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15207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理线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固定线材的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电子产品内部的理线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光学科技与半导体技术的进步,液晶显示装置已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显示装置上。液晶显示器具有高画质、体积小、重量轻、低电压驱动、低消耗功率及应用范围广等优点。故已广泛应用于笔记本计算机、桌上型显示器等消费性电子或计算机产品中,成为显示器的主流。

一般而言,笔记本计算机的液晶显示器固定于笔记本计算机的上盖之中,当使用笔记本计算机时,将上盖打开,以显露安装于其上的液晶显示器。而上盖与计算机主机之间则利用转轴连接,故笔记本计算机的液晶显示器可随着使用者所需的使用角度,调整其上盖的角度。

随着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各类电子产品的配件也随之不断更新换代来满足提升的处理速度及更大数据处理量的需要。但是,功能的增强并不意味着其体积也越大,刚好相反,由于电路集成化程度的加速提升,相应的,电子产品也愈趋向于小巧化、轻薄化发展,例如现在的笔记本计算机、行动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等,皆是典型的小巧便携的电子产品。

生产厂商总是积极地缩减电子产品的体积,如此一来,电子产品内部空间受到极大压缩,给实际的布局设计带来不小困难,而就笔记本计算机而言,也因为体积的压缩,使笔记本计算机内部的线材收纳需要更妥善的配置,才能更有效的缩减空间,并能使其他电子元件在组装时更加的顺畅,不至于因内部线材的混乱而影响其他电子元件的组装或散热。

笔记本计算机内部通常皆设有线材,以用来电性链接电源插座及电路板上的中央处理器,或是使用线材电性连接其他电子元件,有些线材的线径较大,所以更不容易被整齐的置放于笔记本计算机内部,并且,因为笔记本计算机须具备轻薄短小的特质,所以基于厚度的考虑,使笔记本计算机内部的空间有限,以至于现有的笔记本计算机并没有多余的空间用来设置理线结构,因此,将导致因线材无法得到妥善的配置,使得笔记本计算机内部线材的紊乱,同时,因为线材的紊乱更会衍生线材设置于笔记本计算机内部时形成的翘曲或凸起,如此将影响其他元件的装配,造成各元件的组装不易,最终将导致组装工时的增加,相对增加整体的成本。

因此,如何找到一种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具有妥善固定线材,使线材能够更整齐的设置于笔记本计算机内部的理线结构,以改善前述现有技术的缺陷,遂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理线结构,可平整收纳线材。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理线结构,应用于具有固定装置的计算机,以供于固定装置内固定好连接计算机主机与荧幕的线材,该固定装置包括一固定件、一摩擦件及一旋转件,固定件锁固于该主机上,摩擦件固定于固定件上,旋转件与该荧幕连接,且套设于固定件及摩擦件之间且可相对于固定件及摩擦件旋转,该理线结构包括一第一固定部及一第二固定部。第一固定部固定于旋转件上,第一固定部上设有数个卡勾;第二固定部,从第一固定部一侧缘向外一体成型延伸形成,第二固定部上设有数个卡勾及理线槽。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固定部上从下端向上纵向开设有数个卡槽,旋转件固持于卡槽内,从而将第一固定部固定于旋转件上。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固定部容置于固定件、摩擦件及旋转件中部,且可与固定件、摩擦件及旋转件同轴心旋转,第一固定部周缘中部向外延伸形成一裙边,第一固定部外侧靠近下端处沿周缘设有向外凸设的卡楔,固定件、摩擦件及旋转件固持于第一固定部之裙边与卡楔之间。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裙边下表面及第二固定部下表面与摩擦件接触。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固定部内侧设有所述数个卡勾,每两个卡勾相对设置以形成一容置空间,容置空间用于固定容置线材。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固定部外侧设有数个向外凸出的纵向凸包。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固定部为环状。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固定部沿径向设有数个理线槽,理线槽中部设有与理线槽相对应的勾持部。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固定部呈扇形。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理线结构包括一第一固定部及一第二固定部,第一固定部上设有数个卡勾,每两个卡勾相对设置以形成一容置空间,容置空间用于固定容置线材,第二固定部从第一固定部一侧缘向外一体成型延伸形成,第二固定部上设有数个勾持部及理线槽,线材通过容置空间、勾持部及理线槽,从而使线材相互隔离避免缠绕,也避免与其他元件发生摩擦,从而很好地保护了线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理线结构及固定装置连接的立体图。

图2为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理线结构固定装置的立体图。

图3为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理线结构的立体图。

图4为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理线结构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理线结构 100 第一固定部 10

卡勾 11 容置空间 12

裙边 13 凸包 14

卡楔 15 卡槽 16

第二固定部 20 勾持部 21

理线槽 22 固定装置 200

固定件 201 摩擦件 202

旋转件 203 线材 300。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的目的及功效,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予以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一种理线结构100,应用于具有固定装置200的计算机,以供于固定装置200内固定好连接计算机主机与荧幕的线材300,该固定装置200包括一固定件201、一摩擦件202及一旋转件203,固定件201锁固于该主机上,摩擦件202固定于固定件201上,旋转件203与该荧幕连接,且套设于固定件201及摩擦件202之间且可相对于固定件201及摩擦件202旋转,荧幕转向不同的角度,可提供不同角度的视角,该理线结构100包括一第一固定部10及一第二固定部20。

所述第一固定部10固定于旋转件203上,第一固定部10上设有数个卡勾11,每两个卡勾11相对设置以形成一容置空间12,容置空间12用于固定容置线材300。具体地,于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部10为环状,但并非局限于此,第一固定部10容置于固定件201、摩擦件202及旋转件203中部,且可与固定件201、摩擦件202及旋转件203同轴心旋转,第一固定部10周缘中部向外延伸形成一裙边13,环状第一固定部10内侧设有所述数个卡勾11,每两个卡勾11相对设置以形成所述容置空间12,容置空间12用于固定容置线材300;环状第一固定部10外侧设有数个向外凸出的纵向凸包14,第一固定部10外侧靠近下端处沿周缘设有向外凸设的卡楔15;第一固定部10上从下端向上纵向开设有数个卡槽16。旋转件203固持于卡槽16内,从而将第一固定部10固定于旋转件203上。

所述第二固定部20从第一固定部10一侧缘向外一体成型延伸形成,第二固定部20上设有数个勾持部21及理线槽22。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第二固定部20呈扇形,但并非局限于此,第二固定部20沿径向设有所述数个理线槽22,理线槽22中部设有与理线槽22相对应的所述勾持部21。

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一种理线结构100组装于固定件201上,固定件201锁固于主机上,旋转件203与荧幕连接,摩擦件202固定于固定件201上,旋转件203容置于固定件201及摩擦件202之间且可与固定件201及摩擦件202及旋转件203同轴心旋转,旋转,第一固定部10容置于固定件201、摩擦件202及旋转件203中部,固定件201、摩擦件202及旋转件203固持于第一固定部10之裙边13与卡楔15之间,裙边13下表面及第二固定部20下表面与摩擦件202接触,通过旋转件202固持于卡槽16内从而使第一固定部10固定于旋转件203上,从而使理线结构100随着荧幕的转动而转动,凸包14用于旋转时能更好地与固定件201产生摩擦,防止发生打滑现象,连接计算机主机与荧幕的线材300容置于相对应的容置空间12及理线槽22内,勾持部21用于更稳定地将线材300固持于理线槽22内。因此,线材300相互隔离避免缠绕,且理线结构100随着荧幕的转动而转动避免线材300与其他元件发生摩擦,从而保护线材300。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理线结构100包括一第一固定部10及一第二固定部20,第一固定部10上设有数个卡勾11,每两个卡勾11相对设置以形成一容置空间12,容置空间12用于固定容置线材300,第二固定部20从第一固定部10一侧缘向外一体成型延伸形成,第二固定部20上设有数个勾持部21及理线槽22,线材300通过容置空间12、勾持部21及理线槽22,从而相互隔离避免缠绕,也避免与其他元件发生摩擦,从而很好地保护了线材300。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