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效控制的方法和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4686946发布日期:2018-06-15 04:00阅读:32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安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时效控制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化和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有些数字内容包含非常重要的信息,而这些数字内容的供应商也不愿意在没有有效保护的情况下通过互联网或其他方式传递这些数字内容。

目前,为了使得数字内容被有效的保护,一些数字内容有许可证授权,而且包含基于时间的规则,例如,将时间控制在许可证的有效期内。因此,亟需一种方法来监控具有时间规则的数字内容的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实施例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时效控制的方法和装置。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时效控制的方法,包括:用户终端获取数字内容和第一系统时间,其中,数字内容被授权在预定时长内有效,第一系统时间包括数字内容生效时用户终端的系统时间点;用户终端在非联网状态下,在用户终端的当前系统时间点被修改的情况下,计算时间偏移量,时间偏移量包括修改前的系统时间点和修改后的系统时间点的差值;用户终端计算第二系统时间,第二系统时间包括当前系统时间点和时间偏移量的组合;在第二系统时间和第一系统时间的差值小于等于预定时长时,用户终端确定数字内容有效。

在第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上述方法还包括:在用户终端与可信时间源联网的状态下,用户终端获取第一可信时间和第二可信时间,其中,第一可信时间包括数字内容生效时可信时间源的系统时间点,第二可信时间包括可信时间源的当前系统时间点;在第二可信时间和第一可信时间的差值小于等于预定时长时,用户终端确定数字内容有效。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上述方法还包括:用户终端安全的存储第一可信时间;用户终端安全的存储第一系统时间;用户终端安全的存储预定时长。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上述方法还包括:用户终端安全的存储第二可信时间和第一可信时间的差值。

结合第一方面的上述任何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上述方法还包括:用户终端安全的存储第二系统时间和第一系统时间的差值。

结合第一方面的上述任何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上述用户终端的当前系统时间点被修改的情况下,计算时间偏移量,包括:用户终端根据系统日志确定用户终端的当前系统时间点被修改;用户终端根据系统日志确定修改前的系统时间点和修改后的系统时间点;用户终端计算修改前的系统时间点和修改后的系统时间点之差得到时间偏移量。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上述第二系统时间和第一系统时间的差值小于等于预定时长时,用户终端确定数字内容有效之前,还包括:用户终端确定第二系统时间和第一系统时间的差值大于等于第二可信时间和第一可信时间的差值。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七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上述第二系统时间和第一系统时间的差值小于等于预定时长时,用户终端确定数字内容有效之前,还包括:在第二系统时间和第一系统时间的差值小于第二可信时间和第一可信时间的差值时,用户终端确定数字内容无效。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时效控制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数字内容和第一系统时间,其中,数字内容被授权在预定时长内有效,第一系统时间包括数字内容生效时用户终端的系统时间点;计算模块,在非联网状态下,在用户终端的当前系统时间点被修改的情况下,用于:计算时间偏移量,时间偏移量包括修改前的系统时间点和修改后的系统时间点的差值;计算第二系统时间,第二系统时间包括当前系统时间点和时间偏移量的组合;判定模块,在第二系统时间和第一系统时间的差值小于等于预定时长时,用于确定数字内容有效。

在第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在用户终端与可信时间源联网的状态下,获取模块,还用于获取第一可信时间和第二可信时间,其中,第一可信时间包括数字内容生效时可信时间源的系统时间点,第二可信时间包括可信时间源的当前系统时间点;在第二可信时间和第一可信时间的差值小于等于预定时长时,判定模块,还用于确定数字内容有效。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上述装置还包括:安全存储模块,用于:安全的存储第一可信时间;安全的存储第一系统时间;安全的存储预定时长。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安全存储模块,还用于安全的存储第二可信时间和第一可信时间的差值。

结合第二方面的上述任何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安全存储模块,还用于安全的存储第二系统时间和第一系统时间的差值。

结合第二方面的上述任何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判定模块,还用于:根据系统日志确定用户终端的当前系统时间点被修改;根据系统日志确定修改前的系统时间点和修改后的系统时间点;计算模块,具体用于计算修改前的系统时间点和修改后的系统时间点之差得到时间偏移量。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判定模块,还用于确定第二系统时间和第一系统时间的差值大于等于第二可信时间和第一可信时间的差值。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七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判定模块,还用于,在第二系统时间和第一系统时间的差值小于第二可信时间和第一可信时间的差值时,确定数字内容无效。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利用聚合支付平台多次延时重复发送支付异步通知消息,这样就能够保障商户服务器即使在网络不好或者宕机的情况下依然能够接收到订单的真实支付的消息,明显减少因商户服务器问题导致的漏单。

当用户终端使用被授权预定时长的数字内容时,在非联网状态下,用户终端通过计算其当前系统时间点和时间偏移量的总和,得到当前真正可信的当前系统时间点,也就是第二系统时间。根据第二系统时间确认该数字内容的真实使用时间,从而判断该数字内容的真实使用时间是否达到其预定时长,进而避免用户终端处于非联网状态下绕开该数字内容基于时间的规则。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时效控制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时效控制的方法在与可信时间源联网状态下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时效控制的方法在非联网状态下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时效控制的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时效控制的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6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时效控制的计算机设备的框架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目前,为了检查以上所述的时间规则,客户端或其他设备必须使用时钟。但是,由于计算机系统时钟允许用户自主修改,经常容易被篡改,从而在用户终端处于非联网状态下可能会绕开基于时间的规则。因此,有时通过用户终端的系统时钟来确定数字内容操作行为的真实时间是不可信的。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时效控制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110,用户终端获取数字内容和第一系统时间,其中,数字内容被授权在预定时长内有效,第一系统时间包括数字内容生效时用户终端的系统时间点;

其中,数字内容包含文件、图片、音频、视频和计算机程序等。

120,用户终端在非联网状态下,在用户终端的当前系统时间点被修改的情况下,计算时间偏移量,时间偏移量包括修改前的系统时间点和修改后的系统时间点的差值;

130,用户终端计算第二系统时间,第二系统时间包括当前系统时间点和时间偏移量的组合;

140,在第二系统时间和第一系统时间的差值小于等于预定时长时,用户终端确定数字内容有效。

而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当用户终端使用被授权预定时长的数字内容时,在非联网状态下,用户终端通过计算其当前系统时间点和时间偏移量的总和,得到真正的当前系统时间点,也就是第二系统时间。其中,时间偏移量可以是多个,比如,系统时间点被修改两次,时间偏移量就有两个。然后,第二系统时间减去数字内容生效时用户终端的第一系统时间得到的时间差和预定时长做比较来确定数字内容是否有效。如果该时间差大于预定时长那么数字内容无效,如果该时间差小于预定时长那么数字内容有效。从而可以可靠确认该数字内容的使用时间,判断数字内容使用时间是否达到其预定时长,进而避免用户终端处于非联网状态下绕开该数字内容基于时间的规则。

在步骤110中,数字内容在下载的同时就会生效,例如,数字内容下载到本地后仍然可以进行阅读、批注和打印等操作。而且下载数字内容的同时必须有许可证授权,也就是说,数字内容在一定时间内是有效的,具有一定的有效时长,比如,借阅一本电子书,有效时长是5天,只有在这5天之内这本电子书才可以阅读,在这个期限之外这本电子书是不能阅读的。而在以上数字内容下载的同时还可以获取当前的用户终端的系统时间点,也就是第一系统时间,由于此时的第一系统时间是和可信时间源联网的状态下获取的,所以该第一系统时间是可信的。

在步骤120中,用户终端在非联网状态下,为了绕开基于时间的规则获取利益,当前系统时间点很有可能就被修改。如果用户终端的当前系统时间点被修改,该系统时间点在被修改前和修改后都会有相应的修改记录,那么修改前的系统时间点和修改后的系统时间点的差值就是此时的时间偏移量。而时间偏移量也可能有多个,比如,有多个修改记录时就会对应多个时间偏移量。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用户终端的当前系统时间点被修改的情况下,计算时间偏移量,包括:用户终端根据系统日志确定用户终端的当前系统时间点被修改;用户终端根据系统日志确定修改前的系统时间点和修改后的系统时间点;用户终端计算修改前的系统时间点和修改后的系统时间点之差得到时间偏移量。

例如,用户终端在非联网状态下,可以根据系统日志确定当前系统时间点是否被修改过。如果被修改,也可以根据系统日志确定修改前的系统时间点和修改后的系统时间点,两个时间点对比做差就可以得到上述的时间偏移量。

所以,在步骤130中,如果存在一个时间偏移量,第二系统时间就可以通过这一个时间偏移量对当前系统时间进行修正。

例如,借阅一本电子书,有效时长是5天,在第一系统时间2017年12月1日8:00将此电子书下载到用户终端,此时突然断网,使得用户终端一直处于非联网状态,用户在当前系统时间点2017年12月2日10:00打开该电子书,此时调用系统日志监测到系统日志中当前系统时间点被修改过,将修改前的系统时间点2017年12月2日21:00修改为修改后的系统时间点2017年12月2日9:00,明显当前系统时间点被修改提前了整整12个小时,所以此时的时间偏移量为12小时,第二系统时间=当前系统时间点+时间偏移量,也就是说,此时的第二系统时间就是2017年12月2日10:00推后12小时的时间点,也就是2017年12月2日22:00。

另外,在电子书开始阅读后,在非联网状态下,用户终端也可以每隔固定时间段轮询系统日志,从而监控用户终端的当前系统时间点是否被修改。例如,可以在用户终端设置定时器,定时器会在固定时间段监控用户终端的当前系统时间点是否被修改。其中,固定时间段可以是每秒、每分钟、每小时、每天、每周或每月等。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根据步骤120中,如果系统日志中存在有多个修改记录,那么相对应就有多个时间偏移量,单个时间偏移量的计算方法如上,在此不再赘述。所以计算第二系统时间时就需要将当前系统时间点和这多个时间偏移量同时计算。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上述方法还包括:在用户终端与可信时间源联网的状态下,用户终端获取第一可信时间和第二可信时间,其中,第一可信时间包括数字内容生效时可信时间源的系统时间点,第二可信时间包括可信时间源的当前系统时间点;在第二可信时间和第一可信时间的差值小于等于预定时长时,用户终端确定数字内容有效。

具体而言,在用户终端获取数字内容时与可信时间源处于联网状态,此时用户终端会获取数字内容生效时可信时间源的系统时间点,也就是第一可信时间;在用户终端与可信时间源联网的状态下,用户终端可以获取可信时间源的当前系统时间点,也就是第二可信时间。当第二可信时间和第一可信时间的差值小于等于预定时长时,数字内容就是有效的,否则该数字内容就无效。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上述方法还包括:用户终端安全的存储第一可信时间;用户终端安全的存储第一系统时间;用户终端安全的存储预定时长。

具体而言,如上所述,在用户终端第一次获取数字内容时,可以同时获取到第一可信时间、第一系统时间和预定时长等,也可以安全地将这些时间存储在一个或多个安全存储区,还可以通过密码技术手段进行签名加密保护。

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上述第一可信时间、第一系统时间和预定时长安全地存储在安全存储区可以防止这些时间数据被篡改,保证了数字内容生效时获得的时间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上述方法还包括:用户终端安全的存储第二可信时间和第一可信时间的差值。

具体而言,在用户终端与可信时间源联网的状态下,随着时间的推移,第二可信时间和第一可信时间的差值应该是一直在增加的,将该差值安全地存储在一个或多个安全存储区,和/或通过密码技术手段进行签名加密保护,可以保证该差值不易被篡改。而且,该差值还可以作为用户终端在非联网的状态下时间的判断标准。

例如,2017年12月1日8:00,用户终端与可信时间源联网的状态下,用户购买了一本电子书,阅读了整整12小时,突然断网,用户又继续阅读了3小时。在用户继续阅读的3小时内,将第二系统时间修改到2017年12月1日20:00之前,由于第二可信时间和第一可信时间的差值都存储在了安全存储区,该差值不易被篡改,此时的第二系统时间和第一系统时间的差值明显小于断网时的真实可信时间和第一可信时间的差值,那么很容易发现第二系统时间被篡改。所以,第二可信时间和第一可信时间的差值还可以作为用户终端在非联网的状态下时间的判断标准。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上述方法还包括:用户终端安全的存储第二系统时间和第一系统时间的差值。

具体而言,在用户终端非联网的状态下,随着时间的推移,第二系统时间和第一系统时间的差值应该是一直在增加的,将该差值安全地存储在一个或多个安全存储区,和/或通过密码技术手段进行签名加密保护,可以保证该差值不被篡改。例如,由于第一系统时间是一个可信时间,而且存储在安全存储区,所以第一系统时间是完全可信的。假如存储区中的该差值减小,根据第二系统时间和第一系统时间的差值一直在增加,可以判断第二系统时间被篡改,并且将时间改到真实的第二系统时间之前。

可以理解为,将第二系统时间和第一系统时间的差值安全地存储在一个或多个安全存储区中,使得第二系统时间很难被篡改到其真实值之前。

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在保证第二系统时间和第一系统时间的差值不易被篡改的同时保证了第二系统时间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从而使得在用户终端在非联网的状态下使用数字内容时很难绕开其基于时间的规则。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第二系统时间和第一系统时间的差值小于等于预定时长时,用户终端确定数字内容有效之前,还包括:用户终端确定第二系统时间和第一系统时间的差值大于等于第二可信时间和第一可信时间的差值。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第二系统时间和第一系统时间的差值小于等于预定时长时,用户终端确定数字内容有效之前,还包括:在第二系统时间和第一系统时间的差值小于第二可信时间和第一可信时间的差值时,用户终端确定数字内容无效。

具体而言,第一系统时间、第二可信时间和第一可信时间是在与可信时间源联网的状态下用户终端获取的时间,这三个时间是不易被篡改的,是可信的,而第二系统时间不是完全可信的。如果用户终端与可信时间源联网,第二系统时间和第一系统时间的差值应该等于第二可信时间和第一可信时间的差值;如果用户终端与可信时间源处于非联网状态下,第二系统时间和第一系统时间的差值应该大于第二可信时间和第一可信时间的差值。如果出现第二系统时间和第一系统时间的差值小于第二可信时间和第一可信时间的差值时,时间异常,数字内容无效,不允许使用。这样可以保证数字内容的安全性。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时效控制的方法在与可信时间源联网状态下的示意性流程图。

205,在与可信时间源联网的状态下,用户终端获取数字内容、第一系统时间S1、第一可信时间T1和预定时长T。

210,将S1、T1和T存储在安全存储区,并且通过密码技术手段进行签名加密保护。

215,在用户终端与可信时间源联网的状态下,获取第二可信时间T2,计算△T,△T=T2-T1。

220,将△T存储在安全存储区,并且通过密码技术手段进行签名加密保护。

225,判断△T和T的大小。如果△T大于T,数字内容无效,不允许使用该数字内容;如果△T小于等于T,数字内容有效,继续使用该数字内容。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时效控制的方法在非联网状态下的示意性流程图。

假设在图3的过程之前用户终端曾处于与可信时间源联网的状态,且与可信时间源联网的最后可信时间为T3,在T3之后,用户终端处于非联网状态,此时用户仍可以继续使用该数字内容。

310,每隔固定时间段轮询系统日志。

315,根据系统日志确定用户终端的当前系统时间点是否被修改。

320,如果当前系统时间点被修改,计算时间偏移量OFFSET,其中,时间偏移量可以有多个,比如,OFFSET1、OFFSET2、OFFSET3……;如果当前系统时间点没有被修改,当前系统时间点S3就是第二系统时间S2。

325,计算第二系统时间S2。S2=S3+OFFSET1+OFFSET2+OFFSET3+……。

330,计算第二系统时间和第一系统时间的差值△S,△S=S2-S1。

340,将△S存储在安全存储区,并且通过密码技术手段进行签名加密保护。

350,判断△T和△S的大小。如果△T大于△S,时间异常,数字内容无效,不允许使用该数字内容。

其中,△T可以根据图2中的步骤220得到,而△T的计算结果也可以根据步骤205-215得到。

360,如果△T小于等于△S,判断△S和T的大小。如果△S大于T,数字内容无效,不允许使用该数字内容;如果△S小于等于T,数字内容有效,继续使用该数字内容。

上面描述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时效控制的方法,下面结合图4和图5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时效控制的装置。

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时效控制的装置400的示意性结构图。

时效控制的装置400包括:获取模块410、计算模块420和判定模块430。

获取模块410,用于获取数字内容和第一系统时间,其中,数字内容被授权在预定时长内有效,第一系统时间包括数字内容生效时用户终端的系统时间点;计算模块420,在非联网状态下,在用户终端的当前系统时间点被修改的情况下,用于:计算时间偏移量,时间偏移量包括修改前的系统时间点和修改后的系统时间点的差值;计算第二系统时间,第二系统时间包括当前系统时间点和时间偏移量的组合;判定模块430,在第二系统时间和第一系统时间的差值小于等于预定时长时,用于确定数字内容有效。

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在非联网状态下,计算模块计算时间偏移量,通过时间偏移量得到当前真正可信的系统时间,也就是第二系统时间。又根据判定模块判定当前真正可信的系统时间和第一系统时间的差值与预定时长的大小来确定数字内容是否有效。从而避免了在非联网状态下,通过系统时间被篡改带来的用户绕过具有时间要求的数字内容的时间规则。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用户终端与可信时间源联网的状态下,获取模块410,还用于获取第一可信时间和第二可信时间,其中,第一可信时间包括数字内容生效时可信时间源的系统时间点,第二可信时间包括可信时间源的当前系统时间点;在第二可信时间和第一可信时间的差值小于等于预定时长时,判定模块430,还用于确定数字内容有效。

上述各个模块的操作和功能可以参考图1至3的方法实施例部分的具体描述,为了避免重复,在此不赘述。

图5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时效控制的装置500的示意性结构图。

时效控制的装置500包括:获取模块510、计算模块520、判定模块530和安全存储模块540。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安全存储模块540用于:安全的存储第一可信时间;安全的存储第一系统时间;安全的存储预定时长。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安全存储模块540还用于,安全的存储第二可信时间和第一可信时间的差值。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安全存储模块540还用于,安全的存储第二系统时间和第一系统时间的差值。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判定模块530,还用于:根据系统日志确定用户终端的当前系统时间点被修改;根据系统日志确定修改前的系统时间点和修改后的系统时间点;计算模块520,具体用于计算修改前的系统时间点和修改后的系统时间点之差得到时间偏移量。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判定模块530,还用于确定第二系统时间和第一系统时间的差值大于等于第二可信时间和第一可信时间的差值。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判定模块530,还用于在第二系统时间和第一系统时间的差值小于第二可信时间和第一可信时间的差值时,确定数字内容无效。

上述各个模块的操作和功能可以参考图1至3的方法实施例部分的具体描述,为了避免重复,在此不赘述。

图6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时效控制的计算机设备600的框图。

参照图6,装置600包括处理组件610,其进一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以及由存储器620所代表的存储器资源,用于存储可由处理组件610的执行的指令,例如应用程序。存储器620中存储的应用程序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每一个对应于一组指令的模块。此外,处理组件610被配置为执行指令,以执行上述对时效控制的方法。

装置600还可以包括一个电源组件被配置为执行装置600的电源管理,一个有线或无线网络接口被配置为将装置600连接到网络,和一个输入输出(I/O)接口。装置600可以操作基于存储在存储器620的操作系统,例如Windows ServerTM,Mac OS XTM,UnixTM,LinuxTM,FreeBSDTM或类似。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存储介质中的指令由上述装置600的处理器执行时,使得上述装置600能够执行一种时效控制的方法,包括:用户终端获取数字内容和第一系统时间,其中,数字内容被授权在预定时长内有效,第一系统时间包括数字内容生效时用户终端的系统时间点;用户终端在非联网状态下,在用户终端的当前系统时间点被修改的情况下,计算时间偏移量,时间偏移量包括修改前的系统时间点和修改后的系统时间点的差值;用户终端计算第二系统时间,第二系统时间包括当前系统时间点和时间偏移量的组合;在第二系统时间和第一系统时间的差值小于等于预定时长时,用户终端确定数字内容有效。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时效控制的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方法和装置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时效控制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校验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