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动式激光条码扫描平台机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95560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转动式激光条码扫描平台机体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条码识别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转动式激光条码扫描平台机体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超市出售的商品、快递包裹或邮件等体积较小的被扫描物都可以使用普通的条码扫描器轻松对准被扫描物的条码进行扫描;但遇到体积较大的被扫描物需要扫描时,被扫描物的条码位置太低或太高,不容易对准条码扫描器。若将被扫描物的条码移动至条码扫描器的扫描位置,可能会造成一定的磨损,且费力费时间,导致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不方便。

因此,为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而设计出一款扫描视窗可转动,增大扫描范围的一种转动式激光条码扫描平台机体结构,正是发明人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转动式激光条码扫描平台机体结构,旨在增大扫描范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转动式激光条码扫描平台机体结构,包括壳体、位于所述壳体内的机芯,以及设于所述壳体下方的机身;其中,所述壳体的外壁上设有第一凸起,所述机身的内部设有滑槽,所述壳体通过所述第一凸起滑动安装在所述机身的所述滑槽中;通过所述壳体在所述机身上滑动以改变所述机芯的扫描角度。

优选地,所述壳体包括前壳和与所述前壳适配卡合的后壳;所述第一凸起设置在所述后壳上;所述机芯位于所述前壳和所述后壳卡合后的内部空间内;所述机身支撑卡合于一体的所述前壳和所述后壳。

优选地,所述机身为中空机身,内部设有相对设置的两个弧形隔板,所述两个弧形隔板之间形成所述滑槽;所述第一凸起插接于所述滑槽中,并可沿所述滑槽在所述机身上往复滑动。

优选地,所述第一凸起远离所述后壳的一端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凸起可拆卸连接的滑块;所述弧形隔板的一端抵接于所述滑块上,所述滑块上设有多个过孔;所述第一凸起的内侧壁上设有多个通过螺钉与所述过孔连接的螺柱。

优选地,所述前壳在与所述后壳连接的端面上设有凹槽,所述后壳在与所述前壳连接的端面上设有与所述凹槽适配卡合的第二凸起。

优选地,所述前壳的一端上设有供所述平台扫描部件发射光源的窗口片,所述窗口片通过一压环安装于所述前壳上。

优选地,所述机芯与一灯板固定连接,所述灯板上设有指示灯;在所述前壳上设有与所述指示灯相对设置的开口,所述开口上安装有灯罩;所述灯罩面向所述前壳内壁的一面设有多个限位凸起;所述前壳在所述开口的位置设置有与所述限位凸起插接的扣位。

优选地,所述转动式激光条码扫描平台机体结构的开关按键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侧壁。

优选地,所述转动式激光条码扫描平台机体结构还包括一位于所述滑槽下方且固定于所述机身内壁的蜂鸣器或喇叭;所述蜂鸣器或喇叭与所述机芯电连接;所述机身在其侧壁上设有定位孔和用于安装所述蜂鸣器或喇叭的槽位,所述槽位外设有一喇叭罩。

优选地,所述机身拆卸连接有封盖其下方开口的底板。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采用在壳体的外壁上设置第一凸起,机身内部设置滑槽,利用第一凸起滑动安装于滑槽中,以使整个装载有机芯的壳体均可在机身上活动,实现机芯发射的扫描光线能呈现不同角度,从而增加扫描范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

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转动式激光条码扫描平台机体结构一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转动式激光条码扫描平台机体结构一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3为图2的A-A截面剖视图;

图4为图3中的B处放大图;

图5为图3中的C处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转动式激光条码扫描平台机体结构一实施例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转动式激光条码扫描平台机体结构一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8为图7的D-D截面剖视图;

图9为图8中的E处放大图;

图10-1为本实用新型转动式激光条码扫描平台机体结构一实施例的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10-2为本实用新型转动式激光条码扫描平台机体结构一实施例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转动式激光条码扫描平台机体结构一实施例的机身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的E-E截面剖视图;

图13为图11的F-F截面剖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转动式激光条码扫描平台机体结构。

参照图1至图13,图1为本实用新型转动式激光条码扫描平台机体结构一实施例的爆炸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转动式激光条码扫描平台机体结构一实施例的主视图;图3为图2的A-A截面剖视图;图4为图3中的B处放大图;图5为图3中的C处放大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转动式激光条码扫描平台机体结构一实施例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转动式激光条码扫描平台机体结构一实施例的俯视图;图8为图7的D-D截面剖视图;图9为图8中的E处放大图;图10-1为本实用新型转动式激光条码扫描平台机体结构一实施例的一视角结构示意图;图10-2为本实用新型转动式激光条码扫描平台机体结构一实施例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实用新型转动式激光条码扫描平台机体结构一实施例的机身结构示意图;图12为图11的E-E截面剖视图;图13为图11的F-F截面剖视图。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3及图10-1、图10-2,该转动式激光条码扫描平台机体结构包括壳体1、位于壳体1内的机芯4,以及设于壳体1下方的机身5;其中,壳体1的外壁上设有第一凸起31,机身5的内部设有滑槽51,壳体1通过第一凸起31滑动安装在机身5的滑槽51中;通过壳体1在机身5上滑动以改变机芯4的扫描角度。

具体地,壳体1内放置机芯4,如此,能对机芯4起到保护作用,精确地完成扫描识别工作。另外为了让机芯4发射的扫描光线后。为了实现壳体1与机身5能相互转动,在壳体1的外壁上设有第一凸起31,机身5的内部设有滑槽51,且第一凸起31与滑槽51形状适配;如此,第一凸起31可插接在滑槽51中,以使后壳3可在机身5上相对滑动,实现装载有机芯4的壳体1能在机身5上活动,从而改变机芯4的扫描角度,最终增加扫描范围。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壳体1与机身5还可通过枢接方式实现转动。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设置呈球形状,因为设置呈球形状有利于壳体1在机身5上滑动更顺畅,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设置呈椭圆球状或矩形状等等。激光扫描平台发出呈均匀网格状的激光线,当网格状的激光线上的某一条线照射到条码上即可读码。激光扫描平台可实现25度的转动,分别是可向上转动8度和可向下转动17度。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采用在壳体1的外壁上设置第一凸起31,机身5内部设置滑槽51,利用第一凸起31滑动安装于滑槽51中,壳体1可在机身5上相对滑动,以使整个装载有机芯4的壳体1均可在机身5上活动,实现机芯4的扫描角度改变,从而增加扫描范围。

进一步地,参照图1至图3及图10-1、图10-2,壳体1包括前壳2和与前壳2适配卡合的后壳3;第一凸起31设置在后壳3上;机芯4位于前壳2和后壳3卡合后的内部空间内;机身5支撑卡合于一体的前壳2和后壳3。

具体地,为了方便将机芯4安装于壳体1内,将壳体1分设前壳2和后壳3,其中前壳2与后壳3可适配卡合,前壳2和后壳3设置呈半圆球状,方便前壳2与后壳3组合后更容易在机身5上滑动;优选地,前壳2与后壳3通过设置自攻螺丝(图未示)锁紧的,形成更紧密的卡合的关系,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使用粘接或卡扣卡合连接方式。另外后壳3与机身5之间的锁定方式可以是:设置螺钉与限位件配合固定、设置卡扣位结构配合卡合等等。

进一步地,参照图3和图6,机身5为中空机身,内部设有相对设置的两个弧形隔板52,两个弧形隔板52之间形成滑槽51;第一凸起31插接于滑槽51中,并可沿滑槽51在机身5上往复滑动。

具体地,为了方便机身5的与后壳3的第一凸起31的锁定部件方便安装或拆卸,机身5采用中空机身,并将弧形隔板52相对设置于机身5的内部空间中,弧形隔板52之间的空间为滑槽51;滑槽51的朝向与机芯4发射的扫描光线方向一致,如此设置可让后壳3通过在该滑槽51活动,实现机芯4的扫描角度可变化。当第一凸起31插接在滑槽51空间后,使用者可根据实际的使用情况,调整后壳3的第一凸起31在机身5的滑槽51的位置,即第一凸起31与后壳3之间的连接处能沿着弧形隔板52的弧形边缘并在滑槽51的空间内进行滑动,而后壳3只会自转,从而调整后壳3在机身5上的角度,使得后壳3可在机身5上旋转。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凸起31为一侧设有开口的矩形框,即U形状,如此第一凸起31的相对的两侧壁可抵靠着弧形隔板52,而相邻的一侧壁则为与弧形隔板52抵靠的两侧壁起到平衡与加固作用。

进一步地,参照图3、图6和图8,第一凸起31远离后壳3的一端上设有与第一凸起31可拆卸连接的滑块311;弧形隔板52的一端抵接于滑块311上,滑块311上设有多个过孔311a;第一凸起31的内侧壁上设有多个通过螺钉313与过孔311a连接的螺柱312。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第一凸起31在滑槽51上滑动时,弧形隔板52与机身5的侧壁可对第一凸起31进行横向位移的限定即第一凸起31只在滑槽51的长度方向上滑动;而为了限定第一凸起31在滑槽51中的纵向位移,因此在第一凸起31远离后壳3的一端上设置滑块311,即滑块311处于第一凸起31和弧形隔板52的端部,且第一凸起31和弧形隔板的一端抵接在滑块311上,使得第一凸起31和弧形隔板52垂直于滑块311上;如此设置,当第一凸起31插接于滑槽51后,再将滑块311安装于第一凸起31的端部位置,后壳3在自转过程中,第一凸起31可沿弧形隔板52做横向滑动运动,而滑块311限定第一凸起31的纵向位移,让第一凸起31在滑动过程中不能从机身5的滑槽51中脱离出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凸起31与滑块311的锁定方式可以是:螺钉连接、卡扣卡合连接等等。

为了让滑块311能与第一凸起31稳固地连接,滑块311与第一凸起31优选采用螺钉连接;第一凸起31内侧壁上的螺柱312作为螺钉旋入固定的固定点,而在滑块311上设置多个过孔311a与螺柱312适配,且过孔311a与螺柱312的位置是一致。如此设置,当滑块311放置在第一凸起31的端部后,再将螺钉313无凸缘的一端从滑块311的过孔311a旋入至第一凸起31的螺柱312中;螺钉313有凸缘的一端可将滑块311固定在第一凸起31的端部上。当第一凸起31在弧形隔板52上滑动时,滑块311利用螺钉313的固定,可跟随第一凸起31在弧形隔板52上滑动。

优选地,为了让滑块311在随第一凸起31滑动时,减少滑块311与弧形隔板52之间的磨损;因此将过孔311a设置呈与螺钉313的形状适配,且过孔311a在螺钉313有凸缘的一端的空间略大一些;如此,当螺钉313旋入过孔311a后,第一凸起31在弧形隔板52滑动时,螺钉313跟随第一凸起31在过孔311a相对松动,使得滑块311与弧形隔板52有小小的缝隙,从而减少两者之间的磨损。

进一步地,参照图9,前壳2在与后壳3连接的端面上设有凹槽21,后壳3在与前壳2连接的端面上设有与凹槽21适配卡合的第二凸起32。

具体地,壳体为球体状,因此前壳2在与后壳3连接的端面设置的凹槽21是截面为圆形状的凹槽,而后壳3在与前壳2连接的端面设置的第二凸起32是截面为圆形状的凸环;当第二凸起32卡合至凹槽21上,即可将前壳2与后壳3连接于一体,如此前壳2与后壳3可同时在机身5上自转,实现整个壳体在机身5上的角度调整。

进一步地,参照图3和图5,前壳2的一端上设有供机芯4发射光源的窗口片22,窗口片22通过一压环23安装于前壳2。

具体地,为了让壳体内的机芯4能发射出扫描光线,优选在前壳2设置一窗口片22,该窗口片22既可以有效防止外界灰尘进入壳体内,又可以让机芯4发射的扫描光线能射出壳体外,实现转动式激光条码扫描平台机体结构与被扫描物件之间的光线交互。优选地,为了进一步放置灰尘从前壳2与窗口片22之间的缝隙进入壳体内,在前壳2上设置一压环23,通过该压环23将窗口片22安装于前壳2上,即窗口片22是被压环23整圈压住的,使得窗口片22紧密抵接在前壳2上,压环23优选采用聚碳酸酯材料,因为这种材料具有强度好不易变形的优点;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采用硅胶或橡胶之类的弹性材料制成。进一步地,压环23沿其周长方向设置多个螺柱,并在前壳2对应压环23的螺柱的位置上设置多个扣位,该扣位与螺柱上均设有同轴的通孔,在前壳2与压环23的装配过程中,通过螺钉将螺柱和扣位锁定一体,从而实现前壳2与压环23锁定一体。

进一步地,参照图3和图4,机芯4与一灯板固定连接,灯板上设有指示灯42;在前壳2上设有与指示灯42相对设置的开口24,开口24上安装有灯罩25;灯罩25面向前壳2内壁的一面设有多个限位凸起25a;前壳2在开口24的位置设置有与限位凸起25a插接的扣位24a。

以往的激光扫描平台在使用过程中,都是在装置里面设置一音频部件与机芯4电连接,如此可利用机芯4在扫描工作时,音频部件会发出声音,使用者即可根据声音来判断激光扫描平台是否读码。但是这样的声音提示方式在一些噪音比较大的场合无法使用。

为了让激光扫描平台能适应多种环境的应用;因此将声音提示方式改成灯光提示方式;具体地,在机芯4与一灯板固定连接,将指示灯42固定在灯板上,并将该指示灯42与机芯4电连接;如此设置,当机芯4与被扫描物件进行扫描互动的时候,指示灯42就会根据与灯板固定连接的机芯4指示进行亮灯,以此提示用户激光扫描平台正工作中。指示灯42优选采用LED灯。进一步地,为了让指示灯42的提示光能让使用者看到,优选在前壳2的顶端设有供指示灯42展示灯光的开口24,如此设置方便直接,无需太多外加装置即可达到提示目的。当然,其他实施例中,开口24还可以设置在其他地方,只要开口24与指示灯42发出光的位置对应即可。另外为了不让外界的灰尘进入到壳体内,影响机芯4的扫描工作,因此在开口24上还安装有灯罩25,灯罩25采用可透光的材质制成,如此,一方面不影响灯光提示,另一方面又可以阻止灰尘进入;优选地,该灯罩25采用透明PC材质制成,且PC材质中加入色素粉,成品是乳白色半透明;如此指示灯42的灯光经过该灯罩25后,一方面可利用该灯罩25查看到指示灯42的灯光颜色,用以提示激光扫描平台不同的工作状态,红色表示读码成功,绿色是正常状态,蓝色是设置状态;另一方面可保证投射出来的灯光不会太刺激使用者的眼睛。在本实施例中,灯罩25与前壳2的安装方式可以采用粘接、卡扣卡合、插接或螺钉螺纹连接。进一步地,灯罩25与前壳2优选采用插接方式,灯罩25上的限位凸起25a直接插入到开口24的扣位24a上,利用限位凸起25a与扣位24a之间的相互限定,以使灯罩25能稳定地卡合于前壳2的开口24上。

进一步地,参照图2,转动式激光条码扫描平台机体结构的开关按键6设置在壳体1的侧壁。

具体地,转动式激光条码扫描平台机体结构具有多线扫描方式和单线扫描方式,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也会在两种扫描方式中经常切换。因此在转动式激光条码扫描平台机体结构上设置一开关按键6,用以在两种扫描方式中自由切换。鉴于本实施例中的转动式激光条码扫描平台机体结构的顶端已设置有灯罩25,因此将开关按键6具体设置在壳体1的侧壁,如此设置不影响指示灯42的提示光投射。为了让用户使用更方便,将开关按键6设置在前壳2和后壳3卡合处的侧壁上。

进一步地,参照图11至图13,在指示灯42提示方式的基础上,还增加声音提示方式,让转动式激光条码扫描平台机体结构能适应更多工作环境。具体地,转动式激光条码扫描平台机体结构还包括一位于滑槽51下方且固定于机身5内壁的蜂鸣器或喇叭7;蜂鸣器或喇叭7与机芯4电连接;该蜂鸣器或喇叭7可以采用电压式蜂鸣器或电磁式蜂鸣器等等,如此蜂鸣器或喇叭7接通电源后,当机芯4发出工作信号给蜂鸣器或喇叭7后,蜂鸣器或喇叭7中的振荡器会产生相应的音频信号,并促使蜂鸣器或喇叭7中的振动膜根据音频信号进行周期性的震动而发出声音,用以提醒用户。机身5在蜂鸣器或喇叭7的侧壁上设有定位孔54和用于安装蜂鸣器或喇叭7的槽位55,槽位55外设有一喇叭罩71。如此设置,定位孔54可供蜂鸣器或喇叭7的提示声音播放到机身5外,而槽位55能稳定地固定蜂鸣器或喇叭7在机身5内壁上。为了进一步提升转动式激光条码扫描平台机体结构的密封性,在槽位55外设一喇叭罩71,即蜂鸣器或喇叭7卡入槽位55后,喇叭罩71随即套在槽位55外,一方面可将蜂鸣器或喇叭7更稳固地卡入槽位55上,另一方面将填充蜂鸣器或喇叭7与槽位55之间的缝隙,保证密封性,还可增大蜂鸣器或喇叭7的提示音量。

进一步地,参照图6,为了让机身5内的部件能方便安装,在机身5拆卸连接有封盖其下方开口的底板53。该底板53与机身5可采用螺钉连接或卡扣连接等等方式。如此设置,通过将底板53从机身5上拆离出,即可将部件安装于机身5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