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终端设备的解锁方法、设备以及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4175745阅读:424来源:国知局
移动终端设备的解锁方法、设备以及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移动终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移动终端设备的解锁方法、移动终端设备、可穿戴移动设备以及移动终端设备的解锁系统。



背景技术:

移动终端或者叫移动通信终端是指可以在移动中使用的计算机设备。随着网络和技术朝着越来越宽带化的方向的发展,移动通信产业将走向真正的移动信息时代。另一方面,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飞速发展,移动终端的处理能力已经拥有了强大的处理能力,移动终端正在从简单的通话工具变为一个综合信息处理平台。这也给移动终端增加了更加宽广的发展空间。

可穿戴设备即直接穿在身上,或是整合到用户的衣服或配件的一种便携式设备。可穿戴设备不仅仅是一种硬件设备,更是通过软件支持以及数据交互、云端交互来实现强大的功能,可穿戴设备将会对我们的生活、感知带来很大的转变。可穿戴设备多以具备部分计算功能、可连接手机及各类终端的便携式配件形式存在,主流的产品形态包括以手腕为支撑的watch类,以脚为支撑的shoes类,以头部为支撑的glass类。

移动终端设备的解锁技术随着移动终端设备以及可穿戴设备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进步,解锁方法也层出不穷,但目前解锁方法的安全性以及便捷性存在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移动终端设备的解锁方法、移动终端设备、可穿戴移动设备以及移动终端设备的解锁系统,能够提高解锁移动终端设备的便捷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移动终端设备的解锁方法,该方法包括:

通过移动终端设备上的第一感应装置采集第一解锁信息,第一解锁信息为人体的生理状态特征信息;将第一解锁信息与第一预设解锁信息进行比对,若第一解锁信息匹配第一预设解锁信息,则解锁移动终端设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又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移动终端设备,

该移动终端设备包括第一感应装置,第一感应装置设置于移动终端设备的握持部,用以采集第一解锁信息;第一解锁信息为人体的生理状态特征信息并通过人体被传递至第一感应装置,用以将第一解锁信息与第一预设解锁信息进行比对;若第一解锁信息匹配第一预设解锁信息,则解锁移动终端设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又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可穿戴移动设备,

该可穿戴移动设备包括第二感应装置,可穿戴移动设备存储有第二解锁信息,并且第二感应装置与人体接触,用以将第二解锁信息通过人体传递至移动终端设备,进而解锁移动终端设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又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移动终端设备的解锁系统,该解锁系统包括移动终端设备以及可穿戴移动设备,该移动终端设备以及该可穿戴移动设备为上述实施例所阐述的移动终端设备以及可穿戴移动设备,能够实现如上述实施例所阐述的移动终端设备的解锁方法。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相比于现有技术通过随身设备根据智能手持设备的解锁请求采集响应信息以进行解锁智能手持设备操作,本发明通过移动终端设备上的第一感应装置采集生理状态特征信息,与第一预设解锁信息进行比对,进而解锁移动终端设备,无需通过随身设备采集解锁信息,能够提高解锁移动终端设备的便捷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移动终端设备解锁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移动终端设备解锁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移动终端设备解锁方法第三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移动终端设备解锁方法第四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解锁确认界面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解锁确认界面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移动终端设备解锁方法第五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移动终端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可穿戴移动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移动终端设备解锁系统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请参阅图1,图1是本发明移动终端设备解锁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s101:通过移动终端设备上的第一感应装置采集第一解锁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移动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笔记本、平板电脑、pos机等,拥有计算处理能力的移动终端设备,能够实现本实施例中所阐述解锁方法,在此不做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解锁信息可以为人体的生理状态特征信息,也就是说,能够代表每个人唯一身份的生理状态特征信息,移动终端设备上的第一感应装置采集生理状态特征信息作为解锁信息,可以在极大程度上保证解锁信息的安全性,另外不需要额外记忆,能够提高解锁移动终端设备的便捷性。

生理状态特征信息不同于其他生理信息,例如指纹、声纹等,可以通过第三方介质保存如指纹、声纹等生理信息,通过第三方介质加以对移动终端设备进行解锁,例如通过薄膜提取指纹信息,将带有指纹信息的薄膜接触移动终端设备的第一感应装置,同样能实现解锁操作,然而,生理状态特征信息只能通过与预设解锁信息匹配的本人接触第一感应装置,第一感应装置才能采集与预设解锁信息匹配的解锁信息。

s102:将第一解锁信息与第一预设解锁信息进行比对;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预设解锁信息存储于移动终端设备中,用于解锁移动终端设备,移动终端设备上的第一感应装置采集到第一解锁信息后,与移动终端设备中所存储的第一预设解锁信息进行比对。

s103:若第一解锁信息匹配第一预设解锁信息,则解锁移动终端设备;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解锁信息匹配第一预设解锁信息,也就是,第一解锁信息与第一预设解锁信息相同。例如第一预设解锁信息为人体阻抗值,第一解锁信息为相同的人体阻抗值,二者相互匹配,或者第一预设解锁信息为心率与人体阻抗的组合,第一解锁信息为相同的心率与人体阻抗的组合,二者才能相互匹配。若第一解锁信息匹配第一预设解锁信息,则解锁移动终端设备,用户可以对移动终端设备进行进一步操作。

当然,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人体可以携带用于解锁移动终端设备的解锁信息,例如携带解锁信息的芯片等,通过芯片与人体接触,将解锁信息通过人体传递至移动终端设备,进而解锁移动终端。

请参阅图2,图2是本发明移动终端设备解锁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s201:判断第一感应装置是否采集到第一解锁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移动终端设备上的第一感应装置采集第一解锁信息,若采集到第一解锁信息则执行步骤s202;若没有采集到第一解锁信息,则继续执行步骤s201。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解锁信息为人体的生理状态特征信息,也就是说,能够代表每个人唯一身份的生理状态特征信息,可选地,第一解锁信息可以是血压、心率以及人体阻抗等,当然,第一解锁信息也可以是多者的组合,例如血压与人体阻抗、心率与人体阻抗等以组合形式作为第一解锁信息,在此不做限定。

可选地,人体中各元素的组成以及含量不尽相同,从而使每个人的人体自身的阻抗也不尽相同,通过对人体施加一电压,电压大小在人体所能承受电压值之内,以保证不伤害人体健康,由于人体自身的阻抗不同,因此施加电压所产生的电流不同,进而实现身份的区分,以人体阻抗作为解锁信息,可以在极大程度上保证解锁信息的安全性,另外不需要额外记忆,能够提高解锁移动终端设备的便捷性。以上仅以人体阻抗为例阐述将人体的生理状态特征信息作为解锁信息的优势所在,其他生理状态特征信息同样具备人体阻抗所具有的优势。

生理状态特征信息不同于其他生理信息,例如指纹、声纹等,可以通过第三方介质保存如指纹、声纹等生理信息,通过第三方介质加以对移动终端设备进行解锁,例如通过薄膜提取指纹信息,将带有指纹信息的薄膜接触移动终端设备的第一感应装置,同样能实现解锁操作,然而,生理状态特征信息只能通过与预设解锁信息匹配的本人接触第一感应装置,第一感应装置才能采集与预设解锁信息匹配的解锁信息。

s202:将第一解锁信息与第一预设解锁信息进行比对;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预设解锁信息存储于移动终端设备中,用于解锁移动终端设备,移动终端设备上的第一感应装置采集到第一解锁信息后,与移动终端设备中所存储的第一预设解锁信息进行比对。

可选地,第一预设解锁信息可以为与第一解锁信息对应的生理状态特征信息,或者是多者的组合,例如血压与人体阻抗、心率与人体阻抗等以组合形式作为第一预设解锁信息,在此不做限定。

当然,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人体可以携带用于解锁移动终端设备的解锁信息,例如携带解锁信息的芯片等,通过芯片与人体接触,将解锁信息通过人体传递至移动终端设备,进而解锁移动终端。

s203:判断第一解锁信息是否匹配第一预设解锁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若第一解锁信息匹配第一预设解锁信息,则执行步骤s204;若第一解锁信息不匹配第一预设解锁信息,则执行步骤s205。第一解锁信息匹配第一预设解锁信息,也就是,第一解锁信息与第一预设解锁信息相同。例如第一预设解锁信息为人体阻抗值,第一解锁信息为相同的人体阻抗值,二者相互匹配,或者第一预设解锁信息为心率与人体阻抗的组合,第一解锁信息为相同的心率与人体阻抗的组合,二者才能相互匹配。

s204:解锁移动终端设备;

在本实施例中,若第一解锁信息匹配第一预设解锁信息,则解锁移动终端设备,用户可以对移动终端设备进行进一步操作,例如办公,通讯以及娱乐等。

s205:解锁移动终端设备失败;

在本实施例中,若第一解锁信息不匹配第一预设解锁信息,则解锁移动终端设备失败,继续执行步骤s201,用户无法对移动终端设备进行进一步操作,例如办公,通讯以及娱乐等。

以上可以看出,本发明通过移动终端设备上的第一感应装置采集生理状态特征信息,与第一预设解锁信息进行比对,进而解锁移动终端设备,无需通过随身设备采集解锁信息,能够提高解锁移动终端设备的便捷性。

请参阅图3,图3是本发明移动终端设备解锁方法第三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s301:判断第一感应装置是否采集到第一解锁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移动终端设备上的第一感应装置采集解锁信息,若采集到的解锁信息为第一解锁信息,则执行步骤s302,若没有采集到解锁信息,则继续执行步骤s301。

s302:将第一解锁信息与第一预设解锁信息进行比对;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解锁信息为人体的生理状态特征信息,也就是说,能够代表每个人唯一身份的生理状态特征信息,可选地,第一解锁信息可以是血压、心率以及人体阻抗等,当然,第一解锁信息也可以是多者的组合,例如血压与人体阻抗、心率与人体阻抗等以组合形式作为第一解锁信息,在此不做限定。

可选地,人体中各元素的组成以及含量不尽相同,从而使每个人的人体自身的阻抗也不尽相同,通过对人体施加一电压,电压大小在人体所能承受电压值之内,以保证不伤害人体健康,由于人体自身的阻抗不同,因此施加电压所产生的电流不同,进而实现身份的区分,以人体阻抗作为解锁信息,可以在极大程度上保证解锁信息的安全性,另外不需要额外记忆,能够提高解锁移动终端设备的便捷性。以上仅以人体阻抗为例阐述将人体的生理状态特征信息作为解锁信息的优势所在,其他生理状态特征信息同样具备人体阻抗所具有的优势。

生理状态特征信息不同于其他生理信息,例如指纹、声纹等,可以通过第三方介质保存如指纹、声纹等生理信息,通过第三方介质加以对移动终端设备进行解锁,例如通过薄膜提取指纹信息,将带有指纹信息的薄膜接触移动终端设备的第一感应装置,同样能实现解锁操作,然而,生理状态特征信息只能通过与预设解锁信息匹配的本人接触第一感应装置,第一感应装置才能采集与预设解锁信息匹配的解锁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预设解锁信息存储于移动终端设备中,用于解锁移动终端设备,移动终端设备上的第一感应装置采集到第一解锁信息后,与移动终端设备中所存储的第一预设解锁信息进行比对。

可选地,第一预设解锁信息可以为与第一解锁信息对应的生理状态特征信息,或者是多者的组合,例如血压与人体阻抗、心率与人体阻抗等以组合形式作为第一预设解锁信息,在此不做限定。

s303:通过可穿戴移动设备上的第二感应装置,将第二解锁信息传递至第一感应装置;

在本实施例中,可穿戴移动设备上的第二感应装置可以与人体接触并在人体中进行信号传输,可穿戴移动设备存储有第二解锁信息,可穿戴移动设备将第二解锁信息通过第二感应装置传递至人体并通过人体为传播媒介传递至第一感应装置,用于解锁移动终端设备。

可选地,可穿戴移动设备可以为腕带、手表以及头带等便捷式产品形态,其具备计算处理功能,能够实现上述将存储的第二解锁信息通过人体传递至移动终端设备,用于解锁移动终端设备的功能,皆可为本实施例所阐述的可穿戴移动设备,在此不做限定。

可选地,当用户身上穿戴有多个可穿戴移动设备时,用户可以在移动终端设备上选定接收来自某个可穿戴移动设备的第二解锁信息,当然,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用户可以选定接收多个可穿戴移动设备所传递的解锁信息,只需在移动终端设备中存储对应的预设解锁信息,用以与第一解锁信息配合,进而解锁移动终端设备。

s304:将第二解锁信息与第二预设解锁信息进行比对;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解锁信息可以为与第一解锁信息相同的生理状态特征信息,第二预设解锁信息也为与第一解锁信息相同的对应的生理状态特征信息,在此就不再赘述;或者,可穿戴移动设备中存储有设置的解锁信息作为第二解锁信息,例如一串代码、一组序列号以及字符等;又或者,在可穿戴移动设备中植入携带解锁信息的芯片,将芯片中的解锁信息作为第二解锁信息,通过可穿戴移动设备与人体接触,进而传递到移动终端设备进行解锁操作;需要说明的是,第二解锁信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上所述的解锁信息形式。

s305:判断第一解锁信息是否匹配第一预设解锁信息且第二解锁信息是否匹配第二预设解锁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若第一解锁信息匹配第一预设解锁信息且第二解锁信息匹配第二预设解锁信息,则执行步骤s306;若第一解锁信息不匹配第一预设解锁信息和/或第二解锁信息不匹配第二预设解锁信息,则执行步骤s307。解锁信息匹配预设解锁信息,也就是,解锁信息与预设解锁信息相同。例如预设解锁信息为人体阻抗值,解锁信息为相同的人体阻抗值,二者相互匹配,或者预设解锁信息为心率与人体阻抗的组合,解锁信息为相同的心率与人体阻抗的组合,二者才能相互匹配。

s306:解锁移动终端设备;

在本实施例中,若第一解锁信息匹配第一预设解锁信息且第二解锁信息匹配第二预设解锁信息,则解锁移动终端设备,用户可以对移动终端设备进行进一步操作,例如办公,通讯以及娱乐等。

s307:解锁移动终端设备失败;

在本实施例中,若第一解锁信息不匹配第一预设解锁信息和/或第二解锁信息不匹配第二预设解锁信息,则解锁移动终端设备失败,继续执行步骤s301,用户无法对移动终端设备进行进一步操作,例如办公,通讯以及娱乐等。

以上可以看出,本发明通过移动终端设备上的第一感应装置采集第一、二解锁信息,与第一、二预设解锁信息进行比对,通过移动终端设备与可穿戴移动设备配合,进而解锁移动终端设备,能够提高解锁移动终端设备的安全性。

请参阅图4-6,图4是本发明移动终端设备解锁方法第四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解锁确认界面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解锁确认界面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s401:判断第一感应装置是否采集到第一解锁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移动终端设备上的第一感应装置采集第一解锁信息,若采集到第一解锁信息,则执行步骤s402,若没有采集到第一解锁信息,则继续执行步骤s401。

s402:将第一解锁信息与第一预设解锁信息进行比对;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解锁信息为人体的生理状态特征信息,也就是说,能够代表每个人唯一身份的生理状态特征信息,可选地,第一解锁信息可以是血压、心率以及人体阻抗等,当然,第一解锁信息也可以是多者的组合,例如血压与人体阻抗、心率与人体阻抗等以组合形式作为第一解锁信息,在此不做限定。

可选地,人体中各元素的组成以及含量不尽相同,从而使每个人的人体自身的阻抗也不尽相同,通过对人体施加一电压,电压大小在人体所能承受电压值之内,以保证不伤害人体健康,由于人体自身的阻抗不同,因此施加电压所产生的电流不同,进而实现身份的区分,以人体阻抗作为解锁信息,可以在极大程度上保证解锁信息的安全性,另外不需要额外记忆,能够提高解锁移动终端设备的便捷性。以上仅以人体阻抗为例阐述将人体的生理状态特征信息作为解锁信息的优势所在,其他生理状态特征信息同样具备人体阻抗所具有的优势。

生理状态特征信息不同于其他生理信息,例如指纹、声纹等,可以通过第三方介质保存如指纹、声纹等生理信息,通过第三方介质加以对移动终端设备进行解锁,例如通过薄膜提取指纹信息,将带有指纹信息的薄膜接触移动终端设备的第一感应装置,同样能实现解锁操作,然而,生理状态特征信息只能通过与预设解锁信息匹配的本人接触第一感应装置,第一感应装置才能采集与预设解锁信息匹配的解锁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预设解锁信息存储于移动终端设备中,用于解锁移动终端设备,移动终端设备上的第一感应装置采集到第一解锁信息后,与移动终端设备中所存储的第一预设解锁信息进行比对。

可选地,第一预设解锁信息可以为与第一解锁信息对应的生理状态特征信息,或者是多者的组合,例如血压与人体阻抗、心率与人体阻抗等以组合形式作为第一预设解锁信息,在此不做限定。

s403:判断第一解锁信息是否匹配第一预设解锁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若第一解锁信息匹配第一预设解锁信息,则执行步骤s404;若第一解锁信息不匹配第一预设解锁信息,则执行步骤s406。解锁信息匹配预设解锁信息,也就是,解锁信息与预设解锁信息相同。例如预设解锁信息为人体阻抗值,解锁信息为相同的人体阻抗值,二者相互匹配,或者预设解锁信息为心率与人体阻抗的组合,解锁信息为相同的心率与人体阻抗的组合,二者才能相互匹配。

s404:生成一解锁确认界面;

在本实施例中,若第一解锁信息匹配第一预设解锁信息且第二解锁信息匹配第二预设解锁信息,则在移动终端设备中生成一解锁确认界面,并通过该解锁确认界面对解锁移动终端设备操作进行二次确认,若确认解锁移动终端设备,则执行步骤s405,若取消解锁移动终端设备,则执行步骤s406。

可选地,解锁确认界面500可以为用户通过选择“是”或者“否”以对解锁移动终端设备操作进行二次确认,如图5所示;或者,解锁确认界面600可以为用户通过输入第三解锁信息,且第三解锁信息与第三预设解锁信息匹配成功,进而解锁移动终端设备,如图6所示,第三解锁信息以及第三预设解锁信息与上述实施例中所阐述的第一解锁信息与第一预设解锁信息、第二解锁信息与第二预设解锁信息采用相同的解锁信息形式,在此就不再赘述,当然,为了进一步提高解锁信息的安全性能,第三解锁信息与第三预设解锁信息的解锁信息形式也可不与上述实施例中所阐述的第一解锁信息与第一预设解锁信息、第二解锁信息与第二预设解锁信息采用相同的解锁信息形式,在此不做限定。

可选地,生成解锁确认界面后,若用户在第一预设时间内,没有在解锁确认界面上进行相关操作,则解锁确认界面关闭,移动终端设备继续保持锁定状态。

可选地,第一预设时间可以为1分钟、5分钟以及10分钟等,按照用户需要进行设定,在此不做限定。

s405:解锁移动终端设备;

在本实施例中,解锁移动终端设备之后,用户可以对移动终端设备进行进一步操作,例如办公,通讯以及娱乐等。

s406:解锁移动终端设备失败;

在本实施例中,解锁移动终端设备失败,继续执行步骤s401,用户无法对移动终端设备进行进一步操作,例如办公,通讯以及娱乐等。

请参阅图7,图7是本发明移动终端设备解锁方法第五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s701:判断第一感应装置是否采集到第一解锁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移动终端设备上的第一感应装置采集解锁信息,若采集到第一解锁信息,则执行步骤s702,若没有采集到第一解锁信息,则继续执行步骤s701。

s702:将第一解锁信息与第一预设解锁信息进行比对;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解锁信息为人体的生理状态特征信息,也就是说,能够代表每个人唯一身份的生理状态特征信息,可选地,第一解锁信息可以是血压、心率以及人体阻抗等,当然,第一解锁信息也可以是多者的组合,例如血压与人体阻抗、心率与人体阻抗等以组合形式作为第一解锁信息,在此不做限定。

可选地,人体中各元素的组成以及含量不尽相同,从而使每个人的人体自身的阻抗也不尽相同,通过对人体施加一电压,电压大小在人体所能承受电压值之内,以保证不伤害人体健康,由于人体自身的阻抗不同,因此施加电压所产生的电流不同,进而实现身份的区分,以人体阻抗作为解锁信息,可以在极大程度上保证解锁信息的安全性,另外不需要额外记忆,能够提高解锁移动终端设备的便捷性。以上仅以人体阻抗为例阐述将人体的生理状态特征信息作为解锁信息的优势所在,其他生理状态特征信息同样具备人体阻抗所具有的优势。

生理状态特征信息不同于其他生理信息,例如指纹、声纹等,可以通过第三方介质保存如指纹、声纹等生理信息,通过第三方介质加以对移动终端设备进行解锁,例如通过薄膜提取指纹信息,将带有指纹信息的薄膜接触移动终端设备的第一感应装置,同样能实现解锁操作,然而,生理状态特征信息只能通过与预设解锁信息匹配的本人接触第一感应装置,第一感应装置才能采集与预设解锁信息匹配的解锁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预设解锁信息存储于移动终端设备中,用于解锁移动终端设备,移动终端设备上的第一感应装置采集到第一解锁信息后,与移动终端设备中所存储的第一预设解锁信息进行比对。

可选地,第一预设解锁信息可以为与第一解锁信息对应的生理状态特征信息,或者是多者的组合,例如血压与人体阻抗、心率与人体阻抗等以组合形式作为第一预设解锁信息,在此不做限定。

s703:判断第一解锁信息是否匹配第一预设解锁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若第一解锁信息匹配第一预设解锁信息,则执行步骤s704;若第一解锁信息不匹配第一预设解锁信息,则执行步骤s709。解锁信息匹配预设解锁信息,也就是,第一解锁信息与第一预设解锁信息相同。例如第一预设解锁信息为人体阻抗值,第一解锁信息为相同的人体阻抗值,二者相互匹配,或者第一预设解锁信息为心率与人体阻抗的组合,第一解锁信息为相同的心率与人体阻抗的组合,二者才能相互匹配。

s704:生成一解锁确认界面;

在本实施例中,若第一解锁信息匹配第一预设解锁信息,则在移动终端设备中生成一解锁确认界面,并通过该解锁确认界面对解锁移动终端设备操作进行二次确认,若确认解锁移动终端设备,则执行步骤s708,若取消解锁移动终端设备,则执行步骤s709。

可选地,生成解锁确认界面后,若用户在第一预设时间内,没有在解锁确认界面上进行相关操作,则解锁确认界面关闭,移动终端设备继续保持锁定状态。

可选地,第一预设时间可以为1分钟、5分钟以及10分钟等,按照用户需要进行设定,在此不做限定。

s705:判断在第一预设时间内第一解锁信息的输入频率是否大于输入频率预设值;

在本实施例中,若在第一预设时间内第一解锁信息的输入频率大于输入频率预设值,则执行步骤s706;可选地,输入频率预设值可以为每分钟5次,或者每分钟10次等,按照用户需要进行设定,在此不做限定。

可选地,若在第一预设时间内第一解锁信息的输入频率不大于输入频率预设值,则解锁确认界面关闭,移动终端设备继续保持锁定状态。

s706:在第二预设时间内不再采集第一解锁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若在第一预设时间内第一解锁信息的输入频率大于输入频率预设值,则在第二预设时间内不再采集第一解锁信息,可以防止由于用户误触第一感应装置,导致解锁确认界面多次生成,给用户的使用过程造成不便的同时,由于多次点亮移动终端设备的屏幕,造成移动终端设备续航能力下降。

可选地,若在第一预设时间内第一解锁信息的输入频率不大于输入频率预设值,则解锁确认界面关闭,移动终端设备继续保持锁定状态。

可选地,第二预设时间可以为1分钟、5分钟以及10分钟等,按照用户需要进行设定,在此不做限定。

s707:判断在第二预设时间内第一解锁信息的持续输入时间是否大于第三预设时间;

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二预设时间内第一感应装置不再采集第一解锁信息,不可避免用户在误触第一感应装置导致第一感应装置不再采集第一解锁信息后想要解锁移动终端设备,但由于第一感应装置不再采集第一解锁信息,用户无法解锁移动终端设备,为避免上述情况,在本实施例中用户可以持续接触第一感应装置,也就是接触第一感应装置不放开,达到持续输入第一解锁信息的效果,若在第二预设时间内第一解锁信息的持续输入时间大于第三预设时间,则采集第一解锁信息,执行步骤s703。

可选地,第三预设时间可以为1分钟、5分钟以及10分钟等,按照用户需要进行设定,在此不做限定。

s708:解锁移动终端设备;

在本实施例中,解锁移动终端设备之后,用户可以对移动终端设备进行进一步操作,例如办公,通讯以及娱乐等。

s709:解锁移动终端设备失败;

在本实施例中,解锁移动终端设备失败,继续执行步骤s701,用户无法对移动终端设备进行进一步操作,例如办公,通讯以及娱乐等。

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移动终端设备上的第一感应装置采集生理状态特征信息,与第一预设解锁信息进行比对,进而解锁移动终端设备,无需通过随身设备采集解锁信息,能够提高解锁移动终端设备的便捷性,并且通过在移动终端设备上生成解锁确认界面,防止误解锁移动终端,导致个人隐私在公共场合泄露,提高解锁移动终端设备的安全性。

请参阅图8,图8是本发明移动终端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移动终端设备800包括第一感应装置801,第一感应装置801设置于移动终端设备800的握持部,用以采集第一解锁信息;第一解锁信息为人体的生理状态特征信息并通过人体被传递至第一感应装置801,用以将第一解锁信息与第一预设解锁信息进行比对;若第一解锁信息匹配第一预设解锁信息,则解锁移动终端设备800。

请参阅图9,图9是本发明可穿戴移动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可穿戴移动设备900包括第二感应装置901,可穿戴移动900设备存储有第二解锁信息,并且第二感应装置901与人体接触,用以将第二解锁信息通过人体传递至移动终端设备,进而解锁移动终端设备。在本实施例中,可穿戴移动设备900以智能腕表为例进行详细阐述,并非因此对本实施例的可穿戴移动设备900加以限定,第二感应装置901设置在可穿戴移动设备900主体接触人体一侧,用以将第二解锁信息通过人体传递至移动终端设备,进而解锁移动终端设备。

请参阅图10,图10是本发明移动终端设备解锁系统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解锁系统1000包括移动终端设备1001以及可穿戴移动设备1002,移动终端设备1001为上述实施例中所阐述的移动终端设备,在此不再赘述;可穿戴移动设备1002为上述实施例中所阐述的可穿戴移动设备,在此不再赘述;解锁系统1000通过移动终端设备1001以及可穿戴移动设备1002可以实现如上述实施例中所阐述的移动终端设备解锁方法,在此就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移动终端设备上的第一感应装置采集第一、二解锁信息,与第一、二预设解锁信息进行比对,进而解锁移动终端设备,能够提高解锁移动终端设备的安全性,并且通过生成解锁确认界面,可以防止用户误解锁移动终端设备,避免私人信息泄露。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