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用只读存储器的加载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048319发布日期:2019-03-05 19:47阅读:436来源:国知局
选用只读存储器的加载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选用只读存储器(optionrom)的加载方法,特别是指由储存装置加载选用只读存储器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基本输入输出系统(bios)的技术领域中,为了让电子装置(例如,个人计算机或服务器等)开机之后能够使用其他硬件装置(例如,显示适配器或网络卡等),一般会在储存bios的内存(电子抹除式可复写只读存储器(eeprom)或闪存(flashmemory))内存入所需要的选用只读存储器(option-rom),当电子装置启动且执行bios进行自我测试(post)、初始化基本硬设备等开机流程中,会加载选用只读存储器以驱动相应的硬件装置。也就是说,选用只读存储器(option-rom)其实是电子装置之bios为了与硬件装置进行通讯,所呼叫的韧体,而option-rom通常是包含在bios映像档的一部份。

一般来说,选用只读存储器的开发人员在进行的新版本开发或除错(debug)的时候,为了判断新版本的选用只读存储器是否能够在电子装置上面正常运作,必须将更新后的选用只读存储器刻录于储存bios的内存之内,也就是说,开发人员必须要重新编译bios,将不同版本的option-rom置换到bios里面,再将新的bios刻录到机器上,之后再透过前述开机的流程待bios加载新版本的选用只读存储器以执行,再确认新版本的选用只读存储器的运作情形。然而,仅为了测试选用只读存储器,而这样反复地刻录整个bios再进行测试的流程相当花费时间,也非常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只读存储器的加载方法,其可不需反复地将整个重新刻录,而大幅缩短了选用只读存储器的开发时间。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选用只读存储器的加载方法,适用于具有处理单元以及内存单元的电子装置,内存单元用以储存基本输入输出单元(bios),且bios包括至少一预设选用只读存储器,其方法包括:当取代功能为致能时,透过处理单元执行bios以进行以下步骤:判断处理单元可存取之储存装置中是否具有替换索引表,且替换索引表用以指示至少替换选用只读存储器的第一标识符及存取路径;当储存装置具有替换索引表时,判断默认选用只读存储器的第二标识符是否与替换索引表中之替换选用只读存储器的第一标识符相符;当默认选用只读存储器的第二标识符与替换索引表中所指示之替换选用只读存储器的第一标识符相符时,解析替换索引表以取得相符之替换选用只读存储器的存取路径,并透过所取得之存取路径加载相符之替换选用只读存储器以执行;以及当预设选用只读存储器的第二标识符与替换选用只读存储器的第一标识符不相符时,加载预设选用只读存储器以执行。

优选地,选用只读存储器的加载方法,更包括当判断储存装置不具有替换索引表时,加载默认选用只读存储器以执行。

优选地,选用只读存储器的加载方法更包括当预设选用只读存储器的第二标识符与替换索引表中所指示之替换选用只读存储器的第一标识符相符时,解析替换索引表以取得相符之替换选用只读存储器的存取路径,并判断所取得之存取路径中是否储存有替换选用只读存储器。此外,当所取得之存取路径未储存有替换选用只读存储器,则加载预设选用只读存储器以执行。另一方面,当所取得之存取路径储存有替换选用只读存储器,加载相符之替换选用只读存储器以执行。

优选地,上述取代功能的致能可于上述电子装置的基本输入输出单元设定(biossetup)中设置,当取代功能未致能时,透过处理单元执行基本输入输出单元以加载默认选用只读存储器以执行。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藉由致能本发明之取代功能,开发人员在进行选用只读存储器的新版本开发或除错的时候,可直接将新的或修改后的选用只读存储器储存于储存装置中(如,选用只读存储器),并在替换索引表内添加相对应的标识符与存取路径,即可测试储存装置所新添加的选用只读存储器是否能够在电子装置中正常运作,因此可不需反复地将整个bios重新刻录,而大幅缩短了选用只读存储器的开发时间。

【附图说明】

第1图系显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电子装置的示意图。

第2图系显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选用只读存储器的加载方法的运作流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所述以特定方式表达显示于图标中之实施例或例子。但应了解该实施例或例子并非用以限制。任何本发明实施例的替换以及修改,以及本发明原则之任何进一步应用,对于本发明领域具有通常技术者能参考本发明说明书内容而完成。

第1图系显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电子装置10之示意图。如第1图所示,电子装置100包括有内存单元110以及处理单元120,内存单元110内储存有基本输入输出单元112(以下称bios112),其中bios112还包含有预设的选用只读存储器(optionrom)114。当电子装置100开机后,处理单元120则从内存单元110中取得bios112以执行,且当本发明之取代功能未致能(disable)时,在处理单元120执行bios112期间将会直接加载预设的选用只读存储器114来执行,藉此驱动电子装置100中与其相对应的硬件装置(未显示于图标中)。此外,用户可在处理单元120执行bios112而进入基本输入输出单元设定(biossetup)的接口后,决定是否致能取代功能。另一方面,处理单元120与储存装置200通信链接,储存装置200储存有替换索引表210以及用以替换的选用只读存储器220。应了解到,在一些实施例中,bios112可包括多个预设的选用只读存储器114分别对应至不同的硬件装置,而储存装置200亦可包括有多个替换的选用只读存储器220分别对应至不同的硬件装置。

在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储存装置200可为外接式储存装置(例如,usb随身碟),亦可为设置于电子装置100当中的储存装置(例如,硬盘)。此外,替换索引表210可为一种头文件(headerfile)、文件文件或表格数据文件等,用以指示储存装置200中选用只读存储器220之标识符(例如,全局唯一识别元;guid)与其存取路径。藉此,当本发明之取代功能为致能(enable)状态,则处理单元120在执行bios112期间可根据替换索引表210所指示的标识符来判断储存装置200内的选用只读存储器220是否用来替换预设的选用只读存储器114,并在判断可替换时,加载替换的选用只读存储器220来执行,藉此驱动电子装置100中与其相对应的硬件装置。举例来说,当预设的选用只读存储器114与替换的选用只读存储器220的标识符相符时,将改为加载储存装置200内替换的选用只读存储器220以执行,而非加载bios112内预设的选用只读存储器114。

以下以第2图并配合第1图来说明本发明之选用只读存储器的加载方法之运作流程。在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在电子装置100开机后,处理单元120将从内存单元110取得bios112以执行,且透过执行bios112的来进行本发明以下程序。首先,在步骤s202中,处理单元120判断取代功能是否致能,举例来说,处理单元120可透过取得对应于取代功能的设定值来判断是否致能,若该设定值为「1」则表示致能,若该设定值为「0」则表示未致能。若取代功能被致能则继续步骤s204,反之,若取代功能未致能则继续步骤s214。在一些实施例中,用户可于电子装置100开机后,进入基本输入输出单元设定(biossetup)的用户接口中设定对应于取代功能的设定值,当下次开机时,处理单元120再次执行bios112时,则可根据使用者的设定判断是否应用本发明之取代功能。

在步骤s204中,则判断是否储存装置200内储存有替换索引表210,若有,则继续步骤s206,反之则继续步骤s214。接着,在步骤s206中,处理单元120判断替换索引表210中所指示替换的选用只读存储器220之标识符是否与bios112内预设的选用只读存储器114之标识符相符,若相符,则继续步骤s208,反之则继续步骤s214。在步骤s208中,处理单元120解析该替换索引表210进而取得替换索引表210中所指示的选用只读存储器220之存取路径,并于步骤s210中判断所取得的存取路径上是否具有选用只读存储器220,若有,则继续步骤s212,反之则继续步骤s214。

最后,在步骤s212中,处理单元120透过所取得之存取路径加载选用只读存储器220以执行。而另一方面,在步骤s214中,处理单元120则加载bios112内预设的选用只读存储器114以执行。

综上所述,本发明藉由致能本发明之取代功能,开发人员在进行选用只读存储器的新版本开发或除错的时候,可直接将新的或修改后的选用只读存储器储存于储存装置200中(如,选用只读存储器220),并在替换索引表210内添加相对应的标识符与存取路径,即可测试储存装置200所新添加的选用只读存储器是否能够在电子装置100中正常运作,因此可不需反复地将整个bios112重新刻录,而大幅缩短了选用只读存储器的开发时间。

本发明之方法,或特定型态或其部份,可以以程序代码的型态存在。程序代码可以包含于实体媒体,如软盘、光盘片、硬盘、或是任何其他机器可读取(如计算机可读取)储存媒体,亦或不限于外在形式之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中,当程序代码被机器,如计算机加载且执行时,此机器变成用以参与本发明之装置。程序代码也可以透过一些传送媒体,如电线或电缆、光纤、或是任何传输型态进行传送,其中,当程序代码被机器,如计算机接收、加载且执行时,此机器变成用以参与本发明之装置。当在一般用途处理单元实作时,程序代码结合处理单元提供一操作类似于应用特定逻辑电路之独特装置。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