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82562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智能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图书管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图书馆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图书管理系统是一个由人、计算机等组成的能进行管理信息的收集、传递、加工、保存、维护和使用的系统。利用信息控制企业的行为,帮助企业实现其规划目标,在现代大中型企业纷纷利用的系统。图书馆管理系统合运用了管理科学,系统科学,运筹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知识。现有的图书管理系统管理不太方便,且现有的图书管理系统中的电路部分结构复杂,成本较高。另外,现有的图书管理系统中的电路部分由于缺少相应的电路保护功能,造成电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图书管理较为方便、电路结构简单、成本较低、电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较高的智能图书馆管理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智能图书馆管理系统,包括计算机管理系统、网络数据通信服务器、智能检索终端、RFID读写器、RFID电子标签、二维码打印机、图书二维码标签、RFID门禁安全系统、图书信息数据库服务器、无线通信模块、移动终端和供电模块,所述计算机管理系统分别与所述网络数据通信服务器、二维码打印机、RFID门禁安全系统和图书信息数据库服务器连接,所述图书二维码标签与所述二维码打印机连接,所述智能检索终端、RFID读写器和无线通信模块均与所述网络数据通信服务器连接,所述RFID电子标签与所述RFID读写器连接,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无线通信模块连接,所述供电模块与所述网络数据通信服务器连接;所述智能检索终端包括触摸显示屏、控制器和串口通信模块,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触摸显示屏和串口通信模块连接,所述串口通信模块与所述网络数据通信服务器连接;

所述供电模块包括220V交流电、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发光二极管、变压器、第一三极管和第二三极管,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和第二电阻的一端均与所述220V交流电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220V交流电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还与所述变压器的初级线圈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和第二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所述第三电容分别与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第二三极管的基极和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和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均与所述220V交流电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变压器的初级线圈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三电阻分别与所述变压器的第一次级线圈的一端和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

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变压器的第一次级线圈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变压器的第二次级线圈的一端与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阴极分别与所述第四电容的一端、第四电阻的一端和发光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的阳极还连接输出端,所述第四电容的另一端和第四电阻的另一端均与所述发光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变压器的第二次级线圈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五电阻与所述发光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电容值为150PF,所述第五电阻的阻值为3.3KΩ,所述第三二极管的型号为1N4001或1N5401。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智能图书馆管理系统中,所述供电模块还包括第四二极管,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变压器的初级线圈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的型号为1N4007。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智能图书馆管理系统中,所述供电模块还包括第五电容,所述第五电容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五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五电容的电容值为200PF。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智能图书馆管理系统中,所述第一三极管和第二三极管均为NPN型三极管。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智能图书馆管理系统中,所述变压器的第一次级线圈的匝数与所述变压器的第二次级线圈的匝数相等。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智能图书馆管理系统中,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为蓝牙模块、WIFI模块、GPRS模块、Zigbee模块、CDMA模块、WCDMA模块或LoRa模块。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图书馆管理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由于利用计算机管理系统、网络数据通信服务器、智能检索终端、RFID读写器、RFID电子标签、二维码打印机、图书二维码标签、RFID门禁安全系统、图书信息数据库服务器、无线通信模块、移动终端和供电模块,使用移动终端可以使图书管理变得更加方便,供电模块包括220V交流电、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发光二极管、变压器、第一三极管和第二三极管,该供电模块相对于传统的供电模块,其使用的元器件较少,这样可以降低硬件成本,第三电容用于防止第一三极管与第二三极管之间的干扰,第五电阻用于进行限流保护,因此图书管理较为方便、电路结构简单、成本较低、电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较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智能图书馆管理系统一个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所述实施例中供电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智能图书馆管理系统实施例中,该智能图书馆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图1中,该智能图书馆管理系统包括计算机管理系统1、网络数据通信服务器2、智能检索终端3、RFID读写器4、RFID电子标签5、二维码打印机6、图书二维码标签7、RFID门禁安全系统8、图书信息数据库服务器9、无线通信模块10、移动终端11和供电模块12,其中,计算机管理系统1分别与网络数据通信服务器2、二维码打印机6、RFID门禁安全系统8和图书信息数据库服务器9连接,图书二维码标签7与二维码打印机6连接,智能检索终端3、RFID读写器4和无线通信模块10均与网络数据通信服务器2连接,RFID电子标签5与RFID读写器4连接,移动终端11与无线通信模块10连接,供电模块12与网络数据通信服务器2连接;智能检索终端3为读者和图书管理人员提供检索操作,将图书信息和图书实时位置信息反馈给读者和图书管理人员。

智能检索终端3包括触摸显示屏31、控制器32和串口通信模块33,控制器32分别与触摸显示屏31和串口通信模块33连接,串口通信模块33与网络数据通信服务器2连接。触摸显示屏31作为智能检索终端3的人机交互工作窗口,控制器32用于数据处理和控制通信,串口通信模块33用于智能检索终端3与网络数据通信服务器2进行数据通信。

RFID读写器4用于读取RFID电子标签5的图书信息和图书位置信息,将读取的RFID电子标签4的图书信息和图书位置信息反馈到网络数据通信服务器2。RFID电子标签5向RFID读写器4反馈图书信息和图书位置信息,RFID电子标签5分为图书信息RFID电子标签和位置标记RFID电子标签。

二维码打印机6根据图书信息生成图书唯一标识信息的图书二维码标签7。图书二维码标签7由二维码打印机6打印生成,图书二维码标签7记录图书书名、图书编号、所处书库和书架信息,每个图书由唯一的图书二维码标签7标识。

RFID门禁安全系统8将检测到的门禁附近的图书上的图书信息RFID电子标签的信息传输给计算机管理系统1,防止未被借阅的图书带出馆外,对于已借阅成功的图书的读者实行放行,用于保证图书的安全。该RFID门禁安全系统8采用现有的结构。

图书信息数据库服务器9用于存储、处理图书信息和图书位置信息。移动终端11通过无线通信模块10与网络数据通信服务器2连接,完成与计算机管理系统1进行通信,使读者和图书管理员可以通过移动终端11访问计算机管理系统1,实现对系统功能进行操作检索图书、借阅图书、归还图书、查阅图书馆最新藏书、读者评论、加入读书俱乐部和其他书友进行读书线上通信互动,登录身份账号由读者到图书馆管理员处注册,借阅图书采用扫描图书二维码标签7的方式识别借阅。

通过移动终端11扫描图书二维码标签7借阅图书。使用固定位置标记RFID电子标签5,向图书信息RFID电子标签提供位置信息,RFID读写器4向图书信息RFID电子标签和位置标记RFID电子标签发送定位命令信息,图书信息RFID电子标签与最近的位置标记RFID电子标签交流信息后获取当前所处的位置,RFID读写器4读取图书信息RFID电子标签信息和其当前位置信息。通过移动终端11使得图书管理较为方便。

值得一提的是,该无线通信模块10可以是蓝牙模块、WIFI模块、GPRS模块、Zigbee模块、CDMA模块、WCDMA模块或LoRa模块等,通过设置多种无线通信方式,可以使用户灵活的选择相应的无线通信方式,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尤其是当选择LoRa模块时,其通信距离较远,且通信较为稳定,可以适用于对通信质量要求较高的场合。另外,该移动终端11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或PDA等,通过移动终端11可以增加图书管理的方便性。

图2为本实施例中供电模块的电路原理图,图2中,该供电模块12包括220V交流电、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发光二极管LED、变压器T、第一三极管Q1和第二三极管Q2,第一电容C1的一端和第二电阻R2的一端均与220V交流电的一端连接,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与220V交流电的另一端连接,第二电阻R2的一端还与变压器T的初级线圈L1的一端连接,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和第二电容C2的一端连接,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通过第三电容C3分别与第一电阻的一端、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和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和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均与220V交流电的另一端连接,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变压器T的初级线圈L1的另一端连接,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通过第三电阻R3分别与变压器T的第一次级线圈的一端和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与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

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与变压器T的第一次级线圈L2的另一端连接,变压器T的第二次级线圈L3的一端与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连接,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分别与第四电容C4的一端、第四电阻R4的一端和发光二极管LED的阳极连接,发光二极管LED的阳极还连接输出端V1,第四电容C4的另一端和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均与发光二极管LED的阴极连接,变压器T的第二次级线圈L2的另一端通过第五电阻R5与发光二极管LED的阴极连接,第三电容C3的电容值为150PF,第五电阻R5的阻值为3.3KΩ,第三二极管D3的型号为1N4001或1N5401。

该供电模块12相对于传统供电模块,其使用的元器件较少,电路结构较为简单,这样可以降低硬件成本。另外,第三电容C3为耦合电容,用于防止第一三极管Q1与第二三极管Q2之间的干扰,第五电阻R5为限流电阻,用于对变压器T的第二次级线圈L3与发光二极管LED之间的支路进行过流保护,因此电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较高。

接通电源后,第一电容C1会有300V左右的直流电压,通过第二电阻R2给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提供电流,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有第一电阻R1,第一电阻R1为电流检测电阻,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得电后,会经过变压器T的初级线圈L1产生集电极电流,并同时在变压器T的第一次级线圈L2和变压器T的第二次级线圈L3上产生感应电压,变压器T的第一次级线圈L2的匝数与变压器T的第二次级线圈L2的匝数相等。

变压器T的第二次级线圈L3输出由第三二极管D3整流、第四电容C4滤波后连接输出端V1给负载供电,其中变压器T的第一次级线圈L2经第二二极管D2整流后通过第一二极管D1、第二三极管Q2组成取样比较电路,检测输出电压高低,其中变压器T的第一次级线圈L2、第二电容C2、第三电阻R3还组成第一三极管Q1的正反馈电路,让第一三极管Q1工作在高频振荡,不停的给变压器T的初级线圈L1开关供电,当负载变轻或者电源电压变高等任何原因导致输出电压升高时,变压器T的第一次级线圈L2、第一二极管D1取样比较导致第二三极管Q2导通,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电流减小,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电流减小,负载能力变小,从而导致输出电压降低,当输出电压降低后,第二三极管Q2取样后又会截止,第一三极管Q1的负载能力变强,输出电压又会升高,这样起到自动稳压作用。

当负载过载或者短路时,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电流大增,而第一电阻R1会产生较高的压降,这个过载或者短路产生的高电压会让第二三极管Q2饱和导通,第四电容C4在这里起到加速电容的作用,可以最快时间让第二三极管Q2导通,从而让第一三极管Q1截止停止输出防止过载损坏。改变第一电阻R1的大小可以改变负载能力。

变压器T是电感元件,第一三极管Q1工作在开关状态,当第一三极管Q1截止时,变压器T会产生很高的电磁感应电压,在没有负载的情况下,可能会在第一三极管Q1集电极感应出很高的电压,这个电压可能高达1000伏以上,这会使第一三极管Q1击穿损坏,第四电阻R4使电路不出现无负载的情况,第一三极管Q1就不会因集电极的高电压击穿损坏了。

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一三极管Q1和第二三极管Q2的型号均为NPN型三极管,在本实施例的一些情况下,,第一三极管Q1和第二三极管Q2的型号也可以均为PNP型三极管,但这时电路的结构也要相应发生变化。

本实施例中,该供电模块12还包括第四二极管D4,第四二极管D4的阳极与第二电阻R2的一端连接,第四二极管D4的阳极与变压器T的初级线圈L1的一端连接,第四二极管D4的型号为1N4007。第四二极管D4为限流二极管,用于对220V交流电与变压器T的初级线圈L1之间的支路进行过流保护,以进一步增强电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本实施例中,该供电模块12还包括第五电容C5,第五电容C5的一端与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第五电容C5的另一端与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第五电容C5的电容值为200PF。第五电容C5为耦合电容,用于防止第一三极管Q1与第二三极管Q2之间的干扰,以更进一步增强电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总之,本实施例中,使用移动终端11可以使图书管理变得更加方便,上述供电模块12相对于传统的供电模块,其使用的元器件较少,电路结构简单,这样可以降低硬件成本,供电模块12中设有耦合电容和限流电阻,因此电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较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