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指纹识别功能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终端与流程

文档序号:12118220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一种指纹识别功能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终端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指纹识别功能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指纹识别功能已经成为终端标准配置而流行。指纹识别功能可以为用户提供安全快捷的解锁功能,同时还可以通过指纹识别功能实现网络一键支付。

在实现本发明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但是,当终端位于用户的口袋内的时候,终端的指纹识别功能不会自动关闭,因此,经常会发生误触终端的现象,此时,终端的屏幕被点亮,而且会导致一些保护功能的自动启动,如此,使得终端的待机电流增大,导致电量的大量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指纹识别功能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终端,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指纹识别功能不会自动关闭导致的误触现象以及进而导致的电量浪费的问题。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指纹识别功能的控制方法,包括:

检测终端当前是否位于用户的口袋内;

当检测到所述终端位于用户的口袋内时,关闭所述终端的指纹识别功能。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关闭所述终端的指纹识别功能之后,还包括:

若检测到所述终端没有位于用户的口袋内,开启所述终端的指纹识别功能。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检测终端当前是否位于用户的口袋内,包括:

检测用户与所述终端的触控面板的接触面积;

当所述接触面积大于或者等于预设的接触面积阈值时,检测到所述终端是位于用户的口袋内。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检测用户与所述终端的触控面板的接触面积,包括:

通过所述触控面板检测用户触摸所述触控面板的触摸点的位置;

根据所述位置,计算用户与所述终端的触控面板的接触面积。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检测终端当前是否位于用户的口袋内;然后,若检测到终端是位于用户的口袋内,关闭终端的指纹识别功能。本发明实施例中,当检测到终端位于用户的口袋内,就会关闭终端的指纹识别功能,如此,终端位于用户的口袋内时,指纹识别功能处于关闭状态,也就不会发生由于指纹识别功能开启而感应到用户进而发生的频繁的误触现象,由于避免了误触现象,终端的屏幕也不会频繁的被点亮,也不会造成终端保护功能的自动启动,终端的待机电流可以维持在正常的水平,避免了对电量的浪费。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指纹识别功能不会自动关闭导致的误触现象以及进而导致的电量浪费的问题。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指纹识别功能的控制装置,包括:

检测单元,用于检测终端当前是否位于用户的口袋内;

关闭单元,用于当检测到所述终端位于用户的口袋内时,关闭所述终端的指纹识别功能。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所述装置还包括:

开启单元,用于在关闭所述终端的指纹识别功能之后,若检测到所述终端没有位于用户的口袋内,开启所述终端的指纹识别功能。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所述检测单元,具体用于:

检测用户与所述终端的触控面板的接触面积;

当所述接触面积大于或者等于预设的接触面积阈值时,检测到所述终端是位于用户的口袋内。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所述检测单元,还具体用于:

通过所述触控面板检测用户触摸所述触控面板的触摸点的位置;

根据所述位置,计算用户与所述终端的触控面板的接触面积。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指纹识别功能的控制装置的检测单元检测终端当前是否位于用户的口袋内;然后,若检测到终端是位于用户的口袋内,指纹识别功能的控制装置的关闭单元关闭终端的指纹识别功能。本发明实施例中,当检测到终端位于用户的口袋内,就会关闭终端的指纹识别功能,如此,终端位于用户的口袋内时,指纹识别功能处于关闭状态,也就不会发生由于指纹识别功能开启而感应到用户进而发生的频繁的误触现象,由于避免了误触现象,终端的屏幕也不会频繁的被点亮,也不会造成终端保护功能的自动启动,终端的待机电流可以维持在正常的水平,避免了对电量的浪费。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指纹识别功能不会自动关闭导致的误触现象以及进而导致的电量浪费的问题。

再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包括:上述的指纹识别功能的控制装置。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检测到终端位于用户的口袋内,就会关闭终端的指纹识别功能,如此,终端位于用户的口袋内时,指纹识别功能处于关闭状态,也就不会发生由于指纹识别功能开启而感应到用户进而发生的频繁的误触现象,由于避免了误触现象,终端的屏幕也不会频繁的被点亮,也不会造成终端保护功能的自动启动,终端的待机电流可以维持在正常的水平,避免了对电量的浪费。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指纹识别功能不会自动关闭导致的误触现象以及进而导致的电量浪费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指纹识别功能的控制方法的实施例一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指纹识别功能的控制方法的实施例二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指纹识别功能的控制装置的功能方块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终端的功能方块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发明。在本发明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检测”。类似地,取决于语境,短语“如果确定”或“如果检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可以被解释成为“当确定时”或“响应于确定”或“当检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时”或“响应于检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

实施例一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给出一种指纹识别功能的控制方法。

具体的,请参考图1,其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指纹识别功能的控制方法的实施例一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检测终端当前是否位于用户的口袋内。

具体的,本发明实施例中,检测终端当前是否位于用户的口袋内,是为了当检测到终端位于用户的口袋内时,关闭该终端的指纹识别功能,以避免误触现象,以及由误触现象导致的电量浪费问题。

目前,终端一般自身具备触控面板,又由于触控面板是支持多点触摸的人机交互方式,因此,触控面板可以认为是一个电极,当用户的手指触摸触控面板的时候,手指与触控面板就会形成一个电容,因此,电流、电容等电学物理量就会发生变化,因此,可以通过这些变化了的电学物理量获得用户手指触摸触控面板的位置。

本发明实施例中,就可以利用触控面板的上述特性,检测终端当前是否位于用户的口袋内。具体的,当有大面积的触控面板接触到人体的时候,就检测到终端位于用户的口袋中。

基于此,在一个具体的实现过程中,检测终端当前是否位于用户的口袋内可以通过以下实现方式实现:

检测用户与终端的触控面板的接触面积;

当接触面积大于或者等于预设的接触面积阈值时,检测到终端是位于用户的口袋内。

或者,当接触面积小于预设的接触面积阈值时,检测到终端没有位于用户的口袋内。

在具体的实现过程中,接触面积阈值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预设,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进行特别限定。

基于以上的实现方式,本发明实施例中,都需要检测用户与终端的触控面板的接触面积,该步骤可以通过以下实现方式实现:

通过触控面板检测用户触摸触控面板的触摸点的位置;

根据触摸点的位置,计算用户与终端的触控面板的接触面积。

具体的,终端自身的触控面板可以为电容式触摸屏。电容式触摸屏是通过玻璃屏幕上镀一层透明的薄膜体层,即导体层,然后,再在导体层外增加一层保护玻璃,如此,双层玻璃的设计能够彻底的保护导体层。并且,电容式触摸屏在触摸屏的四边上都镀有狭长的电极,四边电极可以在导电体内形成一个低电压交流电场。因此,当用户的手指在触摸屏幕时,由于人体电场,手指与导体层间会形成一个耦合电容,四边电极发出的电流会流向这个接触点,然后,根据电流强弱与接触点到电极的距离成正比,就可以通过检测电流的比例及强弱,准确算出触摸点的位置。电容触摸屏的双玻璃设计不但能保护导体及感应器,更有效地防止外在环境因素对电容触摸屏造成影响,就算屏幕沾有污秽、尘埃或油渍,电容式触摸屏依然能准确算出触摸点的位置。

检测到用户手指与触控面板的触摸点的位置以后,就可以根据这写触摸点的位置,计算用户与终端的触控面板之间的接触面积。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现方式仅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在具体的实现过程中,还可以有其他的实现方式,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进行特别限定。

例如,在另一个具体的实现过程中,还可以在检测到用户与终端的触控面板的接触面积后,获取该接触面积与触控面板的面积之比,得到面积比值,然后,当该面积比值大于或者等于预设的比例阈值时,检测到终端位于用户的口袋内。

S102,当检测到终端位于用户的口袋内时,关闭该终端的指纹识别功能。

具体的,当检测到终端位于用户的口袋内时,为了防止误触,以及避免由于误触引起电量浪费等问题,关闭终端的指纹识别功能。

具体的,本发明实施例中,检测到终端位于用户的口袋内时,就可以直接控制该终端的指纹识别功能进行自动关闭。具体的,关闭指纹识别功能可以是该指纹识别功能的控制方法的执行主体直接发送关闭命令给终端的控制单元,再由终端的控制单元控制指纹识别功能的关闭。或者,关闭指纹识别功能也可以是该终端的指纹识别功能的执行主体直接控制指纹识别功能的关闭。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进行特别限定。

并且,考虑到用户将终端放置在口袋后,还存在将终端取出并进行后续应用的场景,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中,当关闭该终端的指纹识别功能之后,若检测到终端没有位于用户的口袋内,则开启终端的指纹识别功能。

如此,当检测到终端位于用户的口袋中时,自动关闭终端的指纹识别功能,这样就能够避免误触现象引起的电量浪费问题;然后,当检测到终端又从用户的口袋中取出时,自动开启终端的指纹识别功能,这样就保证了终端能够正常使用,方便用户通过指纹识别功能进行支付或解锁等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终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无线手持设备、平板电脑(Tablet Computer)、手机等。

需要说明的是,S101~S102的执行主体可以为指纹识别功能的控制装置,该装置可以位于本地终端的应用,或者还可以为位于本地终端的应用中的插件或软件开发工具包(Software Development Kit,SDK)等功能单元,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进行特别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应用可以是安装在终端上的应用程序(nativeApp),或者还可以是终端上的浏览器的一个网页程序(webApp),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检测终端当前是否位于用户的口袋内;然后,若检测到终端是位于用户的口袋内,关闭终端的指纹识别功能。本发明实施例中,当检测到终端位于用户的口袋内,就会关闭终端的指纹识别功能,如此,终端位于用户的口袋内时,指纹识别功能处于关闭状态,也就不会发生由于指纹识别功能开启而感应到用户进而发生的频繁的误触现象,由于避免了误触现象,终端的屏幕也不会频繁的被点亮,也不会造成终端保护功能的自动启动,终端的待机电流可以维持在正常的水平,避免了对电量的浪费。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指纹识别功能不会自动关闭导致的误触现象以及进而导致的电量浪费的问题。

实施例二

基于上述实施例一所提供的指纹识别功能的控制方法,本发明实施例给出上述方法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

具体的,请参考图2,其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指纹识别功能的控制方法的实施例二的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201,当用户触摸终端的触摸屏时,通过触摸屏检测用户与触摸屏之间的触摸点的位置。

S202,根据触摸点的位置,计算用户与触摸屏之间的接触面积。

S203,判断该触摸面积是否大于或者等于预设的接触面积阈值;若是,执行S204;若否,执行S206。

S204,检测到终端当前位于用户的口袋内。

S205,使终端的指纹识别功能处于关闭状态。

S206,检测到终端当前没有位于用户的口袋内。

S207,使终端的指纹识别功能处于开启状态。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仅为实施例一所提供的指纹识别功能的控制方法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检测到终端位于用户的口袋内,就会关闭终端的指纹识别功能,如此,终端位于用户的口袋内时,指纹识别功能处于关闭状态,也就不会发生由于指纹识别功能开启而感应到用户进而发生的频繁的误触现象,由于避免了误触现象,终端的屏幕也不会频繁的被点亮,也不会造成终端保护功能的自动启动,终端的待机电流可以维持在正常的水平,避免了对电量的浪费。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指纹识别功能不会自动关闭导致的误触现象以及进而导致的电量浪费的问题。

实施例三

基于上述实施例一所提供的指纹识别功能的控制方法,本发明实施例进一步给出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各步骤及方法的装置实施例。

请参考图3,其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指纹识别功能的控制装置的功能方块图。如图3所示,该装置包括:

检测单元31,用于检测终端当前是否位于用户的口袋内;

关闭单元32,用于当检测到终端位于用户的口袋内时,关闭终端的指纹识别功能。

在一个具体的实现过程中,该装置还包括:

开启单元33,用于在关闭终端的指纹识别功能之后,若检测到终端没有位于用户的口袋内,开启终端的指纹识别功能。

具体的,本发明实施例中,检测单元31,具体用于:

检测用户与终端的触控面板的接触面积;

当接触面积大于或者等于预设的接触面积阈值时,检测到终端是位于用户的口袋内。

具体的,本发明实施例中,检测单元31,还具体用于:

通过触控面板检测用户触摸触控面板的触摸点的位置;

根据位置,计算用户与终端的触控面板的接触面积。

由于本实施例中的各单元能够执行图1所示的方法,本实施例未详细描述的部分,可参考对图1的相关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指纹识别功能的控制装置的检测单元检测终端当前是否位于用户的口袋内;然后,若检测到终端是位于用户的口袋内,指纹识别功能的控制装置的关闭单元关闭终端的指纹识别功能。本发明实施例中,当检测到终端位于用户的口袋内,就会关闭终端的指纹识别功能,如此,终端位于用户的口袋内时,指纹识别功能处于关闭状态,也就不会发生由于指纹识别功能开启而感应到用户进而发生的频繁的误触现象,由于避免了误触现象,终端的屏幕也不会频繁的被点亮,也不会造成终端保护功能的自动启动,终端的待机电流可以维持在正常的水平,避免了对电量的浪费。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指纹识别功能不会自动关闭导致的误触现象以及进而导致的电量浪费的问题。

实施例四

基于上述实施例一所提供的指纹识别功能的控制方法与上述实施例二所提供的指纹识别功能的控制装置,本发明实施例给出一种终端。

具体的,请参考图4,其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终端的功能方块图。如图4所示,该装置包括:如图3所示的指纹识别功能的控制装置。

本实施例未详细描述的部分,可参考对图1和图3的相关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检测到终端位于用户的口袋内,就会关闭终端的指纹识别功能,如此,终端位于用户的口袋内时,指纹识别功能处于关闭状态,也就不会发生由于指纹识别功能开启而感应到用户进而发生的频繁的误触现象,由于避免了误触现象,终端的屏幕也不会频繁的被点亮,也不会造成终端保护功能的自动启动,终端的待机电流可以维持在正常的水平,避免了对电量的浪费。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指纹识别功能不会自动关闭导致的误触现象以及进而导致的电量浪费的问题。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上述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的集成的单元,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上述软件功能单元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装置(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装置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