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转移方法、系统、服务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17743552发布日期:2019-05-24 20:25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资源转移方法、系统、服务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资源转移方法、系统、服务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大多数国家都会实行如离境退税政策等资源退还政策,资源退还是指对境外游客在指定商店购买的随身携运出境的指定物品,按规定退还一部分资源。例如,用户在指定商店购买指定物品时所使用的资源数量达到起退点,则可以从该指定商店取得资源退还单等资源退还凭证,之后,用户如果在离境口岸办理了离境手续,则可以使用该资源退还凭证来办理资源退还业务。

目前,用户于离境前进行资源退还时,可以在资源退还凭证中填写信用卡号,继而将填写有信用卡号的资源退还凭证投入指定信箱。之后,资源退还公司可以从该指定信箱中取得该资源退还凭证,并确定该资源退还凭证中包括的需要退还的目标资源数量,将设置的账户中的目标资源数量的资源转移至该信用卡号对应的账户中,完成对用户的资源退还。

然而,上述资源退还过程中,资源退还公司需要先从指定信箱中取得资源退还凭证,然后才能根据该资源退还凭证中填写的信用卡号退还资源,且由于该信用卡号对应的账户通常与资源退还公司设置的账户属于不同国家,因此,资源退还公司需要将设置的账户中的资源转移至该信用卡号所属的银行,继而才能由该银行将该资源转移至该信用卡号对应的账户中,从而导致完成资源退还所需的时间较长,资源退还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资源转移方法、装置、系统、服务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解决相关技术中资源退还效率较低的问题。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资源转移方法,应用于第一服务器,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第二服务器发送的携带有用户账号信息和资源退还信息的资源转移请求,所述资源退还信息中包括需要退还的目标资源数量;

从设置的第一账户中获取所述目标资源数量的资源,将所述目标资源数量的资源转移至所述用户账号信息对应的账户中;

获取从所述第二服务器设置的第二账户转移出的所述目标资源数量的资源,将所述目标资源数量的资源转移至所述第一账户中。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资源转移装置,应用于第一服务器,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二服务器发送的携带有用户账号信息和资源退还信息的资源转移请求,所述资源退还信息中包括需要退还的目标资源数量;

第一转移模块,用于从设置的第一账户中获取所述目标资源数量的资源,将所述目标资源数量的资源转移至所述用户账号信息对应的账户中;

第二转移模块,用于获取从所述第二服务器设置的第二账户转移出的所述目标资源数量的资源,将所述目标资源数量的资源转移至所述第一账户中。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第一服务器,所述第一服务器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至少一段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所述至少一条指令、所述至少一段程序、所述代码集或指令集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上述的资源转移方法。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至少一段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所述至少一条指令、所述至少一段程序、所述代码集或指令集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上述的资源转移方法。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资源转移方法,应用于第二服务器,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第二应用发送的携带有用户账号信息和资源退还信息的资源退还请求,所述资源退还信息中包括需要退还的目标资源数量;

生成携带有所述用户账号信息和所述资源退还信息的资源转移请求;

将所述资源转移请求发送给所述第一服务器,由所述第一服务器将所述第一服务器设置的第一账户中的所述目标资源数量的资源转移至所述用户账号信息对应的账户中;

将设置的第二账户中的所述目标资源数量的资源转移至所述第一服务器设置的所述第一账户中。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资源转移装置,应用于第二服务器,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二应用发送的携带有用户账号信息和资源退还信息的资源退还请求,所述资源退还信息中包括需要退还的目标资源数量;

生成模块,用于生成携带有所述用户账号信息和所述资源退还信息的资源转移请求;

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资源转移请求发送给所述第一服务器,由所述第一服务器将所述第一服务器设置的第一账户中的所述目标资源数量的资源转移至所述用户账号信息对应的账户中;

转移模块,用于将设置的第二账户中的所述目标资源数量的资源转移至所述第一服务器设置的所述第一账户中。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第二服务器,所述第二服务器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至少一段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所述至少一条指令、所述至少一段程序、所述代码集或指令集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上述的资源转移方法。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至少一段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所述至少一条指令、所述至少一段程序、所述代码集或指令集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上述的资源转移方法。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资源转移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当第二服务器接收到第二应用发送的携带有用户账号信息和资源退还信息的资源退还请求时,生成携带有所述用户账号信息和所述资源退还信息的资源转移请求,将所述资源转移请求发送给第一服务器,所述资源退还信息中包括需要退还的目标资源数量;

当所述第一服务器接收到所述第二服务器发送的所述资源转移请求时,从设置的第一账户中获取所述目标资源数量的资源,将所述目标资源数量的资源转移至所述用户账号信息对应的账户中;

所述第二服务器将设置的第二账户中的所述目标资源数量的资源转移至所述第一服务器设置的所述第一账户中。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资源转移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第二服务器,用于在接收到第二应用发送的携带有用户账号信息和资源退还信息的资源退还请求时,生成携带有所述用户账号信息和所述资源退还信息的资源转移请求,将所述资源转移请求发送给第一服务器,所述资源退还信息中包括需要退还的目标资源数量;

所述第一服务器,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第二服务器发送的所述资源转移请求时,从设置的第一账户中获取所述目标资源数量的资源,将所述目标资源数量的资源转移至所述用户账号信息对应的账户中;

所述第二服务器,还用于将设置的第二账户中的所述目标资源数量的资源转移至所述第一服务器设置的所述第一账户中。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资源转移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应用向第一服务器发送资源转移码获取请求,所述第一应用登录有用户账号;

当所述第一服务器接收到所述第一应用发送的所述资源转移码获取请求时,基于所述用户账号生成包含有用户账号信息的资源转移码,将所述资源转移码发送给所述第一应用;

当所述第一应用接收到所述第一服务器发送的所述资源转移码时,对所述资源转移码进行显示;

第二应用对所述资源转移码进行扫描,得到所述用户账号信息,生成携带有所述用户账号信息和资源退还信息的资源退还请求,将所述资源退还请求发送给第二服务器,所述资源退还信息中包括需要退还的目标资源数量;

当所述第二服务器接收到所述第二应用发送的所述资源退还请求时,生成携带有所述用户账号信息和所述资源退还信息的资源转移请求,将所述资源转移请求发送给所述第一服务器;

当所述第一服务器接收到所述第二服务器发送的所述资源转移请求时,从设置的第一账户中获取所述目标资源数量的资源,将所述目标资源数量的资源转移至所述用户账号信息对应的账户中;

所述第二服务器将设置的第二账户中的所述目标资源数量的资源转移至所述第一服务器设置的所述第一账户中。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资源转移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第一应用,用于向第一服务器发送资源转移码获取请求,所述第一应用登录有用户账号;

所述第一服务器,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第一应用发送的所述资源转移码获取请求时,基于所述用户账号生成包含有用户账号信息的资源转移码,将所述资源转移码发送给所述第一应用;

所述第一应用,还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第一服务器发送的所述资源转移码时,对所述资源转移码进行显示;

第二应用,用于对所述资源转移码进行扫描,得到所述用户账号信息,生成携带有所述用户账号信息和资源退还信息的资源退还请求,将所述资源退还请求发送给第二服务器,所述资源退还信息中包括需要退还的目标资源数量;

所述第二服务器,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第二应用发送的所述资源退还请求时,生成携带有所述用户账号信息和所述资源退还信息的资源转移请求,将所述资源转移请求发送给所述第一服务器;

所述第一服务器,还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第二服务器发送的所述资源转移请求时,从设置的第一账户中获取所述目标资源数量的资源,将所述目标资源数量的资源转移至所述用户账号信息对应的账户中;

所述第二服务器,还用于将设置的第二账户中的所述目标资源数量的资源转移至所述第一服务器设置的所述第一账户中。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第二服务器将资源转移请求发送给第一服务器。由于该资源转移请求中携带用户账号信息和资源退还信息,因此,第一服务器在接收到该资源转移请求后,可以直接从设置的第一账户中获取目标资源数量的资源,并将目标资源数量的资源转移至该用户账号信息对应的账户中,从而缩短了资源退还过程所需的时间,提高了资源退还效率,进而使得用户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所需退还的资源,实现了对用户的实时资源退还,满足了用户进行资源退还时的即时到账需求。之后,第一服务器可以获取从第二服务器设置的第二账户转移出的目标资源数量的资源,并将目标资源数量的资源转移至第一账户中,来对第一账户进行平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资源转移方法所涉及的实施环境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应用获得资源转移码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服务器获得用户账号信息和资源退还信息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服务器将所需退还的资源退还到用户账户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资源转移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资源转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资源转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服务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服务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资源转移系统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资源转移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在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详细地解释说明之前,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应用场景和实施环境予以说明。

首先,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应用场景进行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应用于资源退还场景,具体地,可以应用于用户离境前在机场的资源退还柜台或自助资源退还机器进行资源退还的场景,或者可以应用于用户离境前在市区的资源退还点进行资源退还的场景,当然,也可以应用于其它资源退还场景,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例如,用户取得资源退还凭证后,可以于离境前在机场的资源退还柜台将该资源退还凭证交给工作人员,工作人员验核该资源退还凭证,验核通过后,工作人员即可对用户进行资源退还。

再例如,用户取得资源退还凭证后,可以于离境前通过机场的自助资源退还机器验核该资源退还凭证,验核通过后,用户即可通过该自助资源退还机器进行资源退还。

又例如,用户取得资源退还凭证后,可以于离境前在市区的资源退还点将该资源退还凭证交给工作人员,工作人员验核该资源退还凭证,验核通过后,工作人员即可对用户进行资源退还。

然后,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环境进行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资源转移方法所涉及的实施环境的示意图。参见图1,该实施环境包括:第一应用101、第一服务器102、第二应用103和第二服务器104。

其中,第一应用101可以为登录有用户账号的应用。第一应用101可以为客户端或小程序(liteapp),且当第一应用101为客户端时,第一应用101可以安装在用户终端中,当第一应用101为小程序时,用户终端可以通过搜索第一应用101的相关信息(如第一应用101的名称等)、扫描第一应用101的图形码(如条形码、二维码等)等方式来打开第一应用101,此时用户终端无需安装第一应用101。

其中,第一服务器102可以为与第一应用101对应的服务器。第一应用101登录的用户账号可以在第一服务器102中注册得到,也即是,第一服务器102与需要办理资源退还业务的用户属于同一国家。

其中,第二应用103可以为用于办理资源退还业务的应用,第二应用103可以安装于资源退还柜台的工作人员使用的设备中,或者安装于自助资源退还机器中,或者安装于资源退还点的工作人员使用的设备中,当然,也可以安装于其它用于办理资源退还业务的设备中,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其中,第二服务器104可以为与第二应用103对应的服务器,且第二服务器104为办理资源退还业务的资源退还公司管理的服务器,也即是,第一服务器102与第二服务器104属于不同国家。

下面对第一应用101、第一服务器102、第二应用103和第二服务器104在办理资源退还业务时的交互过程进行说明。

其中,第一应用101可以与第一服务器102进行交互来获得资源转移码。该资源转移码为退还资源给用户时的用户凭证,该资源转移码中可以包含用户账号信息,该用户账号信息可以为第一应用101登录的用户账号的相关信息,如该用户账号信息可以直接为该用户账号,或者为该用户账号的加密信息等,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其中,第二应用103可以与第一应用101进行交互来获得该用户账号信息。具体地,第二应用103可以对第一应用101获得的资源转移码进行扫描,来得到该用户账号信息,从而便于后续第二应用103基于该用户账号信息来对用户进行资源退还。

其中,第二服务器104可以与第二应用103进行交互来获得该用户账号信息和资源退还信息。该资源退还信息为进行资源退还时所需的各种信息,如该资源退还信息可以包括资源退还单的信息(如资源退还单号、资源退还日期、购物日期、需要退还的目标资源数量等)、用户的信息(如护照姓名、护照号码、电话号码等)等。

其中,第一服务器102可以与第二服务器104进行交互来将所需退还的资源退还到用户账户。该用户账户为该用户账号信息对应的账户,该用户账号信息对应的账户为该用户账号信息对应的用户账号所绑定的账户,如该用户账户可以为该用户账号所绑定的银行账户、网上账户等。

接下来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资源转移方法进行详细地解释说明。

如前文所述,第一应用可以与第一服务器进行交互来获得资源转移码,下面对第一应用与第一服务器进行交互获得资源转移码的操作进行说明。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应用获得资源转移码的操作的流程图。参见图2,该操作包括:

步骤201:第一应用向第一服务器发送资源转移码获取请求,第一应用登录有用户账号。

需要说明的是,资源转移码获取请求用于请求获取资源转移码,该资源转移码为退还资源给用户时的用户凭证,该资源转移码中可以包含用户账号信息,该用户账号信息可以为第一应用登录的用户账号的相关信息,如该用户账号信息可以直接为该用户账号,或者为该用户账号的加密信息等,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另外,第一应用可以在被打开时向第一服务器发送资源转移码获取请求,当然,第一应用也可以在其它情况下向第一服务器发送资源转移码获取请求,如第一应用可以在检测到资源转移码获取指令时向第一服务器发送资源转移码获取请求,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再者,该资源转移码获取指令用于指示获取资源转移码,且该资源转移码获取指令可以由用户触发,用户可以通过第一指定操作触发,第一指定操作可以为点击操作、滑动操作、语音操作等,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步骤202:当第一服务器接收到第一应用发送的资源转移码获取请求时,基于第一应用登录的用户账号生成包含有用户账号信息的资源转移码。

其中,基于第一应用登录的用户账号生成包含有用户账号信息的资源转移码时,如果该用户账号信息为该用户账号,则可以直接生成包含该用户账号的资源转移码;如果该用户账号信息为该用户账号的加密信息,则可以先对该用户账号进行加密,得到该用户账号信息,再生成包含该用户账号信息的资源转移码。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后续用户对该资源转移码的使用,该资源转移码可以为图形码(如条形码、二维码等),此时用户可以较为方便地保存该资源转移码,且其它应用也可以较为容易地对该资源转移码中包含的信息进行获取。

步骤203:第一服务器将该资源转移码发送给第一应用。

第一服务器生成该资源转移码之后,即可将该资源转移码发送给第一应用,以便后续用户可以使用第一应用获得的资源转移码进行资源退还。

步骤204:当第一应用接收到第一服务器发送的该资源转移码时,对该资源转移码进行显示。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应用对该资源转移码进行显示,可以便于用户对该资源转移码进行保存,且可以便于其它应用对该资源转移码中包含的信息进行获取。

另外,第一应用对该资源转移码进行显示之后,用户即可使用该资源转移码来进行资源退还。实际应用中,用户可以直接使用第一应用所显示的资源转移码来进行资源退还,当然,用户也可以先对第一应用所显示的资源转移码进行打印,再使用打印的资源转移码来进行资源退还,本发明实施例对该资源转移码的使用方式不作限定。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应用可以从第一服务器中获取资源转移码,之后,用户可以使用该资源转移码来进行资源退还。由于该资源转移码中携带用户账号信息,因此,不同的用户拥有的资源转移码不同,从而可以提高用户进行资源退还时的安全性,降低他人冒领待退还给用户的资源的风险。

在执行上述步骤201-步骤204后,第一应用可以获得资源转移码,之后,第二应用可以与第一应用进行交互来获得该资源转移码中包含的用户账号信息。具体地,第二应用可以对第一应用获得的资源转移码进行扫描,得到该用户账号信息。第二应用扫描该资源转移码,得到该用户账号信息后,即是获取到退还资源给用户时的用户凭证,则此时第二应用可以继续进行资源退还流程。

其中,第二应用对该资源转移码进行扫描时,可以在接收到扫描指令时,扫描该资源转移码,且扫描该资源转移码时,可以直接对第一应用所显示的资源转移码进行扫描,或者可以对打印的资源转移码进行扫描,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该扫描指令用于指示扫描资源转移码,且该扫描指令可以由用户或者工作人员触发,用户或者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第二指定操作触发,第二指定操作可以为点击操作、滑动操作、语音操作等,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在第二应用获得该用户账号信息之后,第二服务器可以与第二应用进行交互来获得该用户账号信息和资源退还信息。下面对第二服务器与第二应用进行交互来获得该用户账号信息和资源退还信息的操作进行说明。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服务器获得用户账号信息和资源退还信息的操作的流程图。参见图3,该操作包括:

步骤301:第二应用生成携带有该用户账号信息和资源退还信息的资源退还请求。

需要说明的是,资源退还信息为办理资源退还业务时所需的各种信息,例如,该资源退还信息可以包括资源退还单的信息(如资源退还单号、资源退还日期、购物日期、需要退还的目标资源数量等)、用户的信息(如护照姓名、护照号码、电话号码等)等。

另外,第二应用扫描资源转移码得到该用户账号信息即是为了对用户进行资源退还,因而,在此之前,第二应用应该已经存储了该资源退还信息,且实际应用中可以由用户或者工作人员将该资源退还信息存储到第二应用中。

再者,资源退还请求用于请求对该用户账号信息对应的账户进行资源退还,该用户账号信息对应的账户即为用户账户,该用户账户可以为该用户账号信息对应的用户账号所绑定的账户(如银行账户、网上账户等)。

步骤302:第二应用将该资源退还请求发送给第二服务器。

具体地,第二应用可以在生成该资源退还请求后,直接将该资源退还请求发送给第二服务器,或者,可以在接收到资源退还确认指令时,将该资源退还请求发送给第二服务器,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资源退还确认指令用于确认进行资源退还操作,且资源退还确认指令可以由用户或者工作人员触发,用户或者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第三指定操作触发,第三指定操作可以为点击操作、滑动操作、语音操作等,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另外,第二应用将该资源退还请求发送给第二服务器之后,第二服务器即可对该资源退还请求进行接收,以获得该用户账号信息和该资源退还信息。

在执行上述步骤301-步骤302后,第二服务器可以获得该用户账号信息和该资源退还信息,之后,第一服务器可以与第二服务器进行交互来将所需退还的资源退还到用户账户。下面对第一服务器与第二服务器进行交互将所需退还的资源退还到用户账户的操作进行说明。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服务器将所需退还的资源退还到用户账户的操作的流程图。参见图4,该操作包括:

步骤401:当第二服务器接收到第二应用发送的该资源退还请求时,生成携带有该用户账号信息和该资源退还信息的资源转移请求。

需要说明的是,该资源转移请求用于请求将该资源退还信息中包括的需要退还的目标资源数量的资源转移至该用户账号信息对应的账户中,该资源转移请求可以由第二服务器调用资源转移接口生成,当然,该资源转移请求也可以由第二服务器调用其它接口生成,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另外,第二服务器可以将该用户账号信息和该资源退还信息整合为一个资源退还记录,并将该资源退还记录携带于该资源转移请求中,在此情况下,第二服务器还可以针对该资源退还记录生成一个资源退还记录编号,并将该资源退还记录编号携带于该资源转移请求中。例如,该资源转移请求可以携带如下表1所示的各种信息,当然,实际应用中,该资源转移请求中也可以携带其它与资源退还相关的信息,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表1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仅以上表1所示的各种信息为例对资源转移请求中携带的信息进行说明,上表1并不对本发明实施例构成限定。

实际应用中,该资源转移请求可以为http(hypertexttransfer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请求,且可以为http请求中的post请求,该post请求可以为json格式,当然,该资源转移请求也可以为其它格式的其它请求,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例如,该资源转移请求为json格式的post请求,其包括请求url(uniformresourcelocator,统一资源定位符)和请求内容,如该请求url可以为:https://tax-refund.tenpay.com/cgi-bin/mini-app/transfer_req.cgi?spid=xxxx,该请求内容可以如下所示:

步骤402:第二服务器将该资源转移请求发送给第一服务器。

第二服务器生成该资源转移请求后,为了在较短时间内将需要退还的资源退还给用户,可以将该资源转移请求发送给第一服务器,以便后续第一服务器基于该资源转移请求将需要退还的资源转移到该用户账号信息对应的账户,从而实现对用户的实时资源退还。

需要说明的是,资源退还业务通常需要在资源退还单进行机构认证(如加盖海关章等)之后才能进行办理,该机构认证可以为实体认证(如加盖实体海关章等)或电子认证(如扫描电子海关章等)。也即是,用户在进行资源退还之前,可以在离境前在海关柜台对资源退还单进行验核并进行实体认证,或者,可以在离境前在资源退还点对资源退还单进行验核,之后再自行进行电子认证。

在进行实体认证的情况下,第二应用向第二服务器发送该资源退还请求之前,已经完成资源退还单的验核和机构认证,此时第二服务器生成该资源转移请求后即可直接将该资源转移请求发送给第一服务器,而在进行电子认证的情况下,第二应用向第二服务器发送该资源退还请求之前,只完成了资源退还单的验核,尚未完成机构认证,所以此时第二服务器在生成该资源转移请求后需要继续等待直至完成机构认证后,才能将该资源转移请求发送给第一服务器。

因此,进一步地,第二服务器将该资源转移请求发送给第一服务器之前,还可以先检测是否获取到机构认证信息,当获取到机构认证信息时,再将该资源转移请求发送给第一服务器。也即是,第二服务器将该资源转移请求发送给第一服务器之前,可以先判断该资源退还信息中是否包含机构认证信息,如果该资源退还信息中包含有机构认证信息,则直接将该资源转移请求发送给第一服务器,如果该资源退还信息未包含机构认证信息,则继续等待,直至检测到该资源退还信息中包含有机构认证信息时,再将该资源转移请求发送给第一服务器。

值得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不仅支持离境前在机场直接办理资源退还业务,还支持在市区的资源退还点办理资源退还业务,此时用户可以先在资源退还点进行资源退还单的验核和资源退还申请(即第二应用向第二服务器发送资源退还请求),继而只需在机场自行进行电子认证后,即可实现资源退还,在此情况下,用户无需在机场的资源退还柜台或自动资源退还机器排队等待资源退还,从而节省了用户时间,使得资源退还更为灵活和方便。

步骤403:当第一服务器接收到第二服务器发送的资源转移请求时,从设置的第一账户中获取目标资源数量的资源,将目标资源数量的资源转移至该用户账号信息对应的账户中。

需要说明的是,现有的普通代付业务中,商户必须开立商户号和企业网银,之后才能通过该企业网银对该商户号下的账户进行充值,并由该账户代付到个人用户的账户中。然而,由于资源退还公司与需要办理资源退还业务的用户往往属于不同国家,所以该资源退还公司没有该用户所属的国家的主体资格,此时该资源退还公司无法在该用户所属的国家开立企业网银,从而也就无法进行代付业务。

而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一账户为第一服务器预先设置的一个账户,第一服务器可以使用第一账户进行垫资处理。在第一服务器与需要办理资源退还业务的用户属于同一国家的情况下,第一服务器在接收到该资源转移请求后,将可以直接将第一账户中该目标资源数量的资源快速转移到该用户账号信息对应的账户中,从而使得用户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所需退还的资源,实现了对用户的实时资源退还,满足了用户进行资源退还时的即时到账需求。

其中,为了便于后续第一服务器与第二服务器进行对账,第一服务器在将目标资源数量的资源转移至该用户账号信息对应的账户的过程中,还可以生成资源转移记录编号,之后,将该资源转移记录编号与该资源转移请求携带的资源退还记录编号进行对应存储,并将该资源转移记录编号发送给第二服务器,以便第二服务器将该资源转移记录编号与该资源退还记录编号进行对应存储。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服务器可以根据该资源转移记录编号查询已转移的资源数量,当已转移的资源数量与目标资源数量一致时,确定资源退还成功。相应地,第二服务器也可以根据该资源退还记录编号从第一服务器中查询已转移的资源数量,当已转移的资源数量与目标资源数量一致时,确定资源退还成功。

进一步地,第一服务器接收到该资源转移请求后,还可以对该资源转移请求中携带的信息进行验核,如果该资源转移请求中携带的信息有误(如格式不正确、参数不完整等),则不进行资源转移操作,并向第二服务器返回第一失败应答消息;如果该资源转移请求中携带的信息无误,则进行资源转移操作,并向第二服务器返回第一成功应答消息。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失败应答消息和第一成功应答消息中可以携带各种指示信息,如用于指示资源转移请求是否有误的返回状态码等,当然,第一失败应答消息中还可以携带错误原因等,第一成功应答消息中还可以携带资源转移记录编号等,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例如,第一失败应答消息或第一成功应答消息可以携带如下表2所示的各种信息,当然,实际应用中,第一失败应答消息或第一成功应答消息中也可以携带其它指示信息,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表2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仅以上表2中所示的各种信息为例对第一失败应答消息或第一成功应答消息中携带的信息进行说明,上表2并不对本发明实施例构成限定。

实际应用中,第一失败应答消息和第一成功应答消息均可以为json格式,

当然,第一失败应答消息和第一成功应答消息也可以为其它格式,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如第一失败应答消息可以如下所示:

如第一成功应答消息可以如下所示:

步骤404:第二服务器将设置的第二账户中的目标资源数量的资源转移至第一服务器设置的第一账户中。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账户为第二服务器预先设置的一个账户,在第一服务器使用第一账户进行垫资处理后,第二服务器可以将设置的第二账户中的目标资源数量的资源转移至第一服务器设置的第一账户中,以使用第二账户来对第一账户进行平账。

具体地,第二服务器可以先将设置的第二账户中的目标资源数量的资源转移到第一服务器,第一服务器获取到从第二服务器设置的第二账户转移出的目标资源数量的资源后,可以将目标资源数量的资源转移至第一账户中。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服务器在接收到第二应用发送的资源退还请求后,可以生成资源转移请求并发送给第一服务器。由于该资源转移请求中携带用户账号信息和资源退还信息,因此,第一服务器在接收到该资源转移请求后,可以直接从设置的第一账户中获取目标资源数量的资源,并将目标资源数量的资源转移至该用户账号信息对应的账户中,从而缩短了资源退还过程所需的时间,提高了资源退还效率,进而使得用户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所需退还的资源,实现了对用户的实时资源退还,满足了用户进行资源退还时的即时到账需求。之后,第二服务器可以将设置的第二账户中目标资源数量的资源转移至第一服务器设置的第一账户中,来对第一账户进行平账。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服务器将目标资源数量的资源从第一账户转移到该用户账号信息对应的账户时,为了便于第二服务器及时获知资源转移进度,第一服务器在成功将该资源目标资源数量的资源从第一账户转移到该用户账号信息对应的账户后,可以向第二服务器发送资源转移成功消息,以使第二服务器及时获知当前的资源退还状态。

进一步地,如果第二服务器在发送该资源转移请求之后的预设时长后未接收到第一服务器发送的资源转移成功消息,则第二服务器可以自动从第一服务器中获取资源转移状态。具体地,第二服务器向第一服务器发送资源转移状态查询请求,该资源转移状态查询请求中携带资源退还记录编号;第一服务器接收到第二服务器发送的资源转移状态查询请求时,查询该资源退还记录编号的资源转移状态,如果尚未进行资源转移,则确定资源转移状态为待转移,如果正在进行资源转移,则确定资源转移状态为正在转移,如果资源转移成功,则确定资源转移状态为转移成功,如果资源转移失败,则确定资源转移状态为转移失败;第一服务器生成携带该资源转移状态和资源转移记录编号的第二成功应答消息,并将该第二成功应答消息发送给第二服务器。

需要说明的是,资源转移状态查询请求可以由第二服务器调用查单接口生成,当然,也可以由第二服务器调用其它接口生成,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且资源转移状态查询请求可以为http请求中的post请求,该post请求可以为json格式,当然,该资源转移状态查询请求也可以为其它格式的其它请求,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进一步地,第一服务器接收到该资源转移状态查询请求后,还可以对该资源转移状态查询请求中携带的信息进行验核,如果该资源转移状态查询请求中携带的信息有误(如格式不正确、参数不完整等),则不进行资源转移状态查询操作,并向第二服务器返回第二失败应答消息;如果该资源转移状态查询请求中携带的信息无误,则进行资源转移状态查询操作,并向第二服务器返回第二成功应答消息。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失败应答消息和第二成功应答消息中可以携带各种指示信息,如用于指示资源转移状态查询请求是否有误的返回状态码等,当然,

第二失败应答消息中还可以携带错误原因等,第二成功应答消息中还可以携带资源转移状态和资源转移记录编号等,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例如,第二失败应答消息或第二成功应答消息可以携带如下表3所示的各种信息,当然,实际应用中,第二失败应答消息或第二成功应答消息中也可以携带其它指示信息,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表3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仅以上表3中所示的各种信息为例对第二失败应答消息或第二成功应答消息中携带的信息进行说明,上表3并不对本发明实施例构成限定。

实际应用中,第二失败应答消息和第二成功应答消息均可以为json格式,当然,第二失败应答消息和第二成功应答消息也可以为其它格式,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如第二失败应答消息可以如下所示:

如第二成功应答消息可以如下所示:

此外,在第一服务器将目标资源数量的资源从第一账户转移到该用户账号信息对应的账户时,为了便于第一应用及时获知资源转移进度,第一服务器在成功将目标资源数量的资源从第一账户转移到该用户账号信息对应的账户后,可以向第一应用发送资源转移成功消息,第一应用接收到该资源转移成功消息后,可以对该资源转移成功消息进行显示,以使用户及时获知当前的资源退还状态。

进一步地,第一应用也可以自动从第一服务器中获取资源转移状态。具体地,第一应用向第一服务器发送查询请求;第一服务器接收到第一应用发送的查询请求时,查询第一应用登录的用户账号绑定的账户的资源转移状态,如果尚未进行资源转移,则确定资源转移状态为待转移,如果正在进行资源转移,则确定资源转移状态为正在转移,如果资源转移成功,则确定资源转移状态为转移成功,如果资源转移失败,则确定资源转移状态为转移失败;第一服务器将该资源转移状态发送给第一应用;当第一应用接收到第一服务器发送的资源转移状态后,对该资源转移状态进行显示。

下面对第一应用、第一服务器、第二应用和第二服务器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资源转移方法的整体过程进行说明。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资源转移方法的流程图。参见图5,该方法包括:

步骤501:第一应用向第一服务器发送资源转移码获取请求,第一应用登录有用户账号。

步骤502:当第一服务器接收到第一应用发送的资源转移码获取请求时,基于第一应用登录的用户账号生成包含有用户账号信息的资源转移码。

步骤503:第一服务器将该资源转移码发送给第一应用。

步骤504:当第一应用接收到第一服务器发送的该资源转移码时,对该资源转移码进行显示。

步骤505:第二应用对该资源转移码进行扫描,得到该用户账号信息。

步骤506:第二应用生成携带有该用户账号信息和资源退还信息的资源退还请求,该资源退还信息中包括需要退还的目标资源数量。

步骤507:第二应用将该资源退还请求发送给第二服务器。

步骤508:当第二服务器接收到第二应用发送的该资源退还请求时,生成携带有该用户账号信息和该资源退还信息的资源转移请求。

步骤509:第二服务器将该资源转移请求发送给第一服务器。

步骤510:当第一服务器接收到第二服务器发送的该资源转移请求时,从设置的第一账户中获取目标资源数量的资源,将目标资源数量的资源转移至用户账号信息对应的账户中。

步骤511:第二服务器将设置的第二账户中的目标资源数量的资源转移至第一服务器设置的第一账户中。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应用从第一服务器中获取资源转移码并显示后,第二应用可以扫描该资源转移码得到用户账号信息,并生成携带该用户账号信息和资源退还信息的资源退还请求发送给第二服务器。第二服务器接收到该资源退还请求后,可以生成资源转移请求并发送给第一服务器。由于该资源转移请求中携带用户账号信息和资源退还信息,因此,第一服务器在接收到该资源转移请求后,可以直接从设置的第一账户中获取目标资源数量的资源,并将目标资源数量的资源转移至该用户账号信息对应的账户中,从而缩短了资源退还过程所需的时间,提高了资源退还效率,进而使得用户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所需退还的资源,实现了对用户的实时资源退还,满足了用户进行资源退还时的即时到账需求。之后,第二服务器可以将设置的第二账户中目标资源数量的资源转移至第一服务器设置的第一账户中,来对第一账户进行平账。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资源转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应用于第一服务器。参见图6,该装置包括第一接收模块601,第一转移模块602和第二转移模块603。

第一接收模块601,用于接收第二服务器发送的携带有用户账号信息和资源退还信息的资源转移请求,资源退还信息中包括需要退还的目标资源数量;

第一转移模块602,用于从设置的第一账户中获取目标资源数量的资源,将目标资源数量的资源转移至用户账号信息对应的账户中;

第二转移模块603,用于获取从第二服务器设置的第二账户转移出的目标资源数量的资源,将目标资源数量的资源转移至第一账户中。

可选地,该装置还包括:

第一生成模块,用于在将目标资源数量的资源转移至用户账号信息对应的账户的过程中,生成资源转移记录编号;

查询模块,用于根据资源转移记录编号查询已转移的资源数量;

确定模块,用于当已转移的资源数量与目标资源数量一致时,确定资源退还成功。

可选地,该装置还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应用发送的资源转移码获取请求,第一应用登录有用户账号;

第二生成模块,用于基于用户账号生成包含有用户账号信息的资源转移码;

发送模块,用于将资源转移码发送给第一应用,由第一应用对资源转移码进行显示;

相应地,第一接收模块601用于:

接收第二服务器通过第二应用扫描资源转移码得到用户账号信息之后发送的资源转移请求,资源转移请求中携带用户账号信息和资源退还信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服务器将资源转移请求发送给第一服务器。由于该资源转移请求中携带用户账号信息和资源退还信息,因此,第一服务器在接收到该资源转移请求后,可以直接从设置的第一账户中获取目标资源数量的资源,并将目标资源数量的资源转移至该用户账号信息对应的账户中,从而缩短了资源退还过程所需的时间,提高了资源退还效率,进而使得用户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所需退还的资源,实现了对用户的实时资源退还,满足了用户进行资源退还时的即时到账需求。之后,第一服务器可以获取从第二服务器设置的第二账户转移出的目标资源数量的资源,并将目标资源数量的资源转移至第一账户中,来对第一账户进行平账。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资源转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应用于第二服务器。参见图7,该装置包括接收模块701,生成模块702,发送模块703和转移模块704。

接收模块701,用于接收第二应用发送的携带有用户账号信息和资源退还信息的资源退还请求,资源退还信息中包括需要退还的目标资源数量;

生成模块702,用于生成携带有用户账号信息和资源退还信息的资源转移请求;

发送模块703,用于将资源转移请求发送给第一服务器,由第一服务器将第一服务器设置的第一账户中的目标资源数量的资源转移至用户账号信息对应的账户中;

转移模块704,用于将设置的第二账户中的目标资源数量的资源转移至第一服务器设置的第一账户中。

可选地,该装置还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是否获取到机构认证信息;

触发模块,用于当获取到机构认证信息时,触发发送模块703将资源转移请求发送给第一服务器。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服务器在接收到第二应用发送的资源退还请求后,可以生成资源转移请求并发送给第一服务器。由于该资源转移请求中携带用户账号信息和资源退还信息,因此,第一服务器在接收到该资源转移请求后,可以直接将设置的第一账户中的目标资源数量的资源转移至用户账号信息对应的账户中,从而缩短了资源退还过程所需的时间,提高了资源退还效率,进而使得用户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所需退还的资源,实现了对用户的实时资源退还,满足了用户进行资源退还时的即时到账需求。之后,第二服务器可以将设置的第二账户中目标资源数量的资源转移至第一服务器设置的第一账户中,来对第一账户进行平账。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资源转移装置在资源转移时,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另外,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资源转移装置与资源转移方法实施例属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实现过程详见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服务器800的结构示意图,服务器800可以是后台服务器集群中的服务器。具体来讲:

服务器800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pu)801、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802和只读存储器(rom)803的系统存储器804,以及连接系统存储器804和中央处理单元801的系统总线805。服务器800还包括帮助计算机内的各个器件之间传输信息的基本输入/输出系统(i/o系统)806,和用于存储操作系统813、应用程序814和其他程序模块815的大容量存储设备807。

基本输入/输出系统806包括有用于显示信息的显示器808和用于用户输入信息的诸如鼠标、键盘之类的输入设备809。其中显示器808和输入设备809都通过连接到系统总线805的输入输出控制器810连接到中央处理单元801。基本输入/输出系统806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控制器810以用于接收和处理来自键盘、鼠标、或电子触控笔等多个其他设备的输入。类似地,输入输出控制器810还提供输出到显示屏、打印机或其他类型的输出设备。

大容量存储设备807通过连接到系统总线805的大容量存储控制器(未示出)连接到中央处理单元801。大容量存储设备807及其相关联的计算机可读介质为服务器800提供非易失性存储。也就是说,大容量存储设备807可以包括诸如硬盘或者cd-rom驱动器之类的计算机可读介质(未示出)。

不失一般性,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以用于存储诸如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其他数据等信息的任何方法或技术实现的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可移动和不可移动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ram、rom、eprom、eeprom、闪存或其他固态存储其技术,cd-rom、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带盒、磁带、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计算机存储介质不局限于上述几种。上述的系统存储器804和大容量存储设备807可以统称为存储器。

根据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服务器800还可以通过诸如因特网等网络连接到网络上的远程计算机运行。也即服务器800可以通过连接在系统总线805上的网络接口单元811连接到网络812,或者说,也可以使用网络接口单元811来连接到其他类型的网络或远程计算机系统(未示出)。

上述存储器还包括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程序,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程序存储于存储器中,被配置由cpu执行。所述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程序包含用于进行图2-图5实施例中第一服务器执行的操作的指令。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服务器900的结构示意图,服务器900可以是后台服务器集群中的服务器。具体来讲:

服务器900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pu)901、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902和只读存储器(rom)903的系统存储器904,以及连接系统存储器904和中央处理单元901的系统总线905。服务器900还包括帮助计算机内的各个器件之间传输信息的基本输入/输出系统(i/o系统)906,和用于存储操作系统913、应用程序914和其他程序模块915的大容量存储设备907。

基本输入/输出系统906包括有用于显示信息的显示器908和用于用户输入信息的诸如鼠标、键盘之类的输入设备909。其中显示器908和输入设备909都通过连接到系统总线905的输入输出控制器910连接到中央处理单元901。基本输入/输出系统906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控制器910以用于接收和处理来自键盘、鼠标、或电子触控笔等多个其他设备的输入。类似地,输入输出控制器910还提供输出到显示屏、打印机或其他类型的输出设备。

大容量存储设备907通过连接到系统总线905的大容量存储控制器(未示出)连接到中央处理单元901。大容量存储设备907及其相关联的计算机可读介质为服务器900提供非易失性存储。也就是说,大容量存储设备907可以包括诸如硬盘或者cd-rom驱动器之类的计算机可读介质(未示出)。

不失一般性,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以用于存储诸如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其他数据等信息的任何方法或技术实现的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可移动和不可移动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ram、rom、eprom、eeprom、闪存或其他固态存储其技术,cd-rom、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带盒、磁带、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计算机存储介质不局限于上述几种。上述的系统存储器904和大容量存储设备907可以统称为存储器。

根据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服务器900还可以通过诸如因特网等网络连接到网络上的远程计算机运行。也即服务器900可以通过连接在系统总线905上的网络接口单元911连接到网络912,或者说,也可以使用网络接口单元911来连接到其他类型的网络或远程计算机系统(未示出)。

上述存储器还包括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程序,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程序存储于存储器中,被配置由cpu执行。所述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程序包含用于进行图2-图5实施例中第二服务器执行的操作的指令。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资源转移系统的示意图,参见图10,该系统包括:第二服务器1001和第一服务器1002。

第二服务器1001,用于在接收到第二应用发送的携带有用户账号信息和资源退还信息的资源退还请求时,生成携带有用户账号信息和资源退还信息的资源转移请求,将资源转移请求发送给第一服务器,资源退还信息中包括需要退还的目标资源数量;

第一服务器1002,用于在接收到第二服务器发送的资源转移请求时,从设置的第一账户中获取目标资源数量的资源,将目标资源数量的资源转移至用户账号信息对应的账户中;

第二服务器1001,还用于将设置的第二账户中的目标资源数量的资源转移至第一服务器设置的第一账户中。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服务器在接收到第二应用发送的资源退还请求后,可以生成资源转移请求并发送给第一服务器。由于该资源转移请求中携带用户账号信息和资源退还信息,因此,第一服务器在接收到该资源转移请求后,可以直接从设置的第一账户中获取目标资源数量的资源,并将目标资源数量的资源转移至该用户账号信息对应的账户中,从而缩短了资源退还过程所需的时间,提高了资源退还效率,进而使得用户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所需退还的资源,实现了对用户的实时资源退还,满足了用户进行资源退还时的即时到账需求。之后,第二服务器可以将设置的第二账户中目标资源数量的资源转移至第一服务器设置的第一账户中,来对第一账户进行平账。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资源转移系统的示意图,参见图11,该系统包括:第一应用1101,第一服务器1102,第二应用1103和第二服务器1104。

第一应用1101,用于向第一服务器1102发送资源转移码获取请求,第一应用登录有用户账号;

第一服务器1102,用于在接收到第一应用1101发送的资源转移码获取请求时,基于用户账号生成包含有用户账号信息的资源转移码,将资源转移码发送给第一应用1101;

第一应用1101,还用于在接收到第一服务器1102发送的资源转移码时,对资源转移码进行显示;

第二应用1103,用于对资源转移码进行扫描,得到用户账号信息,生成携带有用户账号信息和资源退还信息的资源退还请求,将资源退还请求发送给第二服务器1104,资源退还信息中包括需要退还的目标资源数量;

第二服务器1104,用于在接收到第二应用1103发送的资源退还请求时,生成携带有用户账号信息和资源退还信息的资源转移请求,将资源转移请求发送给第一服务器1102;

第一服务器1102,还用于在接收到第二服务器1104发送的资源转移请求时,从设置的第一账户中获取目标资源数量的资源,将目标资源数量的资源转移至用户账号信息对应的账户中;

第二服务器1104,还用于将设置的第二账户中的目标资源数量的资源转移至第一服务器设置的第一账户中。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应用从第一服务器中获取资源转移码并显示后,第二应用可以扫描该资源转移码得到用户账号信息,并生成携带该用户账号信息和资源退还信息的资源退还请求发送给第二服务器。第二服务器接收到该资源退还请求后,可以生成资源转移请求并发送给第一服务器。由于该资源转移请求中携带用户账号信息和资源退还信息,因此,第一服务器在接收到该资源转移请求后,可以直接从设置的第一账户中获取目标资源数量的资源,并将目标资源数量的资源转移至该用户账号信息对应的账户中,从而缩短了资源退还过程所需的时间,提高了资源退还效率,进而使得用户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所需退还的资源,实现了对用户的实时资源退还,满足了用户进行资源退还时的即时到账需求。之后,第二服务器可以将设置的第二账户中目标资源数量的资源转移至第一服务器设置的第一账户中,来对第一账户进行平账。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结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据用户线(digitalsubscriberline,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数字通用光盘(digitalversatiledisc,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statedisk,ssd))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