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曲面屏幕智能玻璃贴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04570阅读:373来源:国知局
一种曲面屏幕智能玻璃贴膜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用于曲面屏幕的智能贴膜,属于光学级保护膜研究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便携式电子产品技术和市场发展迅猛,特别是智能手机的发展,尤其突出。在智能手机表面进行贴保护膜,在智能手机消费者中非常普遍。智能手机保护膜,具有多项作用,如防屏幕爆裂、防指纹、防刮痕、防炫目、防蓝光等多项功能。

苹果公司开发的iphone系列手机,是目前最受消费者喜爱的智能手机之一,而自从6plus系列开始采用曲面屏幕后,在市场上大受欢迎,曲面屏幕手机也迎来了高速增长。

相对其他厂商的平面手机,采用的IOS系统的iphone6plus手机未在手机下方设置具有返回/确认功能的实体按键或虚拟按键,这样会导致在操作plus大屏手机时出现不方便现象,如难以实现单手操作。虚拟按键是指无按键,通过手指触摸达到按键功能的按键。

同时由于其采用流线形弧度玻璃,一般普通的贴膜无法涵盖整个手机表面,导致在视窗区仍能看到保护膜边线,既无法保护整个屏幕,又影响手机整体外观效果。

现有曲面系列手机功能性保护膜(塑料结构或玻璃结构)有如下几点不足:

1.塑料结构以及部分玻璃结构均采用平面结构,由于其无法紧密贴合在手机边缘弧面上,在手机视窗边缘能够很清晰看到这种贴膜的边缘,在美感和手感上与玻璃结构相比均不具有特别的优势;而玻璃结构如果制作成曲面玻璃,则很难具有功能性。

2.其次,现有曲面系列手机功能性保护膜的功能性的实现是采用氧化铟锡(ITO)透明导电层,由于ITO在切割/冲切时易碎,导致边缘引线(传导区)布线必须远离边缘,这样会出现遮挡显示屏幕上触控图标或触控点现象,导致手机在正常触摸操作时,局域出现不灵敏或失灵现象,严重影响实际操作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更适用于曲面屏幕的智能贴膜,进一步的,还可以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智能贴膜弥补手机下方无返回/确认功能的实体按键或虚拟按键所带来的不便;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上述曲面屏幕智能玻璃贴膜的制备方法。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具体实现:

一种曲面屏幕智能玻璃贴膜,包括曲面玻璃层、第一胶粘剂层、石墨烯导电层、PET膜和第二胶粘剂层,所述曲面玻璃层包括外表面和内表面,所述石墨导电层通过第一胶粘剂层与所述曲面玻璃层的内表面粘结,所述PET膜一面与石墨烯导电层贴合,另一面设置有第二胶粘剂层。

优选地,所述石墨烯导电层为图案化的石墨烯膜,所述石墨烯膜为单层或多层石墨烯,优选单层石墨烯。

本实用新型智能贴膜应用于曲面屏幕,主要针对苹果iphone6plus系列曲面手机屏幕。

优选地,所述石墨烯导电层的图案包括:

触摸区,设置于屏幕下面非视窗区域,用于接收人体静电;

触发区,设置于屏幕视窗区中,与左上角的虚拟返回键或右上角的虚拟功能键接触;

传导区,设置于屏幕左侧或右侧的边缘,连接触摸区和触发区。

所述触摸区具有足够宽度,与手指充分的接触。

优选地,所述传导区的宽度为0.1-5mm,优选1mm。这个宽度既可以确保引线的导电性,也可以从设计上减少屏蔽问题的发生。当一条传导区穿过显示屏(屏幕视窗区)中一个较小图标时,如果图标面积相对传导区遮蔽区域差异不大时,容易产生触摸不良现象(点击图标不反应或反应迟钝),故,在确保导电性基础上,传导区的宽度越小越好。现有的ITO智能贴膜,由于ITO在切割时容易发生龟裂问题,作为连接触发区和触摸区的传导区,为了避免切割时传导区的损伤,一般需要设计在远离边缘5mm以上,现有的手机左右边缘(遮挡触控面板引线电极的油墨区)一般都小于5mm,因此ITO 智能贴膜的传导区就会深入显示屏视窗区,这样会导致传导区不可避免地遮蔽部分显示屏上触摸图标或触控点,从而会造成在显示屏上正常操作时的局域不灵敏,甚至局部触摸失灵现象。本实用新型采用单层或双层石墨烯代替ITO膜,柔韧性好,切割时不容易造成石墨烯导电薄膜断裂等问题,而由于传导区在手机边缘油墨区,保证了传导区对视窗区无任何影响。

所述图案化的石墨烯膜的刻蚀图案采用悬浮块处理方式而成,具体刻蚀区域采用井字方格图案、斜方格图案或者平行线条形图案;进一步优选平行线条形图案;

优选地,组成井字方格、斜方格图案或平行线条形的相邻平行线条距离为0.001-5mm,例如:0.001mm、0.005mm、0.01mm、0.02mm、0.05mm、0.08mm、0.1mm、0.3mm、0.5mm、0.7mm、1mm、2mm、3mm、4mm、5mm,等等;优选0.4mm。

优选地,所述曲面玻璃层的外表面设有功能性涂层,优选地,所述曲面屏幕智能玻璃贴膜的厚度为1000μm以下,例如:50μm、100μm、150μm、200μm、250μm、300μm、400μm、450μm、500μm、600μm、650μm、700μm、750μm、800μm、850μm、900μm、950μm、1000μm,等;优选500μm。所述功能性涂层具有防指纹、防刮、防蓝光或防炫目等一种或综合的效果。

优选地,所述第一胶粘剂层采用OCA胶。所述OCA胶层厚度为20-200μm,例如:20μm、30μm、50μm、70μm、80μm、100μm、120μm、150μm、170μm、190μm、200μm,等;进一步优选厚度为50μm。

优选地,所述PET膜厚度为10-500μm,例如:10μm、30μm、50μm、100μm、150μm、170μm、200μm、220μm、250μm、290μm、300μm、310μm、350μm、400μm、430μm、450μm、480μm、500μm,等;进一步优选厚度为50μm。

所述第二胶粘剂层采用硅胶系轻胶粘剂涂层。用于与手机屏贴合。

一种曲面屏幕智能玻璃贴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工序:

转移石墨烯:在一面带有硅胶系轻胶粘剂涂层的PET膜的另一面转移一层或多层石墨烯,优选转移一层石墨烯;

图案化:对石墨烯薄膜进行图案化;

贴合OCA胶:在已图案化的石墨烯表面贴合一层OCA光学胶;

贴合曲面玻璃:将OCA胶层/已图案化的石墨烯/PET/硅胶系轻胶粘剂涂层大张材料裁切与曲面玻璃内表面相当的大小,再通过OCA胶与曲面玻璃贴合,形成完整曲面智能玻璃贴膜;

上述工序的排序为:转移石墨烯→图案化→贴合OCA胶→贴合曲面玻璃,或者,转移石墨烯→贴合OCA胶→图案化→贴合曲面玻璃。

优选地,所述转移石墨烯的方法采用热释放胶带转移法、静电转移法或胶粘剂法,优选采用静电转移法。

热释放胶带转移法,参见Nature nanotechnology,2010,5(8):574-578.,利用胶膜将CVD法生长的石墨烯由生长衬底上转移至目标基底。

静电转移法,参见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号:201210269206.5、201410238058.X。

胶粘剂法,参见Applied Physics Letters,2013,102(2):023112.。

本实用新型优选采用静电转移法转移石墨烯,经本实用新型人研究发现,采用静电转移法更适用于本实用新型这种大尺寸/洁净转移,方法无任何胶残留,更满足光学级产品的需求,且更有利于后面的图案化工艺。

所述图案化采用直写式激光刻蚀工艺、黄光工艺或者牺牲层法,优选直写式激光刻蚀工艺。

本实用新型优选的独特的,在刻蚀图案设计上采用悬浮块处理方式。即在需要保留从触摸区、传导区到触发区整体块状石墨烯基础上,其它区域(本实用新型称为刻蚀区域)的石墨烯不是整体去除,而是将其破碎,只要达到确保这些区域触摸时不对显示屏原有触控功能产生屏蔽干扰现象即可。并非将刻蚀区域全部刻蚀掉,完全空白处为需要刻蚀掉的,保留有一些碎片石墨烯,图5中残留的碎片石墨烯形成倾斜平行线条形,也可以是其它图形,如与屏幕边缘水平、垂直交叉型的井字方格,或与屏幕边缘不呈水平、垂直交叉型的斜方格,或者具有一定规则的松散点,等等。

进一步优选地,刻蚀区域采用井字方格、斜方格图案或者平行线条形图案;进一步优选采用平行线条形图案。参见图5所示,为平行线条形图案示意图。

优选地,组成井字方格、斜方格或平行线条形图案的相邻的平行线条距离为0.001-5mm,例如:0.001mm、0.005mm、0.01mm、0.02mm、0.05mm、0.08mm、0.1mm、0.3mm、0.5mm、0.7mm、1mm、2mm、3mm、4mm、5mm,等等;优选0.4mm。本实用新型精确的线条距离,不仅可以保证这些区域触摸时不对显示屏原有触控功能产生屏蔽干扰现象,而且可以减少周期性的刻蚀图形与屏幕显示屏像素点之间的水纹现象。

作为本实用新型制备方法最优选方案,上述方法采用:转移石墨烯→贴合OCA胶→图案化→贴合曲面玻璃,采用激光直写工艺对石墨烯薄膜进行图案化。即在完成石墨烯薄膜与OCA胶胶贴合后,再进行激光刻蚀处理,同样可获得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石墨烯功能性保护膜。通过优化工艺步骤,可以减少石墨烯薄膜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减少石墨烯薄膜表面落尘量。由于石墨烯难以采用类似ITO生产时同样的作业手法来清除表面灰尘,如酒精擦拭、粘尘膜除尘等,采用此优选方案可比先图案化再贴合OCA胶的方案提升良率20%。这是本实用新型在石墨烯作为导电层用于智能贴膜的基础之上进一步的重要突破。

本实用新型原理:

针对现有智能贴膜无法实现真正曲面贴合、灵敏度不够以及ITO在制作过程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石墨烯薄膜替代ITO薄膜作为功能层导电材料,解决了上述两个问题:

1、在目前曲面玻璃结构保护膜基础上,将石墨烯薄膜直接设置在曲面玻璃结构的内侧,即防指纹/防炫目/防刮伤等功能层的反面,去除中间层,在直接通硅胶层与手机表面进行贴合,形成一层曲面玻璃+一层PET结构,从而使曲面玻璃保护膜也具有功能性,同时对整个曲面手机表面进行保护;

2、采用石墨烯透明导电薄膜,由于其具有极其优良的柔韧性,在切割和冲切时不会产生裂纹等现象,从而使得传导区可以紧靠边缘油墨区,解决了传导区遮挡显示屏视窗区触控图标引起的触摸不良现象。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石墨烯作为导电层的曲面屏幕智能玻璃贴膜,能够很好的与曲面屏幕贴合,起到保护整个手机表面的效果,同时由于能够与整个手机面贴合,透明导电层传导区远离视窗区而在手机边缘油墨区,因而不会对视窗区触摸屏造成干扰,因而智能按键更灵敏,体验效果更好。

本实用新型着眼于解决IOS操作系统手机功能性保护膜曲面整面贴合、功能性不佳问题,采用石墨烯透明导电薄膜和玻璃+PET结构,通过简单的激光图形加工的方法和贴合工艺完成产品的组装,形成更简单的双层结构智能玻璃保护膜。本实用新型充分结合石墨烯导电层和曲面玻璃的各自特点,形成一种具有按键功能的曲面屏幕保护膜,既能够保护整个曲面屏幕,同时按键灵敏度高。本实用新型智能贴膜和传统ITO三层结构智能保护膜相比,在曲面贴合、耐弯折性(可多次反复在智能手机上贴膜)等方面均具有更好的优势,获得了有效的功能保护膜,解决了无法保护整个曲面屏幕和传导区对显示屏视窗区触控图标屏蔽问题,即传导区遮蔽了显示屏触摸功能区(视窗区)上的触控图标(也称虚拟按键)导致触摸不灵的问题。具体有益效果归纳如下:

1.本实用新型相对ITO薄膜保护贴,其无边缘屏蔽效应;

2、本实用新型智能贴膜采用石墨烯作为导电材料直接转移到PET上,柔韧性更好,贴合时反复贴合不会发生功能问题,即不会如ITO般在反复贴合时出现断裂等问题,提高了产品可靠性;

3.本实用新型采用玻璃+PET结构,解决了现有保护膜无法完全保护整个曲面屏幕问题,同时玻璃表面光滑具有防护涂层,能够更好的保护整个手机屏幕。

附图说明

图1为曲面屏幕智能玻璃贴膜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方法流程图(实施例2);

图3为本实用新型方法流程图(实施例3);

图4为石墨烯图案化所得到的触摸区、触发区和传导区在本实用新型曲面屏幕智能玻璃贴膜中的位置分布示意图;

图5为悬浮块法图案化石墨烯的图案示意图;

其中,1-曲面玻璃;2-OCA;3-石墨烯层;4-PET层;5-硅胶层;6-屏幕,11-触摸区,12-传导区,13-触发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一种曲面屏幕智能玻璃保护膜及制造方法,参见图2,包括以下步骤:

(1)在带硅胶系轻胶粘剂涂层的PET膜的的背面,利用静电转移法转移石墨烯,石墨烯层数为单层或双层;

(2)采用激光直写刻蚀的工艺,对步骤(1)形成的石墨烯进行激光刻蚀处理,直接形成石墨烯透明导电薄膜的图案,图案化形状参见图4所示,包括触摸区11和触发区13,触摸区和触发区通过传导区12连接,左右图案化的石墨烯图案可只设置在左侧或右侧,也可同时设置;

(3)贴合OCA胶层,使得OCA胶丙烯酸酯胶粘剂轻离型面与石墨烯面进行贴合;

(4)对完整结构产品(大张排版)进行激光切割或冲切,获得单片具有完整功能结构的智能保护膜;

(5)将步骤(4)形成的保护膜通过步骤(3)OCA重离型面贴合至曲面保护玻璃上,获得单片具有完整功能结构的智能玻璃保护膜;

上述直写式激光刻蚀工艺中,采用功率为25W,波长为1064nm红外激光进行直写式激光扫描一次,刻蚀图案设计上采用悬浮块处理方式。即在需要保留从触摸区、传导区到触发区整体块状石墨烯基础上,其它区域(本实用新型称为刻蚀区域)的石墨烯不是整体去除,而是将其破碎,只要达到确保这些区域触摸时不对显示屏原有触控功能产生屏蔽干扰现象即可。并非将刻蚀区域全部刻蚀掉,完全空白处为需要刻蚀掉的,保留有一些碎片石墨烯,残留的碎片石墨烯形成倾斜线条形,也可以是其它图形。刻蚀区域可以采用与屏幕边缘水平、垂直交叉型的方格图案,或者采用斜方格图案,或者采用线条形图案,本实施例采用斜方格图案。

所得曲面智能玻璃贴膜的厚度为500μm,传导区12的宽度为0.1mm。经测试,在显示屏视窗区进行正常触摸操作,按动显示屏触控图标或触控点无任何反应迟钝或失灵现象;采用大拇指指腹触碰智能贴膜的触摸区,触发区实现100%触控反应。

实施例2:

一种曲面智能玻璃贴膜及制造方法,参见图2,包括以下步骤:

(1)在带硅胶系轻胶粘剂涂层的PET膜的的背面,利用静电转移法转移石墨烯,石墨烯层数为单层或双层;

(2)采用黄光法刻蚀工艺,对步骤(1)形成的石墨烯5进行刻蚀处理,直接形成石墨烯透明导电薄膜的图案,图案化形状参见图4所示,包括触摸区11和触发区13,触摸区11和触发区13通过传导区12连接,左右图案化的石墨烯图案可只设置在左侧或右侧,也可同时设置;

(3)贴合OCA胶层,使得OCA胶丙烯酸酯胶粘剂轻离型面与石墨烯面进行贴合;

(4)对完整结构产品(大张排版)进行激光切割或冲切,获得单片具有完整功能结构的智能保护膜;

(5)将步骤(4)形成的保护膜通过步骤(3)OCA重离型面贴合至曲面保护玻璃上,获得单片具有完整功能结构的智能玻璃保护膜;

上述刻蚀工艺中,刻蚀图案设计上采用悬浮块处理方式。即在需要保留从触摸区、传导区到触发区整体块状石墨烯基础上,其它区域(本实用新型称为刻蚀区域)的石墨烯不是整体去除,而是将其破碎,只要达到确保这些区域触摸时不对显示屏原有触控功能产生屏蔽干扰现象即可。并非将刻蚀区域全部刻蚀掉,完全空白处为需要刻蚀掉的,保留有一些碎片石墨烯,残留的碎片石墨烯形成倾斜线条形,也可以是其它图形。刻蚀区域采用与屏幕边缘水平、垂直交叉型的方格图案,或者采用斜方格图案,或者采用线条形图案。本实施例采用斜方格图案。

所得曲面智能玻璃贴膜的厚度为750μm,传导区12的宽度为5mm。经测试,在显示屏视窗区进行正常触摸操作,按动显示屏触控图标或触控点无任何反应迟钝或失灵现象;采用大拇指指腹触碰智能贴膜的触摸区,触发区实现100%触控反应。

实施例3:

一种优化的曲面智能玻璃贴膜及制造方法,参见图3,包括以下步骤:

(1)在带硅胶系轻胶粘剂涂层的PET膜的的背面,利用静电转移法转移石墨烯,石墨烯层数为单层或双层;

(2)贴合OCA胶层,使得OCA胶丙烯酸酯胶粘剂轻离型面与石墨烯面进行贴合;

(3)采用激光直写刻蚀的工艺,在硅胶膜面,透过硅胶膜对步骤(2)形成的石墨烯薄膜进行激光刻蚀处理,直接形成石墨烯透明导电薄膜的图案,图案化形状参见图4所示,包括触摸区11和触发区13,触摸区11和触发区13通过传导区12连接,左右图案化的石墨烯图案可只设置在左侧或右侧,也可同时设置;

(4)对完整结构产品(大张排版)进行激光切割或冲切,获得单片具有完整功能结构的智能保护膜;

(5)将步骤(4)形成的保护膜通过步骤(3)OCA重离型面贴合至曲面保护玻璃上,获得单片具有完整功能结构的智能玻璃保护膜;

上述直写式激光刻蚀工艺,采用功率为20-30W,波长为1064nm红外激光进行直写式激光扫描一次。刻蚀图案设计上采用悬浮块处理方式。即在需要保留从触摸区、传导区到触发区整体块状石墨烯基础上,其它区域(本实用新型称为刻蚀区域)的石墨烯不是整体去除,而是将其破碎,只要达到确保这些区域触摸时不对显示屏原有触控功能产生屏蔽干扰现象即可。并非将刻蚀区域全部刻蚀掉,完全空白处为需要刻蚀掉的,保留有一些碎片石墨烯,残留的碎片石墨烯形成倾斜线条形,也可以是其它图形。刻蚀区域采用与屏幕边缘水平、垂直交叉型的方格图案,或者采用斜方格图案,或者采用线条形图案。本实施例采用斜方格图案。

所得智能贴膜的厚度为1000μm,传导区12的宽度为1mm。经测试,在显示屏视窗区进行正常触摸操作,按动显示屏触控图标或触控点无任何反应迟钝或失灵现象;采用大拇指指腹触碰智能贴膜的触摸区,触发区实现100%触控反应。

实施例4:

一种优化的曲面智能玻璃贴膜及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附图3):

(1)(1)在带硅胶系轻胶粘剂涂层的PET膜的的背面,利用静电转移法转移石墨烯,石墨烯层数为单层或双层;

(2)贴合OCA胶层,使得OCA胶丙烯酸酯胶粘剂轻离型面与石墨烯面进行贴合;

(3)采用激光直写刻蚀的工艺,在硅胶膜面,透过硅胶膜对步骤(2)形成的石墨烯薄膜进行激光刻蚀处理,直接形成石墨烯透明导电薄膜的图案,图案化形状参见图4所示,包括触摸区11和触发区13,触摸区11和触发区13通过传导区12连接,左右图案化的石墨烯图案可只设置在左侧或右侧,也可同时设置;

(4)对完整结构产品(大张排版)进行激光切割或冲切,获得单片具有完整功能结构的智能保护膜;

(5)将步骤(4)形成的保护膜通过步骤(3)OCA重离型面贴合至曲面保护玻璃上,获得单片具有完整功能结构的智能玻璃保护膜;

上述直写式激光刻蚀工艺,采用功率为20W,波长为1064nm红外激光进行直写式激光扫描两次。刻蚀图案设计上采用悬浮块处理方式。即在需要保留从触摸区、传导区到触发区整体块状石墨烯基础上,其它区域(本实用新型称为刻蚀区域)的石墨烯不是整体去除,而是将其破碎,只要达到确保这些区域触摸时不对显示屏原有触控功能产生屏蔽干扰现象即可。并非将刻蚀区域全部刻蚀掉,完全空白处为需要刻蚀掉的,保留有一些碎片石墨烯,残留的碎片石墨烯形成倾斜线条形,也可以是其它图形。刻蚀区域采用与屏幕边缘水平、垂直交叉型的方格图案,或者采用斜方格图案,或者采用线条形图案。本实施例采用与屏幕边缘水平、垂直交叉型的方格图案。

所得曲面智能玻璃贴膜的厚度为850μm,传导区12的宽度为0.5mm。经测试,在显示屏视窗区进行正常触摸操作,按动显示屏触控图标或触控点无任何反应迟钝或失灵现象;采用大拇指指腹触碰智能贴膜的触摸区,触发区实现100%触控反应。

实施例5:

一种优化的曲面智能玻璃贴膜及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附图3):

(1)在带硅胶系轻胶粘剂涂层的PET膜的的背面,利用静电转移法转移石墨烯,石墨烯层数为单层或双层;

(2)贴合OCA胶层,使得OCA胶丙烯酸酯胶粘剂轻离型面与石墨烯面进行贴合;

(3)采用激光直写刻蚀的工艺,在硅胶膜面,透过硅胶膜膜对步骤(2)形成的石墨烯薄膜进行激光刻蚀处理,直接形成石墨烯透明导电薄膜的图案,图案化形状参见图4所示,包括触摸区11和触发区13,触摸区11和触发区13通过传导区12连接,左右图案化的石墨烯图案可只设置在左侧或右侧,也可同时设置;

(4)对完整结构产品(大张排版)进行激光切割或冲切,获得单片具有完整功能结构的智能保护膜;

(5)将步骤(4)形成的保护膜通过步骤(3)OCA重离型面贴合至曲面保护玻璃上,获得单片具有完整功能结构的智能玻璃保护膜;

上述直写式激光刻蚀工艺,采用功率为25W,波长为1064nm红外激光进行直写式激光扫描两次。刻蚀图案设计上采用悬浮块处理方式。即在需要保留从触摸区、传导区到触发区整体块状石墨烯基础上,其它区域(本实用新型称为刻蚀区域)的石墨烯不是整体去除,而是将其破碎,只要达到确保这些区域触摸时不对显示屏原有触控功能产生屏蔽干扰现象即可。并非将刻蚀区域全部刻蚀掉,完全空白处为需要刻蚀掉的,保留有一些碎片石墨烯,残留的碎片石墨烯形成倾斜线条形,也可以是其它图形。刻蚀区域采用与屏幕边缘水平、垂直交叉型的方格图案,或者采用斜方格图案,或者采用线条形图案。本实施例采用与屏幕边缘倾斜交叉的线条图案,所述线条相互平行且相邻线条距离为0.001mm。

所得曲面智能玻璃贴膜的厚度为450μm,传导区12的宽度为2mm。经测试,在显示屏视窗区进行正常触摸操作,按动显示屏触控图标或触控点无任何反应迟钝或失灵现象;采用大拇指指腹触碰智能贴膜的触摸区,触发区实现100%触控反应。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