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置指纹识别组件及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81275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后置指纹识别组件及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终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后置指纹识别组件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指纹识别模组设置在手机等移动终端的玻璃盖板上,指纹识别模组与显示屏在纵向上并列设置,致使移动终端的屏占比小,不利于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后置指纹识别组件及移动终端。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后置指纹识别组件包括后壳、装饰圈和指纹传感器。所述后壳包括基板和及自所述基板的边缘延伸的侧壁,所述基板包括外表面和内表面,所述基板开设有贯穿所述内表面和所述外表面的安装通孔;所述装饰圈包括位于所述安装通孔中的基环和自所述基环的底部向所述基环内延伸的支撑边,所述指纹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基环中,所述指纹传感器形成有凹陷部,所述支撑边收容于所述凹陷部内,所述指纹传感器穿设所述支撑边并通过所述凹陷部支撑在所述支撑边上。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基环包括朝向所述基环内并向所述指纹传感器倾斜的导引斜面。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基环呈圆筒形。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指纹传感器包括指纹识别芯片和封装所述指纹识别芯片的封装体。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后置指纹识别组件包括连接所述指纹传感器的柔性电路板。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后置指纹识别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柔性电路板的补强板,所述补强板与所述指纹传感器分别位于所述柔性电路板相背的两侧。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补强板抵靠并固定在所述内表面。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后置指纹识别组件包括位于所述内表面对应的一侧的主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与所述主电路板连接。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主电路板在所述内表面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指纹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包括以上任一实施方式所述的后置指纹识别组件和电池,所述电池位于所述内表面对应的一侧,所述电池与所述指纹传感器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后置指纹识别组件及移动终端中,由于指纹传感器设置在后壳上,避免指纹传感器与显示屏在纵向上并列设置,从而可以增大显示屏的尺寸以提高移动终端的屏占比,有利于用户体验。另外,支撑边收容于凹陷部内使得后置指纹识别组件的整体厚度较薄。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的后视示意图;

图2是图1的移动终端的II-II向的截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的前视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后置指纹识别组件100、胶体102、移动终端200、显示屏201、显示区202、非显示区204、闪光灯206、听筒207;

后壳10、基板11、外表面111、内表面112、侧壁12、安装通孔13;

装饰圈20、基环21、导引斜面211、支撑边22;

指纹传感器30、指纹识别芯片31、封装体32、凹陷部33;

柔性电路板40;

补强板50;

主电路板6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请参阅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后置指纹识别组件100包括后壳10、装饰圈20和指纹传感器30。

后壳10包括基板11和及自基板11的边缘延伸的侧壁12,基板11包括外表面111和内表面112,基板11开设有贯穿内表面112和外表面111的安装通孔13。

装饰圈20包括位于安装通孔13中的基环21和自基环21的底部向基环21内延伸的支撑边22。

指纹传感器30设置在基环21中。指纹传感器形成有凹陷部33,支撑边22收容于凹陷部33内,指纹传感器30穿设支撑边22并通过凹陷部33支撑在支撑边22上。

请结合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后置指纹识别组件100可应用于移动终端200,移动终端200例如为手机、智能穿戴设备或平板电脑等电子装置。可以理解,移动终端200包括但不限于本实施方式的示例。

请结合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后置指纹识别组件100及移动终端200中,由于指纹传感器30设置在后壳10上,避免指纹传感器30与显示屏201在纵向上并列设置,从而可以增大显示屏201的尺寸以提高移动终端200的屏占比,有利于用户体验。

另外,支撑边22收容于凹陷部33内使得后置指纹识别组件100的整体厚度较薄。在一个例子中,将指纹传感器30装入基环21内时,可以从上往下按压指纹传感器30,如果指纹传感器30的位置不能再移动,则表示指纹传感器30已抵靠在支撑边22上,并安装到了预定位置,这样可提高指纹传感器30的装配效率。

具体地,在移动终端200中,移动终端200的前表面与显示屏201对应的区域为显示区202,移动终端200的前表面的其他区域为非显示区204,移动终端200的屏占比指的是,移动终端200的显示区202的面积与非显示区204的面积的比值。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200包括电池(图未示),电池位于内表面112对应的一侧,电池与指纹传感器30电连接。如此,电池可以为移动终端200提供电能。内表面112对应的一侧为内表面112朝向的空间。

移动终端200还包括闪光灯206,闪光灯206通过后壳10露出,闪光灯206可以为移动终端200背部补充光线,例如,用户在夜间活动时,可以使用闪光灯206照亮周围的场景。又如,用户使用移动终端200的摄像头拍摄时,闪光灯206可以为拍摄过程补光以提高移动终端200的拍摄质量。

后壳10为移动终端200的覆盖件,后壳10遮盖移动终端200的内部零件,例如,后壳10可以覆盖电池等零件。后壳10的材质例如为塑料或金属。当后壳10的材质为金属时,后壳10可以开设供电磁波通过的窗口,窗口例如为缝隙。

为了保证装饰圈20的强度,较佳地,装饰圈20的材料为金属,例如不锈钢材料,从而满足装饰圈20的强度要求,还具有耐腐蚀性,提高了装饰圈20的寿命。另外,金属的装饰圈20还可以屏蔽指纹传感器30周围的电磁波,防止电磁波对指纹传感器30的信号造成干扰。装饰圈20可通过粘胶与后壳10粘接固定。

本实施方式中,基环21呈圆筒形。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基环21的横截面可以呈其他的形状,例如方环形或椭圆环形等形状。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基环21的形状的示例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施方式中,指纹传感器30可以为电容式指纹传感器,也可以为超声波式指纹传感器。

在本实施方式中,凹陷部33呈环形结构,相应地,支撑边22也呈环形结构以使凹陷部33可以收容支撑边22。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凹陷部33可以为绕指纹传感器30的周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凹陷部33,相应地,支撑边22也为绕指纹传感器周向间隔设置的多个支撑边22,多个凹陷部33与多个支撑边22对应配合。

例如凹陷部33的数量为3个,相邻两个凹陷部33绕周向间隔120度设置,支撑边22的数量也为3个,并在结构位置上与3个凹陷部对应。

需要指出的是,凹陷部33的形状与数量不限于以上讨论的情况,只要凹陷部33与支撑边22配合以使支撑边22可以支撑指纹传感器30即可,因此,以上的示例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需要指出的是,本实施方式中,抵靠或支撑可以指的是两个元素接触抵靠或支撑,也可以指的是两个元素通过其他物体非接触式抵靠或支撑。例如,本实施方式中,指纹传感器30通过胶体102支撑在支撑边22上。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基环21包括导引斜面211,导引斜面211朝向基环21内并向指纹传感器30倾斜。

如此,导引斜面211可导引用户的手指顺利进入装饰圈20内以进行指纹识别操作,可提高用户进行指纹识别操作的准确率。进一步地,导引斜面211上可以镀上发亮的金属层(例如铬层),以使装饰圈20更加美观。

可以理解,导引斜面211为环形面,这样可方便用户从各个方向将手指置入装饰圈20内以按压指纹传感器30,从而进行指纹识别操作。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指纹传感器30包括指纹识别芯片31和封装指纹识别芯片31的封装体32。

具体地,用户进行指纹解锁移动终端200的操作时,可将手指放置在与指纹识别芯片31对应的位置。指纹识别芯片31的信号透过封装体32以采集识别用户的指纹图案,将用户的指纹图案与预存的指纹图案进行匹配,若匹配成功,则解锁移动终端200。

可以理解,指纹识别芯片31朝向用户的手指的表面设置有感测像素阵列,以采集用户的指纹图案。封装体32封装指纹识别芯片31可以减少感测像素阵列在采集指纹图案时受到其他干扰信号的影响,以提高识别的准确率。

需要指出的是,本实施方式中,指纹识别芯片31为硅晶片(die),封装体32为塑封材料,例如封装体32的材料为树脂。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后置指纹识别组件100包括连接指纹传感器30的柔性电路板40。

如此,柔性电路板40可以使得指纹传感器30与外部元件(例如处理器)进行数据传输,例如,指纹传感器30采集用户指纹图像后,外部元件可以对指纹图像进行特征识别以获得较佳的指纹图像。

指纹传感器30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柔性电路板40上,例如,指纹传感器30上形成有第一焊盘,柔性电路板40上形成有第二焊盘,指纹传感器30通过第一焊盘与第二焊盘焊接,从而焊接固定在柔性电路板40上。当然,指纹传感器30也可以通过各向异性导电胶(Anisotropic Conductive Film,ACF)与柔性电路板40固定连接。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后置指纹识别组件100包括固定在柔性电路板40的补强板50,补强板50与指纹传感器30分别位于柔性电路板40相背的两侧。

如此,补强板50可以防止柔性电路板40产生卷曲等缺陷,从而无法与指纹传感器30有效地连接。因此,补强板50可以使得指纹传感器30正常工作的可靠性更高。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补强板50抵靠并固定在内表面112。例如,补强板50通过粘接或焊接的方式抵靠并固定在内表面112上。

如此,补强板50抵靠并固定在内表面112可以增加补强板50与内表面112的连接面积,可以进一步防止指纹传感器30相对于后壳10移动。

在一个例子中,在组装后置指纹识别组件100时,可以先将补强板50通过粘接的方式固定在柔性电路板40上以形成电路板模块,然后将指纹传感器30从外往内装入装饰圈20中,以使指纹传感器30收容在装饰圈20中,并支撑在支撑边22上,之后将带有装饰圈20的指纹传感器30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与补强板50相背的柔性电路板40的一侧以形成传感器模组,最后将传感器模组从内往外装入安装通孔13中,并且使得补强板50抵靠在内表面112上。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后置指纹识别组件100包括位于内表面112对应的一侧的主电路板60,柔性电路板40与主电路板60连接。例如,柔性电路板40可以通过连接器与主电路板60连接。

如此,指纹传感器30可以通过柔性电路板40与主电路板60进行数据通信。具体地,主电路板60上设置有处理器(图未示)、听筒207等元件,处理器用于处理移动终端200的各种数据,并控制移动终端200的各个元件工作,例如处理器控制移动终端200的显示屏201显示不同的内容。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主电路板60在内表面112上的正投影覆盖指纹传感器30。

如此,主电路板60与指纹传感器30的距离较近,有利于指纹传感器30通过柔性电路板40连接主电路板60。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某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所述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