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件、表带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32545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连接件、表带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连接件、表带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智能手环是一种穿戴式智能设备。用户可以通过手环记录日常生活中的锻炼、睡眠等实时数据,手环可以将这些数据同步到手机、平板等终端设备,用户可通过终端设备上显示的数据来了解自己身体的健康状况。

目前,市面上智能手环的表带一般是不可拆卸的,这就导致智能手环的表带形式比较单一,智能手环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经常会出现一定程度上的磨损变旧,如果用户想更换表带,就必须同时更换智能手环,这样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严重影响用户的体验。

综上所述,提供一种可拆卸表带的智能手环是我们现在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件、表带及电子设备,使得智能手环可以更换表带,节约了资源并且提高了用户体验。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连接件,该连接件包含按压部、活动杆、转轴以及支撑部;活动杆的一端与按压部连接;活动杆上开设轴孔,且轴孔的孔壁沿轴孔的轴向延伸形成轴座;转轴穿过轴孔并贯穿轴座;支撑部固定于轴座上,且支撑部的一端抵持于按压部。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表带,该表带包含表带本体以及如上所述的连接件,其中,连接件固定设置于表带本体内。

另外,本是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含设备本体以及如上所述的表带,其中,设备本体与表带通过连接件可拆卸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实施方式通过在电子设备本体与表带之间设置连接件,使得表带能够可拆卸地与电子设备本体连接,从而实现了智能手环可更换表带的目的。

另外,支撑部为扭力弹簧,扭力弹簧套装于轴座上,扭力弹簧的一支臂抵持于按压部的底壁,这样通过扭力弹簧可以实现对按压部的支撑作用,同时提高用户按压按压部时的手感。

另外,支撑部为支撑杆或支撑板。

另外,按压部的底壁向内凹陷形成凹槽,支撑部的一端抵持于凹槽内,这样支撑部的一端能够稳定地固定于按压部底壁的凹槽内,避免在按压按压部的时候,支撑部的端部发生位置偏移。

另外,表带本体包含内部空间、第一开口以及第二开口,第一开口垂直设置于表带本体的端部,第二开口平行设置于表带本体的端部,第一开口、第二开口以及内部空间三者连通;按压部上下移动地设置于表带本体内,且位于第一开口中;活动杆、转轴以及支撑部位于内部空间内,且转轴固定安装于表带本体的内壁,这样就可以使得连接件固定安装于表带本体的内部空间。

另外,表带包含表带本体,表带本体包含内部空间、第一开口以及第二开口,第一开口垂直设置于表带本体的端部,第二开口平行设置于表带本体的端部,第一开口、第二开口以及内部空间三者连通;按压部上下移动地设置于表带本体内,且位于第一开口中;活动杆、转轴以及支撑部位于内部空间内,且转轴固定安装于表带本体的内壁;设备本体向外延伸形成定位部,定位部向内凹陷形成限位槽,定位部穿过第二开口且位于内部空间内,活动杆的末端抵持于限位槽,按压按压部,活动杆向上移动脱离限位槽,这样按压连接件上的按压部,就可以实现表带与设备本体的分离。

另外,电子设备为智能手环。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中连接件的立体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中连接件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方式中表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方式中连接件在表带中的装配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方式中连接件在表带中装配状态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方式中连接件在表带中按压状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连接件,如图1所示。该连接件(图中未标号)包含按压部1、活动杆2、转轴3以及支撑部4;活动杆2的一端与按压部1连接;活动杆2上开设轴孔5,且轴孔5的孔壁沿轴孔5的轴向延伸形成轴座6;转轴3穿过轴孔5并贯穿轴座6;支撑部4固定于轴座6上,且支撑部4的一端抵持于按压部1。

值得一提的是,支撑部4可以为扭力弹簧,扭力弹簧套装于轴座6上,扭力弹簧的一支臂抵持于按压部1的底壁。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用户按压按压部1时,扭力弹簧可以缓冲来自按压部1的压力,这样就可以提高用户按压时的按压手感。但是,本实施方式不应以此为限,支撑部4也可以为其他结构,只要能够实现对按压部1的支撑作用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需要说明的是,按压部1的底壁向内凹陷形成凹槽7,具体如图2所示,支撑部的一端抵持于凹槽7内。具体地说,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当支撑部4受到外界的压力时,由于支撑部4的一端被限制在凹槽7内,从而避免在按压按压部1的时候,支撑部4的端部发生位置偏移,这样支撑部4的一端能够稳定的固定于按压部4底壁的凹槽7内,从而提高了支撑部4与按压部1固定的可靠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方式通过在电子设备本体与表带之间设置连接件,使得表带能够可拆卸地与电子设备本体连接,从而实现了智能手环可更换表带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一种连接件,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主要不同之处在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支撑部为扭力弹簧,而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中,支撑部可以为支撑杆或支撑板。具体地说,支撑杆或支撑板同样可以实现支撑按压部的作用。但是本实施方式不应以此为限,支撑部还可以是其他器件,只要能够支撑按压部的作用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式涉及一种表带。如图3所示,该表带(图中未标号)包含:表带本体8以及如第一实施方式或第二实施方式中所述的连接件(图中未标号),其中,连接件固定设置于表带本体8内。

进一步的,表带本体包含内部空间(图中未标号)、第一开口(图中未标号)以及第二开口9,具体如图4所示,第一开口垂直设置于表带本体8的端部,第二开口9平行设置于表带本体8的端部,第一开口、第二开口9以及内部空间三者连通;按压部1上下移动地设置于表带本体8内,且位于第一开口中;活动杆2、转轴(图中未标号)以及支撑部4位于内部空间内,且转轴固定安装于表带本体8的内壁,具体地说,在实际的装配过程中,将连接件中的活动杆2、转轴以及支撑部4安装于表带本体8中的内部空间,其中,转轴固定安装于表带本体8的内壁,再将连接件中的按压部1上下移动的安装于第一开口中,这样就完成了将连接件与表带本体8的装配。

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电子设备,如图5所示,该电子设备包含:设备本体10以及如第三实施方式所述的表带,其中,设备本体10与表带通过连接件可拆卸连接。

值得一提的是,表带包含表带本体8,表带本体8包含内部空间11、第一开口(图中未标号)以及第二开口(图中未标号),第一开口垂直设置于表带本体8的端部,第二开口平行设置于表带本体8的端部,第一开口、第二开口以及内部空间11三者连通;按压部1上下移动地设置于表带本体8内,且位于第一开口中;活动杆2、转轴3以及支撑部4位于内部空间11内,且转轴3固定安装于表带本体8的内壁;设备本体10向外延伸形成定位部12,定位部12向内凹陷形成限位槽13,定位部12穿过第二开口且位于内部空间11内,活动杆2的末端抵持于限位槽13,按压按压部1,活动杆2向上移动脱离限位槽13,这样通过连接件就可以实现表带与设备本体10的分离。

具体地说,在实际装配过程中,首先可以将连接件中的活动杆2、转轴3以及支撑部4安装于表带本体8中的内部空间11,其中,转轴3固定安装于表带本体8的内壁,再将连接件中的按压部1上下移动的安装于第一开口中,这样就完成了连接件与表带本体8的装配。然后再将定位部12穿过第二开口装配于表带本体8的内部空间11,使得活动杆2的末端抵持于定位部12上的限位槽13,这样就完成了将表带装配到设备本体10。

需要说明的是,在对电子设备上的表带不进行拆卸时,支撑部4的一端抵持于按压部1,活动杆2的末端固定于限位槽13内,按压部1固定安装于表带本体8的第一开口中。这样可以避免按压部1在受到外界非正常按压时,出现的表带本体8与设备本体10的分离,保证了表带本体8与设备本体10的正常使用。而在需要拆卸表带时,用户通过按压按压部1对活动杆2的一端施加向下的压力,活动杆2围绕转轴3转动,由于杠杆原理,活动杆2的另一段围绕转轴3向上抬起,这样活动杆2便可以脱离限位槽13,从而实现了表带与设备本体10的分离,具体如图6所示。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的电子设备可以为智能手环,但是,本实施方式不应以此为限,只要使用到本实施方式中的连接件,使得电子设备可以通过连接件实现与其他器件之间的可拆卸连接,这样的电子设备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