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加载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2719108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一种应用加载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计算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加载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科技的发展、创新以及用户的需求变化,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的智能终端的功能日益丰富和强大。

但是,如今,智能终端其安装的应用其文件大小随着应用的功能日益丰富和强大的同时也在不断的增长。

显然,由于智能终端加载应用的时间与应用其文件大小呈正相关,用户在进行应用切换的时候,应用切换反应较慢、耗时长,用户的等待时间较长,用户体验大打折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应用加载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应用切换反应较慢、耗时长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应用加载方法,方法包括:

获取用户当前使用的第一应用;

根据第一应用,获取与第一应用对应的第二应用;

在用户使用第一应用的过程中,加载第二应用。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应用加载装置,装置包括:

第一应用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用户当前使用的第一应用;

第二应用获取单元,用于根据第一应用,获取与第一应用对应的第二应用;以及

第二应用加载单元,用于在用户使用第一应用的过程中,加载第二应用。

本发明提供的应用加载方式,通过获取智能终端中用户当前使用的第一应用,继而获取与该第一应用对应的第二应用,并在第一应用的使用过程中加载第二应用,即可实现预先加载第二应用。由于智能终端根据当前第一应用预先加载了第二应用,用户从当前的第一应用切换到第二应用时,大大缩减了第二应用的启动时间,加快了其应用切换速度,提高了应用切换的流畅性,大大提高了用户体验,解决了现有应用切换反应较慢、耗时长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应用加载方法的实现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另一种应用加载方法的实现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又一种应用加载方法的实现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又一种应用加载方法的实现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又一种应用加载方法的实现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六提供的一种应用加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七提供的另一种应用加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八提供的又一种应用加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九提供的又一种应用加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十提供的又一种应用加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提及的智能终端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机(如Android手机、IOS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和穿戴式智能设备等电子设备,该智能终端中安装有多个应用。

本发明提供的应用加载方式,通过获取用户当前使用的第一应用,继而获取并加载与该第一应用对应的第二应用,即可实现预先加载第二应用。由于智能终端根据当前第一应用预先加载了第二应用,用户从当前的第一应用切换到第二应用时,大大缩减了第二应用的启动时间,加快了其应用切换速度,提高了应用切换的流畅性,大大提高了用户体验。

实施例一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应用加载方法的实现流程图,参照图1,该方法包括:

步骤S101,获取用户当前使用的第一应用。

本步骤中,智能终端要实现对第二应用的加载,首先需要获取用户当前使用的第一应用。

可以理解,上述提及的获取用户当前使用的第一应用包括获取第一应用的分类属性、使用状态、当前使用功能、当前所处时间、浏览信息等在第一应用的使用过程中的有关信息。

步骤S102,根据第一应用,获取与第一应用对应的第二应用。

本步骤中,智能终端根据步骤S101获取的第一应用,根据第一应用与第二应用的对应关系,获取与第一应用对应的第二应用。

可以理解,智能终端本地保存有第一应用与第二应用的对应关系。进一步的,第一应用与第二应用的对应关系还可保存在服务器中,通过服务器的保存,可提高该对应关系信息的安全性,在智能终端有本地保存下的情况下多一层保障。智能终端可通过网络获取服务器保存的第一应用与的第二应用的对应关系,进行对第二应用的加载或者还可对本地相关信息进行恢复或者修改。

可以理解,智能终端可从本地存储或者服务器获取第一应用与第二应用的对应关系,进而获取与第一应用对应的第二应用。该对应关系可为智能终端在用户的使用过程中记录的两应用之间的切换习惯,典型的,如用户常常在使用或者关闭A应用的时候,转而使用B应用;或者在使用A应用的时候,调用B应用的某个功能程序。具体的,例如,用户习惯在吃饭时间打开新闻应用浏览最新新闻,在吃饭结束后关闭新闻应用,转而切换到公司的办公平台管理应用,了解有无接收到最新的工作信息;或者,用户在浏览到某则有趣的新闻时,用户还会通过该新闻应用的分享功能调出社交应用的分享界面,进而输入确认操作将该新闻分享到如微信朋友圈、微博等的公共开放平台上;又或者,用户在社交应用使用过程中保存了某张图片,习惯随后启动图片编辑软件打开该图片以进行编辑处理。

进一步地,该对应关系还可为智能终端在用户的使用过程中记录的多个应用之间的切换习惯,如用户有A到B再到C应用的应用切换习惯,同时还有B到D应用的切换习惯,若智能终端检测到当前B应用是由A应用切换使用,即加载C应用,未加载D应用。在本设置中,通过第一应用与多个第二应用的对应关系,可进一步提高预先加载第二应用的准确性,符合用户的实际操作习惯,增加加载第二应用方式的灵活性和多样化,进而增加用户的体验感。

步骤S103,在用户使用第一应用的过程中,加载第二应用。

本步骤中,智能终端根据步骤S102获取的第二应用,加载第二应用。可以理解,智能终端在运行应用的时候,会在智能终端的运行内存中运行一个或者多个的进程加载项,以实现该应用的不同功能或者完整功能。具体的,加载第二应用包括在智能终端的后台加载第二应用的进程加载项;或者,后台加载并执行该第二应用的进程加载项的功能,如通过网络下载、上传相关数据,或者扫描、加载或者处理智能终端本地空间存储的数据。

例如,智能终端保存有闹钟应用和新闻应用的对应关系,即用户有在每天早晨关闭闹钟的提醒功能后、习惯性地启动新闻应用进行新闻阅读的操作习惯,智能终端获取到用户关闭闹钟应用后,加载该新闻应用,进一步地,还可联网加载最新的新闻资讯,用户即可快速打开该新闻应用直接进行最新资讯的阅读。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应用加载方法,通过获取智能终端中用户当前使用的第一应用,继而获取与该第一应用对应的第二应用,并在第一应用的使用过程中加载第二应用,即可实现预先加载第二应用。由于智能终端根据当前第一应用预先加载了第二应用,用户从当前的第一应用切换到第二应用时,大大缩减了第二应用的启动时间,加快了其应用切换速度,提高了应用切换的流畅性,大大提高了用户体验,解决了现有应用切换反应较慢、耗时长的问题。

实施例二

图2是本发明实施提供的应用加载方法的实现流程图。参照图2,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在步骤S101之前,方法还包括:

步骤S201,判断用户是否在预设的时间内将第一应用切换为第三应用。

本步骤中,可以理解,预设的时间可以为在智能终端的使用过程中又或者在如1天、2天、5天、10、30天等的预设时间。

步骤S201,若判断结果为是,则统计用户在预设的时间内将第一应用切换为第三应用的频率。

在本步骤中,若判断用户在预设的时间内将第一应用切换为第三应用,则视为一有效统计单位,并统计用户在预设的时间内将第一应用切换为第三应用的频率。

步骤S203,当频率达到预设的频率阈值时,将第三应用确定为与第一应用对应的第二应用。

本实施例中,步骤S101中获取用户当前使用的第一应用以进行对第二应用的加载之前,必须保存有第一应用与第二应用的对应关系,即确定与第一应用对应的第二应用。

具体的,智能终端检测到用户在预设的时间内使用A应用时切换到B应用的频率达到预设的频率阈值时,如1天20次或者2天50次等,即可保存该用户的应用切换习惯,即确定与A应用对应的B应用,在用户使用A应用时即可实现B应用的加载,用户从A应用切换到B应用的过程中即可大大减少B应用的加载时间,对应的减少用户的等待时间。需要说明的是,在此提供的数据仅为举例参考,在实际使用中,智能终端可预设有不同的频率阈值,在此不做限定。

本实施例中,通过应用切换对应频率的统计,无需用户的相关操作,即可确定与第一应用对应的第二应用,简洁便捷,方便用户的使用。

当然,用户还可手动设置保存第一应用与第二应用的对应关系,急手动确定与第一应用对应的第二应用,智能终端即可实现根据当前第一应用加载第二应用,此方式完全依照用户的设置实现根据第一应用对第二应用的加载,避免了智能终端自动设置所需的时间,极大地提高了加载应用方式的灵活性以及用户的个人操作空间和用户体验感,用户可根据不同的使用情况更改第一应用与第二应用的对应关系。

实施例三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应用加载方法的具体实现流程图。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参照图3,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步骤S101之后,方法还包括:

步骤S301,获取用户在使用第一应用的过程中的浏览信息。

步骤S103,具体包括:

步骤S302,根据浏览信息,加载与浏览信息对应的第二应用。

在本实施例中,所提及的第一应用可理解为正向用户推送消息的应用,又或者是正在智能终端当前界面运行中的应用,浏览信息为在第一应用的运行过程中出现的用户可浏览的相关信息,浏览信息在智能终端中保存,在获取到第一应用的浏览信息后,识别其中的关键字,即可与保存的关键字信息进行匹配,根据关键字信息与第二应用的对应关系,即浏览信息与第二应用的对应关系,进而实现对第二应用的加载。

具体的执行过程可用下面的例子作参考:

如A应用在智能终端的下拉菜单、上拉菜单或者显示界面中,向用户推送包含关键字的信息,如包含“斗地主”关键字信息的推送信息,智能终端即会加载智能终端中的斗地主应用;进一步地,若当前智能终端未安装斗地主应用时,即通过网络从官方应用商店中下载、安装斗地主应用并进行加载。

或者,在当前显示界面运行中的应用出现关键字的时候,常见的,如在社交应用的聊天过程中经常出现各种关键字信息,如“淘宝”、“美图”、“火车票”或者“三国杀”等关键字信息,智能终端获取到该关键字信息后,对应的加载“淘宝”、“美图秀秀”、“12306”或者“三国杀”等应用。

可以理解,上述提及的应用仅为举例,不应按照上述提及的应用或者功能属性分类加以限制。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获取第一应用使用过程中的浏览信息,智能终端可实现更入微、细致的加载功能,大大提高了第二应用的加载途径,可进一步地贴近于用户后续可能出现的应用切换操作,提高了加载应用方式的灵活性以及用户体验感。

实施例四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应用加载方法的具体实现流程图。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参照图4,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步骤S101之后,方法还包括:

步骤S401,获取用户在使用第一应用的过程中第一应用的使用状态。

可以理解,此处所提及的使用状态包括第一应用的启动状态、正运行状态、已运行时间、关闭过程状态或者已关闭时间等。

步骤S103,具体包括:

步骤S402,根据使用状态,加载与使用状态对应的第二应用。

本实施例具体可用下例作参考:

如,当智能终端获取到当前A应用已运行30分钟后,根据A应用运行30分钟切换到B应用的对应关系,加载B应用。

又或者,当智能终端获取到当前C应用已关闭2分钟或者接收到关闭操作时加载D应用的E功能程序,如截图应用的删除截图功能程序,或者上传截图功能程序等。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获取第一应用的使用状态,实现对第二应用的加载,当用户从当前应用切换到目标应用时,缩减了目标应用的启动时间即用户的等待时间,加快了应用切换速度,提高了应用切换的流畅性,大大提高了用户体验。

实施例五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应用加载方法的具体实现流程图。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参照图5,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步骤S101之后,方法还包括:

步骤S501,获取当前所处时间段。

步骤S103,具体包括:

步骤S502,根据当前所处时间段,加载与当前所处时间段对应的第二应用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第一应用与第二应用的对应关系可将每天的时间分为多个时间段,可实现在不同的当前所处时间段根据当前使用的第一应用加载不同的第二应用。

优选地,各时间段的长短与用户在该时间段内切换该应用的频率正相关,具体的,如A应用与B应用以及C应用的对应关系,用户在12:00到18:00时间段内频率更高的是从A切换到B应用,在18:00到21:00时间段内更频率更高的是从A应用切换到C应用,

进一步地,时间段还可按照工作日和休息日、或者每周不同的日期又或者根据每个月不同的日期划分而设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根据当前使用的第一应用加载第二应用时,通过时间段的设置,可进一步地贴近于用户后续可能出现的应用切换操作,提高了加载应用方式的灵活性以及用户体验感。

实施例六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应用加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6,该装置包括:

第一应用获取单元601

第二应用获取单元602;以及

第二应用加载单元603。

第一应用获取单元601,用于获取用户当前使用的第一应用。

本实施例中,智能终端要实现对第二应用的加载,首先需要获取用户当前使用的第一应用。

可以理解,上述提及的获取用户当前使用的第一应用包括获取第一应用的分类属性、使用状态、当前使用功能、当前所处时间、浏览信息等在第一应用的使用过程中的有关信息。

第二应用获取单元602,用于根据第一应用,获取与第一应用对应的第二应用。

本实施例中,第二应用获取单元602根据第一应用获取单元601获取的第一应用,以及第一应用与第二应用的对应关系,获取与第一应用对应的第二应用。

可以理解,智能终端本地保存有第一应用与第二应用的对应关系。进一步的,第一应用与第二应用的对应关系还可保存在服务器中,通过服务器的保存,可提高该对应关系信息的安全性,在智能终端有本地保存下的情况下多一层保障。智能终端可通过网络获取服务器保存的第一应用与的第二应用的对应关系,进行对第二应用的加载或者还可对本地相关信息进行恢复或者修改。

可以理解,第二应用获取单元602可从本地存储或者服务器获取第一应用与第二应用的对应关系,进而获取与第一应用对应的第二应用。该对应关系可为智能终端在用户的使用过程中记录的两应用之间的切换习惯,典型的,如用户常常在使用或者关闭A应用的时候,转而使用B应用;或者在使用A应用的时候,调用B应用的某个功能程序。具体的,例如,用户习惯在吃饭时间打开新闻应用浏览最新新闻,在吃饭结束后关闭新闻应用,转而切换到公司的办公平台管理应用,了解有无接收到最新的工作信息;或者,用户在浏览到某则有趣的新闻时,用户还会通过该新闻应用的分享功能调出社交应用的分享界面,进而输入确认操作将该新闻分享到如微信朋友圈、微博等的公共开放平台上;又或者,用户在社交应用使用过程中保存了某张图片,习惯随后启动图片编辑软件打开该图片以进行编辑处理。

进一步地,该对应关系还可为智能终端在用户的使用过程中记录的多个应用之间的切换习惯,如用户有A到B再到C应用的应用切换习惯,同时还有B到D应用的切换习惯,若智能终端检测到当前B应用是由A应用切换使用,即加载C应用,未加载D应用。在本设置中,通过第一应用与多个第二应用的对应关系,可进一步提高预先加载第二应用的准确性,符合用户的实际操作习惯,增加加载第二应用方式的灵活性和多样化,进而增加用户的体验感。

第二应用加载单元603,用于在用户使用第一应用的过程中,加载第二应用。

本实施例中,第二应用加载单元603根据第二应用获取单元602获取的第二应用,加载第二应用。可以理解,智能终端在运行应用的时候,会在智能终端的运行内存中运行一个或者多个的进程加载项,以实现该应用的不同功能或者完整功能。具体的,加载第二应用包括在智能终端的后台加载第二应用的进程加载项;或者,后台加载并执行该第二应用的进程加载项的功能,如通过网络下载、上传相关数据,或者扫描、加载或者处理智能终端本地空间存储的数据。

例如,智能终端保存有闹钟应用和新闻应用的对应关系,即用户有在每天早晨关闭闹钟的提醒功能后、习惯性地启动新闻应用进行新闻阅读的操作习惯,智能终端获取到用户关闭闹钟应用后,加载该新闻应用,进一步地,还可联网加载最新的新闻资讯,用户即可快速打开该新闻应用直接进行最新资讯的阅读。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应用加载装置,通过获取智能终端中用户当前使用的第一应用,继而获取与该第一应用对应的第二应用,并在第一应用的使用过程中加载第二应用,即可实现预先加载第二应用。由于智能终端根据当前第一应用预先加载了第二应用,用户从当前的第一应用切换到第二应用时,大大缩减了第二应用的启动时间,加快了其应用切换速度,提高了应用切换的流畅性,大大提高了用户体验,解决了现有应用切换反应较慢、耗时长的问题。

实施例七

图7是本发明实施提供的应用加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7,与实施例六不同的是,装置还包括:

判断单元701;

统计单元702;以及

第二应用确定单元703。

判断单元701,用于判断用户是否在预设的时间内将第一应用切换为第三应用。

本实施例中,可以理解,预设的时间可以为在智能终端的使用过程中又或者在如1天、2天、5天、10、30天等的预设时间。

统计单元702,用于若判断结果为是,则统计用户在预设的时间内将第一应用切换为第三应用的频率。

在实施例中,若判断用户在预设的时间内将第一应用切换为第三应用,则视为一有效统计单位,并统计用户在预设的时间内将第一应用切换为第三应用的频率。

第二应用确定单元703,用于当频率达到预设的频率阈值时,将第三应用确定为与第一应用对应的第二应用。

本实施例中,第一应用获取单元601获取用户当前使用的第一应用以进行对第二应用的加载之前,必须保存有第一应用与第二应用的对应关系,即确定与第一应用对应的第二应用。

具体的,智能终端检测到用户在预设的时间内使用A应用时切换到B应用的频率达到预设的频率阈值时,如1天20次或者2天50次等,即可保存该用户的应用切换习惯,即确定与A应用对应的B应用,在用户使用A应用时即可实现B应用的加载,用户从A应用切换到B应用的过程中即可大大减少B应用的加载时间,对应的减少用户的等待时间。需要说明的是,在此提供的数据仅为举例参考,在实际使用中,智能终端可预设有不同的频率阈值,在此不做限定。

本实施例中,通过应用切换对应频率的统计,无需用户的相关操作,即可确定与第一应用对应的第二应用,简洁便捷,方便用户的使用。

当然,用户还可手动设置保存第一应用与第二应用的对应关系,急手动确定与第一应用对应的第二应用,智能终端即可实现根据当前第一应用加载第二应用,此方式完全依照用户的设置实现根据第一应用对第二应用的加载,避免了智能终端自动设置所需的时间,极大地提高了加载应用方式的灵活性以及用户的个人操作空间和用户体验感,用户可根据不同的使用情况更改第一应用与第二应用的对应关系。

实施例八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应用加载装置的具体结构示意图。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参照图8,与实施例六不同的是,装置还包括:

浏览信息获取单元801,用于获取用户在使用第一应用的过程中的浏览信息。

第二应用加载单元602,具体包括:

第二应用加载第一子单元802,用于根据浏览信息,加载与浏览信息对应的第二应用。

在本实施例中,所提及的第一应用可理解为正向用户推送消息的应用,又或者是正在智能终端当前界面运行中的应用,浏览信息为在第一应用的运行过程中出现的用户可浏览的相关信息,浏览信息在智能终端中保存,在获取到第一应用的浏览信息后,识别其中的关键字,即可与保存的关键字信息进行匹配,根据关键字信息与第二应用的对应关系,即浏览信息与第二应用的对应关系,进而实现对第二应用的加载。

具体的执行过程可用下面的例子作参考:

如A应用在智能终端的下拉菜单、上拉菜单或者显示界面中,向用户推送包含关键字的信息,如包含“斗地主”关键字信息的推送信息,第二应用加载第一子单元802即会加载智能终端中的斗地主应用;进一步地,若当前智能终端未安装斗地主应用时,第二应用加载第一子单元802即通过网络从官方应用商店中下载、安装斗地主应用并进行加载。

或者,在当前显示界面运行中的应用出现关键字的时候,常见的,如在社交应用的聊天过程中经常出现各种关键字信息,如“淘宝”、“美图”、“火车票”或者“三国杀”等关键字信息,浏览信息获取子单元801获取到该关键字信息后,第二应用加载第一子单元802对应的加载“淘宝”、“美图秀秀”、“12306”或者“三国杀”等应用。

可以理解,上述提及的应用仅为举例,不应按照上述提及的应用或者功能属性分类加以限制。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获取第一应用使用过程中的浏览信息,智能终端可实现更入微、细致的加载功能,大大提高了第二应用的加载途径,可进一步地贴近于用户后续可能出现的应用切换操作,提高了加载应用方式的灵活性以及用户体验感。

实施例九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应用加载装置的具体结构示意图。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参照图9,与实施例六不同的是,装置还包括:

使用状态获取单元901,用于获取用户在使用第一应用的过程中第一应用的使用状态。

可以理解,此处所提及的使用状态包括第一应用的启动状态、正运行状态、已运行时间、关闭过程状态或者已关闭时间等。

第二应用加载单元603,具体包括:

第二应用加载第二子单元902,用于根据使用状态,加载与使用状态对应的第二应用。

本实施例具体可用下例作参考:

如,当使用状态获取单元901获取到当前A应用已运行30分钟后,第二应用加载第二子单元902根据A应用运行30分钟切换到B应用的对应关系,加载B应用。

又或者,当使用状态获取单元901获取到当前C应用已关闭2分钟或者接收到关闭操作时,第二应用加载第二子单元902加载D应用的E功能程序,如截图应用的删除截图功能程序,或者上传截图功能程序等。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获取第一应用的使用状态,实现对第二应用的加载,当用户从当前应用切换到目标应用时,缩减了目标应用的启动时间即用户的等待时间,加快了应用切换速度,提高了应用切换的流畅性,大大提高了用户体验。

实施例十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应用加载装置的具体结构示意图。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参照图10,与实施例六不同的是,装置还包括:

当前所处时间段获取单元1001,用于获取当前所处时间段。

第二应用加载单元603,具体包括:

第二应用加载第三子单元1002,用于根据当前所处时间段,加载与当前所处时间段对应的第二应用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第一应用与第二应用的对应关系可将每天的时间分为多个时间段,可实现在不同的当前所处时间段根据当前使用的第一应用加载不同的第二应用。

优选地,各时间段的长短与用户在该时间段内切换该应用的频率正相关,具体的,如A应用与B应用以及C应用的对应关系,用户在12:00到18:00时间段内频率更高的是从A切换到B应用,在18:00到21:00时间段内更频率更高的是从A应用切换到C应用,

进一步地,时间段还可按照工作日和休息日、或者每周不同的日期又或者根据每个月不同的日期划分而设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根据当前使用的第一应用加载第二应用时,通过时间段的设置,可进一步地贴近于用户后续可能出现的应用切换操作,提高了加载应用方式的灵活性以及用户体验感。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应用加载方式,通过获取智能终端中用户当前使用的第一应用,继而获取与该第一应用对应的第二应用,并在第一应用的使用过程中加载第二应用,即可实现预先加载第二应用。由于智能终端根据当前第一应用预先加载了第二应用,用户从当前的第一应用切换到第二应用时,大大缩减了第二应用的启动时间,加快了其应用切换速度,提高了应用切换的流畅性,大大提高了用户体验,解决了现有应用切换反应较慢、耗时长的问题。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介质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OM,Read Only Memory)、随机存取记忆体(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