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房管理方法和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4519713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交房管理方法和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工程管理方法,尤其涉及一种交房管理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在建设工程竣工以后,建设方需要将建筑产品移交给投资方或使用方,由于传统的手段信息化程度严重不够,导致建设方对交房进度、交房中质量问题和整改情况不能实时掌握及跟进,业主(使用方)反馈不及时,不透明,效率低下,有时因为沟通不顺产生纠纷,甚至引发社会群体事件,比如阻碍交通、群体上访等。

传统的房屋交付流程相对简单,目前市场上已经有部分开发商逐渐利用互联网理念开始研发并局部试点使用交房软件,但多数还是停留在传统的oa办公系统,不能适应信息的快速传输共享。少部分公司即使使用了移动端app软件,但是集成功能少(通过多个平台),信息化程度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交房管理方法和系统,其至少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交房管理方法,其包括:

s10、按照交房流程把全过程任务进行梳理并量化,预先植入任务库;

s20、按照单元楼体各户房间实际情况对楼座进行模拟建模,并对每一套房进行编号;

s30、启动交房流程后,成立交房小组,并赋予不同身份人员不同的权限;

s40、任务分配人将任务库中量化的任务,或者新建的任务分配给参与执行人;

s50、参与执行人执行任务,任务分配人随时查看任务执行情况,并与参与执行人进行沟通;在参与执行人完成任务后,通过移动端上传执行结果;

s60、参与执行人完成任务后,任务分配人及时收到相关信息,并查看参与执行人的执行结果;

s70、在任务分配人查看参与执行人的执行结果后,对该执行结果进行审核;审核确认后,业主可以查看和沟通,但业主对执行任务结果没有审核权;如果任务分配人认为该执行结果没有问题,并且业主在交房任务执行中对房屋质量满意,则执行步骤s80,并签署《房屋质量验收意见表》”及“能源表底数查询及确认表”;如果任务分配人认为该执行结果存在问题,或者业主在交房任务执行中对房屋质量不满意,需要参与执行人进行整改,则重新将该任务和整改通知发送至参与执行人,并执行通知流程,以及参与执行人执行步骤s50;

s80、确认后的执行结果进入到云空间,为各方查询共享。

可选的,所述交房小组包括:用于启动交房流程、组建交房小组和赋予小组成员权限的建设方;以及参与分配与执行任务的施工方、监理方、分包方和物业。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交房管理系统,其包括:

任务梳理及量化模块,按照交房流程把全过程任务进行梳理并量化,预先植入任务库;

建模模块,按照单元楼体各户房间实际情况对楼座进行模拟建模,并对每一套房进行编号;

交房小组成立模块,在启动交房流程后,成立交房小组,并赋予不同身份人员不同的权限;

任务分配模块,任务分配人通过任务分配模块将任务库中量化的任务,或者新建的任务分配给参与执行人;

任务执行模块,参与执行人通过任务执行模块执行任务,任务分配人随时查看任务执行情况,并与参与执行人进行沟通;在参与执行人完成任务后,通过移动端上传执行结果;

任务结果查看模块,参与执行人完成任务后,任务分配人及时收到相关信息,通过任务结果查看模块查看参与执行人的执行结果;

任务审核模块,在任务分配人查看参与执行人的执行结果后,对该执行结果进行审核;审核确认后,业主可以查看和沟通,但业主对执行任务结果没有审核权;如果任务分配人认为该执行结果没有问题,并且业主在交房任务执行中对房屋质量满意,则进入任务结果存储模块,并签署《房屋质量验收意见表》”及“能源表底数查询及确认表”;如果任务分配人认为该执行结果存在问题,或者业主在交房任务执行中对房屋质量不满意,需要参与执行人进行整改,则重新将该任务和整改通知发送至参与执行人,并执行通知流程,以及进入任务执行模块;

任务结果存储模块,用于将确认后的执行结果进入到云空间,为各方查询共享。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利用互联网思维以及云计算,通过统一app平台不同的登录权限有效的解决了上述问题。本发明中,通过上述流程,参与执行人的执行结果上传确认后相关方可以通过图片、照片查看具体情况,自然也可以实时直观掌握交房进度,分配人和参与执行人可以沟通反馈,使得任务执行更高效;对于验房过程中的质量问题,可以通过派发质量整改单,定人定时整改,同时整改进度建设方和业主可以实时查看,作为业主(使用方)使用本方法也可以实时直观了解自己的房屋详细信息,对所发现的问题可以及时反馈,可以通过问题整改情况的实时状态图片了解整改进度,使得沟通高效直观。自然可以提升客户体验度,提高客户满意度,减少纠纷。同时,建设方也可以实时查看各单元、各栋楼甚至整个项目交房进展、质量问题统计归类、房款回收统计等统计报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交房管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的交房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交房管理系统的逻辑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交房管理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s10、按照交房流程把全过程任务进行梳理并量化,预先植入任务库。

在交房时,由于交房流程在不同的地产公司并不相同,而且国家并未对此有明确的规定,因此,本实施例中,可以按照目前市场上主流的交房流程,在全部过程中,建立量化的任务,将该任务预先植入任务库。

所述任务包括编制、讨论并确定计划,资料准备,成立交房小组,组织培训,户内准备工作,会场布置图及预算费用审批,会场布置、茶水礼品准备。具体涉及每套房的工作包括发送收房通知,业主接待,登记和身份验证,验房(现场质量验收或者整改,能源表底数查询及确认),房屋面积核对、补交尾款,产权证办理,物业签约,工作总结统计报表等。

s20、按照单元楼体各户房间实际情况对楼座进行模拟建模,并对每一套房进行编号。

本实施例中,在对楼座进行模拟建模之后,针对于每一层可以上传图纸照片,即使得任务分配人和参与执行人能清晰地了解每层房间的分布;在对每一套房进行编号后,可以上传本套房图纸照片,便于下一步验房时标注部位。

s30、启动交房流程后,成立交房小组,并赋予不同身份人员不同的权限

在启动交房流程后,经理级别以上人员可以创建交房小组,并添加新成员或者删除成员,比如添加施工单位项目经理和施工员进入小组,由于系统设置默认经理(包括)级别以上人员可以分配任务及执行任务,经理级别以下人员作为小组成员执行任务,所以,此被添加的项目经理就可以有分配任务的权利,就是任务分配人,被添加的施工人员就是参与执行人。小组成立后最高管理者也可以把自己权限移交给其他经理以上级别成员。各人员分别用自己独立账号、密码登录从而使得小组人员管理更灵活,责任更加清晰。

s40、任务分配人将任务库中量化的任务,或者新建的任务分配给参与执行人。

由于任务库中量化的任务是根据目前市场上主流的交房流程而作出的,因此,建设单位在使用该方法时,针对自己的特点,需要新建一些任务;在本实施例中,任务分配人可以将任务库中量化的任务分配给参与执行人,比如将《整改单》发给责任单位进行质量整改,参与执行人就全程跟踪整改情况,整改情况不断上传给任务分配人,经过确认后,业主及其他相关单位也可以看见相关信息。

任务分配人也可以自己创建新的任务,并将该新的任务分配给参与执行人,由此使得本交房管理方法能够满足所有的建设单位使用。

s50、参与执行人执行任务,任务分配人可以随时查看任务执行情况,并与参与执行人进行沟通;在参与执行人完成任务后,通过移动端上传执行结果

参与执行人执行该任务时,分配人随时查看任务执行情况,本实施例中,所述参与执行人通过移动端将执行结果,例如图片和现场照片发送到服务器。

s60、参与执行人完成任务后,任务分配人及时收到相关信息,并查看参与执行人的执行结果。

为实现参与执行人与任务分配人的互动,当参与执行人将数据上传后,任务分配人,可以及时收到参与执行人已经完成任务的信息,并能够及时查看参与执行人的执行结果。

s70、任务分配人对执行结果进行审核,并反馈审核意见,对审核通过的执行结果进行确认。

在任务分配人查看参与执行人的执行结果后,可以对该执行结果进行审核,如果任务分配人和业主认为该执行结果没有问题,则执行步骤s80,并签署《房屋质量验收意见表》”及“能源表底数查询及确认表”;如果认为该执行结果存在问题,需要参与执行人进行整改,则重新将该任务和整改通知发送至参与执行人,并执行通知流程,以及参与执行人执行步骤s50。

在全部流程中,业主对执行任务结果都没有审核权,仅有查看及沟通权限。业主仅仅在交房任务执行中对房屋质量是否满意表达观点,满意就同意接收,签署《验收表》及《确认表》,不满意就不签署。此时,任务执行人对于业主及小组发现的质量问题下发《整改单》。然后全部流程成果上传任务分配人,确认后整改任务派发给责任单位进入整改阶段,进入s50。

s80、确认后的执行结果进入到云空间,为各方查询共享

建设单位可以定期查看相关统计数据,包括交房进度、交房数据、质量问题统计、收款统计等;最终平台可以提供任意一套房的交付状态,以及某栋楼甚至整个小区的交房相关统计数据,可以随时查看某栋楼及整个小区交房统计,并且所有数据通过云平台存储,可查询、可追溯。

本发明能够解决以下技术问题:

1、预交付房屋数量多、时间紧、人员复杂,容易导致分工不清晰,权责不一致,任务不能实时跟踪;

2、开发商不能实时了解房屋交付的前期准备工作;

3、开发商不能掌握任一套房屋的实时交房进度,以及对进程中的问题进行指示和指导;

4、质量问题及整改情况不能实时跟踪;

5、客户对交付过程中的意见及建议不能及时真实得到反馈。

6、客户反馈不能通过同一个平台(比如另外通过微信手段建立微信群方式)实现,信息不能共享。

本发明利用互联网思维以及云计算,通过统一app平台不同的登录权限有效的解决了上述问题。本发明中,通过上述流程,参与执行人的执行结果上传确认后相关方可以通过图片、照片查看具体情况,自然也可以实时直观掌握交房进度,任务分配人和参与执行人可以沟通反馈,使得任务执行更高效;对于验房过程中的质量问题,可以通过派发质量整改单,定人定时整改,同时整改进度建设方可以实时查看,作为业主(使用方)使用本方法也可以实时直观了解自己的房屋详细信息,对所发现的问题可以及时反馈,可以通过问题整改情况的实时状态图片了解整改进度,使得沟通高效直观。自然可以提升客户体验度,提高客户满意度,减少纠纷。同时,建设方也可以实时查看各单元、各栋楼甚至整个项目交房进展、质量问题统计归类、房款回收统计等统计报表。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交房管理系统,包括:

任务梳理及量化模块,按照交房流程把全过程任务进行梳理并量化,预先植入任务库;

建模模块,按照单元楼体各户房间实际情况对楼座进行模拟建模,并对每一套房进行编号;

交房小组成立模块,在启动交房流程后,成立交房小组,并赋予不同身份人员不同的权限;

任务分配模块,任务分配人通过任务分配模块将任务库中量化的任务,或者新建的任务分配给参与执行人;

任务执行模块,参与执行人通过任务执行模块执行任务,任务分配人随时查看任务执行情况,并与参与执行人进行沟通;在参与执行人完成任务后,通过移动端上传执行结果;

任务结果查看模块,参与执行人完成任务后,任务分配人及时收到相关信息,通过任务结果查看模块查看参与执行人的执行结果;

任务审核模块,在任务分配人查看参与执行人的执行结果后,对该执行结果进行审核;审核确认后,业主可以查看和沟通,但业主对执行任务结果没有审核权;如果任务分配人认为该执行结果没有问题,并且业主在交房任务执行中对房屋质量满意,则进入任务结果存储模块,并签署《房屋质量验收意见表》”及“能源表底数查询及确认表”;如果任务分配人认为该执行结果存在问题,或者业主在交房任务执行中对房屋质量不满意,需要参与执行人进行整改,则重新将该任务和整改通知发送至参与执行人,并执行通知流程,以及进入任务执行模块;

任务结果存储模块,用于将确认后的执行结果进入到云空间,为各方查询共享。

实施例3

图3是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2的设备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并不对设备400的具体实现做限定。如图3所示,该设备400可以包括:

处理器(processor)410、通信接口(communicationsinterface)420、存储器(memory)430、以及通信总线440。其中:

处理器410、通信接口420、以及存储器430通过通信总线440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通信接口420,用于与比如客户端等的网元通信。

处理器410,用于执行程序432,具体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步骤。

具体地,程序432可以包括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操作指令。

处理器410可能是一个中央处理器cpu,或者是特定集成电路asic(applicationspecificintegratedcircuit),或者是被配置成实施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

存储器430,用于存放程序432。存储器430可能包含高速ram存储器,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程序432具体可以用于使得所述设备400执行以下操作:

s10、按照交房流程把全过程任务进行梳理并量化,预先植入任务库;s20、按照单元楼体各户房间实际情况对楼座进行模拟建模,并对每一套房进行编号;s30、启动交房流程后,成立交房小组,并赋予不同身份人员不同的权限;s40、任务分配人将任务库中量化的任务,或者新建的任务分配给参与执行人;s50、参与执行人执行任务,任务分配人随时查看任务执行情况,并与参与执行人进行沟通;在参与执行人完成任务后,通过移动端上传执行结果;s60、参与执行人完成任务后,任务分配人及时收到相关信息,并查看参与执行人的执行结果;s70、在任务分配人查看参与执行人的执行结果后,对该执行结果进行审核;审核确认后,业主可以查看和沟通,但业主对执行任务结果没有审核权;如果任务分配人认为该执行结果没有问题,并且业主在交房任务执行中对房屋质量满意,则执行步骤s80,并签署《房屋质量验收意见表》”及“能源表底数查询及确认表”;如果任务分配人认为该执行结果存在问题,或者业主在交房任务执行中对房屋质量不满意,需要参与执行人进行整改,则重新将该任务和整改通知发送至参与执行人,并执行通知流程,以及参与执行人执行步骤s50;s80、确认后的执行结果进入到云空间,为各方查询共享。

程序432中各步骤的具体实现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中的相应步骤和单元中对应的描述,在此不赘述。

以上实施例的先后顺序仅为便于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