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BS架构的舰船综合保障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95370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舰船装备信息化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基于bs架构的舰船综合保障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舰船装备复杂程度不断提高和保障资源信息量的成倍增加,“精确保障”成为各国海军追求的目标之一,国内外海军在装备研制和使用过程中均研制并投入使用了舰船综合保障管理系统,早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就开发应用了“海军舰船维修与器材管理系统”(简称3m系统)。3m系统是美国舰船维修的一个成功的信息化管理体系,用于规范装备维修计划、实施维修作业、收集和分析维修保障器材信息、为装备维修辅助决策提供支撑等,该系统通过改进装备维修与器材的管理模式,对降低维修保障经费,提高舰船战备完好性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在巴基斯坦、巴西、南非、泰国、马来西亚等国舰艇的招标书中均明确了类似综合保障管理系统的研制要求,新研、新造舰艇上装备综合保障管理系统已成为国际化趋势、研制需求强劲。

国内舰船根据国内标准规范及海军的实际需求,研制了类似3m系统的维修管理系统或综合保障管理系统,已装备新型舰船,主要用于实现对舰船装备配置信息、维修信息、器材消耗信息、技术资料信息等的管理,正处于不断完善、逐步成熟阶段,但由于缺乏信息化的编码体系,国内开发的舰船综合保障管理系统各功能模块之间的关联关系分散,不利于保障资源信息的快速查找,更为重要的是,用于指导舰船综合保障管理系统的国内标准规范难以国际化,国外海军对英美标准规范的思想和理念更为熟悉、更易接收,上述因素使得国内舰船综合保障管理系统难以在出口舰艇上得到应用,国外成熟的舰船综合保障管理系统软件费用昂贵且难以购买,因此,需要引入国外海军先进的综合保障信息管理理念和信息化的编码体系,提出一套与国际规范接轨、满足出口舰船需求的综合保障管理系统方案,为后续系统开发奠定技术基础,以打破国外技术封锁、提升国际竞争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基于bs架构的舰船综合保障管理系统。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bs架构的舰船综合保障管理系统,包括:装备配置管理模块、装备维修管理模块、供应管理模块、技术资料管理模块、编码管理模块、系统管理模块;

装备配置管理模块,用于配置舰船装备的系统构型,包括舱室信息和装备构型;

所述装备维修管理模块,用于生成预防性维修计划和等级保障资源需求;

所述预防性维修计划生成分为两种情况:基于日历时间和基于运行时间与次数;所述维修计划包括:保障资源信息及维修等级;

所述等级保障资源需求的生成是基于预防性维修计划中的保障资源信息和维修等级,计算生成特定时间内等级修理所需的保障资源需求;

所述装备维修管理模块还包括维修管理数据库,用于存储预防性维修基本信息、维修工作卡、故障登记信息、等级维修信息;所述预防性维修基本信息管理

预防性维修基本信息用于定义装备的预防性维修编号pms.no及所属的部门信息;

维修工作卡用于使用字段的方式记录装备的预防性维修工作任务,对每项预防性维修项目及所需保障资源进行定义,方便系统根据维修周期或运行时间与次数自动生成维修计划;维修工作卡按照维修级别分为舰员级、中继级、基地级三类,供各级用户使用;

故障登记信息用于记录用户在装备使用中或实施预防性维修任务时发现的故障,主要登记故障装备的swbs、装备名称、安装位置、故障发现时间及故障模式信息,便于后期统筹全船故障修理任务;

等级维修信息是用于基于预防性维修工作卡信息,生成指定维修周期的预防性维修项目清单和所需的保障资源清单,供计划修理部门参考,便于修理时提前进行器材筹措和采购;

所述供应管理模块用于根据器材基本信息和库存状态自动生成器材携带标准及补给需求;

所述器材基本信息为器材的最优替代因子brf、最小更换单元mru、器材配置推荐数量;

具体如下:

根据每一种器材的最优替代因子brf、最小更换单元mru和器材配置推荐数量作为输入信息,通过基于flsip策略的内核运算模型,生成器材携带标准;

针对每一种器材,能够根据生成的器材携带标准的数量和当前的库存数量信息,产生补给需求;

所述装备供应管理模块,还包括用于供应管理数据库,用于存储设备厂家信息、零件基本信息、设备基本信息、定额零件信息

设备厂家信息,包括厂家名称、政府机构代码cage.no、地址、联系方式;

零件基本信息用于对全船零部件、工具、保障设备和消耗品的基本信息进行统一定义和管理,其信息涉及零件号、厂家代码、分类、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各类保障代码;

设备基本信息用于描述装备的基本信息,包括性能参数、物理参数、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平均修复时间mttr、厂家信息、定额零件表号apl.no、预防性维修编号pms.no;

定额零件信息用于记录产生90天及三年备件定额所需的初始数据信息,包括备件对应的零件分解图信息、推荐的备件配备数量、最优替换因子;

舰上库存信息包括器材出入库管理信息及补给需求管理信息;器材出入库管理信息为用于登记每次领用或补给的器材信息,包括器材名称、零件号、国家库存码nsn、数量、所属装备、生产日期、存放舱室;补给需求管理信息为用于辅助用户根据器材携带标准及当前库存数量自动生成器材补给需求表,用户可根据产生的补给需求单结合实际情况增减需要补给的器材项目和数量;

零件分解图信息用于实现对零件分解图的信息化管理,辅助用户查找和定位备件信息;

所述编码管理模块用于提供系统使用的主要编码的数据字典,还用于为用户快速准确按照规则生成编码提供辅助编码功能;所述系统使用的主要编码包括舰船装备分解结构码swbs、预防性维修编码pms.no、定额零件表号apl.no、技术资料索引码tpi.no、国家库存码nsn;

所述技术资料管理模块用于管理全船性完工文件、装备使用手册、维修手册、零件分解图在内的图纸和技术文件;

所述系统管理模块用于提供用户帐号管理和用户角色管理功能。

按上述方案,所述装备配置管理中,舱室信息包括船上的舱室编号、名称、位置、类型、安装的主要设备、供电类型、消防设施信息;

装备构型信息用于提供舰船装备的系统和设备组成关系,以便按照舰船装备分解结构swbs体系对全船设备进行配置。

按上述方案,所述装备配置管理模块中,基于日历时间生成的预防性维修计划是根据具体维修周期自动生成维修计划;所述基于运行时间与次数的预防性维修计划,通过记录和自行累加装备使用频次和时间,当装备累计运行时间或次数达到或接近规定的维修间隔时,自动生成维修计划。

按上述方案,所述维修管理数据库还包括维修任务信息,所述维修任务信息用于记录执行每项维修项目的保障资源的实际使用和消耗情况,包括保障资源的名称、零件号partno、国家库存码nsn、使用类型和数量。

按上述方案,所述编码管理模块的辅助编码功能包括编码自动生成及编码查重功能,具体实现如下:

编码管理模块给出每种编码的码段组成,用户选择各码段值,系统根据编码规则自动补充缺省的码段值,以字符串连接或码段间特殊字符连接的方式,自动生成编码值;针对数据存储时有唯一性要求的编码,系统具备编码查重功能,对自动生成或用户自定义的编码值,与系统中已有的码值进行自动匹配,出现码值重复问题将弹出提示信息,提醒用户进行修改。

本发明产生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系统能够实现对舰船装备保障资源的信息化管理,提高装备保障的精细化和准确性。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bs架构的舰船综合保障管理系统,包括:装备配置管理模块、装备维修管理模块、供应管理模块、技术资料管理模块、编码管理模块、系统管理模块;

装备配置管理模块,用于配置舰船装备的系统构型,包括舱室信息和装备构型;

所述装备维修管理模块,用于生成预防性维修计划和等级保障资源需求;

所述预防性维修计划生成分为两种情况:基于日历时间和基于运行时间与次数;所述维修计划包括:保障资源信息及维修等级;

所述等级保障资源需求的生成是基于预防性维修计划中的保障资源信息和维修等级,计算生成特定时间内等级修理所需的保障资源需求;

所述装备维修管理模块还包括维修管理数据库,用于存储预防性维修基本信息、维修工作卡、故障登记信息、等级维修信息;所述预防性维修基本信息管理

预防性维修基本信息用于定义装备的预防性维修编号pms.no及所属的部门信息;

维修工作卡用于使用字段的方式记录装备的预防性维修工作任务,对每项预防性维修项目及所需保障资源进行定义,方便系统根据维修周期或运行时间与次数自动生成维修计划;维修工作卡按照维修级别分为舰员级、中继级、基地级三类,供各级用户使用;

故障登记信息用于记录用户在装备使用中或实施预防性维修任务时发现的故障,主要登记故障装备的swbs、装备名称、安装位置、故障发现时间及故障模式信息,便于后期统筹全船故障修理任务;

等级维修信息是用于基于预防性维修工作卡信息,生成指定维修周期的预防性维修项目清单和所需的保障资源清单,供计划修理部门参考,便于修理时提前进行器材筹措和采购;

所述供应管理模块用于根据器材基本信息和库存状态自动生成器材携带标准及补给需求;

所述器材基本信息为器材的最优替代因子brf、最小更换单元mru、器材配置推荐数量;

具体如下:

根据每一种器材的最优替代因子brf、最小更换单元mru和器材配置推荐数量作为输入信息,通过基于flsip策略的内核运算模型,生成器材携带标准;

针对每一种器材,能够根据生成的器材携带标准的数量和当前的库存数量信息,产生补给需求;

所述装备供应管理模块,还包括用于供应管理数据库,用于存储设备厂家信息、零件基本信息、设备基本信息、定额零件信息

设备厂家信息,包括厂家名称、政府机构代码cage.no、地址、联系方式;

零件基本信息用于对全船零部件、工具、保障设备和消耗品的基本信息进行统一定义和管理,其信息涉及零件号、厂家代码、分类、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各类保障代码;

设备基本信息用于描述装备的基本信息,包括性能参数(指标)、物理参数(长、宽、高、重量)、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平均修复时间mttr、厂家信息、定额零件表号apl.no、预防性维修编号pms.no;

定额零件信息用于记录产生90天及三年备件定额所需的初始数据信息,包括备件对应的零件分解图信息、推荐的备件配备数量、最优替换因子等,以便根据内部运算算法自动生成90天及三年期的备件携带标准。

舰上库存信息包括器材出入库管理信息及补给需求管理信息;器材出入库管理信息为用于登记每次领用或补给的器材信息,包括器材名称、零件号、国家库存码nsn、数量、所属装备、生产日期、存放舱室;补给需求管理信息为用于辅助用户根据器材携带标准及当前库存数量自动生成器材补给需求表,用户可根据产生的补给需求单结合实际情况增减需要补给的器材项目和数量;

零件分解图信息用于实现对零件分解图的信息化管理,辅助用户查找和定位备件信息;

所述编码管理模块用于提供系统使用的主要编码的数据字典,还用于为用户快速准确按照规则生成编码提供辅助编码功能;所述系统使用的主要编码包括舰船装备分解结构码swbs、预防性维修编码pms.no、定额零件表号apl.no、技术资料索引码tpi.no、国家库存码nsn;

所述技术资料管理模块用于管理全船性完工文件、装备使用手册、维修手册、零件分解图在内的图纸和技术文件;

所述系统管理模块用于提供用户帐号管理和用户角色管理功能。

本发明基于bs架构的舰船综合保障管理系统融合了国际先进的编码系统和先进综合保障信息管理理念,其主要技术要点如下:

1)能实现预防性维修计划和等级保障资源需求的自动生成,具有故障登记功能

预防性维修计划生成分为两种情况:基于日历时间和基于运行时间/次数,基于日历时间的维修计划由系统根据具体维修周期自动生成并到期提醒;对于基于运行时间/次数的维修计划,系统具备记录和自行累加装备使用频次和时间的功能,当装备累计运行时间(或次数)达到或接近规定的维修间隔时,系统能自动生成维修计划并到期提醒;

系统能够基于预防性维修工作卡中提出的保障资源信息及定义的维修等级,自动计算生成特定时间内等级修理所需的保障资源需求;

对装备使用或预防性维修项目实施过程中舰员发现且无法排除的故障,系统具有故障登记功能,按照指定格式生成故障登记表,便于提交更高等级实施维修。

2)能够实现根据器材基本信息和库存状态自动生成器材携带标准及补给需求功能

通过对器材基本信息和库存状态的管理,能够根据设备厂家代码和零件号唯一定位某一种器材,同时对器材的库存数量、存放位置等信息进行管理;

能根据每一种器材的最优替代因子brf、最小更换单元mru、器材配置推荐数量等输入信息,通过基于flsip策略的内核运算模型,自动生成器材携带标准;

针对每一种器材,能够根据生成的器材携带标准的数量和当前的库存信息,自动产生补给需求。

3)具有编码数据字典和辅助编码功能

本发明系统中使用了舰船装备分解结构码swbs等三十余种编码,主要来自于英美海军标准规范,形成了信息化编码体系,是系统各功能模块间关联的纽带,系统能够根据规定的编码规则辅助生成所需的新编码,对于有唯一性要求的编码,系统将根据数据库中已有编码值自动生成不重复的编码,辅助用户完成编码工作。

舰船综合保障管理系统基本功能主要包括:装备配置管理(cm)、装备维修管理(mms)、供应管理(sp)、技术资料管理(tdm)、编码管理、系统管理(sm)等,系统功能框图如图1所示。

每项功能均能通过对应的数据库实现对数据信息的新增、编辑、查询和删除等常规使用操作。

1)装备配置管理(cm)

装备配置管理主要用于定义舰船装备的系统构型,包括舱室信息管理、装备构型管理。

舱室信息管理用于定义船上的舱室编号、名称、位置、类型、安装的主要设备、供电类型、消防设施等信息,方便用户全方位了解舱室的基本信息;

装备构型管理用于根据舰船装备的系统、设备组成关系,按照舰船装备分解结构swbs体系对全船设备进行配置。

装备配置管理中可直接查看本装备的维修、供应、技术资料信息。

2)装备维修管理(mms)

装备维修管理包括预防性维修基本信息管理、维修工作卡管理、故障登记管理、等级维修管理。

预防性维修基本信息管理用于定义装备的预防性维修编号pms.no及所属的部门信息。

维修工作卡管理主要使用字段的方式记录装备的预防性维修工作任务,对每项预防性维修项目及所需保障资源进行定义,方便系统根据维修周期或运行时间(次数)自动生成维修计划。维修工作卡按照维修级别分为舰员级、中继级、基地级三类,供各级用户使用。

维修任务管理用于记录执行每项维修项目的保障资源的实际使用和消耗情况,包括保障资源的名称、零件号partno、国家库存码nsn、使用类型(使用、消耗)、数量等。除维修工作卡中列出保障资源外,还可以从零件库中添加实际使用的保障资源项目。

故障登记管理用于记录用户在装备使用中或实施预防性维修任务时发现的故障,主要登记故障装备的swbs、装备名称、安装位置、故障发现时间及故障模式信息等,便于后期统筹全船故障修理任务。

等级维修管理基于预防性维修工作卡信息,用于生成指定维修周期的预防性维修项目清单和所需的保障资源清单,供计划修理部门参考,便于修理时提前进行器材筹措和采购。

3)装备供应管理(sp)

设备厂家信息管理用于管理装备厂家信息,包括厂家名称、政府机构代码cage.no、地址、联系方式等。

零件基本信息管理用于对全船零部件、工具、保障设备、消耗品等的基本信息进行统一定义和管理,其信息涉及零件号、厂家代码、分类、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各类保障代码等。

设备/部件基本信息管理用于描述装备的基本信息,包括性能参数(指标)、物理参数(长、宽、高、重量)、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平均修复时间mttr、厂家信息、定额零件表号apl.no、预防性维修编号pms.no等。

定额零件管理用于管理产生90天及三年备件定额所需的初始数据信息,包括备件对应的零件分解图信息、推荐的备件配备数量、最优替换因子等,以便根据内部运算算法自动生成90天及三年期的备件携带标准。

舰上库存管理包括器材出入库管理及补给需求管理。器材出入库管理用于登记每次领用或补给的器材信息,包括器材名称、零件号、国家库存码nsn、数量、所属装备、生产日期、存放舱室等。补给需求管理用于辅助用户根据器材携带标准及当前库存数量自动生成器材补给需求表,用户可根据产生的补给需求单结合实际情况增减需要补给的器材项目和数量。

零件分解图管理用于实现对零件分解图的信息化管理,辅助用户查找和定位备件信息。

4)编码管理

编码管理提供系统使用的主要编码(包括舰船装备分解结构码swbs、预防性维修编码pms.no、定额零件表号apl.no、技术资料索引码tpi.no、国家库存码nsn等)的数据字典及辅助编码功能,便于用户快速准确按照规则生成编码。

数据字典根据编码类别分别给出每种编码的定义、功能、码段组成、各码段编码规则的描述,便于用户集中、快速了解和掌握各种编码的含义及编码方法。

辅助编码功能包括编码自动生成及编码查重功能,系统给出每种编码的码段组成,用户选择各码段值,系统根据编码规则自动补充缺省的码段值,以字符串连接或码段间特殊字符连接的方式,自动生成编码值;针对数据存储时有唯一性要求的编码,本系统具备编码查重功能,对自动生成或用户自定义的编码值,与系统中已有的码值进行自动匹配,出现码值重复问题将弹出提示信息,提醒用户进行修改。

5)技术资料管理(tdm)

技术资料管理用于管理全船性完工文件、装备使用手册、维修手册、零件分解图等图纸和技术文件。具体涉及技术资料索引号tpi.no、文件名称、文件类型type、页数、密级、版本等信息。

6)系统管理(sm)

系统管理包括用户帐号管理、用户角色管理。用户帐号管理用于维护和定义每位用户的登录帐号和密码,用户角色管理用于用户角色分类及每种角色的使用权限定义。

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