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生产基地人员的智能调度方法及智能调度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4872490发布日期:2018-07-07 01:39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调度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农产品生产基地人员的智能调度方法及智能调度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大型农产品生产基地成立,为丰富人们的餐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农产品对于温度、湿度等环境异常敏感,温度过高或者过低,湿度过高或者过低都会造成作物减产,加上近年来异常天气频发,农产品基地人员投入不足,都进一步给农产品生产基地造成巨大的损失。

对于农作物生长环境及异常自然灾害,目前通过人工巡查或者自动报警发现问题,无法做到智能调度最近的人员处理,这样的效率非常低,延误了最佳的处置时间,造成更大的损失。

随着基地规模的扩大,种植作物品种的增多,农场生产人员不足,一个人往往要管理多个大棚或者大田,如果5个以上地点出现异常,依靠传统的手段无法科学有效的处置完所有问题,容易造成问题处置不及时,从而导致基地减产甚至绝收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为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化、智能化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人员的智能调度方法及智能调度系统。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农产品生产基地人员的智能调度方法及智能调度系统,其特殊之处在于:包括环境信息感知及报警模块、基地生产人员信息模块、人员调度状态模块、比对分析模块、任务池、智能调度模块和处理模块;所述环境信息感知及报警模块通过前端物联网设备感知信息,当超过设置阈值数据产生报警,感知的信息包括异常点的空间信息;基地生产人员信息模块获取的信息包括基地生产人员实时空间信息和基地生产人员任务信息;比对分析模块将基地生产人员的空间信息与报警异常点空间信息进行比对,获取基地生产人员与异常点之间距离数据,并将基地生产人员任务信息纳入比对,完成后进入任务池进行任务分配,任务池根据比对分析模块的比对结果计算出最优方案,并自动将最优方案传入智能调度模块,智能调度模自动将调度指令发送给处理模块进行现场处理。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基地生产人员任务信息包括基地生产人员任务数量和基地生产人员处理能力。

进一步的,所述比对分析模块进行比对分析时包括比对基地生产人员与异常点之间距离数据、基地生产人员任务数量和基地生产人员处理能力,三者所占权重为0.5:0.3:0.2;每个基地生产人员的计算结果根据0.5×d+0.3×r+0.2/n计算,其中d为基地生产人员与异常点之间距离,r为基地生产人员任务数量,n为基地生产人员处理能力。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处理模块包括人员接收单元和完成反馈单元;智能调度模自动将调度指令发送给人员接收单元,人员接收调度任务赶赴现场处理,完成后通过反馈单元反馈完成情况,任务池再次进行任务分配。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智能调度模通过短信或app将调度指令发送给人员接收单元。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前端物联网设备包括空气温湿度测量计、土壤温湿度测量计、二氧化碳浓度数据采集装置、gps定位系统。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实现了人员调度的最优化、智能化,能根据基地生产人员调度情况和工作能力智能分配调度任务,改变了以往依靠人员巡查发现问题,问题处置不及时的情况,此过程完全无需人工干预,提高了工作效率,异常问题能在第一时间得到处理,最大程度降低损失。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的模块组成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实施例的任务分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以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发明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实施例,在不偏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任何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细节和形式所做出的修改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附图是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该实施例包括环境信息感知及报警模块、基地生产人员信息模块、人员调度状态模块、比对分析模块、任务池、智能调度模块和处理模块。

首先,环境信息感知及报警模块通过前端物联网设备感知,当超过设置阈值数据产生报警,感知的信息包括异常点的空间坐标;所述前端物联网设备包括空气温湿度测量计、土壤温湿度测量计、二氧化碳浓度数据采集装置、gps定位系统;基地生产人员信息模块包括获取基地生产人员实时的空间坐标、基地生产人员任务数量和基地生产人员处理能力;比对分析模块综合人员调度状态和人员处理能力将人员空间信息与异常报警点空间信息进行比对,获取人员与异常点距离数据,并将基地生产人员任务数量和基地生产人员处理能力纳入,完成后进入任务池进行任务分配,任务池根据比对分析模块的比对结果自动将最优方案传入智能调度模块,智能调度模块通过短信或app自动给该人员发送调度指令,人员接收调度任务赶赴现场处理,完成后反馈完成情况,任务池再次进行任务分配。

本实施例在实际比对中综合考虑了距离、基地生产人员任务数量和基地生产人员处理能力,三者中距离比重最大,其次是基地生产人员任务数量,比重最小的是基地生产人员处理能力,三者之和为1,所占比重值分别为0.5,0.3,0.2;所述基地生产人员处理能力预先保存在基地生产人员信息模块中,能力由1到10,从低到高;基地生产人员任务数量在初始状态下都是零,当某个人被系统调度任务未结束的情况下,任务数量就增加,每一个任务未结束,任务数量增加1。

如附图2所示,假设异常点为ja,环境信息感知及报警模块获取了异常点的ja的空间信息,包括异常点的位置坐标(x1,y1)为(102,178);基地生产人员信息模块获取基地生产人员ra的空间信息,包括ra的位置坐标(x2,y2)为(523,321),ra的任务处理数量为3,ra的处理能力为6;基地生产人员信息模块获取基地生产人员rb的空间信息,包括rb的坐标(x2,y2)为(523,321),rb的任务处理数为3,rb的能力水平为7;基地生产人员信息模块获取基地生产人员rc的空间信息,包括rc的位置坐标(x2,y2)为(234,298),rc的任务处理数为6,rc的能力水平为5;通过公式,计算得到异常点ja和基地生产人员ra的空间距离为2.68km;得到异常点ja和基地生产人员rb的空间距离为4.44km;得到异常点ja和基地生产人员rc的空间距离为1.02km;通过公式a*d+b*r+c/n计算最终结果(其中a、b、c分别为距离加权系数、任务数量加权系数、人员能力加权系数;d为距离,r为任务数量,n为人员能力),结果最小的即为系统调度人员。本实施例的计算结果如下:

raja=2.68*0.5+3*0.3+0.2/6=2.27;

rajb=4.44*0.5+3*0.3+0.2/7=3.14;

rajc=1.02*0.5+6*0.3+0.2/5=2.35;

任务池根据上述结果raja<rajc<rajb,选出最优方案为ra。

根据以上结果,任务池将最优方案ra传入智能调度模块,智能调度模块自动将调度指令发送给人员接收单元,基地生产人员ra收到调度指令后执行任务,完成后将情况反馈系统,此时ra再次进入任务池重新分配任务。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