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支持不间断服务的银行机构变更管理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4912274发布日期:2018-07-10 23:44阅读:32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银行系统,尤其涉及一种支持不间断服务的银行机构变更管理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银行机构管理中,包括有新增营业机构、新增虚拟机构、机构划转、机构撤并、机构信息修改等。由于银行机构变更中,涉及到账户的归属机构变化、夜间账务总分核对等,需要既不影响正常业务办理,又能满足业务管理需要。目前针对银行机构管理,常用方法包括有:(1)运维在夜间停止系统服务,执行脚本进行机构变更;(2)构建定时调度服务,在夜间出现错误时,人工介入调整。

针对当前业务有如下缺点:

1)大部分都是技术人员配置和处理,对于机构管理此类业务性较强的业务,无法做到由业务人员配置后,交给后台统一处理;

2)对于机构撤并时,需要将账户的归属机构进行调整,包括有客户、凭证、存款、银联卡、内部帐、总账、普通贷款、按揭贷款、自助循环贷款、股金、结算、担保品、手续费、小额等。每个子程序中包含了对多个表的修改。如果某个系统中增加了包含有机构号的登记薄,或者修改表中扩充包有机构号栏位,若处理脚本缺少该内容,会导致夜间账务不平,为此需要较多的针对性代码开发。现有申请号为CN201310127937.0的中国专利——在多机构运行下作业的触发方法及银行数据处理系统,提出了多机构运行下作业通过前置机构任务完成情况来完成本机构的作业处理,但是如果机构变更对于账户等归属机构变更不正确情况下(即无法保证每次都全量完整变更),会导致判断上一任务机构错误而无法正确执行下一个机构任务。

3)机构撤并在处理内部账表内分户和表外分户时,常是直接将旧机构(被撤机构)每笔分户的当前余额和昨日余额增加到新机构(并入机构)对应的分户中,然后将旧机构账户的当前余额和昨日余额清零。在处理非内部账分户(包括活期、定期、股金、一般贷款、按揭贷款、自助贷款等)时,直接更改这些分户的归属机构号。在处理当日批量分录和联机分录时,按旧机构、帐别、科目、币种、借贷标志,分别来累计借方、贷方发生额,然后再将累计的发生额产生二条分录(一条是旧机构的分录:借贷同向、金额相反;一条是新机构的分录:借贷同向、金额相同)。由于7*24小时交易中,需要根据T日和T+1日的分录进行稽核计算账户的昨日余额,保证不停机实时更新昨日余额,因此对于机构撤并的产生的分录就需要特殊处理,否则会导致机构撤并时因旧机构账户清零,稽核时仍然使用机构撤并产生的分录,最终导致总分不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支持不间断服务的银行机构变更管理方法,实现银行业务不间断服务,且无需修改代码即可进行撤并变更,并支持7*24小时交易情况下的机构撤并模式。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支持不间断服务的银行机构变更管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通过设置配置表,由业务人员在配置界面端的配置表中统一录入机构变更信息,对机构进行统一管理,得到机构变更登记簿;

步骤2、获取所述机构变更登记簿中信息进行校验后保存至核心账务系统后台,由核心账务系统进行夜间调度处理;

步骤3、在机构撤并时,通过设置分录“模块标示”更新新旧机构的分户账和总账的昨日余额和当前余额。

进一步的,所述配置表包括按子系统区分的,对应具体提交作业的程序的子系统作业表以及包含有具体子系统里面要修改的表及字段的字段表。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对机构进行统一管理,得到机构变更登记簿”具体包括:判断录入机构变更信息的任务号是否重复,若是,则拒绝记录,否则,判断流水号是否重复,若是,则拒绝记录,否则,判断网点号和机构代码是否存在为空的状态,若是,则拒绝记录,否则,判断是否生效日期小于当前日期,若是,则拒绝记录,否则,根据操作类型分别记录到机构变更登记簿中:

若操作类型为“操作类型0-营业机构新增”,则判断机构表中是否存在该网点号和/或机构代码,若是,则拒绝记录,否则,判断是否临时表中状态为0、1的存在该网点号和/或机构号,若是,则拒绝记录,否则,判断是否存在联社代码,若否,则拒绝记录,若是,则判断是否为独立核算,若否,则拒绝记录,若是,则判断是否上级汇总机构存在于机构表中或者登记簿中存在当前生效日期前未生效的机构号,若否,则拒绝记录,若是,则判断上级管理机构存在于机构表中或者登记簿中存在当前生效日期前未生效的机构号,若否,则拒绝记录,若是,则判断是否异地地区编码+机构不存在,若是,则添加一条当前新增机构+异地编码至表中,并插入记录至机构变更登记簿,否则,直接插入记录至机构变更登记簿;

若操作类型为“操作类型1-营业机构修改”,则判断机构表中是否存在该网点号和/或机构代码,若否,则拒绝记录,否是,则判断是否上级汇总机构存在于机构表中或者登记簿中存在当前生效日期前未生效的机构号,若否,则拒绝记录,若是则判断是否上级管理机构存在于机构表中或者登记簿中存在当前生效日期前未生效的机构号,若否,则拒绝记录,若是,则插入记录至机构变更登记簿;

若操作类型为“操作类型2-虚拟机构新增”,则判断机构表中是否存在该网点号和/或机构代码,若是,则拒绝记录,否则,判断是否临时表中状态为0、1的存在该网点号和/或机构号,若否,则拒绝记录,否是,则判断是否独立核算符合总账汇总级别,若否,则拒绝记录,若是,则判断是否上级汇总机构为空,若否,则拒绝记录,若是,则判断是否上级汇总机构存在于机构表中或者登记簿中存在当前生效日期前未生效的机构号,若否,则拒绝记录,若是,则判断是否上级管理机构存在于机构表中或者登记簿中存在当前生效日期前未生效的机构号,若否,则拒绝记录,若是,则插入记录至机构变更登记簿;

若操作类型为“操作类型3-虚拟机构修改”,则判断机构表中是否存在该网点号和/或机构代码,若否,则拒绝记录,否是,则判断是否上级汇总机构为空,若是,则拒绝记录,若否,则判断是否上级汇总机构存在于机构表中或者登记簿中存在当前生效日期前未生效的机构号,若否,则拒绝记录,若是,则判断是否上级管理机构存在于机构表中或者登记簿中存在当前生效日期前未生效的机构号,若否,则拒绝记录,若是,则插入记录至机构变更登记簿;

若操作类型为“操作类型4-机构撤并”,则判断是否机构表中存在被撤并网点号和/或机构代码,若否,则拒绝记录,若是,则判断是否机构表中存在撤并网点号/机构代码,若否,则拒绝记录,若是,则插入记录至机构变更登记簿。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具体包括:

初始化作业,获取机构变更登记簿中的数据并同步至后台表:如果是新增机构,则在机构信息文件、机构冠字代码表、机构初始化信息文件中给新增一条记录;如果是修改机构,则在机构信息文件中修改机构相关信息;如果是机构撤并,则检查新、旧两个机构号在机构信息文件、机构冠字代码表是否存在,如果不存在,则报错退出,如果存在,再检查新、旧两个机构号在机构撤并信息文件中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则报错并退出,如果不存在,则在构撤并信息文件,新增一条记录;执行机构初始化信息,包括有科目总表和网点科目币种;

处理作业,更改旧机构的网点性质和状态,如果“撤并状态”为‘成功’并且生效日期为上一工作日减1天,则将网点信息文件中的“网点性质”变更成‘非营业网点’、“网点状态”变更成‘无效’;如果“撤并状态”为‘跑批提交后台撤并’并且‘生效日期’为上一工作日,则处理相关账务,即将旧机构的账户、账务等移动到新机构中。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3进一步包括:

步骤31、在处理非内部账分户账(包括活期、定期、股金、贷款等)时,循读取配置表中的子系统作业表以及字段表,执行机构撤并,更新旧机构对应表中归属机构为新机构,同时记录撤并过程中错误状态供后续修正;

步骤32、处理内部账分户账时,根据旧机构号查找网点科目币种文件,再根据新机构号查找网点科目币种文件,如果记录没有找到,则将新机构号、旧机构号对应的信息写入到币种表中;

根据旧机构号查找科目余额变动文件,如果记录存在且“子科目标志”为‘没有下级科目’,则依次执行如下操作:

根据新机构号、旧机构号对应的帐别、科目、币种查找总账表,如果记录不存在,则在总账表中写入一条新机构的记录;

根据旧机构号、帐别、科目、币种查找联机分录文件,累计统计借方、贷方发生额;

根据旧机构号、帐别、科目、币种查找批量分录文件,逐条处理借方、贷方发生额;

如果借方累计发生额大于零,则写两条批量分录,一条是旧机构的:借贷同向、金额相反;一条是新机构的:借贷同向、金额相同;将其中旧机构的分录的“模块标示”置为‘0’,表示该条记录为机构撤并,无需稽核;

如果贷方累计发生额大于零,则写两条批量分录,一条是旧机构的:借贷同向、金额相反;一条是新机构的:借贷同向、金额相同;将其中旧机构的分录的“模块标示”置为‘0’,表示该条记录为机构撤并,无需稽核;

如果旧机构总账的当前余额大于零,则写两条批量分录,一条是旧机构的:借贷同向、金额相反;一条是新机构的:借贷同向、金额相同;将其中旧机构的分录的“模块标示”置为‘0’,表示该条记录为机构撤并,无需稽核;

将旧机构内部账的当前余额和昨日余额增加到新机构对应的分户中,然后将旧机构账户的当前余额和昨日余额清零;

步骤34、执行稽核,对于所有账户,则执行如下操作:

根据T日和7*24小时T+1日的“模块标示”为非‘0’的分录,统计该账户的借、贷累计发生额,如果该账户的余额方向在借方,则昨日余额=昨日余额+借方累计发生额-贷方累计发生额;否则昨日余额=昨日余额+贷方累计发生额-借方累计发生额;

步骤35、日常分录过账,如果总账中的“当前余额方向”在借方,则新/旧机构的总账当前余额=当前余额+分录中的“借方发生额”-“贷方发生额”;如果总账中的“当前余额方向”在贷方,则新/旧机构的总账当前余额=当前余额+分录中的“贷方发生额”-“借方发生额”;

步骤36、总分核对,根据新/旧机构中的分户账昨日余额与总账余额是否相等。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二,在于提供一种支持不间断服务的银行机构变更管理系统,实现银行业务不间断服务,且无需修改代码即可进行撤并变更,并支持7*24小时交易情况下的机构撤并模式。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二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支持不间断服务的银行机构变更管理系统,包括信息录入模块、夜间调度模块和7*24小时机构撤并模块:

所述信息录入模块,用于通过设置配置表,由业务人员在配置界面端的配置表中统一录入机构变更信息,对机构进行统一管理,得到机构变更登记簿;

所述夜间调度模块,用于获取所述机构变更登记簿中信息进行校验后保存至核心账务系统后台,由核心账务系统进行夜间调度处理;

所述7*24小时机构撤并模块,在机构撤并时,通过设置分录“模块标示”更新新旧机构的分户账和总账的昨日余额和当前余额。

进一步的,所述配置表包括按子系统区分的,对应具体提交作业的程序的子系统作业表以及包含有具体子系统里面要修改的表及字段的字段表。

进一步的,所述信息录入模块中“对机构进行统一管理,得到机构变更登记簿”具体包括:判断录入机构变更信息的任务号是否重复,若是,则拒绝记录,否则,判断流水号是否重复,若是,则拒绝记录,否则,判断网点号和机构代码是否存在为空的状态,若是,则拒绝记录,否则,判断是否生效日期小于当前日期,若是,则拒绝记录,否则,根据操作类型分别记录到机构变更登记簿中:

若操作类型为“操作类型0-营业机构新增”,则判断机构表中是否存在该网点号和/或机构代码,若是,则拒绝记录,否则,判断是否临时表中状态为0、1的存在该网点号和/或机构号,若是,则拒绝记录,否则,判断是否存在联社代码,若否,则拒绝记录,若是,则判断是否为独立核算,若否,则拒绝记录,若是,则判断是否上级汇总机构存在于机构表中或者登记簿中存在当前生效日期前未生效的机构号,若否,则拒绝记录,若是,则判断上级管理机构存在于机构表中或者登记簿中存在当前生效日期前未生效的机构号,若否,则拒绝记录,若是,则判断是否异地地区编码+机构不存在,若是,则添加一条当前新增机构+异地编码至表中,并插入记录至机构变更登记簿,否则,直接插入记录至机构变更登记簿;

若操作类型为“操作类型1-营业机构修改”,则判断机构表中是否存在该网点号和/或机构代码,若否,则拒绝记录,否是,则判断是否上级汇总机构存在于机构表中或者登记簿中存在当前生效日期前未生效的机构号,若否,则拒绝记录,若是则判断是否上级管理机构存在于机构表中或者登记簿中存在当前生效日期前未生效的机构号,若否,则拒绝记录,若是,则插入记录至机构变更登记簿;

若操作类型为“操作类型2-虚拟机构新增”,则判断机构表中是否存在该网点号和/或机构代码,若是,则拒绝记录,否则,判断是否临时表中状态为0、1的存在该网点号和/或机构号,若否,则拒绝记录,否是,则判断是否独立核算符合总账汇总级别,若否,则拒绝记录,若是,则判断是否上级汇总机构为空,若否,则拒绝记录,若是,则判断是否上级汇总机构存在于机构表中或者登记簿中存在当前生效日期前未生效的机构号,若否,则拒绝记录,若是,则判断是否上级管理机构存在于机构表中或者登记簿中存在当前生效日期前未生效的机构号,若否,则拒绝记录,若是,则插入记录至机构变更登记簿;

若操作类型为“操作类型3-虚拟机构修改”,则判断机构表中是否存在该网点号和/或机构代码,若否,则拒绝记录,否是,则判断是否上级汇总机构为空,若是,则拒绝记录,若否,则判断是否上级汇总机构存在于机构表中或者登记簿中存在当前生效日期前未生效的机构号,若否,则拒绝记录,若是,则判断是否上级管理机构存在于机构表中或者登记簿中存在当前生效日期前未生效的机构号,若否,则拒绝记录,若是,则插入记录至机构变更登记簿;

若操作类型为“操作类型4-机构撤并”,则判断是否机构表中存在被撤并网点号和/或机构代码,若否,则拒绝记录,若是,则判断是否机构表中存在撤并网点号/机构代码,若否,则拒绝记录,若是,则插入记录至机构变更登记簿。

进一步的,所述夜间调度模块具体包括:用于初始化作业,获取机构变更登记簿中的数据并同步至后台表:如果是新增机构,则在机构信息文件、机构冠字代码表、机构初始化信息文件中给新增一条记录;如果是修改机构,则在机构信息文件中修改机构相关信息;如果是机构撤并,则检查新、旧两个机构号在机构信息文件、机构冠字代码表是否存在,如果不存在,则报错退出,如果存在,再检查新、旧两个机构号在机构撤并信息文件中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则报错并退出,如果不存在,则在构撤并信息文件,新增一条记录;执行机构初始化信息,包括有科目总表和网点科目币种;

处理作业,更改旧机构的网点性质和状态,如果“撤并状态”为‘成功’并且生效日期为上一工作日减1天,则将网点信息文件中的“网点性质”变更成‘非营业网点’、“网点状态”变更成‘无效’;如果“撤并状态”为‘跑批提交后台撤并’并且‘生效日期’为上一工作日,则处理相关账务,即将旧机构的账户、账务等移动到新机构中。

进一步的,所述7*24小时机构撤并模块具体为:

用于在处理非内部账分户账(包括活期、定期、股金、贷款等)时,循读取配置表中的子系统作业表以及字段表,执行机构撤并,更新旧机构对应表中归属机构为新机构,同时记录撤并过程中错误状态供后续修正;

处理内部账分户账时,根据旧机构号查找网点科目币种文件,再根据新机构号查找网点科目币种文件,如果记录没有找到,则将新机构号、旧机构号对应的信息写入到币种表中;

根据旧机构号查找科目余额变动文件,如果记录存在且“子科目标志”为‘没有下级科目’,则依次执行如下操作:

根据新机构号、旧机构号对应的帐别、科目、币种查找总账表,如果记录不存在,则在总账表中写入一条新机构的记录;

根据旧机构号、帐别、科目、币种查找联机分录文件,累计统计借方、贷方发生额;

根据旧机构号、帐别、科目、币种查找批量分录文件,逐条处理借方、贷方发生额;

如果借方累计发生额大于零,则写两条批量分录,一条是旧机构的:借贷同向、金额相反;一条是新机构的:借贷同向、金额相同;将其中旧机构的分录的“模块标示”置为‘0’,表示该条记录为机构撤并,无需稽核;

如果贷方累计发生额大于零,则写两条批量分录,一条是旧机构的:借贷同向、金额相反;一条是新机构的:借贷同向、金额相同;将其中旧机构的分录的“模块标示”置为‘0’,表示该条记录为机构撤并,无需稽核;

如果旧机构总账的当前余额大于零,则写两条批量分录,一条是旧机构的:借贷同向、金额相反;一条是新机构的:借贷同向、金额相同;将其中旧机构的分录的“模块标示”置为‘0’,表示该条记录为机构撤并,无需稽核;

将旧机构内部账的当前余额和昨日余额增加到新机构对应的分户中,然后将旧机构账户的当前余额和昨日余额清零;

执行稽核,对于所有账户,则执行如下操作:

根据T日和7*24小时T+1日的“模块标示”为非‘0’的分录,统计该账户的借、贷累计发生额,如果该账户的余额方向在借方,则昨日余额=昨日余额+借方累计发生额-贷方累计发生额;否则昨日余额=昨日余额+贷方累计发生额-借方累计发生额;

日常分录过账,如果总账中的“当前余额方向”在借方,则新/旧机构的总账当前余额=当前余额+分录中的“借方发生额”-“贷方发生额”;如果总账中的“当前余额方向”在贷方,则新/旧机构的总账当前余额=当前余额+分录中的“贷方发生额”-“借方发生额”;

总分核对,根据新/旧机构中的分户账昨日余额与总账余额是否相等。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基于银行核心账务系统,通过外围统一提交变更信息,夜间批量自动执行生效,无需停机处理;实现配置化管理,在核心账务系统中设计营业机构新增、虚拟机构新增、机构变更、机构撤并的处理流程,在业务新增时无需修改代码,只需要增加配置表即可撤并变更,实现配置化自动可扩展新增业务模块的归属机构变更;并支持7*24小时机构撤并,实现银行业务不间断服务。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方法执行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统一变更配置处理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机构管理处理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本发明一种支持不间断服务的银行机构变更管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通过设置配置表,所述配置表包括按子系统区分的,对应具体提交作业的程序的子系统作业表以及包含有具体子系统里面要修改的表及字段的字段表,由业务人员在配置界面端的配置表中统一录入机构变更信息,对机构进行统一管理,得到机构变更登记簿;

其中,“对机构进行统一管理,得到机构变更登记簿”具体为:如图3所示,判断录入机构变更信息的任务号是否重复,若是,则拒绝记录,否则,判断流水号是否重复,若是,则拒绝记录,否则,判断网点号和机构代码是否存在为空的状态,若是,则拒绝记录,否则,判断是否生效日期小于当前日期,若是,则拒绝记录,否则,根据操作类型分别记录到机构变更登记簿中:

若操作类型为“操作类型0-营业机构新增”,则判断机构表中是否存在该网点号和/或机构代码,若是,则拒绝记录,否则,判断是否临时表中状态为0、1(其中0和1状态代表的是未生效的变更登记簿)的存在该网点号和/或机构号,若是,则拒绝记录,否则,判断是否存在联社代码,若否,则拒绝记录,若是,则判断是否为独立核算,若否,则拒绝记录,若是,则判断是否上级汇总机构存在于机构表中或者登记簿中存在当前生效日期前未生效的机构号,若否,则拒绝记录,若是,则判断上级管理机构存在于机构表中或者登记簿中存在当前生效日期前未生效的机构号,若否,则拒绝记录,若是,则判断是否异地地区编码+机构不存在,若是,则添加一条当前新增机构+异地编码至表中,并插入记录至机构变更登记簿,否则,直接插入记录至机构变更登记簿;

若操作类型为“操作类型1-营业机构修改”,则判断机构表中是否存在该网点号和/或机构代码,若否,则拒绝记录,否是,则判断是否上级汇总机构存在于机构表中或者登记簿中存在当前生效日期前未生效的机构号,若否,则拒绝记录,若是则判断是否上级管理机构存在于机构表中或者登记簿中存在当前生效日期前未生效的机构号,若否,则拒绝记录,若是,则插入记录至机构变更登记簿;

若操作类型为“操作类型2-虚拟机构新增”,则判断机构表中是否存在该网点号和/或机构代码,若是,则拒绝记录,否则,判断是否临时表中状态为0、1(其中0和1状态代表的是未生效的变更登记簿)的存在该网点号和/或机构号,若否,则拒绝记录,否是,则判断是否独立核算符合总账汇总级别,若否,则拒绝记录,若是,则判断是否上级汇总机构为空,若否,则拒绝记录,若是,则判断是否上级汇总机构存在于机构表中或者登记簿中存在当前生效日期前未生效的机构号,若否,则拒绝记录,若是,则判断是否上级管理机构存在于机构表中或者登记簿中存在当前生效日期前未生效的机构号,若否,则拒绝记录,若是,则插入记录至机构变更登记簿;

若操作类型为“操作类型3-虚拟机构修改”,则判断机构表中是否存在该网点号和/或机构代码,若否,则拒绝记录,否是,则判断是否上级汇总机构为空,若是,则拒绝记录,若否,则判断是否上级汇总机构存在于机构表中或者登记簿中存在当前生效日期前未生效的机构号,若否,则拒绝记录,若是,则判断是否上级管理机构存在于机构表中或者登记簿中存在当前生效日期前未生效的机构号,若否,则拒绝记录,若是,则插入记录至机构变更登记簿;

若操作类型为“操作类型4-机构撤并”,则判断是否机构表中存在被撤并网点号和/或机构代码,若否,则拒绝记录,若是,则判断是否机构表中存在撤并网点号/机构代码,若否,则拒绝记录,若是,则插入记录至机构变更登记簿。

步骤2、获取所述机构变更登记簿中信息进行校验后保存至核心账务系统后台,由核心账务系统进行夜间调度处理;该步骤具体为:

初始化作业,获取机构变更登记簿中的数据并同步至后台表:如果是新增机构,则在机构信息文件、机构冠字代码表、机构初始化信息文件中给新增一条记录;如果是修改机构,则在机构信息文件中修改机构名称等相关信息;如果是机构撤并,则检查新、旧两个机构号在机构信息文件、机构冠字代码表M是否存在,如果不存在,则报错退出,如果存在,再检查新、旧两个机构号在机构撤并信息文件中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则报错并退出,如果不存在,则在构撤并信息文件,新增一条记录;执行机构初始化信息,包括有科目总表、网点科目币种等;

处理作业,更改旧机构的网点性质和状态,如果“撤并状态”为‘成功’并且生效日期为上一工作日减1天,则将网点信息文件BISFMNOD中的“网点性质”变更成‘非营业网点’、“网点状态”变更成‘无效’;如果“撤并状态”为‘跑批提交后台撤并’并且‘生效日期’为上一工作日,则处理相关账务(如凭证业务、内部账、总账、手续费、客户账等归属机构等)。

步骤3、在机构撤并时,通过设置分录“模块标示”更新新旧机构的分户账和总账的昨日余额和当前余额,7*24小时的撤并总账的特殊处理,所述步骤3具体包括步骤31和步骤36:

步骤31、在处理非内部账分户账(包括活期、定期、股金、贷款等)时,循读取配置表中的子系统作业表以及字段表,执行机构撤并,更新旧机构对应表中归属机构为新机构,同时记录撤并过程中错误状态供后续修正;

步骤32、处理内部账分户账时,根据旧机构号查找网点科目币种文件,再根据新机构号查找网点科目币种文件,如果记录没有找到,则将新机构号、旧机构号对应的信息写入到币种表中;

根据旧机构号查找科目余额变动文件,如果记录存在且“子科目标志”为‘没有下级科目’,则依次执行如下操作:

根据新机构号、旧机构号对应的帐别、科目、币种查找总账表,如果记录不存在,则在总账表中写入一条新机构的记录;

根据旧机构号、帐别、科目、币种查找联机分录文件,累计统计借方、贷方发生额;

根据旧机构号、帐别、科目、币种查找批量分录文件,逐条处理借方、贷方发生额;

如果借方累计发生额大于零,则写两条批量分录,一条是旧机构的:借贷同向、金额相反;一条是新机构的:借贷同向、金额相同;将其中旧机构的分录的“模块标示”置为‘0’,表示该条记录为机构撤并,无需稽核;

如果贷方累计发生额大于零,则写两条批量分录,一条是旧机构的:借贷同向、金额相反;一条是新机构的:借贷同向、金额相同;将其中旧机构的分录的“模块标示”置为‘0’,表示该条记录为机构撤并,无需稽核;

如果旧机构总账的当前余额大于零,则写两条批量分录,一条是旧机构的:借贷同向、金额相反;一条是新机构的:借贷同向、金额相同;将其中旧机构的分录的“模块标示”置为‘0’,表示该条记录为机构撤并,无需稽核;

将旧机构内部账的当前余额和昨日余额增加到新机构对应的分户中,然后将旧机构账户的当前余额和昨日余额清零;

步骤34、执行稽核,对于所有账户,则执行如下操作:

根据T日和7*24小时T+1日的“模块标示”为非‘0’的分录,统计该账户的借、贷累计发生额,如果该账户的余额方向在借方,则昨日余额=昨日余额+借方累计发生额-贷方累计发生额;否则昨日余额=昨日余额+贷方累计发生额-借方累计发生额;

步骤35、日常分录过账,如果总账中的“当前余额方向”在借方,则新/旧机构的总账当前余额=当前余额+分录中的“借方发生额”-“贷方发生额”;如果总账中的“当前余额方向”在贷方,则新/旧机构的总账当前余额=当前余额+分录中的“贷方发生额”-“借方发生额”;

步骤36、总分核对,根据新/旧机构中的分户账昨日余额与总账余额是否相等。

本发明一种支持不间断服务的银行机构变更管理系统,包括信息录入模块、夜间调度模块和7*24小时机构撤并模块:

所述信息录入模块,用于通过设置配置表,所述配置表包括按子系统区分的,对应具体提交作业的程序的子系统作业表以及包含有具体子系统里面要修改的表及字段的字段表,由业务人员在配置界面端的配置表中统一录入机构变更信息,对机构进行统一管理,得到机构变更登记簿;

其中,“对机构进行统一管理,得到机构变更登记簿”具体为:如图3所示,判断录入机构变更信息的任务号是否重复,若是,则拒绝记录,否则,判断流水号是否重复,若是,则拒绝记录,否则,判断网点号和机构代码是否存在为空的状态,若是,则拒绝记录,否则,判断是否生效日期小于当前日期,若是,则拒绝记录,否则,根据操作类型分别记录到机构变更登记簿中:

若操作类型为“操作类型0-营业机构新增”,则判断机构表中是否存在该网点号和/或机构代码,若是,则拒绝记录,否则,判断是否临时表中状态为0、1(其中0和1状态代表的是未生效的变更登记簿)的存在该网点号和/或机构号,若是,则拒绝记录,否则,判断是否存在联社代码,若否,则拒绝记录,若是,则判断是否为独立核算,若否,则拒绝记录,若是,则判断是否上级汇总机构存在于机构表中或者登记簿中存在当前生效日期前未生效的机构号,若否,则拒绝记录,若是,则判断上级管理机构存在于机构表中或者登记簿中存在当前生效日期前未生效的机构号,若否,则拒绝记录,若是,则判断是否异地地区编码+机构不存在,若是,则添加一条当前新增机构+异地编码至表中,并插入记录至机构变更登记簿,否则,直接插入记录至机构变更登记簿;

若操作类型为“操作类型1-营业机构修改”,则判断机构表中是否存在该网点号和/或机构代码,若否,则拒绝记录,否是,则判断是否上级汇总机构存在于机构表中或者登记簿中存在当前生效日期前未生效的机构号,若否,则拒绝记录,若是则判断是否上级管理机构存在于机构表中或者登记簿中存在当前生效日期前未生效的机构号,若否,则拒绝记录,若是,则插入记录至机构变更登记簿;

若操作类型为“操作类型2-虚拟机构新增”,则判断机构表中是否存在该网点号和/或机构代码,若是,则拒绝记录,否则,判断是否临时表中状态为0、1(其中0和1状态代表的是未生效的变更登记簿)的存在该网点号和/或机构号,若否,则拒绝记录,否是,则判断是否独立核算符合总账汇总级别,若否,则拒绝记录,若是,则判断是否上级汇总机构为空,若否,则拒绝记录,若是,则判断是否上级汇总机构存在于机构表中或者登记簿中存在当前生效日期前未生效的机构号,若否,则拒绝记录,若是,则判断是否上级管理机构存在于机构表中或者登记簿中存在当前生效日期前未生效的机构号,若否,则拒绝记录,若是,则插入记录至机构变更登记簿;

若操作类型为“操作类型3-虚拟机构修改”,则判断机构表中是否存在该网点号和/或机构代码,若否,则拒绝记录,否是,则判断是否上级汇总机构为空,若是,则拒绝记录,若否,则判断是否上级汇总机构存在于机构表中或者登记簿中存在当前生效日期前未生效的机构号,若否,则拒绝记录,若是,则判断是否上级管理机构存在于机构表中或者登记簿中存在当前生效日期前未生效的机构号,若否,则拒绝记录,若是,则插入记录至机构变更登记簿;

若操作类型为“操作类型4-机构撤并”,则判断是否机构表中存在被撤并网点号和/或机构代码,若否,则拒绝记录,若是,则判断是否机构表中存在撤并网点号/机构代码,若否,则拒绝记录,若是,则插入记录至机构变更登记簿。

所述夜间调度模块,用于获取所述机构变更登记簿中信息进行校验后保存至核心账务系统后台,由核心账务系统进行夜间调度处理;该夜间调度模块具体包括,用于初始化作业,获取机构变更登记簿中的数据并同步至后台表:如果是新增机构,则在机构信息文件、机构冠字代码表、机构初始化信息文件中给新增一条记录;如果是修改机构,则在机构信息文件中修改机构名称等相关信息;如果是机构撤并,则检查新、旧两个机构号在机构信息文件、机构冠字代码表M是否存在,如果不存在,则报错退出,如果存在,再检查新、旧两个机构号在机构撤并信息文件中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则报错并退出,如果不存在,则在构撤并信息文件,新增一条记录;执行机构初始化信息,包括有科目总表、网点科目币种等;

处理作业,更改旧机构的网点性质和状态,如果“撤并状态”为‘成功’并且生效日期为上一工作日减1天,则将网点信息文件BISFMNOD中的“网点性质”变更成‘非营业网点’、“网点状态”变更成‘无效’;如果“撤并状态”为‘跑批提交后台撤并’并且‘生效日期’为上一工作日,则处理相关账务(如凭证业务、内部账、总账、手续费、客户账等归属机构等)。

所述7*24小时机构撤并模块,主要用于在机构撤并时,通过设置分录“模块标示”更新新旧机构的分户账和总账的昨日余额和当前余额,该7*24小时机构撤并模块具体为:

用于在处理非内部账分户账(包括活期、定期、股金、贷款等)时,循读取配置表中的子系统作业表以及字段表,执行机构撤并,更新旧机构对应表中归属机构为新机构,同时记录撤并过程中错误状态供后续修正;

处理内部账分户账时,根据旧机构号查找网点科目币种文件,再根据新机构号查找网点科目币种文件,如果记录没有找到,则将新机构号、旧机构号对应的信息写入到币种表中;

根据旧机构号查找科目余额变动文件,如果记录存在且“子科目标志”为‘没有下级科目’,则依次执行如下操作:

根据新机构号、旧机构号对应的帐别、科目、币种查找总账表,如果记录不存在,则在总账表中写入一条新机构的记录;

根据旧机构号、帐别、科目、币种查找联机分录文件,累计统计借方、贷方发生额;

根据旧机构号、帐别、科目、币种查找批量分录文件,逐条处理借方、贷方发生额;

如果借方累计发生额大于零,则写两条批量分录,一条是旧机构的:借贷同向、金额相反;一条是新机构的:借贷同向、金额相同;将其中旧机构的分录的“模块标示”置为‘0’,表示该条记录为机构撤并,无需稽核;

如果贷方累计发生额大于零,则写两条批量分录,一条是旧机构的:借贷同向、金额相反;一条是新机构的:借贷同向、金额相同;将其中旧机构的分录的“模块标示”置为‘0’,表示该条记录为机构撤并,无需稽核;

如果旧机构总账的当前余额大于零,则写两条批量分录,一条是旧机构的:借贷同向、金额相反;一条是新机构的:借贷同向、金额相同;将其中旧机构的分录的“模块标示”置为‘0’,表示该条记录为机构撤并,无需稽核;

将旧机构内部账的当前余额和昨日余额增加到新机构对应的分户中,然后将旧机构账户的当前余额和昨日余额清零;

执行稽核,对于所有账户,则执行如下操作:

根据T日和7*24小时T+1日的“模块标示”为非‘0’的分录,统计该账户的借、贷累计发生额,如果该账户的余额方向在借方,则昨日余额=昨日余额+借方累计发生额-贷方累计发生额;否则昨日余额=昨日余额+贷方累计发生额-借方累计发生额;

日常分录过账,如果总账中的“当前余额方向”在借方,则新/旧机构的总账当前余额=当前余额+分录中的“借方发生额”-“贷方发生额”;如果总账中的“当前余额方向”在贷方,则新/旧机构的总账当前余额=当前余额+分录中的“贷方发生额”-“借方发生额”;

总分核对,根据新/旧机构中的分户账昨日余额与总账余额是否相等。

本发明设计了一种支持不间断服务的银行机构变更管理方案,主要优势体现在外围统一输入变更,夜间批量自动生成和执行,无需停机,较现有的分段程序处理与维护,效率上大大提高;业务新增无需修改代码,只需增加配置表即可撤并变更;与现有的非连续的,间歇式稽核做法相比,本发明机构撤并无需停止7*24小时交易,实现了真正意义上银行业务的不间断服务。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我们所描述的具体的实施例只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对本发明的范围的限定,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依照本发明的精神所作的等效的修饰以及变化,都应当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