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企业大数据智能分析管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662459阅读:59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现代化智能企业管理技术,特别是一种企业大数据智能分析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对管理软件的依赖增大,从刚开始的大型企业对专业化软件的需求到现在中小企业对各类简单功能模块的小型软件的启用可以看出,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利于企业管理软件来提高企业的效率。

目前的企业管理系统都是单一的,独立的管理系统,没有一个统一的管理衔接点将企业的产品、客户、订单、营销和办公自动化结合起来,使得形成一个随时随地可以通过办公自动化进行办公,从而形成现代化企业的智能管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一种企业大数据智能分析管理方法,本申请通过一整套管理流程实现公司产品、营销、客户和订单的智能管理,解决现代化企业管理系统独立性强,不具有数据互通和备份的缺点,不能与移动终端实时对接使用的问题,不具备云服务器对整个管理系统进行数据提取、追踪和分析的功能,不能形成完整的企业管理理念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企业大数据智能分析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根据组织框架结构设置多个管理员子模块,管理员子模块分设多个用户子模块,管理员子模块对下属的用户子模块进行权限分配;

步骤2、用户进入用户管理模块,并根据组织框架结构进行账户注册,注册后的用户子模块根据组织框架结构录属所属组织结构的管理员子模块;

步骤3、具有产品模块权限的用户,在所述产品模块中记录和追踪从开发到生产的产品信息,所述产品信息包括产品的系列、型号、尺寸、大小、库存、生产周期、原材料采购和系统配货;

步骤4、具有客户模块权限的用户,在所述客户模块中搜索、记录和分析客户信息,搜索陌生客户,并从陌生的潜在客户中筛选并锁定出精准客户,根据客户的基本信息进行分析和评估;

步骤5、具有营销模块权限的用户,在所述营销模块中记录和分析产品的营销量、客户的转换率、营销费用、营销成本和营销效果;

步骤6、具有订单模块权限的用户,在所述订单模块中记录产品的订单信息,所述订单信息包括产品的交易信息、编号信息、物流信息、财务信息和售后服务信息;

步骤7、用户通过办公自动化模块更新后的数据实时上传到云服务器端,云服务器端储存并分析更新后的数据;

步骤8、用户通过移动管理系统登录后,通过云服务器端调出并修改数据信息,修改后的数据信息实时反馈给云服务器端储存。

优选地,包括用户提交产品信息的具体步骤:

步骤31、用户创建产品的开发信息,所述产品的开发信息包括产品类型、产品型号、产品尺寸、产品大小、产品开发周期和产品开发预算;

步骤32、用户创建产品的采购信息,所述产品的采购信息包括采购材料类型、采购材料数量、采购材料型号、采购材料大小、采购材料单价、采购材料库存和采购材料领取记录;

步骤33、用户创建产品的生产信息,所述产品的生产信息包括产品的生产图纸、生产文档、生产预算、代加工单位、生产数量和生产总金额;

步骤34、用户创建产品的配货信息,所述产品的配货信息包括产品的型号、产品的数量、产品的预售单价、产品的配货地址、产品的配货时间和产品的配货人员。

优选地,包括用户录入客户信息和进行客户信息分析的步骤,具体如下:

步骤41、用户通过数据采集子模块和数据追踪子模块对互联网资源、本地数据库资源和云服务器端数据库资源的数据进行抓取,并获得相应的客户信息;

步骤42、用户通过数据分析子模块分析获得的客户信息是否为有效信息,并对该客户信息进行定位,其定位内容包括陌生客户、潜在客户、精准客户、普通客户和长期客户;

步骤43、用户将分析出的客户信息进行备份,并分配。

优选地,包括用户记录营销信息的具体步骤:

步骤51、用户通过数据采集子模块和数据追踪子模块抓取本地数据库资源和云服务器端数据库资源,获得产品的营销量、客户的二次购买率、营销成本和营销利润;

步骤52、用户根据通过数据分析子模块对采集到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

步骤53、用户对分析出的数据进行整合统计,并通过现代沟通和营销手段进行精准营销。

优选地,包括用户记录订单信息的具体步骤:

步骤61、用户创建新订单子模块,所述新订单子模块包括产品信息、订货商信息和运输渠道信息;

步骤62、用户填写订单的各项金额,并通过办公自动化模块转呈给公司负责人及财务审核;

步骤63、审核成功再次创建产品出库子模块,填写产品出库配送的车牌号、配送人并跟踪记录物流信息;

步骤64、用户创建售后服务子模块,填写产品的售后服务信息,所述售后服务信息包括售后问题、售后时间、售后接待人、售后地点、售后金额以及售后处理状况。

优选地,云服务器端每隔设定时限将系统数据备份到备份服务器模块。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实现了将公司产品、营销、客户和订单集纳到智能办公上,实现对公司整套流程的智能管理;

(2)设有服务器端和移动管理系统与本地管理系统相连,实现公司办公的实时性、移动性和智能性;

(3)具有远程数据互通和远程数据备份的特点,安全性高;

(4)能实现对整个管理系统,乃至对互联网信息的数据检索、追踪和分析的功能,利于找寻客户资源和营销分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企业大数据智能分析管理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实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例方法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公开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处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公开。在本公开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例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的组合。

一种企业大数据智能分析管理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根据组织框架结构设置多个管理员子模块,管理员子模块分设多个用户子模块,管理员子模块对下属的用户子模块进行权限分配;

步骤2、用户进入用户管理模块,并根据组织框架结构进行账户注册,注册后的用户子模块根据组织框架结构录属所属组织结构的管理员子模块;

步骤3、具有产品模块权限的用户,在所述产品模块中记录和追踪从开发到生产的产品信息,所述产品信息包括产品的系列、型号、尺寸、大小、库存、生产周期、原材料采购和系统配货;

步骤4、具有客户模块权限的用户,在所述客户模块中搜索、记录和分析客户信息,搜索陌生客户,并从陌生的潜在客户中筛选并锁定出精准客户,根据客户的基本信息进行分析和评估;

步骤5、具有营销模块权限的用户,在所述营销模块中记录和分析产品的营销量、客户的转换率、营销费用、营销成本和营销效果;

步骤6、具有订单模块权限的用户,在所述订单模块中记录产品的订单信息,所述订单信息包括产品的交易信息、编号信息、物流信息、财务信息和售后服务信息;

步骤7、用户通过办公自动化模块更新后的数据实时上传到云服务器端,云服务器端储存并分析更新后的数据;

步骤8、用户通过移动管理系统登录后,通过云服务器端调出并修改数据信息,修改后的数据信息实时反馈给云服务器端储存。

优选地,包括用户提交产品信息的具体步骤:

步骤31、用户创建产品的开发信息,所述产品的开发信息包括产品类型、产品型号、产品尺寸、产品大小、产品开发周期和产品开发预算;

步骤32、用户创建产品的采购信息,所述产品的采购信息包括采购材料类型、采购材料数量、采购材料型号、采购材料大小、采购材料单价、采购材料库存和采购材料领取记录;

步骤33、用户创建产品的生产信息,所述产品的生产信息包括产品的生产图纸、生产文档、生产预算、代加工单位、生产数量和生产总金额;

步骤34、用户创建产品的配货信息,所述产品的配货信息包括产品的型号、产品的数量、产品的预售单价、产品的配货地址、产品的配货时间和产品的配货人员。

优选地,包括用户录入客户信息和进行客户信息分析的步骤,具体如下:

步骤41、用户通过数据采集子模块和数据追踪子模块对互联网资源、本地数据库资源和云服务器端数据库资源的数据进行抓取,并获得相应的客户信息;

步骤42、用户通过数据分析子模块分析获得的客户信息是否为有效信息,并对该客户信息进行定位,其定位内容包括陌生客户、潜在客户、精准客户、普通客户和长期客户;

步骤43、用户将分析出的客户信息进行备份,并分配。

优选地,包括用户记录营销信息的具体步骤:

步骤51、用户通过数据采集子模块和数据追踪子模块抓取本地数据库资源和云服务器端数据库资源,获得产品的营销量、客户的二次购买率、营销成本和营销利润;

步骤52、用户根据通过数据分析子模块对采集到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

步骤53、用户对分析出的数据进行整合统计,并通过现代沟通和营销手段进行精准营销。

优选地,包括用户记录订单信息的具体步骤:

步骤61、用户创建新订单子模块,所述新订单子模块包括产品信息、订货商信息和运输渠道信息;

步骤62、用户填写订单的各项金额,并通过办公自动化模块转呈给公司负责人及财务审核;

步骤63、审核成功再次创建产品出库子模块,填写产品出库配送的车牌号、配送人并跟踪记录物流信息;

步骤64、用户创建售后服务子模块,填写产品的售后服务信息,所述售后服务信息包括售后问题、售后时间、售后接待人、售后地点、售后金额以及售后处理状况。

优选地,云服务器端每隔设定时限将系统数据备份到备份服务器模块。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