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净化器双风机双出口风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49148阅读:525来源:国知局
空气净化器双风机双出口风道结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气净化器,特别是涉及一种空气净化器双风机双出口风道结构。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车载空气净化器10由于其尺寸规格的限制,进气风量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因此需要尽可能地优化其风道流场,降低阻力损失,减少出口回风现象,提高进气效率以及进气风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动性能好、气流阻力小 、进气效率高的空气净化器双风机双出口风道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空气净化器双风机双出口风道结构,以各自风机的圆心为原点分别建立第一直角坐标系和第二直角坐标系,风道曲线模型是两条坐标相同且相互独立的单出口风道曲线构成;第一条单出口风道曲线在第一直角坐标系上,其坐标为:A 点坐标(37.1±0.5,-11.9±0.5),B 点坐标(39.8±0.5,0±0.5),C 点坐标(0±0.5,44.3±0.5),D 点坐标(-48.9±0.5,0±0.5),E 点坐标为(0±0.5,-53.4±0.5),F 点坐标(29.6±0.5,-51.1±0.5);

第二条单出口风道曲线在第二直角坐标系上,其坐标为:G 点坐标(-37.1±0.5,11.9±0.5),H点坐标(-39.8±0.5,0±0.5),I 点坐标(0±0.5,-44.3±0.5),J 点坐标(48.9±0.5,0±0.5),K 点坐标为(0±0.5,53.4±0.5),L 点坐标(-29.6±0.5,51.1±0.5)。

采用上述方案后,由于本实用新型根据离心风机的额定风量计算出风道曲线的张度,通过分析计算确定螺旋线的包度,从而设计出了该风道曲线模型。该风道曲线模型有效地提高了风机的气动性能,减少气流阻力损失,避免了出口的回风现象,提高了净化器本身的进气风量以及进气效率。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空气净化器双风机双出口风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风道曲线坐标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计算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CFD流场分析效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车载空气净化器10,它主要由两台风机1和机壳2组成;两台风机1分别对称安装在机壳2内,两台风机1与机壳2之间构成空气净化器10的双风机(两台风机1)的出口风道20。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是 一种空气净化器双风机双出口风道的计算方法,

(0≤≤2π)

其中:为出口风道内壁的半径,R2为风轮叶片的外径,m=,为设计流量,B为出口风道的高度, C2u为气流离开叶道出口后的周向速度。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出的空气净化器双风机双出口风道结构为:根据风机规格可以得到,B=27.2mm,设计转速3000rpm,根据上述公式解得m=0.08;因此,双风机双出口风道曲线的方程为:

(0≤≤2π)

以各自风机的圆心为原点分别建立第一直角坐标系和第二直角坐标系,风道曲线模型是两条坐标相同且相互独立的单出口风道曲线构成;第一条单出口风道曲线在第一直角坐标系上,以第一直角坐标系01点为原点,其坐标为:A 点坐标(37.1±0.5,-11.9±0.5),B 点坐标(39.8±0.5,0±0.5),C 点坐标(0±0.5,44.3±0.5),D 点坐标(-48.9±0.5,0±0.5),E 点坐标为(0±0.5,-53.4±0.5),F 点坐标(29.6±0.5,-51.1±0.5);

第二条单出口风道曲线在第二直角坐标系上,以第二直角坐标系02点为原点,其坐标为:G 点坐标(-37.1±0.5,11.9±0.5),H点坐标(-39.8±0.5,0±0.5),I 点坐标(0±0.5,-44.3±0.5),J 点坐标(48.9±0.5,0±0.5),K 点坐标为(0±0.5,53.4±0.5),L 点坐标(-29.6±0.5,51.1±0.5)。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其CFD流场分析效果图(三维速度分布云图)如图4所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