取模块实时获取运动捕捉系统发送的运动捕捉数据;S3.远程健康科普平台终端中的存储模块对数据进行存储;S4.将存储的数据在健康科普平台进行展示;所述动作捕捉方式是:(1)将3D摄像机与计算机连接,使用3D摄像机拍摄人物静态图像并存储于计算机中;(2)将红外感应器连接于计算机上,将红外感应器固定于人物的关节和躯干处;(3)反复重复上述两个步骤并形成数据库;(4)将场景中的人物动作用3D摄像机拍摄下来,通过计算机计算出人物动作的时长与幅度,并逐帧分析保持与计算机中;(5)结合计算机实时记录的关节和躯干信息与存储于健康科普平台终端中的数据进行对比,确定实时记录的动作轨迹,并给出差异报表,所述计算机包括权限管理模块,用于用户登录权限的审核,所述计算机具有防火墙。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晓,本发明的保护方案不仅限于上述的实施例,还可以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行各种排列组合与变换,在不违背本发明精神的前提下,对本发明进行的各种变换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