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传感器和电容触摸传感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41128发布日期:2018-09-14 22:48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触摸传感器和电容触摸传感器系统。



背景技术:

电容传感器通过检测传输电极与感测电极之间形成的电容的变化进行工作。在物体接近触摸表面和/或跨触摸表面移动时,感测电路可识别物体并确定物体的位置、压力、方向、手势、速度和加速度。

具有触摸感测表面的电子设备可利用各种电容感测设备,以允许用户做出选择并通过相对于电容感测元件移动他们的手指(或触笔)来移动物体。互电容触摸传感器不仅具有检测感测表面上触摸事件的能力,还具有检测接近事件的能力,其中物体不接触感测表面但是紧邻感测表面。互电容触摸传感器通过测量电容感测元件的电容并检测指示导电物体的触摸或存在的电容变化进行工作。当导电物体(例如手指、手、脚或其他物体)与电容感测元件接触或非常靠近电容感测元件时,检测到电容变化和导电物体。可利用电路测量电容触摸感测元件的电容变化,并且该电路可将测出的电容感测元件的电容转换为数字值。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高触摸传感器灵敏度。

触摸传感器可包括传感器单元阵列,其中每个单元包括两个接收电极。每个接收电极可包括沿对角线布置的两个部分,其中第一接收电极沿一条对角线布置,并且第二接收电极沿第二对角线布置,使得这两个接收电极在该单元的中心部分中重叠。触摸传感器还可包括驱动电极,该驱动电极在整个阵列中按网格图案布置以围绕每个传感器单元。

根据一个方面,触摸传感器,包括:按行和列布置的多个单元,每个单元包括:第一接收电极,所述第一接收电极包括第一部分和电耦接到第一部分的第二部分,其中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沿该单元内的第一对角线方向定位;以及第二接收电极,所述第二接收电极包括第三部分和电耦接到第三部分的第四部分,其中所述第三部分和所述第四部分沿所述单元内的第二对角线方向定位,其中第二对角线方向垂直于第一对角线方向;并且其中:形成第一列的一组单元由第一接收电极电耦接在一起;并且形成第一行的第二组单元由第二接收电极电耦接在一起。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该单元的一半包括第一接收电极和第二接收电极中的每一者的至少一部分。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触摸传感器还包括驱动电极,其中该驱动电极分开并围绕每个单元,并且形成网格图案。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一接收电极形成于第一衬底层中,并且第二电极形成于第二衬底层中;第一衬底层和第二衬底层接合在一起;并且第一接收电极和第二接收电极在该单元的中心点处重叠。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每个接收电极具有多个最大灵敏度点,并且其中最大灵敏度点均匀分布在触摸传感器上。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一列中的第一接收电极沿第一方向形成从触摸传感器的第一边缘到触摸传感器的相对的第二边缘的Z形图案;并且第一行中的第二接收电极沿第二方向形成Z形图案,其中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

在另一个方面,电容触摸传感器系统,包括:按阵列布置以形成一系列行和列的多个单元,每个单元包括:第一接收电极,所述第一接收电极包括第一部分和电耦接到第一部分的第二部分,其中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沿第一对角线方向定位;第二接收电极,所述第二接收电极包括第三部分和电耦接到第三部分的第四部分,其中所述第三部分和所述第四部分沿第二对角线方向定位;其中:沿第一列的相邻单元的第一接收电极耦接在一起以形成第一电极链;并且沿第一行的相邻单元的第二接收电极耦接在一起以形成第二电极链;按网格图案布置的驱动电极,其中该网格图案限定每个单元的周边;以及耦接到电极链的微处理器,其中该微处理器对来自每个电极链的信号作出响应以确定触摸坐标。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电极链沿该阵列的x方向和y方向之一按Z形图案布置;并且每个接收电极具有多个最大灵敏度点,并且其中最大灵敏度点均匀分布在各单元上。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每个单元的第一接收电极和第二接收电极在该单元的中心点中重叠;并且每个单元的一半包括第一接收电极和第二接收电极中的每一者的至少一部分。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触摸坐标包括以下的至少一者:与该阵列内的单元相对应的第一坐标;以及与相邻单元之间的区域相对应的第二坐标。

本实用新型所实现的技术效果是提高且均匀的传感器灵敏度。

附图说明

当结合以下示例性附图考虑时,可参照具体实施方式更全面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技术。在以下附图中,通篇以类似参考标号指代各附图当中的类似元件和步骤。

图1和图2代表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案的互电容触摸传感器;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电容触摸传感器的等效电路图;

图4以图形方式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电容变化与数字输出之间的关系;

图5代表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触摸传感器的顶视图;

图6代表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触摸传感器的顶视图;

图7代表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触摸传感器的剖视图;

图8代表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触摸传感器的灵敏度区域;

图9代表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沿衬底的x方向形成的电极;并且

图10代表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沿衬底的y方向形成的电极。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技术可按照功能块部件和电路图进行描述。此类功能块和电路图可通过被配置成执行指定功能并且实现各种结果的任何数量的部件实现。例如,本实用新型技术可采用各种类型的模数转换器、电容器、放大器、电源等,它们可执行各种各样的功能。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的各个方面的用于电容触摸传感器的方法和装置可与任何电子设备和/或设备输入应用程序诸如移动电话、音频设备、游戏设备、电视、个人计算机等一起操作。

参见图1-图4,在本实用新型技术的各种实施方案中,触摸传感器100可通过测量传感器100的电容和/或数字输出的变化来检测物体。例如,触摸传感器100可产生电场125并且对进入电场125和/或在该电场内的物体作出响应。触摸传感器100可作为接近传感器操作以检测电场125内的物体。例如,触摸传感器100可在触摸传感器100的表面处产生电场125以在物体120(诸如人指尖、笔尖等)进入电场125时检测物体120。同样地,物体120不需要物理接触触摸传感器100就可引起电容变化。

触摸传感器100可包括对电场125作出响应的任何合适的设备或系统,诸如微处理器400。触摸传感器100可形成各种输入设备,诸如按钮、开关、转盘、滑块、按键或小键盘、导航板、触摸板,它们可集成在诸如移动电话、个人计算机等的电子设备中。

在各种实施方案中,触摸传感器100可包括互电容传感器。例如,触摸传感器100可包括多个电极,所述多个电极被适当地配置成形成感测电容器135并产生电场125。例如,这些电极可使用诸如金属之类的导电材料形成。在各种实施方案中,至少一个电极可包括驱动电极110,并且至少一个电极可包括接收电极115,其中驱动电极110和接收电极115能够产生电场125。在各种实施方案中,驱动电极110可耦接到电源210,该电源在两个电压电平之间脉冲以提供驱动信号Cdrv。

触摸传感器100可包括衬底140,用于提供在其上形成接收电极115和驱动电极110的材料。例如,衬底140可包含用于沉积、形成和/或刻制电路的任何合适的材料,诸如涂布有铟锡氧化物的玻璃、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衬底、聚合物膜、PCB衬底等。在各种实施方案中,衬底14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衬底层。

在各种实施方案中,驱动电极110和接收电极115可为共面的。例如,驱动电极110和接收电极115可形成于相同衬底层上。在另选实施方案中,驱动电极110可形成于一个衬底层上,而接收电极115可形成于不同衬底层上。

在各种实施方案中,触摸传感器100可通过测量和/或检测接收电极115与驱动电极110之间的电容变化来检测物体120。触摸传感器100可包括将电容变化转换为数字输出的转换电路215。

在各种实施方案中,转换电路215可将电容变化转换为电压变化,然后将电压转换为数字输出。例如,转换电路215可包括将电容变化转换为电压变化的全差分放大器210,以及将电压变化转换为数字输出的模数转换器205。全差分放大器210可从具有静息电容C的参考电容器215接收第一输入,并且可从感测电容器135接收第二输入,其中感测电容器135具有感测电容C’。当没有吸收电场125的物体时,感测电容C’等于静息电容C,然而当物体进入电场125时,感测电容C’等于静息电容减去电容变化(C’=C-ΔC)。全差分放大器210还可包括降低信号中的噪声的反馈电容器。在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全差分放大器包括耦接在差分放大器200的输出端子与非反相端子(+)之间的第一反馈电容器Cf1,以及耦接在差分放大器200的输出端子与反相端子(-)之间的第二反馈电容器Cf2。同样地,全差分放大器200接收与第一反馈电容器Cf1和静息电容C相对应的参考电容Cref以及与第二反馈电容器Cf2和感测电容C’相对应的输入电容Cin作为输入。

一般来讲,参见图1-图3,随着物体120接近,诸如当一个人的手指靠近触摸传感器100时,物体120吸收电场125的一部分,从而减少触摸传感器100所检测的能量的量并减小电容。随着物体120越来越接近触摸传感器100的表面,物体120吸收电场125的更多部分,并且电容可继续减小,从而使输出电压和数字输出增大。由于数字输出根据触摸传感器100所检测到的能量的量而变化,所以定量或以其他方式估计物体120和触摸传感器100的表面之间的距离可以是可能的。

在各种实施方案中,触摸传感器100可根据电容变化(ΔC)检测数字输出何时达到和/或超过预定阈值。例如,参见图3,随着电容变化增大,数字输出也增大。触摸传感器100可在数字信号达到和/或超过预定阈值后作出响应。例如,触摸传感器100可将信号传输到输出电路(未示出)以在ON(接通)和OFF(断开)之间切换状态,所述状态可指示电子设备诸如移动电话的一些输入选择。

参见图5-图7、图9和图10,在示例性实施方案中,触摸传感器100可被配置为检测单个输入、多个输入和手势,诸如旋转、滚动、弹动、缩放、拖动等。触摸传感器可包括被布置以形成多个互电容式电容器的多个电极。

触摸传感器100可包括电极链,该电极链作为接收电极115(图1和图2)与驱动电极110一起操作以形成感测电容器。在示例性实施方案中,触摸传感器100可包括沿第一方向(例如,y方向)布置的多个第一电极链705(例如,沟道1:沟道λ),以及沿第二方向(例如,x方向)布置的多个第二电极链605(例如,沟道A:沟道δ),其中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每个单独的电极链可由具体沟道名称例如沟道1、沟道A等标识。第一电极链和第二电极链可跨触摸传感器100对称地布置。例如,多个第一电极链705可被布置成使得相邻的第一电极链彼此等距。类似地,多个第二电极链605可被布置成使得相邻的第二电极链彼此等距。

多个第一电极链和第二电极链705,605可按任何合适的方式布置在衬底140中。例如,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一电极链的每个沟道可按从触摸传感器100的第一边缘到触摸传感器100的相对的第二边缘的Z形图案布置。类似地,第二电极链605的每个沟道可定位成基本上垂直于第一电极链705,并且按从触摸传感器100的第三边缘延伸到触摸传感器100的相对的第四边缘的Z形图案布置。

多个第一电极链和第二电极链480,705可被配置为定位在衬底140的各层内。例如,在示例性实施方案中,衬底140可包括第一衬底层475和第二衬底层480。例如,第一衬底层475可包括多个第一电极链705。第一衬底层475可包括第一主表面485以及与第一主表面485相对的第二主表面486。类似地,第二衬底层480可包括多个第二电极链605。第二衬底层480可包括第一主表面487以及与第一主表面487相对的第二主表面488。

衬底140还可包括驱动电极110。每个衬底层还可包括驱动电极110的节段。例如,第一衬底层475可包括第一驱动电极节段720,其中第一驱动电极节段720可沿第一衬底层475的外边缘且在相邻的电极链(诸如沟道λ-2与沟道λ-1)之间形成。类似地,第二衬底层480可包括第二驱动电极节段620,其中第二驱动电极节段620可沿第二衬底层480的边缘且在相邻的电极链(诸如沟道A与沟道B)之间形成。

第一衬底层和第二衬底层475,480可接合在一起,使得第一衬底层475的主表面平行于第二衬底层480的主表面。第一电极链和第二电极链705,605可彼此电绝缘隔离,然而第一衬底层和第二衬底层475,480中的每一者内的驱动电极节段720,620可耦接到一个电源210并被视为一个驱动电极,并且可统称为驱动电极110。

在各种实施方案中,由于第一衬底层和第二衬底层475,480接合在一起,触摸传感器100可包括按阵列布置的多个单元400。该阵列可包括n列和m行,其中n和m是整数,以形成具有m×n个单元400的m×n阵列。可根据具有行数(例如,沿x方向的x1:xN)和列数(例如,沿y方向的y1:yN)的坐标系来描述每个单元400的位置。例如,坐标x1,y3对应于第一行第三列的单元。

驱动电极节段720,620可重叠以形成驱动电极110。在示例性实施方案中,驱动电极110可按网格图案布置,该网格图案形成一定面积,使得每个单元400在每个侧面(即,沿周边)以驱动电极110为界。如上所述,驱动电极110可耦接到电源210。

现在参见图6,每个单元400可包括第一电极链和第二电极链705,605的片段。例如,单元400可包括第一接收电极405和第二接收电极410,其中第一接收电极405是第一电极链之一的片段,并且第二接收电极410是第二电极链之一的片段。在各种实施方案中,第一接收电极和第二接收电极405,410沿对角线布置在基本上正方形的单元400内。例如,第一接收电极405可沿正方形的第一对角线465布置在单元400内,并且第二接收电极410可沿正方形的第二对角线470布置,使得第一接收电极和第二接收电极405,410在单元400的中心点490处重叠。在单元400为正方形形状以外的形状(诸如圆形、六边形等)的另选实施方案中,第一接收电极和第二接收电极405,410可在单元400的中心点490处重叠,并且可被布置成彼此垂直。第一接收电极和第二接收电极405,410可通过绝缘材料(诸如氧化物)彼此电绝缘隔离。

在各种实施方案中,一个单元的接收电极可经由连接器电耦接到相邻单元的接收电极。例如,现在参见图5和图6,x1,y1处的单元的第一接收电极405通过第一连接器450电耦接到x2,y1处的单元的第一接收电极。类似地,x1,y1处的单元的第二接收电极410通过第二连接器455电耦接到x1,y2处的单元的第一接收电极。

在各种实施方案中,每个接收电极405,410可包括各个电极部分,其中一些部分可具有比另一部分更大的表面积。例如,第一接收电极405可包括第一部分415、第二部分420和第三部分435。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415,420可具有比第三部分435的面积更大的面积。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415,420可经由第三部分435电耦接。类似地,第二接收电极410可包括第一部分425、第二部分430和第三部分440。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425,430可经由第三部分440电耦接。

第二接收电极410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425,430可具有与第一接收电极405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基本上等同的尺寸和形状。例如,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425,430各自被示出为呈正方形形状并由第三部分440连接,该第三部分被示出为呈长、薄、直的区域,其连接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425,430的相邻拐角。在各种实施方案中,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415,425,430,420为正方形形状的,然而,它们可为任何合适的形状和尺寸。类似地,在各种实施方案中,第三部分435,440是直线状区域,然而,它们可为任何合适的形状和尺寸。

在各种实施方案中,单元400的每个半部(例如,上半部和下半部或者左半部和右半部)可包括每个接收电极的至少一部分以确保对称性。例如,该单元的上半部包括第一接收电极和第二接收电极405,410两者的一部分,同时下半部包括第一接收电极和第二接收电极405,410两者的一部分。换句话讲,可沿第一对角线和第二对角线465,470形成单元400内的镜像。

触摸传感器100的电极布置可形成重叠灵敏度区域500的图案,用于提高沿两个相邻单元之间的区域的灵敏度,并且提供每个单元内的灵敏度的均匀分布。例如,参见图8,x1,y1处的单元400包括四个灵敏度区域500的至少一部分。第一灵敏度区域500(1)对应于驱动电极110与第一接收电极405之间的电场125,第二灵敏度区域500(2)对应于驱动电极110与第二接收电极410之间的电场125,并且第三灵敏度区域和第四灵敏度区域500(3),500(4)对应于驱动电极与一个单元400的一个接收电极和相邻单元400的一个接收电极之间的电场125。同样地,每个单元的灵敏度区域跨单元均匀分布。此外,这些灵敏度区域可覆盖多个单元,使得可以在相邻单元之间的区域中(例如,沿x’和y’坐标)检测到。单元400可包括任何数量的灵敏度区域500,具体取决于相邻单元400的数量。例如,所有侧面由其他单元围绕的单元400可包括六个灵敏度区域500的至少一部分。

每个灵敏度区域500包括最大灵敏度点505,该最大灵敏度点对应于电场125最强的区域。最大灵敏度点505的位置可基于接收电极405,410的具体尺寸和形状及驱动电极110的放置。在本实用新型实施方案中,每个接收电极405,410的较大部分的中心将具有最强电场125。

在各种实施方案中,对于沿一个方向(例如,y方向)的每个电极链而言,一个单元中的最大灵敏度点与相邻单元中的对应最大灵敏度点可相隔第一距离D1。对于沿不同方向(例如,x方向)的每个电极链而言,一个单元中的最大灵敏度点与相邻单元中的对应最大灵敏度点可相隔第二距离D2。在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第一距离D1基本上等于第二距离D2。

参见图1-图2和图5-图6,在操作中,触摸传感器100通过测量由接收电极和驱动电极形成的电容器的电容变化来检测进入电场125的物体120,从而指示“触摸”。触摸传感器100可利用转换电路215(图3)将电容变化转换为数字值。触摸传感器100可将数字输出传输到微处理器400。微处理器400可利用该数字值来确定该触摸的坐标。

在各种实施方案中,微处理器400通过逐行(例如,沟道A:沟道δ)和逐列(例如,沟道1:沟道λ)扫描电极链705,605来监测电容变化。基于每个电极链的数字输出的值,微处理器400可确定该触摸的坐标。例如,如果沟道2被激活(例如,具有大于阈值的数字输出值)并且沟道C也被激活,则微处理器可确定坐标x3,y2已被触摸。类似地,如果沟道1、沟道2和沟道C被激活,则微处理器400可确定坐标x3,y1’已被触摸。

所示和所述特定具体实施方式是所述技术及其最佳模式的例示,而不旨在以任何方式另外限制本实用新型技术的范围。实际上,为简洁起见,系统的常规制造、连接、制备和其他功能方面可能未详细描述。此外,多张图中示出的连接线旨在表示各种元件之间的示例性功能关系和/或步骤。在实际系统中可能存在多个替代的或另外的功能关系或物理连接。

根据一个方面,触摸传感器,包括:按行和列布置的多个单元,每个单元包括:第一接收电极,该第一接收电极包括电耦接到第二部分的第一部分,其中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沿该单元内的第一对角线方向定位;以及第二接收电极,该第二接收电极包括电耦接到第二部分的第一部分,其中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沿该单元内的第二对角线方向定位,其中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并且其中:形成第一列的一组单元由第一接收电极电耦接在一起;并且形成第一行的第二组单元由第二接收电极电耦接在一起。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该单元的基本上一半包括第一接收电极和第二接收电极中的每一者的至少一部分。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一接收电极和第二接收电极在该单元的中心点处重叠。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触摸传感器还包括驱动电极,其中该驱动电极分开并围绕每个单元,并且形成网格图案。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一接收电极形成于第一衬底层中,并且第二电极形成于第二衬底层中;并且第一衬底层和第二衬底层接合在一起。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每个接收电极具有多个最大灵敏度点,并且其中最大灵敏度点跨触摸传感器均匀分布。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一列中的第一接收电极沿第一方向形成从触摸传感器的第一边缘到触摸传感器的相对的第二边缘的Z形图案;并且第一行中的第二接收电极沿第二方向形成Z形图案,其中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

在另一个方面,用于形成具有提高的灵敏度的触摸传感器的方法,包括:沿第一方向在第一衬底层中形成多个第一电极链;其中形成第一电极链包括沿第一方向按Z形图案形成多个第一接收电极和电互连;沿第二方向在第二衬底层中形成多个第二电极链;其中形成第二电极链包括沿第二方向按Z形图案形成多个第二接收电极和电互连;以及将第一衬底层的主表面接合到第二衬底层的主表面。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用于形成触摸传感器的方法还包括沿第一衬底层和第二衬底层至少一者的边缘且在每个电极链之间形成驱动电极。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驱动电极形成网格图案,并且该网格图案限定单独的单元。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每个单元包括:第一接收电极,该第一接收电极包括电耦接到第二部分的第一部分,其中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沿第一对角线方向定位;以及第二接收电极,该第二接收电极包括电耦接到第二部分的第一部分,其中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沿第二对角线方向定位。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每个接收电极包括多个最大灵敏度点,并且其中最大灵敏度点跨每个单元及相邻单元之间均匀分布。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相邻的第一电极链彼此等距地布置;并且相邻的第二电极链彼此等距地布置。

在另一个方面,电容触摸传感器系统,包括:按阵列布置以形成一系列行和列的多个单元,每个单元包括:第一接收电极,该第一接收电极包括电耦接到第二部分的第一部分,其中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沿第一对角线方向定位;第二接收电极,该第二接收电极包括电耦接到第二部分的第一部分,其中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沿第二对角线方向定位;其中:沿第一列的相邻单元的第一接收电极耦接在一起以形成第一电极链;并且沿第一行的相邻单元的第二接收电极耦接在一起以形成第二电极链;以及耦接到电极链的微处理器,其中该微处理器对来自每个电极链的信号作出响应以确定触摸坐标。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电极链沿该阵列的x方向和y方向之一按Z形图案布置。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触摸传感器系统还包括按网格图案布置的驱动电极,其中该网格图案限定每个单元的周边。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每个接收电极具有多个最大灵敏度点,并且其中最大灵敏度点跨各单元均匀分布。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每个单元的第一接收电极和第二接收电极在该单元的中心点中重叠。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每个单元的基本上一半包括第一接收电极和第二接收电极中的每一者的至少一部分。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触摸坐标包括以下的至少一者:与该阵列内的单元相对应的第一坐标;以及与相邻单元之间的区域相对应的第二坐标。

在上述描述中,已结合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描述了所述技术。然而,可在不脱离所述的本实用新型技术的范围的情况下作出各种修改和变化。以例示性而非限制性方式考虑说明书和附图,并且所有此类修改旨在包括在本实用新型技术的范围内。因此,应通过所述的一般实施方案及其在法律意义上的等同形式,而不是仅通过上述具体示例确定所述技术的范围。例如,可以任何适当的顺序执行任何方法或工艺实施方案中列举的步骤,并且不限于具体例子中提供的明确顺序。另外,任何系统实施方案中列举的组件和/或元件可以多种排列方式组合,以产生与本实用新型技术基本上相同的结果,并且因此不限于具体示例中阐述的具体配置。

上文已经针对具体实施方案描述了有益效果、其他优点和问题解决方案。然而,任何有益效果、优点、问题解决方案或者可使任何具体有益效果、优点或解决方案出现或变得更明显的任何要素都不应被理解为关键、所需或必要特征或组成部分。

术语“包含”、“包括”或其任何变型形式旨在提及非排他性的包括,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制品、组合物或装置不仅仅包括这些列举的要素,而且还可包括未明确列出的或此类过程、方法、制品、组合物或装置固有的其他要素。除了未具体引用的那些,本实用新型技术的实施所用的上述结构、布置、应用、比例、元件、材料或组件的其他组合和/或修改可在不脱离其一般原理的情况下变化或以其他方式特别适于具体环境、制造规范、设计参数或其他操作要求。

上文已结合示例性实施方案描述了本实用新型技术。然而,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的范围的情况下对示例性实施方案作出变化和修改。这些和其他变化或修改旨在包括在本实用新型技术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