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身份证件的登记管理方法及其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7939477发布日期:2019-06-18 22:56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一种身份证件的登记管理方法及其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离线采集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身份证件的登记管理方法及其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现行的居民身份证办理以户口登记为基础,以人口信息系统为依托,公民向户籍所在地公安机关提出办证申请,公安机关依托人口信息系统和公安网通过县级、地级、省级公安机关将制证信息传输到制证中心(所),制证后返回派出所核验发证。这一身份证办理机制一直沿用至今,为全国公安机关研发、部署居民身份证管理系统提供了政策指导和基本思路。

但是,在具体工作实践中,对于边远地区、身患残疾或行动不便的户籍人口,则很难亲身到公安机关进行信息登记和身份证申领。使用现有的业务规则和技术手段,无法解决这部分人民群众办证难的现实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身份证件的登记管理方法及其装置,其可以实现离线采集身份证件的相关信息,在线受理身份证件的申请,便于进行身份证件的登记管理。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身份证件的登记管理方法,包括:

采用移动终端通过离线采集的方式获得居民身份数据,并保存所述居民身份数据;

在身份管理系统中对上传的所述居民身份数据进行校核,根据所述校核的结果对所述居民的身份进行登记与管理。

在本发明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采用移动终端通过离线采集的方式获得居民身份数据,并保存所述居民身份数据包括:

通过离线采集的方式,采用所述移动终端获得居民身份识别信息;

录入与所述居民身份识别信息对应的居民基本信息,并将所述居民身份识别信息与对应的居民基本信息保存至所述移动终端。

在本发明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在身份管理系统中对上传的所述居民身份数据进行校核,根据所述校核的结果对所述居民的身份进行登记与管理包括:

将所述居民身份数据通过离线采集信息上传接口上传至所述身份管理系统;

根据上传的所述居民身份数据与所述身份管理系统预存的所述居民身份数据进行比对;

根据所述居民身份数据的比对结果,对所述居民的身份进行登记与管理。

在本发明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将所述居民身份数据通过离线采集信息上传接口上传至所述身份管理系统具体为:

利用身份密钥将所述居民身份数据通过离线采集信息上传接口上传至所述身份管理系统。

在本发明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居民身份数据的比对结果,对所述居民的身份进行登记与管理包括:

如果所述居民身份数据的比对结果为通过,则对所述居民的身份证件申请请求进行受理;

如果所述居民身份数据的比对结果为未通过,则重新采集所述居民身份数据。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身份证件的登记管理装置,包括:

采集模块,用于采用移动终端通过离线采集的方式获得居民身份数据,并保存所述居民身份数据;

管理模块,用于在身份管理系统中对上传的所述居民身份数据进行校核,根据所述校核的结果对所述居民的身份进行登记与管理。

在本发明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采集模块包括:

第一采集单元,用于通过离线采集的方式,采用所述移动终端获得居民身份识别信息;

第二采集单元,用于录入与所述居民身份识别信息对应的居民基本信息,并将所述居民身份识别信息与对应的居民基本信息保存至所述移动终端。

在本发明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管理模块包括:

上传单元,用于将所述居民身份数据通过离线采集信息上传接口上传至所述身份管理系统;

比对单元,用于根据上传的所述居民身份数据与所述身份管理系统预存的所述居民身份数据进行比对;

受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居民身份数据的比对结果,对所述居民的身份进行登记与管理。

在本发明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上传单元具体用于:

利用身份密钥将所述居民身份数据通过离线采集信息上传接口上传至所述身份管理系统。

在本发明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比对单元包括:

比对通过子单元,用于如果所述居民身份数据的比对结果为通过,则对所述居民的身份证件申请请求进行受理;

比对禁止子单元,用于如果所述居民身份数据的比对结果为未通过,则重新采集所述居民身份数据。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本发明实施例采用移动终端通过离线采集的方式获得居民身份数据,并保存所述居民身份数据。本发明实施例在身份管理系统中对上传的离线采集的居民身份数据进行校核,根据所述校核的结果对所述居民的身份进行登记与管理,从而完成身份证件的申请核发。因此,使用本发明实施例对于边远地区或者行动不便的居民无需亲自前往户籍所在地公安机关进行身份数据采集,极大方便了居民身份证件的办理。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一种身份证件的登记管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一种身份证件的登记管理方法中步骤s101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一种身份证件的登记管理方法中步骤s102的流程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一种身份证件的登记管理方法中步骤s1023的流程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一种身份证件的登记管理装置的结构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一种身份证件的登记管理装置中采集模块的结构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一种身份证件的登记管理装置中管理模块的结构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一种身份证件的登记管理装置中受理单元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若干附图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元素)和实施例,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申请,但不用来限制本申请的范围。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第二”等术语仅用于区别不同步骤、设备或模块等,既不代表任何特定技术含义,也不表示它们之间的必然逻辑顺序。

实施例一

参照图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一的一种身份证件的登记管理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值得说明的是,本申请所述步骤s101至s102并不代表其执行的先后顺序。

本实施例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1:采用移动终端通过离线采集的方式获得居民身份数据,并保存所述居民身份数据。

所述移动终端可以为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pad等便于移动携带的终端。

具体地,本实施例开发居民身份证离线端采集软件,部署于可移动的警务专用笔记本电脑中,连接外部设备,便于民警携带至相关离线采集现场,实现居民身份数据的采集。

在本发明一具体实现中,参见图2,所述步骤s101包括:

s1011:通过离线采集的方式,采用所述移动终端获得居民身份识别信息。

具体地,在可移动的警务专用笔记本电脑中上部署身份证离线采集软件,通过与离线采集终端相连的人像采集设备和指纹采集设备实现申请人制证照片信息和指纹信息的采集。

s1012:录入与所述居民身份识别信息对应的居民基本信息,并将所述居民身份识别信息与对应的居民基本信息保存至所述移动终端。

具体地,在可移动的警务专用笔记本电脑中录入申请人公民身份号码、姓名等基本信息,并将所述申请人制证照片信息和指纹信息和申请人公民身份号码、姓名等基本信息保存到本地数据库中。

步骤s102:在身份管理系统中对上传的所述居民身份数据进行校核,根据所述校核的结果对所述居民的身份进行登记与管理。

本实施例在身份证管理系统中开发在线服务接口,允许可移动的警务专用笔记本电脑采集软件在线上传居民身份数据,并实现对上传信息的自动校核。

在本发明另一具体实现中,参见图3,所述步骤s102包括:

步骤s1021:将所述居民身份数据通过离线采集信息上传接口上传至所述身份管理系统。

具体地,为了保证所述身份管理系统以及所述居民身份数据的安全性以及避免信息外泄,所述步骤s1021具体为:

利用身份密钥将所述居民身份数据通过离线采集信息上传接口上传至所述身份管理系统。

步骤s1022:根据上传的所述居民身份数据与所述身份管理系统预存的所述居民身份数据进行比对。

具体地,本实施例使用公民身份号码和姓名到本地户籍信息中进行身份信息确认。

步骤s1023:根据所述居民身份数据的比对结果,对所述居民的身份进行登记与管理。

在本发明再一具体实现中,参见图4,所述步骤s1023包括:

步骤s10231:如果所述居民身份数据的比对结果为通过,则对所述居民的身份证件申请请求进行受理。

步骤s10232:如果所述居民身份数据的比对结果为未通过,则重新采集所述居民身份数据。

具体地,公民身份号码和姓名到本地户籍信息中进行身份信息确认无误的,保存居民身份数据,生成正式的居民身份证受理信息,并打印身份证受理表;公民身份号码和姓名到本地户籍信息中进行身份信息无法确认一致的,需要重新采集并上传。

正式生成居民身份证受理信息后,后续的身份证办理流程与普通在线办理方法完全一致。

本发明实施例采用移动终端通过离线采集的方式获得居民身份数据,并保存所述居民身份数据。本发明实施例在身份管理系统中对上传的离线采集的居民身份数据进行校核,根据所述校核的结果对所述居民的身份进行登记与管理,从而完成身份证件的申请核发。因此,使用本发明实施例对于边远地区或者行动不便的居民无需亲自前往户籍所在地公安机关进行身份数据采集,极大方便了居民身份证件的办理。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本发明使用本业务处理流程实现的居民身份证申请信息离线采集在线受理方法,是在传统业务规则上,利用现有的技术手段,实现了居民身份证受理信息的上门采集,本发明切实实现了为特殊人群解决了办证难的客观问题。

实施例二

参照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一种身份证件的登记管理装置的结构图。

本实施例的装置包括:

采集模块501,用于采用移动终端通过离线采集的方式获得居民身份数据,并保存所述居民身份数据。

管理模块502,用于在身份管理系统中对上传的所述居民身份数据进行校核,根据所述校核的结果对所述居民的身份进行登记与管理。

所述移动终端可以为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pad等便于移动携带的终端。

具体地,本实施例开发居民身份证离线端采集软件,部署于可移动的警务专用笔记本电脑中,连接外部设备,便于民警携带至相关离线采集现场,实现居民身份数据的采集。

在本发明一具体实现中,参见图6,所述采集模块501包括:

第一采集单元5011,用于通过离线采集的方式,采用所述移动终端获得居民身份识别信息。

第二采集单元5012,用于录入与所述居民身份识别信息对应的居民基本信息,并将所述居民身份识别信息与对应的居民基本信息保存至所述移动终端。

具体地,在可移动的警务专用笔记本电脑中上部署身份证离线采集软件,通过与离线采集终端相连的人像采集设备和指纹采集设备实现申请人制证照片信息和指纹信息的采集。

具体地,在可移动的警务专用笔记本电脑中录入申请人公民身份号码、姓名等基本信息,并将所述申请人制证照片信息和指纹信息和申请人公民身份号码、姓名等基本信息保存到本地数据库中。

本实施例在身份证管理系统中开发在线服务接口,允许可移动的警务专用笔记本电脑采集软件在线上传居民身份数据,并实现对上传信息的自动校核。

在本发明另一具体实现中,参见图7,所述管理模块502包括:

上传单元5021,用于将所述居民身份数据通过离线采集信息上传接口上传至所述身份管理系统。

比对单元5022,用于根据上传的所述居民身份数据与所述身份管理系统预存的所述居民身份数据进行比对。

受理单元5023,用于根据所述居民身份数据的比对结果,对所述居民的身份进行登记与管理。

具体地,为了保证所述身份管理系统以及所述居民身份数据的安全性以及避免信息外泄,所述上传单元5021具体用于:

利用身份密钥将所述居民身份数据通过离线采集信息上传接口上传至所述身份管理系统。

具体地,本实施例使用公民身份号码和姓名到本地户籍信息中进行身份信息确认。

在本发明再一具体实现中,参见图8,所述受理单元5023包括:

比对通过子单元50231,用于如果所述居民身份数据的比对结果为通过,则对所述居民的身份证件申请请求进行受理。

比对禁止子单元50232,用于如果所述居民身份数据的比对结果为未通过,则重新采集所述居民身份数据。

具体地,公民身份号码和姓名到本地户籍信息中进行身份信息确认无误的,保存居民身份数据,生成正式的居民身份证受理信息,并打印身份证受理表;公民身份号码和姓名到本地户籍信息中进行身份信息无法确认一致的,需要重新采集并上传。

正式生成居民身份证受理信息后,后续的身份证办理流程与普通在线办理方法完全一致。

本发明实施例采用移动终端通过离线采集的方式获得居民身份数据,并保存所述居民身份数据。本发明实施例在身份管理系统中对上传的离线采集的居民身份数据进行校核,根据所述校核的结果对所述居民的身份进行登记与管理,从而完成身份证件的申请核发。因此,使用本发明实施例对于边远地区或者行动不便的居民无需亲自前往户籍所在地公安机关进行身份数据采集,极大方便了居民身份证件的办理。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本发明使用本业务处理流程实现的居民身份证申请信息离线采集在线受理方法,是在传统业务规则上,利用现有的技术手段,实现了居民身份证受理信息的上门采集,本发明切实实现了为特殊人群解决了办证难的客观问题。

需要指出,根据实施的需要,可将本申请实施例中描述的各个部件/步骤拆分为更多部件/步骤,也可将两个或多个部件/步骤或者部件/步骤的部分操作组合成新的部件/步骤,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

上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可在硬件、固件中实现,或者被实现为可存储在记录介质(诸如cdrom、ram、软盘、硬盘或磁光盘)中的软件或计算机代码,或者被实现通过网络下载的原始存储在远程记录介质或非暂时机器可读介质中并将被存储在本地记录介质中的计算机代码,从而在此描述的方法可被存储在使用通用计算机、专用处理器或者可编程或专用硬件(诸如asic或fpga)的记录介质上的这样的软件处理。可以理解,计算机、处理器、微处理器控制器或可编程硬件包括可存储或接收软件或计算机代码的存储组件(例如,ram、rom、闪存等),当所述软件或计算机代码被计算机、处理器或硬件访问且执行时,实现在此描述的交互式动画的实现方法。此外,当通用计算机访问用于实现在此示出的交互式动画的实现方法的代码时,代码的执行将通用计算机转换为用于执行在此示出的交互式动画的实现方法的专用计算机。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方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实施例的范围。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申请实施例,而并非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申请实施例的范畴,本申请实施例的专利保护范围应由权利要求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