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15179阅读:257来源:国知局
壳体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壳体结构,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电子装置的壳体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子装置例如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或鼠标等的外壳可通过射出成型和/或CNC加工制作而得,且外壳的材质可为塑料、金属、合金、复合材料或其他适用者。以塑料外壳为例,受限于射出成型的加工限制,塑料外壳多为单色外壳。虽然通过模内装饰(In Mode Decoration,IMD)工序所制作得的塑料外壳能具有多彩的视觉效果,却无法使色彩与咬花处精准对位,较难以呈现出渐变或渐层的彩色视觉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壳体结构,具有渐层的彩色视觉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壳体结构,适用于电子装置。壳体结构包括壳体以及彩色层。壳体具有第一表面、相对于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以及贯通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的多个贯孔,所述多个贯孔的深度部分不同或各不相同。彩色层连接第二表面,且彩色层的至少部分通过所述多个贯孔暴露于第一表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相对远离壳体的侧边的其中一个贯孔的深度小于相对靠近壳体的侧边的另一个贯孔的深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相对远离所述壳体的侧边的其中一个贯孔的深度大于相对靠近壳体的侧边的另一个贯孔的深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彼此相邻的其中一部分贯孔的深度互为相等,彼此相邻的另一部分贯孔的深度互为相等,且彼此相邻的其中一部分贯孔的深度大于彼此相邻的另一部分贯孔的深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表面为平面,且第二表面为弧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彩色层具有与第二表面相配合的弧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表面为平面,且第二表面为阶梯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彩色层具有与第二表面相配合的阶梯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彩色层包括彼此相连的第一彩色层与第二彩色层,第一彩色层的颜色不同于第二彩色层的颜色。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彩色层为透光彩色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彩色层在垂直于第一表面的方向上的厚度不等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彩色层在垂直于第一表面的方向上的厚度朝远离壳体的侧边的方向渐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彩色层在垂直于第一表面的方向上的厚度朝远离壳体的侧边的方向渐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彩色层在垂直于第一表面的方向上的厚度等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壳体还具有开设于第一表面上的多个盲孔,所述多个盲孔位于所述多个贯孔的一侧。

基于上述,本实用新型的壳体结构的壳体开设有多个贯孔,所述多个贯孔的深度有所差异。藉此,设置于壳体的其中一表面且通过所述多个贯孔而暴露于壳体的另一表面的彩色层的明暗度能够因反射光路的不同,而让使用者获致渐变或渐层的彩色视觉效果。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局部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壳体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壳体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的壳体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的壳体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更一实施例的壳体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电子装置;

100、100A~100D:壳体结构;

110、110a、110b:壳体;

111、111a、111b:第一表面;

112、112a、112b:第二表面;

113:贯孔;

114:盲孔;

120、120a~120d:彩色层;

120d1:第一彩色层;

120d2:第二彩色层;

121、121a、122a:弧面;

121b:V形斜面;

121c:阶梯面;

122、122b、122c:平面。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局部示意图。图2是图1的壳体结构的截面示意图。请参考图1与图2,本实施例的电子装置10是以笔记本电脑作说明,但不以此为限,电子装置也可以是平板电脑、智能手机或鼠标等。电子装置10通过壳体结构100包覆并保护内部线路或电子元件(未显示),其中壳体结构100包括壳体110以及彩色层120,且彩色层120可通过热转印、模内装饰、热压贴合、直接印刷、表面贴膜或镶嵌等方式与壳体110相连接。

壳体110具有第一表面111、相对于第一表面111的第二表面112以及贯通第一表面111与第二表面112的多个贯孔113,其中第一表面111为使用者可观看到的外表面,且第二表面112为隐藏于内侧的内表面。壳体110于第二表面112的所在侧具有容纳彩色层120的空间,进一步而言,彩色层120连接第二表面112,且彩色层120的至少部分能够通过所述多个贯孔113暴露于第一表面111,以让使用者观看到彩色层120的颜色。彩色层120的颜色可为单色或多色,以下暂以单色的彩色层120作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多个贯孔113的深度部分不同或各不相同,如图2所示,第一表面111可为平面,且第二表面112可为弧面,壳体110在垂直于第一表面111的方向上的厚度朝远离其侧边的方向渐薄,也就是壳体110的中央处的厚度最薄。相对地,所述多个贯孔113的深度朝远离壳体110的侧边的方向渐浅,也就是最靠近壳体110的中央处的贯孔113的深度最浅。换句话说,相对远离壳体110的侧边的其中一个贯孔113的深度小于相对靠近壳体110的侧边的另一个贯孔113的深度,且所述多个贯孔113的深度自壳体110的侧边朝向壳体110的中央处可具有一梯度变化。如此设计下,通过所述多个贯孔113暴露于第一表面111的彩色层120的明暗度会因反射光路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详细而言,通过越靠近壳体110的中央处的贯孔113而暴露于第一表面111的彩色层120的颜色越明亮,相对地,通过越靠近壳体110的侧边的贯孔113而暴露于第一表面111的彩色层120的颜色越暗淡。因此,当使用者观看壳体110的第一表面111时,其能获致渐变或渐层的彩色视觉效果,也就是彩色层120上的颜色的明暗度朝远离壳体110的侧边的方向渐为鲜明。就其他实施例来说,在彩色层为多种颜色组合而呈的色层的情况下,使用者依旧能察觉到相应的各种颜色在明暗度上的差异。

另一方面,彩色层120具有与第二表面112相配合的弧面121以及相对于弧面121的平面122,其中弧面121与第二表面112相连,且彩色层120在垂直于第一表面111的方向上的厚度不等厚。在本实施例中,因应壳体110的厚度变化,彩色层120在垂直于第一表面111的方向上的厚度朝远离壳体110的侧边的方向渐厚。进一步而言,壳体110的厚度最薄处与彩色层120的厚度最厚处相对应,藉以维持壳体结构100的整体结构强度。举例来说,壳体110在垂直于第一表面111的方向上的厚度约介于0.3至2.5毫米之间,且彩色层120在垂直于第一表面111的方向上的厚度约介于0.3至2.5毫米之间。附带一提的是,壳体110的材质可以是塑料、金属、合金、复合材料或其他适用者,且能通过射出成型和/或CNC加工制作而得。此外,壳体110用以容纳彩色层120的空间可通过CNC加工制作而得,其中彩色层120的材质可以是塑料,且能通过射出成型制作而得。然而,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彩色层的材质也可以是金属、合金、复合材料或其他适用者,其中金属或合金等材质可采CNC加工制作得到彩色层。

在本实施例中,彩色层120可为不透光或透光彩色层,就不透光彩色层来说,其能用以遮蔽内部线路或电子元件(未显示),就透光彩色层来说,可设置发光元件(未显示)于透光彩色层的下方,使发光元件(未显示)所发出的光线在通过透光彩色层与贯孔113后,在第一表面111上以对应的色光显示出特定的图案。另一方面,如图1所示,壳体110可具有开设于第一表面111上的多个盲孔114,所述多个盲孔114位于所述多个贯孔113的一侧。由于盲孔114并未贯通第一表面111与第二表面112,因此位于盲孔114下方的内部线路或电子元件(未显示)并不会暴露于外,但壳体110设置有所述多个盲孔114的区域能以自身的颜色呈现出明暗交替的视觉效果。附带一提的是,所述多个贯孔113与所述多个盲孔114的孔径分别约介于0.3至5毫米。

以下将列举其他实施例以作为说明。在此必须说明的是,下述实施例沿用前述实施例的元件标号与部分内容,其中采用相同的标号来表示相同或近似的元件,并且省略了相同技术内容的说明。关于省略部分的说明可参考前述实施例,下述实施例不再重复赘述。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壳体结构的截面示意图。请参考图3,本实施例的壳体结构100A与图2的壳体结构100的差异在于:彩色层120a在垂直于第一表面111的方向上的厚度等厚,且彩色层120a具有与第二表面112相配合的弧面121a以及相对于弧面121a的另一弧面122a。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的壳体结构的截面示意图。请参考图4,本实施例的壳体结构100B与图2的壳体结构100的差异在于:壳体110a在垂直于第一表面111a的方向上的厚度朝远离其侧边的方向渐厚,也就是壳体110a的中央处的厚度最厚。相对地,所述多个贯孔113的深度朝远离壳体110的侧边的方向渐深,也就是最靠近壳体110a的中央处的贯孔113的深度最深。换句话说,相对远离壳体110a的侧边的其中一个贯孔113的深度大于相对靠近壳体110a的侧边的另一个贯孔113的深度,且所述多个贯孔113的深度自壳体110a的侧边朝向壳体110a的中央处可具有一梯度变化。如此设计下,通过所述多个贯孔113暴露于第一表面111a的彩色层120b的明暗度会因反射光路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详细而言,通过越靠近壳体110a的中央处的贯孔113而暴露于第一表面111a的彩色层120b的颜色越暗淡,相对地,通过越靠近壳体110a的侧边的贯孔113而暴露于第一表面111a的彩色层120b的颜色越明亮。因此,当使用者观看壳体110a的第一表面111a时,其能获致渐变或渐层的彩色视觉效果,也就是彩色层120b上的颜色的明暗度朝远离壳体110a的侧边的方向渐为暗淡。

另一方面,壳体110a的第二表面112a可为V形斜面,且彩色层120b具有与第二表面112a相配合的V形斜面121b以及相对于V形斜面121b的平面122b。其他实施例中,壳体的第二表面可为U形弧面,且彩色层具有与第二表面相配合的U形弧面。V形斜面121b与第二表面112a相连,且彩色层120b在垂直于第一表面111a的方向上的厚度不等厚。在本实施例中,因应壳体110a的厚度变化,彩色层120b在垂直于第一表面111a的方向上的厚度朝远离壳体110的侧边的方向渐薄。进一步而言,壳体110b的厚度最薄处与彩色层120的厚度最厚处相对应,藉以维持壳体结构100B的整体结构强度。

图5是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的壳体结构的截面示意图。请参考图5,本实施例的壳体结构100C与图2的壳体结构100的差异在于:壳体110b的第二表面112b可为阶梯面,且壳体110b在垂直于第一表面111b的方向上的厚度或薄或厚。在本实施例中,彼此相邻的其中一部分贯孔113的深度互为相等,彼此相邻的另一部分贯孔113的深度互为相等,且彼此相邻的其中一部分贯孔113的深度大于彼此相邻的另一部分贯孔113的深度。换句话说,所述多个贯孔113的深度朝远离壳体110b的侧边的方向呈浅深交替分布,或者是呈深浅交替分布。如此设计下,通过所述多个贯孔113暴露于第一表面111b的彩色层120c的明暗度会因反射光路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详细而言,通过深度较深的贯孔113而暴露于第一表面111b的彩色层120c的颜色较暗淡,相对地,通过深度较浅的贯孔113而暴露于第一表面111b的彩色层120c的颜色较明亮。因此,当使用者观看壳体110b的第一表面111b时,其能获致渐变或渐层的彩色视觉效果。

另一方面,彩色层120c具有与第二表面112b相配合的阶梯面121c以及相对于阶梯面121c的平面122c。阶梯面121c与第二表面112b相连,且彩色层120c在垂直于第一表面111b的方向上的厚度不等厚。在本实施例中,因应壳体110b的厚度变化,壳体110b的厚度较厚处所对应的彩色层120c在垂直于第一表面111b的方向上的厚度较薄,相对地,壳体110b的厚度较薄处所对应的彩色层120c在垂直于第一表面111b的方向上的厚度较厚,如此互补下,壳体结构100C的整体结构强度得以维持。

图6是本实用新型更一实施例的壳体结构的截面示意图。请参考图6,本实施例的壳体结构100D与图3的壳体结构100A的差异在于:彩色层120d可包括彼此相连的第一彩色层120d1与第二彩色层120d2,其中第一彩色层120d的结构与上述实施例的彩色层120d相似,且第一彩色层120d1的颜色不同于第二彩色层120d2的颜色。第二彩色层120d2可通过热转印、模内装饰、热压贴合、直接印刷、表面贴膜或镶嵌等方式与第一彩色层120d1相连接,其中第一彩色层120d1的至少部分与第二彩色层120d2的至少部分分别能够通过所述多个贯孔113暴露于第一表面111,且通过所述多个贯孔113暴露于第一表面111的第一彩色层120d1的面积大于通过所述多个贯孔113暴露于第一表面111的第二彩色层120d2的面积。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彩色层120d2可为透光彩色层,而第一彩色层120d1可为不透光彩色层,在第二彩色层120d2所在处的正下方可设置发光元件(未显示),使发光元件(未显示)所发出的光线在通过第二彩色层120d2与贯孔113后,在第一表面111上以对应的色光显示出特定的图案。附带一提的是,第二彩色层120d2的厚度约介于0.15至5毫米,且图2、图4以及图5等实施例也可以采用具有至少两种颜色的分层所组成的彩色层,彩色层的透光程度可视设计需求而调整。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壳体结构的壳体开设有多个贯孔,所述多个贯孔的深度有所差异。藉此,设置于壳体的第二表面且通过所述多个贯孔而暴露于壳体的第一表面的彩色层的明暗度能够因反射光路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进一步而言,通过深度较深的贯孔而暴露于第一表面的彩色层的颜色较暗淡,相对地,通过深度较浅的贯孔而暴露于第一表面的彩色层的颜色较明亮。因此,当使用者观看壳体的第一表面时,其能获致渐变或渐层的彩色视觉效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