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智能合约的协同制造信息共享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912087发布日期:2018-07-10 23:41阅读:317来源:国知局

本公开涉及制造领域,特别是一种基于智能合约的协同制造信息共享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创新也在快速的推进,然而由于互联网上信息众多且瞬息万变,且容易被篡改,这使得用户从互联网上筛选出真实有效的信息越来越困难,欺诈、纠纷层出不穷。

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出现,其与生俱来的一些特性:如透明性、难以篡改性、可追溯审计、以及去中心化等,能够有效的促进互联网的健康持续发展,对线上信息的真实性保障、追溯,纠纷的解决和仲裁带来新的方式,能够促进行业的公开透明、增强可信性,减少用户在享受互联网便捷时面临的欺诈、违约等风险。

虽然区块链技术在各个行业得到不同发展,涌现出了多种区块链的平台,比如金融圈的R3,IBM为代表的HyperLedger,Ethereum以及比特币的Blockchain等,这些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不同行业的需求,然而如何让制造业能够快速的拥有区块链的特性,这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基于智能合约的协同制造信息共享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0:位于企业层的一个角色作为信息需求方发起协同制造需要的第一信息共享请求;其中,所述企业层包括供应商、生产商、物流商、经销商、原始设计制造商(ODM)、数据供应商的角色及其配置;

S200:经由应用层和数据层,所述第一信息共享请求最终调用基础层的应用程序接口,遵循基础层的协议,并进一步基于基础层中区块链技术发起关于第一信息共享请求的第一智能合约;

其中,所述应用层包括面向企业层中各种角色的应用;

所述数据层为企业层、应用层提供数据储存,包括如下数据的储存:企业层的输入数据、企业层的输出数据、应用层的输入数据、应用层的输出数据,其中,所述企业层的输入数据至少包括企业层中各角色所拥有的知识;

所述数据层包括数据库和知识库,其中,知识库用于存储所述企业层中各角色所拥有的知识,所述数据库用于存储:除企业层中各角色所拥有的知识之外的企业层的输入数据,和企业层的输出数据,和应用层的输入数据,以及应用层的输出数据;所述基础层基于区块链,包括适应区块链的:应用程序接口(API),协议;

S300:将所述第一智能合约广播至企业层的其他角色;

S400:当企业层的其他角色响应所述智能合约时,所述其他角色作为信息提供方,经由应用层和数据层,最终在基础层中与请求方签署所述第一智能合约;

S500:所述响应方发起与请求方建立数据连接,共享所述第一信息。

本公开能够使得制造业中信息需求方和信息提供方通过所述基于区块链的信息共享系统交换信息,从而可以支持生产和业务的运作,整合各方的信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另一个实施例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公开所披露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及有关附图,对各个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公开所采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且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或方法、或系统、或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的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的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他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他实施例相结合。

参见图1和图2,在一个实施例中,本公开揭示了一种基于智能合约的协同制造信息共享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0:位于企业层的一个角色作为信息需求方发起协同制造需要的第一信息共享请求;其中,所述企业层包括供应商、生产商、物流商、经销商、原始设计制造商(ODM)、数据供应商的角色及其配置;

S200:经由应用层和数据层,所述第一信息共享请求最终调用基础层的应用程序接口,遵循基础层的协议,并进一步基于基础层中区块链技术发起关于第一信息共享请求的第一智能合约;

其中,所述应用层包括面向企业层中各种角色的应用;

所述数据层为企业层、应用层提供数据储存,包括如下数据的储存:企业层的输入数据、企业层的输出数据、应用层的输入数据、应用层的输出数据,其中,所述企业层的输入数据至少包括企业层中各角色所拥有的知识;

所述数据层包括数据库和知识库,其中,知识库用于存储所述企业层中各角色所拥有的知识,所述数据库用于存储:除企业层中各角色所拥有的知识之外的企业层的输入数据,和企业层的输出数据,和应用层的输入数据,以及应用层的输出数据;所述基础层基于区块链,包括适应区块链的:应用程序接口(API),协议;

S300:将所述第一智能合约广播至企业层的其他角色;

S400:当企业层的其他角色响应所述智能合约时,所述其他角色作为信息提供方,经由应用层和数据层,最终在基础层中与请求方签署所述第一智能合约;

S500:所述响应方发起与请求方建立数据连接,共享所述第一信息。

就上述实施例而言,对于其中的智能合约,本领域技术人员均知晓其公认的定义,也均知晓区块链上往往进行的是智能合约的签署、甚至交易,此处不对本领域有关智能合约的现有技术做赘述。

对于上述实施例,假设企业层中两个角色之间需要共享信息,例如:生产商需要供应商提供第一信息。将上述实施例与图1、图2结合来看,能够理解,应用层、数据层、基础层均可以视为生产商与供应商之间进行信息共享的媒介,其中:生产商可以调用适当的应用来发起对第一信息的共享请求,由于相关的输入数据和输出数据通过数据层来储存,所以需要经由数据层,而上述实施例的共享的框架基础则在于基于区块链的基础层,因此基础层可以视为一个确保信息共享安全性、可信性、去中心化的层。

也就是说,上述实施例能够解决现代制造领域中对信息的依赖问题,特别是生产商不具备第一信息的情况下,如何通过区块链技术来安全、可信的获取相关信息。系统在至少两个角色之间签署的智能合约,正是利用基于区块链的技术手段确保各方对于信任关系、共享记录、甚至信息版权归属的认可,从而安全、可信的共享所述第一信息。

由此可见,通过上述实施例,企业层的至少两个角色得以通过所述基于区块链的信息共享系统来交换信息,从而能够在支持其中一方的生产和业务的运作的同时,整合其他方的信息。

能够理解,第一信息可以是生产中需要的某类知识、经验或其他数据,也可以是业务的运作中需要的某类知识、经验或其他数据。第一信息可以是用于改进产品的工业设计,也可以是用于改进产品的性能,还可以是用于改善产品的用户体验。通过上述基于区块链的信息共享系统,各方可以优势互补,充分发挥各自的核心竞争力,充分流通各自需要的信息,推进现代制造的发展,并一定程度解决各方对于信息共享的安全性、可信性、共享记录、甚至以版权归属为代表的无形资产归属的顾虑。

需要强调的是,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本公开上述实施例在于充分利用区块链技术的安全性、可信性,而区块链技术的安全性、可信性源于其去中心化的特性以及P2P(也称点对点、或端对端)的特性。上述实施例充分利用P2P网络中各节点的计算机地位平等,每个节点有相同的网络权力,不存在中心化的服务器这一特点,所述信息共享系统利用区块链技术,意味着所述信息共享系统将相关各方的节点通过区块链的有关协议来实施智能合约的签署和信息共享,从而实现了框架的标准和互操作性,有效地解决了系统包括众多参与方的情形下,如何在第一信息的所有权和第一信息的共享之间平衡各方权益,并进而实现优势互补,以便极大改善制造业的生产和业务能力。

能够理解,就上述实施例而言,在现代制造领域中,以生产商为例,存在一种情形,生产商可能是其中某一环节的制造商,很可能在生产或业务中,需要上下游配套环节的其他企业向其提供协助,提供某类信息,因此,其他方可能是供应商,也可能是物流商,或者经销商,或者原始设计制造商ODM,或者数据供应商,亦或者进出口商等等。显而易见的,企业层中的各种角色并不受上述列举所限。

此外,企业层的各方需要接入所述信息共享系统时,可以通过各自客户端接入企业层即可。此时,这些客户端可以视为所述信息共享系统的硬件层。客户端可以是计算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除了知识库中储存企业层中各种角色所拥有的知识之外,数据层所储存的数据还包括各种角色所拥有的:涉及产品的数据、涉及客户的数据、涉及各种过程的数据,例如制造过程、供销过程等等。

参见图3,在另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数据层还包括来自用户层的外部数据,所述外部数据包括:来自社交网络的数据,来自物联网的大数据,来自各种互联网应用的大数据,来自其他线下的数据。

此外,如图3所示,所述用户层的外部数据也可以提供给企业层后再经企业层和应用层提供给数据层。另外,所述用户层的外部数据也可以直接由用户层的角色通过应用层提供给数据层。

能够理解,企业层中各角色自身掌握的信息或数据是有限的。为了解决数据来源可能出现的短缺,也为了提高制造业对数据的利用能力,所述系统还包括提供外部数据的用户层。产品是为用户服务的,用户所反馈的数据至关重要。上述实施例额外利用了大数据技术,外部数据包括:来自社交网络的数据,来自物联网的大数据(例如从不同的产品或服务收集的感官数据),来自各种互联网应用的大数据(如搜索引擎,主页,门户网站,客户数据库,在线调查,网站等),来自其他线下的数据(如市场调查,客户面试,焦点小组等方式获取的客户数据)。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数据层还用于接受来自智能层的数据处理过程;

所述智能层利用人工智能对数据层中数据进行处理。

就该实施例而言,其意味着本公开具备人工智能处理能力。事实上,智能层不仅仅可以着眼于AI,即人工智能引擎,也可以示例性而非限定性的包括:机器学习(ML)引擎、数据挖掘(DM)引擎、模式识别(PR)引擎。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基础层还包括适应区块链的软件开发工具包(SDK),以便所述企业层的各种角色于应用层创建新的应用。

能够理解,该实施例扩展了基础层的功能,特别是二次开发的功能,使得应用层中可以创建新的应用,满足企业层中各种角色的深层次需求,保障本公开中技术方案的可扩展性。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应用层的应用包括: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S),供应链管理系统(SCMS),物流管理系统(LMS),文档或数据管理系统(DMS),决策支持系统(DSS),制造执行系统(MES),软件企业资源规划(ERP),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和计算机辅助工艺规划(CAPP)。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应用层还包括撮合应用,用于撮合企业层中潜在的信息提供方和信息需求方。

对于该实施例,撮合应用的目的在于尽可能高效的促成潜在的信息提供方和信息需求方,而不是让信息需求方被动的等待是否有信息提供方响应其需求并通过智能合约的签署来发起、并最终实现信息共享。显然,此举有助于提高信息共享的效率和成功率。能够理解,撮合应用可以由除信息提供方和信息需求方的第三方来实施,第三方可以是运营商,也可以是资深用户;此外,撮合应用可以进一步包括基于区块链的即时通信单元,以便信息需求方与信息提供方充分的沟通和交流。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第一信息的共享是通过基于区块链的安全连接或独立于区块链的安全连接来传输信息。

能够理解,当安全连接基于区块链时,信息的共享也就基于区块链,能够利用区块链技术极大的改善安全性和不可篡改性;不过,存在一种情形:信息提供方的内部制度可能不希望第一信息本身在区块链上传输,但其内部制度允许信息在其完全控制的安全连接中传输,那么所述安全连接可以独立于区块链。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第一智能合约是通过模板建立。

就该实施例而言,通过模板建立相应的智能合约,有助于更快速的、标准化的生成智能合约。例如,可以将信息需求方的需求类型与模板预先建立关联关系,当接收到具体类型的需求时,则通过相应模板快速建立相应的智能合约。通过模板建立智能合约,这便于本公开的技术方案的实施,也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用户体验。容易理解的,本公开并不排斥如下情形:如果系统中没有合适的模板,也可以由用户或管理员新建一个适当的模板并添加到系统中,能够理解,这种添加可能需要获得批准方可实施。

更进一步的,下文给出了第一信息的共享需求和智能合约模板的示例:

第一信息共享需求:

id:第一制造商

请求:请求手机全面屏供应商名单

智能合约模板:

类型:手机领域

用户名:id

合约参数:{

文件名称:数字证书.pdf

文件路径:C:\证书\

}

合约内容:请求

合约代码:info_contract.sol

显然,上述模板示例中将第一信息共享需求的“请求”字段之内容对应到了模板中“合约内容”,并将第一信息共享请求的“id”字段之内容对应到了模板中“用户名”中,并由该模板默认调用相应数字证书发出该智能合约。能够理解,上述仅仅是一种示例,而不是一种限定,其目的在于套用模板、快速生成智能合约。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第一信息为企业层中的其他角色直接提供给另一角色的原始数据,或为其他角色二次处理后、提供给所述另一角色的二次数据。

就该实施例而言,直接提供原始数据意味着所述原始数据能够满足信息需求方对第一信息的需求;然而,存在另一种情形:原始数据过于纷繁,需要通过人工智能处理、或统计处理、或其他数据处理方式进行二次处理后、以二次数据的形式提供给第一制造商。能够理解,本公开的目的并不在于提出具体的二次处理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个实施例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各个层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公开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专用硬件包括专用集成电路、专用CPU、专用存储器、专用元器件等来实现。一般情况下,凡由计算机程序完成的功能都可以很容易地用相应的硬件来实现,而且,用来实现同一功能的具体硬件结构也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例如模拟电路、数字电路或专用电路等。但是,对本公开而言更多情况下软件程序实现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公开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可读取的存储介质中,如计算机的软盘,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公开各个实施例对应的方法。

本说明书中每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以上对本公开所提供的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公开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公开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依据本公开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