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社区的服务员工的授权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667340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社区的服务员工的授权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智能社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社区的服务员工的授权方法。



背景技术:

智能社区是指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为社区居民提供一个安全、舒适、便利的现代化、智慧化生活环境,从而形成基于信息化、智能化社会管理与服务的一种新的管理形态的社区。智能社区包括基础环境、基础数据库群、云交换平台、应用及其服务体系、保障体系五个方面。

由于智能社区需要对各个社区进行全天候无缝隙管理,这种管理对于数据及数据库的建立和更新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一方面,人员数据和设备数据是随机动态变化的;另一方面,小区内的居民数量大,需要采集和存储的数据量大。因此,当利用移动终端在现场查看小区内用户时,往往不得不调取大量数据,而调取大量数据需要大带宽,这对于4G网络和4G终端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另一方面,移动终端的存储容量有限,在处理特定某个/某户居民的问题时,调取如此之多的数据造成了极大的容量浪费。因此,现有的智能社区存在如何用容量有限、网络带宽有限且运算速度有限的移动终端设备以直观的方式查看和/或控制社区特定楼宇内的待服务对象的情况,目前迫切需要一种更为科学的小区管理系统和查询方法用以建立智能社区的雏形。

智能社区需要对服务人员进行管理授权。但是现有的授权方法,通过指纹等方式进行身份验证。但是安全装置系统,例如门禁系统不能区分服务人员的服务范围。在门禁系统接收服务人员的指纹信息后,一个服务人员可以进入智能社区的所有区域和场所,这并不能很好的管理服务人员,给与服务人员合理的授权范围。

中国专利(CN 102682410 B)公开了一种基于家政服务的员工授权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需提供至少一监控设备、至少一家庭主机、至少一个家政公司商户终端以及一云服务器;所述监控设备包括指纹开关、监视设备以及门锁设备;所述家庭主机用于接收和传输所述监控设备和云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信息;家政公司商户终端包括指纹采集器、面部图像信息采集器,并保存有员工的详细信息,该家政公司商户终端连接到云服务器;所述云服务器设置有:家政信息存储器和家庭地理信息存储器,所述家政信息存储器存储有家政公司的基本信息。该专利的授权方法仅适用于家庭授权,不适用于庞大的智能社区的授权。对于智能社区,急需一种简单有效的授权方法,使服务人员在明确的服务范围内进行服务,保障社区的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社区的服务员工的授权方法,所述智能社区包括采集装置、云服务器、智能终端和安全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采集装置具备凭借自然语言描述的位置信息并将其所采集的各类数据按照与所述采集装置的位置信息相关的方式存储于云服务器,其中,用户凭借能够与所述云服务器建立数据链接的智能终端基于所述采集装置的以自然语言描述的位置信息来检索相应采集装置在指定时间范围内采集的各类数据,

所述云服务器基于所述智能终端的服务需求向服务人员分配服务信息,并且基于所述采集装置采集的服务人员的特征数据识别所述服务人员的身份属性以及判断所述服务人员的身份属性的变化,

所述安全模块基于所述服务人员的权限请求向所述云服务器发送安全验证请求,所述云服务器基于所述采集装置采集的具有时间信息和空间信息的特征数据、所述安全模块发送的安全验证信息和/或所述智能终端反馈的服务许可信息验证所述服务人员的身份属性并授予所述服务人员权限。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云服务器基于所述采集装置采集的具有时间信息和空间信息的服务人员的特征数据以及服务信息分析所述服务人员的行动趋势,并且在分析所述服务人员的行动趋势错误的情况下向所述服务人员持有的智能终端推送纠正信息;

所述云服务器分析所述服务人员的行动趋势的步骤包括:

基于所述服务人员的服务信息和位置信息预测所述服务人员的行动方向和至少一条行动路线;基于所述采集装置采集的时间信息和空间信息和所述特征数据计算所述服务人员的由行动轨迹形成的实时行动方向和平均速度;

基于预测的行动方向和所述实时行动方向之间的偏差角度判断所述服务人员的实时行动方向趋势和行动时间;

在所述偏差角度大于偏差阈值的情况下判断所述服务人员的行动趋势错误,并且向所述服务人员持有的智能终端推送至少一个以自然语言描述的纠正信息。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云服务器基于所述服务人员持有的智能终端发送的具有时间信息和空间信息的第一特征数据和所述采集装置采集的服务人员的具有时间信息和空间信息的第二特征数据对所述服务人员进行第一次身份属性识别,

所述云服务器基于所述安全模块发送的服务人员的安全验证信息对所述服务人员进行第二次身份属性识别,

在所述第一次身份属性识别和所述第二次身份属性识别的身份相同的情况下,所述云服务器确认所述服务人员的身份属性。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云服务器将确认身份属性的所述服务人员的服务项目与对应的具有时间信息和空间信息的服务需求信息进行匹配,在匹配成功的情况下,所述云服务器向用户的智能终端推送所述服务人员的身份属性信息和服务请求,并且基于智能终端反馈的服务许可信息向所述服务人员授予具有时间信息和空间信息的权限。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云服务器基于所述智能终端的服务需求请求向匹配的服务人员持有的智能终端发送服务信息,并且向与服务对象关联的所述安全模块发送与所述服务人员的身份属性和特征数据,

所述安全模块响应所述服务人员持有的智能终端发送的权限请求并向所述智能终端发送安全信息验证请求,所述安全模块将所述智能终端提供的身份属性信息以及特征数据与所述云服务器发送的身份属性和特征数据进行匹配,

所述云服务器基于所述安全模块匹配成功的信息向所述智能终端授予具有时间信息和空间信息的权限。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在所述服务人员的时间信息和空间信息具有交集的情况下,所述云服务器基于所述智能终端发送的服务需求信息和所述服务人员的服务状态及其特征数据,对符合服务需求条件的服务人员变更对应的身份属性并向其持有的所述智能终端发送身份属性信息和服务信息,

所述安全模块基于所述服务人员的权限请求接收所述服务人员持有的智能终端的安全验证信息,

所述云服务器将所述安全模块发送的所述安全验证信息、基于所述采集装置采集的特征数据识别的身份属性信息和对应的服务需求信息进行互相匹配,在匹配成功的情况下向所述服务人员持有的智能终端授予权限。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云服务器比较由所述采集装置采集的特征数据分析形成的第一服务数据和由所述智能终端发送的特征数据分析形成的第二服务数据,若服务人员的所述第一服务数据和所述第二服务数据的差异值大于阈值,则所述云服务器的第一次身份属性识别确认所述服务人员的身份属性发生变化并向对应的所述安全模块发送禁止权限指令。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云服务器基于所述智能终端采集的第一服务对象和至少一个第二服务对象的以自然语言描述的空间信息以自适应方式和/或竞争方式将服务对象实例化至所述云服务器预先建立的社区三维楼宇模型中以实现服务对象与三维楼宇模型的位置匹配。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云服务器基于所述采集装置采集的所述服务人员的特征数据将所述服务人员的时间信息和空间信息以及服务状态以文字、图形和/或色彩的方式标记在所述三维楼宇模型中。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智能社区通过如下方式建立:

智能社区内的各个建筑物是从多个预设的三维楼宇模型选出的,并向所选出的三维楼宇模型赋以自然语言描述的名称;

采用自适应法来生成第一待服务对象与第一建筑物之间的第一物理关系并且凭借自然语言描述来记录所述第一物理关系;

在考虑到所述第一物理关系的前提下,采用竞争法来描述至少一个第二待服务对象与所述第一建筑物之间的第二物理关系,并且利用自然语言描述来记录所述第二物理关系;

所述第一待服务对象与第一建筑物之间的物理关系是通过从所述第一待服务对象所持有的智能终端处订阅的信息来分析得到;

所述通过从所述第一待服务对象所持有的智能终端处订阅的信息来分析的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订阅得到的信息至少包括所述智能终端的位置信息及信息推送时间,

通过分析订阅得到的位置信息及信息推送时间来计算所述第一待服务对象物理关系最为紧密的至少两个建筑物内部位置,

所述第一待服务对象的至少两个建筑物内部位置是以图形方式嵌入三维楼宇模型中的,

在考虑到至少一个第二待服务对象与所述第一建筑物之间的第二物理关系的前提下,将通过分析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待服务对象的订阅信息而确定的与其物理关系最为紧密的至少两个建筑物内部位置分配到所述三维楼宇模型中,从而实现待服务对象与三维楼宇模型的位置匹配。

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

通过本发明的方法建立的智能社区,居民可实现自己管理自己而不需要被中央控制器控制,本发明采用自适应管理方法将待服务对象嵌入三维楼宇模型,并通过在云服务器通过竞争法相互检查验证确定待用户在三维楼宇模型中的位置,而不需要将数据有序排列后集中存储于中央管理系统中,减少了数据库的建立。另一方面,本发明在查看待用户状态时,仅需输入与待查看对象有关的自然语言描述即可调取与待查看对象有关的数据记录,使用方便且符合日常生活习惯,并且,本发明调取的数据记录仅与待查看对象相关,使得在容量有限、网络带宽有限且运算速度有限的智能终端能够以直观的方式查看和/或控制社区特定楼宇内的待用户的情况。

本发明的一种智能社区的服务人员的授权方法,能够简单有效的对服务人员进行授权,使服务人员在智能社区的限定的服务范围内进行服务,从而保障社区的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智能社区的模块结构示意图;和

图2是本发明的服务人员的行动趋势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社区的服务员工的授权方法,其特征在于,智能社区包括采集装置、云服务器、智能终端和安全模块。云服务器基于智能终端的服务需求向服务人员分配服务信息,并且基于采集装置采集的服务人员的特征数据识别服务人员的身份属性以及判断服务人员的身份属性的变化。安全模块基于服务人员的权限请求向云服务器发送安全验证请求,云服务器基于采集装置采集的具有时间信息和空间信息的特征数据、安全模块发送的安全验证信息和/或智能终端反馈的服务许可信息验证服务人员的身份属性并授予服务人员权限。本发明的智能社区的服务员工的授权方法包括:基于预设的身份属性匹配智能社区的三维位置服务范围,响应智能终端的授权请求,并且根据智能终端采集的身份信息进行身份认证,根据身份认证结果生成授权码,并且发送授权码至智能终端和三维位置服务范围内的安全智能终端。

本发明的服务人员包括智能机器人和人类。本发明的智能机器人上设置有智能终端。智能终端包括服务人员持有的智能终端和服务人员持有的智能终端。本发明的采集装置、云服务器、智能终端和安全模块通过无线方式互相通讯连接。本发明的安全模块包括限制服务人员进出的安全门禁装置和安全开关装置。

采集装置至少包括摄像装置和传感装置。传感装置至少包括温度传感器、光线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气体传感器、红外传感器和紫外传感器。这些采集装置分别具有以自然语言描述的名称。在采集数据时,采集装置可以将数据与相应采集装置的以自然语言描述的名称关联起来。所采集的这些数据能够独立存储于云端或存储在采集装置之内。所采集的这些数据在存储于云端时,可以分别关联至采集装置的以自然语言描述的名称。用户或其他数据服务器可以基于时间和采集装置的名称这两项检索条件来准确地检索得到所需数据。

本发明的行动趋势是指行动发展的动向,也指行动变化的总的方向。

实施例1

本发明的智能社区,至少包括智能终端和云服务器。云服务器基于智能终端采集的包括第一待服务对象和至少一个第二待服务对象的以自然语言描述的空间信息以自适应方式和/或竞争方式将待服务对象实例化至云服务器预先建立的社区三维楼宇模型中以实现待服务对象与三维楼宇模型的位置匹配。

如图1所示,智能社区至少包括云服务器和智能终端。其中,云服务器用于建立社区楼宇三维模型并存储智能社区待服务对象的信息。智能终端用于采集待服务对象的信息并将采集时间同时上传至云端数据库进行存储,智能终端还用于显示待服务对象有关的信息。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云服务器包括模型化单元和信息存储单元。其中,模型化单元用于基于社区楼宇空间信息建立三维楼宇模型,并将三维楼宇模型的空间信息标记和/或数据记录发送至信息存储单元进行存储,将与信息标记和/或数据记录对应的三维图形模型发送至智能终端进行存储。优选地,模型化单元为三维数字化仪、三维建模软件、专用集成电路或单片机等。信息存储单元用于存储三维楼宇模型的空间信息标记和/或数据记录。信息存储单元还用于存储智能终端采集的待服务对象信息以及采集时间。优选地,信息存储单元为专用集成电路或单片机等。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智能终端与云服务器通过有线和/或无线的方式连接。智能终端用于采集社区待服务对象的信息,并将采集信息连同采集时间发送至云服务器进行存储。智能终端还用于以直观方式显示待服务对象的运行状况。优选地,智能终端为手机、电脑等智能设备。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智能社区是通过如下方式建立的。

S1:智能社区内的各个建筑物是从多个预设的三维楼宇模型选出的,并向所选出的三维楼宇模型赋以自然语言描述的名称。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预设的三维楼宇模型是通过如下方式建立的:由云服务器的模型化单元通过加载电子地图或智能社区的CAD图作为底图,基于该底图建立与智能社区对应的二维地图。再由模型化单元基于社区楼宇空间信息,在二维地图上完成社区楼宇三维模型的建立,并向三维楼宇模型赋以自然语言描述描述的名称。自然语言即是脱离经度纬度和海拔等专业描述的日常描述语言。例如,自然语言对A房间的定位描述为某街道某小区某楼号某层的某个房间。例如,对三维楼宇模型赋以A区2栋、XX大厦、XX广场等符合社区居民日常使用习惯的名称。优选地,模型化单元建立的二维地图仅在几何形态上对应于待管理智能社区所对应的二维地理状态。优选地,二维地图与智能社区的实际地理分布状态成比例对应。优选地,社区楼宇空间信息是通过智能终端上传至云服务器的。社区楼宇空间信息包括楼层数目、每层楼的房间数目以及楼宇位置等信息。模型化单元基于社区楼宇位置信息,将楼宇以与社区二维地图相同比例尺的模式实例化至二维地图的对应位置,实现社区三维模型的建立。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构建的三维楼宇模型,包括三维楼宇外观和三维楼宇内部格局。三维楼宇内部格局包括房间、楼道、应急通道等建筑格局。三维楼宇模型包括模型数据信息和三维图形模型。三维图形模型提供俯视视角、透视视角、360度全方位视角查看楼宇楼层的位置信息。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模型化单元将三维楼宇模型的模型数据信息发送至云服务器的信息存储单元进行存储,将与模型数据信息对应的三维图形模型发送至智能终端进行存储。模型数据信息包括楼宇位置,楼宇层数以及各楼宇每层对应的房间数等信息。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智能终端在其本地存储多个尤其是所有三维模型的图像信息。当智能终端进行楼宇空间信息查询时,云服务器响应于对楼宇信息的查询,由云服务器推送该三维楼宇模型对应的模型数据信息至智能终端。例如,模型数据信息可以是一段代码。智能终端基于模型数据信息来查询确定相应的三维楼宇模型并从本地存储的三维模型库中调取相应的三维楼宇模型,而后将其显示在智能终端的显示器上。由此避免了从云端下载巨量的图像信息,也加速了智能终端在本地的显示。

S2:采用自适应法来生成第一待服务对象与第一建筑物之间的第一物理关系并且凭借自然语言描述来记录第一物理关系。

待服务对象可以是一户居民、一台自动售货机或一个管道井,也可以是一个电梯或一个垃圾箱。建筑物可以是医院、学校、工厂、居民楼或百货商场。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智能终端基于操作人员输入的针对待服务对象的自然语言描述,以自适应方式将待服务对象以图形方式嵌入到三维楼宇模型的对应位置。此时,智能终端可基于自然语言的描述,在其读取的智能社区地图中根据“XX医院2509室”的检索条件,先利用自然语言描述搜索确定XX医院的图形位置,而后根据自然语言描述“2509室”,将其插入到三维图像中的25层位置处。如此便生成了第一待服务对象与第一建筑物之间的第一物理关系。智能终端通过自然语言描述来记录第一物理关系并将第一物理关系发送至信息存储单元进行存储。例如,第一物理关系描述为健身器材位于健身房的101号房间、公用电话位于每栋小区的大厅、居民A位于A区二栋2509等符合社区居民日常使用习惯的描述。待服务对象为智能社区待管理的人事物。优选地,将待服务对象以图像嵌入三维楼宇模型中,该图形位置代表待服务对象所在的位置。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自适应算法包括但不限于随机化算法、迫零算法,最陡下降算法,LMS算法,RLS算法以及各种盲均衡算法等。自适应算法更为优选地可以是一种基于描述的匹配算法,其根据自然语言描述将两个有限集合中的一方对象逐一匹配至另一数量与尺寸均未知的集合中的某个对象。

S3:在考虑到第一物理关系的前提下,采用竞争法来描述至少一个第二待服务对象与第一建筑物之间的第二物理关系,并且利用自然语言描述来记录第二物理关系。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智能终端将第一待服务对象与第一建筑物之间的第一物理关系发送至云服务器的信息存储单元进行存储。在考虑到第一物理关系的前提下,云服务器采用竞争法来描述至少一个第二待服务对象与第一建筑物之间的第二物理关系,并且利用自然语言描述来记录第二物理关系。即云服务器根据对待服务对象的自然语言描述的分析找出与第一待服务对象所处楼宇相同的至少一个第二待服务对象,并基于至少一个第二待服务对象的自然语言描述,自适应地将至少一个第二待服务对象嵌入到三维楼宇模型的第二对应位置。如此便生成了第二待服务对象与第一建筑物之间的第二物理关系。智能终端通过自然语言描述来记录第二物理关系并将第二物理关系发送至信息存储单元进行存储。

S4:第一待服务对象与第一建筑物之间的物理关系是通过从第一用户所持有的智能终端处订阅的信息来分析得到的。该过程至少包括如下步骤:

S4.1:订阅得到的信息至少包括智能终端的位置信息及信息推送时间。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云服务器向第一用户所持有的智能终端发送订阅请求信息,请求订阅第一待服务对象的位置信息。智能终端接收云服务器的订阅请求,将第一待服务对象移动后的位置信息和位置信息对应的停留时间信息在指定的时间发送至云服务器。本发明的位置信息是第一待服务对象能够在一个位置停留超过限定时间的位置信息。限定时间可以是预先设定的。例如,限定时间可以是0.5个小时、1个小时、2个小时或者更长的时间。

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订阅包括电子订阅和实物订阅。例如,实物订阅涉及包括订阅用户、地址、订阅时间、每天推送时间等信息。第一用户可以基于每天该订阅的推送时间来设置一个或多个地址信息。即是,订阅的实物提供单位基于不同送货时间送至第一代管理对象设置的不同位置。不同的位置信息可以是代管理对象的居住位置、工作位置、休闲娱乐位置等。

S4.2:通过分析订阅得到的位置信息及信息推送时间来计算第一待服务对象物理关系最为紧密的至少两个建筑物内部位置。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云服务器根据订阅得到的第一待服务对象在第一建筑物内的位置信息、停留时间信息以及信息推送时间,选择第一待服务对象在第一建筑物内停留的位置信息和停留时间信息,得到与第一待服务对象物理关系最为紧密的至少两个建筑物内部位置。例如,第一待服务对象在第一建筑物内的A房间位置出现的频率最多,并且在第一建筑物内的B房间每次停留的时间最长。则A房间和B房间是与第一待服务对象物理关系最为紧密的两个建筑物的内部位置。

S4.3:第一待服务对象的至少两个建筑物内部位置是以图形方式嵌入三维楼宇模型中的。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第一待服务对象的至少两个建筑物内部位置可以以图形方式嵌入三维楼宇模型中。图形包括几何图形和彩色图片。图形包括二维图形和三维图形。二维图形可以是简单的几何图形、标志图形和二维彩色图片。三维图形包括视觉感受到三维空间图形的图形和彩色的三维图形。优选地,图形可以是与第一待服务对象存在一一对应的映射关系的唯一图形,也可以是与建筑内的位置存在对应关系的唯一图形。或者,图形还可以是表示某种场所的标志性图形。

例如,与第一待服务对象存在映射关系的图形嵌入与其物理关系紧密的第一建筑物的三维楼宇模型中的至少两个内部位置。当智能终端向云服务器端请求查看整栋建筑物的管理对象的分布情况的时候,云服务器响应智能终端的请求,将指定建筑物内的各个室内位置的数据发送至智能终端的三维楼宇模型中。则在指定建筑物内的所有管理对象的图形显示在三维楼宇模型的对应位置。通过指定建筑物的三维楼宇模型中的显示图形,可以确定各个管理对象的位置。

例如,图形与建筑内的位置存在映射关系。智能终端向云服务器端发送查找管理对象的请求信息,云服务器端响应智能终端的请求信息,向智能终端发送与管理对象关联的信息。则与管理对象紧密关联的两个地理位置的图形显示在建筑物的三维楼宇模型的对应位置。

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建筑物内部位置通过图形方式嵌入是指云服务器将基于第一待服务对象订阅信息的地理位置描述信息建立的二位图形或三维图形嵌入至第一待服务对象标记的第一建筑物楼宇模型中相应位置。

S4.4:在考虑到至少一个第二待服务对象与第一建筑物之间的第二物理关系的前提下,将通过分析至少一个第二待服务对象的订阅信息而确定的与其物理关系最为紧密的至少两个建筑物内部位置分配到三维楼宇模型中,从而实现待服务对象与三维楼宇模型的位置匹配。

本发明通过查找数据冲突,在云服务器互相检查和验证待服务对象在三维楼宇模型中的位置,反复调整以准确确定智能社区所有待服务对象的具体位置。本发明的智能系统对智能社区进行管理时,不必事先建立数据库,大大降低了对网络和设备的要求。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以随机算法为例说明如何采用竞争法将待服务对象嵌入到三维楼宇模型的对应位置。例如,第一待服务对象填写的住址为A区二栋25A09,则将A09划分至A区二栋25层的其中一个空间。然后基于对待服务对象的自然语言描述的分析,找出与A区二栋25A09所处楼宇相同的至少一个第二待服务对象。按照该方法,找到另一个住址:A区二栋2509,则将09划分至A区二栋25层的其中一个空间,发现该位置被占用,此时会向云服务器发出查询请求,对A区二栋进行核对。经核对,发现25A09应处于24层的09号空间,云服务器即对二者的位置进行相应调整。按照该方法,从而完成社区各个待服务对象空间位置信息的匹配。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智能终端采集待服务对象的信息并将待服务对象的信息与采集时间同时发送至云服务器的信息存储单元就行存储。优选的,通过智能终端采集的待服务对象的信息包括待管理社区居民的时间信息、空间信息和基本信息等,待管理设备或服务提供商的时间信息、空间信息、服务基本信息、功能信息、占用状态信息、自身需求信息等。通过智能终端采集的待服务对象的信息还包括与待管理社区居民、待管理设备或服务提供商有关的各项动态信息。例如,社区事件的进程。优选地,云服务器的信息存储单元存储的是四维数据。四维数据至少包括智能终端采集的待服务对象的三维空间信息和一维时间信息。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云服务器基于通过智能终端输入的与待服务对象有关的自然语言查找该待服务对象。例如:在智能终端输入A区二栋25A09,云服务器便将与A区二栋25A09有关的数据记录推送至智能终端并显示在智能终端的显示器上。云服务器的信息存储单元存储的是四维数据,云服务器利用与待服务对象有关的时间信息和空间信息查找,可提高查找效率。另一方面,本发明在查看待服务对象状态时,仅需输入与待查看对象有关的自然语言描述即可调取与待查看对象有关的数据记录,使用方便且符合日常生活习惯,并且,本发明调取的数据记录仅与待查看对象相关,使得在容量有限、网络带宽有限且运算速度有限的智能终端能够以直观的方式查看和/或控制社区特定楼宇内的待服务对象的情况。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是对实施例1的进一步改进和说明,相同的部分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的智能社区包括采集装置、云服务器、智能终端和安全模块。云服务器基于智能终端的服务需求信息向服务人员分配服务信息。用户通过智能终端向云服务器发送服务需求信息。云服务器根据服务需求信息选取符合需求条件的服务人员,并且向服务人员持有的智能终端发送服务信息。服务人员通过智能终端对服务信息进行反馈,向云服务器发送是否接受服务分配的信息。若服务人员通过智能终端拒绝接受服务分配,则云服务器在接收拒绝信息后重新选择服务人员。

云服务器基于采集装置采集的服务人员的特征数据识别服务人员的身份属性以及判断服务人员的身份属性的变化。

特征数据为具有时间信息和空间信息的特征数据。特征数据包括服务人员在行动过程中被采集的行动路径、停留的地理位置、服务时间、服务地点、服务效率、智能机器人的机械参数、服务人员的服务状态、服务编号、脸部扫描图像等参数。云服务器基于采集装置采集的特征数据分析服务人员的身份属性。若服务人员的行动路径、到达地点、服务编号、脸部扫描图像与云服务器预测的行动路径方向、服务地址、存储的服务编号和脸部扫描图像信息均一致,则云服务器能够识别出服务人员的身份属性与预存的身份属性一致,没有发生变化。特别的,智能机器人作为服务人员,具有多种技能,其身份属性会根据接受的服务变化而产生变化,因此需要采集装置采集智能机器人每一次服务的特征数据,确定其身份属性是否发生变化。

不同的服务人员具有不同的身份属性。不同的身份属性具有不同的服务范围。身份属性包括经理级身份属性,组长级身份属性和员工级身份属性。身份属性是预设的,例如预设有45个身份属性。每一个身份属性对应唯一的服务人员。身份属性的层级可以根据社区的服务人员的结构设置形成。例如,服务人员A为修理部的员工,那么服务人员A的身份属性为修理部员工;服务人员B为保安部的员工,那么服务人员B的身份属性为保安部员工。

每一个身份属性匹配智能社区内限定的三维位置服务范围。每种身份属性都有其对应的三维位置服务范围,不同的身份属性对应的服务范围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还可以部分相同,具体可以根据需求设置。

例如,服务人员A为修理部的员工,与服务人员A的身份属性匹配的服务范围包括安排有修理任务的楼宇内的各个楼层。若住宅楼C当天没有安排修理任务,则住宅楼C的安全装置不会对服务人员A进行授权,服务人员A则无法进入住宅楼C。服务人员B的身份属性的服务范围包括智能社区内的所有三维区域。

智能社区内的每一处进出口都设置有安全模块,用于限制不具有安全权限的人员进出。当服务人员到达指定的服务地点,通过智能终端向安全模块发送权限请求和安全验证信息,请求进入限制区域。安全验证信息至少包括智能机器人安全验证信息和人类安全验证信息。智能机器人安全验证信息包括加密身份编码、加密光谱码、声源定位信息和形象特征信息。人类安全验证信息包括指纹验证信息、虹膜验证信息、脸部扫描图像信息、声波验证信息、生理验证信息。其中,智能机器人的生理验证信息包括普通生理参数,例如身高、身宽、外观温度等外观参数。人类的生理验证参数包括身高、体温、形体比例等参数。

安全模块基于服务人员的权限请求向云服务器发送安全验证请求。云服务器基于采集装置采集的具有时间信息和空间信息的特征数据、安全模块发送的安全验证信息和/或智能终端反馈的服务许可信息验证服务人员的身份属性并授予服务人员权限。具体地,云服务器通过采集装置采集的具有时间信息和空间信息的特征数据统计和分析服务人员的行动路径、时间是否与云服务预测的一致;安全模块读取的安全验证信息是否与云服务器与存储的安全验证信息一致,服务人员提供的服务是否与对应的服务需求匹配。在云服务器验证所有的信息都能够一致和匹配后,云服务器基于用户持有的智能终端发送的服务许可信息分别向安全模块和服务人员的智能终端发送权限许可信息。权限许可信息包含有时间信息和空间信息。服务人员在指定的时间和地点提供指定的服务。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云服务器基于采集装置采集的具有时间信息和空间信息的服务人员的特征数据以及服务信息分析服务人员的行动趋势,并且在分析服务人员的行动趋势错误的情况下向服务人员持有的智能终端推送纠正数据。例如,服务人员接受服务信息,指定服务地点为A栋15层8号。云服务器基于采集装置采集的具有时间信息和空间信息的服务人员的特征数据分析得知,服务人员在预定的时间向A栋前进,并且随着时间的延续,服务人员与A栋之间的距离呈缩短的趋势,因此判断服务人员在朝指定服务地点前进。若云服务器计算分析服务人员与A栋之间的距离随着时间不断变长或维持不变,则服务人员的行动趋势错误。云服务器向服务人员持有的智能终端发送附有正确的路线数据的地图,指示服务人员沿向A栋方向的路线行走。若云服务器根据服务人员的行动路径计算不能在指定时间到达服务地点,则向服务人员的移动终端发送快捷路径和时间,指示服务人员尽快到达服务地点。

云服务器分析所述服务人员的行动趋势的步骤包括:

S1:基于所述服务人员的服务信息和特征数据预测所述服务人员的行动方向和至少一条行动路线。

云服务器接收服务人员反馈的接受服务信息的反馈信息。反馈信息包括服务人员预行动时间。或者,云服务器针对服务人员接受的服务信息在距离指定服务时间的限定时间内监测服务人员的行动趋势。限定时间单位包括秒、分钟、小时、日、月、年等时间单位。限定时间长度可以是云服务器预先设置的,也可以由用户通过智能终端设定。

例如,云服务器分配的服务信息中包括服务地点、服务时间、服务对象的信息。云服务器在距离指定服务时间一个小时的时候开始检测服务人员的实时行动趋势。

在到达监测时间时,云服务器依据服务人员的基本信息在信息存储单元搜索服务人员的最新特征数据。云服务器通过采集装置采集的服务人员的特征数据确定服务人员的位置信息。云服务器根据服务人员的位置信息和指定的服务地点确定服务人员的行动方向,即预测服务人员的行动方向。并且,云服务器根据服务人员的位置信息和指定的服务地点预测至少一条服务人员能够到达服务地点的路线。

S2:基于所述采集装置采集的时间信息和空间信息和所述特征数据计算所述服务人员的由行动轨迹形成的实时行动方向和平均速度。

云服务器根据采集装置采集的服务人员的特征数据中的位置信息确定服务人员从监测时间开始的实时行动轨迹。云服务器根据不同采集模块在相邻时间发送的位置信息判断服务人员的行动轨迹,确定服务人员的行动方向,并且通过比较相邻发送特征数据的采集模块的位置变化方向来变化确定服务人员的实时行动趋势。同时,云服务器计算服务人员的平均速度,以便监测服务人员能够在预定的时间准时到达服务地点。

例如,如图2所示,在监测时间开始时,第一采集模块采集的服务人员的特征数据中,服务人员的位置信息为A。服务人员的服务地点为P。云服务器预测服务人员的行动方向为AP。第二采集模块发送的服务人员的特征数据中,服务人员的位置信息为B。第三采集模块采集服务人员的位置信息为C。AB方向、AC方向都是服务人员的实时行动方向。服务人员的实时行动轨迹是A—B—C。

S3:基于预测的行动方向和所述实时行动方向之间的偏差角度判断所述服务人员的实时行动方向趋势和行动时间。

如图2所示,若AC方向与AP之间的偏差角度相比AB方向与AP方向之间的偏差角度是减小的,则服务人员的实时行动方向是趋于AP方向的,即服务人员是按照正确的行动趋势行动。云服务器根据服务人员的实时运动轨迹计算服务人员的平均速度,并预测服务人员从位置C到服务地点P之间以平均速度按照选择概率最大的路线行动的时间。

优选的,云服务器基于采集装置采集的服务人员的位置与服务地点之间的距离判断服务人员的行动趋势。

在突发情况下,服务人员有可能先按照与服务方向相反的方向行动,然后转换方向到达服务地点。例如,如图2所示,第一采集装置采集服务人员的位置信息为A。服务人员的服务地点为P。第二采集装置采集服务人员的位置信息为D。第三采集装置采集服务人员的位置信息为E。第四采集装置采集服务人员的位置信息为F。

服务人员的实时行动方向AD与AP方向之间的偏差角度大于90度,具有反方向的趋势。云服务器将AE方向和AP之间的偏差角度与将AD方向和AP之间的偏差角度相比较,若将AE方向和AP之间的偏差角度是减小的,并且距离EP小于DP,则服务人员的实时行动趋势是趋近于AP方向。云服务器判断服务人员的实时行动趋势是正确的,并且预测服务人员以平均速度到达服务地点的时间。在云服务器预测服务人员以实时的平均速度不能到达服务地点时,云服务器向服务人员持有的智能终端推送较短的路径信息,或者提速信息。路径信息包括以地图形式显示的图形路线,或者以自然语言描述的行动方向和路线。

S4:在所述偏差角度大于偏差阈值的情况下判断所述服务人员的行动趋势错误,并且向所述服务人员持有的智能终端推送至少一个以自然语言描述的纠正信息。

若云服务器基于采集装置采集的特征数据计算得知服务人员的实际行动轨迹改变至少三次行动方向,发现服务人员的行动方向与预测的行动方向之间的偏差角度连续大于偏差阈值,并且服务人员与服务地点之间的距离逐渐变大,则云服务器判断服务人员的行动趋势错误。云服务器向服务人员持有的智能终端推送至少一个以自然语言描述的纠正信息。纠正信息包括行动方向、行动路线、更换交通工具等以自然语言描述的信息。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云服务器基于服务人员持有的智能终端发送的具有时间信息和空间信息的第一特征数据和采集装置采集的服务人员的具有时间信息和空间信息的第二特征数据对服务人员进行第一次身份属性识别。云服务器基于安全模块发送的服务人员的安全验证信息对服务人员进行第二次身份属性识别。在第一次身份属性识别和第二次身份属性识别的身份相同的情况下,云服务器确认服务人员的身份属性。

云服务器根据智能终端发送的具有时间信息和空间信息的第一特征数据确认服务人员的服务路线、服务时间、服务地点和服务项目,基于采集装置采集的服务人员的具有时间信息和空间信息的第二特征数据确认服务人员的服务路线、服务时间、服务地点、服务人员编码、服务人员人脸图像和生理验证信息。若第一特征数据与第二特征数据中相同的部分一致,并且第一特征数据和第二特征数据与云服务器安排的服务数据匹配,则云服务器确认服务人员的身份属性,从而完成第一次身份属性识别。本发明简化了第一次身份属性识别的程序,使服务人员在正常的活动中完成了第一次身份属性识别,避免了由于不法人员以非法方式获取智能终端后冒充服务人员进入安全区域的情况。

云服务器基于安全模块发送的服务人员的安全验证信息与预存的安全验证信息进行比较,若安全验证信息一致则完成第二次身份属性识别。在第一次身份属性识别和第二次身份属性识别的身份相同的情况下,云服务器确认服务人员的身份属性。本发明进行二次验证,验证服务人员唯一的安全信息,降低了身份属性的识别错误概率,从而避免了非法分子冒充服务人员的风险。在第二次身份属性识别失败的情况下,云服务器向安全模块发送警戒指令,预防安全模块被暴力破解。

优选的,云服务器基于安全模块的安全验证请求,将所分配服务人员的安全验证信息发送至安全模块。安全模块将服务人员持有的智能终端发送的安全验证信息与云服务器发送的安全验证信息进行匹配。云服务器基于安全模块反馈的匹配成功的信息向安全模块和智能终端分别发送授予权限的指示。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云服务器将确认身份属性的服务人员的服务项目与对应的具有时间信息和空间信息的服务需求信息进行匹配,在匹配成功的情况下,云服务器向用户的智能终端推送服务人员的身份属性信息和服务请求,并且基于智能终端反馈的服务许可信息向服务人员授予具有时间信息和空间信息的权限。本发明将服务项目与服务需求进行再次匹配,避免服务人员在相同的时间和地点走错房间的问题。

云服务器在确认服务人员的身份属性后,将信息存储单元中存储的与服务人员的身份属性和服务时间、服务地点一致的服务项目与服务需求进行匹配。若匹配成功,云服务器向用户持有的智能终端发送服务信息以及权限请求,并且在用户确认服务项目后授予服务人员权限许可。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云服务器基于智能终端的服务需求请求向匹配的服务人员持有的智能终端发送服务信息,并且向与服务对象关联的安全模块发送与服务人员的身份属性和特征数据。安全模块响应服务人员持有的智能终端发送的权限请求并向智能终端发送安全信息验证请求,安全模块将智能终端提供的身份属性信息以及特征数据与云服务器发送的身份属性和特征数据进行匹配。云服务器基于安全模块匹配成功的信息向智能终端授予具有时间信息和空间信息的权限。

例如,云服务器基于用户的服务需求匹配了至少一个服务人员。云服务器将至少一个服务人员的身份属性和特征数据发送至用户的智能终端。用户通过智能终端反馈选择的服务人员。云服务器基于用户的选择将对应的服务人员的身份属性和特征数据发送至与服务对象关联的安全模块。

在服务人员到达服务地点并完成第一次身份属性识别后,服务人员通过智能终端向安全模块发送权限请求。优选的,服务人员通过智能终端以扫描号码的方式发送权限请求。或者,服务人员通过直接向安全模块输入安全验证信息的方式发起权限请求。安全模块响应服务人员持有的智能终端发送的权限请求并向智能终端发送安全信息验证请求。服务人员通过智能终端发送身份属性信息和特征数据至安全模块。安全模块将智能终端提供的身份属性信息以及特征数据与云服务器发送的身份属性和特征数据进行匹配,云服务器基于安全模块匹配成功的信息向智能终端授予具有时间信息和空间信息的权限。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在服务人员的时间信息和空间信息具有交集的情况下,云服务器基于智能终端发送的服务需求信息和服务人员的服务状态及其特征数据,对符合服务需求条件的服务人员变更对应的身份属性并向其持有的智能终端发送身份属性信息和服务信息。安全模块基于服务人员的权限请求接收服务人员持有的智能终端的安全验证信息。云服务器将安全模块发送的安全验证信息、基于采集装置采集的特征数据识别的身份属性信息和对应的服务需求信息进行互相匹配,在匹配成功的情况下向服务人员持有的智能终端授予权限。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云服务器比较由采集装置采集的特征数据分析形成的第一服务数据和由智能终端发送的特征数据分析形成的第二服务数据,若服务人员的第一服务数据和第二服务数据的差异值大于阈值,则云服务器的第一次身份属性识别确认服务人员的身份属性发生变化并向对应的安全模块发送禁止权限的指令。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云服务器基于采集装置采集的服务人员的特征数据将服务人员的时间信息和空间信息以及服务状态以文字、图形和/或色彩的方式标记在三维楼宇模型中。

例如,服务人员的行动路径和服务地点以红色显示。服务人员的服务状态,闲时状态以黄色五角星标识,服务进行状态以蓝色五角星标识。用户通过智能终端查看指定的服务人员的所处位置和所处服务状态。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具体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发明公开内容的启发下想出各种解决方案,而这些解决方案也都属于本发明的公开范围并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发明说明书及其附图均为说明性而并非构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