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光谱波长的防伪追溯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287991阅读:53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伪追溯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多光谱波长的防伪追溯方法。



背景技术:

就现有的技术发展来看,全球工业界在工业4.0和物联网需求的蓬勃浪潮推动下纷纷加强了对产品防伪追溯的要求。新的思路是通过赋予每一个产品一个永久性的编号来实现即时跟踪产品流向,即所谓的一物一码。

随着可变数字印刷成本的下降,尤其是喷码技术的迅速普及,全球工业界越来越多的采用喷印技术来实现一物一码。同时,射频标签是另一种广为应用的一物一码实现方案。它通过非光学检测的方式,可以方便灵活的修改标签中的编码和信息。

非接触式的信息读写和可见编码尤其是二维码的印刷相互配合,渐渐成为追溯技术的一种趋势。但是,在方便读写可变数据编码的同时,随之而来的是如何防止伪造信息的问题。基于一物一码即每一个产品有且只有一个永久身份识别标志的保密要求,海量产品追溯方案的唯一性、防伪性及易用性受到了巨大挑战。

有鉴于上述的缺陷,本设计人,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基于多光谱波长的防伪追溯方法,使其更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多光谱波长的防伪追溯方法。

本发明的基于多光谱波长的防伪追溯方法,其中:采用不同吸收光谱墨水随机喷印的指纹,设有可变数据读写的频标签编码,指纹和射频标签相互关联,且采用服务器或是云计算进行加密,用以关联指纹和射频标签;实施期间,在物品表面生产指纹,服务器或是云平台生成射频标签编码;各追溯点通过监控设备读取射频标签明码,修改和报告物品位置与时间戳;终端用户通过读取设备读取射频标签明码,并向服务器或是云平台报告后,获得指纹抽检位置序列,检验真伪。

进一步地,上述的基于多光谱波长的防伪追溯方法,其中,所述指纹成形过程为,对每一件待编码物品采用n种不同吸收光谱波长的墨水,随机混合喷印在物体表面的固定区域,形成墨点,每一个墨点的吸收光谱频率和位置数据通过服务器或是云平台储存为物品指纹编码。

更进一步地,上述的基于多光谱波长的防伪追溯方法,其中,所述墨水为彩色墨水,或是红外墨水,或是紫外墨水,按照特定的位置计算分布或是统计分布。

更进一步地,上述的基于多光谱波长的防伪追溯方法,其中,所述特定的位置为每128x128网格,构成随机点,或是二维码,或是纹理,或是图案。

更进一步地,上述的基于多光谱波长的防伪追溯方法,其中,所述统计分布为,以商标为中心的高斯分布。

更进一步地,上述的基于多光谱波长的防伪追溯方法,其中,所述射频标签,使用与读取设备nfc兼任的类别,射频标签储存物品个性化编码,追溯定位及时间戳编码,编码生成检验位。

更进一步地,上述的基于多光谱波长的防伪追溯方法,其中,所述云平台为每一件物品生成唯一的身份编码和检校位,该身份编码赋予射频标签,同时服务器或是云平台通过物品指纹编码与身份编码的关联,物品通过追溯监控点时,带有唯一身份标识的监控读写设备,通过网络与服务器或是云平台交换加密数据档案,读取、记录和修改射频标签追溯定位及时间戳编码;用户在查询真伪时,读取射频标签明码,通过服务器或是云平台随机产生指纹墨点检测位置序列,通过读取设备相机检测物品真伪的可信度;扫描指纹后比对关联数据用以确认身份编码以及追溯档案。

再进一步地,上述的基于多光谱波长的防伪追溯方法,其中,所述读取设备为带有摄像头的智能手机。

借由上述方案,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指纹和射频标签关联使用,使得编码难以仿造的同时可以方便的读写可变信息。

2、指纹的复杂性使得难以通过破坏包装达到串货的目的,提高实施安全性。

3、终端客户可以通过手机非常方便的检测数据的真假,便于实现跟踪追溯。

4、通过本发明构成的追溯体系的低成本建立,射频检测光学检测设备和云平台是完全独立而且成熟的技术模块,无须大规模改造现有生产流水线。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基于多光谱波长的防伪追溯方法,其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可采用不同吸收光谱墨水随机喷印的指纹,设有可变数据读写的频标签编码。由此,通过指纹和射频标签相互关联,且采用服务器或是云计算进行加密,用以关联指纹和射频标签。这样,可以增加标签数据拷贝难度。

实施期间,在物品表面生产指纹,服务器或是云平台生成射频标签编码。之后,各追溯点通过监控设备读取射频标签明码,修改和报告物品位置与时间戳。之后,终端用户通过读取设备读取射频标签明码,并向服务器或是云平台报告后,获得指纹抽检位置序列,检验真伪。并且,为了减少重复核对的工作量,本发明在完全比对指纹后,可无须射频标签即可追查物品身份和档案。

结合本发明一较佳的实施方式来看,指纹成形过程为,对每一件待编码物品采用n种不同吸收光谱波长的墨水,随机混合喷印在物体表面的固定区域,比如包装商标的空白处,形成墨点。并且,每一个墨点的吸收光谱频率和位置数据通过服务器或是云平台储存为物品指纹编码。同时,考虑到印刷需求的多样化,为了满足不同的加密需求,本发明采用的墨水为彩色墨水。当然,结合某些特定用途的需要,亦可以是红外墨水(吸收波长720纳米及以上)。并且,也可以采用紫外墨水,令按照特定的位置计算分布或是统计分布。

集合实际实施来看,通过多次对比试验发现,特定的位置为每128x128网格,构成随机点,或是二维码,或是纹理,或是图案。这样,能够满足绝大多数的印刷、加密需要,且保证能够被清晰识别。同时,针对常见的商标类印刷来看,采用的统计分布为,以商标为中心的高斯分布。

进一步来看,本发明采用的射频标签,使用与读取设备nfc兼任的类别。具体来说,射频标签储存物品个性化编码,由服务器或是云平台通过追溯监控点赋予其追溯定位及时间戳编码,编码生成检验位。由此,防止服务器或是云平台以外的编码生成,方便读取。

同时,在实际实施期间,云平台为每一件物品生成唯一的身份编码和检校位,该身份编码赋予射频标签。之后,服务器或是云平台通过物品指纹编码与身份编码的关联。在此期间,物品通过追溯监控点时,带有唯一身份标识的监控读写设备,通过网络与服务器或是云平台交换加密数据档案。交换过程为,读取、记录和修改射频标签追溯定位及时间戳编码。

之后,用户在查询真伪时,通过读取设备来读取射频标签明码。接着,通过服务器或是云平台随机产生指纹墨点检测位置序列。由此,通过读取设备相机检测物品真伪的可信度。并且,可通过扫描指纹后比对关联数据用以确认身份编码以及追溯档案。再者,考虑到实施的便利,采用的读取设备为带有摄像头的智能手机。因为智能手机已较为普及,只需要匹配对应的app既可以满足本发明的实现。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如下:

在指纹部分采用两种光谱波长:红外线隐形墨水,光谱波长720纳米,紫外线荧光墨水,光谱波长200纳米。红外线隐形墨水喷印一个4mmx4mm二维码在包装材料表面,编码确认该产品的分公司生产部门区号,坐标随机分布。

由此,在每一个包装盒巨大的表面找到微小的红外隐形二维码非常困难,大大提高串货者的破坏难度。紫外线荧光墨水按照明码序列号为种子数的伪随机序列喷印在商标条形码的区域内。并且,序列号及紫外线隐形墨点位置存放于云平台。

为了提升安全性,在包装盒内置射频标签芯片,频率13.56mhz,与手机nfc兼容。包装盒在包装时在线写入序列号、起点位置和时间戳及由这些数据通过云平台生成的检验码(网络通讯需加密)。

由此,每通过物流的一个追溯点,追溯设备读取并报告云平台序列号同时生成新的位置和时间戳,并通过云平台获取检验位。新数据通过追溯设备写入射频标签。

实施期间,终端用户通个读取射频标签明码,确认是否有破坏现象。如果发生串货,可以通过扫描红外隐形二维码分析生产部门区号找到串货者。如果射频标签明码读取顺利,云平台会生成一个随机的抽样位置序列和结果序列,终端用户用紫外线灯和手机即可检测商标条形码区域内的抽样点。通过抽样点的编码即可知道物品真伪的可信度。检测是通过手机app和机器视觉算法自动联系云平台完成的。

换句话说,采用本发明后,能实现不同吸收光谱墨滴按数学模型(大小、形状、位置、密度、分布等等)喷印在物体表面形成指纹。隐形墨水喷在法定图形(如商标)表面,达到防破坏指纹又无须改变物品印刷排版的效果。同时,能生成检验位的射频表身份标识明码。指纹与明码分别生成,通过服务器或是云平台关联。扫描指纹可获取关联的明码和追溯档案。读取明码后,通过服务器或是云平台,从海量指纹点随机抽取检验点序列计算真伪可信度。

通过上述的文字表述可以看出,采用本发明后,拥有如下优点:

1、指纹和射频标签关联使用,使得编码难以仿造的同时可以方便的读写可变信息。

2、指纹的复杂性使得难以通过破坏包装达到串货的目的,提高实施安全性。

3、终端客户可以通过手机非常方便的检测数据的真假,便于实现跟踪追溯。

4、通过本发明构成的追溯体系的低成本建立,射频检测光学检测设备和云平台是完全独立而且成熟的技术模块,无须大规模改造现有生产流水线。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