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船舶零件、设备识别码跟踪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458962阅读:675来源:国知局
一种船舶零件、设备识别码跟踪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船舶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船舶零件、设备识别码跟踪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蓬勃发展,数字化造船技术近年来已经逐渐融入到国内造船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很多企业通过自主研发或引进一系列系统,改变了粗犷的生产设计模式,但在船舶生产信息化、集成化等方面竞争力还是显得明显不足,而船舶制造信息的采集、传递和处理正逐步成为企业生产制造管理过程的实质,各系统之间数据良好的沟通及再利用是提升管理水平的关键。

船舶是由若干个零件、设备通过组装、焊接和固定等建造而成。船体结构零件、设备非常多,而且难以准确区分安装位置。当前,在船舶零件生产组装跟踪方面,主要依靠手工记号统计,这种方法存在效率低下、制定速度慢、误差大,不能时时跟踪等诸多弊端。在生产建造过程中,套料生成的零件没有时时的跟踪,容易发生零件丢失、使用区域不对,装配方法有误等,给生产造成了极大的麻烦,影响建造工期和施工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船舶零件、设备识别码跟踪系统及方法,以识别码为标识,实现零件和设备的实时登记和跟踪,可实时掌握零件和设备的动态。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船舶零件、设备识别码跟踪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设置在零件套料端的前期生成系统、设置在各施工现场的扫码模块、设置在监控中心的监控系统,共同由网络连接;其中,

前端生成系统包括:零件分段模块,用于根据施工阶段和船舶装配制造流程,将船体所有的零件和设备按照所处的位置进行分段;识别码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每个零件和设备的名称、材料、尺寸、安装位置、所属分段和安装工艺,按设定的顺序生成识别码;识别码数据库,用于存储识别码生成模块生成的识别码,并供调用;识别码设置模块,用于在套料后将生成的识别码设置到对应的零件和设备上;

扫码模块,用于在施工过程中,扫描零件和设备上的识别码;

监控系统包括跟踪模块,用于根据识别码数据库中的识别码,及在各施工过程中扫描的识别码,记录零件、组立、分段和设备的状态和流向,并存储。

按上述系统,所述的零件分段模块中,将船体所有的零件分段为依次由整船、大组立、小组立和零件组成的树状图,零件作为最底层,零件构成小组立,小组立构成大组立,大组立构成整船。

按上述系统,所述的识别码为条形码或二维码。

按上述系统,所述的识别码设置模块为预制纸质识别码,粘贴到零件和设备上;或者直接喷涂在零件和设备上。

按上述系统,所述的监控系统还包括总台显示模块,用于显示船体的三维装配图,并在接收到扫描的识别码后,对三维装配图的相应部分进行颜色和/或亮度设置,从而区分装配进度和状态。

一种船舶零件、设备识别码跟踪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

s1、在零件套料端,根据施工阶段和船舶装配制造流程,将船体所有的零件和设备按照所处的位置进行分段;

s2、根据每个零件和设备的名称、材料、尺寸、安装位置、所属分段和安装工艺,按设定的顺序生成识别码;

s3、存储识别码生成模块生成的识别码,并供调用;

s4、在套料后,将生成的识别码设置到对应的零件和设备上;

s5、在施工过程中,扫描零件和设备上的识别码;

s6、在监控中心,根据识别码数据库中的识别码,及在各施工过程中扫描的识别码,记录零件、组立、分段和设备的状态和流向,并存储。

按上述方法,s1中,将船体所有的零件分段为依次由整船、大组立、小组立和零件组成的树状图,零件作为最底层,零件构成小组立,小组立构成大组立,大组立构成整船。

按上述方法,所述的s4预制纸质识别码,或在执行套料指令时同时生成相应的纸质识别码,粘贴到零件和设备上;

或者在数控切机上安装喷涂设备,当套料完成后,将识别码直接喷涂在零件和设备上。

按上述方法,在监控中心,将组立、分段和整船的构造,生成三维装配图进行显示,并在接收到扫描的识别码后,对三维装配图的相应部分进行颜色和/或亮度设置,从而区分装配进度和状态。

按上述方法,所述的s5在扫描识别码时,同时对零件的信息进行显示,零件的信息包括零件的名称、材料、尺寸、安装位置、所属分段和安装工艺,以及三维图。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从生产设计开始,就对船体零件进行分段,并对零件的信息进行存储,制作信息库,根据信息库自动生成识别码,以识别码的形式对每个零件进行标识,通过扫描识别码便可知道相应零件的状态和情况,可以降低丢失概率,对现场施工进行技术提醒和指导;同时在监控中心对生产设计阶段生成的固有信息和各阶段中的扫描采集信息进行汇总存储,可实时掌握零件和设备的动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条形码信息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分段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例和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提供一种船舶零件、设备识别码跟踪系统,它包括设置在零件套料端的前期生成系统、设置在各施工现场的扫码模块、设置在监控中心的监控系统,共同由网络连接。

前端生成系统包括:零件分段模块,用于根据施工阶段和船舶装配制造流程,将船体所有的零件和设备按照所处的位置进行分段。具体的,可以将船体所有的零件分段为依次由整船、大组立、小组立和零件组成的树状图,如图2所示,零件作为最底层,零件构成小组立,小组立构成大组立,大组立构成整船。

识别码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每个零件和设备的名称、材料、尺寸、安装位置、所属分段和安装工艺,按设定的顺序生成识别码;识别码数据库,用于存储识别码生成模块生成的识别码,并供调用。识别码为条形码或二维码。以条形码为例,如图1所示,在生产设计阶段,对全船的零件和设备进行相关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并将板厚、材料、位置、焊接工艺、组立、分段和局部装配简图等主要信息集成,并制作对应的条形码。

识别码设置模块,用于在套料后将生成的识别码设置到对应的零件和设备上。在零件下料阶段,将对应预制的识别码粘贴在相应的零件上。当设备进厂,并检查各项信息无误,将对应的识别码粘贴其上。识别码可为纸质或喷涂。如果是纸质识别码,可以提前预制识别码,也可数控切机上安装打印设备,当执行套料指令时,同时生成相应的零件识别码,再将识别码黏贴到零件上。如果是喷涂式识别码,在数控切机上安装喷涂设备,当套料完成后,将识别码喷图在上面。

扫码模块,用于在施工过程中,扫描零件和设备上的识别码。每个施工阶段需要对零件识别码进行扫描,跟踪其阶段性的位置和施工进展,也可实时掌握工期进度。为了使现场装配更易理解,采用可视识别码扫描器,在扫描器上设计小屏幕,可呈现目标零件及同边相关零件的装配形式。零件是构成分段的基础,构建分段的条形码树,由零件的条形码构成局部小组立,再构成大组立,再构成构件分段。对生产设计软件进行二次开发,使其具备零件条形码生成功能,并建立条形码数据库。运用软件的二次开发技术,将生产设计软件进行信息输出升级,植入条形码生成技术,使生成的条形码具有零件的各种信息,同时将零件及其相关联的零件制成三维图信息。在进行小组立装配时,应对该组立内的零件进行识别码扫描,将即将装配的零件信息存储到小组立的条形码内,当大组立和分段构建时,同样将上一级的零件或小组立等信息依次扫描存储。

监控系统包括跟踪模块,用于根据识别码数据库中的识别码,及在各施工过程中扫描的识别码,记录零件、组立、分段和设备的状态和流向,并存储。

监控系统还包括总台显示模块,用于显示船体的三维装配图,并在接收到扫描的识别码后,对三维装配图的相应部分进行颜色和/或亮度设置,从而区分装配进度和状态。

一种船舶零件、设备识别码跟踪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在零件套料端,根据施工阶段和船舶装配制造流程,将船体所有的零件和设备按照所处的位置进行分段;具体的,将船体所有的零件分段为依次由整船、大组立、小组立和零件组成的树状图,零件作为最底层,零件构成小组立,小组立构成大组立,大组立构成整船。

s2、根据每个零件和设备的名称、材料、尺寸、安装位置、所属分段和安装工艺,按设定的顺序生成识别码。

s3、存储识别码生成模块生成的识别码,并供调用。

s4、在套料后,将生成的识别码设置到对应的零件和设备上。可以预制纸质识别码,或在执行套料指令时同时生成相应的纸质识别码,粘贴到零件和设备上;或者在数控切机上安装喷涂设备,当套料完成后,将识别码直接喷涂在零件和设备上。

s5、在施工过程中,扫描零件和设备上的识别码。在扫描识别码时,同时对零件的信息进行显示,零件的信息包括零件的名称、材料、尺寸、安装位置、所属分段和安装工艺,以及三维图。

s6、在监控中心,根据识别码数据库中的识别码,及在各施工过程中扫描的识别码,记录零件、组立、分段和设备的状态和流向,并存储。

在监控中心,将组立、分段和整船的构造,生成三维装配图进行显示,并在接收到扫描的识别码后,对三维装配图的相应部分进行颜色和/或亮度设置,从而区分装配进度和状态。例如:将其三维装配图设计为阴影,当扫描其上一级零件、组立、分段、设备时,相应的阴影显亮,表示该处的零件、组立、分段、设备安装完成。

本发明设计了一种船舶零件设备识别码跟踪系统,利用生产设计阶段的零件、组立、分段和流程工艺信息整合,形成识别码,在制造阶段运用可视或非可视识别码扫描器对各阶段的零件进行记录和跟踪,同时在总台内形成组装显示,在数据库里构件零件、组立和分段的装配、制造动态情况。从而提高零件设计制造以及组装的效率,减小零件的丢失,减少反工和停工,达到高效建造船舶的目的。

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设计思想和特点,其目的在于使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所以,凡依据本发明所揭示的原理、设计思路所作的等同变化或修饰,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