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程序测试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76220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一种应用程序测试系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移动终端应用程序测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程序测试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应用程序只能通过移动终端与电脑的测试系统连接,才能对应用程序的数据进行测试显示,不能直接通过移动终端进行测试操作,非常的不便利。另外,现有的测试数据呈现模式,也仅仅对所有的应用程序测试数据进行显示,没有单个应用程序数据的显示模式及导出模式,不能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操作便捷、具有全局和浮窗显示功能,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应用程序测试系统。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应用程序测试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测试单元,用于测试移动终端应用程序内存占用数据、cpu占用数据、耗电量数据、网络上下行流量数据;

全局监控模式显示单元,其设置有首页显示模块、内存占用数据显示模块、cpu占用数据显示模块、耗电量数据显示模块、网络上下行流量数据显示模块;

所述首页显示模块用于获取所测试的所有应用程序,并在列表显示各应用程序相应的内存占用数据、cpu占用数据、耗电量数据、网络上下行流量数据信息;

所述内存占用数据显示模块获取所测试的所有应用程序的内存占用数据,并按照高低排列顺序进行排序显示;

所述cpu占用数据显示模块获取所测试的所有应用程序的cpu占用数据,并按照高低排列顺序进行排序显示;

所述耗电量数据显示模块获取所测试的所有应用程序的耗电量数据,并按照高低排列顺序进行排序显示;

所述网络上下行流量数据显示模块获取所测试的所有应用程序的网络上下行流量数据,并按照高低排列顺序进行排序显示;

浮窗监控模式显示单元,以悬浮窗形式显示单个应用程序的测试数据,其设置有数据监控区和测试辅助功能区;

所述数据监控区获取所测试的单个应用程序的内存占用数据、cpu占用数据、耗电量数据、网络上下行流量数据信息,并进行显示;

所述测试辅助功能区设有截图工具入口和monkey测试工具,当点击截图工具入口时,对悬浮窗的界面进行截图;当点击monkey测试工具时,悬浮窗自动隐藏并显示monkey参数配置浮窗。

进一步,所述系统还包括:

数据更新单元,用于定时更新所测试应用程序的内存占用数据、cpu占用数据、耗电量数据、网络上下行流量数据。

优选地,所述系统还包括:

邮件单元,与全局监控模式显示单元或浮窗监控模式显示单元连接,用于发送所测试应用程序的测试数据到指定的邮箱。

优选地,所述系统还包括:

设置单元,包括应用程序显示开关模块、数据更新时间设置模块、获取耗电数据开关模块、浮窗日志开关模块、浮窗显示开关模块、接收邮箱地址设置模块;

所述应用程序显示开关模块用于控制系统应用程序测试数据显示的开启和关闭;

所述数据更新时间设置模块用于设置数据更新的时间,数据更新单元根据所设置的更新时间,定期更新测试数据;

所述获取耗电数据开关模块用于控制全局监控模式显示单元或浮窗监控模式显示单元获取耗电数据显示的开启和关闭;

所述浮窗日志开关模块用于控制浮窗日志数据显示的开启与关闭;

所述接收邮箱地址设置模块用于设置接受测试数据的邮箱地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通过直接在移动终端上对应用程序的内存占用数据、cpu占用数据、耗电量数据、网络上下行流量数据进行测试,满足测试人员操作便利的需求,另外,本发明还设有全局和浮窗显示功能,且通过邮件功能将单个应用程序的测试数据进行导出,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

为了充分地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效果,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应用程序测试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全局监控模式下测试系统界面图;

图3是本发明浮窗模式下测试系统界面图;

图4是本发明数据监控区数据图显示界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法来详细说明本发明,在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及说明用来解释本发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如图1所示,一种应用程序测试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测试单元,用于测试移动终端应用程序内存占用数据、cpu占用数据、耗电量数据、网络上下行流量数据;

全局监控模式显示单元,其设置有首页显示模块、内存占用数据显示模块、cpu占用数据显示模块、耗电量数据显示模块、网络上下行流量数据显示模块;

所述首页显示模块用于获取所测试的所有应用程序,并在列表显示各应用程序相应的内存占用数据、cpu占用数据、耗电量数据、网络上下行流量数据信息;

所述内存占用数据显示模块获取所测试的所有应用程序的内存占用数据,并按照高低排列顺序进行排序显示;

所述cpu占用数据显示模块获取所测试的所有应用程序的cpu占用数据,并按照高低排列顺序进行排序显示;

所述耗电量数据显示模块获取所测试的所有应用程序的耗电量数据,并按照高低排列顺序进行排序显示;

所述网络上下行流量数据显示模块获取所测试的所有应用程序的网络上下行流量数据,并按照高低排列顺序进行排序显示;

如图2所示测试系统界面,全局监控模式下全局监控模式显示单元设有标签为app(首页显示模块)、mem(内存占用数据显示模块)、cpu(cpu占用数据显示模块)、net(网络上下行流量数据显示模块)及pow(耗电量数据显示模块)的标签页,标签页之间可通过左右滑动或点击标签页标题进行切换,默认显示app标签页。当前显示为app标签时,列表上的正在运行应用程序按应用程序名称顺序排序,列表上显示移动终端当前正在运行的应用程序,并显示应用程序的图标、应用名称、应用包名及内存、cpu、耗电和网络上下行流量信息。

当前标签为mem时,列表上的应用程序按内存占用由高到低排序。cpu、net、pow标签同理。

浮窗监控模式显示单元,以悬浮窗形式显示单个应用程序的测试数据,其设置有数据监控区和测试辅助功能区;

所述数据监控区获取所测试的单个应用程序的内存占用数据、cpu占用数据、耗电量数据、网络上下行流量数据信息,并进行显示;

如图3所示测试系统界面,浮窗模式下浮窗监控模式显示单元的数据监控区依次显示被测应用程序的名称、mem(内存占用数据)、cpu(cpu占用数据)、net(网络上下行流量数据),若当前移动终端获取耗电数据开关模块关闭获取耗电数据显示时,不显示耗电量数据。

如图4所示,点击数据监控区界面中间的数据图按钮,以折线图的形式显示当前的网络上下行使用情况,使得用户能通过图形直观的看到数据。折线图x轴显示时间,y轴显示对应时间的上下行流量使用情况。使用颜色区分上下行流量,颜色值与数据区显示的一致。向右滑动折线图时,可以查看历史的流量使用情况,最大允许查看1小时内的数据,超出部分不再提供查看。查看过程中,折线图ui上停止更新数据,但后台依然继续数据的存储,以保证用户从查看历史状态下返回时,仍能查看在查看过程中产生的数据。点击折线图下方的继续按钮,退出历史查看并显示最新的流量使用情况。查看历史数据时,折线图下方的按钮显示不可操作。

所述测试辅助功能区设有截图工具入口和monkey测试工具,当点击截图工具入口时,对悬浮窗的界面进行截图;当点击monkey测试工具时,悬浮窗自动隐藏并显示monkey参数配置浮窗。

数据更新单元,用于定时更新所测试应用程序的内存占用数据、cpu占用数据、耗电量数据、网络上下行流量数据,使得用户能实时地观察应用程序的测试数据。

邮件单元,与全局监控模式显示单元或浮窗监控模式显示单元连接,用于发送所测试应用程序的测试数据到指定的邮箱。

设置单元,包括应用程序显示开关模块、数据更新时间设置模块、获取耗电数据开关模块、浮窗日志开关模块、浮窗显示开关模块、接收邮箱地址设置模块;

所述应用程序显示开关模块用于控制系统应用程序测试数据显示的开启和关闭;

所述数据更新时间设置模块用于设置数据更新的时间,数据更新单元根据所设置的更新时间,定期更新测试数据;

所述获取耗电数据开关模块用于控制全局监控模式显示单元或浮窗监控模式显示单元获取耗电数据显示的开启和关闭;

所述浮窗日志开关模块用于控制浮窗日志数据显示的开启与关闭;

所述接收邮箱地址设置模块用于设置接受测试数据的邮箱地址。

本发明通过直接在移动终端上对应用程序的内存占用数据、cpu占用数据、耗电量数据、网络上下行流量数据进行测试,满足测试人员操作便利的需求,另外,本发明还设有全局和浮窗显示功能,且通过邮件功能将单个应用程序的测试数据进行导出,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

本实施例所述的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设备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实施例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移动计算设备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access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它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或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