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流充电桩接入充电设施运营管理平台的系统及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804083阅读:580来源:国知局
直流充电桩接入充电设施运营管理平台的系统及其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直流充电桩的接入系统及其方法,具体涉及一种直流充电桩接入充电设施运营管理平台的系统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的发展迎合低碳经济的趋势,有利于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有利于建设生态环保城市,正因为此,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也备受各大企业的青睐。众所周知,目前电动汽车充电桩基础设施太少,是制约电动汽车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电动汽车充电桩是电动汽车充电系统中最重要的设施,一般固定在路边或停车场内,利用专用充电接口,电动汽车充电桩采用传导方式,为具有车载充电机的电动汽车提供交流电能,并具有相应的通讯、计费和安全防护功能。直流充电桩固定安装在电动汽车外、与交流电网连接,为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提供小功率直流电源,它的主要作用是将电网交流电能转换为直流电能,并采用传导方式为电动汽车充电。它可以实时监视并控制被充电电池状态,同时,可以对充电电量进行计量。随着国家政策的放开,将会有更多的企业加入电动汽车充电桩设施的建设和运营。国家能源局制定的《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规划》初稿里提到,到2020年,充电桩将达到450万个。在上海,新能源车上牌政策有所调整,必须先安装充电桩,才能免费上牌;在北京,公共充电桩基础设施建设也在大力推进,整个六环内在2015年底之前力争实现服务半径为5公里的公共充电网络。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截止2014年9月,全中国实际建有640个充电站,和2万8千个充电桩;而在2015年,全国计划建成的充电站数量达到了1549个,而计划建成充电桩的数量更是达到了24万个,相比于14年,有了近10倍的增长。仅就北京市而言,全市已累计建成约1500个社会公用充电桩,60%以上布局在五环以内。无论从用户体验方面,还是从国家的发展战略层面,实现互联互通已是大势所趋。如何将如此众多又分散的充电桩及电动汽车融入到一个互联网平台里,进行统一管理和监控,实施统一的联网运营管理,是目前面临的迫切问题。当前,现有的充电桩普遍存在较多问题。首先,充电桩具有控制点多,面广和分散的特点,缺乏与充电桩运营管理平台的通信能力。其次,直流充电在现行的国标里定义不够细致,各车企对于该条标准的理解有差异,比如说企业针对的是一个城市里特定一款车型开发的接口,那么该车型在充电时服务起来就比较容易,但是像在北京,车型比较多,就造成了每一家生产厂家直流充电接口都不一样、充电卡不能通用。第三,运营商参差不齐,管理不统一;结算方式不一致,无法统一结算,由此造成大量充电桩处于闲置状态,严重阻碍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技术实现要素: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直流充电桩接入充电设施运营管理平台的系统及其方法,在直流充电桩外接外置的转换模块,通过rs232/485接口连接通信,外置转换模块将各种充电设施厂家的通信协议转换成为平台统一通信协议,将充电桩充电状态等信息通过无线方式传输到充电设施运营平台,并能接收平台发过来的指令,修改转换模块的参数设置、转发指令到充电桩,实现对各厂家充电桩的统一调度和互联互动。本发明的目的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直流充电桩接入充电设施运营管理平台的系统,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系统包括若干直流充电桩、充电设施运营管理平台、电动汽车充电智能终端和转换模块;所述若干个直流充电桩通过转换模块与充电设施运营管理平台的通信服务器连接;所述若干个直流充电桩分别与所述电动汽车充电智能终端和交流电网连接;所述直流充电桩接入转换模块;所述直流充电桩与转换模块接入充电设施运营管理平台。进一步地,所述转换模块提供rs232/rs485/rs422/ttl/端子接口,所述直流充电桩通过所述端子接口与所述转换模块连接,采用p1通信协议;所述转换模块的端子接口采用采用基于udp的p2通信协议,通过wifi、gprs、3g、4g无线网络或有线光纤网络与所述充电设施运营管理平台的通信服务器连接,将直流充电桩的数据传输到充电设施运营管理平台的通信服务器。进一步地,所述电动汽车充电智能终端包括安装有app扫码模块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pc机,所述电动汽车充电智能终端与直流充电桩之间通过扫描二维码实现读取充电桩信息,用于帮助电动汽车车主地查询到身边的直流充电桩并进行导航,进行用户识别、充电桩识别,具有控制启动充电、结束充电、充值、查看账户信息和充电信息和消费信息展示;所述电动汽车充电智能终端通过无线网络与充电设施运营管理平台通信。进一步地,所述直流充电桩是用于为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提供小功率直流电源的供电装置,包括总控电路模块、通信接口模块、充电接口模块、充电控制模块、人机交互模块、计量计费模块和智能卡读取模块;所述通信接口模块、充电接口模块、充电控制模块、人机交互模块、计量计费模块和智能卡读取模块均与总控电路模块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直流充电桩与车辆通讯,所述充电控制模块用于对电动汽车充电时进行充电控制,且实时监视电池状态,控制充电状态;所述人机交互模块用于人机交互,包括屏幕显示器和键盘输入模块;所述计量计费模块用于对充电电量进行计量和计费,包括用于刷卡的刷卡模块;所述直流充电桩向充电设施运营管理平台传输的信息包括充电桩状态信息、充电时间、计费信息、电能信息、实时电压电流信息和电池状态信息,从充电设施运营管理平台接收控制命令信息。进一步地,所述充电设施运营管理平台包括通信服务器、webservice服务端和web服务器;所述web服务器作为web后台管理,用于数据存储、对用户及充电桩进行管理;所述webservice服务端用于处理pc机或移动终端转发的用户请求,通过通信服务器将命令发送给充电桩执行;所述通信服务器用于处理所有充电桩的连接请求,收发充电桩的通信报文,按照协议解析、转发给webservice服务端和web服务器。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直流充电桩接入充电设施运营管理平台的方法,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下述步骤:(1)直流充电桩接入转换模块;(2)直流充电桩与转换模块接入充电设施运营管理平台。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包括:所述直流充电桩与转换模块在通信连接方面,通过直流充电桩的通信接口模块建立通信连接时采用p1通信协议,转换模块输入p1格式数据,通信速率使用250kbit/s,转换模块采用rs232/485串口与直流充电桩进行数据交换。进一步地,所述转换模块发送数据时,在通信接口控制下,将从串口接收到的p1协议数据转换成基于udp的p2协议的数据格式,通过无线网络发送出去;接收数据时,转换模块将从无线网络获得的p2数据转换为p1数据格式,从rs232/485串口发送至直流充电桩主控板的通信接口;rs232/485串口通信接口通过串口驱动软件完成,所述驱动软件由初始化函数、接收函数、发送函数组成;所述初始化函数用于完成配置控制字,初始化状态,设置波特率,rs232/485串口接收中断响应函数注册;接收函数用于完成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发送函数根据标志位来完成数据的发送。转换模块上电自检后,主动向充电桩发送查询命令帧,向平台服务器发送注册命令,注册成功后,定期向平台服务器发送心跳数据。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包括下述步骤:①确定转换模块与直流充电桩物理连接正常,通信正常;转换模块与充电设施运营管理平台的通信服务器通信正常;通信步骤包括:a、转换模块启动后,会主动向平台服务器发送注册命令,服务器返回注册结果。若注册响应超时转换模块会再次发送注册命令,若服务器返回注册失败则转换模块停止发送注册命令。b、注册成功后会定时每5秒钟向服务器发送心跳帧。如转换模块收到平台的心跳回复则通信正常。c、转换模块定时向充电桩发送查询命令帧,如转换模块连续1分钟未接收到平台的心跳回复,则转换模块停止发送查询命令帧。②充电设施运营管理平台的通信服务器收到智能手机app发出的指令/数据请求申请,验证直流充电桩编码、智能手机的手机号充电申请信息正确后,通过无线网络且采用p2协议,scket方式建立连接,发送命令帧给转换模块;;③转换模块收到充电设施运营管理平台下发的命令后,在查询收到充电桩空闲帧回复后,将命令以p1协议转发帧的格式发给充电桩,并等待充电桩执行结果;④如接收到的充电桩返回的结果则转发给充电设施运营管理平台,如在超时时间内未接收到充电桩返回的结果则超时退出,抛弃此命令帧,重新查询电桩。转换模块发送p1查询帧给充电桩;⑤充电桩接收查询指令,召唤上传bms设备状态、充电时间、电量、电压、电流、soc值信息;⑥充电桩回复转换模块p1查询帧,在回复的数据域中包含设备状态、充电时间、电量、电压、电流、soc值信息;⑦转换模块按充电桩设定的定时间隔,通过p2协议向充电设施运营管理平台通信服务器转发数据帧.传输的数据帧信息包括充电桩状态信息、充电时间、计费信息、电能信息、实时电压电流信息;⑧充电设施运营管理平台通信服务器解析后,数据保存到web服务器;⑨在人机交互模块下根据需要选择是否提前结束充电,如不提前结束,则直流充电桩将按要求正常结束充电,生成充电记录,完成扣费并通知用户;充电记录作为扣费的依据提供给用户查询。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一个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该概括部分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其唯一目的是用简单的形式呈现一些概念,以此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的优异效果是:本发明提供一种直流充电桩接入充电设施运营系统的方法,实现了现有直流充电桩的实时监控和互联网化,将目前的直流充电桩接入充电设施运营系统平台进行统一管理的目的,在直流充电桩外接外置的转换模块,通过rs232/rs485接口连接通信,外置转换模块将各种充电设施厂家的通信协议转换成为平台统一通信协议,将充电桩充电状态等信息通过无线方式传输到与充电设施运营平台,并能接收平台发过来的指令,修改转换模块的参数设置、转发指令到充电桩,实现对各厂家充电桩的统一调度和互联互动。本发明能屏蔽各厂家的接口不一致情况,采用一致的通信协议,连接直流充电桩和充电设施管理平台,实现对孤立直流充电桩和桩群的实施监控和网络互联,信息交互,实现对各厂家充电桩的统一管理、统一计费和结算,运营商可以跨厂家对充电桩进行调度和指令下达。附图说明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充电桩接入充电设施运营管理平台的结构图;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充电桩与转换模块、智能终端、车之间的通信连接图;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转换模块接入充电设施运营管理平台的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充电桩接入平台充电示例序列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描述和附图充分地显示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其他实施方案可以包括结构的、逻辑的、电气的、过程的以及其他的改变。实施例仅代表可能的变化。除非明确要求,否则单独的组件和功能是可选的,并且操作的顺序可以变化。一些实施方案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方案的部分和特征。本发明的实施方案的范围包括权利要求书的整个范围,以及权利要求书的所有可获得的等同物。在本文中,本发明的这些实施方案可以被单独地或总地用术语“发明”来表示,这仅仅是为了方便,并且如果事实上公开了超过一个的发明,不是要自动地限制该应用的范围为任何单个发明或发明构思。本发明提供一种直流充电桩接入充电设施运营管理平台的系统,充电桩接入充电设施运营管理平台的结构图如图1所示:1、其中涉及到的硬件包括:(1)直流充电桩若干,包括模块有:总控电路模块、通信接口模块、充电接口模块、充电控制模块、人机交互模块,包括屏幕显示、键盘输入、计量计费模块、智能卡读取模块;(2)充电设施运营管理平台(简称平台),包括:通信服务器、webservice服务端、web服务器;(3)电动汽车充电智能终端若干,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pc机等用户设备;(4)转换模块,外置小型装置。2、通信连接:充电桩与后台通讯采用外置的转换模块,见图2,模块与充电桩采用rs232/485串口连接,p1协议。转换模块与平台服务器交互采用有线光纤网或gprs/3g/4g移动通讯,采用基于udp的p2协议。智能终端与充电桩之间的关系通过扫描二维码实现读取充电桩信息.智能终端则可通过无线wifi、gprs、3g、4g网络等与平台通信。3、充电桩功能:直流充电桩与交流电网连接,为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提供小功率直流电源的供电装置。它可以与车辆通讯,可以进行充电控制,实时监视电池状态,控制充电状态,可进行人机交互,包括屏幕显示器和键盘输入模块,具有对充电电量进行计量和计费的功能,包括可以刷卡。充电桩向平台传输的信息包括充电桩状态信息、充电时间、计费信息、电能信息、实时电压电流信息和电池状态信息,从平台接收控制命令信息。4、外置转换模块功能:支持协议转换,可将不同的充电桩协议转换为平台标准协议,方便平台统一管理。可以提供rs232/rs485/rs422/ttl/端子各种接口与各种带串口的充电桩进行连接。其中rs232接口可接入可刷卡充电桩,rs485接口接入不可刷卡充电桩。通过各种无线网络,将各种充电桩终端的数据无线透明传输到服务器端的充电设施运营管理平台。5、p1:在充电桩和外置转换模块间使用的通信协议,起到通信和数据传输的作用。帧格式包括:帧头序列、帧长度、命令码、设备编号、数据域、校验和crc16。p2:在转换模块与平台服务器之间通信的协议,基于udp协议。发送信息格式包括两种:数据帧和命令帧,在帧格式中要有2个字节的ip地址域。包含帧头、帧长度、guid(桩编号)、ip地址域、指令或数据标识、数据域、crc32。命令帧根据命令不同,分为远程启动、远程停止、发送数据请求命令。6、充电设施运营系统平台功能:包括通信服务器、webservice服务端和web服务器。web服务器作为web后台管理,用于数据存储、对用户及充电桩进行管理;webservice服务端用于处理pc机或移动终端转发的用户请求,通过通信服务器将命令发送给充电桩执行;通信服务器用于处理所有充电桩的连接请求,收发充电桩的通信报文,按照协议解析、转发给webservice服务端和web服务器。7、充电设施运营系统智能终端app功能:可以帮助电动汽车车主便捷地查询到身边的充电桩并进行导航,进行用户识别、充电桩识别,具有控制启动充电、结束充电、充值、查看账户信息和充电信息、消费信息展示等功能。若干个直流充电桩通过转换模块与充电设施运营管理平台的通信服务器连接;若干个直流充电桩分别与所述电动汽车充电智能终端和交流电网连接。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直流充电桩接入充电设施运营管理平台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骤:(1)直流充电桩接入转换模块;(2)直流充电桩与转换模块接入充电设施运营管理平台。具体的:(1)充电桩接入转换模块:对于传导式充电方式,电动汽车必须通过充电接口与充电桩连接之后方能充电。充电接口的主要作用是在电动汽车与充电桩之间建立物理连接,同时直流充电桩还需通过通信接口与车辆动力电池组管理系统和转换模块建立通信连接。协议转换过程如下,如图2所示,在充电接口通信连接方面,通过充电接口建立通信连接时应采用p1连接,转换模块输入p1协议,转换为p2协议,通信速率使用250kbit/s。转换模块采用rs232/485串口与直流充电桩进行数据交换,发送数据时,在通信接口控制下,将从串口的p1协议数据,转换成udp协议下的p2数据格式,通过无线传输模块发送出去;接收数据是,转换模块将从无线通信模块获得的p2数据转换为p1数据,从rs232/485串口发送至充电桩通信接口。串口通信接口是通过串口驱动软件完成,主要由初始化函数、接收函数、发送函数组成。串口初始化函数完成配置控制字,初始化状态,设置波特率,串口接收中断响应函数注册等功能。串口接收函数完成对接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串口发送函数主要根据标志位来完成数据的发送。转换模块上电自检后,主动向充电桩发送查询命令帧,向平台服务器发送注册命令。充电桩收到查询命令后,如没有任务请求或命令执行结果则返回空闲状态帧;如当前有查询余额、用户消费请求时返回转发命令帧。转换模块每400ms向充电桩发送一次查询命令帧,注册成功后会定时每5秒钟向服务器发送心跳帧;(2)充电桩与转换模块在充电设施运营管理平台中的接入方法:通信协议采用基于udp协议的p2协议,无线网络支持gprs、3g、4g方式,转换模块与平台采用socket方式建立连接,发送信息格式包括两种:数据帧和命令帧,包含帧头、帧长度、guid(桩编号)、ip地址域、指令或数据标识、数据域、crc32。命令帧根据命令不同,分为远程启动、远程停止、发送数据请求命令。如图3所示,转换模块从无线通信模块与平台采用socket建立连接,发出数据帧或者命令帧。充电设施运营管理平台下发指令步骤如下:1、确定转换模块与充电桩物理连接正常,通信正常。转换模块与平台通信服务器通信正常。转换模块与平台通信步骤:1-1、转换模块启动后,会主动向平台服务器发送注册命令,服务器返回注册结果。若注册响应超时转换模块会再次发送注册命令,若服务器返回注册失败则转换模块停止发送注册命令。1-2、注册成功后会定时每5秒钟向服务器发送心跳帧。如转换模块收到平台的心跳回复则通信正常。1-3、转换模块定时向充电桩发送查询命令帧,如转换模块连续1分钟未接收到平台的心跳回复,则转换模块停止发送查询命令帧。2、平台通信服务器收到手机app发出的指令/数据请求申请,验证充电桩编码、手机号等充电申请信息正确后,通过无线网络,采用p2协议,scket方式建立连接,发送命令帧给转换模块;3、转换模块收到服务平台下发的命令后,在查询收到充电桩空闲帧回复后,将命令以p1协议转发帧的格式发给充电桩,并等待充电桩执行结果;4、如接收到的充电桩返回的结果则转发给服务平台,如在超时时间内未接收到充电桩返回的结果则超时退出,抛弃此命令帧,重新查询电桩。步骤4中,通过对查询帧的返回可以提交转发请求,包含转发帧信息。由充电桩定时上传充电信息,定时间隔可以由充电桩自行设定。监测数据传输到充电设施运营管理平台步骤:4-1、转换模块发送p1查询帧给充电桩,4-2、充电桩接收查询指令,召唤上传bms设备状态、充电时间、电量、电压、电流、soc值信息;4-3、充电桩回复转换模块p1查询帧,在回复的数据域中包含设备状态、充电时间、电量、电压、电流、soc值信息。4-4、转换模块按充电桩设定的定时间隔,通过p2协议向平台通信服务器转发数据帧.传输的数据帧信息包括充电桩状态信息、充电时间、计费信息、电能信息、实时电压电流信息。4-5、平台通信服务器解析后,数据保存到web服务器。实施例一本发明以二维码充电方式为例,描述了充电桩接入平台充电实施的先后顺序,见图4,具体步骤如下:1、车辆与直流充电桩建立物理连接:用户将电动汽车的充电插口与充电桩的充电手柄相连接。2、手机app扫描桩体上二维码,获取桩编码和手机号,在充电界面输入充电额度,可选择定额充电或定时充电,如果都不填,则默认为充满为止;可选择“充电”/“充电进度”查询充电进度。3、点击app“开始充电”按钮,手机通过webservice服务连接平台通信服务器,将桩编码、手机号等发送数据到通信服务器,保存到web服务器。4、确定转换模块与充电桩物理连接正常,通信正常。转换模块与平台通信服务器通信正常。5、平台通信服务器收到手机app发出的充电申请,验证充电桩编码、手机号等充电申请信息正确后,通过无线网络,采用p2协议,scket方式建立连接,发送充电指令给转换模块。6、转换模块将指令转化为p1数据报文,将报文发送给充电桩,充电桩与车辆bms通讯,对车辆进行控制充电。7、转换模块每400ms秒向充电桩发送查询命令帧,充电桩返回转发请求和充电桩状态信息、电池soc值、电池温度和电池电压信息、实时电压电流信息。8、转换模块将上述充电数据信息以p2协议转发到通信服务器,通信服务器解析后保存到web服务器。9、在充电进度界面下可根据需要提前结束充电。如不提前结束,则充电桩将按要求正常结束充电、生成充电记录、完成扣费并通知用户。“充电记录”提供给用户查询,也是扣费的依据。该方法也支持刷卡方式充电,前提是充电桩上有充电卡刷卡机。如果采用刷卡启动充电方式,步骤1、步骤6~9与实施例类同,步骤2~5改为:步骤2确定转换模块与充电桩物理连接正常,通信正常。转换模块与平台通信服务器通信正常。步骤3是在充电桩控制界面输入充电额度,刷卡;步骤4是在充电站控制界面点击“开始充电”按钮,充电桩将信息按p1协议,发送给转换模块,转换模块解析协议后以p2协议转发到平台通信服务器,步骤5平台通信服务器校验合法后按p2协议返回结果给转换模块。实施例二如果其他厂家的充电桩接入,只需要实现几个简单的命令,即可接入转换模块。即充电桩对转接模块查询命令启停命令、请求命令以及充电信息的接收的回复,就可以实现接入到平台中,实现通过扫码或刷卡启动充电功能。这里以充电桩和转换模块之间查询命令和回复为例来说明。1)查询命令(转换模块下发给充电桩)序号值长度格式说明0帧头序列2hex0xf0、0x0f1帧长度1hex20x001hex命令码3设备编号2u164crc162u16帧校验2)查询命令回复(空闲)i.转换模块下发查询命令:0xf00x0f0x050x000x010x000x010x78,查询第一个充电枪状态;其中前2个字节是帧头,第3个字节是帧长度,表示5个字节,第4个字节是命令码,第5、6个字节表示设备编号为1是第一个枪,无数据,第7、8个字节表示校验和;ii.充电桩没有需要回复给平台的命令执行结果时,回复:0xf00x0f0x110x810x010x000x010x5a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980x080x000x840x11,表明直流充电桩处于空闲状态,此时电压220v,soc值为0,充电桩没有充电。如果充电桩有执行结果需要回复给平台,则根据实际执行结果返回即可。平台启停命令同理,以平台下发启动命令为例:i.平台需要启动充电桩时,发送命令给转换模块,转换模块将收到的以下命令转发给充电桩:0xf00x0f0x0f0x030x010x000xc00x000x000x000x010x010x550xaa0x050x000x570x9f发动启动命令;ii.充电桩成功启动充电后,在转换模块下次查询时,返回启动命令结果:0xf00x0f0x0e0x830x010x000xc00x000x000x000x010x010x000xff0xff0x7a0x6a返回0,表示启动成功。实施例三平台可以通过协议修改转接模块的服务器ip地址,或者通过协议远程重启充电桩。这些命令是平台只针对转接模块下发的命令,修改转接模块的参数。以修改服务器ip为例详细说明。1)修改转接模块参数(从平台到转接模块)序号值长度格式说明04hex命令流水号10x00042hex功能码2下行接口1hex0:232接口;1:485接口(默认为0)3上行接口1hex0:gprs/3g/4g;1:zigbee;2:wifi;3:tcp/ip;(默认为0)3通讯模式1hex0:单桩模式;1:集中器模式;(默认为0)4服务器ip4hex如服务器ip为219.234.134.250服务器端口2hex如端口为:8889,则值为:0xb922;(默认为8889)2)返回结果:修改转接模块参数结果(从转接模块到平台)序号值长度格式说明04hex命令流水号10x00042hex功能码2执行结果1hex操作结果:0成功;1失败平台发送命令给转接模块:0x210x000x000x000x040x000x010x000x000x0a0x190x800xf00x220xb9,表示平台向接入模块发送指令,将转接模块的参数修改为:下行通讯使用485通讯方式;上行通讯使用gprs/3g/4g移动通讯方式;单桩通讯模式;平台服务器ip为10.25.128.240,端口为:8889。本方法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屏蔽各厂家的接口不一致情况,采用一致的通信协议,连接直流充电桩和充电设施管理平台,实现对孤立直流充电桩和桩群的实施监控和网络互联,信息交互,实现对各厂家充电桩的统一管理、统一计费和结算,运营商可以跨厂家对充电桩进行调度和指令下达。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这些未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在申请待批的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