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计算机随机图形的防伪产品及其防伪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234796发布日期:2019-07-24 08:38阅读:510来源:国知局
一种计算机随机图形的防伪产品及其防伪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随机图形的防伪产品及其防伪方法,特别涉及一种数字化防伪技术和可变印刷技术或者喷码机结合的计算机随机图形的防伪产品及其防伪方法。



背景技术:

防伪技术是指为了达到防伪目的而采取的措施,防伪技术在一定范围内能准确鉴别真伪,并不易被仿制和复制的技术。简单的说就是防止仿造,仿冒的技术。

防伪技术产品是以防伪为目的,采用了防伪技术制成的,具有防伪功能的产品。

防伪技术产品一般与产品本身紧密结合为统一整体、使用性能稳定、难于仿造、又易于识别。为了有利于市场准入,符合市场经济要求,按照防伪技术产品的功能和使用特性来分类,防伪技术产品目前可归纳为六大类:

(1)防伪标识;(2)结构与包装防伪技术产品;(3)防伪材料(防伪纸、防伪膜、防伪油墨、防伪印油等);(4)计算机多媒体防伪技术产品;(5)生物特征防伪技术产品;(6)核磁共振射频识别(MR)防伪技术;(7)其他防伪技术产品。

随机图形防伪方法,是结合了随机图形,两者相辅相成,弥补了随机彩色图案单一的缺陷,起到了双重防伪,采用三层防伪加密,防伪效果更佳。

因此,特别需要一种计算机随机图形的防伪产品及其防伪方法,以解决上述现有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计算机随机图形的防伪产品及其防伪方法,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通过充分利用色彩和图案本身具有的多样性和不可预知性与随机图形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更好的起到防伪的效果。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第一方面,本发明在于提供一种计算机随机图形的防伪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根据系统密钥产生多位编码,将系统生成的多位编码再重新进行图案定义,并对多位编码赋予图形色彩逻辑的标注,使每一个编码都代表了一个指定的、有色彩的图案,构成三层加密。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编码包括但不限于符号、ASCII 码、汉字、英文、数字或运算符号。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将编码重新进行图案定义是指对编码分别进行区域/码颜色计算、图形种类计算和图形数量/摆放种类计算,使每一个编码都代表了一个指定的、有色彩的图案,每一个编码都对应相关的一个图形和颜色信息,每个片区对应两个和颜色的随机分配,每个图形都有不同形状和整体朝向。

进一步,所述区域/码颜色计算的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Z0,Z1,Z2…,Zn为每一位编码的数字,n为编码的总个数,C为颜色种类。

进一步,所述图形种类计算的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Z1,Z2,Z3…,Zn为每一位编码的数字,n为编码的总个数,E为图形种类。

进一步,所述图形数量/摆放种类计算的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Z1,Z2,Z3…,Zn为每一位编码的数字,n为编码的总个数,L为指定位数字,F为图形数量/摆放种类。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伪方法通过移动网络专用APP 设备、官网、微信、手机淘宝、支付宝等查询通道输入密钥,进行解码验证,查询密钥的正确与否,对图案定义进行防伪验证。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计算机随机图形的防伪产品,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产品本体,在所述产品本体上设置有一防伪图形,所述防伪图形由编码、图形和颜色互相结合组成。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伪图形通过数字化印刷设备印制在所述产品本体的表面或者所述防伪图形通过喷码设备喷印在所述产品本体的表面。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编码包括但不限于符号、ASCII 码、汉字、英文、数字或运算符号。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图形包括但不限于三角形、正方形、圆形和规则或不规则图形。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颜色包括但不限于黄色、红色、蓝色单色或者混合颜色。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产品本体包括但不限于外包装、标签、证件和卡。

本发明的计算机随机图形的防伪产品及其防伪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充分利用色彩和图案本身具有的多样性和不可预知性与随机图形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杜绝编码的被复制性,保障每一个编码都是唯一的,不同的,从而保障防伪产品的安全性,消费者可以通过多种信息渠道进行验证从而得到图形信息的过程,且这个图形信息还拥有颜色的多样性变化,这样就使得造假难度大大提升,实现本发明的目的。

本发明的特点可参阅本案图式及以下较好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而获得清楚地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所产生的编码和所对应的图形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所产生结果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计算机随机图形防伪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计算机随机图形的防伪产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实施例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的计算机随机图形的防伪方法,它包括:根据系统密钥产生多位编码,将系统生成的多位编码再重新进行图案定义,并对多位编码赋予图形色彩逻辑的标注,使每一个编码都代表了一个指定的、有色彩的图案,构成三层加密。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编码包括但不限于符号、ASCII 码、汉字、英文、数字或运算符号。

本实施例中,将系统密钥生成的随机编码,放入数字印刷设备中,利用数字印刷设备将系统编码转换成图案,并根据编码的色彩规律变换图案色彩。

从图1中可以看出系统产生的编码和所对应的定义的图案的关系都是无穷尽的,图案可以千变万化,系统的生码算法和规律也可以千变万化。可以将几种密钥的域扩展到了无限大。

本发明所述的编码是通过计算机算法和加密算法表进行处理,形成无穷尽的图形形式的密码,对呈现在防伪产品上的数字或图案再进行防伪验证,验证方法为:消费者可以通过移动网络专用APP 设备、官网、微信、手机淘宝、支付宝等查询通道输入密钥,进行解码验证,查询密钥的正确与否,企业和经销商通过鉴别仪器检验。消费者鉴别防伪图案真伪时,需要把防伪图案或者防伪图案对应的防伪码输入系统中,系统会对密钥进行检验,正确,系统就会将图案和色彩顺序码发给消费者,如果错误,系统就会提示消费者号码有误。

所有防伪编码只能验证一次,第二次验证后系统会提示消费者:此产品已经验证过,并提示首次验证的时间,根据产品与防伪编码唯一的原则,消费者可以通过防伪显示,获得准确信息。

系统只为第一次验证提供图案解码信息,以后的这个号码的查询将不再进行图案的显示。消费者通过图案的对比可以验证真伪。

例如,消费者扫描防伪卡。对比系统经过重新组合计算生成的可视图案彩色二维码,来验证防伪卡的真伪。

将防伪产品的图案和数字条码均印刷成彩色,通过验证方法,验证出图案的颜色信息和图案信息。

本实施通过数字化印刷设备将数码图案进行数字化彩色印刷,并且通过验证手段鉴别图案和色彩连续性。这样的目的主要是防止现在市场上已经泛滥的单色喷码设备,这种设备多数为黑色或红色喷码,其特点就是只能对喷出的号码进行单色处理;通过验证手段鉴别图案和色彩连续性,如企业可以通过鉴别仪器,检测出图案的图案信息和颜色信息,消费者可以通过官网、微信、手机淘宝、支付宝等通道方便的验证出图案的颜色信息和图案信息。

如图3所示,本发明的计算机随机图形的防伪方法:

S1,唯一随机码是通过预先生成两批唯一码库,再加上码种子来记录每次取出的位置,从两批唯一码库分别获取两组字符串,然后向字符串中插入指定位置的企业标识,最后加上几位随机码组合成唯一随机码。对唯一随机码进行ASCII 编码,再转换为二进制编码。

S2,取出企业编码加上企业随机码,对他们进行md5加密,然后取出和唯一随机码相同的位数进行ASCII编码,再转换为二进制编码。

S3,把S1和S2转换过来的二进制编码做异或操作,再经过十进制转换,形成新的编码。

S4,把S3形成的编码进行计算。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将编码重新进行图案定义是指对编码分别进行区域/码颜色计算、图形种类计算和图形数量/摆放种类计算,使每一个编码都代表了一个指定的、有色彩的图案,每一个编码都对应相关的一个图形和颜色信息,每个片区对应两个和颜色的随机分配,每个图形都有不同形状和整体朝向。

所述区域/码颜色计算的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Z0,Z1,Z2…,Zn为每一位编码的数字,n为编码的总个数,C为颜色种类。(例如:黄色:1,红色:2,蓝色:3,…)

所述图形种类计算的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Z1,Z2,Z3…,Zn为每一位编码的数字,n为编码的总个数,E为图形种类。(例如:三角形:1,正方形:2,圆形:3,…)

所述图形数量/摆放种类计算的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Z1,Z2,Z3…,Zn为每一位编码的数字,n为编码的总个数,L为指定位数字,F为图形数量/摆放种类。(例如:图形数量:1,2,3,…;摆放种类:左:1,右:2,上:3…)

如图4所示,本发明的计算机随机图形的防伪产品,它包括一产品本体10,在产品本体10上设置有一防伪图形20,防伪图形20由编码、图形和颜色互相结合组成。

在本实施例中,防伪图形20通过数字化印刷设备印制在产品本体10的表面;或者,防伪图形20通过喷码设备喷印在产品本体10的表面。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编码包括但不限于符号、ASCII 码、汉字、英文、数字或运算符号;所述图形包括但不限于三角形、正方形、圆形和规则或不规则图形;所述颜色包括但不限于黄色、红色、蓝色单色或者混合颜色。

在本实施例中,产品本体10包括但不限于外包装、标签、证件和卡。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