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管路盲板的感应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75751发布日期:2018-06-12 21:28阅读:31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管路盲板的感应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管路盲板的感应系统。



背景技术:

盲板是船舶管路密试中必不可少的截流或封堵装置,由于船舶建造周期长且多工种交叉作业,以及从业人员流动性大等原因,盲板在管路密性试验前临时安装上去后,但在密试完后经常忘记拆卸而遗留在管路里,于是成为管路密试作业中的一个“痛点”。目前盲板的安装和拆卸的管理,完全依靠作业人员的记录和封舱前的人力排查,记录的不可追溯性和排查不但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仍然会存在疏漏的情况,这就容易造成客户投诉的“质量事故”,存在如下的不足:常规的盲板安装后,依靠安装作业人员画草图或示意图来标记安装的位置,以方便将来查找并拆卸,实践证明往往只有安装的人员才比较清楚位置,其他人员查找起来却费时费力;因造船周期长,在管路密试过程中由于周期过长,安装人员虽有记录,但有时也会忘记准确的位置;从业人员流动性大,安装时的相关位置信息往往随着人走而中断,重新查找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船上管路错综复杂、空间狭窄,依靠人力排查仍有疏漏。排查工作量大、投入人工多、整体经济效益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管路盲板的感应系统,该用于管路盲板的感应系统能够快速寻找到对应的盲板以及定位盲板的准确位置,且对从业人员的流动性要求不大。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用于管路盲板的感应系统,其包括管路、感应组件、扫描器以及多个盲板,所述盲板安装在所述管路上,所述感应组件安装在各所述盲板上,所述感应组件与所述扫描器信号连接。

可选的,所述感应组件包括多个感应标签,每个所述盲板上均设有所述感应标签,所述感应标签与所述扫描器之间形成一条信号支路,各所述信号支路组成一个感应系统。

可选的,所述管路包括截留部,所述盲板安装在所述截留部上。

可选的,所述扫描器的扫描半径范围为0至7米。

可选的,所述信号支路传送对各所述盲板信息的读写、修改和录入。

可选的,所述感应标签为RFID标签。

可选的,所述扫描器为工业级PDA。

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用于管路盲板的感应系统主要是将感应组件安装在各盲板上,这样盲板变成能够感应的盲板,这时,再利用扫描器对安装有感应组件的盲板进行扫描,能够对盲板进行远距离、多点、快速的进行定位和识别,减低了人员劳动强度、提高作业效率;采用先识别定位、拆卸、再识别确认,防止盲板遗漏;再者,能够对感应盲板录入安装等相关信息,可实现作业的实名制追溯和盲板的管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用于管路盲板的感应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用于管路盲板的感应系统的盲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管路;2、感应组件;3、扫描器;4、盲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和2所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一种用于管路盲板的感应系统,其包括管路1、感应组件2、扫描器3以及多个盲板4,所述盲板4安装在所述管路1上,所述感应组件2安装在各所述盲板4上,所述感应组件4与所述扫描器3信号连接。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用于管路盲板的感应系统主要是将感应组件2安装在各盲板4上,这样盲板4变成能够感应的盲板4,这时,再利用扫描器3对安装有感应组件2的盲板4进行扫描,能够对盲板4进行远距离、多点、快速的进行定位和识别,减低了人员劳动强度、提高作业效率;采用先识别定位、拆卸、再识别确认,防止盲板4遗漏;再者,能够对感应盲板4录入安装等相关信息,可实现作业的实名制追溯和盲板4的管理。

进一步的,所述感应组件2包括多个感应标签,每个所述盲板4上均设有所述感应标签,所述感应标签与所述扫描器3之间形成一条信号支路,各所述信号支路组成一个感应系统,这样扫描器3能够灵活的感应和收搜盲板4的位置;所述管路1包括截留部,所述盲板4安装在所述截留部上;所述扫描器3的扫描半径范围为0至7米。所述信号支路传送对各所述盲板信息的读写、修改和录入,主要是便于各盲板4之间的归类与统计。所述感应标签优选为RFID标签;所述扫描器3优选为工业级PDA。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用于管路盲板的感应系统主要是将感应组件2安装在各盲板4上,这样盲板4变成能够感应的盲板4,这时,再利用扫描器3对安装有感应组件2的盲板4进行扫描,能够对盲板4进行远距离、多点、快速的进行定位和识别,减低了人员劳动强度、提高作业效率;采用先识别定位、拆卸、再识别确认,防止盲板4遗漏;再者,能够对感应盲板4录入安装等相关信息,可实现作业的实名制追溯和盲板4的管理。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